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03-31T11:09:59.600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徐嘉斌

[导读]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次历史性革新,还原生态,将城市轻轻的放在自然上,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嘉兴合颐置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51

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景观;道理景观;应用

1 “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的城市地图上,可以看到有很多蓝线而且标注有“三点水”汉字,但是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已名不副实,不再是湖泊水系,而是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现代城市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天然水系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灰色水泥硬化地面。湖北省曾以“千湖之省”的著称,而现在数以百计的大小湖泊早已不知所踪。沙湖被填、官桥湖污染、南湖翻塘、东湖水华……武汉曾经怀抱

100多个湖泊,全球少见,中国仅有。比如说近几十年来,武汉城市化发展迅速,高楼林立,城市灰色面积不断扩大,GDP稳居全国二线城市前列。我们都看到了武汉迅速发展的光鲜外衣,有多少人真正注意到城市化背后的问题?在武汉快速发展的数十年间,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目前仅剩38个湖泊。于是,每到夏季暴雨时节,武汉市的市政排水系统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最终成为一个被戏言“看海”的城市。当然,武汉只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全国上下,失去“水弹性”的城市不在少数,而且正在不断增加。

经过近几年暴雨对市政排水系统的挑战,内涝灾害的频发,政府部门似乎意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当全市正竭力应对内涝灾害时,我们发现了另一番景象:在青山区江滩,地面铺装采用的是透水地面和木制栈道,在旁边还建有生态草沟,除一条应急防汛通道、儿童游乐场及健身场地外几乎没有硬化道路。雨水经过草地、透水地面和木制栈道后汇集到旁边的生态草沟里面,在这里经过自然过滤吸收。由此可见,要解决城市内涝等水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

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2.1 开放空间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间必不可少,既可以提供市民娱乐、休闲、游憩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可以成为交通、排水、防灾避险等多种职能的载体,还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从生态学和景观学角度在城市开放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低影响开发规划及设计,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在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四大原则:安全性原则,满足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系统性原则,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强制性原则,在规划区内实现统一规划、按设计目标分阶段实施;功能性原则,既承担雨洪调蓄功能,又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

2.2 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设计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的另一方面,此方面的规划设计必须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对应,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让居民体验良好城市生态。

2.3 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不同区域的改造有不同的注意点。居住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在设计方面应优先考虑雨落管断接,无绿化空间时必须有雨水调蓄池收集,平屋顶应考虑屋顶绿化,停车场、非机动车道则可改造为渗透性铺装。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则要考虑初期雨水弃流,道路红线内绿地下凹,道路纵向坡度较大时设置挡水坎,非机动车道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道路红线外的绿地利用与积水点改造等。大型公共设施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则要求集中绿地考虑与周边场地相衔接,建议绿地设计为下沉式绿地,大型广场结合周边景观的改造。河道及湿地公园系统改造设计严格限制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截污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经雨水湿地等生物滞留设施后再进入河道以及生态河道恢复、湿地构建等。多功能调蓄公园海绵城市设计应考虑公园对周边排水分区内暴雨的消纳,考虑雨季、旱季不同功能需求,不同淹没水深对设施及植物的影响,以及游人安全要求等方面。

2.4 对自然水系的利用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

(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2)生态恢复和修复,即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3)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3 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3.1城市绿色景观组成模块

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要做到对自然的保护和最小限度的干预,对于建筑材料的低使用,所以在设计上需要几种方式。透水人行道是设计在马路表面的一种方式,雨水可以直接渗透到地下土壤。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其具有渗透和排水的功能,能够补充地下水,快速排水也不会造成内涝,不影响交通。同样的还有吸水的功能,可以减轻排水道的压力。树池的设计,在道路景观的建设中,树池可以让树木的根张开的更大更深,也是道路景观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行道树需要成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也很严格,可以选择有很好吸水和排水功能的砂石土壤。种植可以选肥沃和过滤性比较好的土层。路缘石扩展带一般是软质土壤的景观区,在街道路边扩展形成,一般的形状都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决定。

3.2社区道路景观建设

道路景观设计不能仅仅注意马路边,还有社区内部的马路和街道,虽然不是那么吸引人注意,但还是需要建设和注意。减少小区街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