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道德等。

3.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具有凝聚力和传承力,对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价值。

3. 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和回顾: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每个节日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2. 讲解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3. 展示每个节日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4.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技艺。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3.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4.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

2.探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和记录。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探究指导:教师呈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并分组讨论学生对这些特点和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练习:学生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海报,展示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画画、音乐、戏曲、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听音乐,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传统文化的内容。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和小竞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容。

4.课堂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制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的技艺,书法、绘画、剪纸等1.复习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艺术品,引导学生再次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

2.探究指导:教师展示传统文化的技艺,并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实际练习,如书写、绘画、剪纸等。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国传统节日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二节:中国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第三节:中国传统习俗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学重点: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5. 第五节:中国传统美德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和表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2. 参考书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和在线资料。

4. 实物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如节日礼品、民间艺术作品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中国传统节日课时:2课时内容: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2. 第七周:中国民间艺术课时:2课时内容:介绍剪纸、泥塑、中国画、京剧等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讲解成语故事,分析成语中的道理,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2. 第二课:典故《掩耳盗铃》教学目标:了解典故“掩耳盗铃”的来历,理解典故的含义,学会运用典故。

教学内容:讲解典故,分析典故中的道理,进行典故问答。

3. 第三课:古诗词《静夜思》教学目标:学会古诗词《静夜思》,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美。

教学内容:朗读诗词,解析诗词意境,进行诗词创作。

4. 第四课:传统节日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习俗,进行节日活动体验。

5. 第五课: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教学目标:了解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来历,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学会讲述故事。

教学内容:讲解民间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情感,进行故事表演。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故事音频、图片、节日活动材料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与展示: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结合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

3. 互动与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 实践与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一、教学内容:
“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难点: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课本等
五、课时分配:
每课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需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七、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合作等
八、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食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教材。

2. 课件: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 教具:卡片、贴纸、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1. 诗词:学习古代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成语:学习和运用常见的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 故事:阅读中国传统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4. 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七、教学活动1. 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成语知识。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等;(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3)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第二单元:古诗欣赏(1)李白的《静夜思》;(2)杜甫的《春望》;(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和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成语故事和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和诗歌意境。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和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语和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和古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

2. 第二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

3. 第三周:成语故事教学,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4. 第四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李白的《静夜思》。

5. 第五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杜甫的《春望》。

6. 第六周:古诗欣赏教学,讲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 第七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手工制作或表演。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2. 古诗文选集;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手工制作材料;5. 表演道具。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作者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分组讨论: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老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意义。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和感受。

3. 观看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视频,感受节日氛围。

四、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国画、戏曲等)。

2. 欣赏著名传统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介绍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2. 学生欣赏:观看传统艺术作品视频,感受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析传统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自己的欣赏体会。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其基本知识。

2. 尝试创作一幅传统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国画等。

第四章:传统美德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友善等)。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等。

3. 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名称。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讨论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活动,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等。

2. 分析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传统艺术的作品和表演,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作品、京剧表演等。

3. 讨论传统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传统习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展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章: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来历。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知识。

第三章: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2. 展示法: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传统艺术的定义和形式。

3. 展示:展示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故事、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第二课时:诗词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成语。

4. 第四课时:传统绘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5.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第五课时:传统节日(续)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节日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文化故事等。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第1课时《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学目标:1、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古语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二、简介《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话的出处《三国志》,以及陈寿其人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字面意思和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古语新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古语新说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结合视频,通过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七、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小华、小红谁可以入选三好学生。

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以德为首”的人,能从哪方面做起?写出你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关于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的小故事,并交流。

第2课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背诵“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语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论语》以及孔子其人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字面意思,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一、教学目的: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措施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第一单元勤学第一课1、勤学早勿悔迟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发愤勤学。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朗读经典片段,看谁的读书表现好?二、经典诵读1、课件出示古诗《劝学》。

学生试读,教师领读。

记所学内容,通晓文意。

三、读故事,明事理1、自由朗读《闻鸡起舞》的故事,说说成语的本意和寓意。

2、广闻博识:读一读《更》,了解更的划分。

3、余力学文先读后思,说一说你的体会。

四、学以致用制定本学期的读书学习计划。

第二课古圣贤尚勤学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孔子向7岁的项橐学习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二、经典诵读1、课件出示:《三字经》片段。

2、自由朗读,指名领读。

齐读,想一想:生活中,同学们怎样向别人请教问题的呢?3、教师点睛:想要成就非凡,就得努力学习。

三、晓事明理1、自由朗读《司马光的警枕》的故事。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第一章:走近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人物三、教学活动1. 观看传统文化视频资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举例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及人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章:传统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传承节日习俗。

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贴春联、赏花灯、扫墓、赛龙舟、吃月饼等。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小组讨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分享感受。

3. 动手实践:制作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章:传统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艺术的美,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书法、绘画、剪纸、皮影、京剧等。

2. 传统艺术的特点及魅力。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的特点及魅力。

二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优秀的国学经典中,学习做人的优秀品质,继承中华优秀的道德风尚。

并在学经典的指导下,将经典与时尚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经典的时尚性传播。

教学内容:1、声律启蒙(节选一)2、声律启蒙(节选二)3、续小儿语4、增广贤文(一)5、增广贤文(二)6、弟子规(一)7、弟子规(二)8、幼学杂字9、中华改良杂字10、千家诗一11、千家诗二12、千家诗三13、千家诗四14、神童诗一15、神童诗二16、随园诗话17、世说新语内容分析:本册教材从四大方面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诵读。

如: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艺术乐园。

每个版块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有: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成长袋等板块,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尤其是成长袋的设计,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4、学习自我评价,在成长袋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成长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成长袋的检测、评级功能,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4、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国学的学习热潮中。

具体做法是:(1)结合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发学习的远大志向;(2)利用相关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3)借助课文的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三者共鸣;(4)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5)通过鼓励、激励、训练、强制等手段培养良好习惯;(6)用教师的言行影响示范。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3.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和喜爱。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绘画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如果知道请举手回答,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Step 2介绍传统文化: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包括中国的
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

然后,给学生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这是哪个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Step 3 讲解传统节日:
1.教师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一讲
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2.学生围绕这些节日,进行讨论和互动。

比如:你们在春节都做什么?为什么要吃汤圆?有没有听说过舞龙舞狮?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Step 4 提问与总结:
教师提问: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哪些方面跟我们平时生活有所不同?学
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独特传统,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发展下去。

四、教学扩展:。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情况分析二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

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

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

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4、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5、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6、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

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

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她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比如:召开“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

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接龙、古诗新说、诵读汇演、集体诵读日、假期夏令营等,不拘形式。

8、内容丰富,因人而异。

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

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

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四、德育结合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对当下的社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化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表现。

因而,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第一单元敏而好学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过程:1玉不琢不成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四、知行合一: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

玉与人的“关系"#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教学设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明不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求知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说说这是谁%二、读典明理: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绘本启智:1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我们可以懂得对付一个人要能够从他的弱点入手方能够将其击败。

;2读《菱角的尴尬》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寻找生活中不懂装懂的危害三、知行合一: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呢2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纠错。

四、拓展阅读: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

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五、力行体验六、星星点灯: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别人。

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

不懂的事情不装懂。

-——《弟子规》板书设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态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3 时习之亦说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养成学过的内容经常实践的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1、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孔子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时习之亦说乎。

二、读典明理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

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临池学书》的故事。

·2讨论一下,王献之学书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四、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学新知,常温习课外书,勤阅读。

写好字,常练习。

五、拓展阅读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学生汇报。

%文明小常识。

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1饭前要洗干净手。

2排队有序不讲话。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

4桌子上不掉饭粒。

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六、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小儿语》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七、星星点灯毛泽东读书的故事板书设计:3时习之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

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

4精于勤,荒于嬉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中庸》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只要勤于思考、学习、耕耘,人生会更加光彩。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勤于思考、学习、耕耘,人生会更加光彩。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告诉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庸》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学习新课二、学生自读“读典明理”!人一能之,几百之;人十能之,几千之。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交流老师讲解三、读《凿壁偷光》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看图学习“知行合一”说一说自己做到了哪些五、课外拓展自读课本22、23 页六、行为演练按照课本23 页“星星点灯”说的去做板书设计:~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知道了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实践,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不断的追求真理,并在实践中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第二单元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诚实守信。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诚实守信,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