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话的文化气质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下面店铺向大家介绍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欢迎参考!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粤语文化
语音方面广州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仍然保留中古音的一些特点。
在声母方面,普通话的舌面音,在广州话里却发舌根音。
韵母方面,广州话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韵尾。
在声调方面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广州话则多达九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人、阳入、中入)。
词汇方面广州话与普通话差异更大,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
一、广州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成分,多用单音节词,而普通话则多是双音节词。
例如:尾巴——尾(前边是普通话,后边是广州话,下同);耳朵——耳;脑袋——头;舌头——剧;眼睛——眼;蚂蚁——蚁;焙蟹——蟹;甘蔗——蔗;知道——知;认识——识;容易——易;困难——难;裤子——裤;扇子——扇;被子——被;铁锅——攫;翅膀——翼;衣服——杉;窗户——窗,等等。
二、同是双吉节词,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词序相反。
广州话的中心词在前,修饰成分在后。
例如:公鸡——鸡公;母午——牛雌;大月——月大;客人——人客;早晨——晨早;喜欢——欢喜;拥挤——挤拥;底下——下底。
三、由于岭南文化具有善于吸收和补充新内容、新形式的开放性,多文化特色的兼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而又广州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广州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语或者以其译音作为新词。
例如:客车——巴士;小汽车——的土;球——波;衬衣——恤衫;马达——摩打;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沙发——梳化;传呼机——Call机,等等。
四、广州人喜欢吉祥、如意,所以广州话不喜欢用不雅或不吉利或有忌讳的词语。
例如:丝瓜——胜瓜(丝——输);干杯——饮性;苦瓜——凉瓜;鸡脚——风爪;猪肝——猪润;通书——通胜,等等。
数字讲究吉利意头,如“2”即“易”,“3“即“生”,“8”即“发”的谐音。
五、保留一些怀旧的生活用语。
例如:喝茶——饮茶;理发——飞发;发工资——出粮;钱——银纸;商店——铺头;护土——姑娘……六、保留大量古词语和特殊的方言词语。
例如:擒掳——蜘蛛;塘尾——睛挺;什么——包呀;他——侄;对——皑;看——瞄;这个——呢个;这里——呢度;铁锅——镑;翅膀——翼;走——行;唱——饮;漂亮——舰;不好——弊;谢谢——晤该;给——异。
粤语方言文化的魅力
粤语方言文化的魅力展开全文#寻访家乡文化#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当俄罗斯和葡萄牙的比赛结束散场时,赛场里突然响起了中国的粤语方言歌曲《海阔天空》,让所有的中国球迷激动不已。
在我的家乡,人们的日常交流说的就是粤语方言,它的表达方式挺有趣的,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粤语方言。
一粤语方言的形成正统的粤语,一般指广府人所讲的广府话,也就是俗称的白话,海外称唐话。
粤语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及粤北部分地区;此外,还有香港、澳门和广西东南部等的一些地区。
粤语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成份,从而丰富了粤语方言的表达方式。
粤语方言的历史最早追溯到,大秦帝国统一全中国的时候,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后,派遣二十万大军南下,征服统一岭南地区的百越。
秦统一岭南后,那二十万大军就留了下来,与岭南地区的原有居民古越族,一起生活和发展生产,就这样中原人和岭南地区的百越人慢慢地融合了。
在古代,人们把以中原话为基础的官方用语,称之为“雅言”,地位相当于今天通行全国的普通话。
随着历史的发展,岭南地区的人们保留了原来的“雅言”,并吸收了部分“百越”语,粤语方言便这样形成了。
二粤语方言的特点粤语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词汇和语法。
如粤语中“利市”(利是)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
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粤语方言,不仅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尤其是入声。
而现在通行说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所谓“入派三声”,入声都派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
由于没有入声,因此用普通话来读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了,读不出韵脚,缺乏韵味。
普通话地区的人,写旧体诗词也就不方便了。
而讲粤语的人就有这个优势,其入声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用粤语来读中国古诗词就特别有韵味。
三粤语方言的传承粤语方言,是汉语的一大语种,是广东话的代表,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一种强势的方言,在学术界被称为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以其丰富的美食、繁荣的经济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语言文化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话,又称粤语,是广州地区最主要的语言。
它的语音丰富多样,声调多达九个,使得发音更加细腻、富有变化。
这种丰富的声调系统让广州话听起来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
比如“好靓啊”这三个字,用广州话读出来,就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广州话的词汇也是别具一格。
许多词汇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像“埋单”这个词,意思是结账,形象地表达了把账单埋起来的动作。
还有“唔该”,不仅是表示谢谢,更蕴含着一种礼貌和尊重。
“靓仔”“靓女”则是对年轻人的常见称呼,让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广州话中的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妙趣横生。
“食碗面反碗底”,形象地形容一个人忘恩负义;“船头尺——度水(借钱)”,用生动的形象传达出借钱的意思。
这些俗语和歇后语不仅幽默风趣,还反映了广州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体现在它的语言习惯上。
广州人说话喜欢使用语气助词,如“嘅”“啦”“咩”等,让话语更加亲切自然。
而且在交流中,广州人注重礼貌和尊重,用词委婉,避免直接冲突。
广州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在早茶的场景中,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用广州话闲聊家常,“今日啲虾饺好正啊”“我呢排身体唔系几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广州话在歌曲、影视等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粤语歌曲曾经风靡一时,像张国荣、张学友等歌手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粤语电影和电视剧也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话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如“的士”“巴士”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
在教育方面,广州也重视广州话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学校开设了粤语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本地的语言文化。
此外,广州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海外华人依然说着流利的广州话,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承,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化根源的坚守。
粤语培训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里,粤语作为汉族的一种方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粤语文化,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粤语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粤语文化的魅力粤语,又称广府话,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
粤语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粤语,我深刻感受到了粤语文化的魅力。
1.粤语词汇丰富,表达生动粤语词汇丰富,既有古汉语的韵味,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粤语词汇的独特之处,如“翻煲”(翻来覆去)、“掂”(考虑)、“翻生”(重新)等。
这些词汇使粤语表达生动有趣,让人耳目一新。
2.粤语音乐独具特色粤语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深受人们喜爱。
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等经典歌曲,都是粤语音乐的代表。
通过学习粤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粤语音乐的魅力。
3.粤语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粤语地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如广东菜、潮州菜、客家菜等。
这些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让人回味无穷。
在学习粤语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粤语地区的特色美食,如肠粉、烧鹅、虾饺等。
二、学习粤语的困难与挑战虽然粤语文化魅力十足,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1.发音困难粤语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粤语音节在普通话中找不到对应音。
在学习初期,我常常因为发音不准确而闹出笑话。
2.词汇量不足粤语词汇丰富,但许多词汇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词。
为了更好地学习粤语,我需要不断扩充词汇量。
3.语法结构复杂粤语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粤语中经常使用“倒装句”、“疑问句”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掌握粤语的语法结构。
三、学习粤语的收获与感悟尽管学习粤语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依然坚持下来,并从中收获了许多。
1.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学习粤语,我能够与粤语地区的亲朋好友进行无障碍沟通,这使我感到非常自豪。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为什么广东人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广东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是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这种气质既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或者语言,而是源于他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什么广东人身上有这种独特的气质。
广东人的历史渊源是广东人身上独特气质的重要来源。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
在唐朝时期,广东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门户,贸易活动繁荣。
在宋代和明代,广东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海外的商人和移民。
这些外来人口和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广东人独特的文化背景。
广东人的文化背景包括了南方传统的文化特点,如重视家庭、尊敬长辈、讲究礼仪等。
广东人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西方商业文化、南洋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广东人独特的文化气质。
广东人的商业精神也是广东人身上独特气质的重要来源。
广东人一直以来都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经济来源。
广东的商业活动从唐朝时期就开始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广东人的商业精神体现在他们对商业的热爱和对商业的敬畏。
广东人对商业的热爱表现在他们对商业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广东人对商业的敬畏则表现在他们对商业道德的重视和对商业风险的认识。
这种商业精神不仅让广东人在商业活动中获得了成功,也让广东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广东人的开放心态也是广东人身上独特气质的重要来源。
广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
广东与海外地区的联系非常紧密,使得广东人对外来文化和思想非常接受。
广东人的开放心态体现在他们对新事物的开放和包容。
广东人对新事物的开放和包容,使得广东人对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吸收和融合更加容易。
这种开放心态不仅让广东人在文化交流中获得了成功,也让广东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广东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是由广东人的历史渊源、商业精神和开放心态共同构成的。
这种气质既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或者语言,而是源于他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广东人身上的这种独特气质,让他们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代人对于粤语文化的看法
现代人对于粤语文化的看法
和态度
一般来说,现代人对于粤语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
他们认为,粤语是
中国闽浙话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源头和遗产。
粤语
不仅是广东省的官方语言,在广州广义粤语范围内,它也是海外华侨
社区的联系语言,对推动文化交流,促进跨境文明传播拥有非常重要
的使命。
另外,现代人认为,粤语的灿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及时保护和复兴。
发展粤语文化,既能增进华人的民族凝聚力,
也有利于跨文化的接触、交流和融合的理解。
因此,现代人把粤语文
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熟悉和掌握粤语,又能领略和传承古老
的美德。
传承粤语文化意义
传承粤语文化意义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通用口语,是汉语方言种类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承粤语文化,不仅是对粤语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弘扬。
下面是传承粤语文化意义的探讨。
一、表达地方文化特色二、维护地方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方言和语言正逐渐消失。
这些语言包含了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它们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粤语文化,是维护国内方言和语言的多样性,增加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人文历史,它们精彩纷呈。
传承粤语文化,是对中国多元文化的珍视和爱护。
三、推动粤语文化的发展和活力四、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文化有着独特性和卓越性,而这些文化要素在粤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传承粤语文化,是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作用。
粤语的流行和发展,既弘扬了广府文化,也使得广府之外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广府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在推广粤语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它方言文化的存在,建立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各地文化相互借鉴,形成文化共享、相互促进的格局。
总之,传承粤语文化对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文化、历史、语言和人文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传承粤语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历史,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维护地方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粤语文化的发展和活力,共同建设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
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
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内容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中负荷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行在一定地区的方言则是各种地理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素,透过词汇的变化,更能直接反映各种地理文化。
由于广府地区地处亚热带珠江三角洲流域,常年高温多雨,因此粤方言中很多词汇都反映出其亚热带水乡的地理文化特点。
这种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为广府地区创造了天然良好的交通条件,成为其经济突飞的有利因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府人的经济观念也由重农向重商转变,这种变化明显地体现在粤方言词汇上。
另外,通过粤方言词汇,我们还能从中窥探出广府人“不时不食”与“无鸡不成宴”等饮食特点、与谐音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广府忌讳文化以及以英语借词著称的广府外来文化。
关键词: 粤方言词汇广府文化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 Language is rich in abundant culture. Dialect, which is prevailing in a certain geographic, i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geographical civilization. Glossary, a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language, reflects the various geographical cultures more directly through the change of vocabulary. Guangdong is located in Zhujiang Delta, which is in subtropics and with perennial raininess and high-temperature. As this reason, there are many vocabulary of Guangdong dialect reflects the geographic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ter net in Cantonese provides a perfect traffic, as one of the favorable economic fa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economic concept of Cantonese is changing from farming focus to economic focus. Such changes embodies in the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obviously. In addition, from the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we can know the die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om time to time, do not eat", "no chicken is not a feast" , and the Cantonese taboo culture, which ha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omonym culture, and ab extra culture which is famous for English sounds.Key words: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Cantonese culture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语特色总结范文
一、独特的音韵系统粤语在声调、音节方面具有丰富的特色。
相较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粤语拥有九个基本声调和两个变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以及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这种丰富的声调变化使得粤语在表达上更加细腻,富有韵律感。
此外,粤语的韵尾保留较好,许多古汉语词汇在粤语中得以保留,如“深”、“心”、“金”、“簪”等,使得粤语在朗诵古诗时特别上口和押韵。
二、保留大量古汉语词汇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粤语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等,都是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但在粤语中依然沿用。
这些古汉语词汇的保留,使得粤语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三、与吴越(楚)语言相近粤语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
这些相近之处表明,粤语在历史上与吴越(楚)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独特的表达方式粤语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特色,如使用许多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粤语中用“啲”表示“一些”,“啰嗦”表示“啰嗦”、“烦人”,“靓仔”表示“帅气的男生”等。
这些表达方式使得粤语更加生动、形象。
五、丰富的方言变体粤语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变体,如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等。
这些方言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反映了粤语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
六、强大的生命力尽管粤语的使用人口相对于汉语北方话和吴语较少,但粤语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粤语文化在香港、澳门等地尤为盛行,粤语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在华语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总之,粤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仅反映了粤语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
了解和传承粤语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自秦朝以来,粤语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探讨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起源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雅言是古代中国官方语言,也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交流语言。
随着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雅言逐渐向南传播,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语言。
在南迁过程中,广东地区的人们在保留雅言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本地土著语言和外来语言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二、发展自唐朝以来,粤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
明朝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粤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并逐渐向周边地区传播。
到了清朝末年,粤语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
三、特色1.语音方面:粤语的发音系统相对复杂,包括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其中,入声调是粤语特有的声调之一,发音短促有力。
此外,粤语还具有独特的发音特点,如“懒音”现象和“变调”。
2.词汇方面:粤语的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婆婆”(婆婆)、“公公”(公公)、“老婆”(妻子)等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粤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邨”(村庄)、“厝”(房子)等。
3.语法方面:粤语的语法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佢”(他/她)是粤语特有的代词;又如,“添”(再)这个副词的用法也较为特殊。
四、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粤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粤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都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粤语的使用场景和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使用习惯的变化。
总之,粤语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粤语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傅洁
在粤语当中,形容一餐饭非常 的丰盛,我们会用哪个词?
• “簋”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主 食“粟”的一种青铜器皿,是 跟鼎配合一起用的。
• “鼎”是盛肉的。 •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八鼎七
簋,一层层往下减少,到最下 层的士是一鼎,一簋。
在粤语当中,有些外地 人根本看不懂的字?
粤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四、粤语特别讲究意头,但又体现出
广州人的拼搏精神
猪舌,猪肝,丝瓜,苦瓜,草莓 “猪利”、“猪润”、“胜瓜”、 “凉瓜”、“士多啤梨” “唔好靠撞彩”、“照杀”、 “擒青”、“搞掂”、“搏硒老 命”
粤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广州话中体现了广州的“市态”
的特点是商业性
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 字——“抵”
粤语当中的特色歇后语?
卖鱼佬── 有声(腥)气 买猪头搭猪骨—— 大件夹抵食 猫儿洗面── 系甘意 密底算盘—— 冇罅漏
粤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粤语当中保留了不少古音古用法 当中就很喜欢用“卒”代表事情的完 结,“穿”喜欢说“着” 二、粤语是一个比较创新的语言 “士多”、 “巴士” “的士”、“多 士”、“卡士”、“菲士”、“波 士”、“甫士”、“贴士”、“晒士” 三、粤语尤其是其歇后语充分发挥了 广州人幽默的本色
一粤语当中保留了不少古音古用法粤语当中保留了不少古音古用法当中就很喜欢用卒代表事情的完当中就很喜欢用卒代表事情的完结穿喜欢说着结穿喜欢说着二粤语是一个比较创新的语言粤语是一个比较创新的语言士多士多巴士巴士的士多的士多三粤语尤其是其歇后语充分发挥了粤语尤其是其歇后语充分发挥了广州人幽默的本色广州人幽默的本色四粤语特别讲究意头但又体现出粤语特别讲究意头但又体现出广州人的拼搏精神广州人的拼搏精神猪舌猪肝丝瓜苦瓜猪舌猪肝丝瓜苦瓜草莓草莓凉瓜士多啤梨士多啤梨擒青搞掂擒青搞掂搏搏晒晒老老五广州话中体现了广州的市态广州话中体现了广州的市态的特点是商业性的特点是商业性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字抵有忍受忍耐的意思如抵有忍受忍耐的意思如抵冷耐寒抵力费劲抵冷耐寒抵力费劲抵肚饿捱饿等但更多地还抵肚饿捱饿等但更多地还是表示等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州话的文化气质文化气质是一种语言或方言带给听话者心理的感受,是审美层面上的直观感知。
汉语方言的差异最显著直观的是语音的差异。
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的角度分析广州话的发音特点体现出的文化气质。
广州话主要有铿锵跌宕、活泼灵敏的特点,属于活泼型的文化气质。
标签:文化气质广州话语音声韵调节奏一、引言汉语方言种类繁多,不同方言间的差异很大,甚至到了相互听不懂的地步。
不同的方言带给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这种感觉是十分强烈的。
江浙一带流行的俗语“宁听苏州人骂人,不听宁波人讲话”,重庆人和成都人经常拿两个城市之间的语言风格做比较,中原官话区的人大多认为自己说的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很土、很难听”,非东北官话区的人们会认为东北人讲话像吵架。
这些不同的方言带给我们内心非常真实的感受,如强悍、温柔、优美、土气、活泼等,我们称之为语言的文化气质。
当然,不同的方言可以呈现出相同的文化气质,同一种方言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文化气质,方言同气质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张公瑾将汉语方言的文化气质概括为五类:强悍型、庄重型、敦实型、活泼型、娇柔型。
而广州话属于其中的活泼型。
这种活泼型的具体表现是语言铿锵跌宕、活泼灵敏。
铿锵跌宕作为语言的一种文化气质,主要表现在声音响亮,语言富有节奏,音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我们平时认为的活泼灵敏通常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给人一种有活力,不呆板,反应快。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文化气质是活泼灵敏的,是指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内部各要素差别较大,转换迅速,富于变化。
方言的文化气质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但是这不是本文想要谈论的重点,本文试图立足语言本身探讨语言是如何带给我们这些不同的感受的。
我们认为方言中的语法和词汇并不是最主要的体现方言文化气质的要素,语音才是使方言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是根据方言的文化气质的性质得出的,它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心理上得到的某种感受,语音是最直接的传递这种感受的要素。
这种感受并不一定建立在双方语言可以沟通的前提下。
北方官话区的人对粤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等基本上是听不懂的,词汇意义无法理解,听话人听到的只是语音,但是也会对这些方言产生一些心理感受,说明对于方言的文化气质而言,语音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因此,这是本文从语音角度释因的根据。
文化气质的感知是一种人类的心理体验,是一种无法具象的感受,因此较难定量。
语言并无绝对的所谓的气质,有的只是在其他语言作为参照系的前提下呈现出与众不同或较为突出的特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对一种语言产生某种感觉时,已经对自己已知的熟悉的语言有了整体的感觉了,因此这种感受是建立在其他语言之上的,是相对的。
所以,本文在探讨广州方言的文化气质时,需要利用普通话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
广州位于岭南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交汇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
广州话属于粤方言广府片区,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及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
狭义的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本文以狭义的广州话为研究对象,探讨广州话的文化气质。
二、声母广州话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总共有16个:P表被ph婆怕t低底th图替m无问n女年f阔福l礼练?师食t?资左t?h醋切k江讲kh困他?我外h黑行?安爱(一)同普通话相比,广州方言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没有塞擦音[t?]和[t?h]。
普通话中大部分带有塞擦音[t?],[t?h]的在广州话中都为塞音[k],[kh]。
从广州方言的辅音来看,普通话和广州方言在见、溪、群三母的历史演变如下:从上面的对比不难看出,广州话并未发展出[t?]和[t?h]两个塞擦音,而塞音[k]和[kh]大量存在,普通话中塞擦音和塞音同时存在。
从“[t?]、[t?h]”和“[k]、[kh]”的发音方法上看:塞擦音的[t?]和[t?h]是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发出来的音,舌面前和硬腭仅仅靠拢堵住气流通路,给气流留出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窄缝中挤出来;塞音[k]、[kh]是舌面后和软腭仅仅靠拢完全堵住气流的通路,气流堵在口腔,对口腔形成巨大压力,闭塞之后突然打开,使压力很大的气流冲出来,爆发成声,所以又叫“爆音”。
两者相比,显然塞擦音的发音方式更为舒缓,虽然有阻塞,最终使气流从缝隙中挤出,而塞音以一种更为强烈的方式使气流冲出,从这一点上看,普通话比广州话更为和缓,广州话更加有力。
(二)广州话比普通话多出一个声母[?],[?]为鼻音声母,同普通话中的鼻音[m]和[n]相比,鼻音声母[?]突出的特点是发音部位是舌面后和软腭,发音空间狭小且不易发音,发出的音响亮有力。
而[m]和[n]的发音部位位于双唇和舌尖,发音时较为省力舒缓。
三、韵母广州话的韵母总数为85个,大大多于普通话的39个,同时,广州话有普通话没有的塞韵母。
从上面的韵母列举中不难看出,广州话的韵母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我们通常说语音中的辅音是噪音,元音是乐音,而具有如此多的韵母的语言的音乐性一定不会弱。
语音的主要体现是元音。
(一)广州话的单元音韵母只有8个,不及普通话中的10个,但是复合韵母的数量大大多于普通话。
不同元音的音位发音强弱有很大的不同,发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了音响效果是响亮还是微弱。
实验语音学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元音响度是低元音>中元音>高元音[1]。
舌位越低,响度越大;舌位越高,响度越小。
对于复合韵母而言,通常在几个元音中有一个元音是整体的中心,根据元音的响亮程度将复合韵母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开口呼的韵母舌位低,开口度大,声音更加响亮。
下面是广州话和普通话关于四呼的对照表:除去两个鼻韵母[m]和[?],广州话总共有83个韵母,其中开口呼所占的比例为44.5%,普通话中开口呼所占的比例为38.4%。
因此广州话比普通话更为响亮有力。
(二)语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必须有同其他声音相同的音高、音强和音色。
元音的不同性质取决于音色的不同,就像乐器的不同音色一样,完全看泛音和基音如何配合而定。
主要泛音叫作某一元音的共振峰,较次要的泛音叫辅助共振峰。
这里我们将语音同音乐作比较,原因是对于音乐而言,音调的高低必须和元音的舌位相配合,歌唱家在演唱时,通常唱到较高的音时,需要i来配合,而使用a 就会显得较为吃力,音乐同语音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音乐必须倚重于语音,赵元任先生就认为为歌词谱曲必须和语音相配合,否则就会产生不和谐的音乐效果。
对于中国民间传统的音乐,不同方言背景下产生的音乐风格大不相同,明王世贞《曲藻》:“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同方言的文化气质一样,人们通常使用地理环境来解释这种差异,而音乐和语言是共生的,我们发现某一地区的音乐风格同当地方言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失为解释方言的文化气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假设基音为C1,将元音按照舌位的高低分为1(a ? ɑ ?)、2(? ?)、3(? ? ? ?)、4(? ?)、5(e ? ? o)、6(? ? ?)、7(i y ? ? ? u)度,最低为1,最高为7,下面是普通话中主要单元音的共振峰[2]:我们发现,如果元音音位之间的舌位距离大,元音音位共振峰和辅助共振峰之间的音程距离也大,就会产生起伏跌宕的音响效果,相反音程距离小,会产生舒缓柔和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讲话”这样的俗语,除了声调、语调等因素的影响,很重要的还有吴方言的主要元音音位位于1、2、4、5、6、7上,音程较小,会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这里说的主要元音指的是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中的韵腹,对于复合元音而言,发音总是围绕韵腹这个中心形成整体的,韵腹对于整个音节在听感上影响最大。
广州话的主要元音音位位于1、2、3、7上,普通话中的单元音音位位于1、3、4、5、7上,两者相较,广州话的音程差距较大,因此,广州话带给我们更多的起伏跌宕的感觉。
同时,广州话的主要元音位于1、2、3、7上,1、2和3度舌位较低,7度舌位最高。
彼此之间3和7之间的音程差距较大,所以它们之间的转换较为明显。
而普通话的主要元音位于1、3、4、6、7度上,没有广州话的变化明显,因而从语音上看广州话的变化是更为显著,较为灵敏。
(三)广州话的塞韵母中的韵尾-p,-t,-k表示一种塞音的动作,也是入声的标志,特点是使得整个音节变得短促。
由于有鼻音韵尾-m和塞音韵尾-p,-t,-k,还有m,?单独的鼻音存在,在语流中,这些韵尾和鼻音是需要一定的时长的,但是时长很短,因此韵尾在前后两个音节之间就会有和前后两个音节转换迅速的感觉,显得更为活泼。
同时,广州话和普通话相比还缺少了一个普通话中很有特色的“儿化音”,因此广州话听起来生硬了许多,没有普通话那么柔软。
四、声调广州话声调一共有9个,远远多于普通话的5个(这里包括轻声),但是并没有轻声。
从数量上看,远远多于普通话的声调。
平调3个,升调两个,降调两个,还有3个入声调。
而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丰富的声调使得广州话有了更丰富的变化,高低起伏,转化灵敏多样,显得更为活泼。
谈到这里,不得不谈一谈广州话的节奏。
对于语言中的节奏,通常意义上是指时值的长短和强弱不同的音的组合,就像音乐中拍子的长短和强弱。
广州话的音的时值长短对比确实十分明显,因为其声调同普通话的声调相比差距很大,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广州话有入声,而普通话的入声早已消失。
入声并不仅仅是一种声调,同平上去这三种声调相比,入声字显得很特殊。
传统的音韵学关于声调有舒促的概念,舒声指的是平上去三声,促声指的是入声。
之所以是促声,是因为入声字比其它三声更加短促。
明代的真空和尚曾作《玉钥匙歌诀》,描写调值“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广州话完整的保留了p、t、k三个辅音韵尾,有大量的入声存在。
从实验的结果不难看出,广州话的入声字时长明显短于其它声调,最长的阴平(53)调是最短的阳入调的2.86倍,除了阳平调介于长调和短调之间,其余的非入声调都在0.9以上。
在不具有入声调的普通话中单字调时长不会相差那么大,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和去声分别为1.03、1.07和1.00,上声略长,为1.14[4]。
叶蜚声、徐通锵[5]认为普通话的节奏是“音步型”的,相当于戏曲中的“一板一眼”或“一板多眼”,由两个音节组成更小的单元;广州话的节奏是“音节型”,相当于中国戏曲中的“有板无眼”。
“板”指的是戏剧中用打板的方式表示强拍,仅仅击鼓就是“眼”,表示与强拍相对应的弱拍。
当然,对于音乐而言,节奏的规律性是强于语言的,广州话的节奏类似于戏曲中的“有板无眼”,我们认为这样的比喻是很恰当的,但是语言和戏曲中的节奏是不同的,因为即使广州话的重音频率较高,也不能说没有弱音,因为在正常的语流中如果字字都为重音,那就无所谓重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