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论文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介绍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目的,然后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包括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接着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启示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实践,思考,概念,目的,应用,策略,效果评估,优缺点,启示,重要性。
1. 引言1.1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目的,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要关注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辅导等,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要客观评价分层教学的优缺点,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学生获益更多。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积极实践,为学生的学习之路增添色彩。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
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化。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实践案例、效果评估、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揭示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总结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探讨和思考,旨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促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实践、思考、理论基础、策略、案例、效果评估、问题、挑战、启示、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背景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分层教学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有些学生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对分层教学实施的相关策略、案例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可供教育实践参考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1.3 意义和价值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第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
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需要具备严密组织原则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
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
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
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
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
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
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
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定义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详细探讨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实施目标、实践方法、效果评价以及问题与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建议。
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实效性、评价、问题、启示、推动、建议。
1. 引言1.1 分层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组,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下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均衡教学,它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极具层次性的学科,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往往受到之前知识的积累和理解程度的影响。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难度,促进学习成果的提高。
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1.2 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层教学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同。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 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 即结合学生实际, 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 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 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 “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一、分层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优越性1.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分层教学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利用差异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而且在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辅导中, 成为某种程度“教”的主体.分层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强化.2.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有针对性地使优秀生“吃饱”、落后生“消化”、中等生“解渴”, 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都自信地参与教学活动, 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因而“中”向“优”靠拢、“差”向“中”迈进则十分自然.分层教学适应学生多极化的差异, 并使处于不同水平或者类别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教学的多重目标的矛盾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即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 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1.层次性和整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其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导学, 分层作业,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佳发展.2.“主动学习”与主体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3.目标原则.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中所采用的任何一种教学措施, 都必须明确地对应某一教学目标, 每个教学目标都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教学措施作保证, 以使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三、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2.教学过程分层.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倾斜度, 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然后逐步放开, 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例如, 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学生由猜想开始通过动手剪、裁、叠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让后进生完成, 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完成, 可巩固知识, 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发现完成, 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 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 敢于面对困难, 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3.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的布置只有层次化, 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对后进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 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 还可以把例题作为作业, 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等生以课后A组练习题为主, 选择性的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组题目.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优等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 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 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4.单元检测分层.分层目标教学还应在单元检测时分层, 依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单元检测题, 如可将一份试卷分必做题和分层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必做, 分层选做题是指一个大题包括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的题目, 各层次学生做相应层次的题目, 这里题目难易虽不同, 但各小题分值相同.单元检测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时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反复实践中构建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体会00G632 000B 001002-766111-356-01一、学生分层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 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 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注意分组是相对的, 并非一成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激励学生上进, 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 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分层后,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A层: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同题。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教育实践中的背景教育实践中的背景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差异性。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分层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备受重视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分层教学,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学习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教育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优势分层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水平或学习风格进行分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结合具体案例,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个性化发展1.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2.1 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的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基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影响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2)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
(3)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兴趣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4)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2.2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3.1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认知能力较强,对数学学科有兴趣;B层学生基础知识一般,认知能力一般,对数学学科兴趣一般;C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较弱,对数学学科兴趣较低。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点体会.一、根据学情,划分层次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A 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 组,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层次的划分方法是灵活的.可以由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哪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讲清道理,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也可以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后由教师主观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二、分層授课在同一进度、同一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法,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的调控者.三、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对练习、作业的设置,教师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优秀生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解决“吃不了”或“吃不饱”的问题,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教师可以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完成任务,体会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四、课后作业分层在讲一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如果采取作业要求一刀切的做法,那么A组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C组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分类的课后作业.五、及时反馈,分层评价1.分层考查.考查可以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考查题都设有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A、B 组学生必做的,C组学生选做的;深化题是A组学生必做的,B组学生选做.第二种是考查成绩的标准不同.A组学生70分合格,B组学生60分合格,C组学生40分合格.在考查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2.分层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答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努力拼搏.3.学生的分层是暂时的,也是动态的.教师要注意分析、观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平时表现、学习能力的变化,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树立信心.总之,“分层教学,人人成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各组、各环节的目标具体明确,调动了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者:赵凤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2期第2篇:初中小班化教学数学练习分层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教学机会.要提高小班化教学效果,除了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外,练习有效性的探究也不容忽视.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一、学生分层,确定分层练习的对象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分为A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分为B组,优秀生分为C组.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获悉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二、练习分层,提高成效分层练习的特点:(1)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2)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适合B组学生.(3)开放性的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C组学生.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练习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出独立型分层练习和合作型分层练习.1.独立型分层练习.(1)按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在讲“因式分解”后,我设计如下练习:A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3ax2-3ay4;-2xy-x2-y2;3ax2+6axy+3ay2.B组: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a2+3ab+2b2;a2+b2+c2+2ab+2bc+2ac.C组: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C组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练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2)同一题目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3)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合作型分层练习.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分层练习时,教师应安排一些合作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型的练习一般分为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和互补型的合作练习.(1)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由一些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来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互补型的合作练习.所谓“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思维能力较强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后,我布置如下练习: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次练习有的学生找了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练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练习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 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做到举一反三.总之,设计好分层练习,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让我们树立新的练习设计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完成的练习,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提高,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作者:邓法珍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1期。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策略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研究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可以实现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因此,它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分层建组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
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研究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等进行了解,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学生的座位。
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同时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并要求逐层辅导与练作业的检查,这样可相互提高。
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的研究。
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分层质疑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实施分层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差异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们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差异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因此对学生的差异性应该给予重视,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学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根据以上的理论基础,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需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例如实验、讨论、作业、游戏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分层教学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地了解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我们针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了一次实践。
我们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优秀、一般和较差三个层次的小组。
在实践中,我们还注意对学生进行了精准的评价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学习困难。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基础的打好至关重要。
而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和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1.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和数学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班、中档班和拔尖班等不同层次,以便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
2.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在分层教学中,每个层次的学生将接受不同难度、深度的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班的学生,教师应该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与巩固,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
对于中档班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拓展数学视野。
对于拔尖班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目和思考题,帮助他们拓展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也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基础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例题来巩固基础知识;对于拔尖班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实际应用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4. 不断调整和完善分层教学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调整。
有时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学生的分层情况,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1. 优势与挑战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数学基础打牢的重要时期。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同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实施分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按照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程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个性化教学理论、差异教育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
分层教学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分组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的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在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一般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组,然后为每个分组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组方式: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测试、学习兴趣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
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型、中等型、拔尖型等不同类型的学生。
2. 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为他们设计相应程度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基础型学生,可以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对于拔尖型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入的数学问题和思维训练。
3.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基础型学生,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操作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拔尖型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一方面,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无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氛围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课堂互动较少,使得课堂氛围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定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练习过于应试化。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往往以考试题型为主,侧重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
(1)概念教学过于表面化。
部分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仅停留于文字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背后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之间的联系未得到充分揭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孤立、片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探究。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数学教育也开始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数学分层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笔者在一次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背景与思路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小城镇的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以班级为单位,呈现出“学生一致”的现象,老师讲解和讲义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并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我们团队开始探索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尝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明确了自己所面对的班级的学生的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实施过程我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分别为每个层次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针对A层次学生,我们设计了一些数学推理题,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发现规律,建立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B层次学生,我们设计了一些思维难度稍大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训练思维、增加知识面。
针对C层次学生,我们选取了一些难度稍低的基础题,让他们巩固基础,培养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方式,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对于A层次学生,我们主要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和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C层次学生,我们主要采用基础练习和错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找到题目解题的突破口。
三、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分层教学的效果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好,一些原本面临困境的学生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A层次学生,他们对于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建立有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他们学会了如何建立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B层次学生,他们通过启发式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方法逐渐适应思维难度稍大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知识面,解题的速度明显提高。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

单式复教分层递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
我于年下半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一、、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
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
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
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二、实施教学分层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
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41a1c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2.png)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篇一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
我国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
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教学目标一致性。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
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甜水学校王萍 2015-09-25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
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一。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
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探讨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深入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范围内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班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教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而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不得不降低教学难度,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太简单,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又太难。
而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精准,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学生数学水平、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分层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水平、学习能力等进行分层,也可以根据学生自愿、学习兴趣等进行分层,使得每个分层的学生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层。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策略。
本文结合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分析,探讨了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启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和总结展望,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
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未来,应该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不断优化分层教学策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思考、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法、实践效果分析、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策略、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法、实践效果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探讨,为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其中教育心理学提出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潜能的观点,认知心理学则提供了关于学习过程和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分组,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效果分析可以发现,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学生分组不均衡、教师教学策略不够灵活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调整分组形式等。
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分层递进、突破重点的课程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普遍关注的一项新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应当划分相对稳定的小组层次,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及评价分层,做到教学过程、课外作业练习层次化,使不同知识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递进;面向全体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学生智力、学习能力层次不一的教学现状与统一的教学策略中掌握好平衡,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采取分层递进、突破重点的课程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是实现班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集体形式下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策略。
它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心理、生理差异的客观前提下,融入因材施教思想,在课程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做到培优补差,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
与传统的程式化、机械化教学模式相比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突出地反映了以下3方面的教育思想:①全体性教育思想。
即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做到“着眼于受教育群体”、“面向全体学生”。
②主体性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
要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起来,在课程知识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性”、“个性化”,鼓励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教”,走向自主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使讲授内容、形式和方法都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人而宜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度,可以真正地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递进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划分相对稳定的小组层次,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及评价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教师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以此为依据,由高至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小组层次。
其中,a层次小组主要为拔尖的优等生,可以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且解题思路宽、方法灵活;b组为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但拓展知识有所欠缺;c组是指那些学习态度端正,但解题思路,需要在老师的反复点拨下完成基础习题的数困生。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层次的划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还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重点突出”。
2. 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这就要求教学在备课过程中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符合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要求。
以“反比例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对于c组提出的问题就要力求简单易懂,意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如下题: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
试求点a坐标,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对b组学生重在掌握基础知识,问题设计应具有一些难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如:当m=时,关于x的函数y=(m+1)xm2-2是反比例函数?依此类推,对a组学生应当设计灵活性强、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意在拔高,如:已知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是什么?总的来说,教学过程层次化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简单、适中、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配,对b、c层学生重在夯实基础,对a层学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班级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整体发展。
3. 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不单单是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外作业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也应当反映出这一教学理念。
具体来说,a组学生的作业设计应符合拔尖提高、综合性和拓展性的要求。
b
组学生则应给予基础知识题搭配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重在
指导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如“二次函数的应用”的复习习题中,就应当要求学生结合题目内容准确地进行“数学化”说明,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将具体问题化归为图象中求点,进行解题。
c组学生则要求反复演练基础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
由此,通过层次化、递进式的课后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使学生从中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更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获得最优的提高和发展,真正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参考文献:
[1]董林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
[2]秦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内
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单位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义容中学 51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