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千米和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结合导入环节,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千米是长度的单位,吨是质量的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距离、称重物品等。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距离、称重物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千米和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8.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第15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千米和吨的应用,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如:一辆汽车行驶了500千米,需要多少升汽油?(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千米和吨的应用,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课后拓展1. 了解千米和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海、物流等。

2. 探究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如:米和厘米、千克和克等。

千米和吨教案

千米和吨教案

千米和吨教案千米和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千米和吨”,属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

教材中介绍了千米的概念和吨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2. 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2.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2. 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如何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小时候是否见过大货车?”“大货车上经常载着很多很多东西,你们有想过它是如何计量的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观察探究(15分钟)教师出示一辆大货车的图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 大货车上的物品有没有数量的限制?b. 大货车上的物品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c. 你认为一辆大货车能装多少物品?3.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和吨的定义:a. 千米是长度的单位,表示距离比较远的地方;b. 吨是重量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4. 游戏学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每组站在起点线,从起点线开始,向远处的终点线跑,跑到终点线后,标志纸上的数字就是该组的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感受到千米的概念,并对距离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秤量各组的书包重量,并填写在黑板上。

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你们的书包重一吨吗?谁的书包最重?谁的书包最轻?这个游戏通过实际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吨的概念。

6.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a. 一辆卡车装满东西,共有12吨,每吨货物的重量相等,求每吨货物的重量是多少千克?b.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距离为500千米,如果每小时的速度是100千米,那么开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7.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讲授新课(1)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1吨 = 1000千克。

(3)举例说明千米和吨的应用如:一辆汽车行驶了5千米,表示汽车行驶了5000米。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吨,表示物体的质量是2000千克。

3. 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2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环节。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导入新课”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千米,具体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第二段,认识吨,具体感受1吨的实际轻重,能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在这两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如下特点:广泛联系实际生活,精心选择学习素材;通过便于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正确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推算和实际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

第一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米,能进行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七里河区四小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说课稿苏教版4

七里河区四小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说课稿苏教版4

《千米和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首先,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千米和吨》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例如,当我们讨论到测量学校操场长度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并尝试换算成千米。这样的实践活动确实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千米这个单位的认识。
(2)长度和质量单位换算:特别是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需要学生掌握换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3)将千米和吨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举例:
-在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直观教具或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
-对于单位换算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法、记忆法等多样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例如通过“千米=1000米,吨=1000千克”的口诀加强记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1.教材章节:根据《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2)学习质量单位吨,理解1吨等于1000千克。
(3)通过实际情景,掌握千米和吨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换算。
(4)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物体的长度和质量描述,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千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1000米;吨是质量的单位,等于1000千克。它们在描述大型物体或距离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测量学校到最近超市的距离,了解一辆货车能装载多少吨货物。这个案例展示了千米和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千米和吨》教案、教学设计
2.随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千米和吨相关的实物图片,如高速公路上的千米标志、大型货车的吨位标识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标志吗?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呢?”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需要测量更远的距离或者更大的重量,我们该怎么办呢?”通过这个问题,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首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解释它们与基本单位米、克的换算关系:“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它们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更大规模的长度和重量单位。”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我们学校到市中心的距离大约是5千米,一辆货车的载重量可能是10吨。”
3.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千米或吨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测量教室到学校门口的距离,估算一下需要多少时间走完?”或“假设我们要搬运一吨重的物品,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称量水果重量等。通过这些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对长度和重量单位认识的不同水平,设计分层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巩固千米和吨的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解题方法,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在课堂尾声,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千米和吨的知识点。

《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教案解析

《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教案解析

《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教案解析教案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引领学生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认识千米和的练习课》教案解析。

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该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去认识千米和吨这两个计量单位,在实践中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且通过实例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千米和吨这两个计量单位的应用。

在学生的认识水平方面,本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度量单位的概念并且掌握一个计数单位与另一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如何进行换算的方法,并且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讲解。

这种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简明易懂,语言简洁,注重实用性;2.教材注重实际应用,通过实现案例来让学生深入理解;3.教材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渐深入掌握计算和换算方法。

教材围绕“认识、掌握、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置。

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有效地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适用于实际工作的计算方法。

二、教案解析本次教学使用的是课程为《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的教案。

在教案的结构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教学设计的优势。

对于学生来说,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为此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练习中,不是一味地等待老师的教导,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即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单位量的意义,并学习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以及换算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尺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跑了3千米,小华跑了5千米,那么小明和小华谁跑的路程更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千米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千米的意思,并用尺子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吨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重量单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千克的概念,然后引入吨的概念,并用实物举例说明吨的重量。

同时,教师讲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换算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教师用PPT 展示换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公式,以及实际例子。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答案:略2.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60千克,请问爸爸和妈妈谁的体重更重?答案:爸爸的体重更重。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分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意义,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和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2)吨的认识: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吨是质量单位,1吨等于1000千克。

2. 千米和吨的换算(1)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0.001千米。

(2)吨和千克的换算:1吨等于1000千克,1千克等于0.001吨。

3. 千米和吨的应用(1)长度计算:如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物体的长度等。

(2)质量计算:如计算物体的重量、货物的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千米和吨的意义,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2. 教学难点:(1)千米和吨的意义理解。

(2)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例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千米和吨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吨是质量单位。

(2)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3. 操练巩固(1)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练习,巩固学生的换算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苏科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苏科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课题:认识千米教学内容:第20〜21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实用价值。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简单换算。

2 、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时间:教学反思:课题:认识吨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吨,指导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课件、1桶10千克的水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三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力卩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冋题。

教学重点:1•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常规学具教学时间:。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和吨》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和质量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概念和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体重秤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应用。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白板,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记录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游戏规则如下: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面有两条路线,一条是5千米,一条是10千米。

学生需要选择一条路线,并估算出另一条路线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千米或者米作为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千米和吨的定义及换算关系,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千米和吨》数学教案

《千米和吨》数学教案

《千米和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千米和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能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计量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和吨的应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和吨。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阐述它们的换算方法。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和吨的重要性。

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千米和吨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换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碰撞、问题解决等方面。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正确性和应用性的展示。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千米和吨的相关图片,如地图上的千米标记、重量单位图片等。

2. 实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关于千米和吨的应用实例,如购物时的重量标注、路程的测量等。

3. 练习题库:设计一系列练习题,涵盖概念理解、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教学工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2千米和吨 单元知识小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2千米和吨 单元知识小结

二、示例分析
在 里填上“>”“<”或“=”。
3500 米 4 千米5 吨 5 Nhomakorabea0 千克
分析:本道题中两个数量所用的单位都不同,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先把
它们统一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4 千米=4000 米,4000 米>3500 米;5
吨=5000 千克,5000 千克>540 千克,所以 5 吨>540 千克。 解答:< >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二 千米和吨
单元知识小结
一、知识点分析 1.认识千米: ①千米又称公里,是生活中较大的长度单位,用字母“km”表示,计量路程 和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 千米=1000 米。 2.认识吨: ①吨是比千克和克更大的质量单位,用字母“t”表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 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 ②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 吨=1000 千克。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2022/4/102022/4/102022/4/10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02022/4/102022/4/104/10/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02022/4/10April 10,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 千米和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 千米和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知道千米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能够将千米换算为米;•知道吨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能够将吨换算为千克。

二、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吨和千克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测量某两个城市间的距离,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千米和吨。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高速公路的长度是多少千米?飞机飞行的高度是多少千米?货车装载的物品有多重?2. 讲解千米和换算引导学生回归问题,询问大家对千米的认识。

假设学生没有学过千米,那么就先讲解千米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练习将千米转换为米。

3. 讲解吨和换算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后,引入吨的概念。

先提出问题:我们家买多少水果可以称为一吨?什么车可以装载一吨货物?然后对吨的定义和计量单位进行讲解,并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4.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一些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问题,以便真正地掌握这些概念。

五、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和练习来更好地理解概念,并掌握重点难点;•综合法:通过举办小型竞赛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效果,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采用多种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相关概念;•顺应学生思维,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

《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千米和吨》教材分析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经陆续学习了一些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较小的质量单位。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1千米=1000米;认识吨,1吨=1000千克。

本单元编写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

另外还有一道思考题,设计最优的运输方案。

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关于计量和测量工具进步发展的历史事实。

具体安排是先教学千米,后教学吨。

1.认识千米。

例题先出示四幅画面,显示千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学生: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这些画面和这句话,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计量很长的路或很长的长度时,要用千米作单位。

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讲画面中标记的意思,如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离南京还有98千米,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还要让学生知道“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这在生活中和后面的数学练习中经常使用。

教材接着讲1千米有多长,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先联系学校操场上的跑道,告诉学生1 000米就是1千米。

由于多数学校都有100米长的直跑道,学生对100米已有具体的感知,所以“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既让学生对1千米是多长有初次感性认识,又讲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材继续让学生联系自己学校的跑道一圈长是200米、250米还是400米,通过简单的推算,算出跑道几圈的长正好是1千米,又一次充实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要注意,这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根据自己学校的跑道一圈的长度,重点进行一次推算就可以了,另两次推算不必都进行。

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单元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单元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单元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千米和吨》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正确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推算和实际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学习经验。

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图: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千米,具体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短,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第二段,认识吨,具体感受1吨的实际轻重,能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在这两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

这是因为只有知道千米和吨的含义,才能产生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的探索兴趣,也才能进一步展开观察、测量、推算、调查等诸多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也只有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课内容 :
千米和吨不与其余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同教课,是由于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 1 千米是多长、 1 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之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
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因此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课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
学,分别是:
例 1:认识千米
例 2:认识吨
二、教课目的 :
2、使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
初步成立 1 千米的长度观点以及 1 吨的质量观点;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1 吨=1000 千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课要点难点 :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认识千米和顿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成立 1 千米的长度观点,成立 1 吨的质量观点
四、教课时间:
3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1 /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吨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以及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顿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