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PPT
合集下载
历史的回声之千古江山ppt1 苏教版
解析:第六段中,作者是将六国赂秦与北宋向契丹、西夏 割地赔款进行类比,提醒北宋统治者应引以为鉴。 答案:D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合作 1.从教材中积累 战国时期的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方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 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相关的议论文章有 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 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六国之间,钩心斗角。这样, 双方的力量就不是六比一,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这种貌 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还有很多吗?
⑥诸侯之地有限 B.②④⑥ D.①②⑥
解析:①指秦国靠诸侯贿赂得到的土地,不是直接表现诸侯 赂秦的做法。②指诸侯祖辈父辈艰难地获得土地。⑥客观表述诸 侯国的实情,非做法。 答案:C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各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反而助长了秦国的侵略 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 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 又间杂一些散句, 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解析:D 项,此段以散句为主,间杂骈句。 )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
16. [古今异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 古义: 旧事,成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 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 17.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 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礼待 (2)日 削月 割 . . 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 (3)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下: 名词用作动词,自取下策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合作 1.从教材中积累 战国时期的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方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 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相关的议论文章有 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 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六国之间,钩心斗角。这样, 双方的力量就不是六比一,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这种貌 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还有很多吗?
⑥诸侯之地有限 B.②④⑥ D.①②⑥
解析:①指秦国靠诸侯贿赂得到的土地,不是直接表现诸侯 赂秦的做法。②指诸侯祖辈父辈艰难地获得土地。⑥客观表述诸 侯国的实情,非做法。 答案:C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各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反而助长了秦国的侵略 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 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 又间杂一些散句, 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解析:D 项,此段以散句为主,间杂骈句。 )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
16. [古今异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 古义: 旧事,成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 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 17.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 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礼待 (2)日 削月 割 . . 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 (3)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下: 名词用作动词,自取下策
历史的回声之千古江山ppt1 苏教版
解析:课文第二段议论的是“赂者”对“不赂者”的危害。 答案:C
二、诵读课文第 3 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4. [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 介词,凭借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
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亡: 动词,丧失,丢失
(二)常识整理 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论体,以议论为主,要求善于说 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 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 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是史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了解
(一)背景链接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 威胁与袭扰,朝廷不敢坚决抵抗,而采取妥协的办法,以财赂之, 求得苟安。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朝廷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要求割地,结果 北宋答应每年增加白银 10 万两、绢 10 万匹。庆历四年(1044), 宋朝同意每年输纳西夏白银 10 万两、绢 10 万匹、茶叶 3 万斤。 这种做法增加了对方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和平”并未 换到,反而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带来 了无穷的祸患。这同六国的“赂秦”而亡,本质上是一样的。苏 洵主张坚决抗敌,反对妥协投降,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 蹈覆辙。于是写下了这篇《六国论》。
环节二:把握文意 1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第五段开头以“呜呼”感叹起笔,承上文进一步从反 面假设,提出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 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 B.作者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的根源,同 时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 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诵读课文第 3 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4. [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以: 介词,凭借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
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亡: 动词,丧失,丢失
(二)常识整理 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论体,以议论为主,要求善于说 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 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 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是史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了解
(一)背景链接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 威胁与袭扰,朝廷不敢坚决抵抗,而采取妥协的办法,以财赂之, 求得苟安。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朝廷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要求割地,结果 北宋答应每年增加白银 10 万两、绢 10 万匹。庆历四年(1044), 宋朝同意每年输纳西夏白银 10 万两、绢 10 万匹、茶叶 3 万斤。 这种做法增加了对方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和平”并未 换到,反而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带来 了无穷的祸患。这同六国的“赂秦”而亡,本质上是一样的。苏 洵主张坚决抗敌,反对妥协投降,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 蹈覆辙。于是写下了这篇《六国论》。
环节二:把握文意 1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第五段开头以“呜呼”感叹起笔,承上文进一步从反 面假设,提出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 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 B.作者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的根源,同 时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 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课
晨
堂
读
互
开 卷
【答案】
(1) 判 断 句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
动 探
有
益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究
素
(2)被动句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材
日
课
(3)被动句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前
自 主
(4)状语后置句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堂 互 动
卷
有 益
(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
探 究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
素 材
课
(3)日.削月.割 (
)
前
自 主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
日 积 月 累
导 学
(5)盖失强援. (
)
教 学 资
(6)李牧连却.之 (
)
源 链
接
自 主
(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
课
文
本 初
(8)不能独完.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能 检
测
菜单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6)苟以天下之大。(
)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前
自 主
(7)暴霜露,斩荆棘。(
)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课
晨
堂
读
互
开 卷
【答案】
(1) 判 断 句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
动 探
有
益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究
素
(2)被动句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材
日
课
(3)被动句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前
自 主
(4)状语后置句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堂 互 动
卷
有 益
(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
探 究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
素 材
课
(3)日.削月.割 (
)
前
自 主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
日 积 月 累
导 学
(5)盖失强援. (
)
教 学 资
(6)李牧连却.之 (
)
源 链
接
自 主
(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
课
文
本 初
(8)不能独完.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能 检
测
菜单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6)苟以天下之大。(
)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前
自 主
(7)暴霜露,斩荆棘。(
)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单元导读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此句一 出,石破天惊,以一种定义式的毋庸置疑的语气利剑般划过 历史的天空,解剖出深藏在重重帷幕后的真相与本质。末了 一笔“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 下矣”,更是借古讽今之语。也许历史的真面目要经过时间才能看清,但苏洵 不忘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的做法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我们重温历史,不过也就是想从古人的得失中有所收获而 已。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 “历史的回声”中,与苏子一起感怀江山,与稼轩一起慨叹 人生。“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英雄已逝,但英雄又不逝, 不逝的是他们的“英发”。“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毛泽东曾 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才是新时代的“英雄”,我们 应该扬起理想的风帆,在历史英雄精神的鼓舞之下走向未来。
谢谢观看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只留下了一片焦土碎瓦,一堆残砖断 木;一个强盛的帝国,只留下了一声唏嘘哀叹,一腔怨声愤 懑。怅怀古,悲兴亡。走在历史时空的隧道里,我们应该深 思:阿房宫的壮观堂皇代表的不是社会的安定富足,而是君 王的浮华奢靡;阿房宫的破败消亡,不是历史的无情舍弃,而是人民的坚定选 择。这座让人为之惊叹的雄伟建筑被历史的车轮重重地碾碎后,留下的不仅是 叹息,更多的应是深深的反思。
4历史的回声专题课件
• 6.【参考答案】C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 求,围绕“胆量非凡”加以筛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对应。 可先找出不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题中①④⑤并非直接体现 诚信,由此可排除ABD选项。 • 【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文言文阅读答案
• 4.【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 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 题干要求的选项。所考查的四个实词,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 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 【参考答案】B • 【解析】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 5.【参考答案】D •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 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 【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都是竟然。
历史的回声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 1掌握本专题的字词并熟练应用。 • 2.掌握关于本专题文体知识的相关常识。
文体知识:
•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 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 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 如《六国论》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 通讯是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通讯 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 情等多种手法,表现生动形象。通讯的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 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历史背景略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1.字音辨识 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 狼居胥.( ) 元嘉.( ) 巷陌.( )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fā lǔ huā fà lèi xiè bì lí cí xū jiā mò
(3)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4)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音qiǎnɡ,勉强/ 形容词,强健的 (5)名词,地区、区域,此处指古战场赤壁/名词,诸侯 国/名词,国都、京城 (6)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相应,随着/动 词,对付,应对
(7)名词,头发/动词,射发,放出/动词,暴露/动词, 起,被任用/动词,征发,调发/动词,出发/动词,发芽,开 放
(4)强赏强.赐词百夺千理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国六故国国..破神灭游,非兵不利
去国.怀乡
多情应.笑我
(6)应河 应.曲声智而叟倒亡以 应.
吾将何以应.敌
早 见生 其华 发.发 矢.十中八九
东窗事发.
(7)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朝发.白帝
5.文言句式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神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历史的回声》55页PPT
谢谢!
55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历史的回声》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历史的回声ppt1 苏教版
知识积累-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赵尝五战于秦
知识积累-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之 4、不能独完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四海一 7、骊山北构而西折
课文内容回顾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总
分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赵
洎牧以谗诛
作业-积累名言名句
整理相关名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2课件:专题3 历史的回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知能整合
-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 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 态度等综合设题。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①辨识诗 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②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③评价其对 表现情感、主旨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 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结构技巧。本专题两首宋词 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摘要如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课文 例句
表达技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结构:过渡。
念奴 娇·赤壁 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修辞:比喻、夸张。表达方式: 描写。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结构:过渡、照应。表达方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4.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等。 (1)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 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 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 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专题知能整合
-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 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 态度等综合设题。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①辨识诗 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②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③评价其对 表现情感、主旨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 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结构技巧。本专题两首宋词 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摘要如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课文 例句
表达技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结构:过渡。
念奴 娇·赤壁 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修辞:比喻、夸张。表达方式: 描写。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结构:过渡、照应。表达方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4.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等。 (1)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 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 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 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历史的回声复习课件共31页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自主学习二】翻译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 胁迫啊!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自取下策跟随六国 灭亡的旧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 (不期而遇 约定) 发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
疾也
(不速之客,招致, 招引 )
(疾风知劲草,强 )
高考链接 2019山东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历史的回声复习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3、秦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后人来哀怜他,后人哀 怜他却不以他为鉴,也使后人又哀怜后人了。
【自主学习三】一词多义
与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允许,
(5)恐年岁之不吾与 等待
同意
(6)咸与维新 参与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自主学习二】翻译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 胁迫啊!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自取下策跟随六国 灭亡的旧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 (不期而遇 约定) 发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
疾也
(不速之客,招致, 招引 )
(疾风知劲草,强 )
高考链接 2019山东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历史的回声复习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3、秦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后人来哀怜他,后人哀 怜他却不以他为鉴,也使后人又哀怜后人了。
【自主学习三】一词多义
与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允许,
(5)恐年岁之不吾与 等待
同意
(6)咸与维新 参与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1
素
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现存诗2 700 材
日
课 前 自 主
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宋词方面,开创了豪放词风,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积 月 累
导 学
教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 学
资
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
源 链
接
自 辛”。
菜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晨
【内容赏析】
本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所作。定慧院:一
课 堂
读
互
开 卷
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
动 探
有
益 此。
究
素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 材
课
晨
堂
读
互
开
动
卷
探
有
究
益
1.字音辨识
素 材
日
课 前
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自 主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导
积 月 累
教
学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元嘉.( ) 巷陌.( )
链 接
自
主 文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源 链
接
自 国/名词,国都、京城
主
课
文 本
(6)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相应,随着/动 后 知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有尺寸之地。
(3)以地事秦__,火不
灭。 (4) 齐 人 未 尝 赂 秦 , 终 继 五 国 迁 灭 , 何 哉 ? 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
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 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 绩,只交代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 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答 案 】 (2)被动句
(1) 判断句
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 亏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3)被动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状语后置句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答案】
jì mí lù jiè shuà i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有尺寸之地。
(3)以地事秦__,火不
灭。 (4) 齐 人 未 尝 赂 秦 , 终 继 五 国 迁 灭 , 何 哉 ? 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
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 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 绩,只交代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 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答 案 】 (2)被动句
(1) 判断句
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 亏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3)被动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状语后置句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答案】
jì mí lù jiè shuà i
高中语文历史的回声.ppt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副词 始速祸焉 才,副词
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动词
较秦之所得 得到,获得,动词 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形容词 诚不得已 能,能够,动词
不赂者以赂者丧 由于,介词 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介词 以地事秦 把,介词 洎牧以谗诛 因为,连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 用, 介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谋臣 用, 介 以天下之大, 凭借, 介 以有尺寸之地 而, 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而, 连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于人 而, 连
特殊句式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2、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3、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省略宾语
4、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 省略句 省动宾短语
5、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
对
亡 态度:得之难――割之易
秦 而
比
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至 不战强弱
胜负已判
矛盾:地有限――欲无餍
力 亏 破 灭
之
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道
引证 薪不尽——火不灭
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第四段
1.终继五国迁灭 最终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和……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已经;……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名~动 坚持道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虽:虽然。
一词多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动词。
以荆卿为计 作为,动词
邯郸为郡
成为,动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介词
为国者无使为------ 治理,动词
一词多义
六国破灭
灭亡,动词
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 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 人 ” 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 句,既是写实,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虏灰飞烟灭 . 强 赏赐百千强 . (4)强 词夺理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声,含恨而逝。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用比、兴等象征手 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 致。著有《稼轩长短句》,另有奏疏《美芹十论》、《九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7)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虏灰飞烟灭 . 强 赏赐百千强 . (4)强 词夺理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声,含恨而逝。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用比、兴等象征手 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 致。著有《稼轩长短句》,另有奏疏《美芹十论》、《九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7)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 (3)
(2)多音字
拾 圈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拾级 拾掇 花圈 圈养
shè shí jǐn
尽
尽管 尽心
【答案】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 单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发布 ) 通知,推出全新第七批“节能车”目录,原有的六批 节能车目录作废,上榜车型仍提供每辆 3 000 元的节能补 助。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无不胜,大小700余战,毙伤敌十万余人。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5.“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
律活埋。今后都这么办。”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战,中国远征军38师师长孙 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对参谋下达处理日军俘虏的命令。 6.“我是中国人哪,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
日本人敬畏的人,据伪《协和》杂志报道,日军确认真的杀 死的是杨靖宇后“一点快感也没有”,反而“呜呜地哭了起 来”。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7.“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
屋,做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1943 年,常德会战最惨烈之时, 57 师师长余程万 率残部据守西南一角,明知援军已不能至,在一片焦土上向 司令长官孙连仲发去电报,孙当下泪下如雨。
苏教必修二语文《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
22
弊( 在总
赂
分 )
秦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
第
一
段
)
不
赂 者
(总分)
以
赂 者
(第三段)
丧
(并 列)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
( 过 渡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
(第四段)
( 分
(引古) (递 进)
总
)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五段)(讽23 今)
-
44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妃嫔媵嫱 pín yìng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迤逦 yǐl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ǒuyǎ
- 参差 cēn cī 45
7、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部分填在括号里
(1)秦以攻取( 土地 )之外,( 因受贿赂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
28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秦之一 )郡。
(3且燕赵处秦革灭( 另四国 )殆尽之际。
8、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三苏”指苏轼、苏辙、苏小妹。
╳
(2)《六国论》选自《嘉右集•权书》。
-
20
分析解读四、五段:
补充注释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待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始速祸焉
始:才
8.李牧连却之
却:击退
9.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后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12.诚不得已
诚:的确
13.当与秦相较 若;较:较量,抗衡
当:通“倘”,倘
14.或未易量 易;量:确定,估量
或:或许;易:轻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的回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
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醒悟的 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 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 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 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 漫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 去传来,有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 绵延而去。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àn
胜负之数shù
理解分析前三段
补充注释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
3.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4.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
5.或曰
或: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7.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
分析解读四、五段:
补充注释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待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封:分封 礼:以礼相
劫:挟持 咽:咽喉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四段-----第五段------
承上启下
引古(六国破亡) ------讽今(在六国下) 结论: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 、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
A.齐全 B.完整 C.尽,没有了 D.做成
(2) 故曰(弊)在赂秦
[C]
A.骗人的坏事 B.弊病 、害处 C.弊端
学习本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
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 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 人生感受;在于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 进行忠实的记录。
第一板块 后人之鉴
本板块包含以历史为题材的两篇文章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从广义的文 体角度分析,同属散文。细分则一为政论 文,一为韵文。学习时,应在初步弄清两 篇文章异同后,逐篇理清课文,从吸取六 国灭亡的教训进而延伸到吸取秦亡的教训, 进行深入探讨。
六 国苏 论洵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 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 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 “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 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 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 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 《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本文为第八篇。
小邑
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数量上
赂
对 大欲
大患
秦
得难
献易
力 亏
有限
无厌
程度上
比 奉繁
侵急
, 破 灭
之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道
分析第三段
补充注释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
6.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解题
[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
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 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 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 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 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 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 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 楚—大 齐—富
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 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 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 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 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 “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 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8.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9.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0.则秦之所大欲 11.以有尺寸之地 12.理固宜然 13.此言得之
则:那么 以有:才有 固:本来 得:得当,对
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总
分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赵 洎牧以谗诛
1.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燕国和赵国灭亡又 何在?
答:齐国亡在“附于秦”而“不助五国”;燕国亡在 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
2.这一段和作者的论点是否统一?试具体说明。
答:是统一的。本段仍然在谈赂秦,只是换了一个角 度,说不赂秦而能用兵,就不致灭亡。这算是对论点 的一个补充。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 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 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 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练习
弊( 在总
赂
分 )
秦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
第
一
段
)
不
赂 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分)
以
赂 者(第三段)
丧
(并 列)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 过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渡 之所劫哉
)
(第四段)
( (引古) 分 (递 进) 总 )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五段)(讽今)
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