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加工尺寸公差选用

钣金件加工尺寸公差选用
钣金件加工尺寸公差选用

深圳市科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引用标准 (3)

4定义 (3)

4.1基本尺寸 (3)

4.2实际尺寸 (3)

4.3尺寸公差 (3)

4.4尺寸偏差 (3)

4.5平冲压件 (3)

4.6成形冲压件 (3)

4.7钣金件 (3)

5公差等级、符号、代号、及数值 (4)

5.1平冲压件、非折弯钣金件公差等级及数值 (4)

5.2成形冲压钣金件公差等级及数值 (4)

6钣金件尺寸极限偏差 (5)

6.1孔(内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5)

6.2轴(外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6)

6.3长度、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 (6)

7钣金件公差等级的选用 (6)

7.1平冲压件、非折弯钣金件公差等级推荐 (6)

7.2成形冲压件公差等级推荐 (7)

钣金件尺寸公差选用指南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钣金件的尺寸公差标准,参照GB/T13914-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结合公司产品结构特点加以修正,制定本指南,以适应公司产品钣金件高精度的需要。

本指南规定了钣金件尺寸公差等级、符号、代号、公差数值、尺寸极限偏差、公差等级的选用。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产品的钣金件尺寸公差,焊接组件、铆接组件等钣金件可参照执行。供相关人员参考。

3引用标准

GB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

GB/T13914-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

4定义

4.1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尺寸。(GB1800.1)

4.2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GB1800.1)

4.3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GB1800.1)

4.4尺寸偏差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GB1800.1)

4.5平冲压件

经数控冲床平面冲裁工序加工而成的零件,包括普通冲床开模冲压非弯曲、非拉深成形的零件。

4.6成形冲压件

经数控折弯、数控冲床落料后再数控折弯件、普通冲床开模拉深及其它成形方法加工而成的冲压零件。

4.7钣金件

本文所指钣金件包括:数控冲床冲压件、数控冲床落料后再数控折弯件、普通冲床开模冲压

件、剪板机落料及其它加工方式成形的钣金件、点焊、氩弧焊组焊件、拉铆组件等其它方式加工而成的金属零件或组件。

5公差等级、符号、代号、及数值

根据公司产品钣金件的特点,零件基本尺寸范围:~25至1000mm。

5.1平冲压件、非折弯钣金件公差等级及数值

根据GB/T13914-92冲压件尺寸公差,冲压件尺寸公差分为11级,结合公司产品平冲压件、剪切下料件、等非折弯钣金零件的特点及零件基本尺寸范围,选择该标准的一部分,并调整了公差值的尺寸分段及料厚范围。

表中的ST表示钣金件公差等级,表中仅选用公差等级1~7级。

表中的数字表示钣金件尺寸公差数值。

平冲压件、剪切下料件、非折弯钣金件公差表表1

5.2成形冲压钣金件公差等级及数值

根据GB/T13914-92冲压件尺寸公差,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分为10级,结合公司产品成形冲压钣金件的特点及零件基本尺寸范围,选择该标准的一部分,并调整了公差值的尺寸分段及料厚范围。

表中的FT表示成形冲压钣金件公差等级,表中仅选用公差等级1~7级。

表中的数字表示成形冲压钣金件尺寸公差数值。

成形冲压钣金件公差表表2

6钣金件尺寸极限偏差

钣金件尺寸的极限偏差按以下规定选择。

6.1孔(内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孔(内形)尺寸的极限偏差取表1与表2中给出的公差值,冠以“+”作为上偏差,下偏差为0。

数控冲床加工孔(内形)尺寸的极限偏差可以取表1与表2中给出的公差值的一半,冠以“±”

号分别作为上、下偏差。

6.2轴(外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轴(外形)尺寸的极限偏差取表1与表2中给出的公差值,冠以“-”作为下偏差,上偏差为0。

数控冲床加工轴(外形)尺寸的极限偏差可以取表1与表2中给出的公差值的一半,冠以“±”号分别作为上、下偏差。

6.3长度、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

孔中心距、孔边距、弯曲、拉深与其它成形方法而成的长度、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取表1与表2中给出的公差值的一半,冠以“±”号分别作为上、下偏差。

7钣金件公差等级的选用

7.1平冲压件、非折弯钣金件公差等级推荐

根据公司产品非折弯钣金件类别大致分为、普通冲床开模冲压件、数控冲床平面冲裁件、剪板机落料件、其它方式加工钣金件、点焊组件、机架组焊件、拉铆组件尺寸公差等级按类别推荐选用下表:

非折弯钣金件公差等级的选用表表3

7.2成形冲压件公差等级推荐

根据公司产品折弯钣金件类别大致分为:数控冲床先落料后折弯件、数控折弯件、拉深件、带凸缘拉深件、其它加工方法成形钣金件。成形冲压件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结构、落料、折弯数量及加工工艺而确定公差等级。尺寸公差等级推荐选用下表:

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等级的选用表表4

钣金件通用公差精度的标准

钣金件通用公差精度标准 1 目的 采用统一规范的未注公差标准,规范钣金件设计、生产、验收标准,保证钣金加工件精度要求。(1)能有效简化制图,节省设计时间,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2)突出图样上注出公差的尺寸,方便生产制造。(3)简化检验要求,有助于质量管理。最终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2 适用范围 从标准颁布之日起试运行,适用于颁布以后新设计钣金件(以前设计的钣金件,还按照原标准进行制造及验收)。从设计出图、生产制造到产品验收的整个阶段,按照本标准运行。 3 职责 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对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要素采用一般公差,在图样上可不注出其公差,只须在技术要求或技术文件中说明参照本标准。图样上尺寸未注公差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需考虑通常的车间精度。 (1)对任一单一尺寸,当功能上允许的公差等于或大于一般公差时,采用一般公差,既不需标注其公差。 (2)当要素的功能允许比一般公差大的公差,在制造上比一般公差更为经济时,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要在尺寸后注出。 (3)由于功能上的需要,某要素要求采用比一般公差小的公差值,应在尺寸后注出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 制造中心(主指钣金件供应商) 制造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标准参考见附录一。设计图样中标注公差项,依照标注的偏差数值进行生产。而对于设计图样中未注公差项,应依照规范的标准偏差数值进行生产。如果供应不能加工出设计标注的精度要求时,应与主设计人员沟通协商解决。 品质管理部 品质管理部按照该标准进行验收,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品质管理部严格按照未注

公差的标准进行钣金件的验收工作。对于超出一般公差的工件,如未达到损害其功能时及影响外观时,请与主设计人员联系,以判定是否可让步接收(但并不能说明以后都可降低标准)。若工件的功能受到损害时请供应商返工或报废。 4 制定本标准依据 参考国际标准:ISO 2768, 国家标准:GB/T 1184-1996、GB/T 1804-2000。以及现有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即加工所能达到的常规精度),制定出钣金件加工精度的规范未注公差标准,规定未注出公差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解释权归精密系统事业部技术中心标准产品室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1范围和简介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设计所要注意的加工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钣金结构设计必须遵守的加工工艺要求。 1.2简介 我司产品结构件主要是由钣金材料经过冲压加工而成,这些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对冲压工艺影响很大。冲压件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有利于节省材料、减少工序、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冲裁、折弯、拉伸、成型,本规范通过阐述每一种加工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提出对钣金件结构设计的限制。 1.3关键词 钣金、冲裁、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 冲裁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冲裁件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司通信产品结构件一般只用到普通冲裁。下面介绍冲裁的工艺性,是指普通冲裁的结构工艺性。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3.2

图3.2.1 冲裁件圆角半径的最小值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部分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1.5t(t为料厚),同时应该避免窄长的切口与和过窄的切槽,以便增大模具相应部位的刃口强度。见图3.3.1。 3.4 图3.4.1 冲孔形状示例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68.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84.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28HRC~32HRC。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40HRC~45HRC。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 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 装配。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 力矩紧固。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 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 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 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 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 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 换页 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40.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 应小于70%。 41.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 现象,在接触角外的

钣金件技术要求

钣金件通用技术标准 本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本公司一般的设计要求,也为质检员提供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作为供应商产品加工的标准。此标准按钣金制作,也适合其他金属件加工的零配件和产品。 一.材料要求: 除图纸特别说明外,一般材料采用优质A3冷板(Q235A)。材料厚度符合GB709-88标准,其力学性能符合GB2975-82标准,化学成分符合GB222-84,并由供应商提供相关原材料检测报告。 二.表面要求: 1.外观:光洁平整,去除毛刺、锐边,无变形等缺陷; 2.喷涂:颜色与图纸要求或样件及色板一致,喷涂前必须经过酸洗和磷化处理(参 考GB8923-88),无挂滴、条纹、起泡、桔皮、剥落、划伤等缺陷,附着力性能可靠,划格试验不大于1级,具体标准参考表一。一般情况下涂层厚度在39~120μm之间; 3.电镀:表面镀锌结晶细致,色泽均匀,结合牢固,不允许有生锈、表层不干净、 划伤、凹坑等缺陷(参考钢铁制作机械镀锌标准要求JB/T8928-1999); 4.耐蚀性:中性盐雾实验(GB/T 1771-1991)车身内配件外表面500h后划叉处单边 扩蚀宽度≤2mm,未划叉区域无起泡、开裂、剥落、掉粉、明显变色、明显失光等涂膜病态现象内腔中性盐雾120h后红锈面积小于10%.;车身外配件1000h后基体无锈蚀。 5.丝印:文字、图案及颜色依据图纸要求,无偏斜、模糊、重影、针孔等缺陷,具 体检验标准参考附表二。 6.对于外观分为A 、B、C、D四个等级。

三.加工: 1.下料:非模具开料时必须打磨尖角和毛刺,模具落料时,未注圆角半径取料厚; 2.折弯:未注折弯内圆角半径取材料厚度, 3.焊接:牢固、平整,无虚焊、夹渣、气孔、堆积、变形等缺陷,影响到装配及外 观的部分必须打磨平整; 4.精度: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0.3-1998中的IT14级精度制制作,同时图纸上所 标注的尺寸均为表面处理后的状态,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附表一 划格试验 GB/T 9286-1998系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2409:1992《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第二版),代替等效采用ISO 2409:1972的GB 9286-88。该标准规定了以直角网格图形

钣金件未注公差精度的规范标准(试行)20110614

钣金件未注公差精度的规范标准(试行) 1 目的 采用统一规范的未注公差标准,规范钣金件设计、生产、验收标准,保证钣金加工件精度要求。(1)能有效简化制图,节省设计时间,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2)突出图样上注出公差的尺寸,方便生产制造。(3)简化检验要求,有助于质量管理。最终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2 适用范围 从标准颁布之日起试运行,适用于颁布以后新设计钣金件(以前设计的钣金件,还按照原标准进行制造及验收)。从设计出图、生产制造到产品验收的整个阶段,按照本标准运行。 3 职责 3.1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对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要素采用一般公差,在图样上可不注出其公差,只须在技术要求或技术文件中说明参照本标准。图样上尺寸未注公差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需考虑通常的车间精度。 (1)对任一单一尺寸,当功能上允许的公差等于或大于一般公差时,采用一般公差,既不需标注其公差。 (2)当要素的功能允许比一般公差大的公差,在制造上比一般公差更为经济时,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要在尺寸后注出。 (3)由于功能上的需要,某要素要求采用比一般公差小的公差值,应在尺寸后注出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 3.2 制造中心(主指钣金件供应商) 制造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标准参考见附录一。设计图样中标注公差项,依照标注的偏差数值进行生产。而对于设计图样中未注公差项,应依照规范的标准偏差数值进行生产。如果供应不能加工出设计标注的精度要求时,应与主设计人员沟通协商解决。 3.3 品质管理部

公差的标准进行钣金件的验收工作。对于超出一般公差的工件,如未达到损害其功能时及影响外观时,请与主设计人员联系,以判定是否可让步接收(但并不能说明以后都可降低标准)。若工件的功能受到损害时请供应商返工或报废。 4 制定本标准依据 参考国际标准:ISO 2768, 国家标准:GB/T 1184-1996、GB/T 1804-2000。以及现有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即加工所能达到的常规精度),制定出钣金件加工精度的规范未注公差标准,规定未注出公差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解释权归精密系统事业部技术中心标准产品室 5 发放范围 技术中心、制造中心、品质管理部。 6 更改记录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8:36 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 板厚系数(毫米) 1, 1.6-1.8。 1.5, 2.4-2.6。 2.0, 3.3-3.5。 2.5, 4.2-4.5 3.0, 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 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 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 1。0°≤β≤90° L=A+B-2(R+T)+(R+T/3)*(180-β)∏/180 2.β=90° L=A+B-0.429R-1.47T 3.90°≤β≤150° 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 4.150°≤β≤180° L=A+B 折弯参数表 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

板厚T 折弯系数 Y因子 铁板 (SPCC、SECC) T=0.5 0.9 V4 A=3.0 B=4.5 0.5 0.9 1.0584074 T=0.8 1.4 V4 A=3.2 B=5 0.8 1.4 0.786504625 T=1.0 1.7 V6 A=3.5 B=5.4 1 1.7 0.7292037 T=1.2 1.9 V6 A=4.2 B=6.4 1.2 1.9 0.774336417 T=1.5 2.5 V8 A=4.8 B=7.3 1.5 2.5 0.619469133 T=2.0 3.4 V12 A=6 B=9.2 2 3.4 0.51460185 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 0.45168148 T=3.0 5.1 V16 A=9.6 B=12.9 3 5.1 0.4430679 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 0.482300925 #DIV/0! 铝板(AL)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2 V4 A=3.1 B=4.9 0.8 1.2 1.036504625 T=1.0 1.6 V6 A=3.3 B=5.3 1 1.6 0.8292037 T=1.2 1.9 V8 A=3.5 B=5.7 1.2 1.9 0.774336417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2 V12 A=6 B=9.1 2 3.2 0.61460185 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 0.53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DIV/0! 铜板(CU)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3 V4 A=3.2 B=5.0 0.8 1.3 0.911504625 T=1.0 1.7 V6 A=3.4 B=5.4 1 1.7 0.7292037 T=1.2 2 V8 A=3.5 B=5.8 1.2 2 0.691003083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3 V12 A=6 B=9.2 2 3.3 0.56460185 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 0.49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钣金件检验规程

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同时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0.2 -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原材料检验标准 4.1金属材料: 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4.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4.2.2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5.1冲裁检验标准 5.1.1 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5.1.2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0。 5.1.3 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5.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5.1.5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mm。 5.1.6平面度公差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未注平面度公差要求 5.2 折弯检验标准 5.2.1 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t(t为板厚)。 5.2.2 压印:看得到有折痕,但用手触摸感觉不到。(有特殊表面要求和镜面除外) 5.2.3 折弯变形标准按照《表二》及《表三》。 【附表二:对角线公差要求】

钣金冲压件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开冲压模的朋友和做钣金冲压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计算冲压件展开长度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方法,各种系数,各种公式,各种表格,各种软件也有自动展开的功能,但是很多都不够准确。 下面推荐的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值得收藏: 我们知道,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长度等于坯料长度的原则求得坯料的展开尺寸,如下图: 展开长度:L=L1+L2+L0 (其中L0 指的是中性层圆弧的弧长,注意,是弧长)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中性层的位移值xt,这个位移值的计算方法是材料厚度 t 乘以一个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即: 中性层位移值=xt

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 所谓的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在一些三维软件(如:Pro/E或SolidWorks)中也叫折弯 K 因子 那么重点来了,怎样才能计算出 x 值呢? 拜托,当然不用你来算,前辈们早已算好了,折弯内 r 角与材料厚度 t 的比将决定 x 值的大小,下表直接查来就是了: 钣金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x (K因子) 知道了位移值,就知道了中性层圆弧的半径R ,据据折弯角度a 的大小,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中性层圆弧的弧长L0 ,再加长直边长度L1 和L2 ,就是工件的展开尺寸了。 重要小贴士:

1、r/t 值如果表格中没有,可以按下表已有数据近似推算。 2、现在估计没人会再去手工计算弧长L0 ,因为有CAD嘛,只需要按r/t 的值查出x 值(K因子),乘以料厚t,就是中性层位移值,将折弯内r 用偏移命令向外侧偏移该值,再直接量出弧长就行了。 3、如果有多处折弯的,可以偏移所有直边和内r ,并合并为多线段,查特性即可得到多线段的长度尺寸,也就是总的展开长度。 4、Pro/E或SolidWorks钣金折弯可以自动进行展开,很多人都觉得不准,其实奥秘就在于K因子。软件中有默认的K因子,这个默认值是基于r/t=1.0的情况下,也就是3.2左右,如果内折弯 r 角与材料厚度不同(r/t不是1.0),算出来的尺寸当然不准。怎么办呢?很简单,按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修改默认的K因子数值,这样在软件中自动展开的尺寸才会更准确。

五金钣金展开计算参数

1. 目的:为完善作业标准,制订本文件。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设计部门之作业。 3. 职责:针对设计计算展开统一计算参数。 4. 内容: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关径弯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收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4.1中性层系数 注明:K1适用于有顶底的V形或U形弯曲,K2适用于无顶底的V形弯曲?但通常我们习惯取K2值。 4.2压弯90度角的修正系数a值 注明:此数据可单独用于90度角的折弯修正,也可与中性层系数互相检查核对。 4.3其余图形展开计算方法:

r/t W0.5时,均可按90度清角计算展开长度展开注意事项为了防止产品展开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下料模的多次修改,特制定下料模的制作方式. (1) .凡对一些展开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产品,例如,有拉伸性质的展开,多次折弯,Z折,有拉料现象 等产品的下料模,经工程分析有必要先试模的,其制作方式如下: A. 下料模的模板先不完全加工完毕,先完成机加及热处理部分,线割部分暂缓加工. B. 成型模先做,试模时先镭射(按下料模展开尺寸)试模,产品先做实测,不合格时修正展开尺寸再镭射,一直 修到合格为止,合格样品送客户先承认. C. 样品经客户承认后,按修正展开尺寸整理下料模,进行下料模的线割加工. (2) .对展开较直观的,可基本控制的产品,一般只要经俩人展开核对无误,下料模可按正常方式加工

钣金加工技术要求

1.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锤印; 2.焊接采用氩弧焊; 3.表面抛光达XX;(如果是不锈钢) 4.未注壁厚均为XX.(如图形效复杂尺寸无法标全) 5.盛水试验不得泄漏.(如有密封要求) 技术要求 1。材料**(要写明材料的名称和规格,有的要求写出国标代号)2。焊接要求。 3。未注圆角。 4。后处理要求(如涂装等) 5。未注公差 1.先住明你的尺寸和公差参照的标准,如ASME ... 2,限制材料的声明, 3,检测的基准和需要FAI 的尺寸; 4,表面处理要求; 5,无污染和油污; 6,重要尺寸CTF和公差表; 7,材料; 8,毛刺等等;

《钣金加工检验标准(DOC 10)》资料详细说明:1. 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3. 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 原材料检验标准 4.1金属材料 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塑粉 4.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4.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4.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钣金件未注公差精度的规范标准试行

钣金件未注公差精度的规范标准试行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钣金件未注公差精度的规范标准(试行)1目的 采用统一规范的未注公差标准,规范钣金件设计、生产、验收标准,保证钣金加工件精度要求。(1)能有效简化制图,节省设计时间,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 (2)突出图样上注出公差的尺寸,方便生产制造。(3)简化检验要求,有助于质量管理。最终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2适用范围 从标准颁布之日起试运行,适用于颁布以后新设计钣金件(以前设计的钣金件,还按照原标准进行制造及验收)。从设计出图、生产制造到产品验收的整个阶段,按照本标准运行。 3职责 3.1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对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要素采用一般公差,在图样上可不注出其公差,只须在技术要求或技术文件中说明参照本标准。图样上尺寸未注公差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需考虑通常的车间精度。 (1)对任一单一尺寸,当功能上允许的公差等于或大于一般公差时,采用一般公差,既不需标注其公差。 (2)当要素的功能允许比一般公差大的公差,在制造上比一般公差更为经济时,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要在尺寸后注出。 (3)由于功能上的需要,某要素要求采用比一般公差小的公差值,应在尺寸后注出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 3.2制造中心(主指钣金件供应商)

制造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标准参考见附录一。设计图样中标注公差项,依照标注的偏差数值进行生产。而对于设计图样中未注公差项,应依照规范的标准偏差数值进行生产。如果供应不能加工出设计标注的精度要求时,应与主设计人员沟通协商解决。 3.3品质管理部 品质管理部按照该标准进行验收,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品质管理部严格按照未注公差的标准进行钣金件的验收工作。对于超出一般公差的工件,如未达到损害其功能时及影响外观时,请与主设计人员联系,以判定是否可让步接收(但并不能说明以后都可降低标准)。若工件的功能受到损害时请供应商返工或报废。 4制定本标准依据 参考国际标准:ISO2768,国家标准:GB/T1184-1996、GB/T1804-2000。以及现有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即加工所能达到的常规精度),制定出钣金件加工精度的规范未注公差标准,规定未注出公差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解释权归精密系统事业部技术中心标准产品室 5发放范围 技术中心、制造中心、品质管理部。 6更改记录 附录1未注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钣金件产品图设计规范

Q/HMJ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MJ 0401001-2001 钣金件产品图纸规范 2003-12-20发布 2003-12-20实施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发布

Q/HMJ 0401001-2001 前言 钣金件产品图纸设计规范是由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因现无有关上级标准特制定此企业标准,在有关上级标准发布实施后本标准将自动废止或视情况修订后重新发布实施。 本标准于2003年12月20日发布; 本标准于2003年12月25日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坤英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2001-04-20批准 2001-04-25实施

Q/HMJ 0401001-2001 钣金件产品图设计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钣金件产品图中应表达的内容及表达规范,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公司钣金件产品图的设计。 2 内容 2.1 金属板材冲压、拉伸、焊接等方法加工成型的零件称为钣金件。钣金件设计图样是直接提供给 客户和产品制造单位的,其应提供钣金件加工、检验所必需的全部信息。 2.2 钣金件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注意其工艺性,不应出现平面尖角及应力集中的突变 结构,避免模具或工艺原因难以实现的结构。要遵循JB/T4378.1《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的规定准则。 2.3 钣金件设计图采用二维表达方式,一般不得使用三维图。对于形状复杂,二维图无法表达清楚 的部分结构,在与客户和制造单位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用三维图表达,应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用PRO/E软件出二维图,(二维图中的圆弧线应删除),配置文件drawsetup内容应统一。 2.4 图形 2.4.1钣金件图样中的图形必须完整,清晰,能够表达钣金件的全部形状。要合理运用视图、剖视图 以及有关的其他表达方式,图面布置要合理。 2.4.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经焊接或铆接成型的组合钣金件,应画装配图。形状较为简单的可只用 一张装配图样表达,各零件用引出线标上件号(1、2、3、……)并在明细表中标注名称、材料等各项内容;形状复杂的应将各零件单独出零件图表达(明细表见附表1) 2.5 尺寸标注 2.5.1钣金件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应标注完整、清晰、合理,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尽量选择加 工基准和检验基准作为标注尺寸的基准,基准的投影不需在图中标注。一般情况下,要标注凸模处的成形尺寸,有配合关系的尺寸可直接标注,且与配合件的公称尺寸相同。 2.5.2涂镀表面的尺寸 图样中的尺寸为涂镀后尺寸,但对于无配合要求的尺寸也可视为涂镀前尺寸。对于要求较高精度的尺寸,可以在尺寸后标注“镀前”或“镀后”字样。 2.5.3应用较多的冲裁圆角和折弯内圆角在图中不标注(或不画出),而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2.5.4钣金件的尺寸在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尽量采用一般公差(未注公差)按GB/T15055-m标准执行, (也可按使用要求选择其它级别,如f、c、v),图样中不标注尺寸偏差值,而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当此标准规定的公差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优先选用GB/T13914(冲压件尺寸公差)和GB/13915(冲压件角度公差)标准规定的数值,且在图中标注尺寸偏差值。 钣金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一般按GB/13916标准执行,图样中不予标注,当有较高要求时,在 图中按规定标注。 注:关于一般公差(未注公差): 未注公差是产品制造单位的常用精度,用一般加工方法就能保证,一般不必逐个检验。其超差 后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时,接收单位不能拒收,只有超差后损害产品功能时才能被拒收。 2.6 表面处理 2.6.1钣金件需要表面处理(电镀、涂漆、喷粉等)的,应与客户沟通,按客户要求在技术要求中说 明(包括表面处理种类,有特殊要求的层厚、使用、检验要求等)。 海尔集团产品的表面处理要求应符合集团的有关规定。 2.6.2对于只有局部表面需要处理的,应用粗点划线在图中画出其范围并标注相应的尺寸,在引出线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2001-04-20批准 2001-04-25实施

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钣金中的展开计算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 (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钣金设计规范

钣金设计规范 材料 力学性能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8 1) 90 度直角外圆角系列半径为r2.0,r3.0、r5.0,r10, 2)135 度的斜角的外圆角半径统一为R5.0,: 冲裁件的孔与孔之间、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小,其值见图1-10: 图 1-10 冲裁件的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 冲裁件的搭边最小尺寸 图1-14 冲裁件孔中心距的公差:

表1-7 孔中心距的公差表单位:mm 普通冲孔精度高级冲孔精度 公称尺寸L 公称尺寸L 12 图1-14 冲裁件孔中心距的公差: 表1-7 孔中心距的公差表单位:mm 普通冲孔精度高级冲孔精度 公称尺寸L 公称尺寸L 材料厚度 <50 50~150 150~300 <50 50~150 150~300 <1 ±0.1 ±0.15 ±0.20 ±0.03 ±0.05 ±0.08 1~2 ±0.12 ±0.20 ±0.30 ±0.04 ±0.06 ±0.10 2~4 ±0.15 ±0.25 ±0.35 ±0.06 ±0.08 ±0.12 4~6 ±0.20 ±0.30 ±0.40 ±0.08 ±0.10 ±0.15 注:使用本表数值时所有孔应是一次冲出的。 图1-15 孔中心距与边缘距离公差: 图 1-15 孔中心与边缘距离的公差 冲压件设计尺寸基准的选择原则 1)冲压件的设计尺寸基准尽可能与制造的定位基准相重合,这样可以避免尺寸的制造 误差。 2)冲压件的孔位尺寸基准,应尽可能选择在冲压过程中自始至终不

参加变形的面或线 上,且不要与参加变形的部位联系起来。 3)对于采用多工序在不同模具上分散冲压的零件,要尽可能采用同一个定位基准。 表1-8 孔中心与边缘距离的公差表 尺寸b 材料厚度 ≤50 504 ±0.4 ±0.5 ±0.8 ±1.0 注:本表适应于落料后才进行冲孔的情况。 铆接螺母 铆接螺母常见的形式有压铆螺母柱、压铆螺母、涨铆螺母、拉铆螺母、浮动压铆螺母 1.4.1.7 影响铆接质量的因素 影响铆接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材性能,底孔尺寸,铆接方 式。 1)基材性能。基材硬度适当时,铆接质量较好,铆接件的受力较好。2)底孔尺寸。底孔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铆接的质量,开大了,基材和铆接件的间隙大,

钣金展开图的绘制技巧

钣金展开图的绘制技巧 一. 图面展开步骤: 审图建立文件档案确定图框幅面零件展开标注尺寸审核 二. 图面展开之注意事项 1. 展开方式要合理,尽可能减小不必要的工序及考虑加工方便性 考虑实际加工工艺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孔与折边距离,压铆.折弯加工工艺.焊接加工工艺等),以上情形要考虑加工顺序的安排. 2. 合理选择间隙及包边方式 间隙及包边关系的选择的一般原则为:长边包短边,折弯展开间隙为0.2~1mm(根据板材板厚不同而取值不同) 3. 必须合理考虑公差 图面公差标注有如下几种: 4. 对于门板类及盒体必须考虑毛刺方向 对于该类零件的展开,必须要考虑毛刺,达到折弯后毛刺向里.对于一些大门板类零件设计时如未考虑烤漆掉挂工艺孔,而该类零件又无其它孔,在展开时考虑加开掉挂工艺孔. 5. 抽牙,压铆,冲凸,撕裂等位置方向必须明确,

画出剖面图 6. 对于图面上不同孔径的孔为了加以区别应在图面上用字母分别标识,不同孔径采用不同的字母. 7. 必须选择合理刀具; 8. 考虑烤漆及喷粉膜厚; 9. 尺寸标注规范化.齐全.清楚,压铆类标注需统一规范化 尺寸标注规范化:在任一图面绘制好尺寸标注前都要对尺寸标注比例进行设置,设置公式为AXP=1(A>0,P>0,P为所设置值既overall scale 值为P),尺寸文本字高为3. 10. 材质,板厚要与表处方式相结合; 11. 选择合适的图纸幅面; 12. 特殊角度折弯系数及内R角变化要试验确定; 13. 部分尺寸较多的地方可画出放大图以便清楚表达; 14. 易出错的地方需重点提示,如不对称零件,部分零件可在展开图上画出折弯示意; 15. 对于需保护的地方要加以标示. 16. 拉丝件要标明拉丝方向.

钣金件公差技术要求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KBA0.400.0174 REV.A 钣金件公差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heetmetal Tolerance 2011年08月30日发布 2011年09月01日实施 Released on Aug 30, 2011 Implemented on Sep 01, 2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整机工程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

目录 1.钣金件公差等级代号及数值 (5) 2.公差等级表的应用 (9) 2.1.公差等级选用要求 (9) 2.2.公差在图纸中的标注 (9) 3.其它说明 (9) 4.参考文献 (9) 表目录 表1.钣金公差数值表 (5) 图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钣金件公差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代号及公差数值。 本规范适用于钣金结构件。非金属材料冲裁件、成型件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只是对公差精度等级及其数值的定义,不是对结构公差设计的具体指导,结构公差设计指导请参考《结构公差设计指南》。 简介: 结构件尺寸公差是结构件的重要属性,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代号及公差数值,以及如何选用这些公差数值。不同的加工方式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也有说明。 关键词: 钣金、尺寸、公差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钣金件通用公差精度的标准

钣金件通用公差精度标准 1目的 采用统一规范的未注公差标准,规范钣金件设计、生产、验收标准,保证钣金加工件精度要求。(1)能有效简化制图,节省设计时间,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2)突出图样上注出公差的尺寸,方便生产制造。(3)简化检验要求,有助于质量管理。最终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2适用范围 从标准颁布之日起试运行,适用于颁布以后新设计钣金件(以前设计的钣金件, 还按照原标准进行制造及验收)。从设计出图、生产制造到产品验收的整个阶段,按照本标准运行。 3职责 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对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要素采用一般公差,在图样上可不注出其公差,只须在技术要求或技术文件中说明参照本标准。图样上尺寸未注公差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需考虑通常的车间精度。 (1)对任一单一尺寸,当功能上允许的公差等于或大于一般公差时,采用一般公差,既不需标注其公差。 (2)当要素的功能允许比一般公差大的公差,在制造上比一般公差更为经济时,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要在尺寸后注出。 (3)由于功能上的需要,某要素要求采用比一般公差小的公差值,应在尺寸后注出其相应的极限偏差数值。 制造中心(主指钣金件供应商)制造中心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标准参考见附录一。设计图样中标注公差项,依照标注的偏差数值进行生产。而对于设计图样中未注公差项,应依照规范的标准偏差数值进行生产。如果供应不能加工出设计标注的精度要求时,应与主设计人员沟通协商解决。 品质管理部 品质管理部按照该标准进行验收,标准参考见附录一。品质管理部严格按照未注公差的标准进行钣金件的验收工作。对于超出一般公差的工件,如未达到损害其功能时及影响外观时,请与主设计人员联系,以判定是否可让步接收(但并不能说明以后都可降低标准)。若工件的功能受到损害时请供应商返工或报废。 4制定本标准依据 参考国际标准:ISO 2768, 国家标准:GB/T 1184-1996 、GB/T 1804-2000。以及现有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即加工所能达到的常规精度),制定出钣金件加工精度的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