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在建筑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对学生多年学习成果的总结,更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考验。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通过图纸和模型等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设计思路。
首先,毕业设计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毕业设计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要求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这些能力对于日后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展示自己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机会。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现有的建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新颖的设计理念。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向,例如住宅设计、商业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
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要求。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学生需要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和舒适度,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学生需要考虑到商业活动的需求和流程,并设计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建筑。
在景观设计中,学生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并通过景观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选择不同的设计方向,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或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建筑的使用场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为建筑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师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
优秀建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估
优秀建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估优秀建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估一、引言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建筑行业作为消耗资源最多的行业之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可持续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评估来减少环境影响、提升建筑质量,成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估的关键问题,并以范例论文的形式展示优秀的研究成果。
二、可持续建筑设计1. 能源效率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范例论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以一座办公楼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进建筑外墙、采用高效照明系统等手段实现节能效果的详细研究成果。
2. 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范例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提出了一套材料选择指南。
该指南考虑了材料的资源消耗、生命周期分析等因素,旨在帮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
三、绿色建筑评估1. 评估指标为了评估建筑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要求,需要确定一系列评估指标。
范例论文中,研究人员基于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当地环境和文化的评估指标。
通过对不同建筑项目进行评估,并结合实地调研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得出了一系列评估结果。
2.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范例论文还提供了一套绿色建筑设计指南,旨在帮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该指南包括建筑布局优化、室内环境舒适性、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为建筑师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参考。
四、结论通过对范例论文的研究,可见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估在提高建筑质量、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权衡多个因素、如何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等。
因此,建筑学专业的未来工作是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可持续建筑需求。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000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00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建筑工程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设计、施工、材料选择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以期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建筑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建筑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二、建筑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功能、美观和经济性。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环境适应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此外,现代建筑设计还强调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施工施工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建筑的过程。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如预制构件、BIM技术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四、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能和寿命。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和环境影响。
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规划、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六、结论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和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类毕业论文5000字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类毕业论文5000字建筑类毕业论文篇1浅谈建筑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风格一直呈现西化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不能总是以西方的建筑学发展为模板,如今研究与探索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要正确处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规律与自由的关系,要更新观念,探索新技术,争取创建出能体现文化特质的建筑样式。
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建筑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要求。
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其要求的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全面以及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定了今后应更多地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作用,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发展。
一、建筑学发展现状(一)建筑文化模糊不清事实上,建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运动。
一所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开始迅猛发展,建造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建造的过程中,建筑业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特质,开始追求高而美的建筑,对于所展现的文化特质却模糊不清。
建筑产品的华而无实是现代建筑学的真实写照。
(二)仿照、抄袭之风蔓延在建筑学中,手工操作和实践能力过分被重视,往往一有工程就直接动手操作,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建筑人员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欲望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理论知识的欠缺对建筑人员的方案构思能力和形成能力极为不利,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建筑学设计中仿照和抄袭现象蔚然成风。
(三)建筑领域好大喜功当前,建筑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建造数量也迅猛增加。
于是,建筑商不得不拼命加班,也正因如此,饱和的工作量和高收入带来的收益使一些建筑商开始好大喜功,逐渐放弃理论的思考和学术追求,开始追求经济效益,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艺术独创性,使建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二、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建筑学要想在建设过程发挥作用,就要积极发挥生态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和艺术力,真正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巧妙的融合,内涵与美学的辩证统一。
建筑学Modern-Architecture现代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建筑学Modern-Architecture现代建筑⼤学毕业论⽂外⽂⽂献翻译及原⽂毕业设计(论⽂)外⽂⽂献翻译⽂献、资料中⽂题⽬:现代建筑⽂献、资料英⽂题⽬:Modern Architecture⽂献、资料来源:⽂献、资料发表(出版)⽇期:院(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翻译⽇期: 2017.02.14建筑学毕业设计的外⽂⽂献及译⽂⽂献、资料题⽬:《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献、资料发表(出版)⽇期:2004.10.25外⽂⽂献:Modern ArchitectureModern architecture,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s a term given to a number of building styl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primarily the simplification of form and the elimination of ornament. While the style was conceived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heavily promoted by a few architects, architectural educators and exhibits, very few Modern buildings were buil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entury. For three decade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however, it became the dominant architectural style for institutional and corporate building.1. OriginsSome historians see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s a social matter, closely tied to the project of Modernity and hence to the Enlightenment, a result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revolutions.Others see Modern architecture as primaril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developments, and it is true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iron, steel, concrete and glass drove the invention of new building techniques as par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1796, Shrewsbury mill owner Charles Bage first used his ‘fireproof’ design, which relied on cast iron and brick with flag stone floors. Such construction greatly strengthened the structure of mills, which enabled them to accommodate much bigger machines. Due to poor knowledge of iron's properties a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a number of early mills collapsed.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1830s that Eaton Hodgkinson introduced the section beam, leading to widespread use of iron construction, this kind of auster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utterly transformed the landscape of northern Britain, leading to the description, "Dark satanic mills" of places like Manchester and parts of West Yorkshire. The Crystal Palace by Joseph Paxton at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was an early example of iron and glass construction; possibly the best examp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ll steel skyscraper in Chicago around 1890 by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and Louis Sullivan. Early structures to employ concrete as the chief means of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rather than for purely utilitarian structure) include Frank Lloyd Wright's Unity Temple, built in 1906 near Chicago, and Rudolf Steiner's Second Goetheanum, built from1926 near Basel, Switzerland.Other historians regard Modernism as a matter of taste, a reaction against eclecticism and the lavish stylistic excesses of Victorian Era and Edwardian Art Nouveau.Whatever the cause, around 1900 a number of architects around the world began developing new architectural solutions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precedents (Gothic, for instance) with new technological possibilities. The work of Louis Sullivan and Frank Lloyd Wright in Chicago, Victor Horta in Brussels, Antoni Gaudi in Barcelona, Otto Wagner in Vienna and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in Glasgow, among many others, can be seen as a common struggle between old and new.2. Modernism as Dominant StyleBy the 1920s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had established their reputations. The big three are commonly recognized as Le Corbusier in France, and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and Walter Gropius in Germany. Mies van der Rohe and Gropius were both directors of the Bauhaus, one of a number of European schools and associations concerned with reconciling craft tradition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Frank Lloyd Wright's career parallels and influences the work of the European modernists, particularly via the Wasmuth Portfolio, but he refused to be categorized with them. Wright was a major influence on both Gropius and van der Rohe, however, as well as on the whole of organic architecture.In 1932 came the important MOMA exhibition,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curated by Philip Johnson. Johnson and collaborator Henry-Russell Hitchcock drew together many distinct threads and trends, identified them as stylistically similar and having a common purpose, and consolidated them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tyle.This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With World War II the important figures of the Bauhaus fl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cago, to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and to Black Mountain College. Whil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never became a dominant style in single-dwell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institutional and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Modernism became the pre-eminent, and in the schools (for leaders of the profession) the only acceptable, design solution from about 1932 to about 1984.Architects who work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wanted to break with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and design simple, unornamented building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are glass for the facade, steel for exterior support, and concrete for the floors and interior supports; floor plans were functional and logical. The style became most evident in the design of skyscrapers. Perhaps its most famous manifestations include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Le Corbusier, Oscar Niemeyer, Sir Howard Robertson), the Seagram Building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and Lever House (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all in New York. A prominent residential example is the Lovell House (Richard Neutra) in Los Angeles.Detr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claim that its stark, uncompromisingly rectangular geometry is dehumanising. Le Corbusier once described buildings as "machines for living", but people are not machines 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y do not want to live in machines. Even Philip Johnson admitted he was "bored with the box." Since the early 1980s many architects have deliberately sought to move away from rectilinear designs, towards more eclectic styles. During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some architects began experimenting in organic forms that they felt were more human and accessible. Mid-century modernism, or organic modernism, was very popular, due to its democratic and playful nature. Alvar Aalto and Eero Saarinen were two of the most prolific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in this movement, which has influenced contemporary modernism.Although there is debate as to when and why the decline of the modern movement occurred, criticism of Modern architecture began in the 1960s on the grounds that it was universal, sterile, elitist and lacked meaning. Its approach had become ossified in a "style" that threatened to degenerate into a set of mannerisms. Siegfried Giedion in the 1961 introduction to his evolving text,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first written in 1941), could begin "At the moment a certain confusion exist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s in painting; a kind of pause, even a kind of exhaustion."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 1961 symposium discussed the ques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Death or Metamorphosis?" In New York, the coup d'état appeared to materialize in controversy around the Pan Am Building that loomed over Grand Central Statio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modernist real estate concept of "air rights",[1] In criticism by Ada Louise Huxtable and Douglas Haskell it was seen to "sever" the Park Avenue streetscape and "tarnish" the reputations of its consortium of architects: Walter Gropius, Pietro Belluschi and thebuilders Emery Roth & Sons. The rise of postmodernism was attributed to disenchantment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By the 1980s,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appeared triumphant over modernism, including the temple of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futuristic design for its time Guadalajara Jalisco La Luz del Mundo Sede International; however, postmodern aesthetics lacked traction and by the mid-1990s, a neo-modern (or hypermodern) architecture had once again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pre-eminence. As part of this revival, much of the criticism of the modernists has been revisited, refuted, and re-evaluated; and a modernistic idiom once again dominates in institutional and commercial contemporary practice, but must now compete with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ommercial and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design continues to be dominated by a traditional aesthetic.中⽂译⽂: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不被混淆与'当代建筑' , 是⼀个词给了⼀些建筑风格有类似的特点, 主要的简化形式,消除装饰等. 虽然风格的设想早在20世纪,并⼤量造就了⼀些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展品,很少有现代的建筑物,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第⼆次⼤战后的三⼗年, 但最终却成为主导建筑风格的机构和公司建设.1起源⼀些历史学家认为进化的现代建筑作为⼀个社会问题, 息息相关的⼯程中的现代性,从⽽影响了启蒙运动,导致社会和政治⾰命.另⼀些⼈认为现代建筑主要是靠技术和⼯程学的发展, 那就是获得新的建筑材料,如钢铁, 混凝⼟和玻璃驱车发明新的建筑技术,它作为⼯业⾰命的⼀部分. 1796年, shrewsbury查尔斯bage⾸先⽤他的'⽕'的设计, 后者则依靠铸铁及砖与⽯材地板. 这些建设⼤⼤加强了结构,使它们能够容纳更⼤的机器. 由于作为建筑材料特性知识缺乏,⼀些早期建筑失败. 直到1830年初,伊顿Hodgkinson预计推出了型钢梁, 导致⼴泛使⽤钢架建设,⼯业结构完全改变了这种窘迫的⾯貌,英国北部领导的描述, "⿊暗魔⿁作坊"的地⽅如曼彻斯特和西约克郡. ⽔晶宫由约瑟夫paxton的重⼤展览, 1851年,是⼀个早期的例⼦,钢铁及玻璃施⼯; 可能是⼀个最好的例⼦,就是1890年由William乐男爵延长和路易沙利⽂在芝加哥附近发展的⾼层钢结构摩天楼. 早期结构采⽤混凝⼟作为⾏政⼿段的建筑表达(⽽⾮纯粹功利结构) ,包括建于1906年在芝加哥附近,劳埃德赖特的统⼀宫, 建于1926年瑞⼠巴塞尔附近的鲁道夫斯坦纳的第⼆哥特堂,.但⽆论原因为何, 约有1900多位建筑师,在世界各地开始制定新的建筑⽅法,将传统的先例(⽐如哥特式)与新的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路易沙利⽂和赖特在芝加哥⼯作,维克多奥尔塔在布鲁塞尔,安东尼⾼迪在巴塞罗那, 奥托⽡格纳和查尔斯景mackintosh格拉斯哥在维也纳,其中之⼀可以看作是⼀个新与旧的共同⽃争.2现代主义风格由1920年代的最重要⼈物,在现代建筑⾥确⽴了⾃⼰的名声. 三个是公认的柯布西耶在法国, 密斯范德尔德罗和⽡尔特格罗⽪乌斯在德国. 密斯范德尔德罗和格罗⽪乌斯为董事的包豪斯, 其中欧洲有不少学校和有关团体学习调和⼯艺和传统⼯业技术.赖特的建筑⽣涯中,也影响了欧洲建筑的现代艺术,特别是通过⽡斯穆特组合但他拒绝被归类与他们. 赖特与格罗⽪乌斯和Van der德罗对整个有机体系有重⼤的影响.在1932年来到的重要moma展览,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国际展览,艺术家菲利普约翰逊. 约翰逊和合作者亨利-罗素阁纠集许多鲜明的线索和趋势, 内容相似,有⼀个共同的⽬的,巩固了他们融⼊国际化风格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战的时间包豪斯的代表⼈物逃到美国,芝加哥,到哈佛⼤学设计⿊⼭书院. 当现代建筑设计从未成为主导风格单⼀的住宅楼,在成为现代卓越的体制和商业建筑, 是学校(专业领导)的唯⼀可接受的, 设计解决⽅案,从约1932年⾄约1984年.那些从事国际风格的建筑师想要打破传统建筑和简单的没有装饰的建筑物。
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3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日益增多。
现代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而地基深度却越来越深,对地下水的处理要求也比以往传统建筑的要求高出许多。
众所周知,一旦地下水位高于地基深度时,极易出现建筑工程基坑坍塌、沉降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项目建设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
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深基坑的情况,而深基坑常常会带来地下水渗漏的情况。
所以,基坑地下水的处理采取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整个工程建设的工期和工程质量,必须给予重视。
1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主要有2个来源:第一、地下水渗透。
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为了让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设计时一般采取开挖更深度的基坑来提高其承载力,而基坑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渗漏速度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地下水的渗漏量事渗漏速度与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降水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通常造成基坑涌水、涌泥、涌沙渗漏,甚至引起基坑崩塌。
第二、积累水量。
基坑施工过程中,上层地表的渗水或雨水会不断的积累到基坑,积少成多,如果排水不及时,积水会浸泡基坑,使土体变软,严重的会导致基坑塌陷。
2基坑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地下水的问题,人工降水法应用最广泛。
在基坑开挖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的方法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费下载】《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2011年4月27日》文章简介:《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文章《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正文开始 ---摘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工程的造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关键词: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发布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发布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篇二: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建筑设计方法学生: _ 张海杰学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__建d0902指导教师: ___徐瑛__完成日期:_2012.4.31_论建筑设计方法[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构成要素设计程序[论文摘要]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师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建筑毕业论文篇一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2、1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2、2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
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2、3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2、4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2、5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3、2工程材料。
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模板
约15000m2
3、交通空间:
地上停车场:可停放大型客车10辆及轿车20-50辆。
四、地形图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
毕业设计正式图纸要求:
(1)毕业设计图纸规格:标准A1图纸。
(2)制作最后要有建筑效果图。
(3)设计图应符合规范要求,准确无误,必须采用计算机绘制并出图。
(4)图纸成果要求:
1、总平面图(1:500——1:1000)
1.3、建筑设计:正确理解老人建筑的相关规范与指标,全面提高和掌握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各专业(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建筑专业综合处理的过程与方法。
1.4、技术设计:鉴于大型公共建筑构成的综合性、复杂性,应注重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对设计构思、空间处理的影响,并结合智能、节能、生态等设计因素进行统一设计。
800m2(其中电子阅览室240m2)
美术工作室
60m2*6
书法活动室
60m2*6
摄影工作室(含暗室)
80m2*6
音乐工作室
60m2*6
歌舞排练厅
120m2*2
健身房
300m2
棋类研究室
30m2*10
计算机房
60m2*6
模型工作室
60m2*6
社会社团活动室
60m2*5
大会议室
120m2*2
固定展厅
800m2
300
2
4
管理办公室
45
10
5
教师休息室
30—40
10
6
会议室
300
1
7
卫生间
自行确定
8
门厅、走廊、休息厅、楼梯、电梯等交通面积自行设定
2020年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篇汇总
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在是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左有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爱上你。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日益增多。
现代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而地基深度却越来越深,对地下水的处理要求也比以往传统建筑的要求髙出许多。
众所周知,一旦地下水位高于地基深度时,极易出现建筑工程基坑坍塌、沉降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项目建设人员一泄要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制左岀有效的处理方式。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
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深基坑的情况,而深基坑常常会带来地下水渗漏的情况。
所以,基坑地下水的处理采取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决左着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整个工程建设的工期和工程质量,必须给予重视。
1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主要有2个来源:第一、地下水渗透。
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为了让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设计时一般采取开挖更深度的基坑来提髙其承载力,而基坑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渗漏速度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地下水的渗漏疑事渗漏速度与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降水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通常造成基坑涌水、涌泥、涌沙渗漏,甚至引起基坑崩塌。
第二、积累水虽:。
基坑施工过程中,上层地表的渗水或雨水会不断的积累到基坑,积少成多,如果排水不及时,积水会浸泡基坑,使土体变软,严重的会导致基坑塌陷。
2基坑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地下水的问题,人工降水法应用最广泛。
房屋建筑学论文5000字
房屋建筑学论文5000字篇一:房屋建筑学论文房屋建筑学知识浅谈摘要建筑是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设备的安装都要符合建筑的功能要求。
设计建筑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不仅仅是有遮蔽的内部空间,而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其内部的构造和设备技术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设计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室内顶棚的具体设计,建筑平面布局,防火,设备以及楼梯间的实例分析。
关键词层高净高楼板建筑平面布局楼梯间一、学习的认识1.1 对建筑理解从广义上讲,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
其他如水池、水塔、支架、烟囱等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称为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对功能有约束和促进的作用。
同时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伴随着新的问题不断改进。
建筑的形象则充分体现了建筑的风格,发挥了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总体来说,建筑要实用、坚固、美观。
1.2 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建筑设计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设计任务书,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世纪基础资料等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⑴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
建筑设计要完成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节点构造的设计。
⑵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
⑶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
不同的设计由不同的工种完成,在设计的同时,不同的工种要进行沟通协商,考虑建筑整体的构造和功能的实现,所以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充分的准备工作,分工的密切配合,最终完成整体的设计。
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附件2: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教学管理的精神,依据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要求,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正常进行,提出相关的基本要求如下,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参考。
学院将按此基本要求对过程进行考核与控制:一、选题及下达任务由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选择适合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每个设计题目学生人数1-3名,不得超过3名,而且内容侧重必须有所区别;每个论文题目学生人数1名。
每位教师原则上出题不超过8个。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将所选题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申报表、任务书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交系教学秘书。
系主任组织学科负责人对申报的题目进行初审,再交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审核,经院长签字批准后作为正式任务下发给学生选题。
每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学生选题结果出来后,由系主任、建筑设计与理论学科负责人作适当调整,并召开毕业设计(论文)班级全体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会,建筑设计与理论学科负责人作动员报告,公布分组名单,各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对本组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指导书、设计基础资料、地形图,明确寒假中学生要完成的①外文翻译②开题报告③文献综述三大项任务,指定毕业实习的地点和毕业实习报告完成的时间,协商每周2次的指导时间和地点,并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上报系教学秘书。
二、开题报告(论文)的基本内容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设计或论文选题背景、意义介绍;(2)国内外针对毕业所选题题目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简介;(3)设计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设计(论文研究)对解决涉及或理论问题所采用的方法;(5)设计或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6)工作展开的步骤与进度计划;(7)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三、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房屋建筑学工程毕业论文
房屋建筑学工程毕业论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房屋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房屋建筑学论文篇一:《试谈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摘要】建筑本身就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统计表明,我国建筑行业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房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之外,与采用的施工技术也有很大关系。
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下,有必要对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进行概述,并提出了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领域逐渐走向繁荣,建筑理念和施工方法越来越成熟。
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关注点也逐渐发生变化,除了建筑质量之外,对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减排,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如何在房屋建筑中合理运用节能施工技术,是所有建筑施工人员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1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概述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虽然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行业迅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一定距离,房屋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这一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种形势下,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
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从建筑行业本身来说,应用节能技术是提高房屋建筑性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建筑物综合性能有较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行业要向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施工技术上创新,传统高能耗的施工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②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建筑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采用节能施工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浅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浅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不仅是对五年本科学习的一次总结,更是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转折,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希望使毕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
教学模式上,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双师制”+“预约制”的混合模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力求真实性与科学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强调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提高学生的设计质量;成果展示的艺术化的处理,肯定学生、老师的努力并促进专业的多方面交流和宣传。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细节设计;思考毕业设计课程不仅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五年本科学习的一次总结,更是由校园内的一个个课程设计到实际工程或是科研项目的一个转折。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作为建筑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用于分析、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得到初步训练的重要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在态度上,有些学生觉得毕业设计和以往的课程设计没什么不同,类似的建筑类型和规模也都做过;在学习手段和方法上,许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途径,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实例或是多实例的拼凑;在时间安排上,由于实习、考研、找工作等原因,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是在交图前几周“灵感突现”,但由于时间有限,设计缺乏深度,图纸表达。
种种问题的出现导致的结果是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离预期的教学目的尚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尽可能对每一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使毕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
一、教学模式实行“双师制”+“预约制”1.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制”在我系的建筑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课程是紧随设计院实习之后的,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期仍然希望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学习,增加实践经验。
教学楼建筑毕业设计(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绵阳市南山中学多层教学楼设计学生:秦凯学号:***********专业:土木工程班级:2010级09班指导教师:***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二○一四年六月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前言 (2)1 工程概况 (2)1.1 区位条件 (2)1.2 现状条件 (2)1.3规划条件 (2)1.3.1 自然主题 (2)1.3.2自然式聚落布局 (2)1.3.3山水意向 (3)1.3.4密度 (3)1.3.5自然景观 (3)1.4设计依据 (3)2总平面设计说明 (4)2.1 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 (4)2.2 合理原则 (4)2.3以人为本原则 (4)2.4 规划指导思想 (4)2.5 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 (4)2.5.1 规划结构: (4)2.5.2 线形布局、点状布局 (4)2.6 总平规划布局: (5)2.7 人流流线组织: (5)2.8 绿化景观系统: (5)2.8.1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 (5)2.8.2景观构思 (5)2.8.3景观框架 (5)2.8.4景观元素 (6)2.8.5植物配置 (6)3 建筑设计说明 (7)3.1设计理念: (7)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2 能分区与平面布置: (7)3.2.1平面组成 (11)3.3 竖向交通设计 (13)3.4 建筑主要使用材料 (13)3.4.1外墙1.3.4密度 (13)3.4.2内墙体 (13)3.4.3屋面防水保温 (13)3.4.4卫生间和开水间防水 (13)3.5 建筑主要装修做法: (13)3.5.1墙体 (13)3.5.1.1 外墙 (13)3.5.1.2 内墙 (13)3.5.2楼地面 (13)3.5.3楼面 (14)3.6 立面造型设计: (15)3.7 无障碍设计说明 (15)4 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辞 (20)附录 (21)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建筑为绵阳市南山教学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面积约为3800㎡,其中包括绿化面积约1300㎡,结构设计类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数为5层,主体层高3.9m,合班教室层高6.15m,总建筑高度为20.1m,室内外高差为0.45m,无地下室,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墙体材料为200厚混凝土空心砖。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和实践
建筑学 专业毕业设 计是五年本 科人才培养计划 的最后一个
重要 的实践 教学环节 , 对 培养学生 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 立创新
来感 染学生 , 提升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过程按 教学 计划控制 , 学生
首先 , 建 立相关管 理制度 , 保证毕业设 计工作 能够顺 利按 时保质完成 。 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其次, 制定 阶段性 任务和 目标 , 第1 ~ 3 周进行 资料收集 、 实地调研 、 文 献 综述 及外文翻译 ; 第4~ 1 2 周为建筑设 计草 图阶段 ; 第1 3 周整 理设 计资料和图纸, 第1 4 ~ 1 5 周为教师评 阅、 毕业设计展和毕业 答 辩 阶段 。 最 后, 专家检 查毕业设 计 组织工作。第3 周开始检查 指 导教师配备, 毕业设 计选题 及任 务安排情况 , 实 习、 实验 、 设 计 等条 件 的准备 和落实情况 , 对毕业实 习调研报 告、 毕业设 计
研 结束后 , 每 一个 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 内容详 实且不
少 于3 0 0 0 字 的实习调研 报告, 作为毕业设计 阶段性成果 的一部
分。 要求旁 征博 引, 对调研对象 运用所 学理论 进行评价, 提出批
判 和感 想 。 2 . 建立健 全 制度
建 筑设 计使 用条 件进行 适 当的理想化 处理 , 以“ 实战 ”的氛 围
列的改革和实践, 提 高了 毕业设计质量。 要求毕业设计选题科 学、 真 实, 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 并提 出高标准的毕业设计成果和建立健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篇一:建筑工程概论论文 5000字已排版建筑工程概论题目: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专业:无机非金属1班姓名:杨津学号:20210800726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
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一、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其中一种问题或研究其中一种问题的文章。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建筑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学论文一:题目:建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初探篇一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关于建筑学专业评估为契机,根据我校发展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技术条件和建设需求,并考虑到今后建筑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试力图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
关键词:建筑学评估;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1前言中式建筑因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而特立于世界,但由于历来重经验轻理论的特点,我国并未自发出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新式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国门的打开才建立起来的。
建筑学作为工科分支,且关乎民生,是我国大学体系初期建设的重点。
自1927年起便在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起系统培训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新环境,经全国统一部署与院系调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八所大学设有建筑系,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即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这“老八校”因其学科建设早、科研实力强,且各据一方,各有所长,在较长时间内其专业优势难以打破,构成了中国高校建筑教育的隐形“堡垒”,影响着其他院校的发展。
我校地处西北地区,且与老八校中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毗邻,我校是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
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这些要求对于我校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学专业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无论对于建筑设计学生的在校培养,还是当前社会对学生建筑技术能力的更高要求,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专业的实验设备,实现实验室建设的最优化,并结合时代需求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是本文主要思考的问题。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实践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建筑学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一、毕业设计重要性毕业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对建筑学专业全部理论课程及设计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最强、最接近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
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十学期,共16周,其中包括毕业设计实习2周。
二、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特点由于建筑学专业不仅需要建筑、水、暖、电等的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包括美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是具有多学科性边缘学科和运用性学科的特点。
一个建筑作品的评判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找到最佳平衡点,拿出最佳方案。
所以建筑作品也往往是“一题多解”,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因此,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质量监控(一)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毕业设计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2)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3)面向学科前沿及当前地域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4)依托学校具有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优势,尽量与实际项目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
(二) 提前确定毕业设计选题题目毕业设计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高级职务教师或者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设计院总工担任指导教师。
在学院的统一规划下,指导教师必须于第九学期提出选题,填写毕业设计立题申报表,学院成立毕业设计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
题目审核通过后,在第九学期末提前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并报送教学办公室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20133712080720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断裂的巨石
——驻马店市工商局食品商品检测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四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栗鹏
学号:**********
专业:建筑学
年级:2008级
指导教师:***
职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日期:2013年5月20日
摘要
中国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变化极端,建筑生态策略无法简单采用其他区域解决方法。
本案旨在探讨通过建筑表皮与腔体空间生态策略来达到以高效低耗的方式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室内微气候环境的可行性研究。
期望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建筑多层表皮与建筑腔体协同设计的绿色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
力图通过一个设计构筑起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将建筑内外层的环境资源利用与建筑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得建筑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探索建筑空间节能设计新的模式,以达到改善办公建筑环境、节约能耗的目的。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多层表皮;建筑腔体;建筑节能
Abstract
China's summer and cold winter extreme climate change, building ecological policy can not simply adopt other regional solu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with the cavity through the building skin space strategy to achieve ecological way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low consumption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indoor micro-climate of the feasibility study. Expect that the theoretical study based on the proposed multi-storey building effective cavity epidermis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policy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Sought in a design and construct a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ology, as well as targeted design patterns and design methods, the inner and outer layers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resource use organically linked. Makes maximum building close to nature and explore architectural space saving design new models. Deep into the specific exchange of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in order to achieve improved office building environment,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Key words: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Layers of skin; Building cavity;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目录
引言 (1)
1 概述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
1.3.1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
1.3.2 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
2 设计任务和要求 (3)
2.1 项目背景 (3)
2.2 设计要求 (3)
2.3 区位分析 (4)
2.3 文脉分析 (4)
3 设计原则 (5)
4 方案设计 (5)
4.1 方案背景 (5)
4.2 方案场地设计 (5)
4.3 功能流线分析 (6)
4.4景观环境分析 (7)
4.5生态技术分析 (7)
4.5.1气候特征与自然因素 (7)
4.5.2 生态设计策略 (7)
4.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引言
办公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从古至今备受关注,占据了社会与其数量不成正比的资源配额,而且它也肩负着引领社会理性价值观的重任。
但由于办公建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筑,经常被业主或者建筑师冠以“标志”的头衔,所以更多的情况下,对建筑立面与造型的关注远远超越了建筑的其它方面。
如何把办公建筑设计从“经济、坚固、美观”向绿色生态的方向推进,融入可持续的发展观,继而形成建筑设计手法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融合,并最终达到既能实现建筑师对于艺术的追求,又能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环境作出应有的尊重与利用,将是新时代的建筑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抉择。
1 概述
1.1 研究目的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十分普遍的一种建筑类型,由于建筑本身设计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复杂性,能耗远大于住宅。
同时当今的绝大部分建筑被定义为形象设计,忽视了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使用者在外界气候环境中提供一个舒适的内部环境。
因此办公建筑对于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所以本次设计通过把建筑设置建筑腔体与建筑表皮协同作用,结合运用自己所学的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一个造型新颖、节能生态的办公建筑,打破传统办公建筑形式,改变建筑单调沉闷的内部空间和高能耗的资源浪费。
以达到运用绿色生态理论以及策略节约能耗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
如何使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还能与自然共生,而不是使用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并排出废弃物的机械设备。
通过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塑造及细部构造的围合来达到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目的的设计策略,从而增强对于生态建筑和可持续性发展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综合以上分析,本设计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l) 提高建筑对于自然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储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2) 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3) 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减少对于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费用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改善建筑的室内微气候环境,提高室内空间的热舒适度;
(4) 通过建筑围合的空间改善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的研究方法,改变以往一味依赖于机械设备的模式,创造出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1.3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快速进步,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工程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样建筑大师们也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和地域气候的充分尊重,并使之成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一个基点。
1.3.1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验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研究所。
其中清华大学是国内进行绿色建筑与生态节能研究的先行者,也是国内的领路者。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了大量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关于“气候”、“生态”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设计实践,进而将范围扩展到生态城市领域。
同济大学在这方面也获得了很多成绩,这些研究或基于实践探索,或基于实例分析,基本代表了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的主流方向。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规范,然而规范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起点很低,我国在绿色建筑上需要做的努力还很漫长。
国家制定的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推动的作用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阻力。
1.3.2 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在印度,针对干热气候下的建筑遮阳和通风问题,查尔斯·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两项命题。
前者体现出他执著于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更适合于干热地区公共活动的理念;“管式住宅”则把烟囱效应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并加以改造,使之在不同季节之间具有可调节的“管式住宅”能力,既能在低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中创造了小尺度的户内外阴影空间,又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直接反映当地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在建筑实践中多次用到“管道”的设计概念他们是建筑中自然要素的输送载体,从而使建筑深层融入自然,具有“建筑腔体”生态调节功能。
总的来看,可被广泛运用的绿色设计策略和可实际操作的绿色设计方法依然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瓶颈,国内研究相对单薄,数量与质量均不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这样的情形下,绿色建筑在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从业建筑师的教育背景与继续教育,同样受制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进而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实践,从我国的建设现状来看,绿色建筑的实践数量与我国当前的建设规模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