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l示意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三十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三十二)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石家庄市随着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夏季城市内涝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5年10月,石家庄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如图左所示),石家庄市一些道路在机非隔离带和便道绿地建设中采用开口路缘石(如图右所示),并将其建设成下沉式绿地(即绿地比周围的路面要低),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市夏季易遭受城市内涝威胁的原因。
(2)列举城市内涝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分析道路建设中采用“开口路缘石+下沉式绿地”模式对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
答案:(1)石家庄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市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起伏小),排水速度慢;城区面积扩大,不透水铺装面积(或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增加,自然调蓄空间缩减(或降低了雨水的下渗量和截留量),暴雨来临时,积水汇流速度加快,(城市排水管网不发达,排水速度慢),因此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2)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影响出行;房屋被淹,屋内财物被泡,造成财产损失;城市电缆、光纤等地下管线因积水受到浸泡,容易造成电力、供水、通信出现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停水和通信中断等问题。
(3)通过采用开口路缘石,方便快速将路面雨水引入绿地,减轻路面积水;下沉式绿地可汇入雨水并短期存储,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解析:本题目以石家庄市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内涝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往往是因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过多导致的涝灾;石家庄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过于集中,且多暴雨;位于华北平原,市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起伏小,排水速度慢;作为省会城市城区面积扩大,水泥地面多,不透水铺装面积(或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增加,下渗较少,自然调蓄空间缩减,降低了雨水的下渗量和截留量,地表径流多;暴雨来临时,积水汇流速度加快,径流量大,城市排水管网不发达,排水速度慢,因此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年《金版学案》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
课标解读
知道: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差异。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并利用其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应用:能够根据相关的人口资料或 图表,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 人口措施。
今后几十年人 采取了控制人
今后变化趋势 口数量将比较 口的措施,人
稳定,一些国 口增长速度将
家还会逐渐减 趋缓,但人口
少
数量还将增加
三、不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国家 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人口老龄化 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和 外籍劳工
13.26%
增长5.84% 下降6.29% 上升3.36% 上升2.93%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2)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到 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 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 2010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注塔形特征。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 题:年轻型反映了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 问题;成年型反映了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 老年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一般以≥60 岁的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达 7%作为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020衡水名师地理专题卷: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八人口的变化考点25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1-9题,25题)考点26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10-24题,26-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1-2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B.日本C.澳大利亚D.美国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
读图回答5-7题。
5.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A.②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②D.②③①6.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C.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20世纪50和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7.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A.青壮年负担加重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D.加重就业压力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
高三课件《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
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 俄罗斯 孟加拉国 日本 尼日利亚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2年人 口数/亿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12.95 1.10 0.91 0.75 10.41 1.86 1.64 1.41 2.88 1.00 0.83 0.71 2.17 1.54 1.43 1.22 1.74 1.49 1.31 1.20 1.48 2.68 2.77 2.50 1.47 -0.03 -0.16 -0.19 1.43 3.10 2.00 2.10 1.27 0.16 0.17 0.10 1.15 2.57 2.39 2.24
一、世界人口增长
近代 快速增长 古代水平提高
1、人口增长的特点:持续性、阶段性 (1)持续性: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 (2)阶段性: ①古代时期:缓慢 ②近代(工业革命开始):迅速增长 ③现代:新技术革命开始:迅猛增长
2.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人口增长地区差异的原因: 世界各国 工业化进程 不同。 (2)表现: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的人口增长 大大超过了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世界的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 发展中 国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考纲: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 重点: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掌握世界各 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难点: 学会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影响因素, 利用地理统计图表分析目前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 长模式差异的原因
1. 人口的增长模式
八年级地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教学目标:
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及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知道世界人口呼我 国人口空间分布形式.
德育目标
进行人口理论教育,明确我国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人口政策的宣传利用影响人口分布因 素分析某一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
一 . 人口的增长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十个
2.我国人口的分布: 稀疏 面积:57% 人口:6%
腾冲
黑河 密集人口:94%
面积:43%
社会经济条件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开自发然时条间件长度
政治.军事.历史等
一个地区.国家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 一定生产力.社会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和 人口资源结合利用程度
世界人口的增长
增长特点:慢—快—慢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口的增长
二 . 人口的分布
1 . 世界人口的分布
最密集区 : 东亚 . 南亚 . 西欧 . 美国东北部分
人口稀 撒哈拉 . 中亚 . 澳大利亚的沙漠 , 少区 : 亚马逊河 . 刚果河流域 , 北美 . 亚
洲 的高山地区 , 南极洲无人定居 。
世界人口增长史
年份
公元初 年
1750
1830 1930 1960 1974 1986
人口数
(亿)
2
7.5 10 20 30 40 50
自然增
长率(%0) 0.6 4.4
5
8 18 19.3 17
返回
1950 --- 1993 年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 3- 5 Nhomakorabea30
25
20
快? 慢 ? 1950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基础诊断]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六章
第五、六章章末分层训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得出的是()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读甲、乙两国人口数据图,回答2~3题。
2.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13‰B.1‰C.1.3‰D.-1‰3.具有乙国人口特征的国家最可能位于()A.欧洲B.非洲C.亚洲D.北美洲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据此回答4~5题。
4.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热带地区D.温带地区5.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多,这反映了其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B.寒冷C.干旱D.湿润城镇和乡村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城镇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读图,回答6~7题。
6.与城镇相比,乡村景观的特点表现为()A.商业建筑众多B.道路笔直宽阔C.工厂分布密集D.住宅低矮分散7.从乡村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表现为()A.人口数量增多B.占地面积扩大C.生活水平提高D.环境得到美化8.读某城镇变化图,与1999年相比,2023年该城镇()①人口减少①建筑层数增多①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④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①贵州苗族人民依山傍水,其住所底层部分悬空,用木柱支撑,形同“吊脚”,因而得名“吊脚楼”。
读西江千户苗寨局部地区图和单一吊脚楼简图,回答9~10题。
9.“吊脚楼”的屋顶大多倾斜坡度较大,可推测当地()A.降水丰富B.光照强烈D.风力强盛10.对于“吊脚楼”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易发火灾,应拆除②记载苗族人民的历史,应传承①用水不便,条件差,不保留④结合旅游业发展及保护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图l示意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
图l示意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回答l、2题。
1.图l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德国C.韩国D.印度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中的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4.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7—9题7.如果图中a-b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可能的是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沙特、加拿大、德国、苏丹D.印度、尼日利亚、南飞、英国8.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A.a B.b C.d D.e9.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规律,反映美国东北部的点是A.a B.b C.d D.e下表为四个国家某年的人口变动数据。
读表回答10—12题。
10.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和中国处在同一阶段的国家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日本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A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读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4题。
考前必记人文地理23个核心考点-高考地理(全国通用)
考前必记人文地理23个核心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二、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3 人口与城市 (解析版)
类型13 人口与城市1.(2022·江苏·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画出“胡焕庸线”,并写出两个端点所在省份的简称。
(2)简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黑、云或滇(2)人口密度最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
(3)不赞同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解析】本题以人口密度概念、胡焕庸线及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胡焕庸线”端点、我国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及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由所学可知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º度直线。
两个端点所在省份黑龙江省简称黑,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胡焕庸线”如图(2)由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复杂,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最小。
(3)由材料知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各地在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上是存在差异的,并不代表人口分布不合理。
2.(2022·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与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等。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PPT课件
原始低增长 高高低模式 工业革命前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
2.各大洲之间的差异:
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
大洲(地区)
非洲
亚洲、拉丁美洲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世界平均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
增长阶段 高增长
增长下降
低增长 增长下降 增长下降
低增长
增长模式 过渡 过渡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
国,最可能是 ( B )
A.中国
B.日本
C. 印度
D.泰国
.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高增长
增长下降
.
收缩型: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表明
人口比重缩小,
人口比重增
大,是
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
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
势将呈
增长,人口缩减。
.
收缩型: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 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 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 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①解放前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 ②解放后增长迅速
③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速度下降
①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 人口问题 ②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低)
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空
间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__现__代__型___的转变
7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_发展、传统文 化观念、相关的_人__口__政策等。 【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 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16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2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 长迅速。第(2)题,在“二战”之前,没有国家实施限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人口增长较慢是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 的制约。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对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 (1)C (2)D
福利制度;
影响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19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
20
【即时巩固】 1.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示意图”,回答(1)~(2)题。
21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学会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难点)3。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重点)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曲线是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因素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高-高-低”模式自然增长率高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3。
“低-低-低”模式分布主要发达国家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就是人口增加。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量与死亡人口数量之差. ()(3)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4)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生育意愿。
()(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提示:(1)×人口增长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能是正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
专题09 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之2019真题综合题精讲精析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9 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考题解析【高考真题1】40.(2019年北京卷·节选)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10分)【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结合右侧图例,从图中看,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差异显著。
人口老龄化表明德国人口增长过慢,老年人比重过大,造成德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压力加大,老年人孤独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考点精讲【知识框架】【知识要点拓展】★一、人口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4)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
(5)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二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思考: 经济发展水 平对人口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有什 么影响?
处于过渡模式中的 高增长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生率不变,死亡率下降,而使自然增长率上升的.
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就开始进入这个阶段, 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就开始进入这个阶段, 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就开始进入这个阶段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这个阶段中.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这个阶段中.
安全保卫效益 维系家庭地位效益
处于过渡模式中的 增长下降阶段
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当两者的差距减小时,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当两者的差距减小时,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们对人口素质的要求,人们受教育年龄的年限随之增加,婚育年龄的提高. 社会福利的完善,样儿防老观念的转化,导致出生率下降. 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在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自 然增长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世纪以来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 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老年人口比重过 大,出现人口老龄化 问题—带来劳动力不 足,社会福利开支增 加,青壮年负担过重 等社会问题.
2.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高高低" (1)"高高低"模 式 思考: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 什么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 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和地区?
世界的人口
毁林 过度 开荒 放牧
土壤肥力下降 灾害增多
更多的劳动 力
农牧产品 产量降低
人口-粮食系列的资源、环 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反过来是不是人口增长速度 越慢越好呢?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 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过程。
167% 28% 264% 182% 106% 158%
哪增得最快?哪增得最慢?哪增得最多?哪增得最少?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图
填表三
1950年人口 2000年人口 2050年人口
(亿)
(亿)
(亿)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8.3 2倍 16.9
11.8 4倍 48.8
12.6 6倍 80.2
17.6 6.9 8.6
19.2 7.6 9.9
21.2 8.5 11.7
未来的家庭组合将是独生子女的组合,会 有什么家庭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你有 什么好建议?
科学的人口发展观
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 环境、资源相协调,提高人口素 质。
——约163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
黄失河去边森上林的望保着穷护遭苦砍的孩伐土子的地森!
林,老人伤心极了!
从土坑中采 集雨水饮用。
这只兀鹫正
在等待前方的小 孩饿死倒地,以 便于猎食!
缺少的不仅 仅是衣服,还有 食物和药品!
家里人多地少, 生活困难,我要 去城里打工。
城里有好学校, 我将来要去城里 读书。
城里的生活条件好, 我要搬到城里去。
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镇。其结果如何呢?
•请你根据刚才所看到的资料及图 片分析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l示意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回答l、2题。
1.图l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德国C.韩国D.印度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中的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4.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7—9题7.如果图中a-b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可能的是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沙特、加拿大、德国、苏丹D.印度、尼日利亚、南飞、英国8.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A.a B.b C.d D.e9.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规律,反映美国东北部的点是A.a B.b C.d D.e下表为四个国家某年的人口变动数据。
读表回答10—12题。
10.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和中国处在同一阶段的国家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日本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A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读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人口总量呈下降态势B .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C .人口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1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约在( )A .1982-1990年之间B .1990-2000年之间C .2000-2004年之间D .2004年以后下图中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回答15一16题。
15.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国家甲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40 22 42 8.5 人口死亡率(‰) 16 8 40 6 人口自然增长率(‰) 24 142 2.5A.甲B.乙C.丙D.丁16.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A.环境承载力下降B.人口迁移C.死亡率下降D.出生率下降17.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未来环境压力较小B.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丙国近些年可能发生过战争D.丁国目前死亡率较低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回答第18题1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A.I、Ⅱ、ⅢB.Ⅱ、I、ⅢC.Ⅲ、Ⅱ、I D.I、Ⅲ、Ⅱ19.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不属于其成因的是A.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B.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渐趋完善C.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D.大城市经济发展极其缓慢20.图2示意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21.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22.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科技水平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总量C.衡量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都是人口数量,所以说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D.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所以地球环境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也是定值图3示意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单位:元/平方米),完成23—25题。
23.图3数字中地租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4.图3中②处的地租为A.大于300元/平方米B.200~300元/平方米C.小于100元/平方米D.100~200元/平方米25.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A.市中心,交通便利B.市中心,人口密度大C.市中心,历史悠久D.位于城乡外围的公路交汇处26.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一放射式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27.图4中,各级城市与R 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①集镇——R1,县城——R2,地级市——R3②廊坊市——R3,石家庄市——R2,北京市——R1③北京市——R1,上海市——R2,黄浦区——R3④省城——R3,县城——R2,乡镇——R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5示意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据图回答28、29题。
28.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度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30.城市化可能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31.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3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口的A.失业率B.生育率C.就业率D.死亡率3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3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A.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⑤D.②⑤35.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不同,说明①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减弱②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③个人偏好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④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逐渐增加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硅谷——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海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和电脑软件产地。
因为制造电子元件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硅,所以人们称这个工业区为“硅谷”。
36.导致美国“硅谷”新厂外迁的原因是①本区环境污染严重②本区土地被占用殆尽③本区交通日益拥堵④本区劳力、土地、住房价格较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读图6,完成37、38题。
37.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图中①的事例是A.有色冶金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B.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C.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器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D.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的集聚38.关于图中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B.内部联系简单的工业区,通过过程③,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C.过程④可发挥不同地方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⑤,形成了工业重镇图7示意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图中的a、b、c分别代表水运、铁路与公路运输中的一种。
读图回答39、40题。
39.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例a所代表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无法判断40.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中OA距离将发生变化,下列表述其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A.OA距离将变大,其原因是汽车载重量增大和高速公路的发展B.OA距离将变大,其原因是列车提速和铁路网日益稠密,增加了通过能力C.OA距离将变小,其原因是水道不断被清淤,增大了通过能力D.OA距离将变小,其原因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高了汽车运行速度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了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痤3万人的小城。
判断第41、42题。
41.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42.上述事实说明了A.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B.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增长43.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44.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可能会造成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音污染B.有毒废水、噪音、大气粉尘污染C.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D.噪音、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45.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商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重工业区旅游区 c 文化区b 住宅区d 轻工业区 aD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46.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 .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 .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 .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 .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47. 读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出、流入饼状图,图中b 地区是 A. 东部沿海 B. 东北三省 C. 中部 D. 西南48.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成反相关的因素是A .资源总量B .科技水平C .经济发展水平D .消费水平49.我国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A .黄河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东北平原D .云贵高原50.城市化进程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制约A.国家政策B.自然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D.人口增长5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A .乡村地区环境优美B .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C .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 .城市就业机会多5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53.下列不属于城市化的是A .北京市向外扩展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户口变为城市居民户口B .由于济南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打工者越来越多,造成人口规模不断加大C .上海市的发展过程中,新建了许多卫星城D .济南市的一位市民到北京创业开公司 5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经营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④右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55~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