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一框时代的主题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框时代的主题1.为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世界各地经常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反思。
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正确的是( )①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②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人民要守护和平③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④战争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破坏,要反对各种强军备战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强调和平的重要性,③与题意不符;强军备战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并不矛盾,④说法错误;①②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A2.之所以说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是因为 ( )①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②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③只有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因素④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表明了和平对发展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但不能说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②说法错误; ③④强调了发展对和平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
答案:D3.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
中国举办这些活动 ( )①体现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往来提供保障④表明了经济、科技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体现了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举办这些会议的意义;④说法错误,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答案:A4.共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应者云集。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合作文件,汇聚起了共谋发展的正能量。
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PPT参考
观20测21/3/到10 的星系约10太亿阳个授课。约:XXX在50亿约年4前6亿形岁成12
➢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 客观的
太深
阳辐空
射宇
光
宙 谱 天体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 2021/3/10
授课:XXX 天体的起源与变化13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2021/3/10
授课:XXX
15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
社小颂 麦物》 亩质,产轰1资2动万了料斤整,的个“中花生团国产锦,簇文方”章式的竟山宣是药称客亩“产茂观达盛的无12比0,万”斤人的, 们一棵既硕不大无能比随的白意菜选重达择50生0斤产,棉力花,的产也量不也“能如随卫星 意般上地 到选震处择动贴湖满生海了产山宣川 传关” 画系。 :当 玉。时 米的 长报 到纸 月上 亮还上说,,惊农扰村了的寂墙寞壁的
世 是界 什的 么本
质
是物质的
是意识的, 或者是由神 仙上帝决定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
料为基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
物质的,在自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
然界是客观的。 2021/3/10
授课:XXX
6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可知性
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2021/3/看10 了以上的材料,授课你:XXX有何想法?
16
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
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 类社会的产生看)
(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智人 现代人
(1)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2)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3)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 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 现象。 区别 客观实在: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 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 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或 者是由神仙上 帝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 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 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宏 观 领 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 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原理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随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
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包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
这种做法( )①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②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③有利于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④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这种做法旨在追求美观,排除①;这样做的结果是破坏生态环境,最终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③与题中的做法相反。
2.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复存在”。
这启示我们必须(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D.尽快放弃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A项是其应有的启示。
B、C、D三项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D.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故答案选A项;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整个客观世界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D 项说法不准确。
4.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
”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D.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讲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C项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是其论据,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项错误。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一框时代的主题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
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
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
现状
越了以往任何时期。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
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
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
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联系
三、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等给人类造成巨大创伤,饱尝战乱之 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 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 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 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潮流 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体现了双方共同利益是各
自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非全面战略合作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 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①②正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 的主题,③错误;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
(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总钥匙 ,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 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 实的 物质基础 。 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 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判断】
(1)竞争、合作和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 × )
2020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
2020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644.6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框的学习,将为你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了解物质的含义。
结合当前自然界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事例,理解并归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C.①②④
B.③④ D.①②③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解析】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指出了宇 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通过感觉 感知”,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①②④观点正确,故答案选C。③ 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观点错误。 【答案】 C 【点拨】 巧辩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是从千差万别的个别事物中抽象 而来的,因此,凡是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我们可 以用先进仪器具体感知的,如磁场,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知识突破 探究点一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问题探究 背景材料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2013年2月,好奇号火星车使用钻 探工具在盖尔陨石坑内部一条河床底部的沉积岩上进行了钻 探,对获得的岩石粉末样本进行了监测,发现样本与地球上岩 石构成成份一致,并具有硫、氮、氢、氧、磷以及碳等构成 生命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科学家断言这颗红色星球在地 质历史时期可能曾经拥有足以支持微生物存活的宜居环境。 好奇号火星车的这一发现印证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好奇号火星车发现样本与地球上岩石构成成份一致, 具有硫、氮、氢、氧、磷以及碳等构成生命体必不可少的化 学成分,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 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印证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栏目 导引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高三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知识点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
推动作用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1预习阶段课前预习,要动于、动眼、动脑,不懂之处作下记号,便于上课时解决,同时作好预习笔记,再将知识点予以概括,分别列出图表,圈出重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4课世界的物质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团混沌,象个很大的鸡蛋,盘古就在其中。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即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盘古越长越大,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伸腿就感到疼痛,于是就挥起大斧,把“蛋壳”劈开。 它具有不同的现象和形态。 1)从存在看,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物质的(本质是物质)
关 系
产
生产资料归谁占有
,
方
具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有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物 质
产品如何分配
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人类社会的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
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
质(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自然界(自然观) 人类社会(历史观)
客观世界
人的思维(意识)(主观世界)
整个世界 (世界观)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方法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规律。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同步练习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的特点:主体差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2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a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受人的意识的指导)③社会历史性:a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是群体性活动)b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是历史的发展的)④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客观事物 ②主观认识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多数人公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 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主观认识
实践 (桥梁)
客观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哲学部分知识体系框架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第2课:辩证唯物论
辩
把握规律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马
哲
第3课:唯物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唯
克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物
思
学
主
主
第二单元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义
义
认识社会与 第5课:社会历史观
哲
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学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式
对象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内容
性质
相符合
真理
人的认识
客观对象
不符合
谬误
注意: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容混淆
初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理性认识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
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世界的物质性 (1)原理:①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 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②整个世界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名师解惑| 1.世界的物质性原因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栏目 导引思想政治 必修4
|对应训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
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
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具体的物质形态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5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实践(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辨析] 有人认为,盲目的实践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1.认识的两种反映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1)应抓住“主体”和“对象”①实践的主体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城区一中高三年级政治复习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_________月______ 日第_______ 周
[考纲导航]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考点突破]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阅读课本P28— P30,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阅读课本P31—P32,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精练检测]
1. 2013 年10月28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个距离地球131亿光年远的星系,
与前期发现一样,它也是一个年轻的暗弱星系。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 D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一种不可知论,它的错误之处在于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②符合题意,选D。
该观点是一种诡辩论,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最终会陷入唯心主义,③④错误。
3.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这一观点( )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③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只看到了运动中
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解析: B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本身说法错误;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物质是绝对运动的,但他认为物质的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只是量的变化,否认了事物运动中的质变,没有正确认识事物的量变和质变关系,③④正确,②错误。
该题选B。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