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赵芳达

摘要: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系列,是一部不朽的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技巧性、表演性还是欣赏性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许多学习钢琴达到了较高水准的,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首进行学习,并作为自己的一个演奏水平的标志。但由于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同,所以弹奏的方法和方式也略有差异,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弹奏《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时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列出。

关键词:创作匈牙利狂想曲倚音节奏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诞生在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公爵腹地管家的小屋里。这座府邸曾经留下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足迹。或许,这也是一个征兆,在这里降生的李斯特成为了三位音乐巨人的后继者。

不满六岁的李斯特开始跟亚当学习钢琴,七岁开始作曲,儿时的他便已展现出对音乐无比的狂热。他的才华使得六位匈牙利贵族联合起来送给他6年求学费用,让这位天才少年到维也纳深造。十六岁的他定居巴黎。

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创作中开拓性的大胆革新手法和娴熟技巧不但代表他特别的创作风格也使之在浪漫主义的众多艺术歌曲中独树一帜,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青少年时期的他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欧洲各国舞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旅行、复杂多变的生活与创作环境和异常频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使李斯特有机会广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接触各种思想和潮流。这一切都大大的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创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渗透着各种影响因素。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极为深刻之一的即是匈牙利的狂想曲。

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创作背景

“狂想曲”这一词来源于一段古希腊诗rhapsdia,狂想曲通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或一些流行于民间的旋律。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

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其中第二号(升c小调)、第六号(降D大调)、第十一号(a小调)和第十五号(a小调,又名《拉科奇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有19首《匈牙利狂想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至1847年编选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还有一首题为“匈牙利”的交响诗。在浪漫主义艺术世界中,他用自己的作品表明了自己是一位匈牙利艺术家。如果解析一下《匈牙利狂想曲》,可以这样认为,他的音乐根植于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同时,他的音乐又带有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狂想”风格,即热情的幻想、真挚的感受以及奔放的色彩。毫无疑问的,李斯特其人其作深深的烙上了浪漫主义的印迹。

李斯特创立的狂想曲题材,是两个对比性的段落为基础,前者慢速度,是独舞的音乐,叫做“拉苏(Lassan)”,带有傲然的武士气概和浪漫主义式昂扬的特点,有时是威风凛凛的行列或舞蹈,有时又像即兴式朗诵或叙事史诗,有很多装饰;后一部分是快速度,迅急、热烈的,是双人舞的音乐,叫做“弗里斯(Friskan)”,他的进行轻快无羁,常用以描绘民间欢快舞蹈的情景。

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无疑是其中最为通俗的一部,其中题是献给泰勒奇(LaszloTeleky)伯爵的。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浅析《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乐曲为升C小调,从即兴宣叙式的短引子开始。乐曲的序奏速度缓慢,节奏自由,为随想曲风格的慢板,这里曲调上的倚音,是匈牙利民间音乐特有的装饰,而伴奏中带倚音装饰的和弦,则像是模仿民间弦乐器的拨奏,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众引入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中来。

如:谱例(序奏,开始的1--6小节)

紧接在引子后出现的便是李斯特狂想曲常有的性格豪放的“拉苏Lassan”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这里出现的歌调全是匈牙利民间歌曲旋律,只是也含有舞蹈因素,最先出现的歌调就是这样,其中每一个乐句的“威本科什”舞曲型的结尾,使他带有鲜明的匈牙利民间音乐色彩。主题依借八度音和华丽的经过句而获得广阔的发展。

如:谱例(第25—30小节)

第二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他那轻快地倚音装饰和低声部的持续音,同样鲜明的强调出民间弦乐器的演奏特点。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在这里,他先以变奏的方式发展着,可以看到它暂时被拆散开来,凡不在一系列位于高音区中奔驰的三十二分音符之间,但他的发展为一个华丽的乐句打断,音乐又回到乐曲开都的那个即兴宣叙调上来。这是我们已经熟知的这支歌调移到低音区,待到它逐渐升到高音区时,还有一个经过句在闪烁着光辉,歌调也因此变得更加温柔可亲,色调更加明朗,更有表情。但在此之后,他只留下那富有特性的结尾这么一点痕迹,便又沉落到低音区去了,并消失在乐曲开始时出现的歌调之中。

谱例:舞蹈性的旋律

谱例:旋律转到低音部

这首乐曲的后半段,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即“Friskan”部分,描绘民间节日越来越热烈的欢乐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经过一系列变奏发展而成。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越勇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名族和别的一些民族民间乐器常见的特征。可以说,所有的变奏都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