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e04a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2.png)
计量工作必备知识点总结一、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利用某种标准单位来度量非定量的事物或现象,确定其数量大小的过程。
计量工作是指利用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和检验的活动,也是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2. 计量的基本原理(1)准确性:所得结果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被检测物体的真实状态。
(2)重复性:即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可比性:即不同设备、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应该是相互可比的,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
(4)精确性:即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应该是符合规定标准的。
二、计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计量仪器的分类计量仪器按照测量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长度计量、质量计量、时间计量、温度计量等。
2. 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1)熟悉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避免因为选择不当导致误差。
(3)标定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重复性。
(4)检修、保养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三、常见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1. 常见计量单位(1)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
(2)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3)时间的计量单位:秒、分、时、日、周、年等。
(4)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2. 换算方法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计量单位的关系进行换算,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可以利用10mm=1cm,100cm=1m等关系进行换算。
常见的换算方法包括乘除法、移位法、十进位法等。
四、计量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1. 计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即每次测量都存在的误差,可以通过标定仪器、调整仪器、提高测量精度来进行控制。
(2)随机误差:即由于外部环境干扰、测量方法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均值处理、消除环境干扰等方法进行控制。
2. 计量误差的控制方法(1)选择准确度高的计量仪器进行测量。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24ac6b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9.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
![计量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6b1559f01dc281e53af0be.png)
二. 计量工作简史
米制在中国 新中国的计量工作最早始于50年代初期的军工计 量。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1955年成立国家计 量科学研究院。 1959年国务院颁布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 量制度。 1977年5月20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六届十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三. 力学计量
主要内容:力的大小、材料力学机械方面的测试、扭矩、转距、 机械功率等。 主要标准器:基准测力机、标准测力计、标准测力机、材料实验 机等。 压力:物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压强)。 单位名称:帕[斯卡],符号Pa。 标准大气压力:101325Pa。 对象:压力计、压力传感器;静态压力、动态压力。 计量方法:基于帕斯卡定律,即作用于密闭容器中的流体,压强 可等值地传递到流体个部分和器壁上。 标准器: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精密压力传感器等。
五. 无线电(电子)计量
场强计量:研究电场、磁场的测量(包括电磁 兼容、电磁干扰、电磁脉冲和天线)等。 高频和微波功率:在高频时,电流和电压失去 唯一性定义,此时功率量值可直接测量,因此 功率参数成为高频和微波测量中的基本物理量。 阻抗计量:可分为集总参数射频阻抗和分布参 数电路阻抗。 此外还有:高频和微波噪声、射频和微波的相 移、微波介质电特性、微波网络分析、脉冲参 数、失真参数、调制参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 电磁学计量
磁学计量的主要研究对象 磁感应强度:单位名称是特[拉斯],符 号是T。 磁通:磁感应通量的简称,单位名称是 韦[伯],符号是Wb。 材料的磁特性:磁性材料是指铁磁材料 和亚铁磁材料。材料的磁特性主要包括 磁化曲线、矫顽力、磁感应强度、磁导 率、磁化率比及磁损耗等。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f4b8c514791711cd7917bc.png)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 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 )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1 )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 )计量单位制4 )计量器具管理5 )计量监督6 )计量授权7 )计量认证8 )计量纠纷的处理9 )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4d79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d.png)
m
10-6
微
µ
10-9
纳
n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小)时、天
min、h、d
长度
海里
mile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5.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⑴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罗马字母(正体),但单位名称源于专用名词时,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PA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含于此区间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计量基础知识大全
![计量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d5f3d28192e45361066f586.png)
– 词头符号与所紧接着的单个单位符号(这里仅指SI基本单位和SI 导出单位)应视作一个整体对待,共同组成一个新单位,并具有 相同的幂次,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单位构成组合单位。 例如: 1cm3=(10-2m)3=10-6m3 1mm2/s =(10-3m)2/s =10-6m2/s – 质量的SI基本单位名称“千克”中已包含SI词头,“千克”的十 进倍数单位由词头加在“克”之前构成。例如:应使用毫克(mg ),而不得用微千克(kg)。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灵敏度值应与测量目的相适应,并不是越高越好。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简称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 值差。 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即用肉眼可以 分辨到一个分度值的1/2 。 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 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读数误差,从而减少由于读数误差引起的对测量结 果的影响。 – 如果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改变(输出量)很大,则该 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很高。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三、计 量 器 具 的 特 性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示值:指由计量器具所给出的量值。 示值范围:指计量器具“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值”。示 值范围通常以最小值与最大值表示,例如10V~20V。对 于模拟式计量器具而言,示值范围也就是其标尺范围,即 由指示装置标尺上始末两端标记之间所指示的标尺值范围 。对于数字式显示的计量器具,则其示值范围按显示器上 的单位由数字位数来决定。 标称范围:指“计量器具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 到的示值范围,这里特别强调标称范围是操纵器件调到特 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这说明此时的示值范围是与 计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f50e0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6.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计量专业技术总结
![计量专业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7b4b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a.png)
计量专业技术一、计量系统基础知识计量是指对物理量进行度量的过程,它涉及到数量的关系和一些基本的概念。
计量系统基础知识是计量专业的基础,内容包括:1.物理量、单位和数量值•物理量是指可以通过测量获得数值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量和光强度。
•单位是指用来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可以分为国际单位和非国际单位,例如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为米(m)、质量单位为千克(kg)等。
•数量值是指用单位来度量物理量大小的数值,通常采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2.计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涉及到多种因素,如测量器具的精度、环境条件等。
二、计量器具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是计量的工具,其使用和维护对于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计量器具的使用•确认计量器具的性能和精度是否符合测量要求,选择正确的计量器具。
•在测量之前,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计量器具时,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计量器具的维护•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例如清洗、检修、校准等。
•储存计量器具时,避免受潮、震动和温度变化等影响。
•计量器具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
三、计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以获得准确的计量结果。
在进行计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质量的评估•对采集到的计量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根据数据质量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在使用数据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分析,避免出现误差和偏差。
3.数据分析和评估•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获得准确的计量结果。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1503c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8.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技术概述计量:是计量学的简称,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和准确的科学,实现单位统⼀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计量的主体⾏为对象是量:量是:⼀切现象、物体或物质的量可以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种属性。
既要分清量的性质、⼜要确定量的值,是计量的最终⽬的。
⼀切可以测量的计量测试都是计量的范围。
⼗⼤计量专业包括:1、⼏何量计量2、热学计量3、⼒学计量4、电磁学计量5、⽆线电电⼦学计量6、时间频率计量7、光学计量8、化学计量9、声学计量10、电离辐射计量计量的⽬的和基本任务:保证测量单位统⼀和量值准确⼀致。
计量的发展,⼤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计量阶段:2、经典计量阶段:1875年⽶制公约的签订。
以宏观实物量具(⽶原器、千克原器)为计量基基准。
3、现代计量阶段:基本标志是由原⼦、分⼦理论专项量⼦理论、由宏观实物基准转向微观量⼦基准。
长度、时间、电压、电阻等已被国际上确定,质量、电流等基准也在过度之中。
计量的基本特点1、准确性:是计量的重要任务,⽬的。
2、⼀致性:量值和单位的统⼀。
3、溯源性:是保证准确性和⼀致性的⼿段。
4、法制性:是遵守的准则。
量和单位的术语 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种属性。
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可⽤⼀个数和⼀个参照对象表⽰。
1)⼀般概念的量:长度、电阻、物质的量;2)特定量:某量块的长度、某电阻的电阻;3)参照对象:可以是测量单位、测量程序、标准物质或其组合;4)量的符号:⽤斜体表⽰。
量值:数值乘以参照对象所表⽰的特定量的⼤⼩。
例如:某棒的长度为5.34m,5.34是数值。
注:同类量、特性相同的两只组合在⼀起。
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较。
同种量,特性相同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较⼤⼩。
量制:彼此间由⾮⽭盾⽅程联系起来的⼀组量。
基本量:在给定量制中约定选取的⼀组不能⽤其他量表⽰的量。
(⼀组量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量。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30e7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4.png)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计量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主要包括度量、度量误差、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对计量基础考试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度量1. 度量的基本概念度量,是指利用标准单位来对某种属性进行度量。
度量的基本概念包括度量对象、度量标准和度量单位。
度量对象是度量的对象,度量标准是用来进行度量的基准,度量单位是用来表示度量结果的单位。
2.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世界上通用的单位制,它是以米、千克、秒等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通过基本单位之间的组合形成各种衍生单位。
3. 基本单位和衍生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凯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有一些衍生单位,如米制和市制中的长度单位、容积单位、质量单位等。
4.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用来进行度量的工具,包括长度测量仪器、时间测量仪器、质量测量仪器等。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尺子、卷尺、钟表、天平等。
二、度量误差1. 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来修正;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来减小。
2. 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误差传递、不确定度分析等。
3. 校准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的过程。
校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可能的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条件、方法等因素。
三、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是指通过测量或实验等方法获取数据的过程;数据记录是指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的过程。
在数据采集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错误等问题。
计量学知识点总结
![计量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c2d7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c.png)
第一章1、计量:计量是对量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计量的基本特性:(1)技术特性:一致性、准确性、溯源性、社会性、法制性。
(2)管理特性:技术性、服务性、群众性、权威性。
3、计量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1)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合格;(2)计量器具必须放置得当;(3)计量器具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熟悉使用说明书,及时排除故障;(5)注意操作安全;(6)保持清洁卫生。
4、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米→m 质量单位→千克→kg 时间单位→秒→s电流单位→安培→A 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5、基本物理常数:基本物理常数是具有最佳恒定性的物理量,它不因时间地点而异,也不受环境和实验条件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成为量子计量学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1、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2、量制与量纲:(1)基本量和相应导出量的特定组合构成整个科学领域或某个专业领域的量制。
(2)以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幂的乘积来表示某量的表达式成为量纲。
3、量纲法则:量纲能够定性的确定量之间的关系,任何量的表达式,其等式两侧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4、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5、单位制:对于给定的量制,由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构成的单位体系。
6、如果某个单位制的导出单位均按数字因数等于1的关系从基本单位导出,这样构成的单位制称为一贯单位制。
7、国际单位的优越性:通用性、实用性、简明性、准确性。
8、国际单位制的使用规范:(1)SI单位和SI词头的国际符号,不论是拉丁字母还是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印刷或书写。
所有量的符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一律用斜体印刷或书写,即使将它作为下标时,也不例外。
(2)由两个以上SI单位相乘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名称应与其国际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但可以把单个符号间的圆点略去。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ed7f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计量基础必学知识点计量基础是指在研究或实验中进行测量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基础知识点:1. 单位与量纲: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两个基本特征。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类型。
2. 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随机误差是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结果的变异。
3. 测量准确度与精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一致性。
4. 数值分析:在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5. 误差分析: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表示测量结果中具有意义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涉及到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7. 定量关系:很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描述,可以使用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等来建立定量关系。
8. 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范围,了解仪器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对正确进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9. 测量方法:不同的物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10.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的目的、选择测量指标和确定实验步骤等。
这些是计量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实验测量,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ae8d3b5727a5e9856a61e2.png)
强制检定范围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 准。 2.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 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 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 已明确规定61项118种计量器具列人强制检定范围。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项目 校准 目的 确保量 值的准 确性 对象 性质 强检 自愿行 之外 为 依据 方式 周期 内容 不定 周期 示值 误差 结论 给出校 准值 法律 效力 无法 律效 力 校准规 自校或 范 外校 或检定 规程 检定规 程 有资质 或有授 权的单 位
检定
计量特 性及技 术要求 的全面 评定
检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 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 检定。 后续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1)强制性周期检定; 2)修理后检定; 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是由用户提出 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 行的检定。
周期检定: 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 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检定证书: 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满意 结果的文件。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声明计 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3、计量单位 、
1、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 一种一贯单位制。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 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 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cee5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1.png)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计量师知识点总结
![计量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ec15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e.png)
计量师知识点总结1. 计量学基础知识计量学是研究测量、度量、计算和表示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尺度标定、测量误差、数据采集和处理、计量检验等。
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精确度、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线性等。
2. 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器具分为普通器具和专用器具两大类,普通器具用于一般用途,专用器具用于特定用途。
根据测量原理和用途,计量器具可分为长度计量、重量计量、时间计量、温度计量等不同类型。
3. 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和测定,以确定其符合要求。
校准是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计量器具的精确度。
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是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4. 计量单位与计量标准计量单位是度量事物的标准,计量标准是确保计量单位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光线强度和物质的量等7个基本单位。
5.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范围。
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步骤。
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描述、推断和预测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7. 计量检验与质量控制计量检验是对产品参数和性能进行检测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质量控制是通过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8. 计量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计量技术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质量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上就是计量师知识点的基本总结,涵盖了计量学的基础知识、计量器具的分类和检定、计量单位与计量标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计量检验与质量控制以及计量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等内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的四要素
1、测量对象 2、计量单位 3、测量方法 4、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4) 计量概念 :(p75-倒6行)
计量是“实现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 确的测量”或者说是“以实现单位 统一,量值准确一致为目的的测 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并在 法律规定下,对测量起着指导、监 督、保证和仲裁的作用
5)計量的主要特性(p78页)
1、准确性 2、一致性(统一性) 3、溯源性 4、法制性(社会性) (详细内容参见教材第77页至78页。)
二.计量器具
1)计量器具定义(p79页)
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以进行测量的器 具(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 置、仪器仪表、量具或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包括计量基准、计量 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p79) 计量仪器:示值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 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天平、温度计、 台秤、百分表、电流表。判断其是否属于计量仪 器,主要看被测量在该仪器上是否被转换。
计量与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计量已融入人民生活的各个 方面,且不说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 称量,从宏观管理而言,北京市每天需要150万 立方米自来水,250万立方米天然气 (含煤气), 几十万千瓦小时的电力,每一样都需要计量准确 才能保证供应,出门打的,需要出租汽车计价器; 自己开车免不了加油,需要加油机,打电话有一 个计时的问题;看大夫,会遇到血压计的问题, 心电图机,脑电图仪,X光机,CT机,到商场购 物需要了解定量包装商品是否有欺骗行为,等。 总之计量工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计量作为自然科学概念而言,他是一门科 学技术,是为各门类学科服务的工具。目 前从科学分类上大致分为几何量计量、温
度计量、力学计量、电学计量、无线电计 量、光学计量、化学计量(标准物质)、 电离辐射计量、时间频率计量、及声学计 量等分为十大类。
每个门类又有不同的专业划分,如: 力学:中可分为质量、压力、流量、 振动、测力、硬度、粘度、密度。 温度计量: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 光学:可分为光度、色度、激光等。
标称范围:也称为示值范围。对于每个标 尺范围而言,是指当计量器具调至特定位 置时,计量器具给出的,标尺范围内的一 组被测量的示值的范围。他用被测量的单 位表示,与标在标尺上的单位无关。 量程:标尺范围上下限之差的模。如液体 温度计可测量负20度---正30度则量程为50 度。 根据测量范围和量程可以较合理的配备、 选择计量器具。被测量值应落在量程的1/52/3范围内。
示值
是指由计量器具指示的(或提供的)被测量量值。 他用被测量的单位表示,与标在计量器具标尺上 的单位无关。
测量范围和量程
测量范围与标尺范围、标称范围、量限在概念 上极易混淆。 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误差处于允许极限内时 的一组被测量的值。(即符合误差要求的最小 到最大的一组值)测量范围与计量器具规定的 允许误差极限有关。 标尺范围是指在给定的标尺上两端标尺标记之 间标尺值的范围。他用标在标尺上的单位表示, 与被测量的单位无关。
2)量具
量具是指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 或提供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的计量 器具。 千分尺、卡尺、百分表等虽通称为 通用量具,按上述定义不应为量具 应称为简单的计量仪器。
3)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反映了计量器具本身的质量, 是计量校准时评定计量器具是否合格、能否继续 使用的重要依据。 主要由以下内容: 1、示值; 2、测量范围和量程; 3、准确度和误差; 4、灵敏度和分辨率; 5、飘移和稳定度。
3) 测量的概念
测量: “为确定被测量量值为目的而进行的全部 工作”。 其实质是用一个标准的量与被测量进行比较, 所有的测量都是比较的过程。
遇到四个问题 1)用什么做标准?即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问题。比较 中准确度达到怎样的水平? 2)如何实现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3)如何保证各测量活动之间的连贯性问题。 4)涉及 各利益团体测量活动共同遵守的准则问题。
引自中国工程院《关于呈送〈面向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需求,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计量体系的建议〉的报告》
计量与工业生产
现在工业国家将原材料、工艺装备、计量 检测称为现代生产的三大支柱。即生产的 发展和进步主要在这三个领域进行。朱镕 基总理说:“计量测试工作是整个工业企 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凭数 据指挥生产,监控工艺、检验产品,质量 才能真正得到保证。这两年我国许多企业 计量工作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同国际先进 水平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加强计量工作, 发展计量测试技术,乃当务之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量方式因现代自动化仪 表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进行着划时代的变革,数字 测量正在逐步取代模拟测量,
计量工作作为社会科学概念而言,它又具有管理 的特征。分为: 科学计量 建立国家基准并与国际基准联系; 法制计量 主要涉及建立社会公用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对 影响到国计民生的计量器具实施强制管理; 工业计量 主要涉及督促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进行量值溯源, 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计量技术基础
企业内部计量校准员培训讲座
计量职业资格考试 讲座内容
一、计量基本知识 二、长度计量(常用量具检定) 三、衡器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部分:计量基本知识
一、测量,计量的概念 二、计量器具 三、计量检定 四、关于法定计量单位 五、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一、测量、计量的概念 1)计量工作的作用
“计量是当代经济发展必需的支撑条件,是信息化的 基础,是现代化生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手段。…计量是信息化的基础,计量不准确。信 息会误导,信息化将失去意义,没有计量无法进行现代化 生产,更谈不上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本国产品在国际上的 竞争力,以计量这一非关税壁垒人为限制它国产品的情况 也时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