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最常见的首选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即采用空气灌肠疗法。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得以扩张,从而使肠套叠得以解除。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也十分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小儿肠套叠患儿均可通过空气灌肠疗法成功治愈,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空气灌肠疗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或者患儿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肠套叠的部位进行复位,解除肠套叠。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除了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治疗外,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就诊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避免小儿肠套叠再次发作。
总之,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首选方法是空气灌肠疗法,可以有效解除肠套叠,避免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有效的康复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小儿肠套叠,保护小儿的健康。
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术后护理肠套叠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是婴儿时期特有的并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婴儿多见,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最多,发病性别,男孩比女孩多2-3倍。
发病季节节以春季多见,夏、冬季其次。
秋季少见。
常用治疗方法(1)非手术疗法,即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两种复位法①空气灌肠复位法,适应症为病程不超过12小时,全身情况良好的病儿。
而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明显较差,如腹胀严重者,禁忌做空气灌肠。
②钡剂灌肠复位是将钡剂灌入直肠内,通过荧光板,观察肠套叠阴影,确诊后,按规定增加压力,使肠套叠复位。
③灌肠后口服炭末,经观察如能随大便排出,证明复位成功。
向家长交待,注意患儿保暖,防止着凉、腹泻,饮食以半流质为原则,以免造成套叠的再次发生。
(2)手术疗法,对晚期比较严重的病例,或用空气灌肠、钡剂灌肠,肠套叠未复位的病例,应剖腹行手法复位套叠肠管。
下面谈谈肠套叠的术后护理要点:1.全麻术后护理全麻清醒初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若护理不当,很可能出现窒息,所以做好术后全麻护理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①患儿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呕吐发生窒息。
②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等症状,备好吸痰管,及时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患儿在清醒初期,会出现躁动,此时应注意固定好四肢,防止胃管及静脉点滴管脱落,保持术后最佳体位,利于引流和防止刀口呲开。
2.严密观察患儿术后病情变化①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面色、四肢颜色和温度变化,并根据患儿啼哭声找原因,如腹部切口疼痛、恐惧或其他不适等逐一对症治疗。
②每日测4次体温,以观察体温变化是否正常,并根据发热程度计算补液量。
术后3日内,如果体温超过38℃应采取物理降温,例如用35%的酒精擦浴,使体温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如果体温仍高可适当应用药物退热和寻找其他原因,使体温正常。
肠套叠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
一旦发生肠套叠,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解除肠管的套叠状态。
手术成功后,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套叠术后的一些护理措施:一、呼吸道护理1. 全麻手术后,患者清醒初期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应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病情观察1.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2. 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颜色及温度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现象。
3. 如术后三日体温升高,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并寻找其他原因。
三、胃肠减压护理1.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
2. 如发现畏光的官腔狭窄,可能导致引流液堵塞,应及时处理。
四、饮食护理1.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无法进食,需通过胃肠减压保持胃肠道通畅。
2. 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肠道痉挛。
4. 可适当食用稀粥、稀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以及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虾等。
五、切口护理1. 保持手术切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
2. 避免与感冒、发热等传染病患者接触。
3.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八、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九、定期复查1.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 如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套叠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技巧及注意事项课件
PPT学习交流
5
分型
• 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杂型或复套型、多发型
PPT学习交流
6
治疗方法
• 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B超 下水压灌肠复位。
• 空气灌肠复位法最为普遍,成功率可达95%以上。 近年来,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也收到良 好效果。
• 对于灌肠复位失败的或灌肠复位禁忌症患儿,需 采取手术疗法。
PPT学习交流
7
适应症
• 适应症 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良好,无
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
现者。
• 灌肠压力60—100mmHg。3月以下,不超过80mmHg。
•
60mmHg--8KP
70mmHg—9.3KP
80mmHg—10.6KP
90mmHg--12KP
PPT学习交流
8
禁忌症
• 禁忌症 : • 1、病程超过2天,全身状况不良,严重脱水、精
神萎靡、高热或休克。
• 2、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怀疑有 腹膜炎。
• 3、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 4、小肠型肠套叠。 • 5、3月以下婴儿肠套叠。
PPT学习交流
9
空气灌肠复位方法
PPT学习交流
10
复位前准备
• 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月婴儿多见,2 岁以后逐年减少。
• 男女之比为2-3:1。 •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
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 夏、冬次之,秋季少见。 • 多发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男孩。
PPT学习交流
4
病理及分型
• 三层:外筒、中筒、内筒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观察与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35例小儿肠套叠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33例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即转手术治疗成功。
结论加强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护理肠套叠是指一段消化道嵌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内,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4—10个月的婴儿为最多见。
以春季发病较高,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和婴儿腹泻的发病情况有关[1]。
该病发病急,病情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发生肠坏死,肠穿孔,中毒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
空气灌肠是明确诊断肠套叠的途经,也是治疗的首要方法[2],其成功率一般在90%。
空气灌肠法的临床应用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效果好、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l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肠套叠患者3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个月—2岁之间,肠套叠的时间最短为4小时,最长为48小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儿突发性阵发性哭闹,呕吐,拒奶,腹胀,排果酱样大便或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快1.2方法常规拍摄腹部立卧位片,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了解小肠的积气情况,膈下无游离气体方可进行空气灌肠。
灌肠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减少肠道内粪便,以利于肠道复位及减轻复位后肠道的炎症反应。
肌肉注射654—2,5~10mg/次,以松弛肠道平滑肌。
若患者哭闹严重无法操作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等),使患者安静以便操作。
让患儿去左侧卧位,将成人导尿管插入患儿肛门注入15—20ml气体,将气囊充起,外接长橡胶管与空气灌肠仪相连,在x线透视观察下开始灌肠。
开始以6kPa压力向结肠注入空气,观察气柱前端情况和软组织肿块的特征,明确诊断肠套叠。
随后根据肠管扩张程度和套叠部分回纳的速度来调整压力及时间,必要时在腹部行适当压力的按摩。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护理课件
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4-6小时,以减少 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和气体 ,提高灌肠效果。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及腹部症状,如有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
术中护理
灌肠体位
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 ,臀部抬高。
灌肠操作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肠套叠概述 • 空气灌肠治疗 • 护理措施 • 预防与保健
01
CHAPTER
肠套叠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 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的一种急性肠梗阻。
特点
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 的儿童,是小儿急腹症的常见原 因之一。
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患等。
适度锻炼
鼓励宝宝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按时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规定,按时给宝宝接种各类疫苗, 提高免疫力。
THANKS
谢谢
。
呕吐
呕吐是肠套叠的常见症状,呕 吐物多为胆汁或食物残渣。
血便
约85%的肠套叠患儿会出现血 便,呈果酱样或暗红色。
腹部肿块
在疾病早期,腹部可触及腊肠 样肿块,多位于右上腹。
02
CHAPTER
空气灌肠治疗
空气灌肠治疗原理
01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原理 是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利用 气压差将套叠的肠管推开,使其 复位。
02
03
04
密切观察病情
留意宝宝是否有腹痛、呕吐、 血便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
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
失, 显示小肠 进入多量气体 , 明肠套叠 已复位 。 说 本组空气灌 肠 18 , 5 例 成功 10例( .%)余 8例转手术治疗 。 5 99 , 4 所有空气灌肠复
位 的患 儿 均 无肠 破 裂 造成 气 腹 现象 发 生 。
2 护理 21 心 理 指 导 . 针 对患 儿均 为婴 幼 儿 , 言 语 表 达 能 力 , 指 导 无 应
灌肠 复位 治 疗 , 得 良好疗 效 , 报 告如 下 。 取 现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患 儿 18 , 9 5 例 男 7例 , 6 例 , 龄 2月 ~ 女 l 年 5岁 , 中 < 其 9
家长 对 该 疾 病形 成 正 确 的 认 识 。 病 变 化快 , 展快 , 尽 早行 保 此 进 应 守或 手 术 治疗 , 以免 延误 病 情 。 22 饮食 . 立 即禁食 , 经 空 气灌 肠 整 复成 功 , 口服 0 . 若 予 . 1 g活 5 0 性炭, 炭末将 于 6- 后 由肛 门排 出 , 于 6 后 灌肠 液 中找到黑 色炭 -h . 8 或 h 末, 可给患 儿易 消化 的少 渣饮 食 , 少肠蠕 动 , 免剧烈 活动 。 以减 并避
要 时 给 予云 南 白药 胃 内保 留 , 血 明显 者 可 给 予雷 尼 替 丁或 奥 美 出
拉唑静脉滴注。 ⑤按医嘱给予维生素 K 和止血敏等止血药。 .
当代 护 士 ・00 7 中旬 刊 ( 术 版 ) 21年 月 学
・3 5・
X 线 下 空气 灌 肠 治 疗 小 儿 急性 肠 套 叠 的 护理
陈 华娣
关键 词 : 小儿 ; 套 叠 ; 气灌 肠 ; 肠 空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 4 37 R 7. 2 文 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6 6 1 (0 00 — 05 0 10 — 4 苏省 常州市儿童 医院 23 0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31 根据患者 出院时的情况 , . 指导患者合理带药 , 合理使用 0 32 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 , - 注意休息 。 3 指导患者养 成 良好 的饮食 习惯 , . 3 宜进 食高糖 、 高维 生素 、 低脂 肪、 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 切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 3 术后适 当运动 , . 4 注意劳逸结合 , 术后三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劳动 , 体力劳动应循序渐进进行 。
摘要 : 过 2 通 3例婴 幼 儿肠 套 叠 空 气 灌肠 整 复 , 为严 格 掌 握 适 应 症 , 好 术 前 准备 , 中 掌握 好 灌肠 压 力 ( — 2 a ̄ 认 做 术 8 1Kp )  ̄配合 i 确 的 手 法 按 摩 f - 术 后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是 治 疗婴 幼 儿 肠 套 叠 的 关键 。 关键 词 :肠 套 叠 : 气灌 肠 ; 复 ; 法按 摩 空 整 手
主要症状 , 婴幼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治疗上采用空气灌 肠压 力 复位法效果较好 。现将我科 自 20 — 0 0年来 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治 082 1
疗 的 2 例 总结 如 下 。 3
1资 料 与 方 法
摩, 具体方法是用一手指按压肠套叠处腹壁 , 沿套 头退缩方向缓缓用 支持 , 解痉 , 消炎治疗 ,— 2 6 1h后再行 空气灌肠整复 , 如此 多次仍未成 功, 则视为空气复位失败 , 改为手 术治疗 。如气体进 入小肠 , 肿块影
状况 , 无胸痛及 咳嗽 、 下气肿 , 无腹痛 、 胀 、 肌是 否紧张 、 有 皮 有 腹 腹
伤 口有无渗血 , 以早期 发现有无 内出血的表现。术后给予持续低流
量 吸 氧 ,6 给予 间断 吸 氧 , 后 8 h后 术 h即可 拔 出 尿 管 。 233呕吐 的观 察 .. 呕吐 是 腹 腔 镜 手 术 的 常 见 症 状 , 在 术 后 1 2天 常 — 内消失, 主要 是 由 于二 氧 化 碳 对 胃肠 道 刺 激 及 腹 腔 二 氧化 碳 聚 集 所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技巧及的注意事项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技巧及的注意事项肠套叠是指儿童肠道中的一段肠管陷入另一段肠管内,造成肠腔局部梗阻的疾病。
一旦发生肠套叠,就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该技巧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注意事项:1.基本器材准备:肠套叠空气灌肠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包括幼儿尿布、棉球、凡士林、消毒纱布、一次性注射器(10ml和20ml)、气囊注射器、生理盐水、肠道减压管及其接头、空气灌肠器(止血钳或镊子)等。
2.术前评估:在进行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了解、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确定肠套叠的严重程度和确定复位的可行性。
3.稳定患儿情绪:儿童在处理肠套叠时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紧张,这会导致肠道的紧张和肌肉收缩,进一步加重肠套叠,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例如说话安慰、轻拍、玩具等来稳定患儿的情绪。
4.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部位清洁,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5.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腹部胀气情况、肺音、心率、血压等,若有严重并发症的病情,需要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
技巧及步骤:1.术前准备:将患儿放在仰卧位,用脱脂棉球涂抹凡士林,涂抹至肛门部位。
2.暂时性肠减压:在患儿右侧脐下方进行剖腹压迫,辅助将气体排出,以减轻腹胀和疼痛。
3.肠道皮肤穿刺:在患儿左侧脐眼左下2cm处,插入2ml的生理盐水,并逐渐进入小肠腔,以缓解局部梗阻。
4.气囊充盈:选择合适体积的气囊注射器,如套入肠道的长度为10cm,则注射器充盈气囊长度为8cm。
将气囊插入肛门直肠1/3处,向气囊内充气2-3次,将气囊定位在小肠套叠点上,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5.空气灌肠:将连接在空气灌肠器上的空气灌肠管插入气囊注射器接头处,打开止血钳或镊子的点击部分,持续给予5-10ml的生理盐水,直到压力显示器显示宜停止。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 。要观察管道是否 有折 叠 、 敷贴 是否脱 落 、 局部 穿刺 点是
否 红肿 、 。个人是否 是过 敏体 质或对 其 它药 物有过 敏史 , 渗血
要 加强输液或有无过敏反应 。
【 考文献】 参
[ ] 成荷香. 1 静脉输液 中存 在 的安 全隐患 及护理对 策 法及效果 [] J.
( 53 %V 7 .7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 0 0 4 ; 9 . 5 S9 0 % , 5 18 P; .2 ) 对照组 患儿及 家属护理后 焦虑评 分为 ( 14 I .0 4 .3-7 1 ) - 分, 实验组 患儿及 家属 护理后 焦虑评 分为 (0 0 3 . 8±64 ) , . 1 分 实验组低 于对照组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0 0 ) P< . 5 。结论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 明显 的疗效 , 在治疗后护理人 员应 密切观察 惠儿的情 况, 同时加 强对 患儿及 家属 的心理 护理 , 高患儿及 家属 的满意度 , 提 减轻 焦虑情绪 , 于患儿的早 日康复 。 利
( 收稿 日期 : 0 2-0 21 3—1 编辑 : 5 王渝生 )
落实输液 中的巡视 ; 我们 的责任心 帮助患者建立 战胜疾病 的 用
信心 。做好输液前 、 、 的每一 步能 有效 的降低 安全 隐患 的 中 后
空气 灌肠 复 位治 疗 小 儿 急性 肠 套 叠 的观察 及 护理
杨 惠君
[ 关键词 ] 空气灌肠 ; 小儿急性肠套 叠;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R7 57 2 . [ 文章编号 ] 17 7 9 (0 2 0 0 3 62— 1 3 2 1 ) 3— 56—0 2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观察及护理
作当 中能够促 进一 次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 的提升 , 同时在降低不 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意义显著 , 值得重视 。 关键词 d ' J L 肠套叠 空气灌肠 复位 护理
1 . 2 方法
对 照组患儿 给予常规 护理干预 。干预组 患儿给
予规 范化护理 干 预, 具体 干预 方法 为 : ( 1 ) 在空 气灌 肠 复位
前, 患 儿 多 有 哭 闹不 安 、 面色苍 白、 心情烦 躁等 临床表现 , 再 加 上 患儿 家属 缺 乏 对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治 疗 方 法 及 其 价 值 的 了 2 . 2 不 良反 应 发 生情 况 对 比 计 学 意 义 。详 见 表 2 。 干 预 组 患 儿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2 . 1 复位成功情况对比 干预组 患儿 一次空气灌肠 复位成 功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 数据 对 比存在 显著差异 , P<0 . 0 5 ,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详 见 表 1 。 表1 两组 患儿 复位 成 功 情 况 对 比
摘要 目的 : 观察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 复位 的护理方法及其 临床效果 方 法: 选取 2 0 1 0年 1月一2 0 1 4年 1 2月 我院收治的 2 3 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 遵循数字 随机表原则进行分组 , 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 每组 1 1 5例 。对 照组 给予常规 护理 干预 , 干预组给予规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接受空 气灌肠 的一次性 复位成功率进 行观察 , 同 时对 比分 析两组患儿在空气灌肠期 间不 良反应 的发生情 况。结果 : 干预组 患儿一次 空气 灌肠 复位成功 率明显高 于 对照组 , 数据对 比存在显著差异 , P <O . 0 5 , 具有统计学 意义 。干预组 患儿不 良反应发生 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 , 数据对
患儿肠套叠空气复位灌肠治疗后的护理
患儿肠套叠空气复位灌肠治疗后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复位灌肠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2 例空气复位灌肠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观察经验。
结果7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66 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成功;6 例手术治疗,均治疗好转出院。
结论:做好护理观察可为患儿急性肠套叠的,从而提高患儿急性肠套叠的治愈率。
关键词:空气复位灌肠;肠套叠;患儿;护理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远端肠腔(一般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造成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1]。
它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以6个月至1岁的婴儿发病率最高95%患儿肠套叠为原发性,仅5%为继发性。
国内的研究显示,92%~ 94%婴幼儿原发性急性肠套叠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
作为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首选治疗方式,X射线监测下的空气灌肠复位具有无创、直接有效的特点,同时安全性强,整复时间短,整复率高[2]。
但在临床工作中,灌肠复位成功后仍有6%~12%的复发率,因此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需观察患儿反应及情况,从而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病情观察及护理:多数肠套叠患儿因呕吐,部分患儿则因伴随血便造成体液丧失较多,空气灌肠成功后仍有部分患儿存在呕吐及血便症状。
大量的体液丢失容易造成患儿脱水。
空气灌肠成功后观察期间应准确记录患儿精神状况,皮肤弹性及颜色,眼眶的凹陷程度及尿量,较小的患儿还应观察前囟的凹陷程度。
补液应遵循先盐后糖,交替使用,先快后慢,见尿补钾,适当补充电解质的原则,预防输液过量或不足。
患儿呕吐后需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
置患儿平卧或嘱家长平抱,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床旁被吸引装置。
腹泻或呕吐患儿则应密切观察患儿血便的排出情况,观察血便的颜色、量、次数。
血便次数、量减少,颜色由鲜红色转为暗红色,视为好转,反之应立即通知医生查看。
同时指导家长,保持患儿肛周皮肤的干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布料蘸干,外涂赛肤润预防肛周皮肤浸渍。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系统性护理体会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系统性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病症的治疗中实施空气灌肠复位护理的最佳应用方法。
方法挑选出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取80例符合试验研究的患儿进行入组试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层面进行系统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及患儿焦虑情况的组间差异性。
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10,P=0.043);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焦虑评分为(31.99±6.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52±6.8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中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结合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焦虑程度,且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空气灌肠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护理干预肠套叠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肠道病症,其发病原因多集中于肠管的进入临近肠管而致的肠梗塞,也是儿科普遍的急腹症,一旦发病将引起患儿腹部剧痛,患儿多持续性哭闹、便血,部分患儿往往伴有呕吐症状[1]。
患儿发病时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今后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障较好预后结局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将空气灌肠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优势明显[2]。
我院在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挑选出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排除有胃肠手术史的患儿及病例资料不全患儿,所有患儿均发病24小时内入院,取80例符合试验研究的患儿进行入组试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层面增加系统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及患儿焦虑情况的组间差异性。
肠套叠护理常规
肠套叠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饮食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
根据患儿脱水的程度,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2.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
3.行空气灌肠复位前,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3.观察并记录呕吐的次数、量、性质,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误吸。
4.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
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回室后,取平卧位,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利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2.禁饮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遵医嘱补液和应用抗生素,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普通饮食。
3.术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有潮湿或渗出及时更换。
3.对于空气灌肠复位者,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大便是否转为黄色,腹胀是否消失;口服活性碳0.5~1g,6~8h后排出说明复位成功。
如复位不全,需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4.对于肠造瘘者需要观察外置肠管的色泽、活力和蠕动功能。
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三)引流管的护理病人回室后,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保持有效的引流,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变化,定时倾倒、记录引流量。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注意患儿饮食清洁卫生,勿进食生、冷食物,忌暴饮暴食。
小儿肠套叠的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肠套叠的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小儿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是由于添加辅食,肠蠕动规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蠕动紊乱。
又因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及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易诱发肠套叠。
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
目前,空气灌肠是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护理常规】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首先向患儿家长讲解肠套叠的发病机制、空气整复的原理,并说明该方法优点多、危险性小,使患儿家长解除疑虑,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进行空气灌肠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空气整复术前的护理发病未超过48h,而全身情况尚好,首先考虑空气灌肠复位。
(1)先做腹部立位片检查,以了解肠充气的情况及气体分布部位。
(2)复位前遵医嘱给患儿肌内注射适量的镇痛药和解痉药,备好氧气袋和急救用品。
(3)空气灌肠一般取截石位或仰卧位,时间在15~20min。
(4)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反应、哭声和呼吸情况,空气灌肠后可见套入部位向杯口方向移动,杯口影消失,患儿安静入睡,提示肠套叠复位。
3.空气整复后的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
发热是肠套叠后的常见症状,尽早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浴,使体温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适当应用退热药。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观察患儿脱水程度、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及电解质紊乱:由于频繁呕吐、腹泻,造成水分的丢失,根据脱水的程度和电解质测定的结果,补充适量的液体和电解质溶液,并随时调节补液速度。
(4)观察患儿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情况。
(5)观察患儿呕吐情况,记录呕吐量、性状和次数。
(6)观察患儿排便情况。
拔除肛管后排出大量臭味的黏液血便,继而变为黄色粪水。
(7)补液护理:建立静脉留置针通路,保证药液输注通畅,合理调整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清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小儿肠套叠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这种疾病最常见于6个月至2岁之间的患儿,且男童患病率要高于女童,因此我们在家长教育中也要特别注意。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手法。
一、小儿肠套叠是什么?小儿肠套叠是指肠道内一段肠壁向前突出,由于肠内蠕动难以通过,从而造成肠道阻塞,导致胃肠道症状的疾病。
肠套叠病因复杂,但多因肠道黏膜在滑脱过程中,一部分肠道向内滑动,致使肠壁的肌层相互挤压,最终导致肠道的阻塞。
二、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小儿肠套叠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呕吐、便秘等。
进展后症状加重,腹痛时间延长,呈持续性,参差不齐,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虚脱等表现。
一旦出现肉眼可见的肛门出血、血便,疾病已进入极为危险的阶段,甚至迅速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可靠、但危险性也相对较大,需要在外科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2.非手术治疗:即采用空气灌肠手段,进行肠套叠的复位。
四、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空气灌肠治疗是小儿肠套叠辅助复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并且能够为儿童在无需手术干预的情况下,恢复肠道通畅,治愈小儿肠套叠病症。
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空气通过肛门缓慢灌入患儿肠道,扩张肠道,使波动的肠蠕动主动脱套,恢复通畅,在计算灌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采用此方法有效率高达85%以上。
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肠道气压、流量及灌注时间,以免引起腹疼和肠道穿孔等意外事故。
在进行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前,需要首先确定严谨的诊断,且患儿必须保持镇静而不紧张,以免过度刺激引起其他的后遗症。
五、小儿肠套叠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时,需要有专业医师参与操作,保持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2.患儿的胃肠道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并避免过多口服外用药物的刺激。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小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在肠道内部发生的一种嵌套现象。
肠道的一部分嵌入到另一部分中,导致肠道的阻塞和腹痛。
如果不及时治疗,小儿肠套叠可能会引起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空气灌肠是一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以及空气灌肠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一、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
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腹泻等。
肠套叠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是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肠套叠的发生,如近期的肠道感染、肠内结构异常、肠道壁肿物、畸形等。
二、空气灌肠的手法空气灌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在进行空气灌肠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麻醉和镇痛:由于婴幼儿无法合作,所以需要施行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镇痛剂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2、选择灌肠剂:常用的灌肠剂有气体、水和对比剂。
其中,气体灌肠是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在X光下,气体的密度比较低,所以容易被观察到。
同时,气体还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帮助推出嵌套在肠道内的部分。
3、准备设备:空气灌肠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灌肠器、探子、气压计等。
在操作前需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接下来是空气灌肠的具体手法:1、让儿童侧睡:为了便于检查和操作,需要将儿童侧躺在检查床上。
2、引入探子:在进行灌肠前,需要将探子引入肠道内,以便于将气体灌入。
这一过程需要特别注意,需要采取温和的方法,避免伤害儿童的肠道。
3、灌入气体:在将探子插入肠道后,需要用灌肠器逐渐地将空气灌入肠道,直到达到一定程度的膨胀,这样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有助于解开嵌套。
4、X光检查:在灌入气体后,需要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肠套叠的情况。
如果肠道内未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揉捏肚子等方法帮助排出气体。
一般来说,空气灌肠可以在症状缓解后进行,以便于治疗已经发生的肠套叠。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空气灌肠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在进行灌肠前应对手术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急性肠套叠护理
急性肠套叠护理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邻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
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
其四大症状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
非手术疗法护理:适应于病程不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儿。
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法复位。
【灌肠复位后的观察要点】1、排出的钡剂是否混有黄色粪便,同时也有排气。
2、患儿很快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吵。
3、原有的腹部肿块不再触及。
4、按医嘱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后排出的粪便内含有黑色炭末。
5、如复位后患儿又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不排便、腹部有肿块则为再次套叠,应报告医生。
6、复位后,注意患儿有无肺炎、高热、脱水、酸碱中毒及腹膜炎等发生。
手术疗法护理:适应于病程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或空气灌肠未复位患儿。
【观察要点】1、呕吐患儿,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预防误吸。
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
2、高热患儿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3、对肠切除患儿早期应注意有无吻合口瘘及腹膜炎,观察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情况。
4、观察术后排便情况,大便颜色应从鲜血便—黄色便。
5、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预防切口感染裂开。
【术前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急诊术前护理常规。
3、禁食,给以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减轻呕吐。
4、平卧位头侧一边,或垫高上半身。
5、依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6、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等)。
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7、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术后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2小时抽吸胃液一次,记录胃液的量、性质、颜色。
3、按医嘱给静脉输液,控制输液速度,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防肺水肿的发生。
4、有腹腔引流者按引流管护理常规。
5、腹带保护腹部,防止切口裂开。
【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6例肠套叠患儿在X线下做空气灌肠复位。
结果:25例空气灌肠患儿成功复位,1例复位失败行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6.15%。
结论:X线下做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加强空气灌肠整复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护理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
多发生在2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最多,以春季发病较高[1]。
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
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我科于2009年5月—2011年10月共收治了26例肠套叠患儿,均在X下做空气灌肠复位,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拒奶,果酱样便,腹部肿块。
予以X线下诊断性空气灌肠,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4个月到5岁,其中4—20个月23例占88.46%,发病时间最短2h 最长46h。
2 护理
2.1 复位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儿由于突然发病出现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烦躁、拒食、血便等。
患儿家属特别紧张无助,有些家长因心痛孩子担心空气灌肠对孩子造成伤害而表现出质疑甚至拒绝空气灌肠。
护士要向患儿家属讲解病情特点,耐心讲解空气灌肠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复位后效果,介绍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最佳方法之一,诊疗技术的优点及可能发生的意外,特别是肠穿孔的危险。
帮助患儿家属亲自认识该技术操作,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确保空气灌肠顺利完成。
2.2 复位后的护理和健康宣教(1)整复后的患儿会迅速入睡,在尚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醒后一般情况良好则可以采取自主卧位。
(2)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呼吸、体温、睡眠及大便情况,注意腹胀及排气情况。
整复后由于肠道血液循环改善,大部分患儿短时间会出现高热,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预防高热惊厥。
(3)灌肠复位后需禁食6—12h[2],小儿肠功能恢复后饥饿感较明显,禁食也表现为哭闹不能入眠,因此对阵发性哭闹比较剧烈,或伴有解粘液血便,应仔细扪摸是否有腹部包块,排除再套叠的可能。
(4)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遵医嘱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减轻肠壁水肿。
3 出院指导
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3],为了减少小儿肠套叠发生率及预防复发,应注意婴幼儿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易消化吸收,正确添加辅食科学喂养,特别是肥胖食欲较好时避免多种食物对肠道的刺激,提高患儿抵抗力,避免腹泻和饭后剧烈活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68—470.
[2]沈凤美.小儿肠套叠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1098.
[3]招婷,黄妹,郁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临床分析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