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伍民生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病因及诊治

损 害。
发生 [1 1 。应力 争 尽早 恢 复经 口摄食 , 6 既 可预 防因饥饿增加 胃肠蠕动 而加 重出血 , 又有效地 预防应 激性 溃疡 。但 病情 没 有 明显改善时 , 早、 过 过多 、 过快饮食也可 能
医源性 因素 : 首先 是循 环 管理 、 呼吸 管理 , 若延误 和不 当 , 使休 克及 低 氧血 则 症延续 , 导致侵 袭进 一步 扩大 , 增加 脏 器
危重 患者 急 性 胃肠 功 能 障碍 与 衰竭 的病 因及 诊 治
胡大朝
500 32 0广西南宁市 邕宁 区人 民医院
di 1. 9 9 j i n 10 — 64 . 02 o:0 3 6/ .s , 07 s 1x 2 1
0 02 9. 0
急性 胃肠功 能障 碍或衰 竭 常发 生在 危重症 的过程 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是 征( D ) MO S 的一 个组 成 部分 。当 受 累脏
关 键。
当机体发生 缺 血缺 氧后 , 出现 腹胀 、 肠 鸣音消失及消化道 出血等 , 称之为 胃肠 功能障碍 ; 而胃肠 功能衰竭系指应激性溃 疡需输 血者或 出现 中毒性 肠麻 痹有 高度 腹胀 者 j 。相 对 而 言 , 胃肠 功 能 障碍 是 起病 的早 期 , 临床 病情 较轻 , 经积 极 治疗
后多有较 好的效果 ; 胃肠 功能衰竭则是 而 疾病 的晚期 , 病情严 重 而复 杂 , 已错过 多 抢救 时机 , 给予综 合 治疗措 施 , 虽 但疗 效
仍不满 意。
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脏器 功 能 衰 竭 的 启 动 因 素 , 被 称 为 发现 胃肠缺血的方法 , 故 可以用来评估疾病 M D 的 “ 力 部 位 ” “ 机 因素 ”6。 及 预测死亡率 。血 清二胺 氧化 酶 ( A OS 动 、扳 _ j D O) ②内毒素 : 素是一种极强的刺激性物 和 D一乳酸升高也能反应肠 黏膜缺血 、 内毒 缺 质, 可产生许 多 细胞毒 素 , 其随 血液 循环 氧。木糖在 十二 指肠和空肠被 吸收后 , 不 进入不同组织 , 而促 进凝血前活性物质 参加体 内代 谢 , 肾脏排 出 , 从 经 能检 测小 肠 的活性 和微 血栓形成 , 胃肠道受损持续 吸收功能变化 。 使 存在 。③ 细胞 凋亡 : 胃肠道 细胞 的大量凋 亡, 可直接使器官功能减退 、 不全和衰竭 。 治 疗 防御机制破坏: ①壁细胞分泌 H 增 积极控制原发病 , 保护重要脏器 的功 加: 各种 应激因子作用于 中枢神经 系统和 能 , 强调 中西 医结合 。 胃肠道 , 壁细胞分 泌 H 增加 , 胃内 p 使 H 般治疗 : ①合 理禁食 , 但不禁 药 : 使 值降低 , 胃酸 、 白酶的侵蚀 能力加强 , 胃蛋 胃肠肌得以休息 。在禁食期 间 , 给予 胃肠 胃黏膜分泌 黏液 、 酸氢 盐减少 , 致 胃 碳 导 道外营养 , 以保证机 体营养代谢平衡 。胃 黏膜屏障破坏 。② 胃肠道屏 障功 能损 肠道外 营养被认 为是 治疗 胃肠 功能 衰竭 害: 缺血及再灌 注损伤使 胃肠道黏膜屏 障 的确切而有效的方法 。但 长期肠 道外 受到破坏 , 出现细菌移位 。大量炎性介质 营养 会导致胆汁瘀积 与肝 脏损 害 。肠 释放加剧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的破坏 , 导致 黏膜 长期 缺乏 营养物 质 , 引起 萎缩 , 致 导 全身炎性 反应 ( I S , SR ) 往往 比原 发病 打 肠 内黏膜 屏障功 能受 损 , 肠道 细 菌移位 , 击所致 的损 害程 度 还 要严 重 , 而 引 起 引起反复发生 的全身感染 。②及 时进 从 MO S 甚 至 发 展 成 多 系 统 器 官 功 能 衰 食 : D, 胃肠道 内营养可促进消化液和酶 的分 竭 。肠道是 机体最 大 的细菌 和 内毒 素贮 泌 , 进分 泌 型 IA生成 , 利于 肠道 菌 促 g 有 存 库。在应 激情况下 , 肠道 内的细菌和 内 群平衡 。 进肠蠕动 的恢复 , 促 减少肠麻痹 , 毒 素侵人体循 环 , 造成肠源性 内毒素血症 有助于 胃肠道黏膜屏 障功能的恢 复 , 少 减 和细菌 移 位 , 一 步加 重 了 胃肠 功 能 胃肠细菌移 位及 其后 的多器 官功 能衰 竭 进
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页文档课件PPT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物或分泌物导致的窒息。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胃肠不适症状。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通过鼻饲或胃管等方式,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肠外营养
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确保身体得 到足够的能量和养分。
详细描述
危重病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和肠道菌群失调。治疗上需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饮食调整、促进肠道蠕动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肠 梗阻、肠穿孔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
总结词
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
详细描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导致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胃肠功能障碍是其中 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治疗上需综合运用抗炎、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 等手段,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04
CATALOGUE
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 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病房和患者身体,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避免过度刺 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定期检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胃肠问题。
护理方法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重症病人常伴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等,这些因素 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认知 和技能,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专 业人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结果解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读肠内营 养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并找出可 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措施和建议
优化肠内营养配方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 ,调整肠内营养配方,提高营 养素的吸收率和利用度。
加强肠内营养输注管理
确保肠内营养输注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 治疗的认知
推动急诊医学发展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是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次共识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我 国急诊医学的整体水平。
促进多学科合作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急诊科、营养科、重症医学科等。本次共识的 发布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提高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效果。
指南的主要内容
适
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肠
应
内营养治疗的适应症和
症
禁忌症,指导临床医生
与
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
禁
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忌
症
详细介绍不同肠内营养 支持途径的优缺点,为 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选
择建议。
营
养
针对不同病情和营养需
支
求的患者,提供个性化
持 途
的营养剂选择和配制方
径
案。
与
选
择 剂
量
指导临床医生根据患者
疗。
肠内营养治疗规范逐步建立
02
医院和科室逐渐建立和完善肠内营养治疗的规范和流程。
肠内营养治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
2023年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道内营养专家共识(全文)

2023年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道内
营养专家共识(全文)
本文旨在提供2023年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道内营养的专家共识。
通过专家讨论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共识: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这种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制定本专家共识对于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内容
基于专家组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共识内容:
1. 定义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范围和分类;
2. 确定评估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方法和指标;
3. 制定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的肠道内营养支持策略;
4. 提供危重病患者肠道内营养治疗的操作指南;
5. 探讨并制定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结论
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专家们共同努力来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本专家共识是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在2023年针对危重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肠道内营养提供指导。
我们希望这一专家共识的制定能够在改善危重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感谢所有专家的贡献和参与!。
生大黄在重症监护室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护理

文 章 编 号 :6 4—44 (0 0 2 0 1 0 17 78 2 1 )B一 4 4— 2
机 械 通 气能 有 效 纠 正 低 氧 血 症 和 消 除 二 氧 化 碳 潴 留 , 抢 是 救 呼 吸 衰竭 病 人 的常 用 有 效 方 法 。但 镇 静 剂 、 松 药 的 应 用 和 肌
轻 病 人 痛 苦及 经济 负 担 。
参考文献 : [] 潘 宏 年 , 海 涛 , 晓 春 . 空 肠 营 养 管 在 急 性 胰 腺 炎 中 的应 用 1 汤 丁 鼻
内容物 多 少 , 果 胃 内容 物过 多 ( 于 2 0 ) 出现 上 腹 振 水 如 大 0mL 或
音 , 应 特 别 注 意 , 时抽 出 胃液 , 要 时 报 告 医师 给予 必要 处 均 及 必 理 。本 组 发 生腹 胀 3例 , 胃反 流 2例 , 泻 1例 , 经 调 节 输 注 腹 均 营养 液 速 度 和适 当加 温 后缓 解 。
E 3 许 勤 , 晓 冬 , 翠 风 . 鼻 肠 管 行 肠 内 营 养 的 实 施 及 护 理 体 会 5 戴 卢 经 [3 护 士 进 修 杂志 ,0 0 1 ( )2 8 3. 2 0 ,53 :1 .
[3 童 智 慧 . 症 急 性 胰 腺 炎 的 肠 内营 养 支 持 [ 3 肠 内 与 肠 外 营 养 , 6 重 J.
换输液器、 营养 液 必 须 严 格 按 照 说 明 书 要 求 保 存 , 时 开瓶 , 用 即 开 即用 , 用前 适 当加 温 , 温 下 悬 挂 不超 过 8h 以 免 营养 液 变 临 室 , 质 或 受 到污 染 。
3 讨 论 AS P作 为 临 床急 重 症 之 一 , 疗 相 当 棘 手 , 治 目前 多 强 调 个 体 化 治 疗 [ , 无论 手术 与 否 , 理 的 肠 内 、 外 营 养 安 排 都 是 2 而 ] 合 肠
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论文

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总结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月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112例为观察分析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积极原发病的治疗、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监测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
于血液动力学稳定后给予患者营养代谢tpn支持治疗,患者每天所需能量由卡文提供,不足部分在卡文中加入葡萄糖或凡命,适量给予维生素,水与电解质按出入量及当天静脉血电解质化验结果供给。
观察组在对照组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0.27g/(kg·d)静脉输入。
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8天时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和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积极原发病的治疗以去除病因。
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包括保持供氧与耗氧的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凝血抗凝血平衡、胶体渗透压平衡、肠道菌群的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的稳定、内分泌平衡、炎性反应与抗炎性反应的平衡等。
监测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流,对功能不全的重要脏器给予全方位治疗与支持,如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及时吸痰、血液净化保护肾脏等。
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于血液动力学稳定后给予患者营养代谢tpn支持治疗,患者每天所需能量由卡文提供,卡文的主要成分: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每1000ml 混合液含精制大豆油35g,无水葡萄糖68g,丙氨酸3.3g,精氨酸2.4g,门冬氨酸0.71g,苯丙氨酸1.6g,甘氨酸1.6g,组氨酸1.4g,异亮氨酸1.2g,亮氨酸1.6g,赖氨酸1.9g,蛋氨酸1.2g,脯氨酸1.4g,丝氨酸0.94g,苏氨酸1.2g,色氨酸0.40g,酪氨酸0.05g,缬氨酸1.5g,甘油磷酸钠(无水)1.0g,氯化钙0.15g,氯化钾1.2g,硫酸镁0.33g,醋酸钠1.0g。
重症患者肠道功能障碍ESICM推荐意见大全

胃潴留的处理(一):
1、大量胃潴留时推荐静脉使用胃复安和/或红霉素,不 推荐使用西沙比利 (1B)。 2、不推荐常规使用促动力药物 (1A)。
3、针灸刺激治疗有可能促进神经外科ICU患者胃排空的
恢复 (2B)。
4、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降低镇静深度。
胃潴留的处理(二):
FI。如果患者腹腔间隔综合征(ACS)或者更换开腹 的贴膜需外科干预,除非术后可以立即进行肠内营养 ,否则需考虑FI。
喂养不耐受综合征的处理:
1、限制使用损害肠动力药物、应用促动力药物和/或通
便药物 (1C),控制IAP。
2、应常规考虑尝试给予少量的肠内营养。不耐受肠内
营养的患者应给予补充PN (2D)。
下消化道麻痹(麻痹性肠梗阻)
指肠蠕动功能受损,导致粪便不能排出体 外。临床症状包括至少三天肛门停止排便,肠 鸣音存在或消失,同时需排除机械性肠梗阻。
下消化道麻痹的基本原理:
在ICU之外的科室,便秘和顽固性便秘还包括排便 不适或很少、排便困难和疼痛等症状。而ICU患者无法 表达上述症状,故建议使用“下消化道麻痹”这个概念 。在大多数ICU流行病学研究中,以中断3天来界定是否 为下消化道麻痹。
AGI Ⅳ级: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
有生命危险。
基本原理:
患者一般状况急剧恶化,伴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AGI Ⅳ级:
举例:
肠道缺血坏死、导致失血性休克的胃肠道出血、
Ogilvies 综合征、需要积极减压的腹腔间隔室综合症
(ACS) 。
处理:
1、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急救处理 (如结肠镜减压)(1D)。
2023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2023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共识制定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急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tera1nutrition,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EN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此,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急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真实世界结果,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采用De1phi调查法,经所有参加共识制定的成员对每项参与表决而成,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公开讨论改进,通过逐一地调整和反馈直到达成共识。
1急诊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1]对滞留急诊>48h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1riskscreening,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NRS-2002≥3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
【推荐意见2]对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nutritiona1riskincritica11yi11,NUTRIC)评分行营养风险评估。
NUTRIC评分≥6分或者改良版NUTRIC评分≥5分提示存在高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
急性感染/应激/损伤后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程分为:急性早期、急性晚期和急性后期。
急性早期阶段为第1~2天,表现为分解代谢突出。
急性晚期阶段为第3~7天,分解代谢伴明显的肌肉萎缩,代谢紊乱趋于缓解。
急性早、晚期均主要表现为高分解状态,氨基酸被动员消耗;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失调和菌群失衡均会加重炎症反应。
急性后期可以表现为恢复稳态或者持续性炎症-分解代谢综合征。
2021年ICU的肠道功能障碍诊断和管理(全文)

2021年ICU的肠道功能障碍:诊断和管理(全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肠道功能异常胃功能障碍胃功能不全是危重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特点是胃窦运动能力降低,幽门张力和收缩增加,蠕动活动不同步,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会减缓营养物质进入小肠。
这可能是由于胆囊收缩素(CCK)浓度异常高而引起的对胃功能的小肠增强反馈所介导的。
胃排空缓慢在临床上表现为胃残余容积增大(GRV),特别是在肠内喂养期间,并且大约30–50%的肠内进食患者会发生胃排空,具体取决于用于临界值的喂养量。
它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早期,例如严重烧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32小时内发生胃肠运动障碍。
重症监护病房出院三个月后,幸存者的胃排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似。
从ICU入院时开始,这项恢复时间过程(包括在ICU后病房中)正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进行研究。
肠功能障碍尽管胃排空延迟和营养物质向小肠输送延迟仍然是营养物质吸收受损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即使利用幽门后途径控制小肠输送,大量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仍然存在。
例如,使用标记示踪技术发现葡萄糖(一种单糖)和蔗糖(一种双糖)的吸收虽然直接注入小肠,但吸收仍然明显受损。
对吸收不良的潜在机制了解有限。
它似乎与小肠运动无关,因为小肠运动的发生率与健康人群相似(尽管有明显的变异性);也不认为是继发于小肠结构的微观异常或粘膜双糖的缺乏。
空腹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危重病人的小肠血流量似乎比健康人大;然而,重要的是小肠营养素引起的血流量增加减弱,营养物质被削弱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关。
因此,需求介导的血流不足可能有助于减少吸收。
最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膜葡萄糖转运蛋白大约减少了50%,这可能是导致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主要机制。
脂质的吸收比碳水化合物更复杂,需要胆汁的存在、协调的胆囊运动、微粒的形成和完整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所有这些都可能在危重疾病中受损。
利用碳-13呼气试验技术进行的研究发现,29例危重病人和16例健康对照组相比,术后灌注的放射性标记脂质的吸收减少了50%。
2022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全文

2022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
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最终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目前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危重症病人入住ICU 24~48 h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1, 2]。
肠内营养有助于营养胃肠黏膜,增强神经内分泌功能,有益于保留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与降低感染率,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以及降低病死率有关[1, 2, 3, 4 ]。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ICU病人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病种或病程病人胃肠功能受损程度不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差异很大,胃肠功能障碍重症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仍充满挑战。
因此,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胃肠功能障碍重症病人如何评估、实施肠内营养,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关注的问题。
首先每位专家成员选择1〜2个条目,综合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经验给出相关建议,形成共识初稿。
然后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将共识初稿发给25位专家,专家根据共识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特征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以1~10分计分,其中1~4分为不推荐,5~7分为弱推荐,8~10分为推荐。
最后统计分析25位专家的评分,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最终形成共识。
胃肠功能障碍的基础概念与评估(一)胃肠功能障碍的定义与分级胃肠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内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等,其中消化功能包括胃液、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胃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
临床上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与胃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危重症病人常见的两大主要障碍[5]。
ICU患者急性肠梗阻诊疗救治进展

ICU患者急性肠梗阻诊疗救治进展一、基本概念肠梗阻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的临床综合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这里主要介绍急性肠梗阻,其病情发展快,常伴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如不及时处理,患者会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休克导致死亡。
二、常见病因由于急性肠梗阻可由很多不同原因引起,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故诊断时不能笼统称为肠梗阻,必须弄清病因和分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1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常合并较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慢性肠梗阻的全身变化则主要是营养不良。
2.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小肠和结肠梗阻。
小肠梗阻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和低位小肠梗阻。
3.根据梗阻肠管血供有无肠管如无损害为单纯性肠梗阻,如肠系膜血管血供受阻则为绞窄性肠梗阻。
单纯性和绞窄性的鉴别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绞窄性肠梗阻若不及时解除,可很快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引起严重后果。
4.根据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5.病因分类肠梗阻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按病因可分为以下3类:(1)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肠梗阻,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肠腔变小、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产生的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无肠腔狭窄,但受全身或局部影响致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动力性肠梗阻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常见有低钾血症、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等;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较少见,急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或铅中毒时可造成痉挛性肠梗阻。
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当肠系膜动脉或静脉因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可迅速地抑制肠管活动而导致肠内容物运行受阻,较少见,但病情凶险。
中医护理技术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7 5 乙 醇 自上 而下 、 由 内 到外 、 从 前 到后 消毒 一 侧 耳 郭 。J E 付 探 棒
在 耳 郭 上 探查 脾 、 大肠 、 消化系统皮 质下穴 , 以病人感 到酸 、 麻、 胀、 痛 为 佳 。用 无 齿 镊 子 将 粘 有 王不 留行 籽 耳 贴 对 准 穴 位 贴 紧 ,
d r o me , M0D s ) 是 指 由于 各 种 感 染 、 创 伤、 பைடு நூலகம் 克 等 病 因 导 致 同 时
或相继引起 2 个或 2 个 以上 系统 或 器 官 功 能 障 碍 或 衰 竭 的 综 合 征, 其病死率高 、 预后差 , 是重 症监护 病房 ( I C U) 重 点 防 治 的 危 重 病 。而 MOD S胃肠 损 伤 的 发 病 率 及 病 死 率 居 高 不 下 。虽 然 目前 其 治 疗 手 段越 来 越 多 , 但 是 尚 无 疗 效 较 好 的 成 熟 疗 法 。 国 内1 1 个省市 中的 3 7 家 三级医 院 I C U 病房联 合对 MO D S病 人 胃肠 功 能 损 伤 情 况 做 研 究 分 析 , 结 果显 示 , 胃 肠 功 能 损 伤 者
CH 1 N ESE GEN ERAL PR ACTI CE N U RS I NG Nov e m be r 2 01 3 Vo1 .1 l No. 11 A
中 医护 理 技 术 在 危 重 症 病 人 胃 肠 功 能 障 碍 治 疗 中 的应 用
周咏梅 , 朱 早兰 , 卢小芹 , 陈婉 荷 , 卢 小焕 , 黎丽银
以食 指 和 大拇 指 指 腹 相 对 按 压 , 方 向与 局部皮 肤垂 直 , 最 好 有
酸、 胀、 痛 能 忍 受 并 有发 热感 。每 日按 压 3次 ~ 5次 , 4 h按 压 1 次, 3 d ~5 d 更换 1 次, 双耳交替 。 1 . 3 . 2 疗 效 标 准 ① 胃肠 功 能 评 分 : 0分 为 肠 鸣 音 无 减 弱 , 排 便正常 ; 1 分 为 肠 鸣 音 减 弱 和 消失 , 无 自主排 便 ; 2 分 为肠 鸣 音 减 弱和消失 , 且 口服 泻 药 后 无 自主 排 便 ; 3分 为 肠 呜 音 减 弱 和 消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分析

指征
3 . 2 免 疫 治 疗
致 使肠 黏膜 出现缺 氧缺 血性损 害 ,发 生肠 功能 障碍 。肠 功 的患者 ,给予重症监护病房监护 ,并加强脏器对症支持治疗 。 乏、 胃肠激素紊乱等 】 。 在 临床治 疗 中,应注 重肠 黏膜保 护 ,为此 ,给 予免疫
(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 急诊科 急诊I C U,广西 南宁
5 3 0 0 2 1 )
【 摘要 】在 重症监护病 房多器官功 能障碍 综合征 患者 中,肠功 能障碍 比较常见 ,肠黏 膜屏 障功 能障碍 和 多器官功能 障碍 综合征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 征合并肠黏膜屏 障功 能障碍 无法缓 解患者 病情 ,还会增加病死 率。所以 ,在 实际临床 中,一定要充分 了解肠 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并给 予恰 当的诊 断
与治疗 ,从而提 高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 【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 重患者 ;肠功 能障碍 ;诊 断;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5 7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7 . 0 0 3 . 5 9 1 . 0 2 重 症监 护病房 收治 的危 重病 患者属 于特殊 群体 ,基础 痛、便秘 或者消化道 出血等症状 ; ( 2 )患有可能发生肠 黏 ( 3 )血清 内毒素水平 >5 5 . 3 4 疾病 严重 ,多伴 有 多器 官功 能障碍 综合 征或 者潜在 器官 功 膜 屏障功能障碍 的危重疾病 ; 能障碍危 险因素[ 1 ] 。肠 功能障碍作为危重病 患者的常见合并 E U / L; ( 4 )通透性增 大, 即乳 果糖/ 甘 露醇 比值 >0 . 1 7 8 , 症 ,早期 病症 并不 明显 ,未 被临床 医师 重视 ,若病 情持续 或者2 4 h 尿液检测I F A B P>1 7 n g ; ( 5 )腹 水培养 、血培养 发展 , 易促 进 多器官功 能 障碍综合 征 的持续进 展 ,甚 至影 细 菌检测 呈 阳性 ,且 无感 染病灶 。在 临床 诊 断 中,必须 具 响预 后 。为 此 ,本 文现 对重 症监护 病房 危重 患者肠功 能障 有 ( 1 )、 ( 2 )两项条件 。 碍诊治进展予 以如下综述 。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方法不统一
目前关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研究结 果难以比较和汇总。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研究标准和规范,以提高研究质量和可 比性。
临床试验难度高
由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难度较大。未来需要 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高能量需求
急诊危重症患者通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高 的能量摄入。
蛋白质需求增加
蛋白质是维持身体功能和修复组织的基本物质,急诊危重症患者对 蛋白质的需求量通常增加。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求
急诊危重症患者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增加,以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Chapter未来,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基因、生活 习惯、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 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肠内营养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肠内营养 剂。这些营养剂将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低的 并发症风险,以及更方便的给药方式,为急诊危重 症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肠外营养的优势 • 不受胃肠道功能限制,能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更为直接和高效。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比较
01 02 03 04
肠外营养的劣势
• 可能导致肠道功能萎缩,增加感染风险。
• 长期使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和其他并发症。 因此,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伍民生【摘要】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common in the ICU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patients,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dysfun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MODS, MODS combined with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dysfunction will not ease under a critical ill condition,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MO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fun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ill,has vital significance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ICU critical patients. Treatment includes active treatment of the original disease, nutrition support, maintaining intestinal mucous fun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etc. ,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o improve MODS patients intestinal function has some potential.%肠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较为常见,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MODS关系密切,MODS合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病死率高.肠功能障碍是MODS诊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及在病程中的作用,对提高ICU危重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意义.治疗上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维护肠屏障功能和消化道解剖功能重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改善MODS患者肠功能具有一定潜力.【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4页(P326-329)【关键词】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作者】伍民生【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南宁,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0.58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基础疾病严重、伴随疾病多、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有潜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病因及诊治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病因及诊治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常发生在危重症的过程中,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受累脏器越多,其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也明显增加。
因往往缺乏实验室检验数据或量化指标,致使无法制定诊断标准[1],易造成早期漏诊、误诊。
随着危重医学的不断发展,胃肠功能的受损日渐受关注,早认识,早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当机体发生缺血缺氧后,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及消化道出血等,称之为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衰竭系指应激性溃疡需输血者或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者[2]。
相对而言,胃肠功能障碍是起病的早期,临床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多有较好的效果;而胃肠功能衰竭则是疾病的晚期,病情严重而复杂,多已错过抢救时机,虽给予综合治疗措施,但疗效仍不满意。
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原发病及其病程经过的多样性,涉及诸多器官,故其发病机制复杂。
各种危重症都可出现胃肠功能损害。
目前认为侵袭、防御机制减低、治疗方面的医源性因素三者互相关联。
国外学者称之为侵袭-宿主防御机制-治疗相关,三者间互相影响[3]。
侵袭:①微循环障碍:机体在创伤、感染等因素的打击下,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全身性的应激反应[4]。
胃是对应激反应最为敏感的靶器官。
胃肠道黏膜是血供最丰富的部位,也是对缺血最敏感、最易受累的部位[5]。
为保证应激时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炎性介质首先引起胃肠等“次要脏器”部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出现微循环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亦最先发生。
另外,因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使小肠绒毛顶端最易发生缺血性及再灌注的损害,直接影响吸收功能。
因此,胃肠道既是MODS的一个始发部位和受害者,又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启动因素,故被称为MODS的“动力部位”、“扳机因素”[6]。
②内毒素:内毒素是一种极强的刺激性物质,可产生许多细胞毒素,其随血液循环进入不同组织,从而促进凝血前活性物质的活性和微血栓形成,使胃肠道受损持续存在。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ICU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ICU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伍民生;周红卫;赵晓琴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014)002
【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其方式、作用机制及在重症监护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治,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总页数】3页(P292-294)
【作者】伍民生;周红卫;赵晓琴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在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救治中的应用 [J], 王伟;胡旭梅;王敬波
2.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 [J], 朱青;宗伟钧;孙文军;范吉辉
3.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王勤学;董
晓辉
4.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J], 陈朝生;胡小明;江其泓;李素蘋
5.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J], 牛凯;王利军;高华;刘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伍民生※(综述),梁健(审校)(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南宁530011)中图分类号:R3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3)02-0326-04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3.02.044摘要:肠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较为常见,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MODS关系密切,MODS合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病死率高。
肠功能障碍是MODS诊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及在病程中的作用,对提高ICU 危重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意义。
治疗上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维护肠屏障功能和消化道解剖功能重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改善MODS患者肠功能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CU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Dysfunction WU Min-sheng,LIANG Jian.(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530011,China)Abstract: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common in the ICU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pa-tients,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dysfun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MODS,MODS combined with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dysfunction will not ease under a critical ill condition,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MO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 full understanding of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fun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ill,has vit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ICU critical patients.Treatment includes active treatment of the original disease,nutrition support,maintaining intestinal mucous fun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etc.,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o improve MODS patients intestinal function has some potential.Key words:Intestinal dysfunction;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Treatment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基础疾病严重、伴随疾病多、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有潜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较常见的容易累及脏器之一,早期起病隐匿或症状不典型,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如病情持续发展,有可能反馈性地促进MODS的病理生理进程,乃至影响预后。
该文通过阐述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状况,有利于增强临床医师对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肠功能障碍1.1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发展肠道功能多种多样,早期认识主要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分泌某些胃肠道激素等。
随着对危重病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肠道不仅仅是一个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一个免疫器官,在危重病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机体在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况下,肠道系统进行血液再分布,肠道及相关的免疫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参与MODS的发病过程,是MODS发生的动力器官[1]。
肠道功能异常没有可以明确监测的临床参数,20世纪50年代文献中即已出现“肠功能衰竭”一词并沿用至今。
早期对肠道功能异常定义局限于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异常,在对危重病患者研究过程发现存在“肠源性感染”、肠道内毒素和细菌异位,从而提出肠黏膜屏障功能观念并认为在危重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国内黎介寿[2]认为,肠功能障碍的定义应是“肠实质和(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和(或)屏障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它参与机体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被认为是“机体应激的中心器官”,“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动机”。
肠功能障碍因而可分为三类:解剖组织的缺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维持依赖于肠道功能的健全及营养的支持,ICU危重患者中常见且密切相关的是肠黏膜屏障功能。
多种因素(如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体缺血、缺氧、循环障碍,使肠黏膜功能受损,产生肠功能障碍,如何维护肠屏障功能、防治MODS是当代重症医学的重点。
1.2MODS MODS是指严重创伤(包括休克、重型胰腺炎等)、感染、大面积烧伤、外科大手术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以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1991年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学医学会(SCCM)共同倡议提出,MODS是指各种疾病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衡,包括早期的多器官功能不全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过程,因此它是一个范畴更广、对多器官功能衰竭认识更早的概念,有助于重视器官衰竭前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MODS是各种急、危重症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独立疾病、医疗费用高、治疗困难,在ICU患者的发生率逐年增长,已成为ICU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ODS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为29.6% 86.1%、ICU内病死率为27.0%[3-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医学界就开始了对MODS的研究,对发病机制、治疗等的认识还不甚完善,存在多种假说;包括“缺血/再灌注假说”、“胃肠道假说”、“炎症失控假说”、“两次打击或双相预激假说”以及“基因调控假说”等。
对MODS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仍为危重症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1.3肠功能障碍与MODS随着对MODS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已认识到肠道是MODS最易受损的靶器官、“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及“MODS的启动器官”[6-7]。
肠道参与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MODS 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病理状态下,机体为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血流重新分布,肠道处于低灌注状态;肠道缺血缺氧引起肠道结构改变,包括肠黏膜和黏膜下水肿、绒毛变短、肠上皮细胞分化、增殖加快,甚至肠道细胞坏死、凋亡,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休克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便会出现以缺血缺氧、低温、酸中毒为特点的三联征,进一步加重肠功能障碍,将发生细菌易位、内毒素入血,进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形成恶性循环,发生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MODS[8-10]。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内细菌/内毒素移位所致的肠源性感染是无明确感染灶重症患者发生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和MODS的重要因素。
肠功能障碍与MODS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及促进,国内报道MODS患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2.7% 78.8%[11-13],且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甚至为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12,14],可能由于胃肠功能障碍缺乏实验室检验数据和量化指标,致使很难确定诊断标准[5],胃肠功能障碍明显、发展至衰竭时已属于MODS难以逆转阶段,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后反馈性地促进MODS的病理生理进程,造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预后。
2肠功能障碍分型肠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解剖组织缺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及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临床全静脉营养的应用使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得到很大程度上改善,且肠屏障功能障碍时,常伴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2]。
因此,维护、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对于ICU内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措施。
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及功能的总和,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包括黏膜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及生物屏障(包括胃肠道原籍菌、胃液、胃酸、胆汁、胆酸、胃肠道黏液)[2],也有学者认为胃液、胃酸、胆汁、胆酸、胃肠道黏液等应归属于肠道化学屏障[15]。
2.1肠黏膜机械屏障肠机械屏障是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基础,由黏液层、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是机体中增生最快的组织之一,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更新以保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紧密联接是相邻上皮细胞间隙的联接,起着封闭细胞间隙的作用。
肠道机械屏障的完整性是机体防御各种有害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保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主要因素[16]。
有学者认为肠道运动功能也属于肠道机械屏障,通过肠道蠕动,避免细菌异位,减少肠源性感染及炎性介质的吸收[17]。
在创伤、休克、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严重烧伤、窒息、呼吸衰竭等因素下,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细胞中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其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肠黏膜屏障,大量炎性介质作用下肠黏膜细胞凋亡,导致严重的肠黏膜损伤,肠通透性增加[18-19],出现肠黏膜机械屏障障碍。
2.2肠黏膜生物屏障胃肠道是人体的“细菌总库”,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其中大部分为厌氧菌,正常的肠道各种菌群之间共生共存,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在防御病原体的侵犯、合成维生素、物质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危重病患者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肠道疾患、手术改变肠道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等因素,损害正常菌群的栖居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耐药性菌株产生,使得肠道菌群定植力降低,削弱了生物屏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