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三角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今年11月15日在美国即将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会议,即: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
为了思考中国在建立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上应发挥的左右,我们有必要反思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
我认为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所概括的“三元悖论”有助于我们看清“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性质:解决“三元悖论”的一种特殊的“三中择二”政策。
而中国应对危机的选择则是做出一个新的“三中择二”选择。
所谓“三元悖论”即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早些时候所说的“永恒的三角形”。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下述三个政策目标中只能达到两个,不可能三个同时实现:(1)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汇率的稳定性;(3)资本的流动性。
例如1944年到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收到严格限制。
这是解决“三月悖论”的一种特殊的“三中择二”政策选择。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一个一目了然的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今日欧洲货币联盟和历史上的金本位制,均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而中国大陆则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即只开放“经常帐户”,不开放“资本帐户”。
那么,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在1973年以后选择了“资本自由流动”和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两个目标呢?克鲁格曼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对“汇率不稳定”的承受力较大,而这又是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发达国家的信心较大,使得发达国家货币贬值幅度可以达到恰到好处,不至于过度。
相反,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国家信心不足,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贬值往往在资本外逃下过度反应。
因此,克鲁格曼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三中择二”,应是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而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性”。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国际金融羊群效应:某些有影响的国际资金的突然行动,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效仿,从而很容易对经济形成严重冲击。
某些投资机构就利用了国际资金流动的这一特点,有意识通过散布某些信息而诱发市场恐慌情绪,通过从众心理来实现其意图。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
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
这种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迫使政府放弃平价,从而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
蔓延性货币危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由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性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叫嚣范围内。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
弱(相对)购买力平价:对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的放松而得出的,它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同时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克鲁格曼三角形说明
克鲁格曼三角形说明一、什么是克鲁格曼三角形?克鲁格曼三角形,又称为克鲁格曼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用三角形来表示一个国家的产出、价格和贸易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图形化方式来探讨不同政策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克鲁格曼三角形?1. 三角形的构成克鲁格曼三角形是由一个正三角形和两条垂直于其底边的线段组成。
正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代表着该国的产出(Output)、价格(Price)和贸易(Trade)。
底边表示着该国生产所有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
左侧线段表示着该国生产所有商品所需的劳动力,右侧线段则表示着该国生产所有商品所需的资本。
2. 三个顶点代表什么?① 产出(Output):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生产出来的全部物品和服务总量。
在克鲁格曼模型中,它代表了该国的生产能力水平。
② 价格(Price):指一个国家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在克鲁格曼模型中,它代表了该国的相对价格水平。
③ 贸易(Trade):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情况。
在克鲁格曼模型中,它代表了该国的贸易状况。
3. 三角形中不同区域代表什么?① 正三角形内部区域:表示着该国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总量,即产出。
正三角形越大,则该国生产能力越强。
② 底边以下区域:表示着该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不足以满足其所有商品生产需求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商品。
底边以下区域越小,则该国所需进口商品量越少。
③ 底边以上区域:表示着该国拥有过剩的生产要素,可以出口这些要素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商品进行出口。
底边以上区域越大,则该国可以出口更多商品。
三、克鲁格曼三角形与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克鲁格曼模型中,货币政策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正三角形的大小和位置。
如果货币政策导致价格上涨,则正三角形会缩小,反之则会扩大。
三元悖论-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政策目标
从“三元悖论”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浅层联想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论断,即“三元悖论”原则,该原则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提出,克鲁格曼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即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与资本自由流动,而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
他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其中的关系。
三角形的三个角表示金融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
而每一条边则代表了一组货币政策目标,位于其对面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这就是“三元悖论”。
例如,位于右侧的边,表示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资本自由流动,但必须放弃汇率稳定,也就是实行汇率浮动制。
底边表示政策目标是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但必须放弃国内对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是欧元区各成员国现在的情况,对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香港也是如此。
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比较接近左边的边,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即固定汇率制,虽然我国的汇率制度号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国际上对我国界定为固定汇率制),而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即实行外汇管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坚守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按照三元悖论理论,冲突难以避免,事实上也却是有种种迹象显现。
所以,如何协调好三者的动态关系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我们暂不去评价当前对三元悖论是否真实存在的评论,我们只是按照其理论,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及其随后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果至今仍难以估量。
而中国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固然与经济实力等其他相关因素有关,然而明显的一个原因,也是较为讽刺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较为落后,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因而能够幸免于难。
如果一旦实行了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大量投机资本的进进出出,将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再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1997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利率。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
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或“不相容三位一体”之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其一、货币政策必须独立于财政政策,即二者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
惟其如此,两个货币政策工具才能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
假若财政政策决定货币政策或服从于财政政策,二者本质上就成为一个政策工具,无法独立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也就是空中楼阁了。
事实上,当代大行其道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其智慧源泉正是蒙代尔的开创性论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之颁奖词说:“通过仔细分析政策当局分权的条件,蒙代尔率先提出了这个思想,中央银行应当被赋予实现价格稳定的独立权威。
许多年以后,中央银行独立的思想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其二、本国必须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个人和企业能够以本币进行国际借贷和汇率风险对冲。
假若本国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无法有效对冲汇率风险,那么,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投机热钱)对本国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必将造成巨大冲击,从而极大地削弱宏观政策效果,“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的基本结论亦就不再成立。
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当然不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自然不能简单照搬“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来分析和制定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从_三元悖论_看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由流动+固定汇率制+放弃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货币政策无效)”。
模式二,即三角形的右边: “货币政
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放弃固定
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模式三,即三角形的左边: “固定汇
率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放弃资本自
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 模式三与我国 2005 年 7 月 流动,可以免除 国际资本市场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 并排除货币投机冲击的可能性。这样,当 局便可以在实现固定汇率目标的同时, 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解决宏观稳定问 题。但是实行资本管制是存在巨大的机 会成本的,这会将生产经营性资本流动 和货币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同管死,不利 于 该 国 失 去 全 面 参 与 国 际 经 济 活 动 ,阻 碍该国的国际化进程,从而导致经济结 构的扭曲和经济效率的下降,并最终使 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图 1 我国 PMI 与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作为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化能 很好地对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预测。PMI 的经济容衰界限是 50% 。当 PMI 高于 50% 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信号。当指数 低于 50% ,尤其是非常接近 40% 时,则经济萧条的可能性将增 大。因此,从我国 PMI 的变化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做出一 个合理的判断。 由图 1 可以看出,从 2008 年 7 月开始,我国的 PMI 开始 在低于 50% 的经济容衰界限上徘徊。其中,去年的 11 月更是下 降至 38.8% 。PMI 连续低于容衰界限,清楚地反映了制造业企 业对我国经济下滑的预期。 虽然今年的一季度 PMI 重新踏上 50% 的界限,但是据国 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统调数据显示,一季度发电量同比下滑 2.25% 。由于得不到用电量等先行指标的支撑,PMI 的短期反弹 可能是企业去库存化的原因,我国经济的全面回暖仍然存在不 确定性。 (二)货币政策困境分析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钟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2018-09-07]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 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
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
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稳定经济增长)稳疋富寤增屯令善壮Q本砌囲杠仍帚场化\出清在国际经济学当中, 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
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
三元悖论蒙代尔三角
三元悖论【概述】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
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onetary polic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资本的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简介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
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
但是目前的实证分析均指出存在三元悖论。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
克鲁格曼对中国的启示
克鲁格曼对中国的启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举摘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他在亚洲危机爆发前看衰亚洲经济的原因,即“纯粹靠增加投入来实现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增长必须来自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的观点,对于当前的中国是再好不过的提醒。
■文/吕风勇刘平安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3日晚,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除此之外,克鲁格曼还提出了国际金融领域“三元悖论”的命题,并创立了第一个汇率目标区规范理论模型——克鲁格曼基本目标区理论及模型。
一、克鲁格曼的主要理论(一)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1.国际贸易格局与传统贸易理论的背离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用绝对比较成本和相对比较成本的观点解释了贸易发生的原因。
不过,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并没有清楚解释不同国家之间为什么会有机会成本的差别,也没有能够预测国际贸易的格局。
20世纪30年代,伯梯·俄林(Bertil Ohlin)在综合赫克歇尔(E.F.Hecksher)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机会成本差异或比较优势差别的原因是它们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即各国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存在着差别。
因此,该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实际发展却越来越背离正统的贸易理论。
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十分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同时,大量的贸易不是在要素禀赋差异可以清楚辨识的产业间进行,而是在要素禀赋基本一致的产业内进行。
国际金融学习题人大陈雨露主编)第十一章
三、判断对错练习说明: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在对(T)或错(F)上画圈。
1.开放经济的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由代表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的BP曲线表示,因此国际收支就是外汇收支。
答案与解析:选错。
开放经济的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由代表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的BP曲线表示,但国际收支≠外汇收支。
2.LM与BP曲线的相对位置由国内外资金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决定,若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大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BP比LM更加平坦;反之,BP比LM更加陡峭。
答案与解析:选对。
3.国际金本位时期,虽然将汇率政策排除在外,使各国只能考虑通过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经济均衡目标,但由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作用,各国仍可实现内外均衡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对。
4.固定汇率制下,当开放经济处于对内失业同时对外顺差时,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无法促使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
答案与解析:选错。
固定汇率制下,当开放经济处于对内失业同时对外顺差时,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如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减少就业,增加需求,从而增加进口,减少顺差,所以可以促使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
5.斯旺图形中,若YY'曲线相对于EE'曲线更加平坦,应以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以汇率政策追求外部均衡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错。
当YY'曲线相对于EE'曲线更加平坦时,说明等量汇率变动条件下,维持内部均衡比维持外部均衡需要改变更多数量的国内总支出。
换言之,以汇率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相对更加有效,以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外部均衡目标相对更有效。
6.蒙代尔认为,在开放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最佳的政策搭配方式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答案与解析:选对。
7.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容易受到投机性货币冲出。
因为货币投机者笃定中央银行没有办法持久维系固定汇率制度,从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沽空这些国家的货币,以期从货币贬值中牟取暴利。
答案与解析:选对。
克鲁格曼三角名词解释
克鲁格曼三角名词解释一、克鲁格曼三角简介克鲁格曼三角,即克鲁格曼人均小时劳动端产出三角,是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其《反全球化阵线:市场绝对主义如何危及全球繁荣》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解释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克鲁格曼三角的概念是通过研究全球化下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发现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尤其是那些从事低技能工作的劳动者。
二、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低成本的生产地和劳动力。
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工作逐渐流失到工资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了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具体来说,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技能工作机会减少:许多传统的低技能工作被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导致在发达国家,这些低技能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难以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2.工资水平下降:全球化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更便宜的劳动力,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压力增加,工资水平相应下降。
3.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由于全球化给高技能工人带来了机会和高薪就业,而低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下降,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
三、克鲁格曼三角的含义克鲁格曼三角是一个图形化的表达,用来说明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以及劳动者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变化。
它的形状是一个上升的三角形,直角边表示劳动者的收入,底边表示劳动者的小时劳动端产出,斜边表示社会的福利。
根据克鲁格曼的理论,克鲁格曼三角的上升和扩大代表了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即低技能工作机会的减少和工资水平的下降。
而底边保持不变则意味着劳动者的小时劳动端产出没有提高,这进一步削弱了劳动者的经济地位。
四、全球化下的解决方案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缓解其影响,改善劳动者的境况。
以下是一些全球化下的解决方案:1.技能培训: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水平,以适应全球化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变化。
蒙代尔不可调和的铁三角 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允许资本流动,又要维持汇率相对稳定,就很难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其他回答: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在这三个目标之间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如果放弃资本流动,将退回到闭关锁国的封闭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增长。
如果放弃汇率稳定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两害相较取其轻”,只有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比较可行。
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向单一的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过渡。
于是,人们在贸易全球化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金融全球化,如果货币统一了,就不存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的各种弊病了。
斯蒂格里茨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小型开放经济就如同在狂风大浪中的小船一样,不论驾驶船的技术怎么样,虽然我们不知道船在什么时候被倾覆,但是,毫无疑问,船最终会被大浪打翻。
”在货币市场上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经济规模对稳定性的重要影响。
经济规模越大,投机炒作的风险就越小。
统一货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渡部分货币主权,换取金融体制的稳定,能够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某个经济地区实现了单一货币,还可以提高货币体系的透明性。
由于统一货币区内各国都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某个国家突然增发货币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
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02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02国际金融名词解释1.J-效应曲线: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期大约为9-12个月,并且在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
2.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
3.铸币评价: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
4.掉期外汇交易: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的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乙货币的交易,也就是把原来手中的货币来一个掉期。
5.期权交易:以一定的费用获得以某时刻或着是时期内拥有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的权利的合约。
期权合同的买方可以在期权到期日或期权到期日之前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量的货币,但也有不履行这个合同的权利。
6.期货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内,以公开竞价方式确定价格(汇率),买入或卖出标准交割日期、标准交割数量的某种外汇。
7.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看涨期权是这样一种合约:它给合约持有者(即买方)按照约定的价格从对手手中购买特定数量之特定交易标的物的权利。
8.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
9.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
10.QDII: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11.离岸金融市场:某一特定货币的存放业务,转移到该货币发行国的国境外进行,以摆脱货币发行国的管制和影响,这种境外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离岸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
12.外国债券:借款人在国外市场发行的以发行外国货币标价的债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鲁格曼三角
又称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
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
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