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它们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事物的整体。如:我们面前的一朵花,我们不是仅仅去反映它的黄色,香味和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朵月季花。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有机地发生联系。如:音乐的旋律是由若干单音组成的,但听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旋律,而不是若干的单音,因为每个单音已成为完整旋律中不可分割的成分了。正是感觉和知觉有这样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我们知觉一个对象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反映。例如:一座山,画家知觉它为写生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知觉它为矿藏资源的特征,着重的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产;旅游学家知觉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这片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马上就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及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常把感觉和知觉称为“感知觉”。
2.感知觉与认识活动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觉开始的。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如:通过感觉认识了桔子及桔子和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有如何改进品种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因此,感知觉虽然是低级的认识过程,却给高级认识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材料。所以,感知觉是认识客观现实的第一步。
(二)感知觉与幼儿心理的发展
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可以说,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世界的。幼儿的思维,此时虽有发展,但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比如: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的长短、大小,对液体的容量的多少等的判断,往往根据直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换句话说,幼儿的思维常受感知所左右。
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如:看到别的孩子闹情绪,在哭,也会跟着哭起来。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意义。感知的返回传导,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能促进有目的的行动的发展。如:碰到尖的东西手会缩回等。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
幼儿视觉、听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各有什么特征?
如何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教育?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有人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此话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对4~7岁幼儿视敏度进行调查,测量幼儿能看出某同一圆形图上缺口所需的平均距离。不同年龄的幼儿,结果是不同的: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则为2米70厘米;6~7岁则为3米。可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
据实验研究,幼儿的颜色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根据丁祖荫、哈咏梅于1983年作的幼儿辨色能力的研究,曾得到以下结果:
(1)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3)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
(4)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二)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据研究,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这种现象往往为人们所疏忽,但“重听”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