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b29052fc4ffe473268ab23.png)
实践(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马老师
一、实践目的(实验原理与目的)
原理: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调pH
用试纸测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加入1mol/LNa0H,边滴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I进行调节。
3、分装和加塞
将配制的培养基装入磨口三角瓶内,在瓶口上塞上橡胶塞。
4、包扎
加塞后,外包一层报纸,其外再用一根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5、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以120℃,20min,0.103MPa高压蒸汽灭菌。
6、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1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三).分离
1、倒平板
将高氏I号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冷却至55-60°c时倒入培养皿。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于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拔出,试管口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20ml,加盖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为平板。
4、培养
将高氏I号培养基平板倒置与28℃培养箱中培养24 h。
5、挑菌落
将培养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少许细胞接种到培养基斜面上,置28℃温室培养。若发现有杂菌,须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三、实践工艺流程(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四、结果分析(分析与讨论)
整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
![整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a36506b14e852459fb5746.png)
文件编号: 74-B7-82-C1-8E整理人 尼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附:实验范例神奇的气压一、材料百宝箱:热水1瓶、矿泉水瓶2个、透明水杯1个,盘子1个、少量冷水、硬币1枚、瘪了的乒乓球1个、水盆1个二、跟我做一做:1. 将热水倒入矿泉水瓶,稍等片刻。
2.用手摸摸瓶子,感觉到热。
把瓶子中的热水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盖。
3. 观察瓶子。
可以看到瓶子慢慢地瘪了。
4.再把瘪了的瓶子放到热水里,观察现象,瓶子又被撑起来了。
5.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观察,乒乓球复原。
6. 在盘子上盛一点点水,把硬币放到盘子的水中。
7.在透明水杯中倒满热水,感觉到热后在把水倒掉。
8.立刻将水杯倒扣在硬币旁边的水里,观察现象。
9.盘子里的水慢慢都进到杯子里去了,这时可以不碰水就拿出硬币。
三、具体流程:甲: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甲。
乙:我是乙,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甲:现在我手里呢有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有哪位小朋友觉得自己力气大的,请举手。
好,这位,能不能帮我把矿泉水瓶弄瘪了?(小朋友操作)乙:我们看到瓶子已经被这位小朋友彻底弄瘪了。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刚才他是怎样把瓶子弄瘪的呢?(七嘴八舌,用手压)很好,如果我说不用手压,不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压,可以使瓶子自动变瘪,大家相信吗?(相信,可以让其自己尝试;不相信,也可自己操作)我们桌上呢,只准备了1壶热水。
甲:好,这位小朋友自告奋勇,来试试看吧。
(让其操作)我们看到他把瓶子盖取了下来,把热水倒进了瓶子,晃了下,把热水又倒了出来,马上又把盖子旋紧了,我们看看瓶子会变成什么样,哇,瓶子真的自己变瘪了。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外面的气压比里面的大。
乙: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大气压力的概念。
加了热水后就加热了瓶子里的空气,瓶子里的温度升高了,使它压力降低,这时瓶子外的空气就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就是这股压力把瓶子压扁了。
甲:那么,这个瓶子我还想再用,能不能把它变成最初圆圆的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能帮帮我呢?小朋友:(将瘪了的瓶子放于热水中)要使瓶子恢复原状,就必须让瓶内的压力大于瓶外的,采用加热外瓶壁的方法,就可以降低瓶外的气压了。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31246e1ed9ad51f01df215.png)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官洲河段不同断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测定见习类型专业见习院别化学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成文老师班级2010级环境工程姓名翟锦亮学号201024001322012年12月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方案与思路 (3)3. 实验方法 (3)3.1 仪器 (3)3.2 试剂 (4)3.3内容 (4)4. 实验结果 (8)4.1 水样观察 (8)4.2 水样细菌总数的计算 (9)4.3 水样菌落的培养观察 (9)4.4 水样菌落数的计算 (11)4.5 微生物个体菌种形态的观察 (12)5. 实验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实验结果分析 (13)5.2 实验存在问题 (14)5.3 实验改进意见 (15)6. 实验结论 (15)7. 实验收获 (15)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主题之一。
水体中微生物与区域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数量及种群分布与水的类型、有机物含量、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水体的富营养现状及水域中C、N、P循环方式,并可为水体的整体治理方案提供依据[2]。
本实验将大学城官洲河段到入珠江段分为三个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段对各断面水体的水样分别采样比较,测定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官洲河段不同断面的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各断面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了解各断面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物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实验方案与思路2.1 采样容器的洗涤和灭菌2.2 水样的采集2.3 水样微生物的观察2.4 培养基的制备2.5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培养2.6 微生物菌种的革兰氏染色2.7微生物菌种的观察与鉴定3.实验方法3.1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类:培养皿(12个)、试管(9支)、移液管(3支,1mL)、高压蒸汽灭菌器、锥形瓶(1个)制备培养基类:烧杯(1000mL)、药物天枰、玻璃棒、药匙、pH试纸、加热器、超净工作室、恒温培养箱观察类: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血球计数板、滴管、烧杯、量筒(1个,10mL)3.2 实验试剂肉膏胨淀粉培养基配方[1]:牛肉膏3g,蛋白胨10g,淀粉2g,氯化钠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7.4~7.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1c7fc63186bceb19e8bbef.png)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a73e7f87c24028915fc36d.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fbd11da360cba1aa811dad9.png)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常识第一节微生物实验操作常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一、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细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液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砂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会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炭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凡带菌之工具(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须先消毒(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
8.每次实验须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
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内容中,力求简明准确,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二、接种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防止杂菌的污染。
环工程实验报告
![环工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b3a8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技术。
3. 学习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
微生物在环境中有多种功能,如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固碳等。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和鉴定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箱等。
2. 试剂:营养琼脂、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硫酸铜、氢氧化钠、盐酸、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制备培养基:将营养琼脂、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等试剂按照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后凝固。
(2)接种:用接种环从土壤或水体中取样,涂布在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3)挑选单菌落:待菌落生长后,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转移至新的培养基上,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显微镜观察: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2)生化试验:进行葡萄糖发酵、硫酸铜还原、氢氧化钠耐热性等生化试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3)DNA鉴定:提取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菌株的遗传信息。
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有机物分解: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
(2)水质净化: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如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3)固碳:利用微生物固碳,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涂布培养和挑取单菌落,成功分离出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出菌株的种类。
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有机物分解:分离出的菌株对有机物分解能力较强,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水质净化:分离出的菌株对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可用于净化水质。
(3)固碳:分离出的菌株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可用于固碳。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5ee01a767f5acfa1c7cd98.png)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https://img.taocdn.com/s3/m/f0f123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6.png)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及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使学生了解常规的配制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和灭菌。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实验器皿和材料: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
试纸和棉花、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
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准备
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器皿的包装
1移液管的包装;
2培养皿的包装;
3棉塞的制作。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按照配方要求配制溶液;
2.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节PH;
3.过滤杂质;
4.将锥形瓶和试管进行分装加棉塞,包装后灭菌;
5.斜面的制作。
三.稀释水的配备
1.锥形瓶稀释水的配备
2.试管稀释水的配备
四.灭菌
1.干热灭菌法
2.加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1.在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要尽可能排除完;
2.易燃易爆物品(如:硝化甘油、硝化纤维、黄磷、红磷、乙醚、汽油及可燃性气体等)不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3.当含盐类的液体和含盐的琼脂中大量的盐类泼洒在工作腔体,要立即换水,冲洗腔体,仔细擦干锅盖垫圈上的水滴。否则它们会带来腐蚀和变质。要检查压力表上的指数为“0Mpa”后才能打开锅盖。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到三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到三](https://img.taocdn.com/s3/m/a042f169b84ae45c3b358c5e.png)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了解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三、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和显微镜的分辨率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四、实验器材1、细菌三态装片2、显微镜3、香柏油4、擦镜纸等五、操作步骤1. 放置好显微镜2. 调节光源3. 低倍镜观察4. 高倍镜观察5. 油镜观察6. 清洁和还原显微镜显微镜观察细菌涂片(细菌三型涂片、枯草杆菌涂片)使用油镜: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1. 放置好显微镜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镜检者姿势要端正。
(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2. 调节好光源接通电源,打开光源。
3. 低倍镜的观察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确定观察部位。
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调节标本移动螺旋,使观察的目的物处于物镜的正下方。
调节粗调螺旋,使物镜(10×)与标本靠近,眼睛在测向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和载玻片相碰。
张开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通过玻片夹推进器慢慢移动玻片,认真观察标本各部分,找到合适的目的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4.高倍镜的观察(1)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调节清晰后,将欲放大的观察部位用推进器调到视野中央。
(2).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如果高倍镜下观察目的物有点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调节细准焦螺旋时要注意旋转方向与载物台上升或下降的关系,防止镜头与载玻片强力接触,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环境工程微生物试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86044a0f121dd36a32d8261.png)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芽孢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原理(一)显微镜的构成:镜筒、目镜、转换器、载物台、镜臂、调节器、集光器、反光镜(二)显微镜使用和保护1、低倍镜的使用2、高倍镜的使用3、油镜的使用4、显微镜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的构成,显微镜使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显微镜使用和保护。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实验学时数:2学时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4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生物显微境、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微生物标本。
试剂(略)六、实验过程1、低倍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3、油镜观察4、用油镜观察各种菌类七、思考题使用油镜前为什么要先用低倍和高倍镜检查?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通常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
其中含水分、碳化合物、氮化合物、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这些营养物可提供微生物碳源、能源、氯源等,组成细胞及调节代谢活动。
按培养目的不同,或微生物种类不同可配成各种培养基。
不同微生物对pH值要求不一样,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应根据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将培养基调到合适的pH值范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样品制作和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干燥系与油浸系的不同,显微镜的数值口径与其放大效能和分辨力的关系。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实验学时数:2学时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4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b57fb6e48d7c1c708a1453e.png)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3)37 ℃ ,培养24h 3、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 (3)37 ℃ ,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2、思考题: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意义何在?
三操作步骤1微生物大小的测量1枯草杆菌标本片的制作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放置镜台测微尺放置目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3枯草杆菌大小的测量四实验报告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接物镜接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2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杆菌大小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菌体编号长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宽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平均值菌体大小平均值m3分析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酵母菌的形态构造
线 粒 体 芽体液泡 芽 体 核 液 泡 膜 细 胞 壁 细 胞 膜
根霉(Rhizopus)
青霉(Penicillum):
曲霉(Aspergillus)
四、实验报告
1. 分析实验结果,绘制酵母菌、青霉、黑曲霉的形
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怎样才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霉菌形态,各种霉菌 制片过程中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灭菌20~30min
使用时,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 待温度降至50 ℃左右时在 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2g,葡萄糖10g, K2HPO4 0.2g, NaCl 5g, 琼脂5~6g, pH7.0~7.2 ,蒸馏水1L , 1%溴百里酚蓝 3ml. 分装试管,每管4~5cm, 112℃,灭菌30min.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125eb7c1eb91a37f1115c7d.png)
间歇灭菌法:
即常压灭菌,用于一些受高温而破坏的培养基的灭 菌。 操作方法: a. 待灭菌的物品放在灭菌器或蒸笼里,每天蒸煮1 次,每次在100℃煮沸30~60min,连续3d重复进 行。 b. 在每两次蒸煮之间,将物品(指培养基)放在 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这样可以使每次蒸煮后 未杀死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以便下次蒸煮时 杀灭。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 放在 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注意:a. 前一种成分溶解之后,才能加入下一种成分 b. 蛋白胨、肉膏可加热促进溶解 c. 加热过程应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并适当补充 因蒸发而损失的水量。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2~7.4,用精密pH试纸对 照。
4.过滤 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层纱布趁 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但是供一般使用的培养基,该步可 省略。
显微镜的使用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 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 与载物台要保持5厘米的距 离 )。
显微镜的使用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 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通光孔的中心。
显微镜的使用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 到玻片标本)。 7.向目镜内看,同时反 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 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 更加清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一、显微镜的结构
机械部分
显微镜
镜座、镜柱、镜臂、 镜筒
倾斜关节、转换器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环境微生物——实训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97e03167ec102de2bd89d5.png)
实训报告一、前言: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存在于空气环境中、水环境中以及土壤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动物和植物等都是有益的,有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微生物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的微生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就会引起水体变质、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含量超标等,甚至会让接触者或者饮用者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正确而且客观的了解水质以及空气的卫生情况,加强水质与空气的卫生管理,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并对防止某些传染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必须对水源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
从而,在张晓辉老师和谢国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两星期的校内实训。
这次实训老师给了很多个题目,采取的是抽签方式做实验,我们所抽到的实训内容为“游泳池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与“食堂空气卫生微生物的指标检测。
”二、实验方案:㈠.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试管、烧杯、锥形瓶、小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钢锅、报纸、绳、胶头滴管、洗耳球、洗瓶、滤纸、擦镜纸、pH试纸、玻璃棒、蛋白胨(天津市华东试剂厂,250g)、牛肉膏(北京奥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00g)、乳糖、氯化钠(北京化工厂,500g)、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北京化工厂,25g)、无水亚硫酸钠(北京化工厂,500g)、磷酸氢二钾(北京红星化工厂,500g)、琼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00g)、碱性品红乙醇溶液(中国医药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经销,25g)、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北京化工厂,500mL)、血球计数板、番红染液、蒸馏水、样液(游泳池水)。
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奥豪斯中国地区)、电子显微镜(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型号:YXQ---SG46---280SA)、恒温培养箱(哈尔滨市光明医疗仪器厂)、烘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DHG---907OA)、万用炉(北京市永光明医疗器厂)、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北京仪器检测有限公司)。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3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934c1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d.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论述微生物在防治此问题中的作用及研究应用现状。
由于有机毒物和重金属的污水农田灌溉和土地处理,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填埋,以及地下储油罐泄露,还有最普遍的农药喷洒等等,使得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这些物质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随水源进入人体毒害人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微生物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土壤本来就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因此选用适当的菌种,可以是受污染土壤本来就有的菌种,或是新植入的菌种。
加入适当的营养物并保证合适的溶解氧,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快速的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缩短土壤修复的时间。
关于土壤修复的研究应用现状,最主流的是土壤生物修复功能。
有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两种。
微生物修复法分原位生物修复(将污染土壤在原地处理)和异位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某些污染物的超强吸附积累,以及植物代谢等共同途径,增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从而加速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1分布广种类多。
已发现的微生物达____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
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冰川,温泉,火山口等____环境都有。
土壤,空气,水,还有动植物体表都有微生物存在。
2繁殖快:因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很强,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很大,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较快.3变异。
微生物个体微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抗逆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微生物的结构简单,缺乏免疫监控系统,很容易变异,但微生物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相对高等生物而言的。
稀释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稀释液,通过平板划线,表面涂布或是平板浇注的方法,接种到配置好的培养基上,最终获得分离出来的特定微生物种群。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e14c53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4.png)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
(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
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
(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
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
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
(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
(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
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562f8a7d1f34693daef3e9c.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功能菌(絮凝菌)的分离、筛选与性能研究实验须知*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
2. 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建立无菌概念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能够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1. 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以免手忙脚乱,影响实验课效果。
2. 实验前,按内容要求仔细检查所需仪器、药品是否齐全,若有问题及时提出。
3. 整个实验过程要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马马糊糊,否则会造成错误,甚至出现事故。
4. 实验过程中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连续观察的实验,必须认真记下每次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5. 使用贵重精密仪器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保护,用毕要复原,并进行登记。
实验使用的一切物品实验完毕均放回原处。
损坏仪器照价赔偿。
6. 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准大声喧哗,勿随意走动,严禁吸烟,不许吃东西,不准随便乱丢废物。
7. 实验过程中,一些易燃品如乙醇、丙酮等切勿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要先切断火源,再用沙土或湿布灭火,必要时应使用灭火器。
8. 使用过的废液及琼脂培养基不得直接倒入水池内,应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再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将琼脂培养基埋掉。
9. 离开实验室前要将桌面擦净,清扫卫生,检查电源、火源、自来水、门窗是否关闭,以确保安全。
实验一、絮凝菌分离、筛选准备实验(器皿的包装、无菌水、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器皿的包装(一)实验目的学会微生物技术实验中所用器皿的包装方法及意义。
(二)包装方法1.培养皿的包装用牛皮纸或旧报纸进行包装。
包好后灭菌备用。
2. 吸管的包装在已干燥的吸管的平头端距0.5cm处,塞长约1.5cm的棉花,松紧要合适。
过松,棉花易脱出;过紧,吹吸费力,甚至吹吸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
环5205
一、实验目的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
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
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
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
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
3、单菌株筛选
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
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6、16SrDNA的PCR扩增
7、PCR产物电泳
实验内容、具体操作
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
(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5)第二天,使用1mL一次注射器对溶液进行快速反复吹吸,一般操作十次以上(打断基因组DNA)。
(6)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取600μL中性酚氯仿(pH6~8),振荡混匀,13000rpm离心5min(变性剩余蛋白质,并沉淀)。
(7)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取400μL上层清液加入新管中,用取液器缓慢吸加异丙醇500μL,充分混匀,离心13000rpm,5min,弃上清(沉淀DNA)。
(8)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600μL,70%乙醇,颠倒混匀两次,离心13000rpm,0.5min,弃上清(先沉淀)。
(9)离心13000rpm,0.5min,用微量取液器吸走剩余上清(加速沉淀干燥)。
(10)开盖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使沉淀干燥。
假如50μL无菌去离子水(干燥溶解DNA)。
DNA可以保存在-20℃冰箱。
(11)使用NanoDrop仪器测定DNA浓度。
3、16SrDNA的PCR扩增(5.22完成)
(1)配置PCR反应母液:10×反应缓冲液5μL,2.5mM dNTPs 4μL,10μM上游引物1μL,10μM下游引物1μL,无菌去离子水33.5μL,Taq酶0.5μL(使用取液器,枪头触碰液面吸取)。
混匀。
(2)取100~500ng基因组DNA,无菌去离子水稀释至5μL,加入反应母液并混匀。
(3)PCR扩增,反应程序如下设置:①95℃2min,②98℃10s,③55℃30s,④72℃1.5min,⑤回到②,35个循环,⑥52℃,5min,⑦4℃维持。
PCR产物电泳(5.22完成)
(1)0.8%琼脂糖凝胶的配制: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1×TAE工作液100mL(从50×TAE 即50倍浓缩的TAE储液来稀释获得),加入0.8克琼脂糖,微波炉加热至沸腾,立即取出(注意防烫伤),混匀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一般反复三次即可全部溶解。
加入10μL Gel-Red,轻轻摇匀后倒入事先插好小孔梳子制胶版中。
置于通风橱中凝固30分钟。
(2)取出PCR产物,每50μL体积加入6μL的10×上样缓冲液(10×loading buffer),混匀。
将制好的胶轻轻拔去梳子,放在电泳槽中,有空的一边朝向负极。
加入1×TAE使得缓冲液正好没过凝胶,胶孔中无气泡。
在每个胶孔中加10μL样品,最后在边上孔加10μLDNA 分子量标准(DNA marker)和阳性对照(助教预实验获得)。
设定电压为120V,等蓝色电泳带跑至一半胶长度后(一般20~30min),停止电泳。
(3)将电泳后的胶放在紫外成像仪上,拍照,确定目标DNA条带。
六、实验结果记录与讨论
1、抗性比较平板划线结果图:(结果展示顺序为四环素浓度从16mg/L~256mg/L,我组1024mg/L、512mg/L平板未长出菌落,方位为每个图片上部标有w5部分)
①②
③④
⑤
分析:如图可看到,菌落生长情况为,随着浓度不断升高,菌落逐渐稀疏,可能因为四环素浓度越高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越明显,16mg/L~256mg/L的培养皿上都长出了菌落,说明抗性菌分离成功。
2、DNA浓度测定结果(上)以及抗性菌镜检结果(下)(提取的DNA以及镜检对象为抗性为256mg/L的抗性菌(阳性))
①②
③
分析:如②图所示,我组所得DNA浓度为121.2ng/μL,浓度偏低,但结合其他组所测数据,存在有些组跟我们所测的数据相差无几,说明并不是偶然,在操作上没有什么疏漏。
3、PCR电泳结果图:
分析:上图为DNA凝胶电泳结果,DNA marker 在最左边,从上到下依次为6000bp, 4000bp, 3000bp,2500bp, 2000bp, 1500bp, 可见获得的目标片段在4000bp到3000bp之间并且成像较宽较亮,则此片段的DNA含量较高,分子量较为分散,在1500bp处有较弱成像,可能为分子量较小的引物。
所用的引物为8F, 1492R。
由配制的培养皿至长菌的过程图:
七、思考题
(1)如果筛选到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用革兰氏阳性菌的方法提基因组DNA,能成功吗?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提取革兰氏阴性菌DNA 的方法只比阳性菌少了一个溶菌的步骤。
其中加入的100μL 1mg/ml 溶菌酶/TE 可以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 糖苷键,并使细胞壁破裂。
阴性菌细胞壁,比阳性菌的细胞壁更易破裂,增加溶菌步骤应该更好成功。
(2)提基因组DNA步骤(5)中变性剩余蛋白,这些蛋白主要是什么蛋白?
答:主要是步骤(3)所加的蛋白酶K。
(3)比较其他组和自己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异同,从实验方案角度解释本组筛选到的菌株抗性强或者弱的原因。
答:我组筛选出来的细菌菌四环素抗性比其他的组的要低一些,主要原因可能是活性污泥中不同抗性的抗性菌分布存在差异,在取活性污泥样品时没有取到抗性较大的菌。
也可能因为培养时间较短,抗性较高的细菌浓度较小,细菌没有在较高浓度浓度下明显生长成可观测到的程度。
因此未筛选到。
八、组内分工情况
1、4.24—4.28的菌株培养与筛选:张真主要负责平板划线,吴富华负责梯度浓度培养基的配制,和金炯震负责镜检;
2、5.8抗性强弱比较,吴富华、和金炯震镜检,张真平板划线;
3、DNA提取、PCR扩增以及PCR产物电泳由全组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九、实验总结
实验结果是我们组获得了最高有256mg/L四环素抗性菌,如果但从组内的平行实验组及浓度梯度组的结果作比,是没有大问题的,实验中的步骤也都很好的完成,但是在组间对比中,我们组的菌的抗性要弱于他们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可能有很多,比如前面说到的菌源中本就没有更高的抗性菌落,或者抗性菌生长缓慢,短期培养未见可见菌落等,再来就是如筛选培养基出现差错,四环素不足等原因,致使组内实验结果不错,但是组间比对较差。
虽然实验的结果并不如我们预计的那么好,但是实验操作本身没有错误,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引发了很多我们关于如何实验,如何筛选等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是即学习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建议以后的课程也多设置些大实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