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枣核》教学设计(精讲点拨)北京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枣核》教学设计(精讲点拨)北京版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蹊”;理解“殷切、倘若、精致、风

烛残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课文题目的精妙。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课文题目的精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

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故乡的一

切,总是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

时同窗,越到晚年思乡越切,以种枣树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作者介绍(放映图片,认识萧乾。)

二、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蹊跷殷切嫣红土坳

三、展示目标。

四、精讲点播。

1、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枣核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写了一位旧时同窗久居国外,尽管家庭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越思乡,总是

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看她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

一下。

枣核在全文中起贯串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2、结构特征:

(1)旧时同窗要枣核作什么用?在课文什么时候出现的?

明确:是为了要试种,把家乡院落布置成家乡总布胡同的样子。用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

在作者到达之后参观他的后花园时才知道的。 (放映北海图片)

(2)那么课文前几个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的作用。共设置了两次悬念,“再三托付,用途蹊跷”设置悬念,到达后,见到枣

核“故弄玄虚”加深悬念。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旧时同窗的爱国的民族的感情,请你找出来,读几遍。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一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深化了题旨。

3、根据上面的分析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学生回答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一段要枣核,设置悬念。

第二部分:2、3段,见枣核,加深悬念。

第三部分:4—9段,话枣核,解开悬念。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五、强化训练: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六、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3、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七、布置作业:

1、记住本文词语。

2、预习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把乡井土,一把辛酸泪,多少久居国外的游子正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枣核》中我的同窗正是这样,作者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旧时同窗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二、展示目标。

三、精讲点拨。

(一)学习分析本文充满深情的语言。

读课文4—9自然段,作者的哪些语言、旧时同窗的哪些话哪些最能体现出同窗的思乡之情?(同学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1、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

一个就字引出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又是充满了家乡味道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见,有“就”

字,是为了向来自祖国的老同学表露并倾诉思乡心切之情。

2、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

“劈头”体现旧时同窗思乡心切,急于向来自故土的我倾诉思乡之情。

3、可是我心上总是缺点儿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4、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旧时同窗已心驰神往,沉醉于当年北海泛舟的日子,突现了海外游子思恋故土之情。(放映北海图片,唐人街图片)

5、“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节,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几句话连用了四个想字,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苦。枣树是故乡的象征,种枣树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同窗的举动:亲手挑选假山石,布置“北海”,月夜追忆北海泛舟。

(二)陪衬的写法。

作者在第5段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介绍旧时同窗的家庭情况?

课文在不少地方叙述了旧时同窗所在山城的环境及友人的家境。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友人感到满足。丰厚的物质条件,弥补不了感情的欠缺。这些衬托了思乡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四、强化训练——阅读7、8自然段回答:

1、“家乡的味道”中“味道”的含义是什么?

2、老友家后花园装点成家乡风格的目的是什么?

3、“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儿什么”一句中朋友缺的是什么?

4、写同窗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体交代。为什么写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只是一笔带过呢?

五、课堂检测: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2、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回答: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