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反映出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纲领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无法广泛动员群众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中华民国”||。
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的高潮
请学生边听讲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概况||。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旗面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5、纪元:公历||,民国纪年
6、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一)背景与条件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政府、南北对立、台港澳的殖民化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1906年12月
刘道一
湘赣边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1907年
秋瑾、徐锡麟
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广西镇南关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东广州
规模最大和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条件:①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写辛亥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孙中山愈挫愈强的革命精神;认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教学
设想
重点: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③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⑤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那么||,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呢?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从主观角度看||,中国民族资本自身发育严重不良||。从客观角度看||,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仍可称是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对封建体制的冲击、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对进步意识的弘扬、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尽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毛泽东同志正是从前辈的革命历程中悟出了革命纲领、革命政党、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中心等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简单地讲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进一步拓宽历史的视界||,而不是简单下结论||。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C、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客观:立宪派与官僚从内部破坏||,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表现):(1)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3)同盟会软弱无力;(4)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13课辛亥革命
学科组
高一历史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第13课辛亥革命
课时
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分析武昌起义||,评价新开革命||。
2、过程与方法
制作图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思路引领、深化认识||。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民生主义
平均
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作业】《优化方案》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E、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民报》
G、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6、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7、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表现: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主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主张独立||,建立“民族的国家”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反满”就是反对满清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意义||。推翻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清政府||,客观上体现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
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功绩:1、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推翻洋人朝廷||,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壮大和新民主革命产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课本63页)最为壮烈||。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名称Biblioteka 时间领导人地点
影响
萍浏醴起义
【板书设计】略
关于辛亥革命胜利还是失败:
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终落于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的论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