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体会
数字胃肠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附62例病例)
![数字胃肠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附62例病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ff427b8e9951e79b89279c.png)
糖尿病伴 发脑血管病 的发生 于血糖控制不 佳 ,且病史较 起糖耐量 减少 , 还能使血脂代谢 异常 , 加重原有 的高脂 血症 , 长的 中老年患者 , 病情 比较复杂 , 现将我科对糖 尿病伴脑血管 并 注 意 电解 质 的变 化 。 病的护理体会 总结归纳如下供 同道们扶正。 2 . 5 低血糖 的预防与护理 : 糖尿病患者尤 其是用胰岛素治疗时 要经常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因低 血糖 对患者中枢神经的损 1 临床 资 料 我院 2 0 0 8 ~ 2 0 1 1 年收治糖尿病伴脑血管病 l 2例 ,男性 9 害更 严重 ,发生低 血糖时 肾上腺 素分 泌增多使血压 升高 , 心 例, 年龄 5 2 ~ 6 5岁 , 平均年龄 : 5 8岁 , 病程 5 ~ 1 5年 , 女性 3例 , 脏、 脑血管 、 视 网膜 、 肾及末 梢血管代偿机能减退 , 从而加重这 年龄 4 2 ~ 6 8 岁, 平均年龄 5 5岁 , 病程 3 — 1 6年 , 以上 1 2例均有 些器官的病变。护理要点 : ①按医嘱注射胰 岛素 , 剂量要准确 , 皮下注射 3 0分钟后一定要进餐 ; ②及时调整胰岛素和 口服降 高血压病史。 糖药物 的剂量 ; ③使用 降糖药物后护士应巡视病房 , 防止再度 2 护理要素 2 . 1 糖 尿病知识教育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在治疗 中 发生低血糖反应。 . 6预 防感染 : 糖尿 病伴脑血管病 患者抵抗力较低 , 易 发生感 如果效 果不佳 , 可能 出现脑 血管 、 肾脏 、 神经和视 网膜等慢性 2 病变 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命威胁很大 , 为了满意地控 染 , 故应 注意加强皮肤黏 膜及 口腔护理 , 除严格无 菌操作 , 定 防止褥疮 及 口腔感染外 , 注意以下几点_ l _ : ①糖尿 制糖尿病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社会生活 ,医护人员首先要对 期消毒病 室 , 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教育。 病患者皮肤黏膜特别脆弱 , 易发生糖尿病大疱及黏膜溃 疡 , 每 2 . 2饮食 护理 : 糖尿病伴脑血管患者的饮食应遵循糖尿病饮食 日给予患者定 时翻身擦背及黏膜护理 ; ②糖尿病 由于周 围神 治疗原则 , 由于患者并 发脑 血管病或 由于昏迷 , 脑组织 的定位 经及血管病变 ,使足部感觉减退 ,局部组织容易发生损伤溃 均会影 响患者 的咀 嚼功能及吞咽功能 ,应改用鼻饲并保证 营 疡 、 坏疽及感染。因此 , 需要注意患者足部的保护给患者洗脚 时水不可太热 , 否则易发生烫伤 。并向患者宣传局部护理 的知 养补给 , 增加抗病能力。 2 . 3加强心理 护理 : 糖尿病伴脑血 管病患者 , 有可 能出现心情 识 , 一旦 出现局部病变及早 治疗 ; ③因脑血管并发症常使用抗 紧张 、 恐惧忧郁 、 焦虑心理状态 。医护人员应 向患者解释 此病 凝药 物或凝血药 , 应仔细观察有无 出血点 、 瘀斑等皮肤黏膜改 的诱 发 因素 , 安慰患 者 、 鼓励 患者 , 并尽力帮助 他们克服 困难 变 , 有无牙龈 出血或鼻 出血等 ; ④经常观察注射胰岛素 的皮肤 树立 与疾病斗争 的决心 , 让患者互相 交流疾病防治的经验 , 互 有无 结节及皮肤 弹性 的降低 ,如 出现此种变化说 明注射部位 相鼓励 , 充满信心 , 精神愉快 , 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 瘢痕组织太多 , 影 响胰岛素的吸收, 应及 时更换注射部位 。 2 - 4应用降压药物的护理 : 糖尿病伴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 高血 3 小 结 糖 尿病伴脑血管病 易产生焦虑 、 紧张 、 忧伤 等心理变化 。 压,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内对减轻心脑的负荷 , 降低脑 血管并 发症 的复发及 改善脑供血有重要作用 ,护士不但要按 时按量 因此要有 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 。预 防感染及使用 监测血糖 、 尿糖 , 并防止低 血糖 反应 , 避免 完成 降压药 的应用 ,还要注意 以下护理特点 :①按 时测 量体 降压药时密切观察 , 加重脑组织损伤。 温、 脉搏 、 心率 ; ②每 E t 测血压 2 次, 对静脉用 降压药 应随时测 血压 ; ③卧床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后更应卧床休息 , 如需坐起或 参考文献 站立 , 护士应扶 患者并严密观察 患者的神态 、 面色 变化 , 防止 【 1 】 叶任 高, 陆再英. 内科 M] . 第 1版 , 北京 : } , - V  ̄ 3 2 - 生出版社 , 9 9 8 , 1 0 . 因糖 尿病性植 物神 经病变 引起 的直立性低血压 ;④ 使用降压 1 2 1 梁 万年 . 糖尿病『 M1 . 北京 : 中国全 科 医 学 , 2 0 0 7 , N o . 5 . 药时应注意监 测血糖 、 尿糖的变化 , 如用利 尿剂 类药物均可引 f
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adb61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6.png)
■临麗擁1例肺结节患者在时钟定位法早期出现定位失误,被切除肺组织内未找到病灶,之后补做肺叶切除术成功。
2.2术后结局40例患者未发生术中死亡,术后2周有3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术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后好转;术后1例患者出现持续漏气现象,遂延迟拔管>1周;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非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痊愈;手术后第4周1例患者发生胸痛,需镇痛缓解,1例患者出现顽固性干咳。
3讨论肺结节腔镜治疗中如何精确定位是胸外科的技术瓶颈。
肺结节腔镜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经皮肺穿刺或hook-wire定位是目前相对有效的肺内病灶定位方式,这些定位方式理论上较为简单、有效,但hook-wire在应用时有脱落风险,并且术前CT 定位具有一定创伤性,由于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效果不佳叫近几年医院腔镜肺外科总结手术经验摸索出一套腔镜术中更为简单、实用的肺结节定位方式,临床实践证实应用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时钟定位法在肺结节腔镜治疗中定位准确率为97.50%,且40例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表明时钟定位法在肺结节腔镜治疗定位准确率较高,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结局。
本研究中存在1例肺结节患者在时钟定位法早期出现定位失误,被切除肺组织内未找到病灶,之后补做肺叶切除术成功。
分析失误的原因在于,肺结节定位前未考虑到气胸后肺萎陷的因素,造成胸CT下原先定位在钟表盘上8、9点钟方向的病灶顺时针转向12点钟方向;也可能为左肺上叶前段深处和后段病灶辨认错误,或右肺上叶前段与中段、后段病灶混淆。
因此,在腔镜手术肺结节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到肺萎陷的可能,这种肺萎陷临床表现为轻微的向心旋转性收缩,进行钟表盘定位时可将患者前、后靠近前肋和后肋方向的肺组织稍微向内旋转,使胸部CT下2~5点钟方向的病灶逆时针旋转至12点钟方向,而7~10点钟的病灶J帧时针旋转至12点钟方向,这种旋转对于2~8点钟远离12点钟方向的周围病灶更为有效。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e7fede227916888586d703.png)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中的体会(附37例分析)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儿,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准确、及时,就会引起肠穿孔、肠坏死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目前有关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空气、生理盐水和钡剂灌肠整复法。
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利用空气灌肠对37例中32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效果良好。
对其肠套叠的X线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2月-2009年6月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病例37例。
男29例,女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个月,发病时间2-40h,平均13h。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频繁、黏液血便或果酱和腹部包块。
1.2操作方法要点将患儿常规透视并摄取定位腹部平片,了解腹部肠曲及小肠积气情况,以便与肠套叠复位后对照,同时排除肠穿孔。
如有机械性肠梗征象,提示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h,此种情况注入空气压力不得超过10KPa,且注气速度宜缓慢。
明确诊断后不应勉强整复。
复位前患儿应肌注每次0.01-0.02mg/kg,以松弛肠壁平滑肌,容易复位。
适当加用镇静药,如巴比妥钠5mg/kg。
在电视监视下,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对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整复治疗;将患儿取左侧卧位,于肛门及肛管处涂抹液体石腊,经肛门插入Foiley氏管,深度约4-5cm,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诊断明确后,加大气压保持在8-12KPa之间进行复位,在电视监视下可见套头部显示杯口状包块影,随着压力持续加大,套入部渐渐退缩至回盲部直至消失,在保持气压的同时,辅以手法反复按摩腹部,轻轻牵引套入部而产生向外脱套的作用力。
但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能太长,每个患儿灌肠压力大小视病情而定。
当大量空气经回盲瓣进入回肠,呈皂泡状迅速扩张至腹中部和左侧腹肠曲(小肠充气)时,说明复位成功,缓慢排出肠腔内气体。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5c31cd552d380eb63946d75.png)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某一段肠管及附近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急性肠梗阻,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5~10个月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3:1。
我院自2008年至2009年共收治小儿肠套叠56例,本组男患34例,女患22例,非手术治疗的患儿32例,手术治疗的24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空气整复术前后的护理当急性肠套叠患儿来院就诊时,如发病未超过48小时,一般状态良好,腹不胀,无腹膜刺激症状,医生往往会首先考虑进行空气灌肠复位。
如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则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患儿护理包括以下几点:①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向患儿家长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保守治疗的方法及空气整复的原理。
并说明该方法的优点多,危险性小,减轻或消除家长的忧虑情绪,以取得配合。
②备好整复仪和16号针头一个。
③进行空气整复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若呼吸急促,紫绀,则提示有肠穿孔的可能,同时进行粗针腹穿。
④整复后的观测,已复位的指标有:透视下可见杯口影消失,气体顺利进入小肠,拔出肛管后患儿排出大量气体和一些紫红色粘液并有黄色粪便,患儿安静:患儿阵发性哭闹停止;腹部包块小时;口服0.5-1.0g活性碳,12小时后碳末从肛门排出。
⑤复位假阳性的判定:由于空气整复后复套变为单套,腹痛缓解或短时消失,血便减少,应对此患儿进行观察。
2、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如经空气整复失败,患儿发病超过48小时,高度腹胀和腹膜刺激症状,一般状态差,反应低下,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脉搏增快,血便时间长,套叠包块超过脾曲,应采取手术治疗。
2.1术前护理由于患儿不能立即手术治疗,患儿呕吐,梗阻引起的肠管扩张,肠壁缺血,肠粘膜渗透性增强,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肠腔,造成血液浓缩,水份丢失,电解质紊乱。
因此,术前应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备血,测血钾、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并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同时应备好吸氧管,吸痰器,监护仪器等用物,术前通常应用安定,阿托品等注射药物,以使患儿镇静,缓解痉挛,减少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
50例幼儿急性肠套叠诊诒、护理分析与体会
![50例幼儿急性肠套叠诊诒、护理分析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aa192130242a8956aece472.png)
50例幼儿急性肠套叠诊诒、护理分析与体会孙弘毅(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影像科河南通许475400)【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治及护理。
方法:对5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
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47例,2例发生穿孔进行手术治疗,1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
复位成功率为94%。
结论:①肠套叠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首选诊断性空气灌肠。
②根据患儿的病程时间长短及一般情况好坏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③X线下做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清晰,直观可见。
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21)07-0047-01婴幼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某一段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肠梗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4个月~11个月的婴幼儿最为常见,尤其以春季发病率较高。
我院2021年12月~2021年12月共收治了50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均在X线下做空气灌肠复位,收到良好的医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的3个半月,1岁内患儿占48例,2岁~2.5岁2例。
发病时间45例在24小时内,3例48小时,1例超过了72小时。
症状与体征以阵发哭闹47例,呕吐(46例),血便(40例),腹部肿块(35例)为主要表现。
有腹泻及发热史者(15例),3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而一般情况较严重者有腹膜刺激征。
1.2诊断。
临床表现: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
由于婴幼儿尚不会诉说,故常表现为一阵阵哭闹不安、屈膝缩腹、双臂乱舞或用手抓按腹部、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小儿安静入睡,间歇10~20分钟左右,以上症状又反复发作。
可疑病例可作诊断性空气灌肠或B超确诊。
1.3方法。
本组50例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肠坏死征象。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5fa822a0975f46526d3e133.png)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观察与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35例小儿肠套叠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33例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即转手术治疗成功。
结论加强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护理肠套叠是指一段消化道嵌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内,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4—10个月的婴儿为最多见。
以春季发病较高,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和婴儿腹泻的发病情况有关[1]。
该病发病急,病情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发生肠坏死,肠穿孔,中毒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
空气灌肠是明确诊断肠套叠的途经,也是治疗的首要方法[2],其成功率一般在90%。
空气灌肠法的临床应用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效果好、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l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肠套叠患者3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个月—2岁之间,肠套叠的时间最短为4小时,最长为48小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儿突发性阵发性哭闹,呕吐,拒奶,腹胀,排果酱样大便或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快1.2方法常规拍摄腹部立卧位片,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了解小肠的积气情况,膈下无游离气体方可进行空气灌肠。
灌肠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减少肠道内粪便,以利于肠道复位及减轻复位后肠道的炎症反应。
肌肉注射654—2,5~10mg/次,以松弛肠道平滑肌。
若患者哭闹严重无法操作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等),使患者安静以便操作。
让患儿去左侧卧位,将成人导尿管插入患儿肛门注入15—20ml气体,将气囊充起,外接长橡胶管与空气灌肠仪相连,在x线透视观察下开始灌肠。
开始以6kPa压力向结肠注入空气,观察气柱前端情况和软组织肿块的特征,明确诊断肠套叠。
随后根据肠管扩张程度和套叠部分回纳的速度来调整压力及时间,必要时在腹部行适当压力的按摩。
钡剂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比较分析
![钡剂与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2b81f5f705cc1754270901.png)
肠 腔 内易 结 块 ,阻 碍 排 便 ,甚 至 导 致 医 源 性 肠 梗 阻 。笔 者 认 为 ,绝 大 多 数 t J 肠 套 叠 肠 管 本 身 无 明 显 解 剖 异 常 或 病 ]6  ̄
效果 ,其 浓度大大 低于 常规钡 剂灌肠 浓度 ,且 浓度极 低的
稀钡 也能很好 显示肠套 叠部位 , 一点要 明显优于 空气灌 这 肠 。本组 3 0例钡 剂灌 肠患 儿 ,术 后无 明显 残 留钡剂 在肠 腔 内结 块及 阻碍排便 现象发生 , 明使用该 浓度 的稀钡灌 证 肠相 对 安全 。 要注意 的是:对于病程超 过 4 h的患者 , 定要根据 8 一
造 影 及 整 复 取 得 了满 意 的 效 果 ,现 将 2 0 0 2年 至 2 0 0 7年 我
壁黏膜干燥 、 水肿 ,套人部与鞘部之 间肠壁摩擦力增大 ,采 用空 气灌肠 时 ,因空 气的可压 缩性 , 时不得 不提高 灌肠 有 压力 ,随着 灌肠压 力的提 高 ,肠 穿孔 发生的几 率增大 ,使 肠套 叠复位难 度增 大。而稀 钡剂 中因含大量 水 ,可提供 持
最好 采用 非气 囊肛 管 ,因患者 个体差 异较大 ,对灌肠
压 力 的 承 受 能 力 不 同 , 肠 肠 腔 不 被 完 全 闭 塞 ,在 出现 复 直
位压力太 高时 , 者可立 即通过 肛 门排 气 、排便 来缓解肠 患 道 压力 , 大降低 肠穿 孔的 发生 率 ,同时也避免 了持续 的 大 腹部高压 而导 致患者 呼吸 困难 ,甚至 窒息 。因直 肠肠腔 未 被 完全 闭塞 ,在遇 到患者大 量排便 而末段 回肠及部分 盲升
结 肠 未 整 复 时 ,可 适 当 加 用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 理 盐 .% 生
空气灌肠治疗600例小儿肠套叠体会
![空气灌肠治疗600例小儿肠套叠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1b51a9108a1284ac85043bc.png)
空气灌肠治疗600例小儿肠套叠体会作者:顾绍栋罗洪孙德霞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3-0032-02【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年来收治的600例肠套叠的诊治过程。
结果:600例中552例使用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有效率92.0%,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简便有效。
结论:早期的诊断,正确的空气灌肠可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率,减少并发症,空气灌肠为肠套叠诊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肠套叠/诊断;肠套叠/治疗;空气灌肠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梗阻,在婴幼儿期,尤其是4-10月的婴儿最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以回肠结肠型最为常见。
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60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60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其中男376例(62.7%),女224例(37.3%)。
年龄2月~6岁,其中2月~1岁426例,1岁~2岁69例,2岁~3岁4例,三岁以上1例。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576例(96.0%),频繁呕吐377例(62.8%),果酱样便或粘液血便312例(52.0%),腹部包块330例(55%)。
全身状态差,反应差12例(2%),配合腹部按摩,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52例,46例因就诊时间较晚或空气整复失败,空气灌肠确诊后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发生肠穿孔。
46例手术病人中20例发生肠坏死,44例阑尾套入,其中10例阑尾部分坏死,行阑尾切除术。
空气灌肠成功整复的552例中,经随访18例复发,再次行空气灌肠整复。
其中2例每年3、4月份连续复发3-5次,发作两年,均行空气灌肠整复。
2 讨论2.1 病因:小儿肠套叠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1]一般认为有小儿交感神经发育迟缓,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失调导致肠管运动功能不协调,加上如下几个诱因:(1)6-8月小儿添加辅食阶段,肠道未能适应新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2)腹泻,小儿腹泻病人发生肠套叠非常常见,可能与腹泻时的肠道功能紊乱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f8d344a8956bec0975e30d.png)
1 仪器 与 方法 透 视下 采用 自动控 制压 力空气 灌 肠 . 2 整复仪行 空气灌肠术 。压力范 围 8 4 P 。 ~1K a 经肛 门插 入 Fl ol y氏管 ,深度为 4 c  ̄7 m,注 入 2  ̄3 ml 0 0 气体固定 , 防止漏气 。初始压力为 8 P ,缓慢加压注气 。对发病 时 Ka 间较长 、套头紧的 ,辅 以间歇注气 、手法按摩 、重 复空 气灌肠等技巧 , 若看 到套头阴影消失、小肠迅速 充气等 , 说 明肠套叠 已复位 。
1 资 料 与 方法
1 一般资料 . 1
收集我科 20 年 5月至 2 1 年 7月行 09 01
空气灌肠术 的 17例肠套叠病例 ,年龄 范围为 3个 月至 8 5岁, 中发病 2 h以内行空气灌肠术者 9 例 , 4 8 其 4 7 2  ̄4 h 5 例 ,4 h以上者 3 。临床表现均有哭 闹、呕吐和腹 4 8 6例 痛 ,3 例有血便 。 1
2 结果 本组 17例肠套叠患儿中,8 8 5例直接 整复成功 ,7 3
不伴器质性病变 ,空气灌肠是其治疗 的首选方法, 但仍有 1%的患者不能复位 。为提高空气灌肠整复率,笔者总结 0 相关操作技巧如下 : ①对诊断不明的患儿 , 宜用低压诊断 性空气灌肠。如 患儿一般情况 良好、发病 时间较短,可加 压至 1K a 3 P ,脉冲式充气帮助推动套头部 。 ②持续充气套 头部 阴影无变化 时,可在小压力下 (  ̄8 P )进行腹外 6 Ka 手法按摩 推压 ,部分病例能够顺利复位 。 ③对于首次空气 灌肠不成功者,如套头 己移动 ,则可行 重复空气灌肠 ,但 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 年龄在 4 月以上 、 个 发病时间 4 h以 8 内、 一般情况 良好者 。 ④反复加压套 头仍无移动且远端结 肠扩张明显的患儿 ,应停止注气转手术治疗 。 本 组病例 经手 法按摩 和重 复空气 灌肠成 功复位 8 4 例 ,证 明空气灌肠 时应用 以上技巧有助于提 高4 J肠 套 'L , 叠 的非创 疗法整复率 。空气灌肠术也有一定风 险,可引 起肠 穿孔 、气腹 、呼吸 心跳停止等 并发症[。术者在 操 2 l 作 时要格 外警惕 。笔者 总结了空气灌肠术 的安全操作模 式如下 :首先 ,详细 了解临床资料 ,对于 3个 月 以内或 发病 时间大 于 4 h的患儿 ,应慎行 空气 灌肠术 ,有研 究 8 报道 ,发 病时 间越长 ,整 复难度越大 ,手术概 率随之 增 加 [。其 次 ,空气灌 肠前做好 术前准备 ,备好消毒气 腹 3 】 针 ,如发现 肠穿孔征象 时应立即停止注气 ,于脐上刺 入 气腹针 ,排 出腹腔气体 ,转行手术治疗 。此外 ,重 复空 气灌肠次数 不宜超过 3次,既要 减少辐射 损伤 ,也要 降 低肠 穿孔 的发生率【。对 复位 成功者适 当注气 ,保持 结 4 】 肠一定压力 ,避 免复套发生 ,同时嘱患儿 留院观察 。 综上所 述 ,空气灌肠 术能有效整复肠套叠 , 目前 已 获得广泛 认可 。在安全操 作的基础上 ,应用手法按摩 、 重复 空气 灌肠等技 巧,能进~步提高整复成功率 ,更 能 有效地 为患儿解 除病痛 。 参考文献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未整复116例体会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未整复116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21c53e75a8102d277a22f4b.png)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未整复116例体会目的探讨空气灌肠的操作技术,如何适时停止整复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X线辐射伤害、减轻患儿痛苦,减轻肠道损伤。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未能整复的肠套叠116例,观察其肠套叠的部位、套头的形态、大小及回缩情况、临床症状、全身状况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重、一般情况差、继发性及复合型肠套叠的患者空气灌肠难以整复。
结论充分掌握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空气灌肠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套头及肠管的变化,即时判断、压力控制及适时停止是减少患儿的痛苦、减低手术风险的有效手段。
标签: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是由于一部分肠管连同附着于该部位的肠系膜一起套入邻近肠管的管腔内所致,是小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
X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是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仍有2%~15%的病例未能整复。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空气灌肠未能整复的肠套叠116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全身状况、套头的形态、大小及回缩情况、手术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不能整复的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时的操作技巧进行探讨,如何适时停止整复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射线的辐射伤害、减轻患儿痛苦,减轻肠道损伤。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6例患儿中,男83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3月龄~14岁,其中<1岁85例(73.3%),1~4岁20例(17.2%),4~14岁11例(9.5%)。
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或哭闹110例(94.8%);呕吐89例(76%);血便91例(78.4%);腹部肿块79例(68%)。
一般情况:进食、精神差或稍差98例(84.5%);进食、精神可18例(15.5%)。
1.2 方法116例空气灌肠前均采用超声检查及腹部立、卧位摄片,空气灌肠未整复后均行手术治疗。
超声检查:腹部探及混合性包块,切面呈”同心圆征”或者”套筒征”。
腹部摄片:显示软组织密度暗区56例(48.3%);软组织密度肿块影15例(12.9%);出现不同程度肠梗阻征象者51例(44.0%),无任何征象9例(7.8%)。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分析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c275a77232f60ddcca134.png)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
本 组 2 8例 , 1 1例 , 5 2 男 7 女 7例 , 年龄 2个月 ~
肠套叠 的患儿 , 可行 低压 空气灌 肠 来确定诊 断 。
肠套 叠非 手 术治 疗 方 法 包 括钡 剂 灌肠 、 B超 引
4岁 , 中 5个 J ~ 15岁 l 8 %, 病 时 间 : 其 = J = . I 发 6~ 7 h 平 均 2 h 犒 床 表 现 : 发 性 哭 间 或 腹 痛 24 2. 2, 阵 0 例, 果酱 样 便 或 m 便 13咧 , 唾 13例 ,I吐 17 9 嗜 5 Ⅱ 3
目的: 总结大废 油田总 医院 [9 -20 9 4 0 0年 I 1月约 6年时阀空气灌腼洁 疗小儿腑套 叠的经验 。方法:2 28 书 小儿脯套 叠, f 年龄 2十月~4岁 , 次选用空 气灌腑治疗。结果 : 首 空气治疗小儿腑套 叠成曲率 为 9 %.5 3 1 倒 空气灌脯 复位 失败后 随行手术浩疗 , 例 因腼破裂致・ l 脏骤 停死 亡。结论 : 空气灌腑浩疗 小儿腑套 叠是安 垒 和有 垃的, 是治疗小儿肠套叠首 选的方法。 关键 词 分 类号 腑套 叠 P 7 . , 43 5 空气灌腼
应从 8 c 2 0mH 0开 始 , 动物 实验 表 明_ , 常家 兔 有 3正 J
例术 中见肠 套 叠 已复 位 , 例 因肠破 裂 q起 心 脏 骤 I l
停死 亡 。
肠 管 耐压 为 10m-O, 生 动脉 性 肠 坏死 耐 压 为 8e I2 发 I
8 mfI 0 -O,静 脉 性 肠 坏 死 可 耐 压 为 10 ~ z 8 2 0 mI O。因而 , 0e - I 2 对于 从 8 c 2 0 mH O开始 , 只要严 格
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ca6ef16c5da50e2524d7ffc.png)
科 临床上 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 齐慧 , 1 蔡军, 关彤霞. 甲蓝染色法在泪小管 吻合术 中的应用[ ] 亚 J.
中 国 实 用 眼科 杂 志 ,0 0,8 1 ):2 —2 . 20 1 ( 1 7 37 4
道 引 流 管 置管 术 , 作 简 单 , 功 率 高 , 床 效 果 好 , 得 在 眼 操 成 临 值
症反应引起 的粘连和阻塞 , 减轻 内眦部受损皮 肤结膜愈合后 形 成 的瘢痕 。可吸收缝 线通 过水解作用分 解失去张力 和强度 , 被 吸收而消失 , 可消 除丝线作为异物引起缝线反 应和感染 的危 险
率 高 , 术 简单 , 小 儿肠 套 叠 诊 断 和 首 选 复 位 治 疗 技 术 。 技 是
超 声波检 查诊 断符合率 为 8 .8 , 6 7 % 透视 下空 气
灌肠诊断符合率为 10 , 0 % 空气灌肠 复位 成功 率为 8 . %。结论 小儿肠 套叠透视 下空气灌肠诊 断准确 、 83 复位成功 【 关键词】 肠套 叠; 灌肠 ; 整复
壁, 以免损伤 泪小管上皮 , 还可避免管 腔 内缝线堆 积 , 瘢痕增 生
导 致 的泪 小 管 管 腔 狭 窄或 阻塞 。在 泪小 管 断 裂 吻 合 术 中 , 用 利
[ ] 李昂, 2 刘小 阳.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的疗效 观察 [ ] 国际 J.
眼 科 杂 志 ,06,( ) 9 192 20 6 4 :5 -5 .
管联合插管 , 操作简单 , 两下端结扎后 留置在 鼻前庭 , 在颜面部
不 留任何痕迹 , 容易被患 者接受 , 内眦部 刺激小 且不 易因患 对 者揉眼等动作导致缝线松脱 、 留置 管过早脱落 。为避免 术后泪 小管吻合处瘢痕增生导致手术失败 , 们主张管腔 内硅 胶管应 我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患儿的护理体会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患儿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babddf6770bf78a65295499.png)
肠套 叠 空气 灌肠 复位 患儿 的护理 体会
林 雪 华 甘 瑞 容 ‘
摘要 : 总结 1 7 4 例肠 套叠 患儿行 空气灌肠 治疗的护理 体会 。空气灌肠 前准备 , 灌肠后 观察要 点 , 健康 宣教 。 关键词: 肠套叠 ; 空气灌肠 ;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2 4 — 0 1 6 8 — 0 l
2 护
密 切 观察 患儿 有 否 呕吐 , 腹胀 腹 痛 情况 , 观 察 排便 情 况 。 2 . 2 . 3 注 意 观察 精 神状 态 、 生命 体 征脱 水 症 状 ( 是 否皮 肤 干 燥 、 皮 肤弹性、 前 囟、 眼窝有 否 凹 陷 、 尿量、 哭 时是 否 有 眼泪 ) 、 大 便性 状 ( 有无 粘 液 血便 ) 、 呕吐、 腹痛 、 腹胀 、 腹 膜刺 激 征 、 有 无 阵 发性 哭 闹等 。 如患 儿人 院前 已有排 血 便 , 灌 肠 复位 后 仍 可 有 少量 血 便 排 出, 如 出血 便量 增 加 , 患儿 哭 闹加 重 , 警惕 复 套 现象 。 2 . 2 . 4复 套 观察 患儿 进 食 后 仍需 密切 注 意 患 儿 有否 再 次 出现 阵 发性哭闹、 阵 发性 腹 痛 、 呕吐 、 血 便 等症 状 , 如 出现 以上 症状 需 排 除 出 现肠 套叠 复 套 的可能 。如 出现 复套 可 多 次重 复 使 用 空气 灌 肠 复 位 。空气 灌肠 失 败或 患儿 全身情 况 欠 佳 、 腹 部 高度 膨 隆 、 有 腹 膜 刺激 症状 者 , 及 时做 好术 前 准 备 。
肠套 叠 是 指 部分 肠 管 及其 邻 近 的系 膜套 入 相 邻 的肠 腔 内的 种肠 梗 阻 , 是 婴 幼儿 时 期最 常 见 的急 腹症 f l _ 。其 好 发 于 2岁 以 内 的健 康 肥 胖 小 儿 , 病 因一 般 认 为 与 饮食 失调 、 肠 道炎 症 、 病 毒 感染 等 原 因所 致 肠 蠕动 功 能紊 乱 有关 。肠 套叠 分 小 肠 型 、结 肠 型、 回结 型 、 回盲 型 、 回回型、 多发型, t J , J L 肠套 叠 以 回结 型 最 为 多见 , 其次 回 回结 型 。
急性肠套叠598例空气灌肠整复的实践体会
![急性肠套叠598例空气灌肠整复的实践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063f1e219e8b8f67c1cb9eb.png)
急性肠套叠598例空气灌肠整复的实践体会徐显巍李堃【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B超;X线;监测中图分类号:R5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182(2013)01-0060-02我院小儿外科自1993年7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598例,绝大部分行仪器监测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少部分通过手术根治。
笔者总结本科在空气灌肠复位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的防范以及具体操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8例中,男332例,女266例;年龄<1岁460例(76.9%),其中<4个月15例, 12个月445例; 2岁102例(17.1%);>2岁36例(6.0%),其中 3岁20例, 5岁8例,>5岁8例。
以4个月 1岁高发。
1.2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适应证及监测仪器的选择在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中监测仪器的选择与空气灌肠适应证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患儿在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首选B超监测。
但在患儿病程长、症状和体征较重、介于可手术与可非手术治疗之间者,可行实验性灌肠;对家属强烈要求、病情较重者,作者认为在X线下直视观察要比B 超监测安全。
1.3监测仪器的优缺点B超在诊断肠套叠过程中非常重要,在空气灌肠监测中亦相当重要,直视明确,无损伤及副作用,但其缺点是在空气灌肠过程中,不能直视观察肠套叠包块的移动速度以及结肠框状态(造成肠穿孔时不易被发现)。
X 线下监测间断追踪的优点:(1)非常直观,可观察到整个套叠包块的复位情况,可根据给压及套叠包块的运动,决定是否稍提高给气量或放弃空气灌肠复位,改为手术根治,对治疗的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2)在儿童继发性结肠套叠诊治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低压灌肠诊断、整复及肠镜下息肉切除是可靠治疗方法,认识结肠套叠,以使部分患儿免于手术[1],但其缺点是X线照射对患儿腹部及性腺有损害,此可通过缩小光圈,间歇追踪以减少损害。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进展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07184b336c1eb91a375d7b.png)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进展【摘要】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种不完全性肠梗阻,其特征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
空气灌肠整复术目前是公认的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可使患儿避免开腹术,减轻患儿痛苦。
在治疗前,做好相关的小儿肠道准备、药品的准备以及必要设备的准备工作。
治疗时,严格掌握空气灌肠的适应症,利用单纯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和腹部双合诊等辅助复位方法,增加复位成功率。
整复后,对成功与否做出准确判断和严密观察,如整复失败的患儿一定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配合医生做好下一步治疗的准备,以保证肠套叠患儿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4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59-01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属于低位性小肠机械性肠梗阻,一般见于回结型和回回结型[1]。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2]。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易伴有肠坏死、感染、腹膜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常见于平素健康的婴儿,尤其以4~l0个月的乳儿;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l[3];在诊治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采取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水压灌肠、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其中空气灌肠因具有整复率高、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性强,误损少、整复时间短、无创、廉价、射线量少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4。
5],国内有报道其整复成功率为85%~98% [6]。
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1.1 方法1.1.1 单纯空气灌肠采用彩超线阵探头机,确定诊断,空气灌肠采用遥控灌肠整复仪。
空气灌肠前摄取胸腹立伫片,了解小肠积气情况,患儿取左侧卧位,用floy氏管蘸取石蜡油后插入肛门,向气囊内注气20~30ml,使气囊充气,堵住肛门以防止floy氏管的滑脱;连接并启动遥控灌肠整复仪,首先用诊断气压8kpa,在彩超线阵探头机动态观察下,逐步、间歇推注气体,随后加大压力至7~15 kpa。
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的分析
![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9e075bf01dc281e53af057.png)
5 5例成功复位 , 5例复 位失败 , 中有 2例肠 穿孔 , 其 即转 外科
手 术 治 疗 成 功 , 位 成 功 率 达 9 .% 。 复 17
呕 吐、 血便 、 腹部 包块 。治疗 主要 通 过手 术 或非 手术 方 法 复
位 。X线 下 空 气 灌 肠 是 首 选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方 法 , 已广 泛 用 现 于 临床 , 取 得 满 意 的 治 疗 效 果 。 并
有 诊 治 双 重 价 值 的方 法 。
3 参 考 文 献
脱套。 当观察到肿块 由远 端 向结肠近 端逐渐 移动 , 肿块逐 渐
缩 小 消 失 , 柱 前 端 的 杯 口影 消 失 , 量 空 气 进 人 小 肠 , 部 气 大 腹 柔 软 , 示 整 复 成 功 。整 复后 常 规 透 视 , 提 了解 肠 内 气 体 变 化 情
2 讨 论
d J肠套叠 是指某一 段肠 管及 系膜套 入邻近肠 管内引起 ,L
的肠梗 阻 ,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 的急 腹症之一 , 发病 年龄 以 4个 月一 2岁 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起病急 , 首发症状是阵发性哭 闹 和呕吐 , 腹部检查可扪及 包块 。肠套 叠有 诊断 价值 的 x线征
林 医学 2 1 00年 9月第 3 卷 第 2 1 6
・
44 7 ・ 6
小 儿 肠 套 叠 行 空 气 灌 肠 诊 断 及 治 疗 的 分 析
陈金萍 ( 苏 省阜 宁县 人 民 医 院 放 射科 , 苏 江 江 阜宁 240) 24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 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 6 对 0例临床诊 断为小 儿肠套
张 力 降 低 , 入 部 肠 管 痉 挛 状 态 得 以 解 除 , 大 减 少 脱 套 阻 套 大 力 。套 头最 难 通 过 回盲 瓣 区 , 一 次 注 气 套 头 未 能 通 过 回 盲 经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28例临床体会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28例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9038d136bd97f192279e916.png)
d mi a o 1 n t s o t o t tc p r p c i e x l d o lc t n u h a n e t a e f r t n o n l 5 t 0 mi u e rh sa i e s e tv ,e c u e c mp i a i s s c s i t si l p ro ai .Re u t :1 8 c s s o n o s ls 2 a e 1 2 c s s s c e su l e e ,t e S C E S r t s 9 . 1 ,f i d i a e .Co lc t n u h a n e tn l p ro a i n 2 a e u c s f l r s t h U C S a e wa 5 3 % y al n 6 c s s e mp i a i s s c s i t si a e r to o f h s n t o c re a o c u r d.Re e h s g o p o ai n s wa l s l e a e o s c e s a d d r t n o i ,t e s c e s r t f s t t i r u f p t t s c o ey r l t d t u c s n u a i f t e o me h u c s a e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体会
发表时间:2019-12-26T11:03:24.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4期作者:张永振(通讯作者)陈宗良姚磊张万钦郭颖沈[导读] 综上所述,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宿迁市钟吾医院普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诊治经验。
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23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230例患儿中,空气灌肠复位一次成功228例,失败2例。
复位成功后复套13例,二次复位成功11例,失败2例,开腹手术复位3例。
结论:肠套叠多发生于6岁以下小儿,冬春季节多发。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4-0216-02 急性肠套叠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小儿阶段的高发疾病,也是引发肠梗阻的常见致病原因。
疾病进展至晚期后,引发的并发症非常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对患儿的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疾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空气灌肠,其效果非常显著,下面对23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分析,整理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230例,均为经过临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所有患儿就诊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男131例,女99例;2岁以下为91例。
3岁28例;4岁30例;5岁20例;6岁及以上61例。
日间住院空气灌肠复位的人数152人,占总住院人数66%。
1.2 方法
对于急性肠套叠患儿首先采取空气灌肠进行治疗,在X线诊断机下,左侧卧位,气囊套管上涂抹石蜡,从肛门插入,向气囊内注气,保持空气灌肠机连接电源下持续工作。
首先明确诊断患儿的肠套叠情况,然后根据病情需要缓慢注气,维持气囊定压在8~12kPa,如果套头回缩并不明显,暂停之后,保持气囊内压5~10min后再排气;腹部行手法按摩,间歇5分钟左右再注气,套入肠管基本都能复位成功。
观察期间患儿禁食,给予补液、抗生素防感染、解痉等治疗。
观察12~24小时后复查腹部彩超,无复套、无发热、无腹泻、无腹痛给予出院;如果患者首次排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如果患者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或者并发症,在最佳时间内再次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如果再次复位失败,且套叠超48小时,灌肠复位有穿孔危险的,立即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30例患儿中,空气灌肠复位一次成功228例,失败2例。
复位成功后复套13例,二次复位成功11例,失败2例,开腹手术复位3例,转院1例。
3.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小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好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发。
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腹部彩超,诊断准确率近100%。
按解剖结构可将其分为回结型、回回结型、结结型、空肠空肠型、回肠回肠型等。
其中,回结型最为常见,约占儿童肠套叠的80%(本文中3例手术复位术中探查皆为回结肠型),发病年龄高峰期在3岁以下。
关于该疾病致病机制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是肠痉挛导致的,婴儿回盲肠组织部位的系膜发育还不够完善,稳定性并不好,此时很容易引起肠叠套;也有学者认为疾病是因为腺病毒感染,引发的功能紊乱。
根据文献报道,在疾病进展或者后期复发过程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肿大等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子,也是引起肠叠套的主要原因。
因此,治疗上,有效抑制肿大淋巴结,则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关键,才能保证更加理想的效果,预防疾病复发。
空气灌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本文中230例患者患病病程均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手术操作必须满足条件:(1)发病在48h内尽快接受有效的治疗;(2)观察患者X线透视下的小肠无积气、积液;(3)逐步调整和加压之后,肠套叠阴影明显缩小,且形态发生变化,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患者。
对于复位失败病例也不应放弃非手术治疗,有必要行二次复位。
二次灌肠复位虽有增加肠穿孔、毒素吸收等危险,只要严格掌握二次空气灌肠的适应征,还是可行的。
复位失败原因可能与回盲瓣的生理狭窄;套叠时间较长,肠管血运差、水肿、肠壁张力减低有关。
再者与操作者的经验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有下列情况可以行二次复位[4]:该疾病的典型性症状和表现:(1)年龄≤2岁;(2)发病在48h内接受治疗;(3)无中毒且身体状况基本良好;(4)经过空气灌肠治疗后肠叠套已经有明显移动。
但是对于首次治疗失败患者,是否再次进行,这需要临床根据患者病情,慎重考虑。
如果患儿属于首次空气灌肠未复位,且观察患儿无严重不适或者不良反应,则完全可以在30~60分钟后再作空气灌肠整复,以确保手术最佳时机。
空气灌肠复位过程中配合手法按摩推压可降低脱套阻力,促进复位,特别对于复套复位病例。
对患儿实施手法按摩时,采用逆时针方向进行按、捏,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明显的肠套叠包块,让按摩重点针对包块,以保证复位的理想效果。
腹部按摩还能促进肠内气体的排放,让肠段能获得片刻的休息,促进血流回流,达到最佳的灌注条件,积极预防和降低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肠套叠的预防:
①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②检查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搭配营养物质,少吃多餐,禁止暴饮暴食;主要自我保暖,根据天气变化自行加减衣物,避免受寒或者着凉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控制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展维.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11-12.
[2]刘光顺.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1):65.
[3]刘娇静,侯燕莉,荆长有.338例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体会[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