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2)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教案(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第二课时)

镇巴县中小学(少儿园)首 页活页教学设计25._ 《七律 .长征》_ 课题第二课时huoyejiaoan1.理解要点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 理解诗歌拥有高度的艺术归纳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知 识 与 技 能教学过 1.点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育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目程 3.让学生经过诗句睁开丰富的想像。

与标方法情 经过词语的品析 ,朗诵的触摸感觉 ,领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觉中国工 感 农红军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达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豪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精神。

与价值观经过对诗句的理解,感觉毛泽东及此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敢豪放的气派。

教学设计要点经过对诗句的理解,感觉毛泽东及此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学设计难点和勇敢豪放的气派。

教学设计准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研究。

教学设计方法镇巴县中小学(少儿园)活页教学设计huoyejiaoan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远征难、逶迤、乌蒙、澎湃、岷山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1、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 行,每一行是7 个字。

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因此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留。

2、自由朗诵这首诗,要注意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滋味。

3、听朗诵录音。

三、品词析句,深入领会(一)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自由朗诵这首诗,边读边划出描绘地址的词语。

介绍“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理解“万水千山”。

2、师简介长征。

指引学生留神几个数据,从而感觉长征的远、艰难。

3、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小结过渡:这么远的路,红军怕不怕?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下边先让我们走进五岭和乌蒙山。

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4、朗诵诗句。

思虑“逶迤”、“澎湃”的意思,想象红军战士在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时会碰到哪些困难?“腾细浪”“走泥丸”的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如何的思想感情?(二)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1、你感觉红军如何?2、感情饱满地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标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 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二)小组交流讨论:(1)归纳课文的主题?(2)说一说,课文的写作特点?
交流、归纳:
1.归纳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 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拓展阅读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盛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 更好看。
翻译:天上挂着七色的彩虹,而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苍翠的群山仿如层 层军阵。
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苦战,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装 扮得更加美丽。
“腾”突出奔腾气势。 “走”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J
(1)这两句采用什么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 道急流险滩。
(2)“寒”“暖”应该怎样理解?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案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难点: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此诗最早发表于1937 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无标题;后又见之于1955 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1957 年《诗刊》1月号再次发表。

①长征: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转战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 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 年9 月27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甘肃通渭,获知陕北苏区的情况,乃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上,毛泽东同志朗诵了本诗。

据此,则诗当草成于是日之前。

(参阅《解放军文艺》1959 年第2 期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

②万水千山:唐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边境。

逶迤:蜿蜒曲折,连绵不断。

唐高适《燕歌行》;“旌旗逶迤碣石间”。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腾细浪:谓险峻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仅只是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④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

绵延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

海拔2300 米左右。

1935 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山。

磅礴:气势雄伟貌。

走泥丸:《汉书·蒯通传》:“犹如坂上走丸也。

”本谓山坡上滚动弹丸,顺势且便易。

诗中指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如同滚动着的小泥球一般。

以上二句诗,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载,袁水拍去请教作者,作者认为“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队伍在高山峻岭中如细浪,如走泥丸;或说山岭本身象细浪,似泥丸。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 长征》赏析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江面上热气腾腾;
大渡河上一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锁在晃动,让人寒意阵阵;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ái)白雪,红军在翻越了雪山之后个个喜笑颜开。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文意赏析
这首诗节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行,每行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zè),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长征是指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注释:(1)远征:指长征;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2)课件(24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2)课件(24页)

这个圆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11、有2分和5分的硬 币共18 枚,一 共6角钱 。5分 的硬币 有( )枚。
十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再次走进课文。
五、观察前四幅图可得,第一幅图是1 个点;第 二幅图 是1+4(个)点,可 以写作 1+1×4; 第三幅 是1+8(个)点, 可以写 作1+2× 4;第四 幅图是1 +12(个)点,可 以写作1 +3×4; 由此可 得第n幅 图,有1 +(n-1)× 4(个)点 ,由此 即可解决问题。当n=5时,1+(5-1)×4=1+ 16;当n=6时,1+ (6-1)× 4=1+20; 当n=7 时,1+(7-1)×4=1 +24。 六、由 前四幅 图可知: 当灯灭 时(■): 从右边 向左,第 一个灯 表示1; 第二个 灯表示3 ;第三 个灯表 示9;第五 个灯表 示81;1×3=3,3×3=9,后一个数是前一 个的3倍, 那么第 四个灯 表示9 ×3=27; 当灯亮 时□所 表示的 数不显 示。那 么,⑤中 灭的灯 是从右 边数的 第三、 四、五 这三个 ,就表 示9+27+ 81=117 。⑥93 =81+9+ 3,应是 从右边数的第二、三、五这三个灯熄 灭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 、圆两 个单元 。通过 丰富的 现实的 数学活 动,让 学生经 历初步 的数学 化的过 程,理 解并学 会用数 对表示 位置; 初步认 识研究 曲线图 形的基 本基本 方法, 促迸学 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 5《七律·长征》课时2
7、某班某天有49人按时上学,1人请 假,这 天的出 勤率是 (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课件-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课件-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师生归纳 课堂总结
主题感悟 《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
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 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艰难、曲折和悲壮。
长征红军:豪情万丈、乐观主义。
“长征”精神延续: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努力开创自己的幸福。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诗词拓展
毛泽东诗词名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这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 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 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内拓展 素养提升
阅读链接
词牌名:菩萨蛮。
创作时间:1933年夏
创作地点: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 北30公里。
创作背景:1933年夏毛泽东重新经过大 柏地(与国民党打了一仗, 大获全胜),触景生情,以 作此词。
温故知新 梳理文意
背诵回顾
一首短短的七律 诗,浓缩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 艰难经历。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_万__水_千__山__只__等__闲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_乌__蒙__磅_礴__走__泥__丸__。
边背诵边体会
_金__沙__水_拍__云__崖__暖__, 诗歌中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重点:理解诗句。

教案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准备:长征相关战役图片、资料及视频。

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年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年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一首英雄的史诗。

回顾漫漫长征路,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

第课《诗词两首》中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诗词两首》,下面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一)填空⒈《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作者均为(),内容都与()有关。

⒉“七律”中的“七”表示每行()个字,“律”表示全诗共()行,每两行为一联,分为()联、()联、()联、()联。

⒊“清平乐”是()名,“六盘山”是本词的(),全词共()句()字。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⒈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⒉山势高大、险峻,气势雄伟。

()(三)练写“逶迤”、“磅礴”两词。

二、再读诗歌,感悟情怀。

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七律·长征》。

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联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此联的理解。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众多的艰难险阻。

(板书:远征难),他们怕不怕?因为这些困难对红军战士来说是——(板书:只等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 (2)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 (2)
5七律■长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本课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重点) 2. 学习长征中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
义 精神。(重点)
______
3. 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
你们听到什么了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二万五 干里长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领略红军战 士的战斗豪情。
板书设计
「 腾越五岭 q 疾跨

乌蒙

-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L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
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 一颗泥丸。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 英雄气概。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 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 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 些〃喜"? ”更喜"指什么?
?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
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
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
千 里,高大绵亘,
在红 军看来,也不 过是腾 跃着的细小
夸张
险峻的乌蒙山在 红军战士的脚下,就
的波浪。
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
对比
样。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
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PPT课件2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PPT课件2

运用到了对偶,比喻,夸张, 二、三句对偶,运用夸张手法,整首诗是轻快 的笔调 语言凝炼,高度概括,气势宏伟; 字字句句,千锤百炼 课文结构: 第1~2句:总领全文,总写红军在战略上藐视 敌人。 第3~6句:具体写了红军走过哪些地方, 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第7~8句:总结全诗。抒发了长征取得胜 利,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
《七律· 长征》课件
丸,崖,岷,礴



难 ná n, nà n 只 zhī, zhǐ 磅pá ng, bà ng 横 hé ng , hè ng
尽 jìn, jǐn 迤yǐ ,yí 蒙ménɡ,mēnɡ,měng 长:chá ng(特长) zhǎng(长大) 和:hé(和平)hè (唱和) huó(和面)huò (和稀泥)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哪几个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6、五岭逶迤来自7、乌蒙磅礴8
、 金 沙 江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10、飞夺泸定桥
11、更喜岷山千里雪
《七律 长征》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 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 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 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 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 人物之一。
2、时代背景
•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 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 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 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 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 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 经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 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25《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25《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4)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喜踏岷山雪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1.翻越五岭、疾跨乌蒙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和“走泥丸”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2)介绍巧渡金沙江
(3)请学生介绍你了解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2.背诵诗歌
生齐读
生说
生自由读
交流:
结合课件概括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腾细浪:翻腾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脚下滚过的小泥团。
表达诗人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暖——寒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教学内容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4.12.13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七 律 长 征2

七 律  长 征2

五岭逶迤腾细浪, 颔 联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 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 都笑逐颜开。
课外收集的一首毛泽东写的诗词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的内容。 B一名同学说说你们给这幅图起的名字,一联 中有两幅“征难图”就把两幅都说出来。 C一名同学说本联的意思。 D一名同学说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长征的艰 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你抓住哪些 重点词来理解?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 自己欣赏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 E组长组织组员对如何汇报进行分工。
七 律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有: 、 、 、 、

小组研读:小组选一联进行学习 A:在学习小组内给“远征难图”起名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B小组读读欣赏的“图画 C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长征的艰辛和红军 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你抓住哪些重点词 来理解? D还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 欣赏的理由。

1.七律 长征 (2)

1.七律  长征 (2)

一七律长征考点1字音字形易错音:逶迤..(wēi yí)云崖.(yá)磅礴..(páng bó)易错字:逶迤..磅礴..乌蒙.腾.细浪考点2词义理解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开颜:欢悦。

【等闲—悠闲】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等闲”指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寻常。

“悠闲”主要用于形容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

考点3文学常识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长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旧体诗。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考点4概括内容请概括写出这首诗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表现红军的长征精神。

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泥丸.() 云崖.() 腾.细浪()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寻常)B.五岭逶迤..腾细浪(弯曲绵延的样子)C.金沙水拍云崖..暖(像云一样的山崖)D.三军过后尽开颜..(欢悦)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B.金沙/水拍/云崖暖C.大渡/桥横/铁索寒D.三军/过后尽/开颜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A.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夸张拟人C.夸张拟人借代D.借代比喻对偶5.填空。

(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律长征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七律长征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齐读诗歌。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毛主席初步感受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首诗。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感受“只等闲”并思考:面对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2.探究方法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到“只等闲”的词语。

3.探究活动预设1:“腾细浪、走泥丸”。

(1)学生读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引导学生思考:可是,这绵延千里的五岭,这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成了什么呢?(板书:细浪、泥丸)(3)引导学生说诗意: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4)引导学生思考:走过绵延1600多公里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是“腾细浪”,翻越4000多米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是“走泥丸”,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英勇无畏、乐观)(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翻山无比艰难,红军如此乐观,把这两种感受融在一起,该怎么读?(个别读,指名读,齐读)预设2:“云崖暖”。

(1)联读《巧渡金沙江》,理解“暖”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3)小结:作者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预设3:“更喜、尽开颜”。

(1)学生读最后一句,谈理解。

(相机板书:更喜、尽开颜)(2)追问: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的难呀。

而面对千里岷山毛主席却说“更喜”,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能够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பைடு நூலகம்?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七律长征》2
教学要求: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理解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个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