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

合集下载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收入分配不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收入分配不均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

一、影响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不均1.加大消费不足的风险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全社会消费的不足,因为贫富差距越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就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力降低,更多的产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很难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制约人才的流动收入分配不均也会影响中国的人才流动。

由于收入水平和发展机会的不平衡,高端人才更愿意流向收入更高的城市,这使得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

这会导致高端人才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经济失衡。

3.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收入分配不均引起的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影响中国的长期发展。

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的失衡,使本已不稳定并有法律规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更加危险。

如果不加控制,收入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崩溃。

二、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1.加强财富再分配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财富再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将直接促进消费能力的增强,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国应该采用更直接的财富再分配措施,如增加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和财富的更公平分配。

2.建立更公平的税收政策政府应该制定更公平的税收政策,并加强对富人的税收征收。

高收入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以确保政府获得更多的收入并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

3.深化支出改革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支出改革,优化支出结构。

这有助于加强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政府在新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经济支出的优化将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更公平分配。

这将增强社会整体安全,促进更加均衡的社会发展。

结论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两极分化原因、解决对策、红色预警

两极分化原因、解决对策、红色预警

红色预警
• 中国现在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危险 的地步。经济学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叫“基尼系数” 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按照国际惯例,系数 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 态,超过 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 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
• 目前中国最穷的中哪些人?最底层的劳动者肯定是最穷苦 的人。首先是农民:农民占中国国民总数的75%,按照中 国社科院的调查,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 96: 4;农民财富 拥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72,用百分比显示是1.388%。 相比城市人,农民构成了我国穷人的主体。 • 其次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数据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近2亿人, 占城镇总人口的45%,非常不满意者约3200—3600万人, 占城镇总人口的7%—8%。原因是他们没有任何生存资源 (农民尚有土地),一旦失业下岗必将面临生存危机。据 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过去几年有约4000万国有及集体企业 的职工下岗。他们中年轻一点的下岗职工还有办法去再就 业或自己创业,而那些女四十男五十岁的人一旦下岗,面 临着最艰难的局面。还有一部分放长假和“内退”的职工, 生活费用和各种保险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保障。
五、过度追求GDP政绩。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国民,而 绝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管社会 财富流向何方。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 加剧了官员的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不 计后果地招商引资等行为,而且严重助长 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
• 1.政策体制不完善。 • 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大体上是比较健全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导致 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及各方面。我国在制定 政策法规时,考虑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要求,对沿海经济开放地 区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且加大了经济扶持,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相对落后;我国的税收制度仍不够健全,在 某些情况下出现了“杀贫济富”的现象,在遗产税和赠与税方面仍有 漏洞存在,从而导致借机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政府财政支 出中经济建设投入过多,而公共服务开支仍然不足;投资体制改革严 重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投资范围界定不清,对竞 争性领域的投资介入过宽,行政干预过多,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益,对 民间投资还存在过多的准入壁垒和审批;土地、环境等资源管理不规 范,价格失真,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成本高昂;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不够健全,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建立一个包含全民的社会保险体制, 并且在扶贫助贫方面的措施实施不力,对社会上广大的弱势群体关心 和帮助不够、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及腐败 (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使得财富“上 流”,越富的越富,贫穷的更穷。这一点 也是最会危害我国政治稳定和民心所向的 因素,应受到特别重视。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贫富分化---中国不能承受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小组成员主要从政治学角度具体分析、讨论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首先,对于什么是贫富分化,我们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就是: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其次,对于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及其表现,我们小组结合网上所所查的资料和所学的政治经济学有关的知识,我们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

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

不平等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不平等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不平等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收入不平等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虽然收入不平等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无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收入不平等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减缓:收入不平等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由于富人倾向于储蓄,而贫困人群则无可挽回地将收入用于生计,因此收入不平等不利于提振消费,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收入分配过于失衡可能让贫困人口失去对于政治和经济的信赖,减缓经济创新和发展速度,阻碍政策和制度的升级。

2. 社会矛盾的加剧:收入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相对贫困的人民感到社会不公,增加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将会导致社会的不平衡、政治不稳定等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构成障碍。

二、应对策略1. 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是减轻收入不平等的重要途径。

相比于高度集中的能力和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更普及并且高质量的教育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机遇,使得人们能够实现自身的才华在努力中得到合理的实现,从而能够有效地抵消资本集中对收入差距带来的有害影响。

2. 实行积极的福利政策:积极的福利政策可以降低社会贫富差距,使每个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减少因贫困造成的纸醉金迷,从而减小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救助工作,包括扶贫、助学等来提高社会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3.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正和合理:通过管理外来劳动力的流动,合法限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操纵程度,通过建立合理化的工资机制来促进公正、合理的工资分配,从而更好地达到减轻收入差距的目的。

此外,对失业人员进行重新培训等措施,对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收入不平等和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

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二是分配不公较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对提高效率是必要、合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但差距过大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更与“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相悖,会导致弱势群体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客观而深入地探究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两极分化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特点、根源作一些的分析,提出解决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首先涉及的是经济学意义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正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激励,提高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鼓励先进,强调竞争,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收入差距扩大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

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靠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由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

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

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

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

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

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姓名:学号:分析我国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应采取的对策答: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私有制,这就势必使到掌握资本的人和出买劳动力的人其收入产生极大的悬殊。

所以,现在讲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产生少数资本家和大量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全世界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无法消除两极分化。

所以,可以说解决两级分化问题是世界级难题,只能是缩小了两极分化而不是消除了两级分化。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居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

(一)改革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入手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一端是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资本和财富而不断增加起来;另一端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即使在经济增长较快的繁荣时期,也不可能使社会全体成员受益。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强调“经济增长本身不能解决问题,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分配同样重要。

研究发现,在中国、罗马尼亚、斯里兰卡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提高了许多人的收入,但是经济不平等的状况同时加剧,限制了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使大部份的成果姓名:学号:落入富人之手,而流入穷人家庭的太少。

”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邓小平早先提出的“小康社会”或者共同富裕。

相反,中国社会群体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是世界上领先。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现在面临一个荒唐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差异就越大。

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是私有制,许多人都把当前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过大归咎于分配问题。

这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

当前我国的大多数普通工人收入过低,根源是所在企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

上面所说20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节节上扬,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大幅增加。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

浅论中国两极分化的弊端汪园园10工商1班100070110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范围的扩大,即便是低收入穷困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补助,绝大部分个人家庭在日常生活开支之外还有了多少不等的节余积蓄,至于富裕得晋升为富豪的极少数人也在逐渐增多而形成小群体,总之,中国的脱贫工作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成绩,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收获的是肯定赞扬,不过,致富不平等不均衡的后果却是贫富分化悬殊!一、两极分化的理论定义两极分化是一个阶级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它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提出来的论断。

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缘故,这个社会的人们向两极发展,以及形成了富有的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另一极是贫穷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这就是两极分化。

因此,两极分化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作为贫富两极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极为悬殊的现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就是说,两极分化是阶级分化和对立的产物,是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表现形式。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有能力的差别,再加上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机遇不同,所以贫富理所当然就不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明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必须澄清,而且,这些原因是我们老百姓无法改变的。

一、贪腐、富商勾结、黑白勾结以及法制不严,少数人违法致富。

这是主要原因,你可以对照你了解的巨富。

二、政策本身的不公也是一个原因。

我们的政策往往是富了少数人,穷了大多数。

人民的钱用于社会福利和救济的很少,用于投资的太多,投资的结果,资本家拿走了多数,资本家更富了,物价在猛涨,老百姓更穷了。

一些观点值得关注:1、我宪法写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然而,在这样的分配秩序中,个人、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导致了产生的两极分化和收入差距明显。

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看待并解决它呢?一、如何看待两极分化问题?1. 了解两极分化现象两极分化的主要表现是贫富差距扩大,中间层消失。

现在城市中的限购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都是社会中两极分化的表现。

2. 分析两极分化的危害由于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中的冲突和矛盾也会显而易见,极端分子也会抓住矛盾点来渲染,形成社会的不稳定性。

3. 探索两极分化的原因在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变化过程中,种种制度、政策、群众信仰等形式符号的变迁,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化进程下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经济转型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高学历人群身上,加之大量外地人口涌入,这也是导致一线城市积聚了部分财富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缩小收入差距?1.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审查和监视,解决过度高薪输出,实现公平、透明、有序地社会资源分配。

2. 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将教育和培训机制尽量与市场匹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使人才需求可被满足,市场中的优质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劳动力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大,也可以加大人的经济收入。

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贫困人群适当的帮助和关注。

让这部分人民再次依靠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来恢复生产、实现发展,逐渐脱离贫困,增加和促进就业。

4. 提高劳动技能和推进创新创业提高劳动技能,让人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产业发展,从而获取更高的收入。

创新创业是劳动力就业的一种新型方式,不仅可以建立新的市场,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发现更多的商机。

总之,在日趋发展的社会中,两极分化的趋势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教育、推进创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会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提出了“部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收展望,共同富裕尚未完成,两极分化却已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目录:一、两极分化的现状二、两极分化的根源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正文:一、两极分化的现状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表现非常突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直观地了解到:1、《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

”据此可以计算约有23500万贫困人口,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有穷人。

2、世界银行2006年12月1日发布的《贫困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穷人却更加贫穷了,不是相对贫穷,而是绝对贫穷。

“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这个数据一发表,打破了世界纪录,推翻了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水涨船高”的基本原理。

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

”这就是说,贫富收入的差距达到了32.1倍。

4、衡量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这是一个中性指标,不带意识形态性质,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在使用。

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在0.4以上,过于不平均,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国家统计局机关报《中国信息报》透露, 中国的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二十年翻了一番。

而03年美国为0.408,日本为0.316。

5、人均财富总量在低水平徘徊和奢侈品消费浪潮的汹涌澎湃,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最好注脚——世界银行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公布了一份长达190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人均财富的2%。

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在当代社会中,收入不平等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已经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均衡。

本文将探讨收入不平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收入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分裂。

当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财富和资源时,社会上的阶级差距会加大。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富人可能过度享受他们的财富,而贫困的人则陷入绝望和愤怒。

这种对立和分裂容易震撼社会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其次,收入不平等还会导致社会的经济不稳定。

当贫困人口增加时,他们的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到市场的稳定。

这会导致企业的困境,增加失业率,进一步加剧贫困问题。

另一方面,富人的消费和投资会受到限制,导致市场需求的不足,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收入不平等破坏了经济稳定的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那么,如何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呢?首先,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税收和福利政策。

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或者实行财产税,政府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财富并用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这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其次,教育也是解决收入不平等的关键。

通过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将有助于打破贫困的循环,让穷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教育也能培养人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增加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此外,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之一。

实行公平的工资政策,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避免超时工作和恶劣工作环境等问题,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报酬,减少收入差距。

最后,建立一个透明和公正的社会制度也是解决收入不平等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财富和资源的监管,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现象,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透明度和公正性可以增加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信任,减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政策措施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经济增长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1. 社会不和谐:收入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内部的不和谐。

当少数人拥有过多的财富和资源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会加剧,可能导致犯罪率的上升,由此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2. 社会流动性下降: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社会的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从而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导致社会流动性的下降。

3. 社会压力增加:收入不平等可能增加社会压力。

当一个社会中存在过多的贫困家庭,这些家庭可能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增加了生活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消费不足: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消费不足的问题。

当贫困人口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会减弱,从而降低了整体的消费水平,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 投资机会减少:收入不平等可能导致投资机会减少。

当资本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其他人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和机会,进而限制了社会的创新和经济增长。

3. 社会不稳定:收入不平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动荡和不和谐使得商业环境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投资风险的控制。

三、政策措施1. 税收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

增加对富人的税收负担,减轻对低收入者税收的压力,阻止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扩大。

2. 教育公平政策: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对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增加社会流动性。

3. 劳动法规改革:加强劳动法规的实施,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减少对劳动力的剥削,降低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防范

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防范

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防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些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但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而收入分配不均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它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一、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减弱消费能力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远远高于其他人,这会导致富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而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没有跟上。

这种情况下,富人往往会更多地把钱花在奢侈品上,而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对经济形成一定的制约。

2、影响投资意愿如果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均很严重,那么很多人的收入只能维持生活所需,而无法有更多的资金用来进行投资,这样就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如果投资意愿低下,那么自然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创新创业在一个收入分配不均的国家中,很少有人会愿意放弃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去创业,因为风险太大、回报不明显。

这样,就会导致创业环境不够良好,影响国家的创新和发展。

二、如何防范收入分配不均1、完善税收制度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可以实现收入再分配,确保贫富差距不会过大。

通过税收制度的调整,政府可以引导财富流向,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2、建立劳动权益保护制度在一些行业中,劳动收入往往比较低,如果缺乏相关的保护机制,就会容易出现低工资、低保障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建立劳动权益保护制度,可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提高工人的收入,让他们能过更为稳定、更为优裕的生活,从而达到防范收入分配不均的目的。

3、加强教育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技能和机会,进而使他们的收入得到提高。

教育对于防范收入分配不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通过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他们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从而改善个人收入水平。

总之,收入分配不均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见表1)。

我国贫富分化现状及有效控制探讨

我国贫富分化现状及有效控制探讨

我国贫富分化现状及有效控制探讨摘要:我国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正视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分化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着力解决。

所以本文旨在分析探究我国贫富分化问题的状况及其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为我国当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贫富分化严重;原因;有效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中国的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收入差日益严重,贫富分化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转型期,它关系到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如果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而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

解决贫富分化问题不是一日就能达到效果,应当深入研究对策,稳妥应对。

一、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的状况(一)我国贫富分化的量化指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值在 0 和1 之间。

越接近 0 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 0.2-0.3 表示比较平均;在 0.3-0.4 表示相对合理;在 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在 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一般把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 0.24 到0.36 之间。

在最近 2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并且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根据 2015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 年我国基尼系数是 0.479,2004 年0.473,2005 年0.485,2006 年 0.487,2007 年0.484,2008 年0.491,2009 年0.490,2010 年 0.481,2011 年0.477,2012 年0.474,2013年0.473,2014年为0.469。

论中国贫富分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论中国贫富分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论中国贫富分化现状及解决对策近年来,中国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正确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贫富分化问题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城乡差距明显。

城市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差异也较大。

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滞后,面临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二、地区差异较大。

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内陆地区,东部地区人均收入高于西部地区,贫富差距较大。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贫困问题。

三、行业收入差异大。

城市中高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较高,而农民工、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接下来,我们探讨解决中国贫富分化问题的对策。

一、推动农村发展。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教育公平。

建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教育体系,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让每个人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建设,确保民众享有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权益保障,增加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

四、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加强税收制度,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负。

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培养公民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社会公德,倡导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加强道德教育,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解决中国贫富分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全方位发力。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压缩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度;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公民教育与道德建设。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和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 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 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一、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 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 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 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 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二)、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 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三)、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两极分化现象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造成社会阶层分化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探究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并研究对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也是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这导致了青少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机会。

文化差异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往往会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差异,从而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公平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政策的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力,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再分配,从而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的加剧。

对于两极分化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应该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分配。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分配。

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要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认识和认同,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目标。

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经济政策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可以通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均衡。

政府部门还可以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陈纲;陈建东;杨晓红;贾珩
【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3)002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两极分化的局面,收入差距过大是目前内需不旺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了控制这一趋势,应采用"就业优先"战略,兼顾效率与公平增加就业机会;建立保护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陈纲;陈建东;杨晓红;贾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1
【相关文献】
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扩大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调节对策 [J], 万红燕;吴春叶;;;
2.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J], 郭印
3.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苏州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J], 孙林夫;相志雄
4.美国QE3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J], 白云辉
5.欧元启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J], 周宗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宏观经济——当前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危害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二是分配不公较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对提高效率是必要、合理的,亦是不可避免的,但差距过大不仅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更与“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相悖,会导致弱势群体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客观而深入地探究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两极分化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特点、根源作一些的分析,提出解决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首先涉及的是经济学意义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正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激励,提高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鼓励先进,强调竞争,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收入差距扩大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

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靠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由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十多年前,当时粗略估计是,10%的人拥有40%的银行存款。

到90年代中期,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

而近10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更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呈现拉大的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37.6上升到40.3;最低和最高的20%居民的收入份额分别从6.2%和43.9%变为5.9%和46.6%。

1998年,最低和最高的10%居民的收入份额为2.4%和30.4%,后者是前者的12.7倍。

按照中国的统计,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进一步上升到45.8,高中低收入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

2000年,城乡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中低收入户占18%,低收入户占80%。

从当前家庭财产总额的差距来看,最高的达到158.1万元以上,相当于户均财产22.8万元的近7倍。

有资料表明,国内1%的最富有者和1%的最贫困人口收入状况,其悬殊已是天文数字。

以上数据说明,少数人占有了社会大量的财富,而多数人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当中。

也就是说中国的国民收入存在着两极分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极是所谓“新富阶层”——私营企业家,文艺界明星,在位的以权谋私的官员等等;另一级是生活水准的低下、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匮乏以及发展能力的不足的社会成员,主要是不得温饱的农民,贫困线以下的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劳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差的其他弱势群体,等等。

二、两极分化的危害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且改变起来难度很大。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面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

因此,关注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不稳定的社会结构贫富差距决定着社会分层,进而决定着社会结构的类型。

社会学家根据处于社会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和上层的社会成员的比例,将社会结构形象地分为“金字塔型”、“哑铃型”、“橄榄型”三种类型。

其中,“橄榄型”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而“金字塔型”和“哑铃型”都是非稳定型的社会结构。

目前我国属于“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

即便以北京为例,目前也没有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因为,目前北京市处于中下层和下层的人数仍然较多。

全市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和农民比重仍较大,均达到60%左右。

因此,总体上来说,北京市属于非典型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这种类似“金字塔型”的高低明显、底层较大的社会分层结构仍然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

而且,由于社会底层人数较多,社会保障制度势必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

2、贫富差距过大容易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首先,当财富分配较为合理,贫富差距较小时,人们会把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放到如何创造财富上,这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而当财富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时,社会成员就会更多地把时间、精力和智慧放到如何使财富的分配对自己有利上,而对财富的创造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和加剧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造成强烈冲击。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使少数先富者对自己拥有的财富缺乏安全感,从而抱着不良动机参与政治生活,而获得了政治资本的先富者,其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能够运用自己的巨大能量为极少数富人谋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为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第三,贫富差距过分拉大将导致思想观念冲突和价值冲突日益激烈,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差别越大,社会意识的差别也就越大。

随着阶层分化的加剧,贫富阶层由于各自的经济、社会、政治生存状态的明显差异,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分歧也势必越来越严重,这种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消解,必定会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形成挑战,进而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动摇社会稳定的合法性基础。

第四,贫富差距拉大还导致先富者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和先富者相关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企业家的一项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企业家遭遇人身威胁或伤害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表明在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社会上很容易产生“仇富”心理,先富者往往成为一些社会矛盾的焦点。

而为了人身安全,一些先富者雇佣保镖,甚至暗地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勾结在一起,为黑恶势力提供活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黑恶势力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破坏。

3、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普遍的社会不满社会稳定与社会成员对现实状况的满意度密切相关,社会不满是社会紧张和社会冲突的源泉之一,大范围的社会不满是社会动荡的温床,在特定条件下,社会不满会由于某个或某些因素的刺激而突然爆发,释放出巨大的破坏性能量,使社会陷入不稳定状态之中。

当前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极易导致普遍的社会不满,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对贫富差距较为敏感,承受能力也较弱。

西方的文化传统强调竞争和个人主义,重视权利和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因此社会大众往往把贫富差距归结为个人问题,习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追究政府的责任。

我国的文化传统却不同,人们往往更关注结果的平等而不是权利、机会的平等,同时,对个人的独立性强调也不够,而是强调对政府的依附和顺从。

正因为如此,当贫富差距扩大时,人们的承受力差,而且容易将扩大原因归咎于政府,贫困者也习惯性地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于政府的扶植和救济。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大量社会不满的产生。

第二,导致贫富差距的不合理因素的大量存在,进一步激化了社会不满情绪。

权钱交易、体制性垄断等非公平因素的存在,使贫富差距不合理扩大,也使很多社会群体在改革中不仅没有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有的甚至现实利益受到了损害,他们内心必然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失衡。

据2005北京市社情民意课题组调查,有54.7%的被访农民认为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公平。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极易采取过激行为宣泄心中的怨气,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

第三,我国贫富差距产生和扩大的时间过程较短,也是易引起社会不满的重要原因。

在西方,贫富差距由来已久,有的甚至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因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够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尊重。

而我国在改革初期,社会成员相互间在资产占有上几乎是无差异的。

也就是说,目前的差异是改革开放27年来才形成的。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人们相互间的资产占有从基本无差异迅速扩大到目前的状况,处于较差社会状况的社会成员对现实状况的满意程度必然会大幅度下降,而那些处于较好社会状况的社会成员也会对现实状况产生不满,社会矛盾和摩擦必然加剧。

三、两极分化的根源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既有体制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既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有行政垄断的因素;既有历史积累的因素,也有当前阶段的因素;既有正常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

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因素是:由过渡体制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历史地形成并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由市场竞争造成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上的分化;由某些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由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缺乏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而未能抑制差别的迅速扩大等。

高收入人群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劳动收入市场化的表现,比如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出现差别,高端人才收入增长较快;技术工人比非技术工人明显挣得多等,这些现象体现出社会给予个人应有的回报。

这一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高收入的快速增长还体现在一些隐性经济领域和垄断行业,大量的“灰色收入”也在加速收入差距的扩大。

另外,城市化过程也影响着农民的平均收入。

从收入差距的构成上看,全国的收入差距是由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所构成。

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2/5以上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它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从一些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村地区的逐步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不仅影响到农民的平均收入,而且引起高收入者流入城市后使得农民收入更加平均化了;其次是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大大增加,打工机会的普及化意味着农民打工收入的平均化过程,非农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另外,最近两年在很多地区实行的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