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的定位诊
石桥镇卫生院张宏伟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相应部位的功能改变,功能与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通过特定的临床表现及功能损害可以初步推测梗死部位,先来看一张脑动脉供血区域图↓
一张图读懂脑动脉供血区域
红色ACA:大脑前动脉;
黄色MCA:大脑中动脉;
绿色PCA:大脑后动脉
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
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
灰色SCA:小脑上动脉
浅蓝Branchesfrom Vertebral arteries:椎动脉分支
墨绿Branches from Basilar artery:基底动脉分支
天蓝ACHA:脉络膜前动脉;橙色LSA:纹动脉
额叶病变
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额叶前部:表现为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额叶后部(中央前回):刺激症状为癲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瘫。
额叶底部:刺激症状为呼吸间歇、血压升高等植物功能障碍,破坏性病变造成精神障碍、愤怒或木僵。
额下回后部(说话中枢):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表现为失写症;
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前(眼球凝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健侧的同向凝视,破坏性病变引起向病侧的同向凝视;
额中回(排尿中枢):表现为尿失禁。
严重额叶损害除痴呆外,可影响基底节和小脑引起震颤、肌强直等。
颞叶病变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功能。
颞横回:刺激性病变表现为耳鸣和幻听,破坏性病变为听力减退和声音定位障碍。
颞上回前部:表现为乐感丧失,
颞上回后部(听话中枢):表现为感觉性失语。
颞中回和颞下回:表现为对侧躯干性共济障碍,深部病变合并同向上1/4 象限缺损。
颞叶内侧:表现为颞叶癲痫、钩回发作,破坏性病变表现为记忆障碍。
颞叶广泛损害表现为人格、行为、情绪及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呈逆向性遗忘及复合性幻觉幻视。
顶叶病变
顶叶的功能与邻近结构有重叠。
顶叶前部(中央后回):刺激性症状为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癲痫和感觉异常,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半身的偏身感觉障碍。
缘上回和角回连同颞叶的上部与语言有关。
顶上小叶:表现为皮质觉丧失,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立体觉。
顶下小叶(主侧):表现为失用、失写、失读等。
枕叶病变
枕叶主要功能是视觉功能。
枕叶病变:常表现为视幻觉如无定形的闪光或色彩。
破坏性病变表现为同向偏盲,伴有“黄斑回避”(即两侧黄斑的中心视野保留)。
梭回后部:表现为精神性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变形或失认,患者失明但自己否认(Anton 氏征)。
双枕叶视皮质受损引起皮质盲,失明,但瞳孔对光反应存在。
小脑梗死的定位诊断
小脑中脚的位置、结构、功能
图1 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位置
位于颅后窝,脑桥和延髓后上方。
其在影像学资料中表现如下,见图2(磁共振T1、T2 加权):
图2小脑中脚(如图中红色箭头所示)■小脑中脚的结构与功能
图a
图b
图3(小脑传入纤维示意图a和b)
o小脑中脚:聚集了小脑主要的传入纤维,主要由来自对侧脑桥核(分散在脑桥核,皮质-脑桥-小脑通路中的灰质结构,主要负责小脑和前中央/前额皮质之间的闭环通路,控制运动的启动、发送和执行)的白质纤维构成。
除了来自大脑的神经纤维传入小脑,前庭神经核也可以发出神经纤维通过小脑中脚传入小脑,所以除了出现共济失调外,还可以出现眼震、眩晕。
o小脑的传入/传出通路比较高(40:1)——小脑上脚(SCP)是唯一传出纤维路径,通过齿状核-红核-丘脑束连接齿状核与皮质。
o行走困难(小脑共济失调)、构音困难(言语断续)、眩晕和面部无力是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
o小脑前下动脉主要供应小脑中脚,而小脑其他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供血。
图4: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塞轴位T2(A)、DWI(B)和ADC(C),显示与T2高信号区的局部缺血区一致弥散受限病灶。
二
小脑血供
图5:图中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几个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
o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半球上表面、同侧的上蚓部、齿状核大部、小脑中脚上部、小脑上脚及桥脑被盖外侧;
o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绒球、腹侧小脑;
o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下半球及核团后部。
图6:供应小脑各个血管的走行(BA:基底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VA: 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
图7(a):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
图7(b):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动脉:
o内侧支:小脑上蚓部、前髓帆等处;
o外侧支:小脑半球上面。
■小脑前下动脉内侧支和外侧支:
o供应小脑下面前部。
(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小脑、内耳、脑桥下部和延髓上部等处血液)
■小脑后下动脉(起自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下1/3 段):
o供应小脑下面后部(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下部)和延髓背外侧。
图8: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灰色SCA:小脑上动脉在临床工作中,记住图8 三幅图,可以快速帮我我们判断病变的供血分支:o在上图中小脑中脚层面小脑中脚部分血供由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其余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
o脑桥上半部分层面,主要为小脑上动脉供血,小部分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边缘部分由小脑前下动脉供血,脑桥上半部分以上的小脑层面由小脑上动脉供血;o延髓层面基本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
在前面部分学习了小脑各个部位的供血,方便快速定位。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o导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
o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
o同侧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受损);
o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疑核受损);
o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受损)。
■小脑前下动脉(AICA)供血区梗死
o AICA 为外周和中枢前庭结构供血,包括内耳、侧脑桥、小脑中脚等部位。
因此,AICA 梗死通常会导致外周和中枢前庭病变。
o AICA 供血区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眼球震颤、听力下降、肢体和面部感觉丧失、共济失调和辨距不良的各种症状的组合。
行走困难(小脑共济失调)、构音困难(言语断续)、眩晕和面部无力是小脑前下动脉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
虽然AICA 比PICA 梗死要少见,但AICA 梗死可导致突发性眩晕和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这是由于迷路动脉供应的前庭蜗神经和内耳缺血造成的。
在梗死急性期检测到的听力损失通常会随时间推移而恢复。
内耳功能障碍可能会在AICA 供血的小脑组织发生梗死之前出现,可能是由于内耳或脑干前庭结构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更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