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àn
胜负之数shù
理解分析前三段
补充注释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
3.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4.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
5.或曰
或: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7.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 楚—大 齐—富
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 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 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 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 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 “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 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学习本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
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 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 人生感受;在于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 进行忠实的记录。
第一板块 后人之鉴
本板块包含以历史为题材的两篇文章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从广义的文 体角度分析,同属散文。细分则一为政论 文,一为韵文。学习时,应在初步弄清两 篇文章异同后,逐篇理清课文,从吸取六 国灭亡的教训进而延伸到吸取秦亡的教训, 进行深入探讨。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 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 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 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解题
[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
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 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 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 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 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 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 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赵 洎牧以谗诛
1.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燕国和赵国灭亡又 何在?
答:齐国亡在“附于秦”而“不助五国”;燕国亡在 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
2.这一段和作者的论点是否统一?试具体说明。
答:是统一的。本段仍然在谈赂秦,只是换了一个角 度,说不赂秦而能用兵,就不致灭亡。这算是对论点 的一个补充。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 、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
A.齐全 B.完整 C.尽,没有了 D.做成
(2) 故曰(弊)在赂秦
[C]
A.骗人的坏事 B.弊病 、害处 C.弊端
历史的回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
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醒悟的 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 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 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 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 漫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 去传来,有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 绵延而去。
练习
分析解读四、五段:
补充注释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待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封:分封 礼:以礼相
劫:挟持 咽:咽喉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四段-----第五段------
承上启下
引古(六国破亡) ------讽今(在六国下) 结论: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始速祸焉
始:才
8.李牧连却之
却:击退
9.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后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12.诚不得已
诚:的确
13.当与秦相较 若;较:较量,抗衡
当:通“倘”,倘
14.或未易量 易;量:确定,估量
或:或许;易:轻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六 国苏 论洵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 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 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 “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 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 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 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 《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本文为第八篇。
8.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9.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0.则秦之所大欲 11.以有尺寸之地 12.理固宜然 13.此言得之
则:那么 以有:才有 固:本来 得:得当,对
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弊( 在总

分 )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赂 者
(总分)

赂 者(第三段)

(并 列)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 过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渡 之所劫哉

(第四段)
( (引古) 分 (递 进) 总 )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五段)(讽今)
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小邑
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数量上

对 大欲
大患

得难
献易
力 亏
有限
无厌
程度上
比 奉繁
侵急
, 破 灭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分析第三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补充注释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
6.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