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工艺操作安全技术规程完整.docx

空分工艺操作安全技术规程

编写:

审核:

审定:

批准:

二〇一五年九月

3.工操作安全技程

3.1 空分安全技程

3.1.1本程定的是空分装置的危性及其防,是一般安全

的充。

3.1.1.1 空分装置的特殊危性包括:冷;工气体;在空气中的

碳化合物;在元内操作。

3.1.1.2空分装置排放或生的气体(氧、氮、)会操作者造成

危害。

3.1.2危型

3.1.2.1极低温的危害

皮肤碰到液化的气体或在液化气体的温度范内的物体都会引起

重的,皮肤可被于极低温度的大气;肺会因吸入极低温度的空气而遭害;温度越低,接触或停留的越,其后果越重,

最重的后果是体温低(体温下降)引起死亡。

3.1.2.2急燃或爆炸

a.两种不同的起因:

1)易燃气体在富氧空气中;

2)富氧大气(含氧量大于 21% )。

b.急燃的三要素:

1)易燃的物品;

2)助燃的物品;

3)燃的能量。

c.在富氧的大气中,助燃物是大量的,某些通常在空气中是不易燃的物品,都会成易燃品(脂、青、油?)。在种情况下,一点火星、一个火焰、一次撞,一下磨擦都足以引起燃。种象同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比例以及偶然引起点火的事件也有关。划定爆炸区域的地方必行周期性的。

工具、所内的气都要防爆型的。服装要防静的。

3.1.2.3窒息

窒息是由于人体内缺氧造成的,当人体吸入的空气被另一种含氧量很

低的气体所取代,就会使人发生窒息。

窒息有两种类型:

a.突然窒息

含氧量极低( <6% ),受害者会立即栽倒几分钟内就死亡。

b.慢性窒息

含氧量慢慢降低,或受害者处于氧含量稍微不足的环境中,都可产生

慢性窒息。

空分装置试车时,危险常发生于用氮气进行管道置换、干燥、加压、

吹扫的时候。主要气流的出口流量都很大,通常都直接排入大气,这

些出口附近的空气容易引起窒息。

3.1.2.4泄漏

a.少量的氧气泄漏,如果有人在附近的户内或户外作业,就会引发险情。

b.有管道与远处的危险源相连,就会因气体扩散而出现险情。

c.低温液体的蒸发气会在装置的低部位聚积(如地坑、下水道)。

d.少量的液体蒸发也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 1 个体积液氧可产生

800个体积的气氧)。因此低温液体的泄漏比气体泄漏更危险。

e.冷箱内容易聚集泄漏的空分液体,蒸发后会出现烟雾,但升温到环

境温度后气体扩散立即变为不可见,需要进入时要进行气体安全分

析。

3.1.2.5碳氢化合物聚集危险

空气中所含碳氢化合物的量非常少,这些碳氢化合物可以在液氧和富

氧液空中积聚,达到足够的含量而发生爆炸反应。

碳氢化合物主要积聚点在:

a.主冷凝蒸发器的液氧中;

b.在下塔的富氧液空中;

c.粗氩塔冷凝器的富氧液空中。

d. 装置不同部位的碳氢化合物极限含量如下表

分子式

液氧浴

-181 ℃时在 杂质名称

1 级报警

2 级联锁 液氧中的溶 (符号)

(ppm)

(ppm) 解度 (ppm)

甲烷 CH 4 125 500

乙烷 C 2 H 6 50 200 250000 乙烯 C 2 H 4 10 40 30000

乙炔 C 2 H 2 0.1 1 6 丙烷 C 3 H 8 5 20 60000 丙烯 C 3 H 6 2 8 10000 正丁烷 nC 4 H 10 0.5 1 700 异丁烷 iC 4H 10 0.5 1 2500 1 丁烯 C 4 H 8 0.5 1 1500 异丁烯 iC 4 H 8 0.5 1 200 1,3 丁二烯

C 4 H 6

0.5

1 25 正戊烷 C 5 H 12

0.5 1 50 1 戊烯 C 5 H

10

0.5 1 300 丙酮 C 3 H 6 O

0.15 0.3 2

臭氧 O 3 0.01 0.02 一氧化碳 N 2 O 45 60 180 氧化氮 NO 1.5 2 6 二氧化氮 NO 2 1

4

15

二氧化碳

CO 2

1 2 4.5

3.1.2.6 在装有珠光砂的绝热箱内工作(冷箱、热交换器绝热箱) a. 珠光砂是一种经热处理后膨胀的硅酸盐类 ,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处理时,必须配带手套、防护眼镜,自供气型防尘呼吸面罩。

b. 珠光砂非常轻并非常容易流动,进入珠光砂冷箱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掉进珠光砂内, 会由于被淹没和窒息而导致死亡。 进入时要采取

防坠落措施。

c.在用珠光砂绝热的箱体中工作,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

—工作区周围有脚手架

—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并拴在足以承受人体重的牢固地方,保险绳应尽量短,以防工作人员掉入工作地点下面的珠光砂中。

—工作中的人员要有其他人员进行持续的监护,担任监护的人员应

呆在危险区域外的地方对内进行观察。

—每个工人都应配带眼镜和防尘呼吸面罩。

d.在全部撤掉箱内的珠光砂情况下,必须进行强制性地确认以保证里

面不存在积聚点。渗入水分的珠光砂非常结实,非常重,由于珠光砂

会冻结在一些设备上面,一个轻微的振动,便可使之塌落下来。甚

至设备也会被这样积聚的珠光砂砸坏,尤其是那些用得时间很久又湿的珠光砂。

3.1.2.7在矿渣棉绝热的箱体中工作(冷箱、换热器绝热箱)

a.矿渣棉是很痒的材料,处理矿渣棉时要带手套、眼镜和自供气型防尘呼吸面罩。

b.在里面工作的人员,必须要系好安全带,并与系在箱外某个地方的绳子相接且易于达到。

c.进入危险区的工作人员由留守在箱外的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员

应离得足够近以便救护(因缺空气或受热而晕倒)。

d.过道应通风良好,确保供呼吸的空气充分流通。

3.1.3空分装置开、停车安全技术规程

3.1.3.1开车

a.原始开车

1 )开车前应具备的下列条件:

-压缩机组具备开车条件;

-预冷系统具备开车条件;

-安全阀调校合格就位;

-管线设备脱脂完毕 ;

-吸附器装填完毕 ;

-调节阀联锁系统灵敏可靠。

2 )预冷系统开车及正常操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空冷塔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4MPa;

-低温泵、常温泵水流量不得低报警;

-冬季注意防冻 ;

3 )吸附器操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每切换一步,必须确认阀位正确;如有问题,不得继续切换。-不得快速充压、泄压。

-严格执行程控规定的每一步时间,不得随意改变。

-预冷系统故障,吸附器入口温度高,要减少经过吸附器的气量,并相应调整另一台吸附器的再生,保证吸附器出口不超标。

4 )精馏部分开车及正常操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吸附器再生合格,空气合格后方可进入冷箱。

-向精馏塔导气要平稳,以防止冲坏塔板。

-在塔最初积液时,上、下塔要排放几次;把可能的杂物排掉。-为防止全低压空分装置液氧中的乙炔聚积,应从空分装置中抽取部分液氧,其数量不应低于氧气产量的 1% 。

-应定期化验液氧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含量。液氧中乙炔含量不应超过 0.1PPm ,超过时应排放。

-排放液氧、液氮、液空,宜采用高空气化排放。排放处应设明显的标志和警告牌。

-排放液氧、液氮、液空时,应有专人监护,附近严禁明火。

-严格控制板式主冷液面,避免较大波动,并采取全浸式操作。-预冷系统应设置空冷塔液面和空气压力的报警联锁装置。

-如果空分冷箱上的防爆板动作或喷出珠光砂,应立即停车检查,妥善处理后方可开车。

-空分装置停车时,应立即关闭氧、氮产品送出阀,并及时通知有关岗位。

-盛装低温液体的容器应避开火源、热源,容器严禁超压。

b.短期停车后重新启动

装置仍然保持有足够的液体,且在重新启动中,其液位也不得降地太多(即:其液位仍然足够高可以工作),则:—进行安全性分析,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对策

—吹净管内的死气

—测试若干个液样

c.长期停车后重新启动

在重新开车时,液体相对较少,则必须密切注意液位的蒸发,以免把

液体蒸干(使产生危险的浓度和危险的沉积)。在这种情况下,冷凝

蒸发器液位很低,导致分析结果很差,使至少有一个破坏因素超过

了报警极限值的 2/3 ,则应把剩余在冷凝蒸发器中的少量液体排净,

且继续装置的重新启动,定期检查、分析和安全测试,如果可能反复

排放管道死角的液体。

d.重新开车时的预防措施

对装置进行常规解冻,特别要检查所有的分析接口,排放口和安全装置是否在正常工作,确定所有的设施均已就位。重新开车时应遵循的安全要求通常为:

—检查分析结果

—吹扫管道死角

—定期切换和再生纯化器

3.1.3.2停车

3.1.3.2.1短期停车

短期停车期间,下塔和主冷中的液空和液氧液位保持不变。

—保持所有液体,继续检查液空的和(最终)液氧的分析值

—吹除所有管道死角内的液体。

吹除是为了将经常聚集于管道死角并造成破坏的液体除尽。这些工作应该在装置完全卸压前完成。对那些很容易利用其重力排放的液体,

当压力降下后,如果必要,也应对其进行定期排放。除特殊情况外,

排放后应关闭阀门。

3.1.3.2.2长期停车

长期停车会使下塔和主冷的液空和液氧液位因蒸发而下降。

如果停车时间延长,应特别注意观察液空和液氧的液位及其分析值。

如果以下两个条件满足了一个,则剩余的液体必须排放掉:

—当剩余液体液位降至其正常液位的15% ~20% ;

—其破坏因素之中的一个分析值超过报警极限的2/3 。

排放塔内的液体,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重新启动开车过程中,剩余液体的蒸发导致局部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达到危险浓度,而又未被安全设施所发觉。

3.1.3.2.3事故停车

—在超出安全限度后,如果决定停车,则必须尽可能完全排净有问

题的液体和上游的液体,排液期间及其后要对其作出分析。解冻必

须选择下列方案中的一个:

—无解冻重新开车

—热交换器管线解冻

—整套装置解冻

在对排出液体进行分析和试验时,必须同时考虑一些重要的因素,如从上次解冻到现在的时间间隔和污染的情况。为协助做出决定,应该把下列因素考虑在内:

a)由于进料空气和液空引起的停车, 则与溶解度低的有害碳氢化合物有关,通常主要是乙炔;也可能是由进料空气中混杂了或多或少的未知气体组份,而引起停车。在排净有问题的液体后,必须进行解冻。

通常解冻主换热器管线和下塔。根据装置的结构,解冻精馏塔也就强制解冻了整个装置。

b)由于液氧引起的停车,根据在液氧中不同杂质的有害溶解度及对

杂质的估量,必须选择装置的完全解冻或不解冻。

3.1.3.2.4空分设备的解冻

-空分设备停车,须排净冷凝腔的所有液体,连续检查分析结果,

再静置一段时间后,方准加热。

-加热气体的压力,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加热气体中严禁含油。

-空分设备加热时应缓慢升温。

-对液空、液氧设备和其它低温设备加热时,加热气体不准从排出阀通过,应从专用排放管排放。

-排放加热气体应有专人操作。排放口附近不得有人停留。

-加热保冷箱内的保温层时,不准有人在塔内停留、检查或维修。-膨胀机加温时,应先启动油泵,保证正常供油。

3.1.4 主要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3.1.

4.1 空压机

3.1.

4.1.1应根据设备特性设喘振、振动、油压、供水、轴位移及轴承温度等报警联锁装置。开车前应做空投试验。

3.1.

4.1.2冷却水系统,防断水保护装置须灵敏可靠。如运行中给水中断,严禁强行给水,需停车处理。

3.1.

4.1.3空压机运行中如声响异常立即停车检查处理。

3.1.

4.1.4空压机连续冷启动不宜超过三次,热启动不宜超过二次

3.1.

4.2.膨胀机

3.1.

4.2.1膨胀机前必须设置过滤器,其阻力不得超过设备规定值。

3.1.

4.2.2透平式膨胀机应设超速报警和自动停车装置。

3.1.

4.2.3透平式膨胀机的轴封气压力应调至规定值。

3.1.

4.2.4运转中出现冰、干冰等堵塞喷嘴时,应立即停车加温解冻。

3.1.

4.2.5膨胀机出现超速、异常声响,油压过低、冷却水量不足或轴承温度过高等情况时,应迅速关闭入口阀,停车检查、处理。

3.1.

4.3液氧泵

3.1.

4.3.1液氧泵的入口应设过滤器。

3.1.

4.3.2液氧泵应设出口压力声、光报警和自动停车装置。

3.1.

4.3.3液氧泵起动前,应用氮气吹扫后再盘车检查;开车前应先开密封气并经充分预冷后起动,不准有液氧泄漏。

3.1.

4.3.4液氧泵停车后,应立即解冻。

3.1.

4.3.4.1注意:液体泵在加温前必须确认泵体已无液体。

3.2 液氧、液氮、液氩储存和装车安全技术规程

3.2.1 液氧储罐安全技术规程

3.2.1.1液氧储罐投入使用前,须除锈、脱脂、吹刷干净,并涂以无

机防锈涂料。

3.2.1.2使用液氧储罐前须用干氮吹刷干净,在罐内气体露点不大于

-45 ℃后,方准投入使用。

3.2.1.3定期测定粉末真空绝热式液氧储罐夹层的真空度,使其保持在1.36 ~6.8Pa 范围内。

3.2.1.4珠光砂绝热液氧储罐,应充入干燥氮气,并保持正压。

3.2.1.5严禁液氧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定压力。

3.2.1.6蒸发器水池的水位,应不低于规定线,水温应保持在40 ℃

以上。

3.2.1.7蒸发器出口氧气温度应不低于0 ℃。

3.2.1.8液氧蒸发系统应有安全保护联锁装置。

3.2.1.9每周化验液氧储罐中的乙炔含量,超过0.1PPM应排放液氧。

3.2.1.10液氧储罐放散氧气时,应先通知周围“严禁动火”,并设专人监护。

3.3 液氧、液氩、液氮的装车安全规程

3.3.1 充装前的检查、准备。

对用户汽车槽车随车必带的证件和资料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为:a.汽车槽车使用证。

b.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槽车准驾证。

c.押运员证。

d.汽车槽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e.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

f.运行检查记录。

g.汽车槽车装卸记录。

3.3.2 对用户汽车槽车的漆色、字样、标志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为:

a.罐体颜色

b.字样、字迹

c.环形色带

d.图形标志

e.危险品标志

f.槽车充装软管是否破损或漏液

3.3.3 严格执行“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要求。不

符合充装条件的,禁止进行充装。

3.3.4 做好充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安全充装创造良好的环境。

a.汽车槽车安检合格后应按指定路线,低速行驶进入充装工位。

b.槽车进入工位后,发动机必须熄火,并使用手闸制动,有滑动

可能的应加防滑块。

c.封闭四周道路并挂警示牌,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通行。

d.挂接专用安全接地线。

e.充装现场及槽车操作箱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f. 连接充装尾气排放装置对罐内余气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应采

用高空放散,不得对地排放。

g.连接充装软管时,严禁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

h.充装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3.4.充装操作程序

3.4.1 操作人员在接班后,应对充装泵进行检查和预冷(泵的预冷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对充装低温软管进行检查,检查合格方可作充装准备。

3.4.2 低温液体运输车驾驶员应向操作人员提供安防队出具的《车辆安全检查单》及市场部出具的《车辆充装货物信息卡》,进行信息确认和检查。

3.4.3 操作人员应穿戴劳保用品防护用品,按《危化品罐车登记 / 充装记录表》和《低温液体装车确认单》,对低温液体运输车辆进行登记,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充装。

3.4.4 充装车辆按操作人员的要求,将车辆停放到指定停车位置。并在车轮处放置车辆止滑器,连接上静电接地线(液氧)。

3.4.5充装泵预冷后,连接低温软管和槽车连接,方可进行充装工作。

3.4.5.1 槽车就位,操作人员确认槽车压力不高于 0.3 MPa ,(液氩不高于 0.1 MPa )盘车启动充装泵,并调整充装泵进口压力不大于

0.1MPa (液氮开启升压器进口进行液氮储槽升压不大于0.5MPa )。

3.4.5.2联接好软管,打开槽车排放阀,稍开充装泵出口,吹除软

管中的空气及杂物。

3.4.5.3待有低温液体流出,全开槽车进液阀,同时关闭残液排放阀。3.4.5.4根据压力逐渐关闭回流阀、全开充装泵出口阀。

3.4.5.5液氮槽车应根据槽车压力槽车控制槽车放空阀开启度。

3.4.5.6打开槽车测满阀,根据槽车压力进行调整。

3.4.5.7根据液位计指示或待测满阀喷液时,打开回流阀,关闭出液阀,停液体泵,关闭槽车进液阀、测满阀,打开残液排放阀。将管道

内余压力排放完毕。

3.4.5.8拆下槽车软管接头,排放软管中的残液,将软管归位。

3.4.5.9检查槽车,液体泵各阀门是否关紧,撤出止滑器,静电接地。

3.4.5.10关闭液体泵进口阀,进行液体泵的复温工作(在确认没有

车辆充装的情况下可进行复温工作,否则继续进行预冷)。

3.4.5.11液体槽车充装结束,进行充装后检查后,立即进行过磅计

量,整理现场工器具。

3.4.5.12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充装记录。

3.5 槽车充装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5.1 超压

任何时候的操作必须杜绝超压发生。槽车、贮槽无论在充装中或充装

后超压,将可能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安全阀、爆破片失效的情况下,超压将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压力表、安全阀应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定期校验。日常操作中应注意检查压力表、安全阀、爆破片是否完好,同时应确保安全阀、爆破片、压力排放阀不被冰堵而导致失效。

3.5.2过充装

原则上槽车、贮槽的充装以液位计或测满阀有轻微液体溢出为准,禁止出现过充装,严重的过充装将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3.5.3低温

在正常大气压下,槽车容器中的液体温度低于 -184 ℃,从容器中排放或

流出的冷气体或液体会导致眼睛、皮肤的冻伤,即使接触是短暂的。因

此任何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可以遮盖整个面部的面罩,使用低温手套,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以遮住身体所有暴露在外的部分。

3.5.4泄漏和正确排放

低温液体泄漏将可能导致人员受伤和火灾的发生,必须禁止。应保证充装过程各连接处不发生泄漏,操作上应确保自己和他人不处在连接口的正对位置。

3.5.5火灾和爆炸

只要具备条件,液氧将马上引起火灾和爆炸,必须在确保不出现火灾

和爆炸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操作。

3.5.6 窒息液氮和液氩在通风不良环境中迅速蒸发将导致置身其中

的人员窒息,应保持现场通风良好。

3.5.7 禁油

所有液体槽车容器部分和所有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氧气禁油标准工

作。

3.5.8防爆工具

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必要的防爆标准设施,槽车接头等的敲打必须使

用木锤或铜锤(液氧)等不发生火花的物体敲击。

3.5.9 现场清洁

槽车充装和现场必须保持清洁,禁止有油污等易燃物。槽车应保持完

好清洁,禁止漏油、有油污和故障槽车禁止到现场充装液体。

3.5.10启动或维修

槽车在置换、充装过程中禁止点火启动或从事一切维修工作。

3.5.11错装

充装槽车前应确认槽车中原有介质是否与将充装的介质符合,槽车车牌号是否与需充装槽车吻合,禁止错装。

3.5.12 精心操作,任何慌乱和无序的操作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任

何情况下,槽车充装人员必须保证操作的稳定、有序和可靠,杜绝安

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3.6 操作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3.6.1 防护用品应配戴整齐。

3.6.2 槽车充装过程中严禁超压。

3.6.3操作时,工具和手套禁止油脂污染,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3.6.4槽车内的残留液体禁止在生产现场排放。

3.6.5 在充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槽车情况,应进行现场监

装或巡视。

3.6.6若发现低温液体槽车不具备运输资质,应拒绝充装,并进行汇报。

3.6.7 液体槽车充装,在启动充装泵后应尽可能关小放空阀(液氧、

液氩尽可能关闭),以减少液体在充装过程中的损失。

3.7低温液体充装的防护和救护

为减少和避免低温液体充装事故,必须搞好劳动防护。一旦发生人员触电、休克、窒息、冻伤等事故,必须进行就地救护,同时按有关程序进行汇报处理。

3.7.1 窒息氮、氩均具有窒息危险,一旦发生窒息就会造成缺氧,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抢救。

3.7.1.1 中、轻度窒息:呼吸与心跳都未停止,但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疲劳、动作失调或不能自主动作,思想紊乱或失去意识,

反映迟钝或不能说话症状。其处理方式如下:

a立即将病人移离窒息现场(注意!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空气流通的空旷处,但不能扶着病人走动,以免加重病人的心脏负担,解开病人衣服,就地仰卧休息。

b给以氧气,最好将病人置于氧含量为30-40 %,最高不超过60%的小房间内。

37.7.1.2 严重窒息:出现呼吸和心跳都微弱抽蓄,张口呼吸,“假死“等症状,对于这种病人,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a 立即将病人移离窒息环境,将病人仰卧于空气清新的场所 , 保呼吸通畅,并立即向医院呼救,或立即送往医院。

b 立即采用人工呼吸急救,并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这向工作,胸外心脏按摩。不论是轻度窒息还是重度窒息的病人,经现场

急救后,都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或治疗。

3.7.2 深度冻伤

深度冷冻,冻伤表皮组织有如下特征:无痛感;表皮呈钠黄而有淡

蓝色;解冻后会发生剧烈疼痛并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病菌极易感染。

制氧生产中的冻伤,一般均为深度冻伤,冻伤部位变硬甚至象玻璃一样

硬和脆。所以对冻伤者,切忌碰撞冻伤部位,以免冻伤部位碰碎,造成

更加严重的后果。冻伤后,首先应尽可能把影响冻伤部位血

液循环的衣服脱掉、或剪破(如衣服冻在皮肤上,则不应硬脱、硬剪),并立即用 40-45 ℃的温水,对冻伤部位洗浴解冻,切忌使用烘烤和高

于46 ℃的热水解冻,也不能进行局部按摩,否则,会加重皮肤组织的

损伤。解冻不能操之过急,经应进行 15-60 分钟直至冻伤部位变成粉红

色为止。为减少冻伤者疼痛,解冻中可使用止痛剂,解冻必须接种破伤

风疫苗,并用干燥无菌的纱布覆盖冻伤部位,同时严密包扎绷带。在

冻伤完全痊愈前,严禁吸烟、饮酒,以防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恶化。

3.8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充装作业:

a.遇有雷雨天气时;

b.附近有明火时;

c.附近有检修作业时;

d.空分排放液氧时;

e.罐内压力异常时

f.夜间照明不良时

3.9 充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3.9.1 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确保充装作业安全无事故:

3.9.2 充装人员、司运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离开现场。

3.9.3 充装操作必须缓慢进行,充液管线冷却要缓慢均匀。

3.9.4 充装期间,汽车发动机不得起动,不得进行车辆检修,不得使

用对讲机、手机等。

3.9.5 充装人员要经常观察罐内压力,检查各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3.9.6 汽车槽车充装量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充装量。

3.10 充装后的安全管理

3.10.1充装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充液阀门,排放管内残液、余压,拆除连接软管。

3.10.2检查槽车的致密性。

3.10.3确认现场空气中含氧量合格后,方准汽车槽车离开。

3.10.4认真做好充装记录,记录要真实准确,有追溯性。

3.11 槽车的安全管理

3.11.1槽车必须证件齐全,符合有关规程要求,限速驶进作业现场

进行充罐,押运员应对道路两旁的生产设施进行安全监护,严禁车辆撞伤、碰坏生产设施。

3.11.2 槽车在等待充装期间,驾驶员、押运员必须听从充装现场人

员安排,将车停放在规定位置。驾驶员应对罐车储槽密切监控,监视槽内压力,严禁超过规定值。

3.11.3驾驶员、押运员在厂区内不得乱丢杂物,严禁吸烟,必须在

指定场所对自己的车辆进行安全监控。

3.11.4槽车在连接充装软管前,必须处于止动状态,防止移动,罐

车在充装前发动机必须关闭熄灭,并关闭车辆总电源,进入现场人员严禁携带火种,严禁捷达电话。

3.11.5充装时,槽车连接管、接头必须保持干净、无油脂,充装时

驾驶员、押运员不准修车,车辆不得漏油。

3.11.6 槽车充装完后 5 分钟待气体散发干净,在得到现场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启动车辆离开,槽车余气不得在厂区内排放,必须在出门岗后进行。

3.11.7槽车应配备随车灭火器材。

31.11.8槽车必须装设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接地带上端应与罐体和管道相连,下端触地。

3.11.9槽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充装量进行充装,严禁超装。

3.11.10充装前,采取有效制动措施;接好接地线;正常充装时严禁

起动车辆

3.12 安全运行规程

3.12.1本车间的危险品及高温高压设备介质

汽轮机、空压机、膨胀机、液氧泵、蒸汽、液(气)氧、液(气)氮、液氩、低温储罐。

3.12.2生产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3.12.2.1加强现场巡检,杜绝着火事件发生。

3.12.2.2及时清理透平机和蒸汽管线上的破布,棉纱等易燃物品防

止着火事故发生.

3.12.2.3机组所有漏油,要及时处理,暂无法处理的,要用小桶接

好漏油,并将残迹擦干净,不许将擦油后的破布乱扔。

3.12.2.4打扫包机卫生,要注意安全,仪表探头等禁动,擦动设备

时不许戴手套,防止破布棉纱连同手套带入转轴。

3.12.3交出设备检修时安全注意事项

3.12.3.1各设备交出检修前要确认进出口阀关好,要进行置换并分

析合格。

3.12.3.2任何带压的设备不许交出检修,必须隔离泄压后方可交出。

3.12.3.3机泵风机电加热器等机电设备检修前必须进行电器断电,

防止检修期间误启动。

3.12.3.4检修完的设备要进行不同等级的气密或充介质试漏。

3.3.3.5动火设备必须必须严格执行动火票制度,定时定点进行监测

分析。

3.12.3.6检修的关键设备或有可能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检修过程,

操作人员要加强监护。

3.12.4安全运行要求

3.12.

4.1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熟知设备

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经安全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合格后,取证后方可上岗。严禁非岗位操作(或无生产作业证)

人员操作本机组。

3.12.

4.2操作人员上岗后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进

入空压机厂房内要戴上听力保护器。

3.12.

4.3厂房内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及通讯设施,保证消防通

3.12.

4.4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气体防护、救护、消防知识,会正

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12.

4.5操作人员上岗期间要坚守岗位、精心操作、服从调度、听

从指挥,禁止脱岗、串岗、睡岗和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3.12.

4.6车间应制定应急事故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事故演练。

3.12.

4.7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3.12.5安全检修要求

3.12.5.1机泵检修先要停机、断电。

3.12.5.2泄压彻底,系统隔离,排放稀释,置换分析合格。

3.12.5.3交出前根据分析合格确认单,在交出单上签字并准备好工

艺监护的临设及措施。

3.12.5.4进塔入罐办理好票证。

3.12.5.5登高作业要办票,尤其是巡检热网,要判断好攀抓物,防

止接触蒸汽管路烫伤。

3.12.5.6在关键部位根据技术要求,决定加、抽盲板,以利隔离或

通畅。

3.12.5.7随时做好灭火器材的备用工作。

3.12.5.8油系统动火,必须彻底排油,局部清洗,检修部位通过盲

板与系统隔离或动火部件拆离现场作业。

3.12.5.9在装置运行状况下,对一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当综合判

断能够在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下,能够安全完成的项目,经上级批准,可以实行运行抢修。

3.12.5.10正常交出检修安全技术要求

1)隔离手段以加盲板最为可靠,若万一不具备加盲板的条件,可关

闭前后两道截止阀,并打开其间的放空阀。

2)设备排放口必须选在最低点,以防死角,否则须加温促排。

3)置换气以氮气为宜,必须将易燃的气体稀释到足够安全的浓度(<

4)设备回温时,温升不能过快,应先缓升,达到较高的温度后(比如-50 ℃)可适当加快。

3.3.5.11非正常交出检修情况下的安全技术要求

1)针对具体的问题临时编写安全措施。

2)工艺人员必须在现场全程陪护,遇险时及时处理相关工艺问题,确保设备与维修人员的安全。

3)处理窒息性的介质时,须随时分析工作现场大气氧组分。氧含量低于 19% 的场合,严禁工作。

4)带压设备与管道严禁施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