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的相关标准

合集下载

了解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

了解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

了解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是保障网络通信正常进行的关键。

它们规定了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和规则,确保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输。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以及以太网标准等。

一、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它是Internet网络的核心协议,也是全球互联网的基础。

TCP/IP协议中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分别负责数据的分段传输和寻址,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到目标计算机。

TCP/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即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其次,它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分段和确认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完整地传输;另外,它是一种面向字节流的协议,即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字节进行传输。

二、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应用层协议,主要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超文本。

它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基础,负责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HTTP协议使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定位资源,使用HTTP方法(GET、POST等)来操作这些资源。

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并等待服务器的响应;然后,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HTTP协议基于TCP/IP协议,利用TCP协议的可靠性来传输数据。

三、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它定义了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和数据传输的规范。

以太网以太网使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来控制多个计算机同时访问网络的冲突问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也常被称为传统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它是最早时期的以太网类型,其带宽只有10Mbps ,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访问控制方法,解决了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传输信道的问题,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利用率,因此得以发展和流行。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双绞线为主,所有的以太网都必须遵循IEEE 802.3标准,如表5-1所示为IEEE 802.3定义的标准以太网标准。

表5-1 IEEE 802.3 标准以太网标准在该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Mb/s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一段网线的长度(基准长度为100m ),Base 表示“基带”,Broad 表示“带宽”。

下面详细介绍10Base-5、10Base-2、10Base-T 、10Base-F 和10Base-36标准。

1.10Base-5和10Base-210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采用直径为10mm 、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

提 示 在5-4-3标准中,数字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数字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数字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 ),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其安装规则如下:● 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m ; ● 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 收发器间的最短距离为2.5m ;● 网段两端必须使用终结器,一端还必须接地; ● 收发器电缆不能超过45m 。

10Base-2与10Base-5基本相同,如在使用的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及遵循5-4-3标准等方面。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802.3u802.3u是IEEE 802.3u的简称, IEEE 802.3u(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网的标准。

100Base-T技术中可采用3类传输介质,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它采用4B/5B编码方式。

IEEE 802.3u (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网的标准。

100Base-T 技术中可采用3类传输介质,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它采用4B/5B编码方式IEEE 802.3协议以太网Ethernet: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Ethernet LAN protocols as defined in IEEE 802.3 suite)以太网协议属于局域网的范畴,包含于IEEE 802.3 标准组。

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共享媒体上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实现传输过程的。

它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有效性和距离限制,链路距离受最小帧大小的限制。

该限制彻底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

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512字节的最小帧,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

当前关于在光纤和双绞线缆上的运行,有四种传输速率:10 Mbps:10Base-T 以太网100 Mbps:快速以太网1000 Mbps:千兆位以太网 802.3z10千兆位以太网:IEEE 802.3ae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以太网的总体概况。

有关快速以太网(自适应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以及10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内容将在个别文件中另作介绍。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1)物理媒体,用于携带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2)媒体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多路计算机对共享以太网信道作出正确判断;3)以太帧,由一组系统用于携带数据的标准比特流构成。

以太网规范

以太网规范

以太网规范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局域网技术。

它是由Xerox、Digital和Intel在20世纪70年代合作开发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被标准化为IEEE 802.3。

以太网规范包括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部分,它定义了网络的传输介质、数据传输的方式以及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

在物理层方面,以太网规范定义了几种不同的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其中,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是双绞线。

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优点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并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信号损耗。

在数据链路层方面,以太网规范定义了帧的格式、地址的分配、数据的传输方式等。

以太网帧的格式由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和数据字段组成。

其中,MAC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

以太网规范还定义了一种称为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用于避免多个设备同时访问网络介质而产生冲突。

以太网规范还规定了不同速率的以太网,包括10 Mbps的Ethernet、100 Mbps的Fast Ethernet和1000 Mbps的Gigabit Ethernet。

这些不同速率的以太网可以互操作,即可以在同一网络中同时使用。

不同速率的以太网主要通过改变传输介质的速率、电平和编码方式来实现。

以太网规范还定义了一些其他的技术,如虚拟局域网(VLAN)和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虚拟局域网允许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的局域网,提供更好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性。

链路聚合允许将多个以太网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高带宽的链路,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冗余备份。

总体而言,以太网规范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个灵活、可靠和高性能的局域网技术。

它的发展和标准化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现代网络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本文将对这三种以太网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以太网是最早的以太网标准,它使用10M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在以太网中,数据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最大长度为1518字节。

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解决数据冲突问题,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更高速的以太网标准。

其次,快速以太网是在以太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它使用100M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快速以太网在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上与以太网保持一致,但由于传输速率的提升,快速以太网能够更快地传输数据,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快速以太网的出现,使得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大改善了网络性能。

最后,千兆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标准,它使用1G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千兆以太网在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上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保持一致,但由于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升,千兆以太网能够更快地传输大容量数据,适用于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场景。

千兆以太网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带宽,满足了现代网络应用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三种不同的标准,它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场景。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太网标准也在不断演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速的以太网标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传输需求。

在选择以太网标准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环境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实现最佳的网络性能和传输效果。

5.3-以太网系列标准

5.3-以太网系列标准

交换机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6
PC2
PC3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网卡
10Mbps/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0Mbps 网卡
(2)100Base-T
10Mbps/ 100Mbps
网卡
交换机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 细缆网络每段干 线长度最大为185米,基带传输方法,拓扑结 构为总线型;
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 100m。拓扑结构为星型;
10Base-F: 使用光纤, 最大网段长度2000m, 拓扑结构为点对点. 包括 10BaseFL、10BaseFB 和 10BaseFP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网卡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4)全双工以太网
10Mbps/100Mbps集线器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6
PC2
PC3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以太网的单播1和广播
交换式以太网
全双工以太网:
主机间通信都是全双工方式的以太网。
10Mbps集线器
10Mbps/100Mbps集线器
PC6
PC1
PC2
PC3

快速以太网标准

快速以太网标准

快速以太网标准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以太网的一种改进版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

快速以太网标准是在以太网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局域网能够更快速地传输数据,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网络通信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传输速度。

它的传输速度是以太网的10倍,能够达到100Mbps,这对于当时的网络通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快速以太网的高速传输能力,大大提高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使得用户能够更快地访问网络资源,传输大容量的数据文件。

这对于当时的企业和机构来说,意味着更高效的办公和生产效率。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兼容性。

它能够与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兼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不更换现有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升级到快速以太网,从而节省了成本。

这种兼容性也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网络升级方案,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需求。

此外,快速以太网标准还具有较低的成本。

相比于其他更高速的局域网技术,快速以太网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成为了当时网络升级的首选方案。

较低的成本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承担得起快速以太网的升级费用,从而更快地享受到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它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高效、更快速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的信息化进程。

同时,快速以太网标准也为后续更高速的局域网技术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快速以太网标准是局域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以更快的传输速度、较低的成本和良好的兼容性,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高效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快速以太网标准作为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将永远被铭记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史册上。

工业以太网标准和环境要求

工业以太网标准和环境要求

工业以太网标准和环境要求工业中的通讯要求与办公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要考虑到通讯中的每一方面,比如网络中的主动和被动元件,终端设备,网络设计和拓扑结构,甚至环境要求等因素。

而且在制造和掌握自动化行业中还要使用TCP/IP协议。

从而能够优化工业通讯。

工业以太网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开发觉存的网络标准,使各装置和整个系统适应现场环境的需求。

所谓主动元件,主要指如OLM,ELM,OSM,ESM等元件,它们连接不同的终端设备,不仅传送数据,还具有更多的智能功能。

而被动元件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这样的传输介质,它们只能对数据进行传送,不具有判定,分析的功能。

标准:工业以太网机遇相应的国际标准,比如IEEE802.3,ISO/IEC 11801,EN 50173,并结合了各标准中的优点。

通常状况下,在工业以太网和经典以太网间各元件不存在相互影响的状况。

但在如同生产和过程掌握环境下,不得不考虑设备兼容的问题,由于工业以太网与经典以太网还是有不同之处,比如工业双绞线的连接,冗余要求等。

除了标准有所不同外,工业以太网还在一些功能上有自己的特点,也是经典以太网不能供应的功能。

环境要求:环境要求在工业场合与办公环境有很大差异。

工业中必需符合EMC标准。

工业与办公环境的要求主要是以下方面:1)EMC(电磁干扰的敏感性;干扰信号的传输);2)温度;3)振动;4)湿度;5)环境污染。

工业以太网就要求有很高的传输效率和很强的抗干扰力量,甚至要满意恶劣条件下的各种要求。

机架:工业以太网肯定要使用全金属机架。

作为一条法则,要使用符合DIN标准的导轨,掌握箱等设备,而且还要满意空间尺寸的要求,以及设备所能承受的振动防护要求。

温度范围:传送的网络设备的温度范围在0到40摄氏度。

但在工业环境下,要保证设备能够承受低温柔高温,通常工作环境的温度会超过50摄氏度,所以工业以太网的设备温度范围在0到60摄氏度之间。

eth 物理层 电流

eth 物理层 电流

eth 物理层电流以太网物理层的电流要求以太网物理层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信号特性,以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

以太网物理层电流要求对于维持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

电流要求以太网物理层电流要求因以太网标准的不同而异。

最常见的以太网标准是 100BASE-TX、1000BASE-T 和 10GBASE-T。

100BASE-TX:需要 150 mA 的电流。

1000BASE-T:需要 350 mA 的电流。

10GBASE-T:需要 1.2 A 的电流。

电流要求用于确定网络电缆的长度限制。

更长的电缆需要更高的电流来克服电缆电阻引起的信号衰减。

电缆长度限制以太网物理层电流要求限制了电缆长度。

对于 100BASE-TX 以太网,最大电缆长度为 100 米。

对于 1000BASE-T 以太网,最大电缆长度为 100 米。

对于 10GBASE-T 以太网,最大电缆长度为 90 米。

电源预算电源预算是指网络设备可以提供给连接电缆的功率。

它由以太网物理层电流要求和电缆长度决定。

如果电源预算不足,则会出现信号衰减和数据传输故障。

确定电源预算要确定电源预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以太网标准(确定电流要求)电缆类型(确定电缆电阻)电缆长度(影响信号衰减)电源预算计算电源预算的计算如下:`电源预算 = 电流要求电缆电阻电缆长度`结论以太网物理层电流要求对于维持信号完整性和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电源预算考虑了电流要求和电缆长度,以避免信号衰减和数据传输故障。

通过了解以太网物理层的电流要求,可以设计和实施可靠且高效的网络连接。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一种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而且是一种基于帧的数据通信技术。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标准是IEEE 802.3和Ethernet II。

这两个标准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IEEE 802.3是以太网的一个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IEEE 802.3标准中,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技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

此外,IEEE 802.3标准还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目前最常用的以太网传输速率是10Mbps、100Mbps、1000Mbps等。

总的来说,IEEE 802.3标准是以太网的基本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其次,Ethernet II是另一个以太网的标准,它也是以太网的一个重要标准。

Ethernet II标准定义了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各个字段的含义和格式。

在Ethernet II标准中,以太网数据帧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和校验序列等字段。

这些字段的格式和含义在Ethernet II标准中都有详细的规定。

与IEEE 802.3标准相比,Ethernet II标准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以在同一网络中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IEEE 802.3和Ethernet II是以太网的两个主要标准,它们分别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数据帧的格式。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内容;而Ethernet II标准则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一组标准来定义网络硬件、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协议。

这些标准对于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这些标准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首先,以太网的标准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和管理。

最初的以太网标准是在1983年发布的,它定义了传输速率为10 Mbps的基本以太网。

随着技术的发展,IEEE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新的以太网标准,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的需求。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IEEE 802.3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了网络设备的接口类型、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些规范,不同厂商生产的以太网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

除了传统的有线以太网标准外,IEEE还发布了一系列无线以太网标准,如IEEE 802.11系列。

这些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WLAN)的工作方式和性能要求,包括频段选择、信道访问方法、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规定。

无线以太网标准的不断演进,使得无线网络在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以太网的标准还涉及到网络安全和管理方面的要求。

IEEE发布了一系列的以太网安全标准,如IEEE 802.1X和IEEE 802.1AE,用于保护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IEEE 802.1Q标准定义了虚拟局域网(VLAN)的实现方式,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网络,提高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硬件、数据传输、通信协议、安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网络设备才能互相兼容,数据才能在网络中畅通无阻。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员和工程师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以太网设备和配置。

同时,厂商也需要遵循这些标准,确保其生产的设备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规范。

快速以太网标准

快速以太网标准

快速以太网标准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以太网技术的一种延伸,能够提供比传统以太网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网络通信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快速以太网标准采用了10BASE-T以太网的传输技术,但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100Mbps,这使得数据能够更快速地在局域网内传输。

此外,快速以太网还采用了全双工通信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满足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种场所对网络通信的需求。

在企业中,快速以太网可以支持更多的网络用户,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企业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在学校和医院中,快速以太网可以支持多媒体教学和医疗影像传输,提高了教学和医疗服务的效率。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实现需要网络设备的支持,如交换机、网卡、路由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符合快速以太网的标准,才能够实现100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

此外,快速以太网还需要采用高质量的网线,如Cat5e或Cat6网线,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在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发展过程中,IEEE 802.3u标准对快速以太网进行了规范,为快速以太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快速以太网的标准化也为网络设备的互通性提供了保障,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进行互联。

总的来说,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网络通信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它的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快速以太网标准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常用以太网电缆标准和规格

常用以太网电缆标准和规格
MMF (1300 nm)
1 Gbit/s
10千米;
550米
10千兆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
10GBaseX:
10GBaseS
10GbaseL
10GbaseE
(每一种都具有“R”或“W”模式,其中“R”适用于黑光纤,“W”适用于SONET)
IEEE 802.3ae
MMF (850 nm)
IEEE 802.3j
光纤
10 Mbits/s
2000米
2000米
500米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00BaseT
IEEE 802.3u
CAT5 UTP
100 Mbits/s
100米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00BaseFX
IEEE 802.3u
MMF
MMF
SMF
100 Mbits/s
常用以太网电缆标准和规格
2010-08-20 00:12:59|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术语
标准
规格
媒体
速度
距离
以太网(Ethernet)
10BaseT
IEEE 802.3i
CAT5 UTP
10 Mbits/s
100米
以太网(Ethernet)
10BaseF:
10BaseFB
10BaseFL
10BaseFP
1000BaseLX
IEEE 802.3z
SMF (1300 nm)
MMF (1300 nm)
MMF (1300 nm)
1 Gbit/s
1 Gbit/s
1 Gbit/s

以太网传输标准

以太网传输标准

Base是物理介质或光学介质存储数据容量的单位。

100BASE-TX 说明100BASE-TX 是IEEE 802.3u 标准,它制定了在五类无屏蔽双绞线(UTP)或屏蔽双绞线(STP)上速率达100Mbps 的快速以太网信令标准。

作为IEEE 802.3 以太网标准的扩充,快速以太网的特性包括:数据传输率为100Mbps广播结构特定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案采用100BASE-TX 的配线拓扑结构规定了使用一个配线集线器,按星型配置铺设电缆,并使用五类UTP 或STP 布线。

每一网络节点都有一独立的电缆线路,从节点到集线器其长度不得超过100 米(328 英尺)。

100Base-T:100Mbps,Baseband,双绞线对。

简而言之,100Base-T是一种以100Mbps 速率工作的局域网(LAN)标准,它通常被称为快速以太网,并使用UTP(非屏蔽双绞线)铜质电缆。

快速以太网有三种基本的实现方式:100Base-FX、100Base-T、和100Base-T4。

每一种规范除了接口电路外都是相同的,接口电路决定了它们使用哪种类型的电缆。

为了实现时钟/数据恢复(CDR)功能,100Base-T使用4B/5B曼彻斯特编码机制。

(1)100Base-T4即3类UTP,它采用的信号速度为25MHz,需要四对双绞线,不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而是三元信号,每个周期发送4比特,这样就获得了所要求的100Mb/s,还有一个33.3Mb/s的保留信道。

该方案即所谓的8B6T(8比特被映射为6个三进制位)。

(2)100Base-TX即5类UTP,其设计比较简单,因为它可以处理速率高达125MHz以上的时钟信号,每个站点只需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连向集线器,另一对从集线器引出。

它没有采用直接的二进制编码,而是采用了一种运行在125MHz下的被称为4B5B 的编码方案。

100Base-TX是全双工的系统。

以太网传输标准以太网传输标准1000Base-CX(以太网标准)1000Base-CX 采用150Ω 平衡屏蔽双绞线(STP),传输距离为25m,传输速度为 1.25Gbit/s,数据编码采用 8B/10B,适用于集群网络设备的互连,例如机房内连接网络服务器。

以太网分类

以太网分类

一、标准以太网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 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 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 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1Base-5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10Broad-36 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10Base-F 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二、快速以太网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 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LAN。

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

随后 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

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 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
4 接口测试
4.1 业务节点接口 4.1.1 1000BASE-LX/100BASE-FX 接口
1000BASE-LX/100BASE-FX接口的测试方法见YD/T XXXX-2001《高端路由器设备检验方法》。 4.1.2 ATM 接口
ATM 155 520kbit/s电接口、155 520kbit/s光接口、622 080kbit/s光接口的测试方法见YD/T XXXX-2001《高端路由器设备检验方法》。 4.1.3 POS 接口
3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网络结构
1
×× ××××—××××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网络结构见图1 。
管理网
A
核心网 社区服务器
计算机 1




计算机 n




用户驻地网 1

用户驻地网 n
SNI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系统 UNI
图1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网络结构图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系统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在面向小区或商业用户的应用中, 局侧设备一般考虑放在小区内,用户侧设备一般位于居民楼内;或者局侧设备位于商业大楼内,而用户 侧设备位于楼层内。而对于其它区域密集型用户的接入,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的放置根据具体情况而 定。 局侧设备与用户侧设备推荐采用星型拓扑,局侧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也 可以是环型。 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的技术要求见YD/T 1160-2001。
gbt176262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扰度试验gbt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扰度试验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160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rfc0791091981网间网协议iprfc0792091981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rfc0826111982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rfc1075111988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rfc1271111991远程网络监视管理信息库rfc1661071994点到点协议ppprfc2131031997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rfc2236111997网间网组管理协议igmprfc2328041998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v2rfc2362061998与协议无关的组播pimsmrfc2453111998路由信息协议ripv2rfc2865062000拨号用户的远程认证服务radiusrfc2866062000radius计费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网络结构图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系统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

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标准

(3)1000M以太网。
1000M以太网主要用于提高交换机之间及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带宽,其有两个标准:IEEE 802.3z和IEEE 802.3ab。IEEE 802.3z制定的是光纤和短程同轴电缆的全双工链路标准,其信道传输率能达到1000M以上,IEEE 802.3z具有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三种标准。而IEEE 802.3ab制定的是基于非屏蔽双绞线(UTP)的半双工链路的千兆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的目标是在5类非屏蔽双绞线上以1000Mbps的速率来传输100米以上的距离。
网络唤醒的工作原理是先由一个管理软件包发出一个基于Magic Packet标准的唤醒帧,支持网络唤醒的网卡收到唤醒帧后对其进行分析并确定该帧是否包含本网卡的MAC地址。如果包含本网卡的MAC地址,该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进入开机状态。
要实现远程唤醒,那么被做为远程唤醒一方的电脑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行。
首先,要实现远程唤醒,那么做为远程唤醒一方的电脑中安装的网卡需要支持WOL功能才行,例如最常见的802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139系列网卡都支持这项功能。
其次,不用说,需要你的主板也要支持远程唤醒才行,一般PII级以上的主板都支持这项功能,这点倒不用你担心。此外,以前的主板要支持远程唤醒,其主板上(及网卡上)都有一个专门的3芯插座(PCI 2.1标准),以利用主板电源来给网卡进行远程唤醒时所需的供电。由于现在的主板都已支持PCI 2.2标准,已无需这个专门的3芯插座就能通过PCI插槽向网卡提供+3.3V Standby电源来实现远程唤醒(注:主板是否支持PCI 2.2标准,可通过查看BIOS中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中是否有“Wake on PCI Card”项来确认)。所以大家可见现在的新主板和网卡大都已取消了这个专门的3芯插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Base5以太网
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

网络节点装有收发器,该收发器插在网卡上的15针连接单元接口(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中,并接到电缆上。

也作thick Ethernet,ThickNet,ThickWare。

另见coaxial cable,Ethernet 指的是使用标准的(粗)50Ω基带同轴电缆的10Mbit/s的基带以太网规范。

它是IEEE802.3基带物理层规范的一部分,在每个网段上的距离限制是500m,整个网络最大跨度为2500m,每个网段最多终端数量为100台,每个工作站距离为2.5m的整数倍。

10BASE5的命名原则
10代表传输速度为10Mbps,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5指的是大致的传输距离,10BASE5的最大传输距离不会超过500米。

10base2
10Base2,也叫做便宜网路或细缆,是一个10-Mbps 基带以太网标准,其使用50 欧姆的细同轴电缆。

10Base2,其被定义在IEEE 802.3a 标准中,每段有185 米的长度限制。

10Base2 基于曼彻斯特信号编码通过细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其中的10代表传输速率10Mbps,BASE代表表示基带传输,2表示最大传输距离185米。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base2 :细同轴电缆,接头采用工业标准的bnc 连接器组成 t 型插座;使用范围只有200米,每一段内仅能使用30 台计算机,段数最高为 30。

其匹配电阻为50欧。

100base-tx: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

100base-fx :使用一对多模或者单模光纤,使用多模光纤的时候,计算机到集线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可到2km,使用单模光纤时最大可达10km。

1000base-t: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

1000base-f:使用一对多模或者单模光纤,使用多模光纤的时候,计算机到集线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可到300-550m(500m),使用单模光纤时最大可达3km。

1000base-lx可以接单、多模光纤; 1000base-sx只能接多模光纤。

1000base-lx用单模光纤传 5公里
1000base-lx用多模光纤(50um)传 550m
1000base-lx用多模光纤(62.5um)传 550m
1000base-sx用多模光纤(50um)传 275m
1000base-sx用多模光纤(62.5um)传 550m
100base-fx单模模块用单模光纤传 10-20 公里
100base-fx多模模块用多模光纤传 2 公里
信号以其基带进行的传输。

一种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未对载波调制的待传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它所占的频带称为基带,基带的高限频率与低限频率之比通常远大于1。

1000Base-T以太网技术
在以上9种千兆以太网规范中,性价比最高的就是1000Base-T这种采用普通5类以上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规范。

尽管在双绞线千兆以太网规范中还有1000Base-TX规范,但是它只能使用6类以上的双绞线,网络建设成本明显要高于1000Base-T规范。

所以在此专门介绍一下这种应用最广的千兆以太网规范。

1.1000Base-T规范的设计
1000Base-T是专门为在5类双绞线上进行千兆速率数据传输而设计的。

它采用了双绞线的全部4对芯线,并且是全双工传输的,也就是每对双绞线都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这样一来1Gb/s的传送速率可以等效地看作在4对双绞线上,每对的传送速率为250Mb/s(1000Mb/s / 4 = 250Mb/s)。

因为1000Base-T只支持全双工传输,所以与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端口直接相连的端口也必须是支持全双工的以太网端口(最佳情况是同时为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端口),而不能是是半双工的,否则一方面性能会严重下降,达不到千兆的效果,另一方面还会有严重的丢包现象。

1000Base-TX尽管也是采用了全部的4对双绞芯线,但是它是两对发送,两对接收。

在100Base-TX规范中所采用的仅是两对芯线,发送和接收各一对,两者的比较如图5-13所示(注意区分其中的不同颜色)。

1000Base-T规范中各芯线的具体作用如图
5-14所示。

每条芯线上分担的速率都是250Mb/s,所以,在全双工模式下,它可以实现2Gb/s的传输速率。

1000Base-T与100Base-TX采用相同的传送时钟频率(125MHz),但是利用了一种更加强大的信号传输和编/解码方案--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调幅)-5。

PAM-5编码使用-2、-1、0、+1、+2五种电平,其中-2、-1、+1、+2四种电平用于信号编码,0电平用于前向纠错编码(FEC);而在100Base-TX中采用的是3级MLT(3Multi-Level Transmission,多级传送)编码方案MLT-3。

对应的编码格式如图5-15所示。

PAM-5编码方使用-1、0、+1三种电平,其-1和+1用于信号传输,0电平用于前向纠错。

由此可见,PAM-5方案可以在链路上较100Base-TX多传送一倍的数据。

另外,1000Base-T规范中的双绞线收发模块内置了一块功能强大的物理层芯片,可以支持1000Base-X规范中的串行(SERDES)接口,即可以与现有的千兆光纤模块完全兼容,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适应力。

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同时还能支持由思科提出的SGMII接口,该接口能支持模块在10M/100M/1000M多种速率下工作,使得1000Base-T模块比千兆光纤模块有更大的生存力。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1000Base-T规范中不采用交叉网线,只需直通线(两端按同一标准制作网线)即可,因为这一规范中总是采取全双工传输的,任何一根网线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这与下面将要介绍的1000Base-TX是不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X,有X表示的是不同设备连接时要采用交叉线,而没有X的表示为不用交叉线。

2.1000Base-T的主要优势
1000Base-T规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首先,它支持以太网MAC,而且可以后向兼容10Mb/s、l00Mb/s以太网技术。

其次,很多的1000Base-T产品都将支持100/1000自动协商功能,1000Base-T因此可以直接在快速以太网络中通过升级实现。

最后,1000Base-T是一种高性能技术,它每传送100亿比特,其中错误的数据位不会超过一个(误比特率低于10^(-10),这与100Base-T 的误比特率相当)。

总体而言,1000Base-T规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除多模光纤以太网方案外的更廉价千兆方案,用户可以在原来100Base-T的基础上进行平滑升级到1000Base-T。

该规范主要用于结构化布线中同一层建筑的通信,可以利用现有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已铺设的UTP 电缆进行网络升级,也可被用作大楼内的网络主干,大大节省成本。

这是目前最主要应用的千兆以太局域网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