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巴林银行事件分析因素分析①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早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曾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
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
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
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应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根据的错误保证。
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我们无法理解,琼斯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②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
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张,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张(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
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万张,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的头寸多出8倍。
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作出应有的反映。
总之,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巴林破产前不久,该银行直到尼克·里森去职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
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期货有限公司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
案例巴林银行 第八组
代客交易和自 营混淆不分
违规操作
三、巴林银行破产案例
操作风险
巴林在1994年底发 现资产负债表上显 示5000万英镑的差 巴林银行违规在日本 额后,仍然没有警 市场投入资金超过限 惕到其内部控管的 松散及疏忽。 巴林银行董事长对 制,却得到英格兰的 “默许”。 资产负债表的无视, 导致了其付出巨大 的代价。
金融衍生工具 操作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组员:严李林、刘飞、陈虎、武立清
目录
•题目: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在本案中有怎样的体现?
目录
金融衍生工具内涵和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主要类型 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在此案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定义
•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 在基础产品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 (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基础产品是一 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 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 工具。 •简而言之,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 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金融工 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主要是指由于 各种不适当的制度、管理方案等所造成的风险。 而操作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在 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损失;第二种则是 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由于 相关制度的缺失所造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 出现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三、巴林银行破产案例
市场风险
风险控制 不严
• 一是风险Leabharlann 理部门没有控制前台的交易头寸,导致里 森不断增资,损失不断扩大。
风险控制 不严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
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
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
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
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相匹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
例如,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巴林银行事件
二、巴林银行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用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王室。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
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
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案情简介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
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在经过国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之后,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lNG)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
时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曾被人誉为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素以稳健、大胆著称。
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是“不可战胜的里森”。
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1、试就本案例的关键节点,作出关于“日经股指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会计描述。
1. 名词介绍:(1)日经股指期货指数:日经指数,原称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后改名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因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通常所说的日经指数就是指日经225。
日经225是以成交量最活跃、市场流通性最高的225只股票的股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率先推出并获得成功的,而日本国内在两年后才由大阪证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
而本案例分析所指的“日经股指期货”就是巴林银行在SIMEX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货。
(2)日本政府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是有日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
1975年后,日本政府债券发行量急剧增加,加上大藏省放松了银行转售国债的限制,是的日本国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债市场。
这也为里森后来在市场上大量交易日本政府债券最终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提供了基础。
2. 会计描述:(1)起因为了弥补错误账户“88888”中的损失,里森决定采用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交易中专区期权权利金。
同时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里森错过了最佳止损时机。
(2)日经股指期货导致的亏损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30个月的萧条之后已经开始复苏,他看好日本股市上涨,认为日经指数将稳定上涨并且不会低于19000点以下。
因此,尼克·里森看多日经股指,逐渐买入日经225期货指数,即:借:买入期货—日经225贷:应付期货—日经225然而自1995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倒闭成因分析—内部控制角度(一 )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首先 .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经营中需要拥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风险意识.原因是货币资金极易被挪用、盗窃.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业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博大,一旦成功可以获取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要遭受巨额损失.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在巴林银行例闭案中显然管理层没有对待衍生金融工具应有的风险意识,只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从而也没有对负面效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其次,管理层不重视历史经验的指示作用,突出表现是不重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尽管资产负债表具有静态性,但它确实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承担的风险,而巴林银行主管却对资产负债表置之不理.这从彼得·巴林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再次,管理层没有应有的风险等觉意识。
在巴林银行倒闭案中。
当交易员里森由于违规操作使亏损不断加大并且不能通过自身周转来掩盖亏损时.开始要求伦敦总部汇入资金.由干亏损不断加大,里森开始超常规的向总部索要资金,这种情况下巴林银行总部不但没有警觉到风险的存在而且违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向里森输送资金.这些均说明巴林银行总部不但对里森非常规要求汇人资金毫无风险警觉意识而且一味的满足,暴露了总部在风险评估中的失误.最后。
不理智的人力资源政策.尽管里森曾经为巴林银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巴林银行‘。
用人不疑,’的政策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用人政策走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巴林银行在控制环境上至少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二 ) 信息和沟通存在问题首先,总部要求里森更改进行错误交易处理账户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尽管错误记录处理账户已经由"99905"转为“88888",但是这个信启、只有开设账户的员工一个人知道,其他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均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开立用于处理错误记录的账户,如此重要的业务信息竟然未让管理者知道,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效率可见一斑;其次,在总部恢复使用泊"99905"账户处理错误记录时,临时“88888"账户不但没有及时消除而且该信息也没有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备案,从而使"88888"账户成为内部控制的“盲区”,成为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触及的地方,直到最终巴林银行例闭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可以说正是“888891,账户这个关键控制点的失控导致了巴林银行悲剧的发生。
案例8-5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分为微观主体原因与宏观成因: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分为微观主体原因与宏观成因: 1.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微观主体原因 1.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微观主体原因 内部控制薄弱,对交易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部控制薄弱,对交易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造成金融 衍生产品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衍生产品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部风险管理混乱到极 点是巴林银行覆灭的主要原因。首先,巴林银行内部缺 点是巴林银行覆灭的主要原因。首先, 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机制,里森一人身兼清算和交易两职, 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机制,里森一人身兼清算和交易两职, 缺乏制衡,很容易改写交易记录掩盖风险或亏损。同时, 缺乏制衡,很容易改写交易记录掩盖风险或亏损。同时, 巴林银行也缺乏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检查部门对里森所 为进行监控;其次,巴林银行管理层监管不严, 为进行监控;其次,巴林银行管理层监管不严,风险意 识薄弱。在日本关西大地震之后, 识薄弱。在日本关西大地震之后,里森因其衍生合约保 证金不足而求助于总部时, 证金不足而求助于总部时,总部竟然还将数亿美元调至 新加坡分行,为其提供无限制的资金支持;再者, 新加坡分行,为其提供无限制的资金支持;再者,巴林 银行领导层分裂,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关系紧张, 银行领导层分裂,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关系紧张,令许 多知情管理人员忽视市场人士和内部审检小组多次发出 的警告,以至最后导致整个巴林集团的覆没。 的警告,以至最后导致整个巴林集团的覆没。 另外,过度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 另外,过度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增大 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1.你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 1.你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是什么?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在新加坡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 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 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说明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 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 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管理层知道李森在关西大地震后仍在 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 月至2月间将10 1995年 10亿美元以上资金调拨给新 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年1月至2月间将10亿美元以上资金调拨给新 加坡分行,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 加坡分行,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巴林银行设立新加坡分 在组织形式上也欠周详考虑, 行,在组织形式上也欠周详考虑,如果注册为全资子公司而不是分公 也就不会招致巴林银行全军覆没的后果。 司,也就不会招致巴林银行全军覆没的后果。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所持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占整个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的三分之一。 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占整个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的三分之一。单一的经 纪行为占有如此大的市场比重,新加坡交易所也没有采取措施制止, 纪行为占有如此大洞。 明显存在监管漏洞。
滥用衍生工具的潜在威胁: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本文分六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与本文的创造点。第二章对现代会融衍生产 品市场的发展过程、衍生工具市场的参与者、衍生工具起的典型作用和衍生工 具相关风险分别进行分析。第三章为本文案例分析之起点,分析巴林银行破产 的背景与经过。第四章先分析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外部因素、李森和管理人员 相关心理因素,然后再对银行破产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第五章首先对巴林银 行破产案例分析的总结论,其次对不合理交易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 衍生工具交易的教训与反思。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先提对策建议,最后分析
一段时间是由于:一,管理人员没主动询问他的交易活动。二,能够防止这
4
第一章序言
类不合理交易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充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巴林银行的破产 有关文献大体上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因素是: ·知识管理存在缺陷 ●公司文化内部冲突 ●不充足的内控系统 ·管理作JxL粗枝大叶
1.4论文的创造点
·巴林证券有限公司(BSL)——巴林集团的证券公司 +巴林证券伦敦有限公司(BSLL)——巴林证券有限公司的伦敦办事处 +巴林证券同本有限公司(BSJ)——巴林证券有限公司的同本办事处 据RiskGlossary所说,李森的违规操作未被发现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巴林新加 坡子公司的任职期阳J,巴林集团正好处于组织结构的调整中。在1993年11月巴 林证券有限公司与巴林兄弟有限公司(集团的商业银行子公司)进行了合并, 以便F1后组成巴林投资银行(BIB)。由于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别很大,因 此合并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麻烦,这使管理人员无暇顾及李森在新加坡的交易 活动(Risk Glossary)。职员用‘一片混乱’来形容巴林公司1993年的内部情况。 巴林起初成立过一个风险管理部门(1994年巴林在伦敦、东京和香港三个 地方委派了风险管理专家)但是新加坡的子公司未在其成立范围之内。在巴林 证券新加坡公司,李森同时兼管前台和后台。另外新加坡子公司没有中台。因 此在巴林没有一个人负责监督李森。巴林的职员经常投诉公司的业务报告程序 有时不清楚(Risk Glossary)。 Marshall,Prusak和Sphilberg(1996)说巴林公司罩的文化冲突造成了业务部 门中一个严重的知识空白,并且巴林有关职员的消极态度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巴林管理人员过度地相信了自己的知识,没设计好所需的内部控制系统,所以 无法及时获得信息,这两个因素都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事情明显如此。 Marshall,Prusak和Sphilberg(1996)进一步解释Risk Glossary(2007)所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巴林银行是沙特阿拉伯国家的一家商业银行,总部位于巴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林银行一直是中东地区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
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林银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巴林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金流动性问题。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巴林银行的资产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许多贷款违约,导致银行无法回收资金。
此外,投资组合中的某些资产也变得不可流动,从而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巴林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
其次,巴林银行还面临着扩张的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巴林银行试图通过开展国际业务来扩大其市场份额。
然而,危机爆发之后,巴林银行的国际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些国际投资项目破产,导致银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巴林银行需要审查和重新评估其国际业务,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最后,巴林银行还需要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巴林银行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许多人对银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质疑。
为了恢复银行的声誉,巴林银行需要加大对自身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市场的信任度。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巴林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融资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以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
其次,巴林银行应重新评估国际业务的前景。
银行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重新制定相关战略,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最后,巴林银行应加大营销和品牌建设力度。
银行应加强对自身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同时,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关系管理,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总之,巴林银行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资金流动性问题、扩张问题和声誉问题。
然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重新评估国际业务和加大营销和品牌建设力度,巴林银行有望克服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讨论
原本的目的应为:1、获得浮动利率。2、防范 利率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风险。
P&G Pays
$200 million
5 years, originating November 4, 1993
6 months, beginning in 6 months (May 4, 1994)
5.30 percent (based on 30-day month and 360-day year) Period 1: Commercial Paper (CP) 30-day minus .75% Period 2-10 :CP - .75% + Spread
期权交易:
P&G向BT出售以利率为标的的欧式看涨 期权,由于Spread一旦确定,将延续9 期,相当于同互换时的动售机互出换9的份动机这互换样的动的机期权。
Spread 的作用:如果利率上升,5Year CMT上升,国债价格下降,Spread增大。 使掉期交易带上了期权的性质,相当于 P&G向BT出售一个利率购入期权,BT可 以在利率较高时选择行权。
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 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 镑。
李森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 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2月24日,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 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 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
率上涨幅度低于84.3个基点时,该互换 对P&G仍然是有利的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2篇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一)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巴林银行的倒闭案例就是金融业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进行解析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巴林银行是一家成立于巴林的中型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仅运营了十年左右便宣告倒闭。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新兴银行会倒闭呢?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巴林银行的经营策略。
通过对巴林银行历史经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经营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
巴林银行在创立之初采取了激进的扩张策略,积极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包括信贷业务、资本市场业务等。
然而,由于对市场的研究不够充分,对于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巴林银行在经营中过于冒进,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从而导致了后续的问题。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
在巴林银行的日常运营中,管理层对风险的控制不力,存在着违规操作和管理缺失的现象。
例如,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产生。
此外,巴林银行的高层管理层过于注重业务扩张和短期利益,忽视了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后续问题的逐步暴露。
再者,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涉及到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问题。
巴林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经营策略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使得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倒闭。
针对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训。
首先,银行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应慎重考虑市场情况,合理评估风险,不可盲目冒进。
其次,内部管理应健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的意识。
最后,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结起来,巴林银行倒闭案例给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
金融机构应引以为戒,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以避免类似的倒闭事件再次发生。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二)在金融行业中,银行的倒闭案例一直备受关注。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金融丑闻,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
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巴林银行事件的发生与金融监管不力密不可分。
在这起事件中,监管部
门未能有效地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导致了银行内部存在大量的漏洞和腐败现象。
这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职和疏忽,需要对监管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巴林银行事件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这起事件中,银行
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的失职和疏忽,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问题。
这表明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加强。
另外,巴林银行事件也揭示了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和腐败现象。
在
这起事件中,银行与一些非法机构和个人进行了不正当的合作和交易,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问题。
这表明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不正当竞争和腐败现象,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清理。
综上所述,巴林银行事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金融丑闻,暴露了金融监管不力、
银行内部管理薄弱和金融市场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银行内部管理,整顿金融市场,以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希望通过对巴林银行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今后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是指2010年下半年,巴林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和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倒闭的事件。
下面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巴林银行是一家成立于1980年的商业银行,总部位于巴林首都麦纳麦,并在中东地区和其他一些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该银行经营范围广泛,包括零售银行和企业银行等业务。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巴林银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经营不善。
在房地产泡沫和信贷泡沫的推动下,该银行过多地放贷给高风险借款人,增加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此外,巴林银行的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存在欠缺,未能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问题。
其次,金融危机对巴林银行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和信贷紧缩。
巴林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无法满足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
此外,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不良贷款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加剧了该银行的困境。
再次,巴林银行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在银行倒闭后的调查中发现,该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存在重大的腐败和失职问题。
他们利用职权进行不当交易和内幕交易,导致巴林银行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此外,银行的董事会和监管机构也未能履行监管职责,没有发现和纠正这些不正当行为。
最后,巴林银行倒闭的影响进一步波及到整个金融系统。
在巴林银行倒闭后,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受到严重的资金压力和信任危机。
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恶化,造成了整个经济的衰退。
总体而言,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是一个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复杂事件。
经营不善、金融危机、内部腐败和监管失职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进行商业运营和金融管理时,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规范治理,以避免类似的风险事件的发生。
巴林银行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案例分析
h
10
h
7
期 货
上海阴极铜标准合约
交易品种 阴极铜
交易单位 5吨/手
报价单位 元( 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0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 3%
合约交割月份
1-12月
交易时间 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15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交割日期 合约交割月份的16日至20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 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含风险准备金)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CU
上市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h
8
那么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
呢? 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
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衍产品(亦称金融派生产品)有一个 正确的了解。金融衍生产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和手段, 买卖期权、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归为此类。具体操作起来, 又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选择权等。 这类衍生产品可对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如石油、金属、原 料等,也可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如货币、利率以及股票 指数等。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 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 一个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 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 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 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 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 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里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 毁灭了巴林集团。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巴林银行是一家总部位于巴林的国际性银行,成立于1971年。
在其成立初期,巴林银行主要从事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巴林银行逐渐成为了巴林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然而,2019年,巴林银行卷入了一起涉及违规操作的事件。
据报道,巴林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存在着一定的违规操作,涉及金额巨大,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这一事件不仅对巴林银行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对其业务发展和未来前景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对这起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其次,我们需要对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我们需要对巴林银行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展望。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巴林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存在的违规操作。
据了解,巴林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存在着一定的内部管理漏洞,导致了大量资金被挪用或滥用。
这种违规操作不仅违反了银行的内部规定,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事件的影响和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巴林银行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客户和投资者对其信任度大幅下降。
其次,巴林银行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和法律部门的严格处罚和调查,可能导致银行业务的受限和经营风险的增加。
最后,这一事件也对巴林银行的业务发展和未来前景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需要银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改进来重建信任和恢复业务。
针对这一事件,巴林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首先,银行需要对内部管理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银行需要积极与监管机构和法律部门合作,配合调查和处罚,全面整改,恢复业务的正常运营。
最后,银行需要加强对客户和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重建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恢复业务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巴林银行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规操作事件,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对银行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一、巴林银行简介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人银行”,既为客户提供有关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他们也要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或土地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巴林银行破产的背景•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巴林银行是有一家拥有232年历史,曾一度在世界排名第三位的老牌商人银行。
•它的破产不仅震惊英伦三岛,而且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金融界,使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导致英镑汇率和银行股票的大幅下滑,同时也波及到其他金融市场,引起了世界股市的下挫。
•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三、巴林银行倒闭过程尼克.里森,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被伦敦总部视为期货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
1992年巴林总部派他到巴林新加坡期货公司出任总经理。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和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1992年7月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由于操作失误,损失了6万英镑,里森为其隐瞒并将损失放入“88888”帐户。
(即所谓的错误账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账户)此后,类似失误都被记入“88888”帐户,此帐户的亏损越来越大。
为了弥补亏损,里森大量购入225种日经股票指数期货。
由于判断失误,造成巨额亏损,并又被转入“88888”帐户。
巴林银行资不抵债,最终破产。
此时才暴露出里森的越权违规操作。
四.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对“错误账户’’的不恰当使用及对日本股市走向的错误判断。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倒闭过程)
1989年10月,里森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他富有耐力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
伦敦总部对里森的工作很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职务。
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里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让里森另设一个错误账号,用来记录较小的错误,自行在新加坡将解决。
里森将账号取名为:88888。
而巴林银行原来已经有了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
几周后,总部要求还是统一使用“99905”的账号,被忽略的“88888”账户为里森日后制造假账提供了机会。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犯了一个错误:客户要求买进20份日经期货合约,此交易员误读为卖出20份。
里森发现后,用“88888”账号承接了40份日经期货空头合约,以掩饰这个错误。
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为6万英镑。
里森开始运用“88888”账户掩饰了一些交易。
其后一段时间,里森的交易做的还算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经把“88888”账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
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银行的历史也许会改变。
1993年下半年,里森犯了一个严重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连续几天,市场价格明天破纪录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故障频繁,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发现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瞒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已经麻木,到7月,“88888”账户上的损失已经达到5000万英镑。
事实上,里森作出的很多交易都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
他已经成为被其风险部操纵的傀儡。
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
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
巴林银行破产案从金融衍生工具看
巴林银行破产案巴林银行创建于1793年,是世界最古老的银行之一,20世纪初,巴林银行获得了英国皇室的青睐,并且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但是,这个声名显赫的银行却因为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操作和个人判断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而使这一百年银行瞬间崩溃。
一、崩溃的过程尼克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并于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出任总经理。
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人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但是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借此机会建立了一个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
正是这个“错误账户”造成了以后里森的错误越来越大,最终没法弥补。
事件要从1992年7月17日说起,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把富士银行买进指令误为卖出,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但数天后,随着日经指数的上升,空头的损失大幅增加。
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同出一辙的错误出自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
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其中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慢慢的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
并且里森还假造了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存款,用以补偿88888号帐户中的损失。
巴林银行案例,金融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一.事件介绍(一)巴林银行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
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业务范围广泛,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二)里森其人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
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
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
于是里森又建立了名为“88888”的错误账户。
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的帐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帐户,却没有被销掉。
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1、试就本案例的关键节点,作出关于“日经股指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会计描述。
1. 名词介绍:(1)日经股指期货指数:日经指数,原称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后改名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因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通常所说的日经指数就是指日经225。
日经225是以成交量最活跃、市场流通性最高的225只股票的股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率先推出并获得成功的,而日本国内在两年后才由大阪证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
而本案例分析所指的“日经股指期货”就是巴林银行在SIMEX 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货。
(2)日本政府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是有日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
1975年后,日本政府债券发行量急剧增加,加上大藏省放松了银行转售国债的限制,是的日本国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债市场。
这也为里森后来在市场上大量交易日本政府债券最终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提供了基础。
2. 会计描述:(1)起因为了弥补错误账户“88888”中的损失,里森决定采用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交易中专区期权权利金。
同时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里森错过了最佳止损时机。
(2)日经股指期货导致的亏损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30个月的萧条之后已经开始复苏,他看好日本股市上涨,认为日经指数将稳定上涨并且不会低于19000点以下。
因此,尼克·里森看多日经股指,逐渐买入日经225期货指数,即:借:买入期货—日经225贷:应付期货—日经225然而自1995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
里森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他一再加大投资,多次大规模建立多仓,以期翻本。
截止1995年2月23日,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口合约。
而这期间日经指数仍然持续下跌,由于里森采取的是跨式部位组合交易,当股价接近执行价格时,跨市组合就会有盈利,而股价与执行价格差距越大,亏损就越大,而这期间产生的损失全部被计入了“88888”错误账户。
1995年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收报17885点,里森再也无力弥补损失。
(3)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
里森在“88888”帐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0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4)总结分析通过对上述的交易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里森造成如此巨大的亏损原因之一便是他对当时形式的错误预期。
他原本以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
日经指数将会在19000点以上浮动,如果跌破次位,一般说日本政府会出面干预,故想一赌日本股市劲升。
不聊日经指数从一月初起一路下滑,后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跌,同时面对日本政府债券价格的一路上扬,巴林银行持有的空头合约也多达26000口。
总共造成的损失激增至令人咋舌的8.6亿英镑。
股市期货空头和债市期货多头的情况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虽然巴林案件已经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它却留给了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原本设计用于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风险呢?其实在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市场空前膨胀,而其发展原因在很大成都撒花姑娘并不是报纸和规避风险交易的推动,而是投机的刺激,只有少数投资者以实物为基础来操作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避险,更多的是为了追逐利益而进行风险很高的资金合约炒买炒卖。
而巴林银行惨案就是因为投机行为而导致的。
但是如果因为巴林事件而否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价值,那也片面的。
因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造成如此巨大风险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工具本身,而是来自认为的因素,是巴林银行管理存在缺陷而导致的。
就像里森进行的日经指数交易,他本是经验丰富的交易员,但是仅仅凭着对日本经济形式好的重观预期进行投机,却不做一旦出现逆转局势如何对策的思想准备。
结果股市一路下跌,造成巨大亏损。
如果此时他不是继续买进日经指数期货而是果断进行平仓的话,巴林银行虽然会遭受损失,但是肯定不至于落到破产的境地,所以归根结底,这一切悲剧的下场还是由于人为结果以及管理制度缺陷导致的。
巴林银行事件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探讨空间,也让我们对衍生金融产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部分我们组就衍生金融工具来结合本案例进行谈谈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2、结合案例和相关金融期货基本理论内容,阐述你对金融期货产品的深层认识?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是指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
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金融期货一般分为三类,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指数期货。
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中的一种,具有期货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如证券、货币、利率等。
(一)金融期货分类金融期货有三个种类:货币期货、利率期货、指数期货。
其在各交易所上市的品种主要有:1.货币期货:主要有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加元、澳元、新西兰元、日元、人民币等期货合约。
主要交易场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费城期货交易所等。
2.利率期货:美国短期国库券期货、美国中期国库券期货、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市政债券、抵押担保有价证券等。
主要交易场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
3.股票指数期货: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综合指数(S&P 500),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NYCE Composite),主要市场指数(MMI),价值线综合股票价格平均指数(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此外日本的日经指数(NIKI),香港的恒生指数(香港期货交易所)。
主要交易场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
(二)金融期货职能金融期货交易的重要职能在于提供套期保值的手段。
1.卖出套期保值该保值又叫空头期货保值,它是指利用利率期货交易避免将来利率上升引起的持有债券的价值下跌或预定的借款费用上升的风险;或者指利用外汇期货交易避免将来外汇汇率下跌引起持有外币资产的价值下跌,以及将来的外汇收入的价值减少的风险。
2.买入套期保值也称多头期货保值,是指利用利率期货交易避免将来利率下跌引起的债券投资的预定利益减少(债券的购入价格上升)的风险;或者指利用外汇期货交易避免将来外汇汇率上升引起以本币计价的预定外汇支付额增加的风险(即要多付出本币)。
3.直接保值是指利用与需要保值的现货相同的商品避免风险。
4.相互保值是指期货市场上没有与需要保值的现货相同的商品,就利用利率联动关系最密切的商品避免风险。
上述职能由于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标准化,实际中难以充分实现,为此就须注意两种风险:第一,基准风险。
这是由直接保值与相互保值产生的风险,只是前者风险较小些,后者风险较大些。
第二,收益曲线风险。
这是因收付期不完全一致、收益曲线的变化产生的风险。
五、价格发现功能是指在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市场中,通过集中竞价形成期货价格的功能。
(三)金融期货交易的特点和作用期货交易的四大特点是合约标准化、见钱不见物、高杠杆作用和独特的结算方式。
可以说,这四大特点金融期货交易中体现得最充分。
首先,合约标准化。
金融期货交易解决了期货合约标准化中的一个最大难题:交易商品的同质性,因为一般商品无论品质多么相近,但总有差别。
为此,许多具体的商品还要作一些特点说明。
但金融商品均是同一种完全一样的商品,如股票指数期货,在交易时,大家只认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的一个指数水平。
在其他商品合约中必须明确的质量、交货时间和地点,在这里很容易解决。
这样,就提高了合约的互换性和流动性,改善了合约交易的环境。
其次。
见钱不见物。
再次,高杠杆效应。
以股票指数交易为例。
比方说,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为200,按每份合同为500 X指数公式计算。
每份合同价值达到100000美元,但客户只需向期货经纪公司交纳5000美元的保证金。
保证金比例仅为5%。
换言之,即需交5美元。
就可以买进或卖出100美元的指数期货。
进一步讲,由于日价格限制为士500点(这里指基点,每个基点为0.01),每点为5美元。
若买进指数期货之后出现上升500点,则该投资者购买一份合约的盈利达到2500美元(未扣除应付给经纪公司的佣金),则投资者一天投资的回报率达到50线。
同理,如果投资者预期发生偏差,市场指数不升反而下降500点,则亏损2500美元。
其次期货交易拥有独特的结算方式。
期货投资大亏大赚,均在转瞬之间完成,如果没有严格的保证金制度和结算制度,是无法想象的。
保证金制度要求所以期货投资者预先在经纪公司或结算所存入一笔保证金,才能进行期货交易,并且每个投资者能够入市买卖的合约数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同时,经纪公司的客户代理人对客户帐面上的头寸都十分清楚,并严格掌握客户下单的数量,杜绝了过度投机和无法履约情况的出现。
在这种条件下,结算所成为所有买方的卖方,同时,又作为所有卖方的买方,负责每一笔交易的清算和结算。
具体而言,一旦客户的交易指令得到确认。
则结算所自动承担起履约责任。
期货交易者不必担心对方履约问题。
金融期货市场的作用:第一金融期货交易是一个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市场,它将众多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集中于交易场内,并通过公开竞价,使这些因素转化为一个统一的交易价格,从而,可以说金融期货市场起到了一个价格睛雨表的作用。
第二。
金融期货交易可以提供整期保值和投机服务,中和或转移价格风险。
第三。
为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机会,可以吸引许多中小投资者入市操作,避免价格风险。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增加投资,减少消费,并培养出一批熟悉金融,了解市场交易规则和交易技巧的投资者,从而可以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期货交易惯例的专门人才,为发展我国商品经济和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