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七律长征有关泸定桥的诗句

七律长征有关泸定桥的诗句

七律长征有关泸定桥的诗句
1、《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卢沟晓月》佚名:河桥残月晓苍苍,远见浑河一道黄。

树入平郊分澹蔼,天空断岸隐微光。

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

拓展: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减轻症状,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引言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在中国,乙型肝炎的患病率较高,给国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乙肝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纤维化和结构变形,进一步引发肝功能减退、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是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肝移植。

传统抗病毒治疗常常需要长期使用,并且易产生耐药性,对于一些晚期肝硬化患者效果不佳。

复方鳖甲软肝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中包含多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等功效的中药材,并且在临床上已被证实对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平均年龄45岁。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入组标准:1. 符合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 未接受过肝移植手术;3. 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或中医药治疗;4. 肝功能损害程度在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

排除标准:1.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2. 合并其他肝外系统恶性肿瘤或重大器质性疾病;3. 合并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4. 对复方鳖甲软肝片或恩替卡韦过敏者。

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

七律长征诗意简短的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七律·长征译文

七律·长征译文

七律·长征译文【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8.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9.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10.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11.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六年级上册长征七律

六年级上册长征七律

六年级上册长征七律一、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寻常;平常。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七律·长征诗歌

七律·长征诗歌

七律·长征诗歌《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一、作品原文七律·长征七律⑴·长征⑵红军不怕远征难⑶,万水千山只等闲⑷。

五岭⑸逶迤⑹腾细浪⑺,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二、注释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与赏析。

首先看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就像一个超酷的开场白。

红军战士那是相当勇敢啊,根本就不把这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当回事儿。

“远征难”,这三个字就概括了长征一路上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什么缺衣少食啊,敌人围追堵截啊,恶劣的自然环境啊等等。

但是红军就像一群超级英雄,觉得这些都不过是小意思,“只等闲”,就这么轻松地看待。

再瞧“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么绵延不断,弯弯曲曲的,多雄伟啊,可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的小细浪一样。

乌蒙山那也是气势磅礴的,可红军走起来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看到特别高大上的东西,红军却能把它看成是小玩意儿,这种夸张的手法特别厉害,把红军的那种大无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一个游戏高手,面对超级大BOSS,却觉得就像打小怪兽一样轻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浪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那场面肯定很壮观,可为什么是“暖”呢?可能是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心里高兴啊,觉得胜利在望,心里暖乎乎的。

而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呢,只剩下铁索横在那里,下面是湍急的河水,这得多危险啊,“寒”字一方面是说环境的寒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时战斗的紧张和残酷,战士们从这铁索上过去的时候,那可真是生死考验呢。

最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的千里积雪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冷得要命,路还难走。

但是红军战士们更高兴了,为啥呢?因为长征就要胜利啦,翻过这座山,三大主力红军就要会师了。

“尽开颜”,大家都笑逐颜开的,就像经过了一场超级马拉松比赛,终于要跑到终点了,那种兴奋和喜悦,都写在脸上了。

这首诗把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用这么几句诗就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精神。

长征七言律诗

长征七言律诗

长征七言律诗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及注释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有"熔"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古诗七律长征翻译赏析

古诗七律长征翻译赏析

古诗七律长征翻译赏析《七律长征》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前言】《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在六盘山前。

共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orG、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长征诗词 七律诗词

长征诗词 七律诗词

长征诗词七律诗词
以下是一些关于长征的七律诗词:
1.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3. 《七律·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这些诗词以七律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长征的感慨、赞美或纪念,展示了长征的艰辛和革命者的坚定意志。

七律长征全解

七律长征全解

七律长征全解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七律。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七律长征的意思和注释

七律长征的意思和注释

七律长征的意思和注释七律是一种七句的律诗,每句五个字,且有规定的押韵方式。

《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律,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念。

本文将从长征的背景、长征的意义、七律的结构和诗句的解读四个方面来解释《长征》这首诗的意思。

一、长征的背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长征。

红军先后经过湘江、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地,最后到达陕北,与当地的抗日力量汇合。

长征中,红军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成功完成了长征的任务。

二、长征的意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的成功实现了红军的转移,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典范,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七律的结构《长征》这首诗是一首七律,每句五个字,共七句。

按照七律的结构,每句的押韵方式为“aabbccd”。

“a”、“b”、“c”三种韵脚交替出现,使得整首诗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四、诗句的解读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话表达了红军不惧艰难险阻的信念,也表现了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精神。

在长征中,红军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前进。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话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跋涉的艰辛,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脉都是险峻的地形,红军不得不面对大大小小的山川。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话描绘了长征中的两个重要场景,金沙江和大渡河。

金沙江是一个激流险滩,红军必须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渡过。

大渡河则是一个长长的铁索桥,红军必须要在冰天雪地之中过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一)导入1、同学们,在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这一专题中,我们首先学习一首毛主席的诗歌“七律·长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小圆点,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这个小圆点叫间隔号,小圆点左边的“七律”就像词牌名似的,是七律诗,小圆点右边的“长征”是诗的题目。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首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

七律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大家看“闲、丸、寒、颜”这四个字是韵脚,他们都压an的韵。

3、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细读三遍诗: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

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预设1:查字词典预设2: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难: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预设:难、长、险……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预设: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

(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万水千山: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困难多,艰险多。

师:那么红军战士们渡过了哪些河呢?请你在诗中找出来。

预设: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

谁来读一读写水的诗句。

师: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过哪些山呢?预设:五岭、乌蒙、岷山。

谁再来读一读写山的诗句。

师:这一路长征,红军可谓是跋山涉水,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这就是长征的整个路线图。

(出示长征路线图)。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预设: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呢?预设:我从逶迤一词看出翻越五岭的艰难。

师:(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座山岭。

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预设:高大、连绵不断。

师: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预设:逶迤。

师: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

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

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预设:难!师:(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

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预设:高大、高耸入云。

师: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预设:磅礴。

师: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

知道磅礴的乌蒙山到底有多高呢?海拔在3000米以上。

你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3)师: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预设:山路崎岖、非常难走。

预设: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预设:饥渴难耐,体力不支。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想想看?预设: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滚动的泥丸。

师:水面上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大家都看过;泥丸大家见过没有?(手势比划)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丸”?预设:鱼丸子、肉丸子,更小的还有药丸。

师: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

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师:是呀!逶迤的五岭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变成了滚动的泥丸。

(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色,“腾细浪”“滚泥丸”加点)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非常坚强。

师:这就是无畏。

(板书:无畏)指名读预设: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根本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

师:这就是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乐观)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啊!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

(课件出示:中心句)预设: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

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介绍桥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

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预设:乐滋滋的、暖融融的、非常高兴。

预设: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所以心里感到温暖。

预设: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能把这种高兴的感觉读出来吗?师:真好。

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

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起读。

预设:“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

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

(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预设: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

预设:心里有点痛的感觉。

师:这就是“寒”,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师:是呀!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还是诗人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一起读!师: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

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预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读——(课件出示:中心句)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写出感受: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预设:不是。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

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

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无畏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