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的组成特性与选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了解了蜡要混入的橡胶体系类型,橡胶件的工作条 件以及其表面可能受到的机械磨蚀的程度,蜡技术专家就能调 配出能为橡胶件在服役期间提供足够抗大气臭氧防护的蜡产品。
所以,要想让实验室的试验真正有意义就必须反映这些条件。
我们的标准低温试验程序如下:
(a)硫化完成后立即将试样片置于0℃下存放至彻底清理(例如用冷水,洗涤剂和轻柔刮 擦),然后将其拉伸放入温度已调为0℃的试验箱中。这一操作要进行得 越快越好,每个试样片单独处理以使清洁的表面在高于0℃的温度下暴露 的时间尽可能短。
六、加有防护蜡的硫化胶试样对臭氧攻击的敏感性与 温度的关系曲线
Temperature ℃
不同碳数在不同的温度范围析出(活性)。 析出与温度相关,析出的速度与分子量大小及正异结构相关。 析出的薄膜厚度与表面形态跟正异结构相关,薄膜的屈挠性与 异化结构相关。 在橡胶制品中配合能迁移到制品表面上的石蜡,通过其形成的 防护膜,在不进行反复拉伸的静态条件下,可极其有效抵抗臭 氧老化。
(据此,臭氧质量分数在7×10-6~2×10-3之间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就需要质疑 了。)
标准试验方法,通常的程序是开始试验前先将被拉伸的试样在无臭氧的空气 中保持若干小时。例如:ASTM D1149-64T规定24hrs,而DIN 53509/1/1946 需 要72hrs。尽管已有对这方面进行控制的呼声,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之后使用的 试验温度是多少,所测试的实际是长时间室温下迁移到表面形成的蜡膜的抗臭氧 性。
橡胶表面蜡的碳数分布,可以GLC分析橡胶表面萃取分。分析结果显示,在 低温下,橡胶表面之少量蜡大部分为低碳数者;在室温范围内,蜡量增加碳数大 多为26~33,更高温时,低碳数(C19~C24)蜡几乎完全溶于橡胶本体中,橡胶 表面大多为高碳数蜡膜。
四、温度范围内防护蜡之选择:
橡胶表面的蜡,在不同温度下的抗臭氧效果不同。图为含某典 型蜡成分之橡胶样品拉伸后的臭氧侵蚀敏感性(Sensitivity to ozone attack)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室温附近时,橡胶内蜡整体 的移动性最佳,臭氧侵蚀性最低;温度较高时,臭氧的活性升高, 且低碳数蜡在橡胶中的溶解度增加,使其在橡胶表面缺少佔高比例 的低碳数蜡,因此侵蚀性升高。在更高温时,臭氧开始裂解成氧气, 因此在50℃以上时,曲线又往下降。
在更低的温度下臭氧与双键的反应活性大大降低,即使完全 没有蜡膜也不会有值得关注的攻击发生。
这些臭氧攻击的最敏感区域可以被减少或消除,应变阀值可 以被提高,办法是在现在使用的这种蜡中混入其他蜡,这些蜡 应富含在上述最敏感温度区间内具有高迁移速率的正构和异构 成分。
如果预计一个橡胶件服役期间,在应变大于阀值的情况下并 不会遭遇上述最敏感温度区间,就可以不另采取措施。若为防 护较窄的温度范围而使用被设计在宽广温度区间起防护能力的 蜡,为达到相当的防护效果所需用量要比只在那一较窄的温度 范围起作用的蜡多。
五、抗臭氧性测试与品质控制:
在进行延伸后样品质臭氧测试前,一般都要求先将样品置
于无臭氧空气中状态处理,如ASTMD1149-46要求24小时前处 理时间,DIN 53509/3/1946要求之72小时。一般人往往认为, 40℃或50 ℃之高温抗臭氧测试是橡胶表面抗臭氧性之加速试验, 而忽略表面蜡结晶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因而造成极大误差。
将ICI年报视为代表性试验方法,其橡胶试片之延伸率可有 0~50%的范围。
橡胶用蜡的功能,主要决定于蜡的化学组成,这可由其碳
数分布,及其直链对支链比例来决定。所以,如不能从原料供
应商做好这两个因素之品管,其它如熔点、密度、色泽、黏度、 燃烧点等性质的测定并无意义。
Susceptibility to ozone attack
石蜡的抗臭氧老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蜡的迁移速度和 形成防护膜的性质。既链烷烃石蜡易迁移形成防护模块,但耐 久性差。相反,微晶蜡(俗称地蜡)迁移慢,但形成的防护膜 稳定,可长期抗臭氧老化。
实际使用抗臭氧老化石蜡是几种分子量不同的蜡的混合物,从低温到高温 的各种使用温度条件下,适量的蜡迁移到橡胶制品表面形成防护膜,起到 抗臭氧老化作用。
一、石油蜡之组成:
1.石蜡(Paraffin)为原油萃取份中,使用最广而化学组成最 简单的蜡。其组成大部分是直链烷类,小部分是短支链烷类; 化学式CnH2n+2,n值为18至50左右。因此,石蜡本身为不同碳 数碳氢化物的混合结晶物,其碳数分布可以高温GLC测得。
随碳数分布的不同,石蜡混合物对溶剂的溶解性也不同。 其中,溶剂最易溶解者为52/54蜡(熔点范围52~54℃,碳数 18~36)。最不易溶解的部分为66/68蜡,碳数22至50。其他 溶解度介于这两种品级之上市石蜡,如54/56,56/58,58/60。 溶解度范围不同的石蜡组成相互重叠,石蜡之支链烷属烃分子 易于紧密排列,导致其拥有大晶粒结晶特性。
三、蜡所造成吐霜(bloom)的机构:
与空气接触之硫化胶表面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蜡在硫化胶中的溶解度,与蜡 的过饱和度(Super saturation)。溶解度越低,保护膜形成速率越高。在加工 硫化温度下,蜡完全溶于硫化胶中,但冷却后形成过饱和蜡溶液,而在橡胶内部 与表面间形成浓度差效应,导致内部高浓度蜡逐渐移动至表面,并经凝集 amalgamation作用形成薄膜。移动现象持续至蜡达到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
就试样本身来说,为便于表面清理我们倾向于使用从硫化 片上切下的标准试样,而不是截面为矩形或三角形的模试样。
我们建议开始试验前先对试样表面进行清理,以除去整个 硫化后时间里迁移到表面的蜡组分,它们对所做的试验毫无意 义而只会产生干扰。
ICI的圆环试验更好也更有意义,在这里圆环状的硫化胶试片被 用一个简单的架子撑开,从而获得0~50%的延伸率。这样可以 方便地确定应变阀值,从而对蜡的有效性作定量研究。
蜡的组成特性与选择
大气中的臭氧会对天然及合成橡胶的双键作用,造成胶品 龟裂。裂缝以一定速率增大,其速率与臭氧浓度成正比关系。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10pphm(10×10-8),就有上述效应。 橡胶用保护性化合物如石油蜡,即在减少或防止臭氧对主链上 双键的作用。
石油蜡掺入橡胶配料过程,在硫化温度下溶解于橡胶中。 配料冷却后,蜡渐渐移动(Migrate)至硫化胶表面,形成数 µm厚,抗化学性且看不见的薄膜,阻绝橡胶表面与空气中的 臭氧接触。
在环境温度下试样收到臭氧攻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此时蜡组 分迁移的条件是最优化的,而在较高温度时蜡组分迁移的速率虽然 要加快,但其效应要受到两方面相反效应的抵销甚至超越:臭氧活 性的增加和低碳数烃溶入橡胶本体中。
在更高温度时臭氧本身开始分解为氧,所以曲线在50℃左右显示 向下趋势。
在0℃左右所有的蜡组分都只有很有限的移动性,在保护膜 形成之前,试样表面已受到攻击。更糟的是,主要由低碳数烃 形成的蜡膜可能会是多孔的,臭氧能够透过继续进行攻击。因 此虽然低温时臭氧的活性较低,但仍会对试样造成显著的损害, 对此人们常常没有认识到。
关于全球臭氧试验方法的综述显示,绝大多数试验都是在最 易防护的20℃~30℃范围进行,ASTM D1149-64T和JIS K.6301涵盖了40℃~50℃,但没有试验在10℃以下进行。
九、硫化胶抗臭氧试验:
实验室在与实际服役时相同的应变,但却比自然条件下高得多的臭氧质量分 数下获得的数据来预测橡胶件的寿命是完全可能的。但也有人认为要获得最可靠 的结果,臭氧质量分数应尽量接近实际且最好不要超过25×10-8。
二、移动特性(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蜡在硫化胶中的移动特性,主要决定于蜡的分子结构。低 分子量且分子结构简单的石蜡,比有支链的微晶蜡有较高的移 动性。而微晶蜡在橡胶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孔隙度poresity最 小,对臭氧的保护效果最好。因此,通常将微晶蜡以几百分点 之少量掺入石蜡中,因后者有较高的移动速率。
蜡造成之吐霜速率,受蜡在硫化胶中的溶解度,过饱和度及扩散特性等的影 响。当然,这些效应与胶料种类、填充料种类用量,以及蜡的特性等有关。另外, 温度对蜡的移动动力学及防护品质,一向有较大的影响力。
温度对吐霜之影响:橡胶表面蜡膜形成速率,与蜡在橡胶中的 扩散速率及溶解度有关;而两者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针对不同蜡 及胶料都有其移动速率最大的特定温度。如:0℃时碳数C18~C20 蜡有较好的扩散速率,在橡胶表面形成蜡膜,温度升至50℃时,低 碳数蜡完全溶于橡胶本体中,而有利于较高碳数C33以上的蜡成膜。
此类非结晶或微结晶蜡因移动(Migration)速率太慢,无 法单独使用。通常以~15%之量,配置橡胶用蜡,适用于橡胶 之长期防护。
3.半微晶蜡(Semi- Microcrystalline):俗称中间蜡 Intermediate Wax
半微晶蜡介于石蜡与微晶蜡之间。这种蜡主要是直链烷属 烃,但含有相当多的低至中分子量有支链烷烃。通常,其烷烃 有无支链之比,由3:1至1:3,其支链含量可以分子筛法测定。 (支链烷烃或称为非正构烷烃)
温 度 (℃)
烷烃碳数
七、设计在特定温度区间具有防护能力的蜡:
为给橡胶提供有效防护而调配蜡时,需对橡胶将要工作的特定温 度环境给与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果蜡层在此期间有可能受到机械 损伤时。
Morche将加有防护蜡的硫化胶试样拉伸后立即置于不同温度的 臭氧中,得到了一条对臭氧攻击的敏感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2.非结晶non-crystalline或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原油萃取份中,较高沸点的部分为碳数较多的蜡。此类蜡
大多有支链,也混有环烷烃类,其碳数34至70以上。比起直 链石蜡,此类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且支链多,较臃肿,无法 使分子紧密排列而形成结晶状态。因此,大部分以非结晶或微 结晶形态存在。
如果试验温度较低,例如低于10℃,则所测试的可能就不是此温度时达到扩 散平衡时的蜡膜(其很多组分可能还没有到达表面);如果试验温度较高,例如 50℃,已经在表面形成的蜡膜试验会重新融入橡胶本体,而其他烃组分则会出 现。所以,面对的是不均一的实验条件,许多人认为臭氧老化箱试验不可靠就不 足为奇了。
在实践中,于0℃左右表面受到刮、擦、洗的橡胶件必须含有能迅速迁移到 表面以修复蜡膜的烃组分。
在0℃附近时,各种蜡的移动性减低,低碳数蜡无法形成致密 的保护膜,臭氧侵蚀性升至最高。更低温时,臭氧对双键的化学反 应性大幅度减低,因此曲线又下降。当然,上述曲线会因加入的蜡 的特性温度不同而偏移。一般认为,橡胶之低温防护性较之高温更 为困难,因此低温0℃的抗臭氧测试之必要性,已渐成为多数厂商 之共识。
八、低温稳定化:
虽然在较高的温度时获得有效的蜡膜没有多少困难,但在低 温就要难得多了。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却很少有橡胶 制品商对低温臭氧防护予以重视。有趣的是据称在宽广温度区 间具有防护能力的一系列新防护蜡竟然没有在低于23℃以下做 过抗臭氧试验。
严冬过后测试一个天然橡胶的汽车窗衬条,其上某些点已有 臭氧开裂。在拉伸25%的情况下,于25℃和40℃,,25×10-8 质量分数臭氧中没有观察到开裂,但在0℃,12%的拉伸下 30min内严重的开裂就开始出现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重 新调新配方。
(c)经过一定时间后(该时间可以从零开始选起以观测膜修复的速度), 向箱内导入臭氧至一定浓度而开始试验。
对于在较高温度下*例如25 ℃,40 ℃或50 ℃)进行的试验就没有必要 在0 ℃左右进行时样品清理和准备了,但要注意保证所测试的蜡膜是在相 应温度下扩散/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蜡膜。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高温下(例如40 ℃或50 ℃)的试验是加速老化 试验,结果能推广到其他温度下橡胶-蜡组合的抗臭氧性能。从前面所述可 以知道,50 ℃形成的蜡膜的化学组成与25 ℃时的是不同的,与0 ℃时的 就更加不同。在某一特定温度条件下显示优异性能的蜡在不同的气候条件 下试验或使用时表现可能会很差。
所以,要想让实验室的试验真正有意义就必须反映这些条件。
我们的标准低温试验程序如下:
(a)硫化完成后立即将试样片置于0℃下存放至彻底清理(例如用冷水,洗涤剂和轻柔刮 擦),然后将其拉伸放入温度已调为0℃的试验箱中。这一操作要进行得 越快越好,每个试样片单独处理以使清洁的表面在高于0℃的温度下暴露 的时间尽可能短。
六、加有防护蜡的硫化胶试样对臭氧攻击的敏感性与 温度的关系曲线
Temperature ℃
不同碳数在不同的温度范围析出(活性)。 析出与温度相关,析出的速度与分子量大小及正异结构相关。 析出的薄膜厚度与表面形态跟正异结构相关,薄膜的屈挠性与 异化结构相关。 在橡胶制品中配合能迁移到制品表面上的石蜡,通过其形成的 防护膜,在不进行反复拉伸的静态条件下,可极其有效抵抗臭 氧老化。
(据此,臭氧质量分数在7×10-6~2×10-3之间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就需要质疑 了。)
标准试验方法,通常的程序是开始试验前先将被拉伸的试样在无臭氧的空气 中保持若干小时。例如:ASTM D1149-64T规定24hrs,而DIN 53509/1/1946 需 要72hrs。尽管已有对这方面进行控制的呼声,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之后使用的 试验温度是多少,所测试的实际是长时间室温下迁移到表面形成的蜡膜的抗臭氧 性。
橡胶表面蜡的碳数分布,可以GLC分析橡胶表面萃取分。分析结果显示,在 低温下,橡胶表面之少量蜡大部分为低碳数者;在室温范围内,蜡量增加碳数大 多为26~33,更高温时,低碳数(C19~C24)蜡几乎完全溶于橡胶本体中,橡胶 表面大多为高碳数蜡膜。
四、温度范围内防护蜡之选择:
橡胶表面的蜡,在不同温度下的抗臭氧效果不同。图为含某典 型蜡成分之橡胶样品拉伸后的臭氧侵蚀敏感性(Sensitivity to ozone attack)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室温附近时,橡胶内蜡整体 的移动性最佳,臭氧侵蚀性最低;温度较高时,臭氧的活性升高, 且低碳数蜡在橡胶中的溶解度增加,使其在橡胶表面缺少佔高比例 的低碳数蜡,因此侵蚀性升高。在更高温时,臭氧开始裂解成氧气, 因此在50℃以上时,曲线又往下降。
在更低的温度下臭氧与双键的反应活性大大降低,即使完全 没有蜡膜也不会有值得关注的攻击发生。
这些臭氧攻击的最敏感区域可以被减少或消除,应变阀值可 以被提高,办法是在现在使用的这种蜡中混入其他蜡,这些蜡 应富含在上述最敏感温度区间内具有高迁移速率的正构和异构 成分。
如果预计一个橡胶件服役期间,在应变大于阀值的情况下并 不会遭遇上述最敏感温度区间,就可以不另采取措施。若为防 护较窄的温度范围而使用被设计在宽广温度区间起防护能力的 蜡,为达到相当的防护效果所需用量要比只在那一较窄的温度 范围起作用的蜡多。
五、抗臭氧性测试与品质控制:
在进行延伸后样品质臭氧测试前,一般都要求先将样品置
于无臭氧空气中状态处理,如ASTMD1149-46要求24小时前处 理时间,DIN 53509/3/1946要求之72小时。一般人往往认为, 40℃或50 ℃之高温抗臭氧测试是橡胶表面抗臭氧性之加速试验, 而忽略表面蜡结晶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因而造成极大误差。
将ICI年报视为代表性试验方法,其橡胶试片之延伸率可有 0~50%的范围。
橡胶用蜡的功能,主要决定于蜡的化学组成,这可由其碳
数分布,及其直链对支链比例来决定。所以,如不能从原料供
应商做好这两个因素之品管,其它如熔点、密度、色泽、黏度、 燃烧点等性质的测定并无意义。
Susceptibility to ozone attack
石蜡的抗臭氧老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蜡的迁移速度和 形成防护膜的性质。既链烷烃石蜡易迁移形成防护模块,但耐 久性差。相反,微晶蜡(俗称地蜡)迁移慢,但形成的防护膜 稳定,可长期抗臭氧老化。
实际使用抗臭氧老化石蜡是几种分子量不同的蜡的混合物,从低温到高温 的各种使用温度条件下,适量的蜡迁移到橡胶制品表面形成防护膜,起到 抗臭氧老化作用。
一、石油蜡之组成:
1.石蜡(Paraffin)为原油萃取份中,使用最广而化学组成最 简单的蜡。其组成大部分是直链烷类,小部分是短支链烷类; 化学式CnH2n+2,n值为18至50左右。因此,石蜡本身为不同碳 数碳氢化物的混合结晶物,其碳数分布可以高温GLC测得。
随碳数分布的不同,石蜡混合物对溶剂的溶解性也不同。 其中,溶剂最易溶解者为52/54蜡(熔点范围52~54℃,碳数 18~36)。最不易溶解的部分为66/68蜡,碳数22至50。其他 溶解度介于这两种品级之上市石蜡,如54/56,56/58,58/60。 溶解度范围不同的石蜡组成相互重叠,石蜡之支链烷属烃分子 易于紧密排列,导致其拥有大晶粒结晶特性。
三、蜡所造成吐霜(bloom)的机构:
与空气接触之硫化胶表面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蜡在硫化胶中的溶解度,与蜡 的过饱和度(Super saturation)。溶解度越低,保护膜形成速率越高。在加工 硫化温度下,蜡完全溶于硫化胶中,但冷却后形成过饱和蜡溶液,而在橡胶内部 与表面间形成浓度差效应,导致内部高浓度蜡逐渐移动至表面,并经凝集 amalgamation作用形成薄膜。移动现象持续至蜡达到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
就试样本身来说,为便于表面清理我们倾向于使用从硫化 片上切下的标准试样,而不是截面为矩形或三角形的模试样。
我们建议开始试验前先对试样表面进行清理,以除去整个 硫化后时间里迁移到表面的蜡组分,它们对所做的试验毫无意 义而只会产生干扰。
ICI的圆环试验更好也更有意义,在这里圆环状的硫化胶试片被 用一个简单的架子撑开,从而获得0~50%的延伸率。这样可以 方便地确定应变阀值,从而对蜡的有效性作定量研究。
蜡的组成特性与选择
大气中的臭氧会对天然及合成橡胶的双键作用,造成胶品 龟裂。裂缝以一定速率增大,其速率与臭氧浓度成正比关系。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10pphm(10×10-8),就有上述效应。 橡胶用保护性化合物如石油蜡,即在减少或防止臭氧对主链上 双键的作用。
石油蜡掺入橡胶配料过程,在硫化温度下溶解于橡胶中。 配料冷却后,蜡渐渐移动(Migrate)至硫化胶表面,形成数 µm厚,抗化学性且看不见的薄膜,阻绝橡胶表面与空气中的 臭氧接触。
在环境温度下试样收到臭氧攻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此时蜡组 分迁移的条件是最优化的,而在较高温度时蜡组分迁移的速率虽然 要加快,但其效应要受到两方面相反效应的抵销甚至超越:臭氧活 性的增加和低碳数烃溶入橡胶本体中。
在更高温度时臭氧本身开始分解为氧,所以曲线在50℃左右显示 向下趋势。
在0℃左右所有的蜡组分都只有很有限的移动性,在保护膜 形成之前,试样表面已受到攻击。更糟的是,主要由低碳数烃 形成的蜡膜可能会是多孔的,臭氧能够透过继续进行攻击。因 此虽然低温时臭氧的活性较低,但仍会对试样造成显著的损害, 对此人们常常没有认识到。
关于全球臭氧试验方法的综述显示,绝大多数试验都是在最 易防护的20℃~30℃范围进行,ASTM D1149-64T和JIS K.6301涵盖了40℃~50℃,但没有试验在10℃以下进行。
九、硫化胶抗臭氧试验:
实验室在与实际服役时相同的应变,但却比自然条件下高得多的臭氧质量分 数下获得的数据来预测橡胶件的寿命是完全可能的。但也有人认为要获得最可靠 的结果,臭氧质量分数应尽量接近实际且最好不要超过25×10-8。
二、移动特性(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蜡在硫化胶中的移动特性,主要决定于蜡的分子结构。低 分子量且分子结构简单的石蜡,比有支链的微晶蜡有较高的移 动性。而微晶蜡在橡胶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孔隙度poresity最 小,对臭氧的保护效果最好。因此,通常将微晶蜡以几百分点 之少量掺入石蜡中,因后者有较高的移动速率。
蜡造成之吐霜速率,受蜡在硫化胶中的溶解度,过饱和度及扩散特性等的影 响。当然,这些效应与胶料种类、填充料种类用量,以及蜡的特性等有关。另外, 温度对蜡的移动动力学及防护品质,一向有较大的影响力。
温度对吐霜之影响:橡胶表面蜡膜形成速率,与蜡在橡胶中的 扩散速率及溶解度有关;而两者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针对不同蜡 及胶料都有其移动速率最大的特定温度。如:0℃时碳数C18~C20 蜡有较好的扩散速率,在橡胶表面形成蜡膜,温度升至50℃时,低 碳数蜡完全溶于橡胶本体中,而有利于较高碳数C33以上的蜡成膜。
此类非结晶或微结晶蜡因移动(Migration)速率太慢,无 法单独使用。通常以~15%之量,配置橡胶用蜡,适用于橡胶 之长期防护。
3.半微晶蜡(Semi- Microcrystalline):俗称中间蜡 Intermediate Wax
半微晶蜡介于石蜡与微晶蜡之间。这种蜡主要是直链烷属 烃,但含有相当多的低至中分子量有支链烷烃。通常,其烷烃 有无支链之比,由3:1至1:3,其支链含量可以分子筛法测定。 (支链烷烃或称为非正构烷烃)
温 度 (℃)
烷烃碳数
七、设计在特定温度区间具有防护能力的蜡:
为给橡胶提供有效防护而调配蜡时,需对橡胶将要工作的特定温 度环境给与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果蜡层在此期间有可能受到机械 损伤时。
Morche将加有防护蜡的硫化胶试样拉伸后立即置于不同温度的 臭氧中,得到了一条对臭氧攻击的敏感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2.非结晶non-crystalline或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原油萃取份中,较高沸点的部分为碳数较多的蜡。此类蜡
大多有支链,也混有环烷烃类,其碳数34至70以上。比起直 链石蜡,此类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且支链多,较臃肿,无法 使分子紧密排列而形成结晶状态。因此,大部分以非结晶或微 结晶形态存在。
如果试验温度较低,例如低于10℃,则所测试的可能就不是此温度时达到扩 散平衡时的蜡膜(其很多组分可能还没有到达表面);如果试验温度较高,例如 50℃,已经在表面形成的蜡膜试验会重新融入橡胶本体,而其他烃组分则会出 现。所以,面对的是不均一的实验条件,许多人认为臭氧老化箱试验不可靠就不 足为奇了。
在实践中,于0℃左右表面受到刮、擦、洗的橡胶件必须含有能迅速迁移到 表面以修复蜡膜的烃组分。
在0℃附近时,各种蜡的移动性减低,低碳数蜡无法形成致密 的保护膜,臭氧侵蚀性升至最高。更低温时,臭氧对双键的化学反 应性大幅度减低,因此曲线又下降。当然,上述曲线会因加入的蜡 的特性温度不同而偏移。一般认为,橡胶之低温防护性较之高温更 为困难,因此低温0℃的抗臭氧测试之必要性,已渐成为多数厂商 之共识。
八、低温稳定化:
虽然在较高的温度时获得有效的蜡膜没有多少困难,但在低 温就要难得多了。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却很少有橡胶 制品商对低温臭氧防护予以重视。有趣的是据称在宽广温度区 间具有防护能力的一系列新防护蜡竟然没有在低于23℃以下做 过抗臭氧试验。
严冬过后测试一个天然橡胶的汽车窗衬条,其上某些点已有 臭氧开裂。在拉伸25%的情况下,于25℃和40℃,,25×10-8 质量分数臭氧中没有观察到开裂,但在0℃,12%的拉伸下 30min内严重的开裂就开始出现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重 新调新配方。
(c)经过一定时间后(该时间可以从零开始选起以观测膜修复的速度), 向箱内导入臭氧至一定浓度而开始试验。
对于在较高温度下*例如25 ℃,40 ℃或50 ℃)进行的试验就没有必要 在0 ℃左右进行时样品清理和准备了,但要注意保证所测试的蜡膜是在相 应温度下扩散/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蜡膜。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高温下(例如40 ℃或50 ℃)的试验是加速老化 试验,结果能推广到其他温度下橡胶-蜡组合的抗臭氧性能。从前面所述可 以知道,50 ℃形成的蜡膜的化学组成与25 ℃时的是不同的,与0 ℃时的 就更加不同。在某一特定温度条件下显示优异性能的蜡在不同的气候条件 下试验或使用时表现可能会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