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烂漫”、“侍弄”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之情;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自学要求与步骤

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

2.你感受到“我”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自责、内疚之情;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愧疚等(板书)

3.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副词的运用,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偷偷地”,副词,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这一“挡”这个动词,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神态描写,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母亲的爱好细心!)

(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急切的心情,母亲的爱多么急切)

(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忍住”等,这一系列动词,表现出母亲坚定、执着、深沉的爱。)

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中体会母亲深沉执着的爱,并有感情朗读出来。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本文的感情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但各个段落也有节奏的变化。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

畜义的豁然达观。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瘠气;第2段,语气陡然低沉;第3段,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第四段段又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达。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

间,拉开回忆的时空;第7段要读得沉着、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总之,本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一、,文本初探:

1.认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文中对“我”的描写,初步感知“我”的性格脾气以及“我”的背景。

原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2.介绍作者情况:

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到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新桥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1978年开始文艺创作。1979年陆续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二、品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讨论,整理,发言。)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瞠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三、研读课文

1.问题设计四:文中多次提到菊花,请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朗读,并体会其用意。

(学生朗读,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菊花(借景抒情):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四、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