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案例论文
《海燕》教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生答明确:勇敢、乐观。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又是怎样的t=50331=%B8%DF%B6%FB%BB%F9&in=4663&cl=2&lm=-1&st=-1&pn=0&rn=1&di=14022566115&ln=1984&fr=&fm=index&fmq=1332079750750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0&-1&di14022566115&objURLhttp%3A%2F%%2Fdata%2Fimages%2F961124835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1942&W200&H260&T6921&S20&TPjpg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学校:灌云县实验中学姓名:孟祥洲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江苏省灌云县实验中学邮编:222200
个人介绍:从教26年来,一直奋斗在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2011年被评腾飞的翅膀,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102d276a200292e80.html
xx高尔基海燕教案
高尔基《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尔基的相关背景知识;(2)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3)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海、天空和海燕的热爱;(2)领悟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海燕形象的多重含义;(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高尔基及其作品《海燕》;(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海燕的印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2)详细讲解海燕形象的多重含义及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海燕形象的意义;(2)选取相关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海燕形象的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对自然美景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海燕》
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海燕》导言:我上的这堂课是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第一课时),《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时,我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始终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有效教学,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感知海燕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中体验并学习这种精神,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案例:《海燕》第一课时《海燕》这课我准备三课时,在第一课时里我以朗读、初步感受海燕形象为主;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海燕的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三课时里则引导学生品味和赏析象征、烘托、对比、比喻、反复、拟人等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欣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在三个课时里我始终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有效教学;注重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课堂导入在第一课时里我运用信息技术,首先设置情景,播放多媒体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
迅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课堂上。
师问: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学生会答:害怕,恐惧,躲避……我再引导出课题: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
(出示海燕课题的图片)然后出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的图片,了解写作背景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第二课时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高尔基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
外祖母家贫,11岁的高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
他曾在鞋店,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脚夫,剧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等以维持生计,少年时期曾参加倾向民粹派的大学生秘密团体,这就是高尔基的“大学”。
20岁后,高尔基开始在俄国各地流浪,他一面做工,一面组织秘密小组,进行革命宣传。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多角度朗读教学——《海燕》教学反思
师 : 么 , 什 么要 用这 样 的 语 调 来 那 为
读呢?
学 生 小组 讨 论 、 究 。 探 生 1: 因为 文 中 的海 燕 不 怕 暴 风 雨 。 生 2 因为 海 燕的 矫 健 勇敢 。 : 生 3 因为 海 燕 不 向 厄 运 低 头 , 象 : 它 征 了坚 强无 畏 的 革 命 者 。
的一环 ,提高语文素养 的第一步就是要
会 朗读 ,只 有 会 读 才 能逐 步 建 立 良好 的
以它 们 的胆 怯懦 弱 突 出海 燕 的 坚 强勇敢 。 生2 :应 用 嘲讽 鄙 夷 的语 气 去 读 , 因
字再 一次给 学生以深深 的震撼 ,这样坚 强无 畏的海燕形象也就根植在 学生们的
《 海燕》这样 的名文具有很强 的时代性 , 如果在 学 习时只重分 析 它的 时代背 景 、
象征 意 义 、 现 手 法 等 , 异 于 肢 解 一 尊 表 无
同学们 对课文 内容 、 旨、 主 情感 、 写法等 都能了然于胸 ,而且都 是他 们 自己在 朗 读 实践中领悟 出来 的东 西 ,比老师 的直 接讲解要深刻得多 , 扎实得 多。 朗读增 强趣味 :著 名学者王富仁先 生曾说 :在语文教学任 务中 ,第一也是 “ 最重 要的一个 任务是培养学 生的读书趣
情感体验 , 初步领悟了文章 的主旨。
朗读 理 解 形 象 :很 多教 师 在 授 课 时 会 对课文 的重点 内容不 厌其 烦地 讲析 ,
② 朗读这 三组语 段 的语调 应是 :、 A 越来越高亢 I、 B越来越舒缓 。
学 生 讨 论后 回 答。
阅读 , 郑振铎 先生 的《 海燕 》 一篇描 写 是 海燕寄托思 乡之情的散文 ,读这 类文章 宜用舒缓深情 的语 调。我便指定 一位朗 读 能力较好的学生起来 朗读。 同样是 写 海燕 , 刚才还 是高亢激昂 的语调 , 现在 一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 诵读过程中,有创意地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场面分析,理清文本构建思路,理解文本重点难点。
2. 难点: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海燕飞翔的视频,提问学生从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以及有什么感受。
2. 初步感知:
-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高尔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3. 深入分析:
- 引导学生对海燕飞翔的场面展开分析,体会作者描写海燕飞翔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对海燕的表现进行人性化处理,给读者带来触动。
- 学生自主赏析文章中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从象征手法的运用等非修辞角度展开赏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梳理海燕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阐述自己从海燕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
海燕为什么呼唤暴风雨——《海燕》教学案例及分析
带有摧残性 的, 只有它才能将乌云驱散 。 但 这是 自然发 展
的必 然 规律 。
资料 , 用科学术语 陈述暴风雨前后 的过程 。
有 同学说 :你从哪里看 出来 海燕 是无产 阶级革命 先 “ 驱 的象征? 无产阶级 ’ ‘ 是什么? 我要把它去掉 , 海燕就象征
革 命 先 驱好 了。 ” 要 是 以 往 , 可 不 管 , 者 搪 塞 一 下 , 者 会 对 学 生 我 或 或
说, 这是名篇 , 这是专 家研究过的 , 你们记住就 可以了 , 而
应 该 在 乎 学 生 — — 作 为 阅 读 主 体 的 真 实 的体 会 和 感 受 ,
努力尊 重学生 ,想在 阅读 教学 中突 出学生 的主 体阅读地 位, 必须乐于并善 于让学生成为 与文本 对话的 主体 , 并在
对 话 中发 展 他 们 。
2 第二 次对 话 : 究 问题 . 探
中 的某 个 词 , 个 句 子 , 者 某 种 思 想 , 出你 心 中 的疑 某 或 写
但 是 新 课 程 的 到 来 , 理 念 的 冲击 , 新 特别 是 那 些 “ 主 张 探 究 性 学 习 ” 主 张 个 性 化 阅读 ”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阅 读 “ “ 地 位 ”建 立 起 主 体 问 平 等 真 诚 的对 话关 系 ” 理 念 , 然 “ 的 忽
二、 对话 过 程 1 第 一 次 对话 : 现 问题 . 发
要求将象征意义死记硬 背下来 ,像我这样 驽钝 的学生还 在心里怪罪高尔基弄 出一个什 么暴 风雨海燕 和什么象征 来, 有时遇上考试 , 我们会把几个象征意义乱套一气 。 现在 , 我做 了老师 , 也教 了《 海燕 》并且 教了三届 , , 我 努力对课文的解读做到细致全面 , 从高尔基讲 到沙俄 , 从 海 鸭讲 到海燕 , 比喻拟人修辞讲 到象征手法 , 从 从标点讲 到句式 ,直 到我认 为已经讲光 了 ,认为学 生差不多 接受 了, 学生 比起 我以前应该有点喜欢 高尔基和他 的海 燕了。
《海燕》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和建议,不断 改进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部分学生缺乏预习和复习,影 响课堂效果。
对未来改进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建议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加强课堂讲解深度。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得到充分展开。
对未来改进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 加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
对未来改进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展望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01
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暗示了革命形势的严峻。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02
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海燕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03
表达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挑战,彰显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
文本风格与审美价值
结果性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小测、单元测试等形式,检 测学生对《海燕》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包括文学常识、文本理解、人 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 辅导和练习,帮助其巩固和提高。
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答题情况,评 估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
综合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能力水平提升情况
成果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总结本次公开课成果和不足之处
•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听记,简洁高效——《海燕》教学案例
课堂听记,简洁高效——《海燕》教学案例【教例简介】《海燕》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个诗歌单元。
《海燕》是经典课文,这种经典课文的教学,也有比较经典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朗读—品析式。
余老师在教学时设计了练习朗读、识记知识、评说形象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
一、学习铺垫1.了解作者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 -1936),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了解背景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高尔基此时写下了著名的《海燕之歌》,即《海燕》。
3.了解作品《海燕》,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散文诗;写物抒情、运用象征手法的经典作品。
4.认读字词yàn yǐn cuàn fěi火焰呻吟飞窜翡翠luè zhèn wǎnyǎn xiáng掠起震怒蜿蜒飞翔5.理解词语海燕:一种海鸟,体形似燕,嘴端钩状,羽毛黑褐色。
常在海面上游泳和掠飞。
精灵:精怪,神灵。
6.明确学习任务练习朗读、识记知识、评说形象。
师:海燕这篇文章怎样朗读呢二、练习朗读——体味《海燕》的音韵美1.明确:基调:刚健明朗文句:把握节奏情感:咬好重音2.老师示范。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鸟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学生学读。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鸟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鸟云,它叫喊着,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一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鸟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狂风吼....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2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解读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2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解读海燕教育集团创立于2006年,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推广。
作为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产品,海燕教案2针对八年级的语文课程进行了设计和制作,为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全面优秀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海燕教案2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解读。
一、海燕教案2的现实意义1.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海燕教案2根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编排和制作课程内容。
教案内涵丰富,包含了八年级语文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海燕教案2中的案例设计也很优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和提高。
2.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海燕教案2的设计和制作是由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教育专家完成的。
这些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指导。
教师在使用海燕教案2时,可以很好地参考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3.促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海燕教案2的使用,能够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教案中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课本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海燕教案2采用了在线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海燕教案2的历史背景解读1.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也在逐渐转变。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海燕教育集团便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成立。
2.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中国的国家教育政策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倡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教育。
以《中小学课程标准》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和素质为目标”为原则,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海燕教案2的开发与推广,正是在这种政策引导下,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作出贡献。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全文;(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 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的解释;3. 创作实践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 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海燕》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5. 创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文学海燕教案范文
语文精选文学海燕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海燕》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的其他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海燕》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海燕》,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分析和讲解。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海燕》这篇课文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海燕》教学案例
《海燕》教学案例《海燕》教学案例《海燕》教学案例1点击浏览该文件《海燕》教学案例2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习诗的语言,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2、领会文中的多种象征意义;3、学会鉴赏散文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外国散文诗,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只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认真揣摩俄罗斯女郎、门槛等形象隐含的意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也就能化难为易了。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启发,能力迁移。
教具:录音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的手法,使人们在海燕的叫喊声中听出了革命先驱对暴风雨的渴望,看到了革命勇士搏击长空的雄姿,文章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
这种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人们称之为散文诗。
今天我们再阅读另一篇散文诗《门槛》,了解体会这种文体。
二、教师启发诱导1、你见过门槛吗?2、你还能想到哪些门槛?3、作为一位革命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三、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俄罗斯女郎是一位什么人?2、她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环境?3、文中门槛象征什么?4、俄罗斯女郎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四、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五、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总结。
1、“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2、屠文写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大楼,窄门,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一副厚帘子掩盖着所有的凶险邪恶。
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严酷环境和革命形势,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
本文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
屠格涅夫(1818~1893),俄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
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海燕》说课稿(精选6篇)
《海燕》说课稿〔精选6篇〕《海燕》说课稿〔精选6篇〕《海燕》说课稿1一、说教材:“海燕的‘雄姿’”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运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对视频进展处理,包括素材的添加、编辑视频、视频输出与发布。
素材的添加主要介绍了如何添加图片、声音文件。
视频的编辑主要介绍了如何改变图片的播放长度、添加视频效果以及添加片头与片尾。
最后介绍了输出与发布视频作品。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目的,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声音文件编制相应的视频并进展输出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目的:准备素材,编辑与发布视频,每个人完成一件作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操作才能以及严谨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一方面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主观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爱好,学习海燕那种奋勇拼搏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仔细研究教材和分析^p 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根底上,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运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制作视频以及为加视频添加效果;难点是调整图片的播放时间以及各视频效果之间的照应。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才能,同时对外界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很乐意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老师要结合案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耐心讲解,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
学习完本课后,学生应该可以根据声音文件搜集图片和相关素材制作一部视频作品。
二、说教法和学法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拟,有着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明显的时代开展性,基于这一特点我提出以下教学方法:情境设置、观察法、比照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教学法。
首先是设置情境,以到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目的,然后对上一节课制作的作品进展分析^p ,找出它在表现中心主题上存在的缺乏,从而发现新知识,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老师进展指导、练习,并与老师的作品进展比拟,从而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海燕》 教案设计
《海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海燕》这篇课文;(2)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海燕》的朗读与理解;(2)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海燕》这篇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课堂练习;(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语文文学海燕教案范文
语文精选文学《海燕》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树立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树立坚定的信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海燕》公开课教案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 的与海燕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为 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学习
反馈与调整
通过布置作业和组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 、扩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 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
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对海燕的兴趣和好奇 心。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视频、音频等多 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 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互动,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 果。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 主学习和探究,拓宽他们的视 野和知识面。
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展望未来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针对学生的反馈,未来可以增加更多与《海燕》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望未来
学生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1、“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大量的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
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所以我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拓展
教具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海燕
1、引入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
田野里,小草破土而出;山石间,滴水穿过岩石;天空中,雄鹰展翅翱翔。
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入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带给我们的生命之美。
2、听朗诵,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海燕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文本,探究海燕
1、感受环境
①划出海燕活动的环境。
②通过声音再现这一环境。
齐读。
③写海燕为什么要写环境?
[说明:从环境入手,先渲染好氛围,让学生明确写环境对于表现海燕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对海燕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溶入课文。
]
2、认识海燕
①在这样的环境下,海燕有怎样的表现?用括号标出。
②作者对它有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说明:对课文的认识是产生情感的前提。
这里将重点揣摩“高傲”一词。
讨论明确“高傲”,,写出了海燕的藐视一切、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特点。
作者要反复地强化海燕这一高傲、勇敢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扎下深根。
所以不惜反复出现4次]
③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海燕的情感?
④选其中的一节,自由读出这种情感。
展示。
交流。
⑤把自己想像成海燕,齐读直接写海燕的内容。
[说明:通过反复朗读,认识海燕的形象,体悟海燕的豪情]
3、解读其他海鸟
①写海鸟的目的是什么?
②其他海鸟的特点是什么?体味作家用词的精妙。
③通过阅读来表现这种情感,
[说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紧扣朗读与揣摩二法。
例:同样是飞和叫。
这里却用了“飞窜”和“呻吟”。
“窜”是乱逃、乱跳的意思,写出了暴风雨来临前海鸥的惊恐;“呻吟”写出了海鸭的痛苦与无助。
同时明确对比的写法,衬托海燕的勇敢无畏]
4、海燕精神
海燕的精神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象征手法
(1)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
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
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
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
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
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
《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
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
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5、由文及人
①你是海燕,你会对这乌云、狂风、雷电说什么?
②作为读者,你想对海燕说什么?
[说明:从鸟到人,从阅读到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 三、融入自我,感悟海燕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
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就这个话题谈自己的体验。
愿你就是人生暴风雨中的海燕!说明:[目的是对学生健康个性、
健全人格的培养。
认识在当下学习海燕的意义]
四、诵读课文,情感升华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
“读”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