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3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题-(2013.04)-word版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文)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文)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 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百舸.(kě) 倔.强(juè) 慰藉.(jí) 商榷.(què) B .遏.止(é) 给.予(jí) 青荇.(xìng ) 须臾.(yú) C .墓冢.(zhǒng ) 瓦菲.(fēi ) 劲.敌(jìng ) 颓圮.(pǐ)D .犄.角(jī) 偌.大(nuò) 火钵.(bō) 狭隘.(à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苍茫 凄惋 彳亍 万户侯B .愁怅 冷漠 浮藻 激浊扬清C .笙萧 典押 凌侮 鱼翔浅底D .榆阴 青苔 辗转 风华正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艾青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演讲时一定要摈弃________的心理。

A .品位 灌注 忸怩B .品位 贯注 扭捏C .品味 灌注 忸怩D .品味 贯注 扭捏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天宫” 一号的顺利升空,正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军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B .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C .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D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这一战略机遇,同心同德加快推进我国的改革发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物理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S 32 Fe 56 Cu 64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每小题6分。

其中第16、18、2l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4、15、17、19、2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一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频率为50 Hz 的正弦交流电源相连。

两个阻值均为20 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副线圈 的两端。

图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原、副 线圈的匝数分别为200匝和100匝,电压表的示数为5 V 。

则 A .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B .流过电阻的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C .原线圈电压的最大值为202VD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5 W15.如图所示,两个物体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从O 点同时分别向x 轴正、负方向水平抛出,它们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 线方程y =21x k,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曲率半径简单地理解为在曲线上一点附近与之重合的圆弧的最大半 径)A .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2kgB .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2kgC .O 点的曲率半径为12kD .O 点的曲率半径为2k16.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倾斜粗糙杆MN 的圆环上。

现用平行于杆的力F 拉住绳子上一点O ,使物体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并且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

则在这一过程中。

环对杆的摩擦力F f 和环对杆的压力F N 的变化情况是A .F f 保持不变,F N 逐渐增大B .F f 逐渐增大,F N 保持不变C .F f 逐渐减小,F N 保持不变D .F f 保持不变,F N 逐渐减小17.2012年8月25日23时27分,经过77天的飞行,“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 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 —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

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

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

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

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

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

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

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

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

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阅读题 共64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这里,我才想起我们真正讨论的那个话题——纳塔莉·安吉儿的这本《野兽之美》。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的普及读本。

这样界定实际是幼稚可笑的,因为事实上作者讲述的是分子生物学这个当代最前卫的科学话题。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高深的主题完全隐蔽在作者最生动最文学的叙述中。

我们读到的只是各种生物的趣味生活,它们怎样像人类一样求爱、竞争、打架和生儿育女,怎样自私小气或牺牲贡献。

我们从前传说中恩爱贞节的一些飞禽,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反而是一个性开放主义者。

我们一直偏执相信其贪婪凶残的走兽,却很可能是一个勇于造福于后代的慈母良父。

文学编织了太多谎言,只好由科学揭示真理。

当然,如果仅限于澄清一些动物的事实,这并不足以使本书获得如此多的赞叹。

作者实际上是在介绍当代最伟大的一些生物学发现和成果,这些发现和成果又是怎样在影响人类对自身生命进化的思考。

也就是说,本书早已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它更多地还是在关注人类,在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胞是怎样决定了人及一切动物的爱恨悲欢和生老病死。

1、下列对《野兽之美》这本书的解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这不是一本仅围绕生命现象讲述的科普作品。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2013第三次联考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2013第三次联考答案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7.(1)放出其他的人作为刺探消息的人来追 踪访查,约定三天后再来,就得知案子的实 情,被关押的人才得到释放。 (关键词“踪迹”“其实”“释”的翻译各 1分,大意2分) (2)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 人们把这个当做忧虑的事,莫濛尽力办理收 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靠这些船 只渡河。 (关键词“渝”“虑”“赖”“济”的翻译 各1分,大意1分)
• • • • •
• • • • • •
1、主次对象——无主次。 2、关键词句—— ①小鸡——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②母鸡——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 3、立意分析—— ①从小鸡的角度看,它羡慕苍鹰,不满足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 但考虑问题不切实际; ②从母鸡的角度看,它立足于自身,符合实际;但仅满足于物质 追求是不行的,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拓展。 4、立意—— ①想问题、做事情要考虑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否、肯); 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高远追求(肯); ③物质追求不可少,精神追求岂可抛;(否) 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综)
(4)有人说,中国有漫画,丰子恺功劳居首。你是否 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案】 观点一:同意。 ①丰子恺孕育并创造漫画。他不满足于师自然的忠实写 生画法,将中西结合,反映现实生活细节和诗意,独创 了全新的漫画一派。 ②中国有“漫画”这一名称从丰子恺开始。俞平伯称丰 子恺的“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 ③他的漫画影响深远。善于“从纷纭世态中挑出人所熟 知而却不注意的一鳞一爪”来加以点染 ,画材来自现 实生活,而且主要来自平凡的劳动大众的现实生活,读 者遍及工、农、商、学、兵各界 ,影响深远。
9.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 简要分析 ①描绘出芜城荒草满路和精灵来去的破败、荒 凉、阴森的画面。(2分) ②颈联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蔓生,说明 早无行人,烘托出芜城的荒芜孤寂;(2分) ③尾联写明月当空,只有鬼魂来去,表明人迹 已绝,渲染了空城阴森凄凉的气氛。(2分)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

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SARS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

伴随着发病率的提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播呢?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

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瘦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H1N1、H5N1和H7N9。

H1N1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

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40多种。

高三理综第三次联考试题河南十所名校有答案

高三理综第三次联考试题河南十所名校有答案

2013年高三理综第三次联考试题(河南十所名校有答案)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理科综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的结构与细胞的整体功能密切相关,下面关于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白色绵羊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黑色绵羊的卵细胞中培育出的小羊羔的所有性状均与白色绵羊相同B.尿毒症是由肝细胞不能将含氮废物转化为尿素造成的C.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D.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2.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

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

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一蛋白复合物D.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3.昆虫学者AlainRobichon首次发现某些昆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蚜虫是唯一一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的昆虫,体内的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并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其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B.黑暗中蚜虫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C.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体色,但不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区域中蚜虫的种群密度4.下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此图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B.葡萄糖通过协助(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C.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图中受体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5.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因此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的遗传研究备受关注。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大考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大考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大考(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

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

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

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

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

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

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

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题doc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题doc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c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

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解析版】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文)试题

【解析版】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集合M ={x |2x ≥2x},N ={x |2log (1)x -≤0},则M ∩N =( )A .{1,2}B .{ 2 }C .{1}D .[1,2]2.i 为虚数单位,若复数12z i+,则|z |=( )A .1B .2CD .3.双曲线244x 2-y =的离心率为( )A B C D4.某学生在一门功课的22次考试中,所得分数如下茎叶图所示,则此学生该门功课考试分数的极差与中位数之和为( )5.在△ABC 中,M 是AB 边所在直线上任意一点,若CM =-2CA +λCB,则λ=( )A .1B .2C .3D .46.“m =-1”是“函数f (x )=ln (mx )在(-∞,0)上单调递减”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试题分析:当1-=m ,)(x x f -ln )(=在)0,(-∞上单调递减,当“函数f (x )=ln (mx )在(-∞,)7.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21项的和等于前8项的和.若80k a a +=,则k =( ) A .20 B .21 C .22 D .238.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若U =1lg 3·31log 10,V =12log 22,则输出的S =( )A .2B .12 C .1 D .149.在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 C .43π D .23π10.e ,π分别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和圆周率,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B .log πlog e >1C .(log e π)2+2(log )e π>2 D .e e -e >e π-π1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22a b +=20142c ,则2tan tan tan (tan tan )A BC A B ⋅+的值为( )A .0B .1C .2013D .201412.四面体ABCD中,AD与BC互相垂直,且AB+BD=AC+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分别作△BAD和△CAD的边AD上的高,则这两条高所在直线异面B.若分别作△BAD和△CAD的边AD上的高,则这两条高长度相等C.AB=AC且DB=DCD.∠DAB=∠DAC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16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y-2x+my-2=0关于抛物线2x=4y的准线对称,则m=____________.13.圆2x214.已知不等式组⎪⎩⎪⎨⎧≥-≥-≤+011y 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若直线k kx y 3-=与平面区域D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15.已知函数f (x )=1x a -,若存在ϕ∈(4π,2π),使f (sin ϕ)+f (cos ϕ)=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16.设{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记{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a 3=b 3,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sin 2ωx sin ωxcos ωx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Ⅰ)求ω的值及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Ⅱ)求函数f (x )在[0,23]上的值域.2ππ,π,2T ω=∴= 得1ω=.…………………………………………………(3分)18.(本小题满分12分)一河南旅游团到安徽旅游.看到安徽有很多特色食品,其中水果类较有名气的有:怀远石榴、砀山梨、徽州青枣等19种,点心类较有名气的有:一品玉带糕、徽墨酥、八公山大救驾等38种,小吃类较有名气的有: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鸭、合肥龙虾等57种.该旅游团的游客决定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特产中买6种带给亲朋品尝. (Ⅰ)求应从水果类、点心类、小吃类中分别买回的种数; (Ⅱ)若某游客从买回的6种特产中随机抽取2种送给自己的父母,①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②求抽取的2种特产均为小吃的概率.(Ⅱ)①在买回的6种特产中,3种特色小吃分别记为123,,A A A ,2种点心分别记为,a b ,水果记为甲,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FE 中,△ABC ,△DF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所在平面平行,四边形BCE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所在平面垂直于平面ABC . (Ⅰ)求几何体ABCDFE 的体积; (Ⅱ)证明:平面ADE ∥平面BCF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 :23x 2+y =的半径等于椭圆E :2221x a b2y +=(a >b >0)的短半轴长,椭圆E 的右焦点F在圆C内,且到直线l:y=x,点M是直线l与圆C的公共点,设直线l交椭圆E于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Ⅰ)求椭圆E的方程;(Ⅱ)求证:|AF|-|BF|=|BM|-|AM|.又2211143x y+=,可得112AM x=,………………………………………………………(7分)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m为实数,函数f(x)=-2xe+2x+m,x∈R (Ⅰ)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MN是⊙O的直径,过M点作⊙O的切线AM,C是AM的中点,AN交⊙O于B点,若四边形BCON是平行四边形;(Ⅰ)求AM的长;(Ⅱ)求sin∠ANC.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3π)=-1,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4π).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Ⅰ)求曲线C 2的直角坐标方程;(Ⅱ)求曲线C 2上的动点M 到曲线C 1的距离的最大值.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不等式2|x-3|+|x-4|<2a.(Ⅰ)若a=1,求不等式的解集;(Ⅱ)若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空集,求a的取值范围.。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平顶山、许昌、新乡)网页版_高三试卷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平顶山、许昌、新乡)网页版_高三试卷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平顶山、许昌、新乡)网页版_高三试卷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Ⅱ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堂堂书阵百重关王充闾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

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

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

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

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者。

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

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

同样,作为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

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

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

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

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

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

2013年河南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河南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英语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英语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3-2014学年度上期高三名校第三次联考英语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答案是 Bl. 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go to the bookstore?A. On foot.B. By taxi.C. By bus.2. What is the firs thing that the man is going to do tonight?A. Doing homework.B. Writing letters.C. Preparing for the exam.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the cinema.B.In the garden.C. In the zoo.4: Why doesn't the man want to buy the suit?A. He doesn't like the color and the material.B. The suit doesn't fit him.C. The suit is a little expensive.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The man will take a sleeping pill.B. The man didn' t sleep well last night.C. The woman will go to buy some sleeping pill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3河南十所名校高三文综第三次联考

2013河南十所名校高三文综第三次联考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网通社2012年12月26日报道:在本月发布的俄罗斯2012年11月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数据中,我国诸多自主品牌在俄罗斯销量表现十分喜人,其中力帆、奇瑞、吉利、长城的销量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均延续数月前的销量呈翻番态势。

下图为2012年11月份与2011年11月份我国四个自主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销售量对比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个品牌企业中2012年11月在俄销量同比增长最快的是A.力帆B.奇瑞C.吉利D.长城2.能加大我国汽车业出口力度的最有效措施是A.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B.加大科技投入,创设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C.引进外资,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D.汽车企业由分散到集聚,发挥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图中甲处有一系列的瀑布群,景色优美。

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洋流是A.北半球的寒流B.南半球的暖流C.北半球的暖流D.南半球的寒流4.图中植被类型的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5.图中甲、乙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分别是A.甲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乙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1月B.甲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乙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C.甲河段地势高,结冰期长;乙河段地势低平,结冰期短D.甲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乙河段地势低平,流速较慢城市居民出行耗时的多少与交通方式的选择和出行距离相关。

下表为我国某市和伦敦不同交通出行方式耗时表。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表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高速度的交通工具有利于居民的出行B.地铁、轻轨出行速度快,消耗时间较少C.自行车、步行由于出行速度慢,消耗时间较长D.出行距离一定时,出行速度越快,消耗时间越少7.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我国某市今后应优先保障A.地铁和轻轨的快速发展B.汽车和摩托车的道路建设C.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环境D.城市内公共汽车的道路畅通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年高三英语第三次联考试题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年高三英语第三次联考试题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英语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Mark’s sister?A. Unfriendly.B. Quiet.C. Nice.2. What does the woman regret?A. Not giving her mother a good life.B. Not staying with her mother when she died.C. Not taking good care of her mother when she was ill.3. What does the woman fail to do?A. Do her work.B. Take funny activities.C. Take care of her family.4. Why did the man make the fence?A. To protect his grass land.B. To decorate his house.C. To protect his house.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The man’s library.B. The woman’s CD collection.C. The woman’s music stor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河南)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河南)

试题类型:A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河南)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

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

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

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

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

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

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

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

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

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大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大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大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

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

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

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

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

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

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

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

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

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

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

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

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

后者标榜杜甫晚年作品中显示出的“有法之法”的端倪,而前者所学习的恰恰是杜诗中的“无法之法”的精神。

杜甫像是诗史大江中的一个巨大的枢纽工程,宋代的许多分支都从这里分流而成。

尽管黄庭坚所从杜甫那里分取的是一种有形无形的法则,多少有些勉强,杜甫有些被黄庭坚人为地塑造,像是苏轼重塑陶渊明一样。

黄庭坚提出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的说法,其实是不能坐实的,杜甫、韩愈又何尝不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尝不是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于诗外,“气盛言宜”,冲口成诗呢?但无论如何,杜甫可以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节选自《宋诗流变》,有删改)1.下列有关“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讲“无法之法”,黄庭坚讲“有法之法”,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直觉,后者重视的是法则。

B.“无法之法”是说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作诗,“有法之法”是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

C.欧阳修、苏辙主张“无法之法”,初宋的王禹偁为创制“有法之法”做出了努力,并启发了黄庭坚创制写诗的法则。

D.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无法之法”,黄庭坚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强调的是杜、韩的“有法之法”。

2.下列表述,不属于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崇高礼遇的原因的一项是A.华夏自有文明以来,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而黄庭坚提出了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写诗法则。

B.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可以有效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C.黄庭坚提出的“有法之法”是一种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D.黄庭坚把杜甫作为自己的先驱,用心塑造了杜甫这位大诗人,使杜甫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庭坚针对盛宋的风尚认为写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错误提出的“有法之法”,是诗歌写作观念的进步,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黄庭坚的“有法之法”震动了当时的整个诗坛,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的一些门下弟子都跑到他的门下,这令苏轼有些难堪而且有些嫉妒。

C.杜甫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他的诗歌既有“无法之法”的精神,也在他的晚年作品中显示出了“有法之法”的端倪。

D.虽然杜甫、韩愈受到黄庭坚的推崇,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于诗外的写作也合乎苏轼“无法之法”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

以祖荫补将仕郎,两魁法科,累官至大理评事、提单广南市舶。

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

又言秦熺、郑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

还朝,除大理寺正。

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决,命濛治之。

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

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冤告。

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

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

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

”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

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

起知光化军。

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

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

”濛谢曰:“职尔,不敢避怨。

”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

”出知扬州。

陛辞,上以城圮,命濛增筑。

濛至州,规度城闉,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

除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

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

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

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

起知鄂州。

卒于官,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于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折.之,语塞折:折服。

B.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向:从前。

C.县重赏激劝.劝:鼓励。

D.竟不能夺.夺: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莫濛为官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②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③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④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⑤职尔,不敢避怨⑥阅数月告成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濛精于审理案件。

他在审理张子华贪污案的时候,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而且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

B.莫濛不滥罚无辜。

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可是莫濛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最后只将正犯上报朝廷,其余的全部释放。

C.莫濛深得皇帝信任。

他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却迟迟不赴任,皇帝不但不怪罪他,反而称赞他,希望官员们都能像他一样。

D.莫濛忠于大宋朝廷。

他奉命出使金国,以在本朝的忌日不敢戴花和听音乐为由,拒不赴宴,金朝催促他,他坚持不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芜城[注]李端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8.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2)轮台东门送君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擦鞋嫂范立志朋友昨天找我说,有一个擦鞋的大嫂家里挺困难,今天要来找我,让我在社区帮帮忙,照顾她家一个低保。

听到敲门声,我猜可能是那位大嫂来了。

我打开门,只见她拎着一提酒怯生生地走进来。

我打量着她,四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没任何修饰,甚至连眉也没描。

是她?这张脸太熟悉!她把酒放在靠墙边,拘谨地站着。

“你请坐。

”我对她说。

“嗯。

”她坐在沙发上,屁股仅探一点沙发沿。

“请说说,你家有啥困难?”“婆婆七十多岁,前年中了风,半身不能动,瘫在床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