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角色冲突的思考_作为教学者的教师和作为研究者的教师
教育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教育教学——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社会地位,最终都是通过其扮演的角色及其形象来表现。
要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就必须正确地理解教师角色,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合理地解决教师角色间的冲突与矛盾。
一、教师角色的“角色丛”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通常都不只是扮演一种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这是由他的社会地位的特点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所决定的。
如,一个中学教师对学校领导来说,他扮演的是一个被领导者的角色;对他的学生来说他又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对他的家庭来说他又可能扮演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等角色。
这种现象就是“角色丛”。
教师角色丛是指与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角色丛”。
仅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教师就要扮演丰富多彩的多重角色。
1. “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家长的代理人。
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关爱、帮助与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自己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2. “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进人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但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所以,教师要以“传道、授业、解感者”的角色将“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通过自身的言论、行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并启发他们的智慧,解除他们的困惑,在短时期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全面发展。
3. “管理者”的角色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这主要体现在建立班级集体、制订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规范、协调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估。
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策略
念. 树立起科学 的教 育观 、 生观 、 师观 、 生观 、 学 教 师 质量 观 、 科研观 、 学习观 , 刨瓿 教育 的思想指 导 自己的教育 教学行 用 为,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手段 实施 育人过程 , 培养全 面发展 的 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 2 世纪 的开拓者 《 1 学会 学习》 指出 、教育第 一扶为 尚未存 在 的社会培养 着新人 。教 师正 “ 是此重任的落实者。如果如此认识 , 教师就不会被 传统的教 育教学 评价体系困扰 . 不会 被 社会守 旧思想征 服 , 不会 被服 前的利害冲突所左 右 , 同角色期待 所弓 发 的冲突 就能被理 不 l 智 地化解掉 。因此 , 师就 要敢于 冲破传 统观念的羁 绊 , 教 破 除应试教育 中一些违背“ 全人发展 的一 系列做法 ( 如死记 硬
三、 明确职责 . 甘当表率
某些角色 的反应 - ‘ 确定 : { 冲突 的主要矛 盾 , 取恰 最后 弓起 采 当的方 法 , 选择 的重 要角色 , 时放弃 的其他次 要角色 :如 暂 教师正在学 校上 , 中父 母有病 需 要人侍 候 ,要矛 盾 , 侍侯 病人的事则要在 上完课后再请假补 上 反之 , 如果 家中有亲 人病危 . 上课成 为次要 矛盾 , 则 可暂 时放弃 , 待 后 补课。作
背 、 海战术 、 题 强化应试等 )敢 于否定 应试教育 的评 价体系 , , 积极推 动学 校改革教育 教学 评价体 系 , 自己客观公 正 、 给 科
人 们普遍认为 . 教师这一 职业是 角色冲突 的一种辨型情 景。剧烈 的角色 冲突使教 师产 生严重 的情绪 紧 张。而教师 的紧张情绪 会直接导致 教师 行为不 良, 减低 教学效 果 降低 工作敢率 , 还会造成教师群体之 间 、 师生 之间的分裂 . 起 紧 弓I 张、 生成焦虑 教师的角色 冲突越深 , 职业 的满足感 就越低 = 因此 , 教师掌握解决 角色 冲突 的策略 . 会处理 角色 冲突 的 学
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
VS
详细描述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 和技能,帮助学生成长。但同时,教师也 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和 责任感。因此,教育者与社会责任承担者 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问题的 关注与教学职责之间的矛盾上。
研究者与学术交流者的角色冲突
总结词
研究者与学术交流者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 学术交流活动对研究进度的影响上。过多的 学术交流活动可能会分散研究者的精力,导 致研究进度滞后。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大学应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提高教 师的薪酬水平,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供晋升机会
大学应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晋升 机会,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奖励制度
大学应实施奖励制度,对在教学、科研和社 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 励。
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
知识创新
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应注重知识创 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术交流者角色
学术会议参与
大学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 和经验。
学术期刊发表
大学教师应定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高学 术影响力。
学术评价与引领
大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评价,为学科发展提供建设 性意见和建议。
引导自主学习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大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研究者角色
学术研究
大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应致力于 学术研究,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
。
学术交流
大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 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步 。
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塞认为,社会如果没有冲突就会僵化与停滞。
同样,冲突对教师个体来说,也意味着专业进步和自我的超越与发展。
首先,冲突能使教师个体适应角色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
个体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总是尽可能地减少角色冲突的出现。
角色扮演者会依据社会的期望与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及特定的教育情境,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行为,不断审视自己的角色形象,不断衡量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向角色要求靠拢。
其次,每一次冲突的积极解决都是教师对人生、对角色的一次认识飞跃,是教师自我人格的一次进化,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丰富人生的活动。
“优秀的教师都是在超越了角色自我之后展示出丰富的个性自我的”。
但是,角色冲突是一种心理冲突。
美国学者普莱科和科佩曼研究指出:角色冲突对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
角色扮演者会产生紧张情绪,调动心理机能来应对冲突,过度的角色冲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引起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稳定,造成教师职业的显性或隐性流失。
Kahn & Byosiere在总结以往的研究基础上,认为角色认知与员工的职业倦怠存在高相关。
角色认知由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两个维度构成。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难以调和的来自于环境的不同期待和要求。
角色模糊是指个体所验到的角色的不确定性,如不知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业绩,不清楚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不知努力的结果如何等。
Byrne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也论述为三个方面:背景变项,如性别、年龄、服务经验、婚姻家庭、任教年级与所教学生类型;组织因素,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是教师倦怠的决定因素;人格因素,包括个人调节工作压力的制控信念与自尊。
对于角色认知,Byrne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教师在职业生活中会面对许多角色冲突与模糊。
例如,工作负荷大与时间精力、报酬的冲突;不良的教室气氛、较大的班级规模与多元化且较高的社会期待的冲突;希望看到角色扮演成果的需要与他的角色扮演成果无形性的冲突;努力与报偿不成正比等。
论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
论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教师扮演着多元的角色。
然而,角色多元性也往往带来角色冲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角色冲突与调适方面的表现,以提升教育工作的和谐性和效率。
在各种教育情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需要展现专业性;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社会成员,需承担各种社会角色,如管理者、协调者等。
当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时,他们又分别扮演家长和教师的角色。
这些角色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教育者与管理者的角色冲突、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冲突等。
面对角色冲突,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调适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角色调适的能力。
这包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如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寻求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缓解角色冲突的有效途径。
教师需要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以爱心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目前,关于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实证研究揭示了角色冲突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角色调适的因素。
然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和背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案例分析也表明,个体的角色调适能力对解决角色冲突至关重要。
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是一个值得我们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呼吁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角色的多元化,并尽可能地避免角色之间的冲突。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协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角色调适。
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角色调适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可能会面临更多新的角色冲突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和研究这一领域,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师在角色调适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应对角色冲突的关键。
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角色职责、权利和期望不明确,导致 无法顺利履行角色任务。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角色模糊可能源自于教育改革的 不确定性、政策制度的缺失或者学校组织文化的不清晰。当教师面临角色模糊时, 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无助和焦虑,从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不同角色之间挣扎,难以平衡和协调。对于中小学教师 而言,角色冲突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例如,教师在学校中扮 演着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角色,同时还需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维持良好的师 生关系。此外,教师还需要应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些期望可能与他们的 职业角色产生冲突。
为了解决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 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其次,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和方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最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进教育评价 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减少教师的压力。
总之,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问题是教育实践中需要的重要问题。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规划, 改善教育质量和评价体系,为教师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创造 更好的条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0名ICU年轻护士为研究 对象,收集他们在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疲溃感及离职意愿方面的数据。运 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ICU年轻护士在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方面的得分较高,且普 遍存在较高的工作疲溃感。此外,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工作疲溃感有显著的正 向影响,工作疲溃感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离 职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年轻护士在面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时, 能够通过自我调适和寻求支持来应对,从而降低离职意愿。
对教师自身解决其角色冲突问题的几点思考
・
6 ・ O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总第 1 4 ) 6期
在 责权 上 的相互 推 诿 , 使 社 会 没 有积 极 进 步 的 致
大 , 罚虐 待学 生 ; 体 职业 外行 为 活跃 ; 心理 障 碍等
等 。
措 施 、 没有 热情 的响应 , 师个人 也没有 进行 学校 教 认 真地整 改 , 而形 成 教师 角 色 冲 突 问题 至 今 没 从 有得 以很好 的解 决 这 一 局 面 , 不 能不 引 起 我们 这
近 几年来 , 关于教 师角 色 和教 师角 色 冲突 问 题 的论 述屡见 不 鲜且 呈 炽 热化 状 态 , 因在 于 知 原
性, 社会对 教师角 色期 望 的多重性 , 教师角 色行 为
的复杂性 与 教 师 对众 多 角 色 的无 所 适 从 性 等 原 因 , 使 教 师 职 业 的 角 色 冲 突 成 为 一 种 典 型 情 致
[ 摘
要] 在教师角色 冲突问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 , 学者们 从社会 、 、 学校 教师三个层 面上提 出许多缓解教师 角
色冲突的策 略, 但教 师 自身是解决 角色 冲突的关键所在。由此提 出教师应从 自身出发来解决 教师角色冲突的几点 建议 : 爱岗敬业 , 修师德 、 铸师魂 ; 客观评价 并准确 定位 自己 ; 进行 角色学 习 , 注重 提高 角色认 识水平 ; 培养 角色精
神, 有效抵制非本质 角色行为 的诱惑 , 从而形成个人 的角色系统 , 重塑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教师形象。
[ 关键词]教师 ; 角色 冲突 ; 解决策略 ; 定位 [ 中图分类号] C 5 . , 1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47 2 )4 OO 0 02—17 (( 0 —06 一 3  ̄
教师角色冲突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角色(role)一词原指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人物。
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Mead)把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
一般认为,角色是个体因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而产生的行为模式。
如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等[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84 )。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66.)。
角色一般可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也称为理想角色。
领悟角色是指人们对期望角色理解后所形成的观念中的角色模式。
实践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它受领悟角色的指导与制约,但有时也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水平的制约,很难达到领悟角色的水平,更谈不上达到期望角色的水平。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的角色,二是教师的期望角色[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84 )。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动者,要扮演多重角色,教师在教师角色的指导下所出现的行为就是教师的角色行为[4](王伟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行为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 (9).)。
(二)角色冲突由于角色丛的存在,个人要同时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就会产生角色冲突的问题。
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中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
角色冲突可以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必须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同一个角色报有矛盾的角色期望所引起的冲突。
结合教育实践谈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材料
结合教育实践谈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指演员在舞台上依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被人们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
1934年,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角色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以阐述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及其行为。
一般说来,社会赋予不同角色往往以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因此,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任何一个角色都有明显的社会规定性,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是表明个人对他人、集体、社会要尽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并且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状态下,可能会充当多重角色。
角色一般可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的一种理想期望,也称为理想角色。
如社会对教师就提出了一系列理想的期望:诸如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等。
领悟角色是指人们对期望角色理解后所形成的观念中的角色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对期望角色的个体思想水平、思维方式等主体能动性加以影响。
实践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它受领悟角色的指导与制约,但有时也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水平的制约,很难达到领悟角色的水平,更谈不上达到期望角色的水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角色有层次之分,只有当个体扮演的实践角色接近期望角色时,他所扮演的角色才能趋于成功。
教师是接受一定的社会委托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专职专业人员,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地拥有多种社会身份,社会必然赋予他不同的期望。
而且每个教师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学校生活中,同时扮演不同的心理角色,而每一个教师并非都能全面地认知自己的角色。
随着学校功能的**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的作用也时刻发生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而且还是“领导者”、是“父母代理人”,是“心理咨询者、医疗者”和“学生的知己及朋友”等等。
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
学术研究通常要求深入探讨某一领域 的问题,而知识传播则要求广泛传播 知识,两者的目标和方法存在差异。
校园内外的角色期望不一致
表现
大学教师在校园内外的角色期望不一致,校内往往期望他们 成为专业的教育者,而校外则期望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
原因
这种不一致源于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过高期望和实际工作环境 的差异。
03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化解策略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明确
制定清晰、合理的评价标 准,确保教师明确自己的 职责和任务,减少角色模
糊和冲突。
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 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 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表现。
重视评价反馈
及时向教师提供评价反馈 ,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指导教师改进
表现
大学教师常常面临教学和科研之 间的矛盾,他们既要关注教学质 量的提升,又要开展具有创新性 的科研工作。
原因
教学和科研是两种不同的工作重 点,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 生的培养,而科研则注重于知识 的创新和研究。
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的冲突
表现
大学教师往往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 之间感到困惑。他们需要平衡学术研 究的高要求与普及知识的需求。
加强团队协作
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团队 协作和合作精神的发挥。
提供心理支持
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教 师化解工作压力和角色冲突。
04
案例分析:某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化解过 程
教师个人背景介绍
张老师是一位35岁的男性,在中国某知 名高校任教,主要教授经济学课程。
他拥有博士学位,并在学术领域有一定的 影响力。
通过这些措施,张老师 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工作表现也有所提高 。
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一个重要原因
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摘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导致教师角色冲突的产生。
教师的角色冲突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深入探讨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并明晰了教师角色冲突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缘关系,进而从如何降低教师角色冲突的角度探寻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关键词:教师;角色冲突;职业倦怠一、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为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出现一种消极的职业心理状态,即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有三个基本维度: 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1]。
目前,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存在不仅给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疾患,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对此进行探讨,特别是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表现、根源及缓解对策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
其中,在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分析中,许多学者一致认为教师的角色冲突是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普莱科和科佩曼研究指出:角色冲突对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2]。
角色扮演者会产生紧张情绪,过度的角色冲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稳定,造成教师职业的显性或隐性流失。
斯可瓦布(schwab 1982)认为,在组织方面,显著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当个体面对两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
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则倦怠就会随之产生。
特别是在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变化的时期,新的教育政策、教育观念、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模式还未完全建立与完善,传统教育的观念与模式仍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影响作用,而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与期望,在此情况下,教师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新的挑战,其身份认同和角色适应是其职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角色冲突浅析
维普资讯
当代教,科学 20 年第6 I } 06 期
教 师 教 育
教 师 的 角 色 冲 突 浅 析
● 黄 赐 英
“ 角色 冲 突 ” 社 会学 角 色理 论 中的 一 个 重 要概 于 应付 了 。【 国家 的教 育方 针要 求教 师 注重 中 小学 是 2 1 如 念。 由于 个人 在复 杂的社 会 活动 中往 往需要 同时 扮 演 生 的 创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使 全 体 学 生 得 到全 面 发 若 干 个 角色 ,当这 些 角 色对 个人 的期 待 发生 矛盾 、 难 展 , 让学 生学 会学 习 、 会 生 活 、 会做 事 、 会做 人 。 学 学 学 以取 得一致 时 , 会 出现 角色 冲 突 。教师 的 角色 冲 突 而 部 分家 长 和 一 些 领 导 则 要求 教 师 要 实 实 在在 的提 就 主 要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高 成 绩 , 重 学 校的 升 学 率 , 以此 作 为 衡 量教 师 教 看 并
来 角色冲 突 。
教育 对社 会 发展 和人 的 发展 的价 值与 作 用 , 定 决 了教 师 及 其 职 业劳 动 应 当具 有较 高 社 会地 位 和 经 济
浅析中小学教师角色冲突及其调适
97总第 363 期2016 年9月(下)C363Sep摘 要 教师角色丛意味着教师需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但角色间的不相容部分往往又导致冲突的发生。
这种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权威与朋友角色、教员与父母角色、领导者与服从者角色、理想角色与实践角色及自身能力与角色需求的冲突。
究其原因发现,社会的期望太高、教育环境的压力太大、教育培训的滞后及自身能力的欠缺都会导致教师角色冲突的发生。
为解决教师角色冲突,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教师的角色负担,给予教师发展的支持以及教师本身可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及践行终身学习的方式进行调适。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角色冲突 调适The Analysis and Adjustment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Role Conflict // Tian CaiyunAbstract The role plexus of teachers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play multiple roles simultaneously. Incompatibility among roles often leads to conflicts,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uthority and friend, teacher and parent, leader and obeyer, ideal and practice, self-competence and role-de-mand. The reasons could be high social expectations, too much pressure from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lag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lack of self-competence. To solve these con-flicts, the adjustments could be creating good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reducing the teachers' role burden and giving support for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as for the teacher, he can adjust the conflicts through renewing the educational ideas,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ing the lifelong learning.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role conflict;adjustment教师角色是指“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
教师在教育中的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的矛盾关系
教师在教育中的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的矛盾关系在教育中,教师的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负责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然而,个人关系的干扰有时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角色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师个人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育中的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的矛盾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的矛盾教师作为人,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建立各种个人关系,包括与同事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等。
这些个人关系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教师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
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与同事、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这些个人关系的处理会消耗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专业角色的发挥。
2. 角色冲突。
教师在不同的个人关系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做出决策,而与同事的合作又需要灵活的沟通与协调。
这些不同的角色可能会产生冲突,使教师难以同时兼顾。
3. 个人情感的干扰。
教师面对学生和家长时,无法完全摆脱个人情感的干扰。
有时候,个人情感可能影响到教师的客观判断和专业表现。
以上这些矛盾关系可能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解决个人关系与专业角色矛盾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积极沟通,以便更好地处理个人关系。
2. 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
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既能够与同事进行合作,又能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
在工作计划中留出专门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关系,避免其他时间段的干扰。
3. 分清角色边界,保持专业性。
教师需要清晰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边界,避免在个人关系中过度涉及个人情感。
要保持专业性,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和教育教学。
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角色冲突类型及调适
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角色冲突类型及调适摘要:德育角色教育冲突是中小学教师普遍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德育角色冲突和人际交往中的德育角色冲突。
通过对每一种冲突类型的起因分析,本文还提出了三条原则性的心理调适建议。
关键词:德育角色;角色冲突;中小学教师一、中小学教师德育角冲突类型分析所谓角色,所谓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戴维·波普诺语)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主体,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体现着特定的文化期待,并且这些角色的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教育社会学比德尔(B.ddle)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教师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1]本文探讨的教师角色主要是对教师的期望。
根据教师所处场域文化的不同,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内容也不一样。
吴康宁教授认为,研究教师的行为主要在四个层面上进行,一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二是作为学校成员的教师;三是作为学生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四是作为自身社会承受者的教师。
[2]在这四个不同的层面中,社会、学校中的领导、同事和学生以及主体自身都对教师的教育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角色期待。
不同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教师的不同道德要求,必然造成教师在自己能够份演什么样的德育角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德育角色、愿意扮演什么样的德育角色上无所适从,进面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校育人进程的德育角色冲突和人际交往中的德育角色冲突。
(一)教师育人过程中的德育角色冲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唐代韩愈在《师说》中的一句名言。
它道出了作为一名社会的专业工作者——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传播做人的道理。
由于教师肩负着促使受教育者达成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使其遵循所属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的重任。
因此,教师传播的做人的道理主要体现为当前社会主流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冲突的思考
行 为 期 望 , 构 成 社 会 群 体 和 组 织 的 基 础 。 而 所 谓 间 .各 个 角 色之 间
冲 突 是 指 个 人 经 常 被 要 求 扮 演 与 他 们 的 价 值 系 统 不 一 样 的 角 色 , 同 时 扮 演 两 种 ( 两 种 以 上 ) 互 矛 盾 的 角 或 或 相 色 时 产 生 的 内心 冲 突 。 师是 一 个 具 有 多重 角 色 的 复合 教
教 育 的 主 要 原 则 。 挫 折 教 育 就 是 有 意 识 地 利 用 和 设 置 比 较 艰 苦 困难 的 条 件 ,让 青 少 年 在 与 困 难 和 挫 折 作 斗 争 的
意 识 , 家 长 回 归 到 应 有 的 教 育 责 任 主 体 地 位 。 存 技 能 使 生 教 育 需 要 家 长 的 配 合 ,才 能 确 保 青 少 年 在 日常 生 活 中 能
力 , 有 选 择 教 什 么 的 权 力 , 师 考 虑 的 是 怎 样 将 国 家 规 没 教
程 中保 存 自己的生 命 等待 救 援 , 时 树立 坚 强 的信 心 。 同 三 是灾 后 生理 和 心理 健 康维 护 ,指灾 后 积 极地 从 心 理 和身
体 的 创 伤 中 走 出来 。
3抗 挫 折 教 育 .
其 次 . 当摆脱 学 校是 单 一教 育 责任 主体 的 旧认 识 , 应
构 建 学 校 、 会 、 庭 三 位 一 体 的 立 体 化 教 育 。 青 少 年 学 社 家 生 的 健 康 成 长 和 全 面 发 展 有 赖 于 多 元 责 任 主 体 的 协 同 互 动 , 育 学 生 的 责 任 应该 由 家庭 、 校 和社 会 共 同承 担 。 教 学 现 在 出 现 的 教 育 责 任 的 失 衡 ,是 指 学 生 家 庭 和 社 会 把 本 应 由 各 自予 以 承 担 的 相 应 教 育 责 任 转 移 到 学 校 和 教 师 身 上 , 而导 致 家庭 、 会 和学 校 的教 育 责 任 “ 消 彼长 ” 进 社 此 的
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冲突与调和
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冲突与调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涉及到教导、引领和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角色冲突的困扰,例如职业角色与个人角色、权威角色与朋友角色等。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冲突,并提出有效的调和方法。
一、职业角色与个人角色的冲突作为教师,需要担负起职业角色,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然而,在教育中,教师的个人角色也难以避免的产生。
比如,教师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或个人情绪而无法全情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这时候就会出现职业角色与个人角色的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冲突,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将个人问题与工作问题进行分割。
同时,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帮助教师调和角色冲突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职业角色和个人角色。
二、权威角色与朋友角色的冲突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扮演权威角色,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进行规范和管理。
然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师生情谊和友好关系,这就可能引发权威角色与朋友角色的冲突。
在解决权威角色与朋友角色的冲突时,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边界,并且遵循教育原则进行行为准则的制定。
教师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与学生过度亲近,同时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和角色冲突,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三、专家角色与学习者角色的冲突教师作为专业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科专家,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专家角色。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就可能导致专家角色与学习者角色的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冲突,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鼓励,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四、家庭角色与教育角色的冲突教师在教育工作之外,也是家人的一员,需要扮演好家庭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师角色冲突的思考)))作为教学者的教师和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熊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随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也就有了/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0的角色冲突。
立足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0这一冲突的表现及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角色冲突的原因包括历史上对教育研究和教师刻板印象的影响,社会期望与教师本身定位存在偏差以及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解决的策略包括教师要树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应明晰研究内涵,明确自我角色,找准教学研究点,积极进行行动研究。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角色冲突;研究者;行动研究[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07)04-0056-04近些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随着/教师成为研究者0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焦点,学者们也纷纷展开讨论发表意见。
其中有赞成的声音,也不乏要求慎重考虑其可行性的担忧之音。
分析这些分歧,笔者认为对/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0这一角色冲突进行相关思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作为教学者的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教师角色冲突的产生背景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而所谓角色冲突是指个人经常被要求扮演与他们的价值系统不一样的角色,或同时扮演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矛盾的角色时产生的内心冲突[1]。
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话语由来已久。
194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就倡导用实验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行动方案。
1953年柯里把勒温的这一观念做了一些修正并用之于教育实践的改革与研究。
斯坦浩斯更是鼓励教师们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相信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改进自己的实践[2]。
近几年,/教师即研究者0的见解时有提出。
究其实质是教师的研究是教师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要把自己/摆进去0,聚焦特定教育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与迷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对自己生存、发展意义的不断探寻和叩问。
顺应这一发展形势,教师在承担原有的/教学者0这一角色外,被要求承担起/研究者0这一角色,因此就导致了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这一角色冲突。
[作者简介]熊艳(1982-),女,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
二、作为教学者的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有着教育与教师都要求发展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动因。
同时,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有着最佳的研究位置及丰富的研究机会。
但是这些必然性及可能性并不能避免教学活动中教师面临的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现实角色冲突。
这一冲突有以下表现:1.时间与精力不足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因为每个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
教师的劳动不像工人那样,一关电门便可中断生产过程,一到点就可交接班。
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确划分。
班上、班下,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教师劳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是/全天制0工作,不是每天八小时,而是常常从清晨到深夜,甚至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
学校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无限量的时间要求,就像有的教师所形容的那样,教师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0。
正如尼尔所说:/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都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
比起律师或医生来,教师感到自己工作要更多地耗损心力,因为他的工作似乎永远不会了结,永远看不到尽头0[3]。
由此可见教师繁重且琐碎的工作量。
若这时再加上研究任务,其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这并不表示笔者反对教师成为研究者。
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条件下,我国教师确实面临这一窘境:既要按质按量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上级交给的研究任务,还真有些疲惫不堪。
2.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在我国,由于传统的操作性教学曾经一统天下,由于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明显偏重于/学科专业课程0,因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不足[4]。
这些不足,也的确让他们在进行实际的研究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障碍。
因此,有很多不怕困难积极要求上进的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研究的意义所在,一心想在教学研究中做出点成绩。
可往往力不从心,或是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做;或是做出的研究成果不尽如人意:要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要么是根本对自己改进教学实践活动无多大裨益。
甚至还存有这样的情况:学校为出成果,教师为了个人的晋升,所谓的研究也成了嫁衣,成了手段。
如此的研究,必然使得部分教师对扮演研究者这一角色产生厌烦、怀疑的心理反应,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沮丧、失落、心灰意懒。
3.教师在社会发展与部分领导及家长不同期待的两难中在教师被要求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的时候,教师也就被期待于教学活动的研究过程中,能探索出更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生,能由注重/知识传授0向注重/能力培养0转变,能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这必然是一个逐步积累、日趋成熟的过程。
然而部分家长和领导则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强调教师能做/知识的传授者0和/考试辅导者0,看重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是迎合部分家长和领导的口味呢?还是顺应时代要求?教师陷入两难之中。
三、引起这一冲突的社会原因1.历史上对教育研究和教师刻板印象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存在体系出现,教育教学问题及其规律逐步成为研究对象,后来又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以研究教育为专门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育研究受到/制度化教育0的驱动,并被赋予/科学化0、/规范化0、/程序化0的特征,使教育研究逐渐成为某些专业人士的/专业0,成了置身于直接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外的/研究者0的专职。
而且,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教师所关心的是把别人给定的内容完好无缺地给学生;教师的事业也被限定在固有的方法模式以及内容范围内,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这些内容、模式和方法背后的目的与理念。
因此,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被视为运用一定技法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凭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保障其职业。
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需照本宣科,不必思考和改进;只需墨守成规,不必实验新教法。
无疑,在当前这种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着。
2.社会期望与教师本身定位存在偏差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转而需要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
在以/信息化0为标志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一个又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时,如何适应变革的社会与变化的人是教育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教育领域因此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一些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这使得教育与科研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也越来越趋向一致。
/教师即研究者0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期望着中小学教师能很好地学习、应用教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使得众多教师处于被动施教的地位,成为只知教书的教书匠,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纪律管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0。
笔者在访谈某一重点高中的在职教师时,该教师以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最大的阻力就是和教师的主要职责构成一定的矛盾0。
当再问及/教师主要职责是什么时0,该教师认为/因为教书的还是要关注学习成绩,这个并不是非要研究什么才能做好的,经验也会有很大的作用0。
从访谈的几位教师的态度来看,很多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考上更好的学校0。
当然也有教师认为/教师做研究是必须的,而且没有谁不这样做,都是在自觉地这样做0。
笔者很佩服这些教师的乐观与积极钻研,但同时也认为她们所说的研究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无计划的研究,多指平常教学、管理中的认真思考,与我们所说的自学、有计划的科学的教学研究还存有一定距离。
3.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是一项实现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和内容,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也不是转化课程内容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注释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课程。
因而,/没有教师自主的专业研究,就没有过程模式的课程,也就没有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
0从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本质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使课程变为实际。
因为新的课程改革需要调整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它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新课程充分理解、接受、认同,尤其是学校课程开发,更要求教师通过研究,积极创造新课程,如此才能将新课程落到实处。
新课程与教师生活世界结合,与实践链接,注重实践,关注人生,着眼于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这样,课程实施与教师研究相互影响,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情形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四、解决这一冲突的策略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
0/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0[5]因此,学会研究与进行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
1.教师要树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人是有意识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必要的、自觉的因素,是人对自己的存在、活动、思想、感情、愿望和需要的意识。
自我意识愈发展,个人为了自己的需要按照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愈有保证[6]。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高级阶段,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源自于生命的本质的需要,是其生命意义和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要由/生存型0教师转变成/发展型0教师。
首先,应有自我学习的意识。
从过去/知识权威0的形象转变到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的观念。
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结构、文化素养、道德素质、研究能力等方面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之需。
其次,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教师要有怀疑的胆量和精神,敢于质问公认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身的体验,在问题的交流和解决中进步。
最后,教师要有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