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修改完美版)
六年级七律长征课文
六年级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六年级《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词语注释1.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2.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3.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4.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5.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6.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7.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8.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9.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10.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长征的起因1.2 长征的目的1.3 长征的历时二、长征路线2.1 遵义会议前的路线2.2 遵义会议后的路线三、长征的艰险与困难3.1 安全形势3.2 食物供应3.3 路线选择与攻坚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4.1 突破敌人封锁4.2 获得军队与群众的支持4.3 扩大红军的影响力五、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5.1 长征精神的内涵5.2 长征精神的影响及价值六、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6.1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6.2 《七律长征》的意义与创作手法6.3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传承七、结语与思考7.1 长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2 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相关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2. 国民党:指中国国民党,当时的政府军3. 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路线的根本转折点4.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政府关于保护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的法律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舟曲泥石流灾害:应抓紧时间救援幸存者,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点2. 高山草地生态保护: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执法,制定合理的人员进出规定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修工作,严格执行保护管理条例参考文献:1. 《长征》(鲁迅)2. 《从红军长征看战争中的车辆维修》(杨晓雷)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路线、困难与胜利,探讨了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以及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
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和困难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存在的一些困难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合作解决,以保护和传承长征的历史与精神。
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附件2:长征途中的照片集附件3: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后为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七律·长征》(修改)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长征途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这两句诗中你出了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 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 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 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下 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 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靠着千辛万苦找来的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 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 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 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阅读提示: 默读诗歌 用“__”线画出体现红军乐观无 畏的诗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悟。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金沙拍金江云沙崖水暖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什么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 队,是播种机。
在我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 飘带。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一部英雄 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和)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齐)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七律长征》完美版 ppt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完美版 ppt,旨在让读者深入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提供好的演示材料。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分析、历史背景、图像呈现等方面。
二、诗歌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6月在井冈山写成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长征为主题,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意志和决心,揭示了敌人的残暴和残酷,同时也呼唤着人民的力量和支援。
1. 诗歌结构《七律长征》全诗共有七首律诗,每首四句,共计28句。
在韵脚方面,前六句为平韵,后两句为仄韵,每句字数不固定,自由平仄。
整首诗气势磅礴,富于情感。
2. 诗歌意义《七律长征》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志向和信念,揭示了敌人的残酷和阴谋,同时也呼唤着人民的力量和支援。
这首诗以历史的经验为基础,表现了共产党人在困难时期面对挑战的坚决决心和说服力。
三、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正面临着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的威胁。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多年的斗争,已经在南方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打击,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长征历时两年,跨越了数千公里的山川和草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在陕北富县胜利结束。
四、图像呈现本文档将为您呈现多张与诗歌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图片,包括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毛泽东和其他领袖的图片、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胜利场景等。
通过图像的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这段历史的感人情景,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您辅助演示。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1.《七律长征》原诗2.历史背景介绍PPT3.红军长征历程地图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
七、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演示时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掌握好节奏、速度,保证演示的质量和效果。
2.选择图片时要注意版权问题,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确保使用的图片安全合法。
3.注意语言的得体和规范,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想。
七律·长征修改版课件
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
国民党军数百个团。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5年 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 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 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的山路 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 就想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虽然气势 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 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 使人看后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 里岷山白雪皑皑,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 开!
字怎么理解?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远征:行程之远,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山”的代 表。 (2) “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蒙”的险 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走泥丸” 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险峻雄伟的 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丸。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七律长征【目录】1. 背景介绍2. 长征的起因3. 长征路线图4. 长征途中的困难与挑战5.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6. 结语【1. 背景介绍】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
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次力图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长征。
【2. 长征的起因】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长征的起因。
主要内容包括国共内战的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国民党政权对中国共产党的打压等。
【3. 长征路线图】在这一章节中,将详细描述长征的路线图。
包括出发地点、途经区域、经过的重要城市、穿越的山脉和河流等。
这里还可以插入精美的地图、图片等资料以增加视觉效果。
【4. 长征途中的困难与挑战】长征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这一部分将出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补给、敌方的追击等。
同时,还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和策略。
【5.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中,将分析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从多个角度,如军事、政治、思想等来阐述长征的重要性。
【6. 结语】在结语部分,将对整篇文档进行总结,并强调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同时,可以适当引用相关人物的名言来凸显结语的重要性。
【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长征路线图附件2. 长征相关历史图片附件3. 长征相关文档资料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国共内战: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战争冲突。
2. 中国共产党:中国最主要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
3. 国民党政权:指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执政政权。
【困难与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恶劣的天气条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出发时间,选择适宜的路线来应对。
2. 缺乏补给:可以事先准备好足够的食物和水源,或者在途中寻找合适的补给物资。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事件发生背景1.2 相关人物介绍1.3 历史背景分析二、事件经过2.1 长征开始2.1.1 出发地点和时间2.1.2 具体路线规划2.2 艰难行军2.2.1 风雪2.2.2 饥饿2.2.3 疾病2.3 战斗与困境2.3.1 战斗回顾2.3.2 困境与挫折2.4 最终胜利2.4.1 到达终点2.4.2 成为革命的象征三、影响及意义3.1 革命历史意义3.2 长征文化影响3.3 现代社会意义四、附件列表4.1 高清图片资料4.2 视频资料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六、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6.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6.2 艰难2:演讲部份内容整理艰难解决办法:请专业演讲家提供演讲稿,并根据演讲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6.3 艰难3:活动场地选择艰难解决办法:与当地政府合作,寻觅适合的场地,并确保场地能满足活动需求。
附件列表:1. 长征队伍照片集2. 长征路线地图3. 长征纪实影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社会背景
人民对和平与解放的渴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与解放 。
革命思想的传播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红军长征的开始,革命思想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02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诗词格式的运用
七言律诗的典范
这首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韵 律和谐,平仄工整,展现出诗人对诗 词形式的熟练掌握。
意象的选取与表现
丰富的意象
诗中选取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五岭”、“乌蒙”、“金沙”、 “大渡桥”等,生动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辛。
意象的寓意深远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长征的艰辛,也寓意着红军英勇无畏、不畏艰险的革命精 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03
《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
红军的长征精神
01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 段重要篇章,是红军英勇奋斗、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 。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对中国革命 的坚定信念,坚信中国革命必将取得 胜利。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 展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04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韵律与节奏的和谐
押韵
诗歌的韵律和谐,每句诗的末尾都押韵 ,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感。
VS
高度评价
该诗被视为现代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
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反映了红军长征这一重要 历史事件。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革命精神
历史记忆
该诗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奋斗 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革命精神和爱 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前言旨在展示《七律长征》的完美版ppt,通过极致详细的内容,向读者呈现《七律长征》的全貌及相关信息。
将包含以下内容:《七律长征》的主题、内容概述、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二、主题及内容概述《七律长征》是一首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的七律诗,共有四个章节,包含28首七律。
主要内容涉及从1934年到1936年长征期间的战斗、生活以及英雄人物等。
三、创作背景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介绍;2. 诗人对长征历程的思考与感受;3. 作者创作诗歌的目的与意义。
四、诗歌内容解析1. 第一章:红军的出发1. 描述红军的动员和离别;2. 突出红军的决心和信念。
2. 第二章:长征途中1. 描述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困境;2. 展现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坚毅。
3. 第三章:长征战斗1. 描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进行的战斗;2. 强调红军的战斗精神和意志。
4. 第四章:胜利的归来1. 描述红军最终胜利归来的场景;2. 表达红军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五、艺术特点1. 采用七律这一传统诗歌形式,体现了诗人才华;2. 使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长征的艰难与胜利;3. 运用修辞与感情融合,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六、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七律长征》的全文文本;2. 《七律长征》的完美版ppt。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作为参考,不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八、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图片和文字排版可能不够美观:可以通过调整排版和使用高质量图片解决。
2. 文件体积过大无法分享:可以通过压缩图片和降低文件分辨率来解决。
3. 演示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问题:可以提前测试演示环境和备用设备,及时解决技术问题。
九、结尾通过,《七律长征》的完美版ppt能够详细展示该诗歌的主题、内容概述、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相关信息。
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附件:1. 《七律长征》的全文文本2. 《七律长征》的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通用版)全集精品模板
03
完美版呈现方式探讨
文字排版设计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确保文字在各种设备 上都能清晰显示。
字号与行距
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阅读习惯,合理设置字 号和行距,提高阅读舒适度。
文字排版布局
采用合适的对齐方式和排版布局,使页面整 体美观且易于阅读。
图片素材选择与运用
01
02
03
图片质量
选择高清、高质量的图片 素材,确保图片清晰度和 色彩饱满度。
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作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通过 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完美的七律诗形式,使作品 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表达的锤炼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进行了反复的锤炼和打磨。通过不断 的修改和调整,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富有诗意 。
创作心得体会分享
1Hale Waihona Puke 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深入挖 掘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历 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创作提供更加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时代背景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入了解了长征 时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革命精 神,通过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激发了创作灵感。
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历史细节的考证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历史细节的考证问题。为了确 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和 考证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01
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我们要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02
不断弘扬长征精神
我们要不断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为中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5.七律长征(完美版)
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 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 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铺上木板,就是桥 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 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 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 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 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 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 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 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 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 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 工事.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 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险阻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 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 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 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 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 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 • •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 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 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 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 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 这两句诗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 定桥的两次战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 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悲壮。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修改版)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资料: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 (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 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 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 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 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 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 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 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 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长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科版第七册课文]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七律·长征》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热情的歌颂。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逶,wēi。
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
磅,páng。
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
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七律长征》课件修改
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 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
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 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江西→湘江→四渡赤水→过大渡河→巧渡金沙江 →翻雪山→过草地→会宁”等长征的重大事件
创作背景 这首诗
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 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远征难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远征难
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
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铁索寒
更喜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 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 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 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 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长征的最后路程, 是全诗的高潮
更 喜 ”
一方面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红军战士在 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 义精神
“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 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 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请大家自由 大声读读这 诗,把字音 读准,把握 好节奏。
25 七律 长征
这里的千、 万都是泛指,形 容山无数,水无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常常 的意思。
数,隐含着困难 多、艰险多。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小泥球在脚 下滚过去。
弯弯曲曲连绵 不断的样子。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承
接 “
形容绵延不断比喻夸张
千 山”
乌蒙磅逶迤腾细浪,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 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wēi yí
逶迤
pánɡ bó
磅礴
逶迤的五岭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
险峻。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七 律 ·长 征
❖长征是什么?
❖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25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把 乌蒙山 比作 泥丸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 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用
“逶迤” 、“磅礴”山形的容气势雄伟
,实这际是
的山;用“细浪” 、“泥丸山”的形渺容小
,这是
红军眼里的 的山。
返 回
磅礴的乌蒙山
返 回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反衬手法,突出表 现红军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 雄主义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 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 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 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 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 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 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 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 央占统治地位,抛弃 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使红军处处挨打。
王明
资料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 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 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 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 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 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 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 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等闲:平平常常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 险阻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句赏析
•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概述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 困难的态度。
• 第二、三、四句从万水千山中挑选了几个 典型的例子,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战胜 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 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 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 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 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 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 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 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 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首联 颔联 颈联
押韵
尾联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