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的解释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的解释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的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一种表格,它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具有以下特征和周期规律: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表示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2.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进行排列。

周期表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或族系)。

每个周期的开始是碱金属族,结束是稀有气体族;每个族的开头是金属,结尾是非金属。

3.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规律排列,即每个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都只有一个电子层,第二周期的元素都有两个电子层,以此类推。

4.族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族规律排列,即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碱金属族(IA)的元素都具有低电负性和良好的还原性;卤素族(VIIA)的元素都具有高电负性和良好的氧化性。

5.对角线规则:元素周期表中存在一些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与右下角的元素相似。

这种现象称为对角线规则,例如,锂(Li)与镁(Mg)、氮(N)与磷(P)、硼(B)与铝(Al)等。

6.周期表的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层的填充。

周期表的周期数也等于元素的最大主量子数。

7.周期表的族: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包括7个主族(IA到VIIA)、7个副族(IB到VIIIB)和3个过渡金属族(IB到VIII)。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最多的元素,副族元素包括贵金属和半贵金属,过渡金属族包括铁(Fe)、钴(Co)和镍(Ni)等。

8.周期表的块: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块进行分类,包括s块、p块、d块和f块。

s块包括IA和IIA族元素,p块包括IIIA到VIIA族元素,d块包括IB到VIII族元素,f块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9.周期表的族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表示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族别,族序数等于元素的主量子数。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1.某一元素周期序数=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2.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包括金属,非金属元素3.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都是金属元素第ⅧА族:长周期元素,金属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第一主族(ⅠА)除氢;碱金属元素。

第ⅦА族:卤族元素。

4.金属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

5.非金属性: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6.递变性: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失电子能力增强,元素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

从氟到碘,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核电荷数增加,原子电子层数增多。

7.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阳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阴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²⑵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⑶次外层电子书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⑷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逐渐排入能量高的1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12.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1—+7】(氢,氧无正价)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4━-1】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ⅣА:0 ⅤА:2 ⅥА:4 ⅦА:6 1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1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结构横⾏——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族:七主七副⼀零⼀VIII,共16族,18列。

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28818183226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层数= 周期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 主族序数= 最⾼正化合价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结构。

2、规律性由此可见,⾦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即F。

对⾓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属元素或典型的⾮⾦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半径最⼩的原⼦:H原⼦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属性最强的元素:F⾦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地壳中含量最⾼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地壳中含量最⾼的⾦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含H质量分数最⾼的⽓态氢化物:CH4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Cs元素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F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属单质是Br2,⾦属单质是Hg……4、特殊性在掌握原⼦结构、元素性质的⼀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最外层电⼦排布是1—8个电⼦,但第⼀周期是1—2个电⼦⑵同⼀周期原⼦半径由⼤→⼩,但稀有⽓体突然增⼤(严格讲,稀有⽓体中不是原⼦半径⽽是范德华半径)⑶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其中0族元素除外。

2、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也会随之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则递减。

元素周期表规律1、原子半径的规律(1)除了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原子的半径也会随之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规律(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规律(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规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规律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8、热稳定性规律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减少,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

元素周期表(word高清打印版)--拼音注释元素读音--原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word高清打印版)--拼音注释元素读音--原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基本排列规律1、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2、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

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

3、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二、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的构成1.元素周期表是一个表格,其中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2.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3.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4.周期表共有18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

5.主族元素包括第1A到第7A族,副族元素包括第1B到第7B族,0族元素为稀有气体,第Ⅷ族元素为过渡金属。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规律: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

2.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3.电子层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4.价电子规律: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

5.原子半径规律: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6.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规律:同一周期内,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族内,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7.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化合价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三、重要概念1.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其核内质子数。

2.电子层: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层次,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3.价电子:原子最外层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

4.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到第7A族和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

5.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除主族元素外)。

6.过渡金属:周期表中第Ⅷ族的元素。

7.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其构成和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等。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正1递增到正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负4递增到负1氟无正价,氧无正6价,除外。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电负性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3.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电离能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4. 原子量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量逐渐增大。

5. 元素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整个周期内,由于电子结构的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周期表中元素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但在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中,元素的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大
同 同周期相同

族 依 同周期依次增多 相 次 同 增 由 同周期依次减小(0族除外) 多 小 到 同 大 主 族 由 小 到 大 同周期最高正价依次升高负价=n-8(F 除外)
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增强
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 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同主族逐渐减弱 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最高正价相同 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化合价 金属性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周期性及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一张表,它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对于化学家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着很多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八大规律如下: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有着相同的周期性特征。

相邻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构态,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密度增加,原子半径的变化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减小;2. 主族规律:主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为同一数字,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 周期律规律:每个周期都有一个最多能容纳2n²(n为周期数)个电子的壳,因此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性地重复着原子核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加以及原子性质的变化;4. 金属性规律:周期表中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中央为逐渐转变为金属的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而非金属元素就没有;5. 氢氦规律:氢和氦两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独立显示,氢氦组成的第一组与剩余各组的区别很大;6. 原子电负性规律:化学键的类型与它们围绕的元素原子电负性差异有关,原子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而原子质量则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7. 原子半径规律: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由于电子壳层的分布不同,因此第一主量子数n的大小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比其他量子数要大;8. 电离能规律:与原子半径相比,第一电离能的增加速度要更快。

由于原子核中的原子的密度增加,使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中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变小,因而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够将电子从原子中逸出。

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规律与元素基本特征密切相关,这些规律不仅揭示了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发展变化趋势,而且为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
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序差“左上右下”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取决于它们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果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ⅢB元素之左(或右),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差就是上(或下)面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个数(2)“阴前阳下,径小序大”规律:与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的阴离子,该稀有气体元素下周期的元素的阳离子以及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三者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者,粒子的半径小.例如:r(Ca2+)(3)“定性”规律:若主族元素族数为,周期数为n,则:①&lt;1时为金属,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gt;1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1时多为两性元素例如:Na是第一主族第三周期元素,=&lt;1为金属,Cl 是第七主族第三周期元素为非金属(4)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规律:除ⅠA族外,任何一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族序数-2.(5)“对角”规律.对角规律,包括以下两点内容:①沿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相邻的两主族元素(都是金属或非金属)性质(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近.②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相邻的两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相近.(6)“相邻相似”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左右相邻的元素性质差别不大,俗称相邻相似规律.(7)“奇偶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第Ⅷ族元素除外).(8)“序位互定”规律:若n为奇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的元素种数为;若n为偶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元素种数为.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求出任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第七周期未排满除外),进而还可进行“序位互定”,即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确定其在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也可确定出其原子序数(9)“分界”规律:①表中金属与非金属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左边元素(金属元素)的单质为金属晶体,化合物多为离子晶体.分界线右边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相互间的化合物,固态时多为分子晶体.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另外,在分界线附近可找到半导体材料.②若从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左右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数、电子配置和化学性质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些规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特性。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总结。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

每个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表示电子层的数目,而纵列被称为一个族,族数表示元素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元素性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增加1,意味着元素的化学性质会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的半径减小,原子核的吸引力变强,因此元素的电负性也会变大。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

这是由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造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层,电子层的数量会影响到元素的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对应着一个新的电子层的出现,这种新的电子层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也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等方面。

(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一周期内,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上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也会增加。

通常情况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原子的电离能逐渐增大。

(3)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而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

(4)金属与非金属特性: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而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具有较弱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通常为脆性物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 族开始。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xx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
———
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
(Al3+)r(Na+)<r(Na)r(Cl—)>r(Cl)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一、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
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越强。

2、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
越易化合则非金属性越强。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除外)。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6、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

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注意:
学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只是要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