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ppt课件 (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诗人用词简练,语言传神,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简洁地 概括了红军的长征精神。
口语化风格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词汇, 如“腾细浪”、“走泥丸”,使 诗歌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修辞手法丰富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对比等,增强了诗歌 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意境
01
02
03
豪迈奔放
整首诗意境开Biblioteka ,表现出 红军英勇无畏、豪迈奔放 的革命精神。
的情感和思想。
02
《七律长征》的诗词分析
诗词结构
严谨的韵律
01
这首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韵律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
挫。
层次分明
02
全诗共四联,每联两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对比手法
03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水千山”与“只等闲”、“乌
蒙磅礴”与“走泥丸”,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诗词语言
精炼传神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VR、AR等,打造《七律长征》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艺术魅力。
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七律长征》可以与当代文化进行对话和 交流,产生新的艺术火花和创新。
《七律长征》可以与其他文学经典进行比 较研究,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七律长征》可以与当代社会问题进行结 合,发挥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思考。
丰富现代诗歌创作
这首诗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 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现代 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人们 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弘扬团结协作精神
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团结 协作的精神风貌,对现代社会中团队 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 意义。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长征的起因1.2 长征的目的1.3 长征的历时二、长征路线2.1 遵义会议前的路线2.2 遵义会议后的路线三、长征的艰险与困难3.1 安全形势3.2 食物供应3.3 路线选择与攻坚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4.1 突破敌人封锁4.2 获得军队与群众的支持4.3 扩大红军的影响力五、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5.1 长征精神的内涵5.2 长征精神的影响及价值六、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6.1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6.2 《七律长征》的意义与创作手法6.3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传承七、结语与思考7.1 长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2 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相关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2. 国民党:指中国国民党,当时的政府军3. 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路线的根本转折点4.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政府关于保护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的法律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舟曲泥石流灾害:应抓紧时间救援幸存者,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点2. 高山草地生态保护: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执法,制定合理的人员进出规定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修工作,严格执行保护管理条例参考文献:1. 《长征》(鲁迅)2. 《从红军长征看战争中的车辆维修》(杨晓雷)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路线、困难与胜利,探讨了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以及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

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和困难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存在的一些困难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合作解决,以保护和传承长征的历史与精神。

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附件2:长征途中的照片集附件3: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后为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25.七律长征(完美版)课件PPT

25.七律长征(完美版)课件PPT
弯弯曲曲连绵 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 险峻。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乌蒙山
比作 泥丸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 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用 山的气势雄伟 实际 “逶迤” 、“磅礴”形容 ,这是 山的渺小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这是 红军眼里的 的山。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பைடு நூலகம்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创作背景 这首诗
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 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七律知识知多少?
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
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
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
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 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 移,开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红 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借助注释了 解诗歌大意。
词语我会认
融,抒发了作者 的革命豪情,表 达了革命者对战 争、对美的看法。
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 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主题概括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 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 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 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 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万水”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两句写了两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金 沙 水
桥 横

对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这一“暖”一“寒”,既 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 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 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此联对仗工整,以环境和事物寄寓无 限感慨,极具气势。
结构梳闲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传播方式
01
书籍出版
通过出版书籍,将《七律长征》 这首诗印刷成册,广泛传播给读 者。
媒体传播
02
03
课堂教育
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 网络等媒体,将《七律长征》传 播给更广泛的人群。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教材和教师 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 《七律长征》。
传承现状
学术研究
学者们对《七律长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 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艺术特点
七律长征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结 构严谨,韵律和谐。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寓 言红军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七律长征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诗歌的形式, 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呈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文化节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七律长征》。
民间传承
在民间,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民间艺术表演等方 式传承《七律长征》的文化精髓。
未来展望
01
02
03
数字化传承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七 律长征》以多媒体形式呈 现,方便更多人学习和欣 赏。
国际传播
推动《七律长征》的国际 传播,让更多外国友人了 解这首诗的文学魅力和文 化内涵。
社会背景
0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 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 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02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 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 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 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文化背景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02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01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02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最终胜利完成 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翻越岷山时,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往直前。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 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感想与思考
学习者在学完本课件后,应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的 意义,如何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弘扬长征精神
该诗所表现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传承红色文化
该诗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传承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 定信念,对后世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示奋斗精神
该诗所展现的英勇奋斗、不畏艰 险的精神品质,启示人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 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
THANKS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 《七律·长征》的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 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 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个人背景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把自己对于长征的感慨和对中国革 命的坚定信念融入其中。
3
节奏感强
诗歌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 忆。
诗词意境
豪迈奔放
整首诗意境豪迈奔放,展现了红 军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
貌。
壮丽雄浑
诗歌通过描绘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 ,如“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 红军的壮丽雄浑。
乐观向上
诗歌中流露出乐观向上的精神,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展现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 乐观主义精神。
影响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众多作家学习的典范。
历史影响
完美版的《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是一份珍贵的 历史记录,其为我们了解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影响
完美版的《七律长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弘扬了 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完美版与原版的比较
形式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形式上更加符合七言律诗的规范,而原版可能在平仄和 韵律上存在一些瑕疵。
语言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语言上更加精练,而原版可能存在一些冗余和重复的表 述。
意境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描绘长征景象时更加生动具体,更能凸显红军的精神风 貌,而原版可能相对较为简单。
完美版的意义和影响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
审美价值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情感体验
通过诗句的描绘,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以 及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与其他诗词作品比较分析
与《沁园春·雪》比较
两首诗都以长征为背景,但《沁园春· 雪》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 怀和对自然的赞美,而七律长征则更 加注重表现长征的艰辛和诗人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培育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长征历史,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
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赏析《七律·长征》等 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长征历史背景
01
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
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05
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对仗工整
七律长征采用对仗的修辞手法, 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
,读来朗朗上口。
用典丰富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既表达了诗 人的情感,也增加了诗句的厚重感 和历史感。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如“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等,使得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跃然 纸上。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汇报人:
2023-12-26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赏析 • 长征历史概述 • 七律长征与长征精神 • 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 课件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传承红色基因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历史典故
诗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典故,如“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等,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 蕴。
民族精神
诗中描绘的长征场景,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 神。
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
革命情怀
七律长征作为一首革命史诗,展 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与坚 韧,体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七律长征》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引言 • 七律长征原文解析 • 七律长征中的艺术手法 • 七律长征中的文化内涵 • 七律长征在现代社会价值体现 • 结语: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引言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 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
1.D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岷山这样的雪山也毫不
畏惧,甚至感到欣喜,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诗句意境分析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多少困难 和挑战,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 的信念。
英勇顽强
革命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红军对革命的忠诚和热 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多个比喻,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将红军长征 途中的艰难险阻比喻为细小的波浪和泥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 无畏和乐观精神。
象征
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描绘金沙江、大渡河等自 然景观,象征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 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你可以参考以下模板,根据你的具体需求进行修改]=======================《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引言1. 介绍演讲者和演讲的目的2. 简要概括《七律长征》的主题和背景二、长征的起点: 哈尔滨1. 描述哈尔滨市的历史和地理特点2. 介绍长征开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三、长征的第一站: 敌人的第一道防线1. 解释敌人第一道防线的意义和布置2. 详述红军是如何突破这道防线的四、长征的进军路线: 赤水河 - 大渡河 - 岷江1. 分别介绍赤水河、大渡河和岷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探讨红军在这些区域内面临的困境和他们所采取的策略五、长征的转折点: 阳宗坝1. 概述阳宗坝对长征的重要性2. 阐述红军为了突破敌人围困的策略和战术六、长征的终点: 陕北1. 描述陕北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情况2. 讲述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的过程和意义七、长征的意义与影响1. 总结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2. 分析长征对于世界革命的影响尾声1. 概括演讲内容和主题2. 激励听众对长征精神的思考和传承附件:1. 《七律长征》原始文本2. 长征途中的摄影作品集3. 相关历史文件和图片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法律规定的基本法律2. 《土地法》:中国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3.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制作ppt时可能遇到技术问题: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学习相关技术2. 获取历史资料和封面图片困难:积极连系相关机构和个人,争取支持和合作3. 演讲过程中遇到意见不合的观众:保持冷静,耐心回答疑问,尊重不同意见=======================请注意,此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内容和结构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你的需求。

同时,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更多的章节和附件,使得文档更加完整。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阐述毛泽东创作《七律·长征》的 背景和原因,以及该诗在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目的意义
01
02
03
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学习和了解长征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 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 育。
激发奋斗精神
引导人们从长征精神中汲 取力量,激发奋斗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提高文化素养
诗词内容
描述长征历程
七律长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翻山越岭、 涉水渡河的艰苦历程。
歌颂英勇奋斗精神
诗中歌颂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他们不畏 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艺术特色
鲜明的时代特色
精炼的语言表达
七律长征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展现了鲜明 的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 实意义。
七律长征的语言精炼、准确,既符合 诗词的韵律要求,又能够准确地表达 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极高的语言 艺术价值。
独特的艺术构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生动 的描绘、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夸张等 ,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构思,使诗词具 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03
长征历史回顾
长征起因与经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七律长征概述 • 长征历史回顾 • 七律长征诗词赏析 • 长征精神传承与弘扬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背景
长征历史背景
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 中国面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 势,以及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 斗争。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通过学习和欣赏《七律·长 征》等经典文学作品,提 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水平。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事件发生背景1.2 相关人物介绍1.3 历史背景分析二、事件经过2.1 长征开始2.1.1 出发地点和时间2.1.2 具体路线规划2.2 艰难行军2.2.1 风雪2.2.2 饥饿2.2.3 疾病2.3 战斗与困境2.3.1 战斗回顾2.3.2 困境与挫折2.4 最终胜利2.4.1 到达终点2.4.2 成为革命的象征三、影响及意义3.1 革命历史意义3.2 长征文化影响3.3 现代社会意义四、附件列表4.1 高清图片资料4.2 视频资料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六、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6.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6.2 艰难2:演讲部份内容整理艰难解决办法:请专业演讲家提供演讲稿,并根据演讲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6.3 艰难3:活动场地选择艰难解决办法:与当地政府合作,寻觅适合的场地,并确保场地能满足活动需求。

附件列表:1. 长征队伍照片集2. 长征路线地图3. 长征纪实影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释1:宪法是中国的根本法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

- 注释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注释1: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注释2: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劳动条件的标准。

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艰难1:资料采集艰难解决办法: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联系当地博物馆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社会背景
人民对和平与解放的渴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与解放 。
革命思想的传播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红军长征的开始,革命思想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02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诗词格式的运用
七言律诗的典范
这首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韵 律和谐,平仄工整,展现出诗人对诗 词形式的熟练掌握。
意象的选取与表现
丰富的意象
诗中选取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五岭”、“乌蒙”、“金沙”、 “大渡桥”等,生动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辛。
意象的寓意深远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长征的艰辛,也寓意着红军英勇无畏、不畏艰险的革命精 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03
《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
红军的长征精神
01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 段重要篇章,是红军英勇奋斗、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 。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对中国革命 的坚定信念,坚信中国革命必将取得 胜利。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 展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04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韵律与节奏的和谐
押韵
诗歌的韵律和谐,每句诗的末尾都押韵 ,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感。
VS
高度评价
该诗被视为现代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
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反映了红军长征这一重要 历史事件。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革命精神
历史记忆
该诗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奋斗 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革命精神和爱 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精选全文

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精选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庚岭,位于湖 南、江西、广东、广西四
省区交界处。
(气势)盛大,文中 指山势高大、险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 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
样子。
小泥球在脚 下滚过去。
乌蒙山,贵州、 云南交界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 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
样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 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 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既呈现了客观事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战士们巧渡金沙江后的喜 悦心情,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破,足见 红军的神勇无比。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 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 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 不畏困难的高大形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长江上游(青海 玉树—四川宜宾)
大渡河,四川中西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川、甘肃交界处。
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 岷山,人人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 本实现,是对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结尾, 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和升华。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字词学习
逶迤(wēi yí) 泥丸(ní wán) 云崖 (yún yá) 铁索(tiě suǒ ) 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面对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 应出来?
红军不怕困难,将困难视为平常。”不怕” “只等闲 ”这几个字可以反应出来。
2.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 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整体感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 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 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 困难。“远征” 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 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 “不怕”“只等闲”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 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 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 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 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 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象征手法
通过描绘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象征 着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和民族精神的 坚韧不拔。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诗句语言简练明快,言简 意赅地表达了红军长征的 主题。
节奏感强
诗句节奏感强烈,韵律和 谐,易于传颂和记忆,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
形象生动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 比喻,使诗句形象生动, 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渡桥横铁索寒”。
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对比分析
将七律长征与其他同类诗歌进行 对比,找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
值。
背景知识
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和时 代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七
律长征的主题和意义。
感悟与思考
人生哲理
从七律长征中领悟到关于人生、命运和奋斗的哲理,思考如何在 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哲理。
文化传承
认识到七律长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考如何传承和 发扬这种文化精神。
04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主题意义
革命精神
《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英勇无 畏、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是鼓 舞人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见证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这首 诗记录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 史事件。
历史价值
长征的写照
《七律·长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 征的艰辛历程,是研究长征历史的重 要资料。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七律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促进了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 认识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
在当代的传播与影响
影视作品的呈现
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七律长征的故事情节和精神内涵,让更多人 了解和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 说说诗歌主要写了 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表达了红军怎样的 精神?
不仅如实地写出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 万险,赞颂中国工农红军 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 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 征途中克服困难的几幅 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 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 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写作特点: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 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 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 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 的喜悦。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 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 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课后探究
•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 埃德加· 斯诺的《西行漫 记》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绵延不断
对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巍峨高大
承“千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以五岭、乌蒙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代表 绵延不断 逶迤 五 突出奔腾气势 岭 腾
乌 磅礴 蒙 走
形容其巍峨高大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 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 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 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暗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喜 悦心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的大无畏精神。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金沙水拍
大 渡 桥 横
10、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 以金沙、大渡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 难困苦都看做是平平 常常的事。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三个 字怎么理解?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只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 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 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3 、 长 征 路 线 图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学生字、词语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 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 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 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 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 联。
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 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 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 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 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 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 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1、更喜岷山千里雪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 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课外作业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体现在 哪里?但红军确不怕难? 这是为什么呢?找出相关 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关于长征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 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 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过六天血 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 万人锐减到3万人。 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 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都在战斗中渡过。 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 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 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
• 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 央占统治地位,抛弃 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使红军处处挨打。
王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
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 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七 律
长 征
关于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 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 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 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 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关于长征
1935 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 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 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 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 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 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 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 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 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充分 显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和 战斗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