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方风景的命运主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方方风景的命运主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路风景,一路变幻

浅析《风景》中生存环境对人物的塑造摘要:女作家方方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大部分作品的取材都来自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旨在表现新写实小说的“凡俗化叙事”的特征。方方的代表作《风景》描绘了“父亲”一家十余口人的生存境况和生活状貌,表达了其生活环境对生活的意义,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风景》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方方的创作倾向。

关键词:《风景》生存环境人物命运

方方说:“我的小说主要反映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方方的《风景》就是对生存状态的感悟,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风景》以武汉着名的贫民区“河南棚子”为生存布景,描绘了“父亲”一家十余口人的生存境况和生活状貌,展现了城市这一隅天地的独异的“风景”。小说以一个死去的小儿子(小八子)的视点来观察这一家人的生活,并以小八子的语调来叙述者一家人的故事,使这篇小说笼罩着一层超现实主义的气氛。

小说展现的市民生存的艰辛:生存空间狭小——一间十三平方米的板壁屋子里挤着父亲母亲和七男二女的儿女们;温饱一直成问题,一家热终日奔波挣扎,生命的基本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更加无所谓精神需求了。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塑造了父亲、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母亲大香小香以及相对主人公七哥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及各自的命运。

生存环境影响着这一家人。

一生潦倒,一生不被儿女所尊敬的父亲,一生都没能明白自己的生存村境况,因而他骄傲着自己的生活。

父亲是个苦大仇深的码头工人,一辈子回忆着打码头的那段“峥嵘岁月”。每回喝酒都要没完没了地讲述他的战史。这个时候他所有的儿子就必须老老实实的坐在他身边听他进行“传统教育”。不然,父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父亲一生都生活在码头文化里,纵然一家人生活粗劣,可他仍然希望有人继承他,希望他的儿子们沿着同样的生命轨道走下去,然而,当二哥坚持继续学文化而不去拉板车时,他会担心以后码头怎么办。在我看来,这样的父亲多可悲,可悲的不只是他一生的困顿,而还有他居然“享受”这种生活,丝毫没有没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如此颓败。也许,这就是父亲想要的生活!父亲主观上没有意愿改变他的生活轮廓,年轻时“风光”的码头打手经历生存境况让他久久地沉浸在回忆里,安于现实,不求改变,更不满后代的“颠覆”。所以大哥,在他与父亲的争吵中咒骂:这样的父亲,混了一辈子,却让儿女们没吃没穿的想猪狗一样挤在这个十三平方米的小破屋里,居然还有脸面在儿女面前有滋有味地活着。这样的父亲,最终还是面对了现实,在七哥成为各人物后,他学会了忍住自己全部的骄傲去适应这个人物。可是,他骄傲什么,他哪来的骄傲,他骄傲的是源于对自己境况的无知啊!

始终如一地追寻与抗争的二哥,最终放弃了生命。他说:“不是死,是爱”。

若不是一件偶然事件改变了二哥的命运,二哥是不是会同家里人有什么质的变化的。生命中的那次偶然际遇促使二哥步入一条与家人全然不同

的轨道。二哥愉快地在这轨道上一滴一滴地流尽鲜血而后死去。二哥救了溺水的杨朦,由此结识了他们一家。杨家人的和谐融洽,文质彬彬的生活氛围使二哥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真诚和温暖。他也开始怀疑他一直几乎认定的事实:夫妻打架,兄弟斗殴,兄妹吵闹是每个家庭中最正常的现象。文革时期,为了杨朗,为了爱情,他一次次放弃回城的机会,可这一切换来的竟然是爱情的背叛。在理想和爱情双双遭到毁灭之后,他开始痛苦的思考:“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这之间又有多大差距呢死者有没有可能在他们的世界说他们本是活着而芸芸众生则是死的呢死,是不是进入生命的更高一个层次呢”这种是对生命的困惑和迷茫而导致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出于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他决然抛弃课这个丧失人性,泯灭良知的人世。在咽气之前,他清晰地对杨朗说了一句“不是死,是爱”。二哥坚定地选择对爱情对生命价值的执着,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与之相反,是七哥。

由不懈超越到屈从堕落的七哥,最终出人头地,完成了封建仕子的圆满跨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七哥幼年时期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被父亲嫌弃,遭受母亲冷眼,忍受大香小香的讥讽凌辱,食不饱,穿不暖,在下乡以前只能一直蜷缩在床底睡觉。但在人生的征途中,七哥从没有停止过尝试超越生存困境。从小,七哥就羡慕小八子被父亲抱在怀里的温暖,后来,与够够相遇,成为“这日子,是七哥最美丽和善良的日子”,但唯一的知心伙伴却不幸命丧车轮。下乡后,七哥超越困境的尝试开始显现出一定的自觉性,开始对生和

死的领悟,七哥对那些纷繁的议论充耳不闻。七哥在小山村种种怪异行为和苦大仇深的家史,阴差阳错被保送到北大,命运齿轮还是扭转。

到北大,初来咋到的,七哥的魂灵还未改变。直到苏北佬说“干那些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的那番话,七哥开始屈从现实,开始改变寂然活着的生活,开始风起云涌。七哥的际遇改变了人生的道路,改变了命运,之后的一切机会都已经注定属于七哥了。

工作后,七哥抛弃了既定的教师生涯,抛弃了即将结婚的美好女子,选择了一位刚遇上了不能生育且比他大七八岁却有个高官父亲的那人,七哥找到了他的终南捷径。“七哥说,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殊路却又同归,有何必在乎是不是抢了被人的营养而让自己肥绿肥绿的呢”七哥开始行走他的仕途康庄大道,只是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方方说:“他要改变命运只能这么做,只能靠手腕,碰运气才能出头。”不然,以他的家世,不回河南棚子,当个老师已是万幸了。

七哥这样的活法,显然不同于父亲的,不择手段又如何,黑暗的生存环境给他做出了无奈的抉择。七哥,绝对是生活的强者,但是很多读者也为之含泪叹息。笔者认为无需叹息无需扼腕,他付出的远比他得到的要少的多。

还记得《风景》中有过这么段话:“有人写了一步小说叫悲剧比没有剧好,七哥没看过那小说但他觉得那题目棒极了。有魔鬼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七哥想她终会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段话是七哥向那个有高官父亲的女人直白地讲他是因为她父亲才追求她的。那女人说七哥是魔鬼。魔鬼又怎样,那个女人也同样被现实逼得接纳了魔鬼。这个“有比没有好”的理论,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