2018-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民在线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2018-2019家庭用户生活教育消费力洞察报告

您会愿意为以下哪些产品付费?
基于儿童动画衍生的主题亲子体验活动(如巧虎生日会等)
动漫主题乐园(如迪士尼)
优质的儿童动画片
儿童动画片的周边衍生品(手办、模型、服饰、玩具等)
6-12岁选择情况
3-6岁选择情况
26%
46%
61% 64%
54% 58% 60%
家庭用户兴趣TOP5
家庭用户 1.2亿
儿童教育 美妆护肤
孕事
35% 26% 20%
覆盖用户 1.8亿
医疗健康 运动健身
美食
14% 13% 6%
1 年轻高学历女性占主体,95后、男性比例上升
女性占55%,男性占45%,男性较17年增长8%,年轻奶爸关注比重提高 “大学本科”学历群体占比达到83%,占据主要地位 85后占75%,其中95后相对去年有所增长
49% 48% 42%
36% 41%
0-3岁选择情况
2 0-12岁家庭最希望孩子提升的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沟通表达等) 孩子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等) 孩子的行为规范(如学习习惯、专注力等) 孩子的体能训练(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等)
孩子的外语教育(英语等) 孩子的艺术培养(如钢琴、美术、艺术通识等) 孩子的智力开发、逻辑思维(计算机、编程等) 孩子的文化知识储备(历史、诗词、自然科学)
性别分布
学历分布
45%
VS
兴趣用户
55%
大学本科以上 高中 9% 初中 4%
中专技校 3% 小学 1%
年龄分布
83%
95后
90后
85后
80后
14%
70后
9%
60后 2%
2018-2019双十一消费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8-2019双十一消费大数据分析报告每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都是一场消费盛宴,不仅是消费者的购物狂欢,也是电商行业的一场大考。
在 2018-2019 年的双十一期间,消费数据呈现出了许多有趣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动态。
一、消费规模与增长趋势2018 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到 3143 亿元,而 2019 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更是高达 4101 亿元,同比增长约 30%。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双十一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持续高涨。
从消费品类来看,服装、美妆、数码产品等依然是热门品类。
其中,服装类销售额占据较大比重,这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时尚和个性化的追求。
美妆产品的销售额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表明人们对于美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
二、消费者地域分布双十一的消费群体覆盖了全国各地。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依然是消费的主力军,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在逐渐释放。
随着电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物流配送的提速,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也促进了他们在双十一期间的消费。
此外,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长也不容忽视。
电商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更多农村消费者能够参与到双十一的购物狂欢中来。
农村消费者对于家电、日用品等商品的需求较大,这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三、消费者年龄与性别分布在年龄分布方面,80 后和 90 后是双十一消费的主要群体。
80 后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他们在家庭用品、数码产品等方面的消费较为突出。
90 后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消费,对于美妆、潮牌等商品的兴趣较高。
在性别方面,女性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的表现依然活跃。
她们在服装、美妆、母婴用品等品类上的消费占比较高。
而男性消费者则在数码产品、运动户外用品等方面的消费较多。
四、消费时间分布双十一的消费高峰通常出现在活动开始后的前几个小时和临近结束的时间段。
我国网民消费形态年度研究报告

我国网民消费形态年度研究报告我国网民消费形态年度研究报告一、引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的网民消费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网民的消费形态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趋势,为相关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参考。
二、方法与数据收集本报告采取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网民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10000份有效问卷样本。
问卷调查包括了网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在线购物习惯、消费意愿、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内容。
三、网民特征分析1. 年龄分布:我们的调查显示,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31-45岁年龄段,占比为35%;5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较低,仅为20%。
可见,年轻人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
2.地区分布:根据统计数据,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网民消费水平普遍较高,约占总数的60%;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网民消费水平较低,约占总数的40%。
四、在线购物习惯分析1. 购物平台选择:我们的调查发现,淘宝和京东是最受网民欢迎的购物平台,占比分别达到70%和60%;其次是拼多多和苏宁易购,占比为30%和25%。
2. 购物频率:绝大多数网民表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线上购物;其中,30%的网民每周购物一次以上,10%的网民每天都会进行网购。
五、消费意愿与消费偏好1. 消费意愿: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网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和服装鞋帽的消费需求较高,占比分别达到70%和60%;其次是数码产品和家居用品,占比分别为50%和40%;高端消费品和旅游产品的消费意愿较低,占比仅为30%。
2. 消费偏好:大多数网民更喜欢购买国内品牌的产品,约占总数的60%;30%的网民会选择国际品牌,10%的网民则没有偏好。
此外,网民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70%的网民表示会经常关注价格变动,并在促销活动期间进行购物。
六、消费趋势与展望据我们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消费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 移动购物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网民将选择通过手机进行购物,这将成为主流的购物方式。
2018-2019年上半年网民行为分析

分领域看,头部领域趋于饱和,细分领域加速渗透
2018 年上半年,社交、视频等头部领域用户规模已趋于饱和;而处在第二梯队的,音频娱乐、移动购物、资讯等领域用户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我们发现,随着传统 领域移动互联网化进程加速,其用户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移动互联领域。
头部领域滞涨
9.71
2018年6月各领域用户规模 细分领域保持增长
2018年上半年网民行为分析
2018/ 10/1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3
用户洞察篇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亿人)
0.2% 0.5% 0.2%
增长率
0.1% 0.4% 0.1%
97061.1
97260.4
97718.0
97921.2
98057.3
交 行 通 出
浏 览 器
商 公 务 办
社 交
329.91
视 播 频 直
生 活
汽 车
美 食
母 子 婴 亲
地 航 图 导
以社交为代表的基 础沟通链接需求
104.87 53.23 6.29 0.79 55.63 26.51 23.39 5.83 3.08 7.34 4.69 2.65 0.26 0.84 7.68
2.17 2.46 2.46 2.43 2.36 2.16 1.99 2.02 2.05 1.92 1.62 1.32 1.22 1.27 0.69 0.92 0.56 0.66 1.41 0.98 0.39 0.38 0.29 0.35 0.32 0.20
全 网
社 交
视 频
音 频 娱 乐
移 动 购 物
2018-2019年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数据说明:只对独立APP中的用户数据进行监测统计,不包括APP之外的调用等行为产生的用户数据。截止2018年第2季度基于对23.2亿累计装机覆盖及5.9亿活跃用户的行为监测结果采用自主研发的enfoTech 技术,帮助您有效了解数字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的行为轨迹。
2018/10/10
7
移动互联时代,网民时间全场景覆盖
30000.0
10000.0
2017.12
2018.01
2018.02
2018.03
2018.04
2018.05
2018.06
数据说明:只对独立APP中的用户数据进行监测统计,不包括APP之外的调用等行为产生的用户数据。截止2018年第 2季度基于对23.2亿累计装机覆盖及5.9亿活跃用户的行为监测结果,帮助您有效了解 数字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的行为轨迹。
42.5% 36.2% 29.8% 28.5% 28.0% 21.9% 20.6% 18.2% 15.0% 11.8%
8.9%
-1.5%
-1.8%
-2.8%
-3.2%
-3.6%
-6.8%
资 讯
以视频为代表的大文娱
255.30
移 读 动 阅
视 频
教 育
旅 游
移 物 动 购
音 乐 频 娱
2018年6月用户使用总时长
(单位:万小时)
交 行 通 出
浏 览 器
商 社 公 务 交 办
329.91
视 播 频 直
生 活
汽 车
美 食
母 子 婴 亲
地 航 图 导
以社交为代表的基 础沟通链接需求
104.87
53.23
6.29 0.79
中国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2)内容摘要 (3)第一章网民的网络应用 (4)一、网民上网时间 (4)二、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 (4)(一)网络媒体.......................................................5(二)网络社区 (5)(三)信息检索..5(四)网络通讯......................................................6 (五)网络娱乐..7(六)电子商务.. (7)(七)网络金融 (8)(八)网上教育··9第三章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10)一、网民总体网络生活形态 (10)二、不同应用深度网民网络生活形态对比 (11)第四章趋势与建议 (12)前言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的技术水平、网民人数规模等不断实现飞跃发展,中国步入信息时代。
网络作为信息渠道、互动媒体、生活平台的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新网民成为促进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动力,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关注和深入研究新网民,及时、准确地把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对于促进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优化和商业模式升级意义重大;从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来看,对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新网民进行认知和行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及时预见和规避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引导互联网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
内容摘要(一)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2011年中国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新网民规模达10000多万人。
其中,城镇新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63.8%;农村网民人数约占网民总体的36.2%。
2018年上半年95后网民行为分析报告

2018年上半年95后网民行为分析报告CONTENTS目录前言0195后网民概况02社交行为0304兴趣爱好消费习惯05附录:95后领域增速排行榜06PART 295后网民概况95后-物质生活优越的一代1.2 1.5 1.7 1.92.2 2.73.64.96.07.17.98.48.99.910.912.013.716.118.621.927.132.234.841.148.553.959.064.568.674.1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987-2016年中国GDP 变化趋势(单位:万亿元人民币)23.322.421.621.119.718.218.117.717.017.116.615.614.614.013.412.912.412.312.412.112.112.112.011.911.912.112.112.412.113.0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987-2016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单位:‰)95后的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且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20年,他们普遍拥有着物质丰厚的童年经历。
© Analysys 易观·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说明:中国国家统计局© Analysys 易观·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说明:中国国家统计局© Analysys 易观·易观千帆数据说明:易观千帆只对独立APP 中的用户数据进行监测统计,不包括APP 之外的调用等行为产生的用户数据。
2019年用户调查报告4篇

2019年用户调查报告4篇发布时间:2019-12-21来源:调查报告网络购物成逐渐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购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上看到的物品和实际收到的物品严重不符、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精准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o2o市场逐渐规模化发展,移动互联网以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正在触及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同时带动了o2o服务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
针对日益火爆的o2o市场,用户的看法和期待又如何呢?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通过旗下移动用户调研平台微参与app面向移动用户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为此次调查的结果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调研样本情况结论一:用户对o2o的认知度不高。
调查发现,仅有20%的人对o2o比较了解,其中学历高、年龄段在18-29岁之间的占据多数。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对于o2o了解的程度中,完全不了解的占32.2%,接近1/3; 只听说过和了解一些的分别占的28.6%和18.1%;而表示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15.5%和5.6%,总和刚超过20%。
由此可见,目前用户对o2o认知度并不高。
在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员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9岁的年轻人群体,学历分布主要集中在本科或更高学历人群。
结论二:中国o2o消费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频次和平均消费额处于较低水平。
《微参与》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体验o2o服务方面,明确表示没体验过的不在少数,占38.7%;而表示不知道的占比高达41.6%,同样说明仍有许多用户对o2o的了解不够;另有16.5%只是偶尔体验,而经常体验证o2o服务的占3.3%。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o2o消费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在用户使用o2o服务的频率中,一周少于一次的46.8%最高,一周一次的25.6%居第二,一周2-3次的16.3%位第三,一周4-6次的6.6%,一周7次以上的4.7%;而用户单次承受消费o2o服务的金额中,在200元以内的占有49.7%,200-500元的25%,500-1000元的17.7%,1000-XX元的4.8%,XX元以上的2.8%。
中国网民消费形态研究报告

中国网民消费形态研究报告中国网民消费形态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线上消费作为主要的购物方式。
中国的网民人数迅速增长,互联网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中国网民的消费形态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消费趋势、制定营销战略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网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网民的消费水平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民的年人均消费额达到了8000元人民币左右,较2018年增长了20%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升,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消费能力。
三、中国网民的消费偏好1. 网购成为主流中国网民普遍喜欢通过网购来满足消费需求。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购用户数已经超过8亿人,占全部网民的比例高达70%。
网购的便利性和价格优势是主要原因。
此外,年轻一代的网民更青睐网购,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主要购物方式。
2. 生活服务消费增长迅猛除了购物消费,中国网民还越来越倾向于享受生活服务,比如外卖、旅游、电影、理发等。
这种消费方式源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
与线下消费相比,网民通过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所需的生活服务。
3. 个性化消费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根据自身需求来挑选商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网民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风格选择特定的品牌和款式。
这种个性化消费趋势对于品牌企业来说,意味着需要更精准地定位消费者需求,提供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四、消费行为影响因素1. 网络推广和在线评论中国网民对于网络上的推广和在线评论非常敏感,会在购物决策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一款商品或服务受到网民的热议和好评,很容易引发购买热潮。
相反,如果遭遇负面评论,则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 价格和优惠活动对于中国网民而言,价格是购物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9年整理年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2018年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和方兴未艾的增长态势;网购市场的发展和网上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与支付宝首创的担保交易的在线支付方式密切相关,支付宝已成为中国网上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
历年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户数2004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工具飞速发展,预计09年末第三方支付工具总用户数会达到3.4亿。
网购消费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拥有情况网购消费者中有63.2%拥有支付宝账号。
调查结果显示,财付通用户相当于支付宝用户22.2%。
第三方支付用户和中国网民数年同比增长率支付宝用户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最高省份从交易额来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与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网购时选择的支付方式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首次网购是在淘宝上进行的。
2008年以来首选支付宝的比例达到77.4%。
网上购物规模和渗透率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年龄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学历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职业年轻白领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超六成支付宝用户家庭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
调查数据显示,在各品牌购物网站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淘宝网,85.7%的网上购物用户使用淘宝网,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网,当当网排名第四,腾讯(qq)排名第五。
用户细分网民人群划分标准:18岁以下人群:18岁以下 实践时间:2018年八月十八日至八月二十八日实践地点:海口市新航道外语培训中心实践目的:在实际中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人:陈莉两个月的暑假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还有我这人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
整日呆在象牙塔中的我,第一次的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
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也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和消费趋势,本报告将对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概述。
一、用户总体情况根据最新数据,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0亿,用户普及率超过70%。
其中,城市用户占比高达70%,农村地区用户也在逐步增长。
这一数据说明了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且正在深入乡村。
二、上网方式1. 移动端占主导地位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端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方式。
大约80%的用户通过手机上网,而传统的PC端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在下降。
2. 应用程序使用频率高通过应用程序上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方式。
社交媒体应用、购物应用和旅游出行应用成为了用户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上网时间分布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
大多数用户在工作日的晚间和周末的白天使用互联网,这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密切相关。
工作日晚间的高峰期主要以娱乐、社交和购物为主,而周末的白天则以电子游戏、视频和旅游出行为主。
四、互联网使用习惯1. 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媒体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微信、微博等平台成为了人们分享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渠道。
2. 在线购物的兴起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越来越习惯在线上购物。
便捷的购物方式、丰富的商品选择以及优惠促销活动促使用户更多地选择线上购物。
3. 视频和音乐的流行互联网视频和音乐的普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在线观看电影、电视剧以及听音乐已经成为很多人休闲娱乐的首选。
五、互联网消费行为1. 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收入增加,互联网用户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上升。
高端消费品、旅游度假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成为了互联网用户消费的重点。
2. 个性化需求增多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人偏好。
2018年北京网购用户调查情况

2018年北京网购用户调查情况伴随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蔚然成风。
2018年北京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632.9亿元,同比增长10.3%[1]。
几大电商平台开展如“618家电节”、“双11”、“双12”等多项促销活动,促进居民网购消费。
网络购物正在逐渐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201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从网购活跃人群中抽取820个样本,调查其在2018年9-11月网购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网购主力消费群体为女性群体、高学历群体和30-49岁年龄段群体。
从性别情况看,网购用户中女性所占比重较大,为66.1%,比男性高32.2个百分点。
从不同性别群体网购金额占比情况看,女性网购金额占比为68.3%,比男性高36.6个百分点。
女性相较于男性更爱网购。
从学历分布情况看,高学历群体更青睐网购。
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网购用户比例分别为7.1%、17.6%、22.1%、41.7%和11.6%。
从不同学历用户网购金额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用户网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8%、8.6%、18.8%、51.0%和17.8%。
高学历群体对网购的接受程度更高,能够娴熟操作各种系统,更喜欢网购。
从年龄分组看,30-49岁的用户网购金额占比超6成。
29岁及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及以上的网购用户占比分别为20.3%、37.3%、22.6%和19.8%,网购金额占比分别为19.8%、46.3%、20.1%和13.8%。
二、网购商品(服务)品种丰富,品类构成稳定网络消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进入提质升级阶段,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升级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从供给侧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从需求侧看,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日常必需消费,对于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民在线消费行为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网民结构分析 (10)1.1.网民性别结构分析 (10)1.1. l网民性别总体结构分析 (10)l . l . 2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结构分析...........................1 1 l. l. 3城乡网民性别结构分析 (11)1.2.网民年龄结构分析 (12)1.3.网民的学历结构分析 (13)1.4.网民职业结构分析 (14)1.5.网民婚姻结构分析 (15)1.6.网民居住结构分析 (16)1.7网民收入结构分析 (17)1.8网民上网地点结构分析 (18)1.9网民上网设备结构分析 (19)第二章网民规模分析 (20)2.1.网民总体规模分析 (20)2.2.不同接入方式的网民规模分析 (25)2.3.网民区域规模分析 (26)第三章网民上网行为分析 (29)3.1.网民上网时间分析 (29)3.2.网民对互联网的正面评价 (30)3.3.网民网络应用使用率 (31)3.4.网络游戏 (32)3 .4 .l网民网络游戏特征 (32)3. 4. 2网游手户户游戏的目的分析 (36)3. 4 .3网游用户的游戏活动选择 (36)3.4 .4网游用户对游戏宣传途径的认同 (37)3 . 4.5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系统的选择 (37)3.4 .6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因素的关注 (38)3.4 . 7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升级方式的认同 (38)3.4.8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帮派功能的吸引 (38)3.5.网络音乐 (39)3.6.网络影视 (39)3.7电子商务 (42)3.7. l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 (44)3.7. 2网上购物主要障碍 (45)3.7. 3解决网上购物制约因素的对策 (46)3.8网上求职 (48)3.9.网上教育 (48)3.10.网上炒股票基金 (49)第四章网民消费分析 (49)4.4.1.上网费用 (49)4. 1.1中国网民消费规模 (49)4. 1.2.中国网民消费规模预测 (51)4.1.3网民家庭上网接入费 (52)4.1.4网民网吧上网费用 (52)4 . 1.5中国网民上网价格与国外比较 (54)4.2.网络游戏 (55)4.2.1.2007年中国网游用户月消费情况 (55)4.2. 2.玩家游戏花费的来源分析 (57)4.2.3.2007年网游用户主要消贽的游戏周边产品 (57)4.2.4网游用户对游戏收费模式的选择 (58)4.3.网络音乐 (59)4.4.网络影视 (59)4.5电子商务 (60)4.5.1.网上购物消费分析 (60)4.6网上求职 (65)第五章网民互联网消费行为分析 (67)5.1.网民互联网消费特征 (68)5.1.1信息消费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68)5.1.2.知识水平、经济收入决定的信息消费的层次 (68)5.1.3信息消费的个性化 (68)5.1.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69)5.2.影响网民互联网消费行为的因素 (69)5.2.1.用户的信息需要 (69)5.2.2.用户的素质 (69)5.2.3用户的支付能力 (69)5.2.4信息技术 (70)5.3.网民互联网消费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70)5.3.1网民互联网消费不均衡性 (70)5.3.2.网民网络信息素养 (71)5.3.3.网络信息监管问题 (72)5.3.4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72)5.4.引导网民互联网消费健康发展的措施 (72)5.4.1制定有利于网络信息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 (72)5.4.2.提高全民获取信息的能力 (72)5.4.3.努力填平“数字鸿沟” (72)5. 4.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强化信息系统 (73)图表目录图1:2007年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图2:2007年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与2006年比较图3:不同年龄阶段网民的性别结构分析图4:2007城镇网民性别结构分析图5:2007年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分析图6:2007年网民年龄结构及其与上年比较图7:2007年刚民学历结构及其与上年比较图8:2007年城镇网民学历结构分析图9:2007年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分析图10:2007年网民服务单位的结构分析图1l:2007年网民职业结构分析图12:2007年网民职业结构分析部分指标与上年比较图13:2007年网民婚姻结构及其与上年比较图14:2007年网民居住结构分析图15:2007年城乡网民人数、增速及其与上年比较图16:2007年城乡互联网网普及率比较图17:2007年网民收入结构分析图18:2007年网民上网地点分析图19:2007年网吧上网最多的人群分析图20:2007年上网设备结构分析(不含手机上网)图21:2007年手机上网人数及其比较图22:2007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其比较图23:2007年中国网民规模与美国比较图24:2007年城乡网民规模分析图25:2007年城乡网民增长占网民总体增长的比重图26:2004~2007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图27:200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及其与上年比较图28:2002~200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比较图29:200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与美国、韩国比较图30:全球部分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及其比较图31:2007年宽带网民人数及其比较图32:2007年中国区域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3:2007年华北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4:2007年东北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5:2007年华东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6:2007年华中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7:2007年西南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38:2007年西北地区网民规模分析(万人)图40:2007年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及其与上年比较图41:2000~2006年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图42:2007年网民对互联网的评价图43:网民网络应用的使用排序(按高低排序依次)图44:网民的互联网第一落脚点图45:2007年中国网民中网络游戏使用率与电子邮件比较图46:2007年中国网游用户占全部网民的比重图47:2007年中国网游用户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与全体网民下均时间比较图48:网民每周玩网络游戏时长图49:2007年18岁以下网民中的网游网民比重图50:不同年龄段网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图51:不同学历段网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图52:不同省市网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图53:2007年中小学生网游网民占总体中小学生的比重图54: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时间图55:网游用户游戏的目的分析图56:网游用户的游戏活动选择图57: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对游戏宣传途径的认同图58: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系统的选择图59: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因素的关注图60: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升级方式的认同图61:网游用户对大中型休闲游戏帮派功能的吸引图62:不同省市网民网络音乐收听和下载率图63:2007年中国网民网络影视观看的比例图64:不同学历网民的网络影视观看和下载率图65:不同省市网民的刚络影视观看和下载率图66:中国网民年平均观看网络电影次数及其与观看传统电影比较图67:中国网民观看网络电影的播放软件使用率图68:2007年12月中国网民图络购物比例及其与美国比较图69:不同学历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图70:网上购物用户与总体网民网上金融使用率对比图71:网民购物金额图72:不同省市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图73: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分析图74:2007年网民网络求职使用率(亿人)图75:2007年网民网络教育使用率(亿人)图76:2007年网民网上炒股使用率及其比较图77:200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规模及其与上年同期比较图78:2007年中国网民互联网月均消费及其与上年同期比较图79:2008年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费规模预测图80:2008年中国网民人均月度互联网消费预测图81:中国网民在家平均每月上网接入费用图82:2007年中国网民在家平均上例接入费最高和最低占比图83:网民在网吧的月平均上网费用图84:城乡网民网吧上网费的月平均费用比较(元)图85:不同收入的网吧网民在网吧的上网费用(元)图86:2007年中国网民网吧上网平均费用的最高和最低占比图87:中国上网价格占收入的比重及其与发达国家比较图88:网游用户月消费额度分析(元)图89:网游用户对消费额的承受意愿与实际承受度分析图90:玩家代练支出情况分析图9l: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的游戏花费主要来源图92:网游用户游戏点卡和软件的主要购买地点图93:2007年网游用户主要消费的游戏周边产品图94:网游用户最认同的刚络游戏异业合作对象图95:网游用户最经常消费的食品图96:网游用户对游戏收费模式的选择图97:2007年中国网民月网络音乐费用图98:2007年中国网民网络影视消费规模及其比较图99: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及其与上年比较图100:2007年网络购物人群占中国网民的比重图10l:中国网络购物人均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图102:2007年中国网购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图103:全国网络购物渗透率最高的城市图104: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预测图105:2007年淘宝网成交额及其与上年同期比较图106:2007年淘宝网网络购物成交额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份额图107:2007淘宝网网络购物成交额与沃尔玛零售额比较图108: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及其与上年同期比较图109:2007Q3前程无忧、中华英才和智联招聘网的市场份额图110:2007年全球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及其2010年预测图11l:2010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预测图112:2010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占总体招聘市场的份额图113:农林牧渔工作人员占上网人数的比重图114:网民互联网消费结构的非均衡性表现表l:2007年中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拥有情况表2:2007年不同接入方式的网民规模表3:网民网络应用使用率分析表4: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表5:八个国家的上网费第一章网民结构分析1.1.网民性别结构分析1.1. 1.网民性别总体结构分析2.1.网民总体规模分析3.4.网络游戏3.4.1.网民网络游戏特征网络游戏公司的成功靠的是大量网络游戏用户的支撑。
甚至有9.3%的网民通常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玩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给网民带来更多娱乐选择的同时,也使许多网民沉溺于此,影响了正常生活。
网络游戏是政府和业界都尤为关注的网络应用。
大批低收入、低学历的网民沉醉于网络游戏。
有收入,但收入在500元以下的人群玩网络游戏的最多,l~500元收入段网民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68.1%,高于任何一个收入段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即网络游戏用户中有32.2%的人都是在这个收入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