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辨证: 即辨别证候,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资料(病史、症状和体征),并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辨清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病性和邪正盛衰关系,然后,再加以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肺主治节: 是指肺为相傅之官,能够辅佐心君治理和调节全身的功能活动。

3、乙癸同源: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血与肾精均来源于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精微,而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互化,故称“精血同源”,也称“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

4、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统称。 由于其与脏腑无直接的络属关系,相互之间没有表里阴阳的配属关系,且分布不像十 二经脉那样规则,故称“奇经”。

5、因虚致实: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导致气血水等不能正常运行,产生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滞留体内的病理变化。

6、五行相侮: 又称“反克”或“反侮”,是五行反向克制的异常现象,即对“所不胜”之行进行克制 引起的异常变化 。

7、天癸: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

8、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合称,其形态空腔为腑,但功能藏精气似脏,故称奇恒之腑。

9、皮部: 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

10、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着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11、阴中求阳:在补阳的基础上,配伍补阴,治疗阳虚的一种方法。

12、土爰稼穑: 种谷曰稼,收谷曰穑, 土爰稼穑 形容了土的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

13、七冲门: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

14、瘀血: 是指血行不畅,或停滞于局部,或离经之血积存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15、通因通用: 又称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药治疗邪气亢盛引起的通泻的疾病。

1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17、心肾相交: 心在五行属火,居于上焦而属阳,生理上,心火不断下助肾阳,帮助肾阳温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在五行属水,居于下焦而属阴,生理上,肾水不断上济心阴,帮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在生理上的升降协调关系,称为“心肾相交”,也称“水火既济”。

18、别络: 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

19、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0、风气内动: 即是“内风”。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以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动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就称作风气内动。

21、阴损及阳: 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22、相侮: 又称“反克”或“反侮”,是五行反向克制的异常现象,即对“所不胜”之行进行克制 引起的异常变化 。

23、水火既济: 心在五行属火,居于上焦而属阳,生理上,心火不断下助肾阳,帮助肾阳温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在五行属水,居于下焦而属阴,生理上,肾水不断上济心阴,帮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在生理上的升降协调关系,称为“心肾相交”,也称“水火既济”。

24、内生五邪: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了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总称为内生“五邪”。

25、正治: 是指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逆治。

1 、 证候: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2 、 阴阳转化 : 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3 、 经别: 经别是别行的正经。

4 、 六淫: 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总称。

5 、 治则: 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6 、 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则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7 、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8 、 经络: 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9 、 孙络: 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

10 、 因地制宜: 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及生活习惯来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

11 、 五行: 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2 、 奇恒之府: 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合称,其形态空腔为腑,但功能藏精气似脏,故称奇恒之腑。

13 、 浮络: 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

14 、 正气: 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

)和抗病修复(新生)能力。

15 、 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治病用药的原则。

16 、 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不可见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可见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是指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来测知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17 、 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8 、 皮部: 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

19 、 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20 、 既病防变: 是指在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21 、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2 、 相乘: 又称过克,是五行相克太过的异常现象,即对“所胜”之行过度克制 引起的异常变化 。

23 、 血液: 血是行于脉内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4 、 痰饮: 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25 、 反治: 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 寒因寒用 ”、“ 热因热用 ”、“ 塞因塞用 ”、“ 通因通用 ”

26 正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