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载体的规划路径初探

合集下载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路径一、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概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创新资源的集聚、创新环境的优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创新机制的完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该的核心在于通过创新来驱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1.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本等,是推动区域创新的基础。

- 创新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是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 创新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合作机制、转化机制等,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1.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义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 提升区域竞争力:通过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强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 促进社会就业和人才集聚:创新活动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形成人才高地。

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步骤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1 明确区域创新发展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区域创新发展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相应的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

2.2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资源的集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吸引和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

- 创新平台的建设: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如科技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等,为创新活动提供物理空间和服务平台。

- 创新网络的构建:构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2.3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是保障区域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探讨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探讨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探讨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创新能够推动城市发展,让城市更具活力,吸引人才和创业者投资,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机会。

本文将从城市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1. 打造创新型城市的本质创新型城市的本质是创造和吸引人才、技术和市场。

创新和创意是现代产业策略的核心,在城市发展中,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城市自身发展的重要比较优势。

因此,如何创造并吸引优秀的人才、技术和市场成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2. 协调城市创新体系要素城市创新体系的要素有很多,包括人才、科技创新、企业等等,要协调发展,才能建设一个全面的创新型城市。

例如,在人才方面,城市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优秀的人才,如海外留学生回流、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育计划等方式,不断扩大城市人才库规模与质量。

在科技创新方面,则需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加科研机构数量,建立科研平台等举措,以此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3. 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为创新驱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还需要突破基础设施瓶颈。

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交通、能源、政务等基础设施薄弱显得愈发突出。

为了满足其发展与服务需求,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与效率,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建历数字化政务服务,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能够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

4. 加强城市国际化交流与互动创新型城市不仅关注本身的创新能力,也注重国际化交流与互动。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开放城市创新发展之门,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技术与资本等,为自身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借鉴国际发达城市经验,为创新型城市培育精英人才创造交流互动平台。

5. 创新型城市的多元化创新多元化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

从区域发展角度探索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从区域发展角度探索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从区域发展角度探索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区域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寻找创新路径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创新也就成为了关键。

首先,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产业发展的多元化。

传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只有在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下,一个区域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单一企业的发展,还包括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因此,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之一,就是要通过优化产业链的组织结构,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效果。

这可以通过加强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第三,要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和交流。

区域发展不能孤立于其他区域,而是要充分利用区域间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通过开展合作项目来推动产业发展,还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来促进创新。

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一个区域可以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创新政策的制定。

政府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政策和提供合适的扶持措施来引导产业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制定专项基金来支持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来提供创新创业的空间和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提供创新研发的支持,鼓励和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总之,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探索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标题: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路径,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对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本论文得出了以下结果:首先,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其次,创新环境和创新要素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合理构建公共创新平台和加强领导引导与支持是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创新环境,创新要素,公共创新平台,领导引导一、引言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使得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各地区加快创新步伐。

因此,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和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问题及背景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经济发展中,如何构建和优化区域创新体系,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2. 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竞争逐渐从国家层面转移到了区域层面。

各地区都希望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构建和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了当前各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然而,目前对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三、研究方案方法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总结归纳构建和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定量分析主要通过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指标评估不同区域的创新水平和创新环境。

2. 数据收集通过对大量的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梳理,整理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的相关内容。

同时,还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优化的实践案例和经验。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创新环境评估通过收集各地区的相关数据和指标,以及采用SWOT分析方法,评估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园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

建设创新创业园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

建设创新创业园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建设创新创业园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方面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确定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规划和实施创新创业园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园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创新创业园区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园区的定位。

例如,某地区可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将园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园区。

同时,还需要明确园区的发展目标,包括吸引创新创业企业入驻、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等。

二、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持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持。

在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办公、研发和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场地和设施。

例如,园区可以建设现代化的办公楼、实验室和生产车间,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此外,还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包括法律咨询、财务管理、市场推广等。

通过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入驻园区。

三、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创新创业园区不仅需要提供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持,还需要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网络。

园区可以通过引入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合作。

同时,还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政府在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因此,在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时,需要注重培育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中心或者创业导师制度,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定义创新载体的概念和目标:明确创新载体的定义和目标,确立发展创新载体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培育和支持创新载体。

2. 调研和评估现有创新载体情况:对现有的创新载体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其发展状况、成效和问题,为制定培育创新载体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3. 制定创新载体培育策略: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创新载体培育策略,明确培育的方向和目标。

策略可以包括培育特定行业领域的创新载体,或者培育多种类型的创新载体。

4. 确定培育创新载体的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人才、科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创新载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5. 落实创新载体培育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创新载体的培育。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进知名创新载体,培育和支持本地创新载体等方式来实施。

6. 提供培训和支持服务:为创新载体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融资支持等,促进创新载体的发展和壮大。

7. 监测和评估创新载体的发展状况: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创新载体的发展状况和成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创新载体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8. 收集和分享创新载体的成功案例:积极收集和分享创新载体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为其他地区或组织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广和复制优秀的创新载体模式。

9. 加强宣传和宣传工作:加强对创新载体工作的宣传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创新载体工作的认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

浅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概要

浅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概要

浅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2010年05月-26日来源:网络作者:刘荣春张庆亮于小伟点击:131 字号:T | T随着建设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全国各地纷纷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探寻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

文章试图以南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案例,寻找适合各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共性。

1南昌市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创新体系建设是当代技术与经济突飞猛进的产物。

随着南昌市经济迅速发展,必将面临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紧迫任务,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将新的区域经济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

其功能是推进区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区域创新体系一般分为区域知识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科技服务系统、区域环境支持系统和科技投融资系统。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围绕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把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作为地方科技及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加理性和科学地认识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南昌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作为南昌市创新的推动“网络”,区域创新体系主要由两类要素组成:一是组织要素。

主要包括: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及基础设施,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二是政策制度要素。

包括政府创新战略、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如知识产权制度、科技评价制度、政府补贴政策等)、政府的参与调控方式、技术市场等,这些要素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技计划等形式作用于创新组织要素,是调控创新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海口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海口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之间有着 强烈 的反差 。第 三 , 小 康社 会 的远期 目标 和发展 ” 国际 旅游 岛” 的 内在要 求都 需 要科 技创 新 提供 新 的支 撑 和机 遇 。第 四, 不论是进入 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 系列 , 还是参 与珠 三角的跨 区域
创新 合作 , 海 口都需 具备必要 的创新素 质 , 否则, 在 新一轮 以科技 创新 为核 心内容 的发 展竞 争 中, 能力 差 的区域 必然 会边 缘化 、 空
在人才待遇 、 创业条件 、 相关政策 等方面存 在较大 差距 , 导致 中青
年优秀科技人才 出现大量流失 。 ( 六) 民营科技 企 业发 展缓 慢 , 形成 规模 和 较 高档 次 的企 业
应, 而本地科技创新 能力 是争夺投 资和创业 的重要根据 。其 次 , 在
国际旅游岛建设 的促进下 , 海 口较快 的经 济增 长与薄弱科 技基础
建设 的主要 任务 , 并提 出具体 的保 障措施 。
( 三) 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环境不 良成为 重要制约 因素 。
【 关键 词 】 海口; 创新 ; 区域创 新体 系; 保 障措施
区域 的竞争实 际已经演变成为 的环 境竞争 , 科技创新对 环境 的依
赖程需要 , 特别 是体制改革落后成为重 要制约 因素。主要表 现为 : 政 府服务 意识
会, 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 , 追赶科技 创新步 伐 , 迎 接新世纪信 息化 与
全球化 的挑战 , 都迫切需要 国家和地方加快科技发展 , 强化 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 , 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 实现生产力 的跨越式发展 。这为
区域 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 发展 、 为区域创新体 系的构建开辟 了新 的
: I 锎 . 1 l i l t■● l ; l ■ l 曩 I ;

2024年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支持创新,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创新载体,为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24年,我们将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工作,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持久的支撑。

二、目标定位1. 建立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影响力的创新载体。

2. 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形成创新聚集效应。

3. 打造创新生态圈,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

三、工作重点及目标1. 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影响力的创新载体(1)重点支持大中小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提供场地、设备和服务支持,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

(2)加强高校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支持高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集聚区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和创新团队。

2. 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提供人才培训和项目资助等支持措施。

(2)设立创业基金,支持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孵化服务。

(3)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

3. 打造创新生态圈(1)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集聚,提供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的机会。

(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资源的有效融合。

(3)完善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评价和认定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益。

四、工作步骤及措施1. 创新载体建设(1)调研分析,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创新载体类型和模式。

(2)制定创新载体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及重点。

(3)加大对创新载体的经费投入,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备支持。

(4)加强对创新载体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优质的创业和孵化服务。

2. 创新人才培育(1)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创新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创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

本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

为此,我们制定了积极培育创新载体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创新载体分类在培育创新载体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的创新需求和发展特点,分类推进。

具体包括:科研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孵化器与加速器:建立多层次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创新园区: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创新园区,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

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转移、检测认证、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

三、培育措施为了有效推进创新载体的培育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创新载体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人才引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同时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资源整合: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作交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与国际国内创新资源的对接和合作,拓展创新视野和渠道。

四、保障措施为确保创新载体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建立健全以下保障措施: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对创新载体项目实行全周期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池,为创新载体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监督评估:定期对创新载体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五、预期成效通过积极培育创新载体,我们预期将实现以下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商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城市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的载体。

城市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发展方向。

如何探索一条可行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和策略,是现代城市管理者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于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硬件设施包括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软件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些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得以完善,城市创新发展才能得以有序开展。

二、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型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以重工业生产、制造业为主导,这种路径在上个世纪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是新型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导,这种方式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1. 传统型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传统型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为重工业和制造业生产。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市场规模足够的城市。

重工业和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

由于这些城市的工业部门规模比较大,所以它们经常能够批量采购原材料和能源,从而减少成本。

这些城市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发展。

2. 新型城市创新发展路径新型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主要依靠高科技、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等行业发展的城市。

数字经济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和创造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绿色经济则把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强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城市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和经济政策等方面,以适应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城市创新发展的策略城市创新发展的策略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城市创新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 产业创新首先应该通过产业创新来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家高新区转型初探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家高新区转型初探

11 9 2年出版的《 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 中首 先提 出来 的。关于
创新 的内容 ,熊彼 特认为可 以包括五种情况 :.引进新产 1 品, 即产品创 新 :. 2引进 新的生产 方法 , 即工 艺创新 : . 3开辟
新市场, 即市场创 新 ;. 4控制原材料 的供应来源 , 即利用和开
发新 的资源 ;. 5实现企 业的新组织 , 即组织体 制和管理的创
制和 国 家 战略 引导 ,能 够 有 效 促 进 各 类 创 新 主 体 网络 化 互
动的组织 系统 , 包括 : 创新能力、 新的体 制和机制、 创 创新 的 环境 等。 区域创新体 系则是指在特 定的经济 区域 内, 各种 与
创 新 相 联 系 的主 体 要 素 ( 新机 构 和组 织 )非 主 体 要 素 ( 创 、 创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区 新系国创体 的机成 分国 创 体是家新 系有 组展和 竞争 力 域能的要柱也是 区域经济发 部和 家 新 创力重支

形成的重要保障。国家层次上的创新 必须依靠 区域层次上
的创新来支撑,建设完 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 国家创新体 系的建设夯实基础。国家高新区是区域创新体 系的重要载 体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同时 , 在
区经过十几 年的建设和发展 , 已初 步形成 了一个适宜创新 的
环 境 。在 硬 环 境 方面 , 仅 基 础 设 施 和 城 区功 能 日益 完 善 , 不 而 且 支 撑 创 新 的公 共 设 施 , 产 业 培 育 平 台 、 业 孵 化 平 台和 公 如 企
共技 术平 台等都初具规模 。据统计 , 目前全国 5 3家 国家高新
万 5千 亿 元 , 业 产值 3万 亿 元 , 业 增 加 值 8千 亿 元 , 收 工 工 税 10 5 0亿 元 , 口创 0 出 F6 0亿 美 元 ; 造 就 业 岗 位 5 0万 个 , 创 0 人 均产值 6 O万 元 。 国 家高 新 区 已形 成 的经 济 和 产 业 基 础 , 育 培 出 的创 新集 群 , 区 域 创 新体 系 的 建 设 创造 了 条件 。 为

建设创新型社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

建设创新型社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

建设创新型社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场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因此,建设创新型社区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设创新型社区的规划与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了解社区的需求和特点建设创新型社区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社区的需求和特点。

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人口结构,因此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通过社区调研、居民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于社区发展的期望和需求,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二、提升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型社区的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加强社区的交通网络建设,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方便居民出行。

其次,要完善社区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社区的智能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三、打造创新型社区的文化氛围创新型社区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注重软环境的打造。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设立文化场所等方式,培养社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此外,还可以引入创新教育和培训机制,提供居民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发居民的创新潜能。

四、促进创新型社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型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持。

要根据社区的特点和优势,培育和引进具有创新性的产业。

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社区,推动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社区的创新发展。

五、构建创新型社区的治理体系创新型社区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

要加强社区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可以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的方式选举社区的管理人员,增强居民的自治能力。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区域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区域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经济活力,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区域创新的定义、意义、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区域创新的定义及意义区域创新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围绕核心技术领域,借助区域资源转化、协同创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手段,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过程。

它强调的是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交流,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探究其实施意义,区域创新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老产业的升级,形成区域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散布和分散发展,进一步降低创新和发展成本,促进人才流动和区域协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区域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引进方面的作用,推进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和培育人才,形成科技创新和科技引进的“双轮驱动”,推动地区科技发展。

二、实施路径1. 探索区域特色创新模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资源和优势,而且需求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

区域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最优匹配。

在实践中,需要探索并建立符合地方自身特色的区域特色创新模式,深化区域科技合作,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2. 发挥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作用科技创新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中坚力量。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敏捷性、临时性等优势,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补充和完善地方创新生态环境,保障其开发和研究的环境和条件。

3.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手段。

区域创新需要吸引和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同时输出和传播本地的优秀技术。

科创载体规划方案

科创载体规划方案

科创载体规划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进,科技创新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则是能够容纳和孕育创新成果的地方。

因此,科技创新载体成为了当代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科技创新载体,指的是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和条件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科技创新载体的发展,对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科创载体规划方案,以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科创载体规划方案一、创新载体分类创新载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 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的基地,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其目的是通过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2. 创新孵化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是智库、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组成的机构,通过为创新项目提供指导、咨询、培训等支持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相互融合发展的载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

二、载体规划在建设创新载体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和布局。

1. 区域层面在区域层面,应该考虑以当地特点和产业优势作为依托,发展具有差异性和特色的科技创新产业,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规划和布局区域性的创新载体。

2. 产业层面在产业层面,应注重创新载体的定位与功能,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进行不同载体建设,如针对高科技企业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基地,针对初创企业可以建立创新孵化中心,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3. 服务层面在服务层面,应根据创新载体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建设豪华的科技、教育、文化传媒、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

比如,利用创新孵化中心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包括企业注册、法律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从而支持创新创业。

三、创新载体管理在建设创新载体的同时,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区域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实践

区域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实践

区域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实践在当今世界中,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概念的支持下,许多国家、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开始致力于区域合作,寻求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实践,以增强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一、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与意义区域协同创新是指地区内跨企业、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创新合作与资源共享。

它不仅是一种创新方式,更是一种创新模式,可推动地区内不同领域的创新联动,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区域协同创新也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加速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升级。

区域协同创新的意义在于,它强调的是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联动,而非以往的局部较强的竞争。

这种创新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人、物、财、技等方面的要素,往往分散在不同领域和企业当中,必须通过协同创新才能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此外,区域协同创新还能够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支撑。

二、实现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1. 加强政府引导与协调政府在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策划制定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和规划,区域性科技资源的整合和落地,并组织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管理和协调。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之间开展更为深入的技术创新合作,借助政策的优势帮助企业拓展跨界、跨区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助力技术发展和实现创新协同。

2. 夯实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夯实技术创新平台是保障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

基于现有的科技资源能力,应建立一些能够集聚、集成、整合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些平台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平台主要包括技术信息共享平台、众包创新平台;线下平台则主要包括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园区、众创空间等。

3. 开展技术创新合作技术创新合作是实现区域协同创新的必要方式之一。

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

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

152016.08|■廉军伟/文国家将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突出强调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如何推进区域创新发展成为各地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

相比大城市在科技人才、资本等方面优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是科技要素资源配置能力还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都处于劣势。

然而,县域经济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强县地区,能否在转型提升中找到一条科技创新的路径,事关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路径一:构建“企业出题、高校选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项目组织机制构建产学研发展机制一直是当前各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产学研机制构建当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成果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科技创新资源与投入的浪费。

这对本身科技研发投入就相对不足的县域而言影响比较大。

为此,需要注重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需求出发,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

具体是: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16|2016.08县级层面建立企业关键技术问题与难点数据库。

企业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个技术难点和障碍不断破解的过程。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难点,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此,可考虑在保密的基础上,在县级层面建立企业需求的数据库,发挥政府在高校研发机构、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物色相关高校和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探索建立高校技术类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团队到企业参与创新新型培养机制。

可考虑在现有高校技术开发类、工程技术研发类的研究生学历与水平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将企业技术研发突破、技术发明创造等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改变以论文发表数量为基础的培养方式,更加侧重应用性。

同时,政府可出台支持高校导师带课题招引研究生团队到企业参与研发的相关政策。

路径二:构建以重点企业研究院为载体的创新要素集聚平台相比于中心城市高校、人才、科研机构、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县域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比较短缺。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科创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对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进行探索和思考。

首先,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可以从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开始。

科创城市应当建立一个创新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包括科技研究院所、高校、创新孵化器等,以吸引和聚集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

此外,科创城市还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医疗、文化等,以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其次,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可以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创新入手。

科创城市应当注重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

此外,科创城市还应当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实现创新链的闭环。

例如,在一些典型科创城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形成了创新链的完整闭环。

第三,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还可以从人才培养和引进入手。

科创城市应当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并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科创城市还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此外,科创城市还可以设立人才引进政策,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以吸引他们来到科创城市。

最后,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还应当注重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科创城市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信息、通讯等方面的设施,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科创城市还应当制定积极的政策环境,包括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吸引和扶持创新企业。

在文化方面,科创城市应当注重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宣传和培养,营造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

典型科创城市布局创新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围绕创新链持续进行实践探索,深圳、武汉、成都、合肥等典型科技创新型城市围绕创新链发展特点与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链布局的重要行动。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创新链的内涵特征、发展模式及其组织架构,提出通过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协同发展能力、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我国各地区以及整体的创新发展效能。

1. 创新链的内涵特征、发展模式及其组织架构1.1创新链的内涵特征国内外学者对于创新链的内涵界定具有不同的观点。

创新链的概念最早由Marshall 和Vredenburg(1992) 提出,认为创新链只是企业内部技术革新与外部市场拉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创新过程。

之后创新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涉及到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

刘家树等(2016) 提出创新链始于知识创新投入终于市场份额占领并在过程中输出创新绩效的四环链式结构,即技术创新链-产品创新链-成果转化链-产品销售链。

李晓锋(2018)提出采用模块化思维界定创新链的内涵,认为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四链融合"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

综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创新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过程,并且存在多个创新主体,最终目的是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网链状结构。

创新链呈现出市场导向性、价值创造性、多元主体性、资源整合性等显著特征。

首先,创新链具有市场导向性市场需求对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强大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创新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创新链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

其次,创新链具有价值创造性创新的过程会导致价值的创造和增加,产生的价值会随着创新环节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转移,从而使创新链与价值链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再次,创新链具有多元主体性在创新链的不同环节由不同的创新主体起主导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主要供给者,企业是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推动者,政府是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金融机构等科技服务中介是创新资源的整合者。

区域创新推进机制与路径选择

区域创新推进机制与路径选择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确立,创新活动已跨越省市行政区域范围,在区域分工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创新改革试验模式。

迄今为止,有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改革路径试点的探索仍在进行,呈现出区域层级多元化、创新环境复杂化、改革路径趋同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创新改革试验的推进机制设计。

因此,要把握好创新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创新政策实施的整体性和创新政策推进的联动性,着重从政策体系整合、政策供需匹配、政策有效落地、政
策推广路径四个层面深化区域创新
改革试验,不断实现由政策优惠向
制度红利转型。

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已有推进
机制评述
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基于构建
特定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营造良好
创新环境出发进行的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试验探索,主要包括国家高
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
创新型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等类型。

这种带有探索性质的改革
试验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在
于如何科学评估改革成效,更为
重要的是如何设计一套良好的改革
试验推进机制。

因此,需要针对不
同类型的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尤其
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试验,就现
有的推进机制特点及面临问题进行
讨论。

1.政策传递路径
的层级式输出。

的改革大多是在顶层设计指导下进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第4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创新载体的规划路径初探摘要:区域创新载体的建设成为推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产业园作为地方政府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正着力推进。

为更好促进长春净月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创能力发展,以净月科技产业园为例,通过对园区孵化产业和孵化模式选择,用地功能配比等研究,从产业和用地相融合的角度引导空间合理布局,为科技产业园合理开发和建设提供顶层规划设计引导。

关键词:区域创新载体;科技产业园;净月高新区1 区域创新载体建设的背景创新载体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条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集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吸引创新人才有效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明确指出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1]。

在“十三五”期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国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

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目前各地创新载体建设的实践来看,各类创新载体不断建设,特别是创新创业载体,以科创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载体不断建设,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孵化器已成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有力抓手。

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已达3255家,位居世界第一[2]。

但中国的大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过于集中在东部区及少数中心城市[3]。

而中国东北经济圈还没有一个城市进入2014福布斯中国城市创新榜前25列,东北急需建立一个创新产业的标杆示范项目来引领东北经济圈的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长春作为东北吉林省省会城市,正处于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以科创能力促进转型迫在眉睫。

净月高新区作为长春较年轻的国家级高新区,在长春创新转型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未来将以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加速构建自主创新高地,强化创新创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促进净月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有必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园区的规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应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和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孵化产业类型、孵化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功能配比,完善空间布局等方面,是科技产业园顶层规划路径重点研究的内容。

2 净月科技产业园现状概况净月科技产业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南部长春市净月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东侧毗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侧毗邻新立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距长春市政府直线距离约9公里,距长春龙嘉机场3直线距离35公里,距火车站长春站、长春西站直线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

距离2个京哈高速出入口直线距离均在10公里以内。

西侧紧邻轨道交通4号线站点。

区位交通位置优越。

基地现状用地为村屯居民点和耕地,处于未开发用地,用地开发充足。

但基地缺乏产业基础,作为科技产业园,选择何种产业类型?用地如何开发和空间如何合理布局等问题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因此,需要从宏观区域环境、自身发展条件,园区定位和规划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园区布局,引导园区产业、用地、空间三要素合理配置,成为园区规划路径设计的核心问题。

3 净月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路径初探3.1 孵化产业的路径选择针对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创业创新载体最核心的两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情况,基于净月科技产业园独特的区域禀赋优势及区域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孵化产业选择是园区重中之重。

以产业集聚和产业带动两个维度,对国家、吉林省和净月高新区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对园区周边高校资源进行积极对接,延伸与拓展产业;联动本地产业基础转型升级,综合确定园区可能发展的九大产业发展方向,为生物科技、节能环保、互联网+、激光、孵化研发、文化创意、新材料、软件服务外包、智能装备。

选取产业基础、基础和研发支撑、区域竞争格局、市场及产业化趋势等指标对九大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机会产业(见表1)。

表1 产业筛选指标与评价结果通过对产业发展指标的评价,研究发现应将发展“互联网+”产业作为净月高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制高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以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激光产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作为重点孵化对象,将“科技创新+孵化研发”作为引领的核心,围绕净月高新区的优势产业,延伸与拓展产业细分领域,建设净月高新区的孵化产业集群。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综合型和专业化孵化中心,涵盖孵化研发、孵化初创、孵化中试、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产业导向,并完善配套服务,构建孵化研发型科技产业园;即以综合型和专业化孵化基地为核心,延伸拓展孵化产业化基地、孵化产业的配套服务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等,形成全产业化链条,达到产业发展的横纵融合和延伸。

打造为净月高新技术开发区极其重要的产业孵化母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文创产业等具有优势领域高效集聚发展和核心配套发展。

3.2 基于产业特性的孵化模式选择当前,净月高新区正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促进这个过程快速发展的条件是必须具备从创业项目到孵化服务,再到加速器迚行催化,从而进入园区进行产业化发展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全过程孵化的孵化基地。

净月科技产业园作为净月高新区核心的创新创业载体,利用结合自身的条件,通过。

构建企业全阶段发展的产品生态链来促进净月高新区创新转型。

致力打造“创新创业+科技初创孵化+加速孵化+中试扩大生产+试生产”的全程化产业孵化链条,为介于毕业和产业化发展之间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放大阶段的过渡平台,打造全程陪伴的资金生态链;强化金融、管理、培训、咨询等服务打造一站式的服务生态链。

3.3基于案例研究的功能配比分析科技产业园建设成功与否,离不开用地功能的合理配置。

结合产业特性和孵化模式,应对园区的用地功能进行合理配比,才能激活园区活力和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因此,选取新加坡纬壹科技园、大连腾飞软件园、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常州国际创新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功能构成情况(见图1)。

通过对比发现,科技园的开发强度一般在1.0~2.0之间,郊区一般在1.2左右;研发办公功能比例在60-80%左右;居住功能比例在10-30%左右、配套服务类比例在10-20%左右;再结合考虑净月科技产业园的产业特性和区位特征,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将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建议园区的配套比例加大、居住比例适当减少;因此,规划园区用地功能参考比例为办公60%、居住15%、配套25%;容积率取1.3。

同时参照成熟孵化器的一般规模在3.0-4.0公顷,结合规划产业类型,策划5个孵化基地,总规模约在20公顷左右,剩余产业化基地规模在63公顷,从而形成园区比较合理的功能配比结构引导园区发展。

图2 四个科技创新载体用地功能构成比例情况3.4 基于产业和用地融合的空间布局引导通过对产业选择和用地配比的研究,对园区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空间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也是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区域空间关系的梳理,产业协作、用地功能配比等角度综合确定园区空间布局。

在空间关系上,考虑净月高新区发展主要依托长春市区,由北往南通过伊通河、城市副轴线、新城大街城市主干路、轨道交通4号线延长段形成纵向空间发展轴。

东西向强调与伊通河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联系,形成多条横向的空间轴线和生态廊道。

净月科技产业园正处于以生态大街为纽带的纵向城市副轴线上和以东西向丙五十五路为纽带的横向区域联动发展轴的节点上。

因此,从与城市总体空间轴线发展需求相衔接的角度,在城市轴交汇处布局科创综合配套服务区,形成对接区域功能的重要功能中心。

在用地布局上,结合园区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考虑内部水系资源,在内部形成生态功能绿心,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以构建企业全阶段发展的产品生态链为目标,在生态绿化外围打造三个科创中心,作为产业化试生产基地,形成“孵化平台+配套服务”的区域创新服务载体空间。

即“一核、两轴、三区、三中心”的规划功能结构。

在产业功能引导上,为体现“净月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示范区的城市定位,规划强调多元城市功能的引入和功能的复合度,结合每个功能区的自身特色,融入科创、文化、服务、休闲等功能业态,进行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划分,落实详细业态。

促进区域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融合,构建生态、智慧、休闲等功能多样的高品质创新孵化载体空间。

图3 规划功能结构图4 结论建设净月科技产业园是长春及净月高新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而发挥创新载体和孵化平台功能是科技产业园的核心。

通过科学的确定产业孵化方向,选择合理的孵化模式,构建功能配比合理的用地构成,以及形成产业和用地融合的空间布局模式等顶层设计引导,可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净月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净月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核心引擎,对于净月建设创新型生态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淑玲,姜静.区域创新载体建设的实践与发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80-85.[2]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17.[3]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6-202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M].深圳,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