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及其利用

合集下载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4年版) 精选1篇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4年版) 精选1篇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4年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

本文将对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等。

根据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土地。

根据不同国家的农业生产需要和土地资源状况,耕地的划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耕地可以分为基本农田、优质农田和高产农田等。

2. 林地:主要用于种植林业作物和提供木材的土地。

林地可以分为天然林地、人工林地和混合林地等。

其中,天然林地是指自然生长的森林,人工林地是指人工种植或恢复的森林,混合林地是指既有天然林地又有人工林地的区域。

3. 草地:主要用于草本植物生长和畜牧业生产的土地。

草地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气候条件,草地可以分为寒漠草原、温带草原、亚热带草原等;根据土壤类型,草地可以分为沙地草地、湿地草地、盐碱草地等;根据管理措施,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等。

4. 农田水利用地: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排水和供水等设施建设的土地。

农田水利用地包括水库、水渠、泵站、堤防等设施及其周边土地。

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

根据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建设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城市居民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城市居民居住的房屋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土地。

根据城市规划和管理需要,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可以分为住宅小区、独立住房等多种形式。

2.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工厂、仓库和办公楼等工业设施的土地。

工业用地可以根据产业类型、规模和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产业类型,工业用地可以分为制造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科技园区用地等;根据规模,工业用地可以分为大型工业园区、中小型工业园区等;根据技术要求,工业用地可以分为高污染工业用地、低污染工业用地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的描述和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农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地、经济作物种植地、果园、茶园、林地、草地等类型。

粮食作物种植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烟叶等;果园主要用于种植果树,如苹果、梨、桃等;茶园主要用于种植茶叶;林地主要用于种植木材林和竹林;草地主要用于放养牲畜。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和农村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建设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居住区主要用于居民居住,包括住宅小区、农村居民点等;工业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包括工厂、仓库、矿山等;商业区主要用于商业活动,包括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等;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

三、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是指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土地,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等。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生态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等类型。

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湿地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水源涵养地主要用于保护水资源,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库及其周边地区等;风景名胜区主要用于保护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包括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等。

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
和农民的努力,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首先,我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高效农业生产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其次,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农村
土地流转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土地流转也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我国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保护工作。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土地肥
力保护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
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的短缺、土地利用方式的单一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信在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农村土地利用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土地利用制度不完善
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 障不足等,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发展趋势与前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入市意义
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01
宅基地定义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
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
02
改革试点政策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结
合发展乡村旅游、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
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 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土地流转原则
土地流转应当遵循平等协商、自愿 、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流转程序
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流转合同应当 报发包方备案。
生活垃圾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生活污水治理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 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提高生活 污水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07
结论与展望
总结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所进行的各种方式的利用和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的农地和森林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各种工厂、办公楼和住宅区涌现而出,城市不断拓展,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丧失。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水泥、石材和钢材的需求,导致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

除了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向大规模农业转变,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农民采取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

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但也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土壤被过度耗损,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变得堪忧。

土地利用的变化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许多原本生活在受到破坏的土地上的动植物逐渐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大规模森林开发导致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同时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野生动植物正因此处境危险。

此外,土地利用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

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和石质材料的使用,使城市变得更加炎热。

这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造成了负面影响。

农田的变化也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增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应鼓励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损害。

此外,城市化应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恢复,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风险。

最后,教育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

公众需要了解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推广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土地利用做出贡献。

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其相应措施分析

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其相应措施分析
20 0 8年
《 和田师 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Jl 0 8 2 卷第六期 u| 0 第 8 2
总第 5 6期
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其相应措施分析
艾力 ・ 买买吐松
( 田师专地理系 新疆和田 880) 和 400
0 7 L 捅 萤 J 业土地利 农 用是促进 区域经 济发展和 协调生 态环境的 主要手 国土地分类表,全区土地的二级地类达 l 个,占全国4 个二级地
段。本文主要通过和 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总结本地区土地利用特点,并提 类数的 2 .% 13 。 出了 高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率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 提
并建立完善配套的灌排渠系,土地开发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土 11自 . 然环境。和 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地理坐 地利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障碍因子,如土壤盐碱、风沙侵蚀、干热风 标为东经 7 ̄4 8。5, 72 45’北纬 3o03。8 土地总面积为 294. 多、自然肥力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的产出率。 . 42 93 ’ . 。 4166 35十地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气候恶劣,大风等灾害天气频发; ._ 平方公里。南部临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部临塔克拉玛干沙 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 土壤盐渍化严重;森林资源匮乏,沙漠化危害严重草场资源退化、 沙化严重。因此,在和田地区 ( 尤其是沙漠前沿地区) ,生态环境的 区毗邻 。 和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其西部受天山 治理与建设,是确保土地持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 阻挡,大西洋水汽难以进入,南部受昆仑山阻挡,印度洋低纬度暖 4提高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率应采取的相应措旌 . 湿气流难以进入,所以和田地区水汽缺乏,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 41 . 科学确定和田地区 7县 1 市农业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对于 性干旱气候,其表现为极端干旱,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部分 土地利用一般的地、州要加大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已经开发利用 绿洲年降水量在 5 毫米以下,年蒸发量则平均在 20 毫米以上, 的土地,要进行合理利用,对有可能不断提高其土地利用地方,要 O 40 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和田地区位于东北风与西北风的交汇处, 根据水资源的现状和利用的可能性进行组合开发。 因此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多,尤其是 35月的春季,植物正在 — 4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土地承载力。农业生产是物 . 萌生,御沙能力弱,经常风沙弥漫。 质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 12 . 社会环 境。和 田地区是 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 须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条件 ,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强化 现辖 7 1 县 市、8 个乡镇,包括皮 山县、墨玉县、和田县 、 6 洛浦县 、 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土地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和和 田市。总人 口为 1483 ,其 中农 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是大力建设水利设施,尤其是配套水 731 人 业人 口 108 1 538 人, 占总人 口的 8.% 6 2,主要从事农牧业 。 利工程的建设,二是要努力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 2和 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 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三是在 “ 以水定地”的前提下,更多地 21和田地区土地面积辽阔,但沙地、荒草、戈壁、盐碱地、 开发一部分土地。 . 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目 前尚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 43 . 增加投入,保证土地开发建设与土地承载力的提高相适应。 面积很大,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7.% 97 农业已利用土地面积只 农业生产的过程具有自然恢复生态的功能,但是过度的农业生产不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 1.% 6 1,是全国疆地利用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在 仅会对生态造成威胁,更重要的是降低资源的利用价值,形成生态 农业用地中,牧草用地面积最大,占6.% 27 以上,而林业用地较少, 平衡链条的断裂。因此,为了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就必须首 种植业用地更少 。 先保证土地承载力的持续提高,保证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22 . 根据 20 年统计数字表明, 03 和田地区农用地面积为63. 农业投入足促进土地承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必须想方 036 万亩, 其中耕地 22 1 4. 万亩,园地4 . 万亩, 地 19 万亩, 33 林 87 牧 设法提高农业投入,尤其是对土地承载力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建设投 草地 38. 万亩,其他农用地 6. 万亩。按人口平均,人均耕地 入。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无论是水利、土地开发、生态 752 62 00 亩/ .3 人,高于全国人均 15 1 . 的 倍以上,居全国首位。 建设工程, 还是相应的条件建设, 都必须制定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 23全区现有林地面积 ( . 未包括平原人工林)19 87万亩,按可 在不断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强化建设规模,提高开发建设水平:二 计算面积全区森林覆被率为 10%( .1 世界为 2% 2,我国为 1.% 。 是要努力在具有本地特色的建设项目上下功夫,重点是围绕能够对 27 ) 在林地面积中 ,灌木林和疏木林 占 7.1。河谷次生林 、胡杨、梭 生态产业积极效用 ,又能创造生产力价值的产业进行重点投资 ,包 84% 梭及柽柳等乔灌木天然林,是和田特有的干旱荒漠林。 括林果业 、畜牧业 、草业等 ,通过对这些产业的投入 ,创造 良好的 24和 田地 区牧草地面积 38. . 752万亩 ,占全 区土地 总面积 的 生态环境增加土地产出率: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的投入。尽管生态建 6.% 其中天然草地约占9.% 27 。 9 1,人工草地也不到 1。 % 可见, 天然 设投入不直接产出经济效益,但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即可间接 草地面积虽大,但可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无水缺水牧地面积大, 地提高土地承载力的生产率,以减少生态损失达到生产率提高的目 牧草地的生产率、载畜量都比较低。 的。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环境的保护则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以期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一、高效利用农业资源(1)优化土地利用。

土地是农业的核心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可采取措施包括推广精细化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划分土地用途等。

(2)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采用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利用微生物生物肥料、科学调配肥料种类和用量等都是有效的做法。

(3)节约用水。

水资源在农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来实现节约用水,不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推进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1)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农作物、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产物物质能量流及其循环利用。

通过农作物残茬还田、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往复。

(2)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基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的农业投入品,而通过生物、生态学和机械化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农残含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农业生态环保(1)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生境、合理利用农药、设立保护区域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2)农药和兽药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但滥用这些化学品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民应遵循农药和兽药的使用指导,选择绿色环保型产品,科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的治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可通过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科学进行有害物质的处理、推广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手段,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分析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粮食增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粮食增产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村土地面积庞大,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单一化和重复利用的问题。

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导致种植同质化和养殖密度过高,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以及农民自身经营能力限制,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潜力。

二、粮食增产效果分析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对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通过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减少耕地浪费和粮食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其次,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利用多样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种丰富度和种植效益,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供给。

再者,优化农村土地利用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加就业机会。

农民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三、影响因素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村土地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效果。

其次,政府政策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再者,农民自身的素质和经营能力也会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的效果。

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经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方式,进而影响粮食增产效果。

四、对策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引导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实现粮食增产。

土地利用分类及含义

土地利用分类及含义
285
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3
未利用地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1
未利用
土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242
教育用地
指各种教育机构、包括大专院校、中专、职业学校、成人业余教育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管理学院、盲聋哑学校、工读学校等直接用于教育的用地。
243
科研设计
用地
指独立的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包括研究、勘测、设计、信息等单位用地。
244
文体用地
指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少青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训练迹地等用地。
212
金融保险
用地
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信用社等用地。
213
餐饮旅馆业用地
指饭店、餐厅、酒吧、宾馆、旅馆、招待所、渡假村等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14
其它商服
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它商服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楼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楼用地;旅行社、运动保健休闲设施、夜总会、歌舞厅、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加油站、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理发、洗浴等服务设施用地。
262
公路用地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摘要:分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适合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规划措施,以期为合理开发及利用现有的农村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发展规划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37-021 前言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事实。

因此,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2.1 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够合理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有所减少;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耕地数量的不足且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1)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不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结构;(2)部分村庄的发展规划较滞后,对农户居住点的布局欠缺一定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农村土地资源不能被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2.2 土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稀缺,需要科学的利用和有效地保护。

但是近些年,农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存在不合理之处:(1)在土地耕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盐碱化,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2)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开发和过度垦殖,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土地出现沙化和荒漠化现象;(3)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缺乏防污治污的相关技术与措施,致使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对土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土地荒废。

农业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及其治理

农业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及其治理
◎娄 文 龙
摘 要 :农 业 土地 的 利 用 过 程 中不 可避 免 地 会 产 生 外 部 性 , 这将 会 降 低 农 业 土 地 资 源 的 有 效 配 置 ,但 这 种 效 应 不 能 够 通
过 市场反 映 出来。农 业土地利 用外部性产生的机 制是 由于土地 自身 的特性所决定的。为 了使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达到 最优化 ,
己 却 无 法 得 到 补 偿 。 如 我 国 的退 耕 还 林 政 策 ,虽 然 退 耕 还 林 不断提高 ,对东 部和中部的环境 改善都有 帮助 。而北京每年 政策的实施也可能使 农户获得一 定的经济效 益 ,但 更多的是 发生的沙尘暴则 是由周边 区域 ,包括 国内外 的草原破坏所 引
如为提高粮食总产量而实行的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破坏了我国的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这种破坏将直接对区域内的其他居民造成影响在数年内造成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l 地 阀遂 1 土
农监 经 济
2 1/0 0 01
农 业 土 地 利 用 I t l 性 及 其 治 理 t lB  ̄
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 本 。如农业 生产过程 中大量地使 用化 可 比 拟 的 特 性 。 土 地 是 一 个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相 互 联 接 在 一 肥 ,而化肥 中许 多养分未 被农作 物吸 收 ,也未被 土壤 吸附 , 起 ,不 能 移 动 和 分 割 。 生 活 在 地 球 上 的 人 类 ,其 社 会 实 践 活
响 的 效 果 不 同 ,可分 为 正 外 部 性 和 负 外 部 性 。农 业 土 地 利 用 的 正 外 部 性 是 指 在 利 用 农 地 的 过 程 中使 其 他 人 无 偿 受 益 , 自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1.引言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和人力等因素中属于农业使用的资源。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本次实训旨在调查农业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提供指导。

2.方法本次调查以县农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结果3.1土地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该县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充足。

然而,农田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田过于集中,导致土壤负荷过大;二是土地流转不畅,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三是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缺乏综合利用。

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仍然有待提高。

3.2水资源利用情况该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部分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灌溉用水方面,仍存在浪费现象。

同时,部分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导致土地水分消耗过大,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因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3.3气候条件利用情况该县气候适合种植多种作物,但由于缺乏气候信息监测和利用的能力,农民们无法根据气候预测进行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此外,缺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和技术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气象监测能力和气候适应性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农业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该县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培养农民的农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4.讨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4.1加强农田整理,改善土地利用率。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土地等几大类。

本文将对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耕地耕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根据农业耕地的用途和土壤质量等因素,可以将耕地进一步分为稻作耕地、麦作耕地、棉麻耕地、果园和其他农作物耕地等。

稻作耕地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湿润,适合稻米的种植。

麦作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燥,适合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棉麻耕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适合棉花和亚麻的种植。

果园分布在各地,种植了苹果、梨、葡萄、柑橘等水果。

其他农作物耕地主要包括蔬菜地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地。

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指用于城市建设和工矿企业建设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建设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的居住,商业用地主要用于商业中心、商场和市场等场所的建设。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工厂和企业的建设,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建设。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三、林地林地主要指用于森林植被覆盖的土地。

中国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地的分布比较广泛。

根据森林覆盖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林地可以分为森林、灌木林、疏林和林地草地等。

森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和祁连山等山地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燥,适合灌木的生长。

疏林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润,适合乔木和灌木混生的生态环境。

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原资源丰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四、草地草地是指适合草类植物生长的土地。

中国的草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草地可以分为草甸草地、荒漠草地、高山草地和牧草地等。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和归纳的一种方法,它将土地利用按照功能和特征划分为八大类。

这种分类方法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

一、耕地1. 农业耕地农业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的土地。

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园地园地是指用于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土地。

它常常被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二、林地林地是指种植树木并用于木材生产、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土地。

林地有助于增加氧气释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三、草地草地是指用于牧草生产、畜牧业和草原保护的土地。

它能够提供牲畜的饲料和栖息地,对于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四、水域水域是指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在内的水体及其周围的湿地等地理区域。

水域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土地。

它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合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保障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行。

六、工矿用地工矿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土地。

它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但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七、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土地。

它对于实现物质流动和社会联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指为保护特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土地。

它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能够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珍稀物种资源。

总结回顾: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的系统归纳和分类。

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承载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着重探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漏洞在国家对土地管理的一些缺陷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一定的观念误区和制度缺陷。

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的宅基地、耕地等使用权的刚性流转制度,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建设用地的供给。

同时,在城市土地流转市场上,由于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垄断性压制,土地价格被虚高化,市场资源出现严重浪费。

2. 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加速,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也加重了当地生态的破坏,导致河流断流、沙化、水污染、灾难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土地过度开发还引发了严重的地下水衰竭、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3. 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试图有所改变综合考虑了上述现状,中央在一些政策上开始试图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变革。

这意味着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

在土地承包制度上,政府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发展,促进耕地规模化、特种农业等发展。

在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方面,推行生态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城市绿色经济等开发模式,并强化土地管理监管,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细化的土地管理政策未来,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

除了对耕地承包制度进行改革外,我们也需要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管,防止出现浪费和不当使用情况。

同时,应当设立长效土地联合会,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也应加强。

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应该注重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作物种植,减少化肥、杀虫剂等原料的使用,实现“减肥增产”目标。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

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课件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及挑战农村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农村居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村土地利用面临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环境变化等。

因此,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权益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制到家庭承包制的转变。

这一改革使得农村土地更加灵活高效地利用起来。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行土地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承包期限的不确定性、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公等。

新型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构建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构建新型的农村土地利用制度。

首先,应该明确土地权属和承包期限,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享有更多的权益。

其次,要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农民能够合理获得经济上的补偿。

此外,还应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规划,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开发和保护的规定,防止乱占乱用土地资源的现象。

农村土地治理的创新与实践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需要进行农村土地治理的创新与实践。

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治理,通过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共同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农村土地利用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农村土地利用经验。

例如,荷兰的农村土地利用精细规划和管理,使其农田利用率极高,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典范。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提高自身的农村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 我国土地利用人均占有量
土地类型
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人均/亩
12.0 1.72 2.21 4.75
相当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世界人均:45亩) 1/3 (世界人均: 5.5亩) 1/7 (世界人均:15.5亩) 2/5 (世界人均:11.4亩)
• 耕地质量与后备资源量
2 占土地的14.6%
(二)农业开发的区域差异及其开发的重点类型区
根据农业的 区间明显的 差异性和区 内的相对一 致性所进行 的农业区划, 我国分为9个 一级农业区 和1个海洋水 产区,38个 二级农业区。
图4-10 中国农业区划图
全国的粮食、大豆、甜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用材 林区。今后农业的发展,以深度开发为主,并开发宜农荒地资源,提高玉 米、小麦、大豆、水稻为主的商品粮产出能力;强化农牧结合,建设以肉、 奶为主的大型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成为永续利用的木材 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治理的重点类 型区为:①松嫩平原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②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③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
85%
90%
93%
图4-8 中国土地利用
耕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400 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 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其中:水田主要分 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 旱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约占全国旱 耕地总量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 占全国旱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
一、二等地
2
占土地的3.5%
( 25%) 占耕地的75%
2
占土地的1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土地资源在农业中的作用
马克思: 土地是一
切生产和一切 存在的基础。
威廉 .配第:
劳动是财富 之父,土地是 财富之母。
(一)土地的一般功能
• 1、生产功能:基本资源和基本生产资料 • 2、承载功能:立足点、活动场所、其他物
体存在、 生存的空间、场所 • 3、仓储功能:土壤能涵养水份、养分、空
农业中的土地:
用来耕种、 放牧、植树种草 的土地和荒山滩 涂,以及其它生 产生活用地
3、土地资源
•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 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 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 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 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水、气、热等。

1、 自然资源:
水资源:地表水、地 下水、降水。

人类在自然界
生物资源:动物、植
中可以认识、可以 物、微生物。
获取、可以利用的
土地资源:耕地、草
一切要素及其综合 原、林地、荒山 荒坡、滩涂、

村屯道路、各类生产建设用 地等。
矿产资源: 能源矿
物和非能源矿物。
2、土地的概念
• 公元121年,《说文解字》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中将 土地解释为:
马克思曾说过:
“ 只要水流等等有一个所有者, 是土地的附属物, 我们也把 它作为土地来理解 。"
农业经济学上,土地是泛指农业用地,既包括陆地,也 包括水域,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地 貌、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资源,因此,农业经济学上 所讲的土地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气候、降水、光照等
地表(地貌、植被、水文等) 岩石、土壤理化性质等
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
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 用权等进行分类; •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 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管理法》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管理法》定义: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 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 “土者,吐也,即吐生 万物之意”;
• 《管子校正》(春秋政治家 管仲著)中将土地定义为:
• “地者,万物之本源, 诸生之根菀也。”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 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气、 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 被。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 内过去和目前人类活动的种 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 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 施加的重要影响”
世界主要国家土地资源面积
• 国土总面积:俄罗斯居第一位,中国总面积为959805千公顷, 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总面积的7%。
• 土地面积:俄罗斯居第一位,中国土地总面积为932742千公顷, 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
• 耕地和多年生作物面积:美国居第一位,中国耕地面积为 124140千公顷,仅次于美国、印度,居世界第3位,约占世界 耕地总面积的9%。
土地制度是最基本的经济制度。
• 3、土地的保障和安全功能意味着潜力和前途。
五、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状 况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 织(FAO)不完全统计:
• 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hm2左右, 人均耕地0.37 hm2;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 为1.21亿hm2,人均耕地0.08 hm2,只占 世界人均耕地的1/4。
• 1998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 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 线。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
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 占有量很低。 •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 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 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 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 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 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 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三、土地资源的特点
• 1、数量的有限性 • 2、位置的固定性 • 3、供给的稀缺性 • 4、用途的多样性 • 5、肥力的可更新性 • 6、收益的级差性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A.Marshall) 认 为: “ 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 , 在陆地、海上、空气、光
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 (R.T.Ely) 认为:
“ 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 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 或自 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
气,地下蕴藏矿产资源 • 4、景观功能:环境资源(舒适性和美学价
值) • 5、增值资产功能:资本财富
(二)土地在农业中的作用
• 1、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手段

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
• 2、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土地所有制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和 分配关系:

沼泽滩涂水域等; • 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 分为耕地、林地、牧地、 水域、城镇居民用地、 交通用地、其他用地 (渠道、工矿、盐场等) 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 石山、高寒荒漠、戈壁 沙漠等。
二、土地的类型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
农业土地及其利用
• 土地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 产资料和生存基础
• 土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先决条件和自然基础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意义
•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 二、土地的类型 • 三、土地资源的特点 • 四、土地资源在农业中的作用 • 五、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气候资源:温、光、
4、土地资源的分类
• 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 • (2)按土地类型利用 • 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
地等; • 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