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会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大小并表达出来
第十八课
数据的图形化展示
学会利用数据表格和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掌握柱状图的制作方法
第十九课
容器的认识及测量
认识容积单位并能够根据容积单位比较大小
第二十课
重量的认识及测量
认识重量单位并能够根据重量单位比较大小
第五章时间、货币、数值的认识
课时安排
课时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第二十一课
下矩形的认识及测量
认识和测量长方形,探究长方形的性质
第十四课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
熟练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第十五课
用胶带画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十六课
位置的认识
培养学生
课时安排
课时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第十七课
利用图形和自然中的事实判断大小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认识时、分和秒,掌握时、分之间的换算
第二十二课
人民币制度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单位及其组合关系
第二十三课
数字的书写形式
学会用数字和汉字表示数值,掌握大数位置名称及数字的规律
第二十四课
数量的相等关系和数的估算
了解数的误差,会进行简单的数的估算
第五课
圆柱和长方体的认识及边长测量
认识圆柱和长方体,掌握测量边长的方法及应用
第六课
精算
提高同类型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灵活运用口算方法的能力
第二章数量的运算
课时安排
课时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第七课
数量加减法
初步掌握数的加减法,学会用数轴和计数器辅助计算
第八课
认识100以内的数及数的比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单元序号目标1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4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5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8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9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内容安排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训练重点训练难点课时安排进度周次1 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1.感觉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6课时质量单位:吨1吨的实际质量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象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2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两位数满100时的加法计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加减法的验算对三位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估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连续进位加法计算和连续退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9课时3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详细解析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逐步完善和优化。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教学和学习指导。

二、主要任务1深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基础上,下册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包括对整数、小数、百分数、四则运算等基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

2拓展几何与空间观念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将学习更多种类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计算方法,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等。

3初步接触数据处理下册将引入数据处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并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学习打下基础。

4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下册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具体要求及举例1深化基础知识的掌握(1)掌握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举例:将小数0.25转换为百分数。

学生需要理解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知道小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百分数。

因此,0.25转换为百分数是25%。

(2)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举例: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5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又是中年段的起始学期,因此,三年级教材承前起后,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增长、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主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小数和常见的量,初步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通过有层次、多样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另外,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使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得以准确地表达。

数学思考方面
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探索简单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平常教学中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养成先动脑筋再动手的习惯,边做边说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的魅力,通过加强画图练习,增强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具体可以通过每日一题本与纠错本来强化练习,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每日五分钟趣味数学谈、我说我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日记来记录所思所想。

情感与态度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能主动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或者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接受知识.。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方案要求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方案要求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方案要求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方案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必要的数学运算技能,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要求:
1. 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理解
数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几何初步:学生应能够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三角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如边长、角度等。

3. 度量单位:学生应能够使用基本的度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应能够收集数据,使用图表(如条形图、
折线图)来展示数据,并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5.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发展数学思维,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来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数学交流:学生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并能够与
同伴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

7. 数学活动:通过参与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

8. 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
泛应用和重要性。

9. 自我评价与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10. 家庭与学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学生在三年级时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
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一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三年级下册课程目标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测量。

(完整版)部编三下数学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三下数学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三下数学课程纲要本文档旨在提供(完整版)部编三下数学课程纲要的概述和重要内容,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准备该课程。

以下为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深入研究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意识。

-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本课程分为如下几个主要模块:1. 数与式- 数的认识和计数法则- 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代数式与等式的认识和运算2. 图形与位置-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描述- 坐标系与简单图形的标定3. 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翻折、放缩的认识和描述- 变换结果的判断和性质分析- 几何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续描述其他模块内容)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展示和演示数学概念和题目解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评估方式- 课程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口头答辩等。

- 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展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名称)作为主要教材,辅以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 学校和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

以上为(完整版)部编三下数学课程纲要的概述。

请教师和学生参考该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达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基础教育学科之一,是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小学数学课程,强化数学教育,将数学学科作为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优先学科,加强数学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个背景下,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于2011年正式实施。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1.学科目标本课程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学科内容(1)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初步掌握(2)空间形象和坐标系(3)分数、小数及其运算(4)三角形和四边形以及它们的面积(5)正负数和解决简单方程(6)统计与概率(7)平面几何初步(8)较难的算术题目和应用问题3.教学策略(1)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问题探索、发现数学方法。

(2)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计划,注重个性化教学。

(3)学科整合:体现数学学科与自然、人文等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特点。

(4)交互性教学: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

三、实施效果和优化方案1.实施效果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计划,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2.优化方案(1)继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数学教育。

(2)加强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建立数学竞赛平台,促进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3)合理规划和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总结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未来,应当继续推进数学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旨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份标准涵盖了小学数学的整个学科范围,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

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还为每年级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小学数学的宗旨和任务小学数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小学数学还要为中学数学和更高级别的数学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任务包括:1、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应用思维,通过数学学习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文化意识和数学思想,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2、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循序渐进小学数学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科的本身特点,逐步深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等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5、综合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要应用多种手段,实现综合性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实践等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实际应用。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最新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最新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解决问题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对应的课标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三、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小学数学新课标低段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标低段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标低段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标针对低段学生,即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一系列
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
题的能力。

这些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读法、写法、
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2. 数的运算:学生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运算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几何初步:学生需要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
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

4. 度量单位:学生应学会使用基本的度量单位,如厘米、米、千克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5. 数据处理:学生应能够对简单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如通
过图表展示数据,理解数据的基本含义。

6.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
思维和创新能力。

7. 数学语言:学生应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包括数学符号、图
形表示等。

8.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归纳、推理、证明等。

9. 学习习惯: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独立完成作业等。

10. 兴趣培养: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

新课标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
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同时,也
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丰富教学
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课标对三年级下数学教学的要求

课标对三年级下数学教学的要求

课标对三年级下数学教学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
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精品精编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精品精编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一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三年级下册课程目标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 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

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