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如⾦属性 ⾮⾦属性等⾮⾦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体元素除外)的原⼦半径随原⼦序数的递增⽽减⼩;(2)同⼀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层数增多,原⼦半径增⼤。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正价由碱⾦属+1递增到+7,⾮⾦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正价,氧⽆+6价,除外);(2)同⼀主族的元素的最⾼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周期元素随原⼦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增,⾮⾦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属性与⾮⾦属性(1)同⼀周期的元素电⼦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得电⼦,从左到右⾦属性递减,⾮⾦属性递增;(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层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失电⼦,从上到下⾦属性递增,⾮⾦属性递减。
5 最⾼价氧化物和⽔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属性越强,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酸性越强。
6 ⾮⾦属⽓态氢化物元素⾮⾦属性越强,⽓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属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态氢化物⽔溶液⼀般酸性越强;同主族⾮⾦属元素的⾮⾦属性越强,其⽓态氢化物⽔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般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氧化性越弱;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的还原性越弱。
⼀、原⼦半径同⼀周期(稀有⽓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原⼦的半径递减;同⼀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半径递增。
⼆、主要化合价(最⾼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周期除外,第⼆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周期除外,由于⾦属元素⼀般⽆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结构横⾏——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族:七主七副⼀零⼀VIII,共16族,18列。
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28818183226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层数= 周期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 主族序数= 最⾼正化合价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结构。
2、规律性由此可见,⾦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即F。
对⾓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属元素或典型的⾮⾦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半径最⼩的原⼦:H原⼦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属性最强的元素:F⾦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地壳中含量最⾼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地壳中含量最⾼的⾦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含H质量分数最⾼的⽓态氢化物:CH4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Cs元素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F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属单质是Br2,⾦属单质是Hg……4、特殊性在掌握原⼦结构、元素性质的⼀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最外层电⼦排布是1—8个电⼦,但第⼀周期是1—2个电⼦⑵同⼀周期原⼦半径由⼤→⼩,但稀有⽓体突然增⼤(严格讲,稀有⽓体中不是原⼦半径⽽是范德华半径)⑶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其中0族元素除外。
2、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也会随之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则递减。
元素周期表规律1、原子半径的规律(1)除了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原子的半径也会随之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规律(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规律(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规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规律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8、热稳定性规律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减少,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
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关于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在高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老师都会要求我们把化学周期表从头到尾全部背下来,并且还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排列。
那么,如何快速的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记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如,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什么什么氢化物越稳定之类的老记不住。
有没有什么办法死记+联想!学习化学就像学习语文和英语一样,每天都要记忆,不要一下记太多,一些就够了。
反复做这些事,就像做数学题一样,例如每天都看化学元素周期表,看多了,连做梦都会看见它。
其次是要联想,说白了就要天天发白日梦。
上完一章,比如说卤族元素,你就可以合上书去想,学了这一章我学了哪些知识呢,卤族元素排在周期表的倒数第二列吧,因为他们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8电子是稳定结构啊,所以都想抢别人一个电子,所以他们都是强氧化剂,最强的是氟,因为他最外层的电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最近,所以最容易抢人家的电子,氟的单质是什么样呢?淡黄绿色气体有没有想到书最后元素周期表上面氟格子里那个很奇怪的瓶子啊?那个是个塑料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容器呢?因为氟单质很活泼,为了制备他死了多少科学家啊!氟气和氢气接触会在阴冷处发生剧烈爆炸,这个试验有没有做过呢?没有,老师不敢嘛,氟气有剧毒啊!(氯气如何跟氢气反应呢呢...溴蒸汽呢...碘蒸气呢...这个是证明活泼性强弱的方法之一),爆炸的方程式是什么呢?生成什么呢?生成物能和什么反应呢?把方程式写下来....接下来想氯,其实很多都在氟里面想过了,想完氯再是溴,一个个来,最后你已经把所有方程式和上课的试验都复习一遍了,再回头看看书想想有什么遗漏。
也不要你死记硬背,想不起来看看书想想老师上课的话就行。
你试试吧!化学的知识点很散,什么气味啊,什么颜色啊,什么氧化性啊,还原性啊,金属性啊,活泼性啊。
面对这些要好好联想,把他们联系起来。
当然,联想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人各有异!但它是可以逼出来的,这就是要做练习,不用多,每天10来题就ok!不用做大题,就是些多项选择和推断题!因为化学是很多小题目组成,后面的计算其实很简单,只要平时作业认真做做错弄懂就肯定没问题,拉分的最主要还是前面小题目,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陷阱一定别掉进去,反正你才高一还有2年,以后考试就一定要争取拿满分!我不是逗你玩,是真的,不会做的'基本上应该不会有了,要是有也不过几分十来分,会做的一定要保证正确!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人总是粗心的。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耶夫在 1869 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化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能够放在一起。
这个表格也展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其他的信息。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的重复性是其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中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这种相似性质的变化又会在下一个周期中重复。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的标志性数字。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从 1 开始,依次增加。
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元素周期表更具有系统性,并且便于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原子量: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
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原子量的增加与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
原子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和其他元素的反应性、化合价的变化等。
这使得元素周期表成为预测和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其中,周期性规律最为明显的是周期表的主族元素和周期表的过渡元素。
4. 原子半径: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弱、电子云的层次结构变得更复杂而导致的。
原子半径的大小不仅与元素的位置有关,还与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别、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等有关。
5.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通常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在气态中获得一个电子成为阴离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而电离能是指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
这些性质的变化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关。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 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 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二、数目规律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2)第4、5周期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 +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 -1递变。
2. 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 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化学元素周期表变更规律[精华]
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大同 同周期相同主族 依 同周期依次增多相 次同 增 由 同周期依次减小(0族除外)多 小 到 同 大 主 族 由 小到大同周期最高正价依次升高负价=n-8(F 除外)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周期增强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同主族逐渐减弱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最高正价相同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一、最外层点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ⅠA 族)、副族(ⅠB 、Ⅷ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ⅡA 族)、副族(ⅡB 、ⅢB 、ⅣB 、ⅦB族)、0族(He )、Ⅷ族(Co Fe 2726、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 除外)。
二、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元素是ⅢB 族(32种)。
2、同周期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的(短周期)相差1; (2)、第4、5周期的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 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212)(+n ;偶数周期 为2)2(2+n ,如:第三周期为82132=+)(种,第4周期为182)24(2=+种。
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1)、第ⅠA 、Ⅱ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 一周期元素的数目;(2)、第ⅢA~Ⅶ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 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 价,由-4→-1递变。
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3、除第Ⅷ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 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 和Mg 、Be 和Al 、B 和Si )。
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我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 、P 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 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 、Al 等),还可以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 、Ge 等)。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八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周期性及其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一张表,它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对于化学家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着很多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八大规律如下: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有着相同的周期性特征。
相邻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构态,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密度增加,原子半径的变化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减小;2. 主族规律:主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为同一数字,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 周期律规律:每个周期都有一个最多能容纳2n²(n为周期数)个电子的壳,因此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性地重复着原子核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加以及原子性质的变化;4. 金属性规律:周期表中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中央为逐渐转变为金属的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而非金属元素就没有;5. 氢氦规律:氢和氦两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独立显示,氢氦组成的第一组与剩余各组的区别很大;6. 原子电负性规律:化学键的类型与它们围绕的元素原子电负性差异有关,原子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而原子质量则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7. 原子半径规律: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由于电子壳层的分布不同,因此第一主量子数n的大小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比其他量子数要大;8. 电离能规律:与原子半径相比,第一电离能的增加速度要更快。
由于原子核中的原子的密度增加,使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中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变小,因而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够将电子从原子中逸出。
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规律与元素基本特征密切相关,这些规律不仅揭示了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发展变化趋势,而且为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知识网络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 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一、编排规律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 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
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 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 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化学对角线规则
化学对角线规则化学对角线规则,也称为元素对角线规则,是一种根据化学性质确定元素分子中各种原子能共存的原则。
它是20世纪30年代由著名化学家贝尔摩根提出的,也是化学家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的一种有力工具。
根据化学对角线规则,同一列元素中,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出现位置有关。
同一行元素之间也有类似的规则,它们的原子倍数受周期表位置的影响。
例如,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看到,氧和氢的原子半径很接近,因此,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也很接近,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很近,它们在物质性质上也很接近。
这就意味着当氢和氧被加到组成水的分子中时,它们的原子可以同时存在。
这一规则也适用于其他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可以跨越周期表中的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也可以与正方形中外层元素混合。
例如,植物色素中的甲烷和氯仿可以混合,而另一种物质,甲醛,则可以与氯仿混合形成一个分子。
此外,这一规则也可以用来说明原子的不同性质。
例如,氧和氢之间的距离比其他原子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这就意味着它们拥有更强的共价作用,而其他元素之间的共价作用则更弱。
此外,化学对角线规则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未被发现的元素作出预测。
例如,当科学家们发现放射性元素时,他们可以根据此规则预测放射性元素的性质,以及放射性元素是否与更重的元素结合可能组成新的物质。
总而言之,化学对角线规则是现代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提出及其应用为科学家们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它也帮助科学家们对未被发现的元素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使他们能够发掘新的物质和新的可能性。
同时,化学对角线规则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原子之间共价作用的强度,从而更好地解释其物质性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非金属性
3.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金属性逐渐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非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
3
4
5
6
7
金属性逐渐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弱,
阴离子还原性弱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为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未达到饱和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存在范围
离子化合物(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碱、含氧酸盐、铵盐等)
与性质的关系
一般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小。
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4)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比较
项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成键微粒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 族)、0 族(He)、VIII 族(26Fe、27C0 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二、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二短周期)相差1;(2)第4、5周期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加+ »仗士2)'1设氏澜期序妆.扭一周期槿阳元書的散目为,诗曹周閉対2主帰酸周期为 2 .如第3周鞘丸2沖卜第4周期为2种.*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 +7 (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 -1递变。
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 Be和Al、B和Si )。
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 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 Al 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 Si、Ge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
Li<Na<K<Rb<Cs
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下面以ⅠA 族碱金属和ⅢA 族卤素为例,介绍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性质递变规律。
①金属性逐渐增强, 如Li<Na<K<Rb<Cs ,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铯的金属性最强;非 金属性逐渐减弱,如F>Cl>Br>I>At , 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