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摘要: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城市发展的情况做好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海绵城市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啊哟方式。

本文中结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专业技术,希望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问题;水生态系统;低影响开发技术;绿色基础设施1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1.1海绵城市的本质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城市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加以治理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发展。

同时,常规的城市建设时跟多是不断开发土地,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维护原有水系生态环境平衡。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主要采用粗放式的模式,原有水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地表径流量不断增加。

现阶段,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并且地表径流不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能够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调节等,推动城市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1.2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1)保持原有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2)及时修复和治理被污染的水体,减少自然环境的污染。

(3)以低影响的方式对城市进行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考虑自然河道和湖泊等,还需要加大对绿地的关注力度,解决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问题。

2海绵城市的建设基础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偏向雨水利用与管理,并且根据城市基本特点运用LID技术,提高降雨管理。

城市水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水问题,要保证区域水环境不受破坏,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海绵城市的打造应该从不同层面出发,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

1)宏观层面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对区域内部流域水资源系统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划分,对水资源的生态安全布局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国土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1. 海绵城市的概念来源与发展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并在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减少雨水径流、改善雨水质量、增强城市抗洪能力等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既能保护城市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生态系统。

2. 海绵城市的特点和要求海绵城市要求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改善雨水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需要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一系列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降低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的概念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1. 道路绿化和雨水花园建设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忽视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道路绿化和雨水花园的建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花园,收集雨水并进行自然渗透,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的排放,改善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2. 防洪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道路的防洪排水系统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井和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自然渗透,减少了雨水径流的排放,提高了道路周边地区的抗洪能力,降低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3. 道路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对道路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需要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道路铺装材料,并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施工,保证道路的透水性和抗滑性。

4. 道路排水系统的改善和优化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不畅、雨水集中排放等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内涝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国开始学习建设“海绵城市”,学习先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能够吸水、渗水、蓄水、净水,从而来应对和适应环境的变化,缓解洪涝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经过处理的雨水,能够运用于城市的发展,成为所需要的水资源,实现城市水文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能够“弹性”应对洪涝,并能够利用雨水资源的城市被称之“海绵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关键技术1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水自身为切入点,对当地的水文条件,生态条件进行分析与调查,做好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并以水性特点为基础,明确当前城市的屋面,道路,管道,绿地,河流生态为一体的排水系统实际运行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尺度规划、系统网合理连接、城市项目建设等方案,建立健全优化的监测评估风险等级,明确防洪排涝能力并降低水管的运行负荷,实现水文生态的健全与优化。

由此,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的可行解决方案和设计方案,在进行建设方案编制和设计的过程中,可借助低影响开发理论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目标,做到新型雨水管理系统的科学编制和开发,对排洪防涝系统进行统筹建设和使用。

采用云计算和三维建模进行分析,实现遥感控制下的管网合理分布,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的优秀案例或是国外先进的雨水处理技术,针对本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借鉴与应用。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进行技术方面的研发创新,达到资本运作的效果,由此可保障设施的先进和高效。

2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2.1 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的不均衡性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从而缓解其短缺失衡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的概念引入,将对开发设施影响不大的滞水、净水能力在降雨过程中充分利用起来,并在城市道路养护用水、绿化带养护用水中,保留一部分雨水,经过雨水的有效处理,既能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又能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2.2 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市硬化道路的增多,城市的内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海绵城市概念是近年来兴起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强调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系统,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防洪能力的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提高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应用。

通过植被覆盖、绿化覆盖、构建雨水花园等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例如,将城市中的大草坪、花园、公园、广场等地改建为雨水花园,利用自然地形和人工设置的降雨花园吸收雨水,使城市的排水系统得到缓解和升级,从而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二、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还要体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利用。

例如,利用水源地周边的自然湿地、沼泽地进行景观规划,将其改造为城市的景观水体,例如城市湖泊、水景园等,既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娱乐需求,还可以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应用之一。

通过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植被种植、水景建设、建筑屋顶绿化等措施,恢复绿地覆盖率,增加植被面积,提高全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城市规划的创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创新,例子包括:采用3D数字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环境改善等各种途径,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的创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而言,应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理念在规划中应用的问题,加强绿化建设、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摘要】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概述,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关键措施、经验和启示,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合规划与实践的案例,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推广与普及,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 城市规划, 应用, 关键措施, 经验, 启示, 挑战, 解决方案, 规划, 实践, 未来发展, 推广, 普及, 重要性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以“海绵”为概念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态保护等问题。

海绵城市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的生态功能,实现城市水、气、土的循环利用,减少城市水logging、水污染和洪涝灾害等问题。

海绵城市倡导“水兼容”的城市建设理念,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硬化和单一性,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生态优先、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起源于荷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城市规划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未来,海绵城市理念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规划实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使城市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雨水、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洪涝风险等。

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将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城市规划中,通过保留湿地、绿地、河道等自然环境,帮助城市更好地吸收雨水、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理念、技术与实践

海绵城市理念、技术与实践

海绵城市理念、技术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和城市防洪排涝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技术。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理念、技术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具有高效自净能力的城市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最大程度自然渗透和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自然优先、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的原则,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源头控制”,即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绿地和透水铺装,使雨水得以自然渗透,减少径流污染和城市内涝风险。

海绵城市倡导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海绵”,能够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

二、海绵城市的技术海绵城市技术主要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则可以起到净化雨水、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的作用,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品质。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地表透水性,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透水铺装还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则可以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满足城市景观绿化、农业灌溉等多种用水需求,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海绵城市的实践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例如,北京市通过推广绿色屋顶、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与管理手段,改变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资源供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基本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1.推广自然治理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改善地表径流、促进地下水补给等手段来解决城市雨水和水资源问题。

推广自然治理技术包括建设湿地、雨污分流、透水路面、生态护岸等措施,利用植物和土壤的水生物活动来实现水的净化和保持。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了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并增加水资源供应,海绵城市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墙、雨水池等设施,收集并利用雨水。

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冲厕、消防等用途,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透水材料,改变传统的铺装方式,使得水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人行道、道路、停车场等城市交通场所,既能减少洪水的发生,又能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4.绿色屋顶和墙面:绿色屋顶指在建筑物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生态覆盖,达到降温、净化空气、增加蓄水量等效果。

绿色墙面则是通过垂直种植植被,提供生态功能的墙体。

这些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为了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例如湿地滞留带、生物滞留池等。

这些技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雨水和污水,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6.水文模拟与管理:为了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水文模拟与管理。

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型,预测和模拟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改变城市的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资源供应的目标。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水设计:海绵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雨水管理,而建筑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内部。

建筑师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排水系统等,来有效地解决雨水渗透的问题,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结合,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采用可再生、环保材料,设计绿色植被覆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绿色建筑”的概念。

3. 雨水利用:建筑师可以将雨水利用系统融入建筑设计中,如利用雨水冲洗厕所、灌溉绿化植被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通过构建“海绵建筑”,使得建筑与城市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在推动建筑设计的变革,同时也呼唤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因地制宜、因建筑而异,需要建筑师们做新的尝试。

与此建筑师们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为城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1. 解决城市雨水倒灌问题:在部分城市,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倒灌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使之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倒灌,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

2. 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建筑师们可以通过绿化建筑屋顶、墙体、增加绿地覆盖,减少城市的高温现象,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3. 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的理念强调对城市雨水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消耗。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绿色环保技术。

海绵城市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模拟自然水循环,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使城市能够自主地吸收、蓄存和利用雨水,从而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韧性。

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雨水收集与利用: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将大量的雨水排入下水道或河流,导致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易发生洪涝灾害。

而海绵城市技术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生态湖等,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加以利用。

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景观水池的补充以及地下水的补给等,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

2. 绿地建设与植被覆盖:海绵城市技术强调绿地的建设和植被的覆盖,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密度,形成城市湿地、雨水花园等景观,提供了良好的雨水保持和渗透条件。

植被能够帮助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渗透性铺装材料的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强调采用渗透性较强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来替代传统的不透水铺装材料,如水泥路面、人行道等。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的渗透性,使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轻地表径流导致的洪水风险。

4. 水系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海绵城市技术强调合理规划城市的水系系统,使城市水系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形成生态廊道,增加城市水体面积和保持能力。

通过修建湖泊、水系、湿地等景观,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和适应性。

5. 建筑物绿化与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技术中,建筑物绿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在建筑物外墙、立面或屋顶种植植物,能够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吸收CO2,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屋顶绿化则能够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雨水利用和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结构具有一定的“海绵”功能,它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和雨水径流,减轻城市雨洪和地表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规划者所采纳,它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理念源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它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雨水管理和自然生态的因素,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质、水量和水体生态安全的影响。

海绵城市通过建立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了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1.屋顶绿化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屋顶绿化,它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屋顶进行绿化,比如种植草坪、植物和树木等,形成绿色屋顶,提高屋面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

2.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比如设置雨水收集槽、排水管道和地下储水箱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化和生活用水等,减少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它利用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来减少地面径流和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草坪等材料来铺设道路、广场和人行区域,使雨水可以迅速渗透到地下,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4.湿地净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湿地净化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提高雨水的水质和水量,同时增加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价值。

5.生态绿地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建立生态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绿地可以种植树木、草坪和花草等植被,实现雨水渗透和植物蒸腾,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质灾害风险,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它提出通过城市水循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适应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道路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一、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城市道路通常采用硬化的路面和边沟,导致大量的降雨水无法透过道路系统进入地下水系统。

为了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应采用更多的透水路面和道路边沟建设。

透水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可以有效将降雨水导向地下水系统,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在道路边沟方面,可以采用设有透水孔的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增加了道路附属设施的水循环功能。

二、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利用自然水体的功能,使城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该理念,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如湖泊、人工水渠和环保生态沟。

这些水体可以收集并处理城市排放的废水,滤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为城市供应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自然水体的设置还可以吸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三、构建植被廊道植被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屏障之一,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还能为城市生态系统创造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该构建植被廊道。

这些廊道可以是绿色带、花坛、绿化隔离带等。

这些绿化道路可以有效吸附道路排放的废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它们还能够在城市降雨时吸收雨水、蓄水和渗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四、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回收并利用城市雨水。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蓄存池,将路面积蓄下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行存储。

在需要水的时候,这些储存池中的雨水可以进行二次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灌溉和做街头雕塑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主要思想是将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设计成为像海绵一样的自然系统,以吸收、保持、净化雨水,同时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弹性和适应性。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控制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提高景观品质,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一、控制城市水资源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硬化地面、加大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其排水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能控制雨水流速及排放,况且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这样的排水系统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放的水质差、排放的水量大等。

因此,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道路设计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雨水收集、过滤和净化功能,同时减少道路水电漏失,达到更加科学、经济、环保的水资源使用目的。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使用一些海绵设施,如沉水式植物、沼泽设施等,这些设施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达到减缓水流速度的目的,在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采取地下水蓄水等措施,将雨水通过“海绵”设施存储起来,随时供给城市的用水。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雨水,并降低排水系统所受到的压力,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提高景观品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增加景观品质,使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观,吸引市民来到道路旁观赏和游玩。

与传统的城市道路相比,“海绵城市”下的道路更加绿化,可以通过增加植被、铺砖以及设计景观坑等方式来提高景观品质。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景观设施,可以最大化地吸收自然降水,并完成全面的存储、净化、再利用过程。

这种建设方式,除了能够有效地吸引市民,还能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都市品质及民众生活的质量水平。

三、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内涝严重危害着城市发展。

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在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

海绵城市可以增强城市的弹性,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海绵城市的构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元素,需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构造制定规划方案。

一、海绵城市理念及其设计原则(一)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特性,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城市都可以积极的调节,如果城市雨水太多,城市可以吸水、蓄水、净水,并合理利用蓄存的水,提高城市内涝解决能力。

站在防洪减灾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实现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道路沟通着城市人们的活动,是城市综合功能的基础,其规划设计影响着海绵城市的构建。

(二)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原则1.总体设计。

海绵城市的道路规划要强调与其自然水文条件相结合,根据城市的水文规划和给排水系统,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对于城市中的天然河道、湖泊要重点保护,进行路线走向的合理布局,并将等级不同的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等一起规划进行,建立雨水的留滞和渗漏设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2.路面设计。

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硬化的道路减弱了雨水的循环渗透作用,使得大量雨水径流在路面上,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雨水的循环渗透作用,具备天然草坪的优势,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得到了提高,地下水也得到了补充,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透水路面时,要根据不同的面层铺射不同的路面,因为透水铺装会影响雨水的径流削减程度,通常来说透水铺装孔隙率越大,其径流削减程度就越大。

3.排水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其排水设计,这会对道路的雨水走向产生直接影响。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将植物、透水路面等都利用起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路面排水,保证路面排水和地下排水的协调和统一。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生态优先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 ,通过人工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
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并根据 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同时发挥 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注重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保护和 恢复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绿水相融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 共生。
海绵城市发展背景
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 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等问题日 益突出,需要寻求新的城市水资源管 理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 技术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海绵城市概述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与目标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运营管理策略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成功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定义与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 以利用。
改善水环境质量
通过净化雨水、减少污染源等 方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防范水灾害
通过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提高防洪标准等方式,防范和 应对水灾害,保障城市安全。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 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02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与目标
建设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合应用,还要强化相关方面的研究。

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分析,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理念;建设理念;城市建设引言城市内水资源的状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期间的重点所在,因此要维持城市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效果的城市建设模式,达成基于源头对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进行解决与优化。

海绵城市是当前积极顺应自然,并且促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影响发展模式之一,合理的应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对当前水资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变的重要模式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积极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海绵城市内涵与核心作用一是转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思路,严格按“渗、滞、蓄、净、用、排”要求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综合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以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问题;二是全面落实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或修复工作,对于城市内为未破坏的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予以保护,同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修复已经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新时代城市发展逐渐认识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技术进步与城市化率基本处于同步状态时,城市化不一定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但是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边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远高于技术水平提高后的边际成本,因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海绵城市内涵分析可得,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工作并非单纯地改变城市排水模式,而是构建可持续的、健康的水循环系统。

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采取的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将“河流”“湖泊”“湿地”等打造为“海绵体”,对城市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构建“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的排水体系,由此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保证城市水安全,有效解决水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旨在应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新型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最大程度地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干旱、水质污染等风险,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基本概念:1.雨水管理:海绵城市通过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河岸带和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来收集和储存雨水。

2.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将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通过建设湿地、绿地、景观河道等生态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补给能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3.多模态交通:海绵城市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如步行和自行车),并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量。

同时,建设支持可持续交通的基础设施,如自行车道、步行街、电动车充电桩等。

4.生态水利工程:海绵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水岸景观、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内涝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水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措施:1.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雨水花园等),将雨水储存和利用于家庭、酒店、商业和公共场所的冲洗、冷却和灌溉等用途,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等,提高城市的雨水滞留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和周围空地上种植植物,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4.雨水渗透系统:通过建设透水铺装、植被格栅和雨水花园等,促进雨水的地下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上升。

5.绿色交通系统: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轨道交通等,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交通环境。

6.抗洪设施:通过建设河岸带、防洪墙、堤坝等,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模拟和恢复自然水循环过程,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建设起一种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雨洪、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被称为“水下城市”,后来被引入中国,成为当今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城市中构建出一种自然的、有机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

通过多种绿色基础设施、如绿化植被、蓄水池、透水铺装等,将城市变成一个“海绵”,有效处理雨水,减少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面貌,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增加城市的生态价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海绵城市理念在当今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1.2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模仿自然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城市雨水管理、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气候适应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引领城市建设向着更加协调、和谐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的原理与特点海绵城市是一种以城市为单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设施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达到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雨水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将雨水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充、地下水补给等用途,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灵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能够自主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循环利用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海绵城市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景观廊道,使城市的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相互贯通,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实等用途,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注重水质的净化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等手段,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外,海绵城市注重洪涝灾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修建,将城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等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泄和蓄积,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透水性,减少洪水滞留时间和范围,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最后,海绵城市注重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宜居、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活氛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循环、共享”为核心,通过模拟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综合公园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综合公园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综合公园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手段,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有机、开放、可持续的城市。

近年来,这种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城市综合公园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农业用水节约农业用水是全球性难题,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区域和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深度利用城市雨水,利用城市综合公园的雨水的分布、流向等信息,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

同时,可以挖掘城市垃圾回收和利用潜力,将城市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水质净化城市水体污染是城市环境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中,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功能,采用湿地生态治理技术、悬浮生物系统等多种水质净化技术,提高城市水体污染的治理能力和效率,从而打造清洁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三、降低城市内涝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市政管网建设不完善,造成导水性能不足而导致的。

在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设置生态滞留池、直排污水收集器等降低内涝问题。

生态滞留池在平时可以收集雨水,使其慢慢渗透到土壤中,起到水源涵养和提高植物生态环境的作用,而在暴雨天气时,则可以发挥缓冲、消减雨洪流的作用,将雨水逐渐向周围输送。

直排污水收集器可以增加管道的直径,通过管道网格化的设置等措施,提高城市下水道系统的流量,加大排水容量,从而更好地应对雨水倾泻的冲击。

四、增强城市绿化城市综合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城市绿化。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绿化类型和要求,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提高城市暴雨承受能力,同时,增强城市绿化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公园设计中可以大量采用生态植被,增加城市氧气含量,减少城市尘土污染,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

总之,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综合公园的水文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实现水资源保全、水环境改善和水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条红线”各司其责,互为补充 ,
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1)围绕水资源的配置、 全面实现 以供定需, 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实现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
重要手段
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总量
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 控制在 6700亿立方米以内
推进挖掘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潜力
污水资源化 雨洪资源的利用 过境水量的利用
3
地下水超采过量
4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5
水土流失严重
把传统规划设计方法和手段与 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有机结合 起来,充分发挥先进规划的现代化 发展的引领作用。
以先进的规划为基础,把 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 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的需 求有机结合起来。
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尾水利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
雨水利用
全国雨水利用率不足百分之十,
每年直接流入大海的水量达 1.6万亿立方米,
相当于全国6200亿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
建设 海绵城市的 理念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及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推进建设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 “海绵城市”,
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降水到达地面后作用,产生三个水问题
降雨
化肥 农药





土壤吸附

地下水
转化降解
开发建设前
开发建设后
(1)水多
大量降雨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仅 2008-2010年就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暴雨内涝。
2015年6月16日 上海内涝
(2)水少
(3)水脏



生产
制造
生态
背景
人类生存环境 与
面临的挑战
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 已经成为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
最突出的水问题.
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
战略目标的突出瓶颈
习总书记说生态: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城市的防洪排涝抗旱的思路 必须调整:
要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
城市“解渴”的财富 。
案例:
张家港小陈河 整治工程
张家港市水资源中长期综合规划
恢复明渠
水系形成两大循环
张家港市河道规划图
பைடு நூலகம்
(2)围绕水资源的节约, 全面实现定额管理, 用水效率控制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根本途径
实现水资源需求管理的
水历史
是人类与水互动的历史,是人类使用水、管 理水 与治理水环境过程及其对水环境和人类 社会产生影响的历史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 础,其主要特性:
再生性和有限性 空间不均性 时间上的不稳定性 多功能性和多目标性 利害的双重性
地球全上球水水资资源源数是量示有意限图的 !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缺水!缺水!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 500多亿立方米。
我国全年用水量为6200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存在的问题
1
防洪压力加大
2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制度 是
新时期治水思路的 重大转变和战略部署
确立三条控制紅线: 在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中,实 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 效率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 等三条红线限批控制管理
“三条红线”是 从水资源管理的 三个核心领域共同保障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水文
水安全
水资源
水旅游
水环境
水文化
水生态
水景观
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多学科交叉 研究的方法
规划
水文
环境
多部门合作,原型观 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
政府主导
高等院校 协同合作 涉水部门
市政
经济
气象
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水科学的特征,表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 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理念,并且以政 府为主导的系统工程。
的通知
1、什么是海绵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 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 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 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重要手段
节水优先是 保证国家水安全的 战略选择。
(3)围绕水资源的保护, 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全面实现入河湖排污总量管理 和水功能区
纳污总量控制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
保障措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改善
水生态环境
国务院2015年4月2日发布了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即“水十条”
国务院发布“水十条”
“ 全链条”治水,涵盖流域管理、 水陆统筹、协力治污等方面。
拓展流域治理的理念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守住水资源“三条红线”
1、严密监测,用水动态尽在掌控. 2、细化管理,用水方式不再粗放. 3、限制纳污,用水水质有效改善.
以“三条红线”为核心 ,着力推动用水方式的转变 。
三,海绵城市
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建设美丽家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海绵城市与水资源
崔广柏 河海大学 2015年07月
基础性的自然资源 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公共性的社会资源

“自然与社会”二元水循环
水的自然循环
没有人类社会干扰情况下水的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
人类社会离不开水,大量的水取用后即进入 社会循环,产生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
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摘自光明日扱报2015年3月8日
基本国情: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 资源约束趋紧。
生态文明建设滯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如何去面对
如此严峻的水资源短 缺、水污染严重、及水生态
环境恶化问题?
转变覌念 服务社会
一 , 充分认识水科学时代特征
新时期水科学内涵的拓展
2014年4月,习总书记在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 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 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 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1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指南》
12月31日 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
2015年1月20日财政部、住建部、水 利部组织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