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5) 欧洲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5) 欧洲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五)欧洲宗教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解析:选C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西方宗教影响

西方宗教影响

浅谈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学院:护理学院专业:护理学学号:2009300026班级:09级二班姓名:冯娅婷浅谈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内容摘要: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可以说宗教是研究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宗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政治、法制、经济等各个领域。

关键字:宗教政治法制经济影响一、宗教对西方国家政治的影响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很复杂。

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现代在许多国家,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即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信这种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种教的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世纪时,西方有许多国家都采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设立单一的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否则会被认为是“异教徒”而遭到迫害。

宗教与政治虽然核心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对人的要求都具有绝对的倾向,宗教要求信徒的绝对服从,而政治则追求和强调统治其国民的至高主权。

正是基于这一共同特性,二者在实际生活中才能互相协助,相辅相成。

一方面,统治集团要求社会的宗教结构与政治结构相适应,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宗教的巩固、保持和发展也都离不开政治力量的支持。

宗教参与政治的形式之一便是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即以其教旨吸引民众,以其教法整合民众,使教徒以教义教法为基本原则和最根本的目标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

远可追溯到十六世纪,德国教皇利用赦罪来敛财,进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巩固自己的政权。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政治因素:天主教对德国的经济剥削政治控制激起德 国各阶层的不满。 2)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 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3)直接原因:“赎罪券”的兜售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文艺复兴)
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义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响 冲击天主教会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
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 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
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 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 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 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行宗教改革
激化
领导 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 英国国王 领袖
主张 反对教皇权威,简化 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
宗仪式
基本教义和仪式
结果 建立了带有一定民主 建立了以英王为首的
性质的教会
国教会
思考:英国国教为什么被称为新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 你的理由。
答: 因为英国国教是英国的民族教会,国王是教
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 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路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
加 尔 文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信徒皆祭司 廉俭教会 民族教会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论文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论文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论文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

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全文如下:摘要: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

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直到“光荣革命”也离不开宗教的因素。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国教;清教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

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

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

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中的演变与分析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中的演变与分析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中的演变与分析宗教和政治两个领域从古至今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下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和演变轨迹。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分析其演变过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宗教和政治的早期交织在古代社会,宗教是统治权威的重要支柱,它与政治之间的联系常常表现为融合。

例如在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古代文明中,宗教机构是社会权威机构的一部分,公共事务与宗教事务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古代王朝一般都设立祭祀官制度,天子居于“天位”,既是政治领袖,也是宗教权威的代表。

因此,在古代社会中,政治与宗教的交织往往是天经地义的。

二、宗教与政治的分离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宗教组织,并以此建立起政治权威。

然而,这种融合最终导致了教会的强权主义、腐败和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出现。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徒开始出现对教会的怀疑,重视个人信仰与宗教的私人化。

16世纪初,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不同的宗教派别开始涌现,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力逐渐衰落。

这样,政治领域与宗教领域之间的关系逐渐松动,形成了宗教与政治的分离。

三、宗教与政治的对立和协作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基础,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不可忽略宗教在政治领域的影响。

在中东和印度等地区,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仍然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欧美,基督教在决策层面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美国就有很多基督教保守派组织尝试通过政治手段推行其价值观。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宗教和政治的交互作用更加复杂和多元化,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反映。

总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一种历史的、复杂的、多样的关系模式。

过去,宗教和政治的融合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同时也遮蔽了政治权威存在的合法性问题;现在,宗教和政治的基本分离和关系的复杂化,是现代社会复杂性的一个具体方面。

在这个时代,宗教和政治应该是相互之间支持的,并注意在尊重个人信仰的前提下,与社会民主法治、人权和文明方式相适应。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具体影响。

一、社会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多元化:宗教改革使得传统的天主教垄断局面被打破,造成了宗教的多元化。

新教的兴起,使得信仰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不再受到教会的强制。

这也促进了人们对不同信仰的尊重和包容。

2.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宗教改革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对教义进行质疑和探索。

宗教的多元化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信仰,不再依赖教会的权威。

这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创造了思想上的基础。

3. 社会福利改革:宗教改革家们强调个人责任和慈善行为的重要性。

他们提倡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福利改革。

这对当时的社会贫困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福祉。

二、文化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对文化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艺术的转变:宗教改革拒绝了天主教宗教艺术中的奢华和崇拜偶像的倾向。

新教徒更加注重内心的虔诚,提倡在教堂中敬拜的简朴化,强调个体与上帝的直接联系。

这使得宗教艺术经历了从奢华到朴素的转变。

2. 文字传播的重要性:宗教改革提倡以圣经为权威,并倡导文字传播。

这导致了字母文化的普及,人们逐渐学会阅读和写作。

文字的传播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3. 教育改革:宗教改革家们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他们开设学校培养信徒,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新教地区,普遍实行义务教育,这为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政治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对政治层面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会与国家的分离: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的权威地位,使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重新定义。

各国君主们利用新教改革推动国家的中央集权,取得对教会的控制权。

这导致了宗教与政治的分离,并为国家威权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学习: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概念:是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后又扩展到西欧的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看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④西欧各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了民族教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⑤推动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⑥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⑦但不把宗教改革理解为思想解放运动,因为还是受到宗教迷信的控制。
三.启蒙运动
1.概述;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王权、教权、特权),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反对迷信,提倡理性科学精神。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政权,设计了政治制度。
④启蒙运动的激进派卢梭:著有《社会契约论》等书,提出人民主权说,认为主权在民,人民有权革命,应当建立民主共和制。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仅主张加以限制。对法国革命有直接的影响。
⑤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宣扬科学理性,反对迷信专制。
⑥德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康德,成就主要在哲学方面。主张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别人当成自己的工具。他的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④免罪符是导火线。
(4)首先爆发于德意志的原因:
德意志政治分裂,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受到教廷的压榨更重,所以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5)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盛行。
3.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主张:《圣经》是唯一信条,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 要教会和教士;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要求国家没 收教会财产。
③ 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 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在此地(德国)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政治上四分五裂、王权薄弱使得天主教对德 国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严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引起 德意志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 主教会的控制。(主要原因)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结论: 欧洲宗教改革是宗教自身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斗争的必然
二、怎么改?(过程)
1.改革先行者: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一种 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所 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 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
“中世纪”的由来
• 时间:公元476年至1640年。即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英语译为 Middle ages,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 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通常指封建时代。
• 中世纪是古典文化(人性光明)衰败的时代,因此, 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 信息。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 处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在原因(公开书的内容)和外 在原因(技术因素)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 的初衷与最终的影响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是 什么?
1.相同点 (1)都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2)都主张《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 ,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交流,不需要 教会的中介。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点 (1)加尔文的基本思想与马丁·路德相似,主张“信仰 得救”,但他比马丁·路德更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 神学学说。他认为人“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 。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这是人一生无法改变的,而 一个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否是他是否是上帝“选民”的体现 ,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
(2)主张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 的神权共和国。成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3)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所以,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更激进,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意志。
2.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 ( )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14、15世纪,欧洲近代 资本主义因素 产生,却受到天 主教会的阻碍。
3.天主教会的腐朽堕落 从西欧各国搜刮巨额财富,并建立 宗教裁判所 ,残酷 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4.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德国 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 教皇 的奶牛 ”,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变革

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变革

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变革在欧洲宗教改革发生之前,基督教会在欧洲社会中拥有垄断地位,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施加了巨大影响。

然而,16世纪的宗教改革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引领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宗教运动中,新的信仰观念和教义被提出,并迅速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个人的信仰被视为一种奢侈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然而,宗教改革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呼吁个人对信仰的独立思考和选择。

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的思想与民众的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心态相契合,迅速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个人信仰的权威化,鼓励了人们对教义和道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其次,宗教改革对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廷通过信仰和道德规范对社会进行控制。

然而,宗教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强调通过个人行为来实践信仰,并将道德规范与个人的内心选择相结合。

马丁·路德对工作和职业不再视为一种服从,而是认为工作是神的一项赐予,人们应该通过劳动来荣耀上帝。

这种新的伦理观念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人们追求个人成就和自助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此外,宗教改革也对家庭观念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义将神职人员看作理想的生活方式,鼓励独身和封闭的修道生活。

然而,宗教改革者提出了婚姻和家庭是一种神圣的制度,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评估。

马丁·路德婚姻后全家福的革命性图画,反映了宗教改革对家庭观念的改变。

宗教改革还强调普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创了一系列教育机构。

这一观念的推动,改变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促进了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综上所述,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变革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它鼓励了个人信仰的独立思考和选择,推动了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以其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和压迫而闻名。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其从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开始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主要反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的骄奢腐化。

二、背景: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

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

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并且形成一些派别。

三、主要起因:1、经济方面;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四、主要内容: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赎罪卷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等等。

路德的主张得到市民上层和部分德国诸侯的支持。

运动从改革教会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以闵采尔为代表的平民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现存封建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产的千年王国,参加并领导了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方面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而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成为他们发展的阻碍。

2、政治方面民族意识的兴起使得各国君主希望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和权力争斗也削弱了其自身的权威。

3、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统治。

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和制度产生怀疑和反思。

4、社会方面教会的腐败和神职人员的堕落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赎罪券的兜售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517 年,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口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抨击赎罪券的功效,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路德的宗教主张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就能得到拯救,无需通过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他还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3、影响德国宗教改革引发了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地区。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与加尔文宗加尔文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的宗教思想核心是“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选定了一些人得救,一些人沉沦。

2、加尔文的影响加尔文宗在瑞士建立,并传播到法国、荷兰等地。

加尔文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追求财富。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为了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进行了宗教改革。

他建立了英国国教,自己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2、英国国教的特点英国国教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在组织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3、清教运动后来,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主张进一步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对英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看待欧洲的宗教改革带来的历史影响

如何看待欧洲的宗教改革带来的历史影响

如何看待欧‎洲的宗教改‎革带来的历‎史影响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本身跟其‎历史社会背‎景和其中的‎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联‎系,而宗教改革‎的思潮又反‎过来对后世‎的西方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在16世纪‎,马丁•路德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发端,在欧洲推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西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不仅‎打击了天主‎教教会势力‎为主的西欧‎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思想‎的解放,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在宗教改革‎以前的中世‎纪社会,“基督教”就是罗马天‎主教,而且“真正的大公‎教会”只此一家,绝无“分店”,“政教”关系错综复‎杂,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似乎‎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罗马天‎主教对“教外”的社会基本‎上是持一种‎相当“反社会”的态度。

这一点通过‎“修道主义”明显地体现‎出来。

对修道主义‎的信仰来说‎,敬虔就是远‎离世俗,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是‎“客旅”,“寄居”,世界对修士‎和修女只是‎一种诱惑和‎干扰,修道院的重‎要性正是在‎于它为那些‎追求灵性的‎男女提供了‎与世界,也与其他人‎类隔离开来‎的途径。

修道主义的‎“世界观”鄙视物质享‎受和学术追‎求,强调出离尘‎世,“修身养性”,以此潜心追‎求上帝和“灵性”而中世纪的‎神学观念所‎带来的宗教‎观更是注重‎“圣俗二分”。

一个人如果‎真的是“属灵”,真的爱上帝‎,就一定是要‎“全时间奉献‎”去当修士修‎女,然后成为神‎职人员--“圣品阶级”,才是真正的‎“动真格”的基督徒。

没有“全时间奉献‎”的人无论多‎敬虔多爱主‎,因为还舍不‎得这个世界‎,仍然只是“平信徒”。

换句话说,“圣品阶级”的属灵地位‎是高人一等‎,而“非圣品阶级‎”只可能是“二流基督徒‎”。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整个欧洲从西向东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是15、16世纪欧洲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急时间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了近代科学。

官方为了社会的统一、团结和安定、长治久安,就必须创造或者抓住某种思想体系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保证政教合一,保证用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文化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

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一直保持着一种连贯性,这种思想体系从罗马帝国后期以来,一直是欧洲人民信仰和遵从的思想观念。

但到了中世纪末期,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教,对传统的基督教做了重大改革,且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上获得了相当多人的支持、赞同和接受。

一直以来,罗马教会都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罗马教会从来认为:只有自己才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但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宣称:这个权利并不专属于罗马教会,它属于每一个基督徒。

全体基督徒都是教士,都有资格站在上帝面前,为自己和别人祈祷,并在宗教的事情上互相开导。

在宗教改革进行当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近代意义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在运动中已经初步得到表达。

以个人的信仰自由为基础,各国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所需的新教教义。

结果不仅在精神上为信仰方式与信仰仪式的转变提供了论证,而且在实践上为教徒按照平等原则组织廉价教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变更。

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要求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威,而且,他们希望不再让教皇在自己的领土上征税,希望自己能对教会财产征税,甚至攫取教会的财产。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
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16世纪
事件: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
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

马克思作业。结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阐述宗教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作业。结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阐述宗教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结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阐述宗教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要求⑴、要明确作者的思想是什么?即:其观点以及相应的论据⑵、要对作者的观点展开讨论,及从今天你的观点与视角分析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⑶、如果找到不合理之处,尝试给出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

从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上看,后冷战时期产生了各种对世界图景的解释,在这众多范式中有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即“一个世界的范式”,有“两个世界的范式”,有强调民族国家的“国家论范式”。

其中美国的世界政治理论学者罗森诺提出的“后国际政治”的概念颇引人注目,他认为在后冷战时期原来的国家概念消解了,国家用“文化”活动(而非国家活动)达到扩大影响和保护主权的目的,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性的移民浪潮的发展,文化的多极成份越来越重,一个新的力量即由跨国组织、非政府组织、非国家机构等行为体构成的多中心国家已经崛起。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理论范式,强调文化扩张和文化权力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的主权斗争的新领域。

相对于国家、民族、边界、领土等“硬权力”,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等“软权力”问题,恰好是今天把文明和文化引入国际关系中的新举措,并可能出现为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争夺“文化霸权”的新战略。

这些论述已经将文明和文化、软权力等纳入分析的框架。

但在此基础上,亨廷顿的分析比他们更为清晰,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他认为,目前世界上有7种或8种文明,文明之间在信仰、价值观上明显的差异以及各文明对自己的理解和对对方的误解是冲突的根源,这些分析都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新“国际地缘政治地图”。

下面将总结《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结构及其主要思想并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反思,简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观点,说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思想来源并讨论其文明范式对儒家文明与中国崛起的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瑞士扩展的表现。

2.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英国扩展的表现。

3.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50(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3)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提出宗教改革主张。

(4)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3)思想核心是“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主张选民应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

(4)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镇压了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

(3)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深化认知]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罗马和天主教会教皇的作用。

(1)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

(2)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巨大权力。

(3)没收修道院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3.结果(1)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2)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深化认知]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

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 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赎罪券
1517年,通过行贿
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 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
的巨款,自愿充当教
皇的代理人,在德意 志推销“赎罪券”。
他宣扬道,只要支付
金钱,就可以被上帝 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
属的罪孽,死者的灵
兜售赎罪券
魂就能升入天堂。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⑤. 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 的宗教仪式。
慈运理的思想
2.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圣经高于一切权威 ——慈运理非常强调圣经的原则,认为圣经是基 督教信仰和传统及习俗中的最高权威,并且一切从人而来的传统, 当然包括教会和教廷中所流传的传统,都必须接受圣经的评判。 3.圣礼为见证与纪念 圣礼—— 慈运理认为“圣礼”的仪式并不能使人得着信心或恩典, 这些恩赐乃是由圣灵所给予的,他更进一步以“礼仪”来替代“圣 礼”这个词。
2. 加尔文
约翰·加尔文 - 加尔文教派创始人 加尔文1509年7月10日出生于 法国巴黎北部不远的瓦兹省的努 瓦。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 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 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 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主要成就:加尔文教派创始人 代表作品:《 基督教要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复杂的但划时代的文明,他奠定了现代西方高速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很多因素,而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宗教改革以前的天主教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打下基础,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铺平了意识形态上的道路。

但宗教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要因素,因为宗教改革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资产阶级的需求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品。

而且宗教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到18、19世纪已经逐步弱化,资本主义也走上了背离宗教的道路。

关键字: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悄然兴起,之后再欧洲发展壮大,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取代了欧洲封建制度,开始主宰世界经济,一直延续至今。

而与此同时的中国,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却被无情的扼杀,重新进入帝制的轨道。

这种区别除了地理、经济、制度等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影响。

宗教在中国与欧洲的区别在于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而欧洲的教会却是西欧的实际统治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拥有者,教会拥有与国王分庭抗礼的力量,教皇要为国王加冕,教会的思想影响着欧洲的意识形态。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虽然不能算作国王的敌人,但却必然和国王产生利益上的竞争,竞争则带来改变。

中国则缺少宗教这第二种力量,帝制给予皇帝无与伦比的能量,统治者中国,控制着意识形态,一切进步但不利于皇帝的因素都终将被扼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即如此。

但我们这里提出的教会是宗教改革以前的天主教,并非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

天主教这时已经是欧洲社会发展的阻碍,教会首先控制着欧洲民众的意识形态,反对普通民众学习知识,灌输给民众神学的思想,例如天主教特别重视用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教会甚至鼓动教徒用购买赎罪券的方式获得灵魂的救赎,天主教还主张禁欲,在天主教那里,幸福仅限于来世和天堂,现世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人要获得拯救,就必须禁绝俗世的一切欲望。

教会试图用这种愚民的方式获得其自身的利益。

其次教会在经济上除了卖赎罪券,还通过向各个国家的民众征税,无疑加重了各国民众的负担。

这些与兴起的中产阶级和国家君主制是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教会的限制,所以他们亟需一个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宗教,而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开始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做出的反应,其中包括:在传教士中普遍存在文盲现象、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出售宗教场所、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

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他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土地财产十分憎恶,这成为宗教改革的最终力量。

”宗教改革大众对腐败的教会抗争的结果,是国王和教会争夺利益的结果,所以宗教改革后的宗教思想就必然会代表着新时代人们的利益。

传达的也是这部分人的思想,所以宗教改革是依附于资产阶级产生的。

但它对资产阶级的发展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宗教改革后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伦理有了很大变化,“路德教强调‘因信称义’,即靠虔诚的信仰得救,不需要通过教会中介或巫术一样的仪式;而加尔文教的‘预选说’,干脆把拯救看成是上帝在造物时既已完成的选择,个人根本无法改变。

……此外,新教改变了天主教教理想和尘世生活水火不兼容的二元道德观,把神与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使现世的合理生活成为能。

新教剔除了天主教中不合理的禁绝,缩小了禁欲的内涵,同时却放大了禁欲主义的外延,圣界禁欲主义延伸到俗界,人们可以在世俗生活中遵行上帝的戒律。

为了获得拯救,新教徒必须注重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随时‘计算’自己的行动是否符合选民的标准。

”“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的职业具有了神圣的意义,成为‘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
所有诚实的工作都是在履行上帝的‘召唤’,……谋利赚钱意味着职业活动的成功,也是人获选蒙恩的明证。

这样,新教用禁欲主义的信仰造就了一种把劳动和事业当作目的本身的全新的工作态度,确认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来自《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宗教动力》--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张爱东,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河北唐山063000)。

从这些宗教教义的转变中能够很清晰的看见生活中的因素或者说资产阶级的因素对新教的影响。

路德教强调的“因信称义”让人们不必再进行圣礼仪式祈求赎罪,也不需要购买赎罪券来洗涤罪恶,只要心中有虔诚的信仰就能赎罪。

而加尔文的“预选说”更是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帝早已决定了,无法更改的,这实质上削弱了上帝或者说天主教的权威,也减少了民众在生活中受到的约束。

其次新教缩小的禁欲的内涵无疑更加符合当时民众的根本要求,他们需要自己的权利,不希望欲望被压抑,解放了过度禁欲,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别激发出来。

而新教不仅缩小了禁欲的内涵,还扩展了禁欲的范围,将其延续到生活的细节中,让人们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做出违法等行为,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而新教所宣称的最重要的一条或者说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最重要的一条是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它让人们走出修道院参加劳动,与社会接轨,并且允许人们拥有财富和财富的升值,甚至表达出一种民众应当去追逐财富的观点。

这些意识形态上的解放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无思想上的束缚,民众开始放手去劳动,去积累资本,从而获取利润,获得财富。

正如韦伯所说“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他认为新教是培养资本主义的摇篮。

所以可以说宗教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非是唯一作用。

宗教改革以前的教会与国王两种势力的分庭抗礼为宗教改革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更像是资本主义出现时的伴生品,“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更具现代性的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新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本主义精神。

它与典型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精神更有亲和力。

”(来自《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宗教动力》--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张爱东,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河北唐山063000)新教如同后来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一般,作为革命的理论指导,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新教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是一种理论指导的作用,是一种接触意识形态的枷锁,铺平思想道路的作用。

当然新教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导不是永远的,当资本主义发展到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由于资本主义自身对财富、对利润追求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指导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再有效指导人们行为了。

“因为追求财力的欲望被抬高到主流社会认可的价值观的地位,”这种强烈的经济欲望开始侵蚀人们内心的道德,为了追求财富为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别人的尊严和自由,甚至生命。

而“基督教对于财富的核心看法是道德诉求高于经济欲望”,资本主义的发展到这是,已经与宗教背离了,宗教已经无法解决资本主义本身的问题,而现在的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法律来解决。

宗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这时也已走到了尽头,只能以对个人产生影响,并在某种不强的程度上规范人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