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涂片的制作流程
涂片的制作流程
血涂片的制作步骤:1、用毛细吸管吸取edta抗凝的外周血5-7ul,或者直接采集患者末梢血,将血滴滴至载玻片的一端约1cm处或整片的3/4端。
有磨砂片的玻片,可在接近磨砂头的部位来水反复冲洗,然后擦干备用。
2、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玻片,将推片接近血滴处,然后轻轻接触血滴并压在血滴上,使血液呈“ ̄”字型展开,充满推片宽度。
3、将推片与载玻片构成30度夹角,用光滑的速度将血向载玻片的另一端促进。
红细胞压积发生变化时,应适当的调整推片与载玻片的角度以及促进血液就是的速度。
标准的血涂片应当努力做到头、体、尾分野,两边和两端存有空隙。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下面将介绍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1.采集血液样本
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的手臂上绑上一条绷带,使血管充血,然后用一根针头穿刺血管,将血液采集到一根试管中。
2.制作血涂片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片上,然后用另一根玻片将其涂开,使血液均匀地分布在玻片上。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血液样本的污染或损坏。
3.固定血涂片
将制作好的血涂片放在一个固定剂中,通常使用的是甲醛或乙醇。
这个过程可以固定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观察。
4.染色
将固定好的血涂片放在染色剂中,通常使用的是伊红染或吉姆萨染。
这个过程可以使细胞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5.观察和分析
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和排列方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例如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癌症等疾病。
血涂片制作流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
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只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
外周血涂片报告的技术与方法
• 涂片前一定要结合仪器及临床情况,如 临床上已经明确一个病是大出血,出现 HGB降低,就可以直接报出没有必要复 查或者镜检,除非仪器出错。如脾功能 亢进的患者出现二或三系减少,在分类 计数时就应明白,减少是符合病情的。
关节液标本的操作规程
• 拿到标本后必须及时检测,如果标本已 经凝固可以拿生化透明质酸抗凝的标本, 取离心前的标本计数,在计数前可以取 一滴混匀标本于玻片上,估计细胞数量 多少,根据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稀释,取 离心后的上清夜做蛋白定性试验,取沉 渣涂片,染色2-3分钟即可,其他同外周 血涂片操作。 • 具体操作流程
外周血涂片和体液报告的技术 与方法
外周血涂片的流程(SOP)
一、明确复检规则(标准)
二、外周血涂片注意事项
1.外周血涂片及计数 WBC、RBC、PLT计数尤其是血小板计 数冲池后放置10-15分钟后才镜下计数, 这样才能清楚的观察血小板。
溶血不全
完全溶血
二、外周血涂片注意事项
估算功能 血液常规每天做质控,一般情 况下计数值不会出现明显误差,而进行 手工计数及分类目的是验证或者修正仪 器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通过外周血涂 片估算细胞数量而减少冲池.10门诊 患者,外周血 见大量异常细 胞,此患者我 们发现异常后 立即赶往鄞州 人民医院,经 骨髓及流失证 实为急性白血 病,诊断明确 后即转往上海 治疗。
如果报正常结果后果?!!!
类白血病反应
2012.3.19夜班遇 到一例发热病人, 外周血白细胞 30×109 /L,镜下 可见大量中性粒 细胞,而无幼稚 细胞,推测该患 者为类白血病
三、外周血涂片流程
1、推片 2、染色 采用刘氏染液,先加A液布满(或者 基本布满)整张涂片,立即加B液,洗耳 球来回混匀,直到表面出现一层黄膜, 即提示此张片子染色成功,然后流水前 后左右冲洗至少一分钟后晾干镜检。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细
胞的形态和数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下面将从材料准备、制备
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一、材料准备
制备血涂片需要的材料有:血液样本、玻璃片、无菌棉签、生理盐水、甲醇、乙醇、甲苯、染色剂(如吉姆萨染色液)等。
二、制备步骤
1.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用无菌棉签在玻璃片上涂上一层薄薄的血液样本。
2.将玻璃片放在通风处晾干,使血液样本充分干燥。
3.将玻璃片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摇晃,使血液样本充分溶解。
4.将玻璃片取出,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
5.将玻璃片浸泡在甲醇中,固定细胞形态。
6.将玻璃片取出,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
7.将玻璃片浸泡在乙醇中,使细胞脱水。
8.将玻璃片取出,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
9.将玻璃片浸泡在甲苯中,使细胞透明。
10.将玻璃片取出,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
11.将玻璃片浸泡在染色剂中,染色。
12.将玻璃片取出,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
13.将玻璃片放在通风处晾干,制备完成。
三、注意事项
1.制备血涂片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血液样本要新鲜,避免血液凝固。
3.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避免细胞形态变化。
4.染色剂的选择要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染色剂对细胞的染色效果不同。
5.制备完成后要注意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总之,血涂片的制备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1.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制备需要用到标本采集工具如无菌化的注射器、针头、试管、硅化玻璃片以及一些实验室试剂如无菌生理盐水、巴氏溶液和电解溶液等。
具体步骤如下:(1)将患者指尖的表面清洁卫生。
(2)选择一个适合的静脉穿刺点,通常是患者的中指或无名指。
(3)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使其干燥。
(4)将无菌化的注射器连接到无菌生理盐水的瓶口上,并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5)将针头插入穿刺点后,将生理盐水匀速注射入患者的静脉内。
(6)在生理盐水滴入试管的同时,用眼微观检查,如果有血液进入注射器和管道内,即可采集。
宜用自来水洗净试管外表面,先不带盖座放倾空液。
(7)用试管夹夹住注射针,将针头推入试管内,然后轻轻射入试管底部液面下,同时向上抽手,保持抽液缓慢,可避免气泡产生。
(8)将采集到的血液缓缓带走,同时注入试管内,让其与100ml巴氏溶液进行搅拌。
(9)将混合液倾入瓷漏斗中,从中取出干燥了的血细胞。
2.血涂片的染色血涂片染色可使用湿涂片法或干涂片法,其中湿涂片法应用更广泛。
下文将以湿涂片法为例进行介绍。
(1)取一根硅化玻璃片,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干净。
(2)用血涂片染色钳将准备好的血涂片床放在玻璃片上。
(3)将一滴适量的Wright液倒在血涂片的中段。
Wright液包含了染色剂和辅助剂,其中主要成分是吡啶基甲重氮盐和三氧二氮菲盐。
(4)用另一根玻璃片的尾部将液滴均匀地扩开,并迅速在血涂片上来回涂抹,在染液与血涂片上充分接触并混合。
(5)保持血涂片在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促进染色反应的进行。
(6)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上的染料,并将其晾干。
3.血涂片的观察与分析观察血涂片需用光学显微镜,常规放大倍数为1000倍。
观察血涂片时,应注意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核形态、细胞质染色情况及相关细胞间的比例等。
根据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初步评估出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及其可能的病理性质,如感染、贫血等。
总结:血涂片制作与染色是血液检查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
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材料准备制作血涂片所需的材料包括干燥、清洁的玻璃片、净化的草酸铵溶液、无副作用的橡胶手套和标本采集器具等。
确保上述材料都经过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2.血液采集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一般为患者的指尖或外周静脉。
在采血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让其放松,并确保患者的肢体血管处于稳定状态以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3.制片过程(1)在取血前,先常规清洁手指或采血部位,并佩戴无菌橡胶手套。
(2)使用标本采集器具(例如针头或注射器),按规定的采血量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3)快速地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干净、干燥的玻璃片中。
(4)将一个玻璃片顶在另一个玻璃片上,迅速向两个玻璃片之间倾斜,使血液被充分涂抹在玻璃片上。
(5)用均匀的速度将两个玻璃片拉开,使得血涂片上形成一条逐渐变细、近乎透明的血液薄片。
(6)待血液薄片干燥后,即可进行染色。
二、血液涂片的染色1. Wright染色法Wright染色法是最常用的血液染色方法之一,能够清晰地显示细胞的结构。
染色步骤如下:(1)用染色液将血液涂片浸泡3-5分钟,以充分染色。
(2)用蒸馏水冲洗血涂片,使余胞器染料被去除。
(3)将血涂片放在水平位置晾干。
(4)待片子干燥后,用显微镜观察。
2.尼氏染色法尼氏染色法适用于染色器材简单的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地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染色步骤如下:(1)将血涂片浸入尼氏液中,时间约为30分钟。
(2)用蒸馏水将血涂片冲洗干净,直至水洗液不再出现颜色为止。
(3)用吸水纸轻轻吸干血涂片,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4)用显微镜观察已经干燥的血涂片。
总结起来,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临床检验技术。
通过制作血涂片,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血液成分,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通过染色,可以更好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和特征,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血涂片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前言外周血形态学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外周血涂片中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以协助诊断和监测疾病的一种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涂片中不同类型细胞的观察结果和意义。
方法为确保准确的形态学观察,本次检查采用了以下标准的方法:1. 采集标本:采用无抗凝剂或EDTA抗凝剂管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
2. 制备涂片:将外周血样本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块玻璃片将之间的血液涂开。
3. 固定和染色:将涂片加入甲醇中进行5-10秒固定,然后使用Wright染料和尤那染料染色。
4. 显微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和记录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染色特征。
观察结果1. 红细胞(RBC):红细胞是外周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边缘光滑、无核、呈圆盘状的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患者红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
2. 白细胞(WBC):白细胞是外周血液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
本次观察发现患者白细胞总量为5600/μL,处于正常范围。
各类白细胞计数如下:- 嗜中性粒细胞(NEU):占总白细胞数的60%,此次患者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为3360/μL,正常范围内。
- 淋巴细胞(LYM):占总白细胞数的30%,此次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为1680/μL,正常范围内。
- 单核细胞(MONO):占总白细胞数的5%,此次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为280/μL,正常范围内。
- 嗜酸性粒细胞(EOS):占总白细胞数的3%,此次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68/μL,正常范围内。
- 嗜碱性粒细胞(BASO):占总白细胞数的2%,此次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为112/μL,正常范围内。
3. 血小板(PLT):本次观察发现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80×10^3/μL,处于正常范围。
4. 其他细胞类型:除了上述主要的细胞类型外,外周血涂片还观察到了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在本次观察中,这些细胞未见异常。
外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外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1、采血:胶头滴管吸取血液,血液直接滴加到洗净烘干并且硅化过的载玻片的一头。
2、推片: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向后移使与血液相接触,血液遂于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间散开。
以约30度的夹角向前均匀地推动推片即可制成血涂片。
其薄厚度要适中,分布均匀而无空泡,边缘整齐。
3、固定:推片做好后,涂片后潮干固定,以免细胞漂落太多,影响制片质量,甲醇固定液固定: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因固定液充足,固定效果较好。
但细胞易脱落而发生交叉污染,因此应该分瓶固定,固定液回收时应过滤。
多数标本用此法固定,固定时间15-30分钟。
14、染色:瑞氏-基姆萨双染1)从固定缸里取出载片后,在室温下通风晾干。
将载片平放在玻璃板上准备染色。
2)所用的两种染料事先过滤好(染料中有颗粒物,会沉淀在载玻片上影响载片的质量)3)将染料滴加到载玻片上以后,让其均匀覆盖住载片上的血细胞,染色时间约为2到3分钟。
等瑞氏染液有变红的趋势时,迅速滴加与瑞氏染液等量的PBS 溶液。
继续染色2到3分钟。
4)染色时间到后,用PBS溶液冲片,小股水流,防止将大量的细胞从载片上冲落下来从而影响以后的观察。
冲片结束后将载片放到阴凉处风干。
5)在玻璃板上放好牙签,将风干的载片倒扣在一根牙签上,从背面滴加基姆萨染液进行扣染。
染色时间约为10分钟。
时间到后用蒸馏水冲片,洗净染液后常温下风干。
5、封片:中性树胶封片,制作成永久涂片。
6、显微观察:将干燥后的血涂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的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成熟红细胞染成粉红色;血小板染成紫色;中性粒细胞胞质染成粉红色,含紫红色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含大的桔黄色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含有大量深紫蓝色颗粒;单核细胞胞质染成灰蓝色;淋巴细胞胞质染成淡蓝色。
所需材料:硅化过的载玻片,推片,甲醇瑞氏-基姆萨双染,过滤,PBS,牙签,蒸馏水,中性树胶,显微镜,吸耳球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血涂片制备的操作方法
血涂片制备的操作方法血涂片制备是一种用于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和计数的常见实验方法。
以下是血涂片制备的详细操作方法:1. 实验前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玻璃刮片、镊子、培养皿、荧光显微镜片、血液采集管、无菌生理盐水、硝酸盐涂片、形态涂片、涂片染色试剂(Wright 染色液)等。
-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
2. 血液采集:- 选择一个合适的采集部位,一般为患者的指尖或耳垂侧面。
- 用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清洁采集部位,消毒使用无菌棉球沾取酒精擦拭。
- 使用无菌注射器或针头,通过轻轻按压患者的采集部位,采集足够的血液样品。
3. 血涂片制备:- 先将玻璃刮片清洗干净,并在一侧的一个角落上写上标签,以示采集来源。
- 取一滴血液样品,将其滴在玻璃刮片的一端,并迅速将另一张刮片斜放在接触点上。
- 刮片形成一个小角度,然后将两张刮片迅速向前移动,使血液样品均匀涂开。
- 在制备血涂片的同时,要注意控制制片速度和角度,以保证血液样品的均匀和适当稀释。
4. 干燥与固定:- 制片完成后,应将其垂直放置在一个干净、无尘的地方,以允许刮片的自然干燥。
在炎热的季节或高湿度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温脱水槽,将温度设定在37-40摄氏度,以加速干燥过程。
- 干燥后,将血涂片固定,可使用60-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固定液,将刮片浸泡在固定液中1-2分钟,然后取出并晾干。
5. 涂片染色:- 取出固定的血涂片,逐一浸泡在Wright染色液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需要调整。
- 取出血涂片,用流动自来水轻轻冲洗,将多余的染色剂冲洗掉,直至冲洗水流变为清澈。
- 将血涂片倒挂在流动自来水下自然干燥,避免用纸巾擦拭,以免造成细胞形态的破坏。
6. 显微镜检查:- 取一滴橄榄油滴于血涂片中心,并将其覆盖与荧光显微镜片。
- 将显微镜调至合适的倍数,放入血涂片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 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数目,评估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及数量、血小板计数等。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涂片的制备过程。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血液样本、玻片、洗涤液、染色剂和显微镜。
确保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和无菌。
接着,取一滴新鲜的全血样本,通常是从患者的指尖或静脉采集。
使用无菌的针头或采血针,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滴在玻片的一个端面上。
然后,迅速将另一片玻片倾斜放置在滴在玻片上的血液样本上。
保持两片玻片之间的角度,使血液在两片玻片之间均匀分布。
接下来,用轻而均匀的压力将两片玻片滑动开,使血液在玻片上均匀分布。
这个过程需要快速进行,以避免血液凝固。
然后,将制备好的血涂片立即在通风处晾干。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分钟时间,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血涂片晾干后,可以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Wright染料和Giemsa染料。
将血涂片浸入染色剂中,按照染色剂的说明进行染色,一般需要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染色完成后,用洗涤液轻轻冲洗血涂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用纸巾轻轻擦干血涂片,并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倍率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通过观察血涂片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监测或科学研究。
总结起来,血涂片的制备包括采集血液样本、制备涂片、晾干、染色和观察等步骤。
正确的制备过程和技术操作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血涂片的制备是一项简单但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外周血涂片报告
外周血涂片报告简介外周血涂片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可以对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细胞形态及其意义。
外周血涂片的制备方法材料准备•血液采集针•洗净的玻璃干片•常规染色剂(如涂片染色剂)制备步骤1.用酒精棉球擦拭病人的外周血采集部位,以消毒。
2.使用血液采集针从患者的外周静脉或指尖采集一定量的血液。
3.小心地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玻璃干片上。
4.快速横向滑动第二块玻璃片,将血液涂抹成薄膜。
5.将涂有血液的玻璃片自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外周血涂片的常见细胞形态及其意义外周血涂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多种细胞,以下是常见的细胞形态及其意义:红细胞(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圆形,中央凹陷,无核。
•意义: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细胞的重要细胞,数量过高或过低可能与造血功能异常或贫血等疾病有关。
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意义: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和比例的改变可能与感染、炎症、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呈片状或圆形,边缘不规则。
•意义: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结,数量过高或过低可能与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
•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网织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不成熟红细胞。
•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能与骨髓功能异常有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结论外周血涂片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提供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细胞形态有一定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周血涂片检查。
检验技师检验资料: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检验技师检验资料: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检验技师检验资料:血涂片制备与染色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是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片上。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血涂片制备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一)血涂片制备1.载片的准备新载片常带有游离碱质,须用浓度为lmol/L的HCl浸泡24h,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后备用。
旧载片要用含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掉血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95L/L乙醇浸泡1h,干燥备用。
使用载片时,不要用手触及片表面,保持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血涂片制作方法取血液标本一滴置载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
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的空隙。
(二)血涂片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包括两个过程:固定和染色。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特染色法(Wrigh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等。
1.瑞特(Wright)染色法本法的特点是将固定和染色合并在一起进行,手续简便,染色时间短,对白细胞特异性颗粒着色较好,但对核的着色略差。
2.姬姆萨(Giemsa)染色法姬姆萨染料由天青和酸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
染色原理、缓冲液与瑞特染色法大致相同。
本法对细胞核结构和寄生虫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为清晰,但细胞质和颗粒着色较差。
血涂片制作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9
可编辑课件PPT
10
பைடு நூலகம்验步骤
• 分别在3个玻片上滴上一滴5%NaCl、0.9%NaCl和蒸馏 水。
• 以酒精棉球消毒捐血者的指尖,等酒精自然蒸发后,用 采血针在消毒指尖刺一个小口(勿太用力,以免造成大 伤口)。将用过的采血针丢弃在指定的烧杯内。
• 将指尖血液各滴一滴至3个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捐 血者用棉花压住伤口直到血流停止,同时其他组员马上 进行下一步骤。
• 涂片在空气中干燥后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使涂 片被染色液覆盖
• 染1分钟后,再加等量的缓冲液于染色液上,浸染约5~8分钟 此时涂片表面呈现一层古铜色
• 用蒸馏水迅速冲洗,见涂片呈粉红色后,自然晾干
可编辑课件PPT
5
可编辑课件PPT
6
血涂片的制作和血细胞的观察
2.血细胞观察
制作良好的血涂片厚薄适宜,血膜分布均匀,呈 粉红色。选一厚薄适宜部位置显微镜下观察。先 用低倍镜观察全片,了解涂片染色、细胞分布情 况,再用油镜观察. • (1) 红细胞 数量最多,体积小而圆、均匀分布, 呈红色的圆盘状,边缘厚,着色较深,中央薄, 着色较浅,无细胞核、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 蛋白。 • (2) 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红细胞数量少,但胞体 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可编辑课件PPT
3
实验内容与方法
可编辑课件PPT
4
血涂片的制作和血细胞的观察
1.血涂片的制作
• 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指尖,用采血针刺破指尖,从采血针眼 处挤出绿豆大小血滴,用清洁玻片面的一端轻轻接触血滴, 使血滴附于玻片面上(注意勿触及皮肤,否则血在玻片上就 不能成滴)
• 以左手拿该片的两端,迅速用右手拿住另一载玻片的一端, 在左手载玻片上由前向后接触血滴,使两载玻片约成45°角 ,轻轻移动,使血滴成一直线,然后由前向后推为一均匀的 薄片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大视野,观察患者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下面是血涂片的制作流程。
1. 患者采血:医生使用一根细针在患者的手臂、腿或者其他部位抽取一定量的血液。
采血时需要注意卫生,以避免感染。
2. 血液制样: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张玻璃片将其挤压成一条长条状。
然后用力拉开两个玻璃片,使血液涂匀在玻璃片上。
制样时需注意控制力度和速度,以避免影响细胞形态。
3. 固定处理:将加工好的血涂片放入甲醛或其他固定液中,使细胞保持原状。
4. 上色:将血涂片浸泡在甲苯染料中,使细胞染色。
染色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避免过度染色。
5. 脱水: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浸泡在乙醇中,使其脱去多余的染料。
6. 封片:将血涂片放在玻璃片上,涂上一层透明胶片,使其不受外界污染和损害。
通过以上步骤,制作好的血涂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1 -。
医院实验室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操作规程
****医院实验室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操作规程一、目的:外周血细胞检查二、试验原理正常人周围血中的血细胞主要是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至少有五种,分属于三个系统。
通常根据其来源,形态和对染色的反应,把它们分为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和三种粒细胞——即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三、染色液配置瑞氏染色液配法:美蓝伊红染料1克,加少量甲醇或甘油在研钵中研磨均匀后倒入1000毫升量筒中,用甲醇冲洗研钵,一并倒入量筒中,最后加甲醇至600毫升,混匀后密闭保存备用。
工作量大的单位最好一次大量配制。
保存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缓冲液:现磷酸氢二钠20毫升;1%磷酸二氢钾30毫升,两液混合后加水至1000毫升。
此缓冲液PH为6.4-6.8。
四、操作方法1、取血1小滴,加于玻片一端,再用一端边缘整齐光滑的推片推成一厚度适中的血膜。
血膜的厚度可由血滴大小,推片的速度和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大小来调节。
血滴小,推进速度慢,推片角度小,涂片薄;反之,则厚。
涂片制成后,用铅笔在血膜一端记上姓名或编号,以免相互搞错。
2、血膜干后,滴加瑞氏染液于血膜上盖满。
约一分钟后,滴加相当于染液1.5倍量的缓冲液,将两液吹匀,染10T5分钟。
用清水洗玻片,待干。
3、用浸油镜检查血膜上分布不均,大细胞多分布于片之两边和尾部;小细胞则多在中间,故采用曲线式移片方法,以减少误差。
4、分类方法:用浸油镜分别计数100个白细胞中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如发现异常红细胞和白细胞亦应报告。
同时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存在状态及大小。
五、参考值细胞成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0.01-0.05(1%-5%)0.50〜0.70(50%〜70%) 0.005-0.05(0.5%〜5%) 0〜0.01(0%〜1%)0.20〜0.40(20%〜40%) 0.03-0.08(3%〜8%)六、临床意义:1、增多(1)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外周血涂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外周血涂片检查实验目的:1. 学习外周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技术。
2. 观察和识别外周血中的各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通过血细胞观察,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1. 新鲜外周血标本2. 玻片3. 吸管4. 稀释液5. 稀释液瓶6. 血细胞计数板7. 血细胞染色液(如瑞氏染液)8.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制备涂片:- 取一干净玻片,将新鲜外周血滴于玻片中央。
- 用另一玻片从边缘向中央轻轻刮过,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 将涂片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2. 染色:- 将干燥后的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3-5分钟。
- 用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3. 镜检:- 将染色后的涂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 使用油镜观察,首先观察红细胞,然后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
实验结果:1. 红细胞:- 观察到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 红细胞计数约为4.0-5.5×10^12/L。
2. 白细胞:- 观察到白细胞有三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细小的颗粒。
- 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染色质疏松。
- 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染色质疏松,胞浆内含有细小的颗粒。
- 白细胞计数约为4.0-10.0×10^9/L。
3. 血小板:- 观察到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常聚集在一起。
- 血小板计数约为100-300×10^9/L。
分析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外周血涂片,并观察到了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2.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制备涂片时,玻片应清洁、干燥。
-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细胞形态。
- 镜检时,应使用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细胞细节。
外周血涂片的制备染色分类计数
7
28/0202/200/280/20
8
血涂片染色
涂片干燥后两端蜡笔画线加 瑞氏染色3-5滴固定0.5-1分钟
勿冲洗再加磷酸盐缓冲液3-5滴 后静置5-10分钟
直接流水冲洗 (切勿先倒掉染液)
28/0202/200/280/20
123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9
血涂片的观察
少量粗大、大小不均的紫 红色嗜天青颗粒。
28/0202/200/280/20
17
淋巴细胞 (血涂片)
28/0202/200/280/20
18
5.单核细胞(M)
• 形态: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5-25um。
• 胞浆:较多,染淡蓝色或灰蓝色,呈毛玻璃 样半透明。胞浆内含少量细小、弥散分布的 灰尘样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可见空泡。
嗜碱性粒细胞 (血涂片)
28/0202/200/280/20
颗粒特点 大小不一 分布不均 嗜碱性强
15
4. 淋巴细胞(L)
• 形态:直径6-15um,分为大L和小L。
• 胞核:圆形或肾形,深紫红色。染色质粗糙, 排列均匀。
• 核膜明显,偶见假核仁。
28/0202/200/28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 胞浆:小淋巴极少,浆内无颗粒。 大淋巴胞浆丰富 ,呈透明蓝色,常有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李 四
123
28/0202/200/280/20
10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 1.中性粒细胞(N) • 直径10-15um • 胞质: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和病理状态。
制备血涂片是血液学和临床检验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下面将介绍血涂片的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1.采集血液样本:血涂片的制备需要采集一定量的新鲜血液样本。
通常使用静脉采血或割破手指采血的方法。
2.涂片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干净无菌玻璃片上,并用另一个无菌玻璃片将血液样本压扁,使其均匀地覆盖整个玻璃片。
3.烘干和固定:将血涂片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者使用电热板加热干燥,直到血液完全干燥。
然后在草酸钠溶液或其他固定剂中固定片子。
4.染色:将固定后的血涂片浸泡在适当的染液中,如吉姆萨染液。
一般染色时间为5-10分钟,然后用水洗净。
5.干燥和观察:将染色后的血涂片在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通常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污染。
2.血液样本需新鲜,避免凝块。
3.制备血涂片的过程要快,以避免血液样本干燥和变形。
4.固定血涂片的时间和染色时间要控制好,否则会影响结果。
总之,制备血涂片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技术,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血涂片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嘿呀!今天咱们来聊聊血涂片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呢!
首先,咱们说说制作流程哇!第一步,准备好干净的载玻片和推片呀!这可重要得很呢!第二步,用微量吸管吸取血液,轻轻滴在载玻片的一端,哎呀呀,可别滴多了!第三步,拿着推片,让它与载玻片成30 到45 度的角,然后从血滴的前沿开始,平稳地向前推,哇,这样血涂片的雏形就有啦!第四步,把做好的血涂片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记住,千万别用嘴去吹或者用火烤呀!
接下来,讲讲注意事项啦!第一,采血的时候要保证血液的新鲜和干净呢,要是血不干净,那可就麻烦啦!第二,滴血液的时候,量一定要控制好,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影响涂片的质量哟!第三,推片的速度和力度要均匀,不然涂片会厚薄不均,这可不行呀!第四,干燥的时候一定要自然干燥,不能心急呀!第五,制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不能有灰尘啥的捣乱呢!第六,推片使用完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为下一次使用做好准备哦!第七,操作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别不小心弄伤自己啦!第八,制作好的血涂片要妥善保存,避免损坏和污染呀!
哎呀呀,这血涂片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不是还挺多的?不过只要咱们认真仔细,按照步骤来,肯定能做出满意的血涂片呢!哇,大家都记住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1、采血:胶头滴管吸取血液,血液直接滴加到洗净烘干并且硅化过的载玻片的一头。
2、推片: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向后移使与血液相接触,血液遂于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间散开。
以约30度的夹角向前均匀地推动推片即可制成血涂片。
其薄厚度要适中,分布均匀而无空泡,边缘整齐。
3、固定:推片做好后,涂片后潮干固定,以免细胞漂落太多,影响制片质量,
甲醇固定液固定: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因固定液充足,固定效果较好。
但细胞易脱落而发生交叉污染,因此应该分瓶固定,固定液回收时应过滤。
多数标本用此法固定,固定时间15-30分钟。
1
4、染色:瑞氏-基姆萨双染
1)从固定缸里取出载片后,在室温下通风晾干。
将载片平放在玻璃板上准备染色。
2)所用的两种染料事先过滤好(染料中有颗粒物,会沉淀在载玻片上影响载片的质量)
3)将染料滴加到载玻片上以后,让其均匀覆盖住载片上的血细胞,染色时间约为2到3分钟。
等瑞氏染液有变红的趋势时,迅速滴加与瑞氏染液等量的PBS 溶液。
继续染色2到3分钟。
4)染色时间到后,用PBS溶液冲片,小股水流,防止将大量的细胞从载片上冲落下来从而影响以后的观察。
冲片结束后将载片放到阴凉处风干。
5)在玻璃板上放好牙签,将风干的载片倒扣在一根牙签上,从背面滴加基姆萨染液进行扣染。
染色时间约为10分钟。
时间到后用蒸馏水冲片,洗净染液后常温下风干。
5、封片:中性树胶封片,制作成永久涂片。
6、显微观察:将干燥后的血涂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的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成熟红细胞染成粉红色;血小板染成紫色;中性粒细胞胞质染成粉红色,含紫红色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含大的桔黄色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含有大量深紫蓝色颗粒;单核细胞胞质染成灰蓝色;淋巴细胞胞质染成淡蓝色。
所需材料:硅化过的载玻片,推片,甲醇瑞氏-基姆萨双染,过滤,PBS,牙签,蒸馏水,中性树胶,显微镜,吸耳球
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宽度的推片。
目的: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
问题:细胞分布不均,染色效果差,细胞破裂等。
表1-1 涂片质量不佳及可能原因
涂片质量不佳可能原因
不规则间断和尾部太长推片污染、推片速度不连续、载玻片太
脏
有空洞载玻片污染脂肪、油脂
白细胞和血小板尾部分布不规则制片技术差
涂片太长或太短推片角度不佳
涂片没有尾部血滴太大
涂片很短血滴太小
涂片没有边缘空隙推片太宽
有细胞退变现象固定延迟、固定时间太短、甲醇污染
血涂片厚血滴大、血粘度高、推片角度大、推片
速度快
白细胞破损推片时用力过猛
瑞氏(Wright)染色法: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2
基姆萨(Giemsa)染色法:基姆萨染液由天青,伊红(质)组成。
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氏染色法基本相同。
但本法对细胞核(蓝)和寄生虫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不清晰,而胞质和中性颗粒则着色较差。
为兼顾二者之长,可用复合染色法。
即以稀释基姆萨液代替缓冲液,按瑞氏染色法染10min。
或先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再用稀释吉姆萨复染。
表1-2 染色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不当的后果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不当的后果
加染液应适量过少则易蒸发沉淀,一旦染料沉积在血涂片上,
则不易冲洗,使细胞深染不易检查。
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
流水冲洗
冲洗时间不能过久脱色
剩余水分浸泡脱色
冲洗完的血涂片应立放于支架
上
(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
染液淡、室温低、细胞多则染色时间要长;反之,可减少染色时间。
必要时可增加染液量或延长时间。
冲洗前,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是否染色清楚,核质是否分明。
应该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合适的时间,特别是在更换染液时。
每批染色液和缓冲液,均需试
染,以便掌握染色时间和加缓冲液的比例。
表1-3 染色质量不佳及可能原因
染色效
果
可能原因纠正措施
太蓝涂片太厚、冲洗时间太短、中性水pH 太高、染色时间太长、稀释染液重复
使用、贮存染液暴露于阳光在含1%硼酸的95%乙醇溶液冲洗2次,用中性水冲洗,待干镜检
太红冲洗时间太长、中性水pH太低、贮存染液质量不佳、涂片干燥前加封片规范操作。
新鲜配置中性水。
保证染液质量不佳
太淡染色时间太短、冲洗时间太长复染。
应先加缓冲液,后加染
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
液,不可先加染液
染料沉积染料沉淀、染液未过滤、涂片太脏用甲醇冲洗2次,并立即用水
冲掉甲醇,待干后复染
蓝色背固定不当、涂片未固定贮存过久、使注意涂片的固定。
使用EDTA 40%甲醛:PBS =1:3
多聚甲醛:固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