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四虚:四方。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及:到国:国都。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于:在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杞人忧天》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之:穿井得一人之使。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晓:开导若:就像。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止:行动和停留。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只使:即使。中伤:打中击伤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第二课时《穿井得一人》
一、情景激趣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四虚:四方。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及:到国:国都。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于:在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杞人忧天》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之:穿井得一人之使。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晓:开导若:就像。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止:行动和停留。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只使:即使。中伤:打中击伤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第二课时《穿井得一人》
一、情景激趣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