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查报告一、前言家乡是一片充满着独特魅力的土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研究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以及探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文化传承现状1. 传统节日活动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在当地得到了广泛举办和庆祝。

许多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依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2. 文化遗产保护家乡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观,如古镇、庙宇等。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修复和保护措施,使得这些遗产得以延续并对外展示。

3. 传统技艺传承家乡的传统技艺如剪纸、绣花等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

许多老一辈的艺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通过培训机构和活动等方式,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三、传统文化发展挑战1. 文化消失风险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逐渐式微,面临失传的风险。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对于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意愿较低。

2. 城乡差异传统文化传承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在城市被冲淡,而农村地区相对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

3. 外部文化冲击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影响。

一些家乡的年轻人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四、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途径1. 教育传承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社区活动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庙会、展览等,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学习资源开放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更多传统文化学习的资源,如开设传统技艺培训班、设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4. 媒体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和宣传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总结家乡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的瑰宝,对家乡的人们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导和情感纽带作用。

家乡海口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家乡海口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家乡海口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海口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包括琼山府城传统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和海口旧城骑楼型历史文化街区两大部分。

同时,海口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类别,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包括丘浚故居、丘浚墓、海瑞墓、五公祠、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5处。

本次社会实践我主要调查的是海南省政府对琼剧文化及五公祠的保护。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

琼剧历史悠久,是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的地方剧种,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成。

2010年7月25日下午,省政协召开协商督办提案座谈会,对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加大教育力度,加快培养保护、发展、创新琼剧人才的建议》、《关于保护和发展儋州调声的建议》和《关于保护和发展临剧的建议》进行协商督办。

与会人员对琼剧、临剧和儋州调声等海南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以及对琼剧、临剧和儋州调声的传承名录、普及基础、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此次会议,主要是解决政府在保护琼剧文化的经费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今后琼剧的出路进行讨论。

琼剧作为地方戏曲,唱琼剧需要海南话,导致在年轻一代,尤其是我们90后的一代人中,很少有人会的!就我自己来说,我是不看琼剧的。

不得不说,琼剧对我们来说有点鸡肋的意思,但是作为海南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保护起来!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特色,其存在时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它们和流行乐曲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不可以因为自己的不懂就不去保护!文化的保护,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政府的宣传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琼剧人员的积极配合,对琼剧的文化进行更好的改进,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为琼剧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出路,毕竟,年轻一代才是琼剧的未来。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调查对象:家乡居民。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调查时间:2024年3月1日至5日。

一、背景信息1.受访者性别分布:男性:95人(52.8%)女性:85人(47.2%)2.受访者年龄分布:10-19岁:40人(22.2%)20-29岁:65人(36.1%)30-39岁:50人(27.8%)40岁以上:25人(13.9%)二、传统文化认知程度1.受访者是否了解家乡传统文化:了解:140人(77.8%)不了解:40人(22.2%)2.受访者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亲友传授:60人(42.9%)学校教育:45人(32.1%)传统节日庆祝活动:30人(21.4%)其他:5人(3.6%)3.受访者认为家乡传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程度:非常大:70人(38.9%)较大:80人(44.4%)一般:25人(13.9%)较小:5人(2.8%)三、传统文化传承情况1.受访者是否积极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积极传承:110人(61.1%)不积极传承:70人(38.9%)2.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困难:缺乏时间:55人(40.1%)缺乏机会:45人(32.9%)缺乏兴趣:35人(25.6%)其他:5人(1.4%)四、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1.受访者是否参与过家乡传统文化活动:参与过:150人(83.3%)未参与过:30人(16.7%)2.受访者参与家乡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每年多次:75人(50%)每年1-2次:45人(30%)每年偶尔参与:30人(20%)五、传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1.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程度:非常大:80人(44.4%)较大:70人(38.9%)一般:25人(13.9%)较小:5人(2.8%)2.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文化认同感:90人(50.0%)提升精神境界:60人(33.3%)传承优秀价值观:20人(11.1%)促进社会和谐:10人(5.6%)六、传统文化保护现状1.受访者认为家乡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良好:90人(50.0%)一般:70人(38.9%)较差:20人(11.1%)2.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保护可以采取的措施:加强教育宣传:120人(66.7%)举办传统文化活动:50人(27.8%)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10人(5.6%)七、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家乡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普遍较高,大部分人通过亲友传授和学校教育了解传统文化。

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地域性文化的丰碑。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往往面临着被新文化冲击、被遗忘抑或流于表面的困境。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情况,以期能够寻找到新的传承途径和创新发展的方向。

二、调查背景为了准确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情况,我们选择在家乡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流行的方式包括参观传统艺术表演、访谈老一辈传承人、观察当地民俗风情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传统艺术表演的影响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艺术表演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力依然较大。

例如,庙会中的舞龙舞狮和精彩的音乐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这些艺术表演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旺盛的消费力。

2. 传承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与一些老一辈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家族内部或师徒制度进行的。

这些传承人对于传统技艺的理解和驾驭非常熟练,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网络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限于口口相传或在特定场合进行,现代网络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精髓。

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习惯于使用移动设备,网络媒体成为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4. 教育体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调查还发现,家乡传统文化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学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比例较低,缺乏系统性的教学。

这导致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心不足,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较低。

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承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家乡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汇报

家乡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汇报

家乡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汇报我所在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首先,我们对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特色,甚至有些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已经失传。

这对于家乡的文化传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我们对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刺绣、剪纸、木雕等,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是家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许多手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对这些手工艺缺乏兴趣和传承意愿。

这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我们还对家乡的传统建筑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代庙宇、民居、城墙等,这些建筑承载着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建筑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压力,许多古老建筑被破坏或改建,导致家乡文化遗产的丧失和减少。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的建议。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节日习俗传承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参与度,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设手工艺培训班、设立手工艺传承基地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展古建筑保护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建筑文化。

总之,家乡文化遗产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导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失,乡村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本报告。

本报告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乡村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背景乡村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乡村传统文化逐渐式微,亟待保护和传承。

为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深入调查。

2. 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评估2.1 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当前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严峻。

许多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亟需加强保护力度。

2.2 传统节日传承乡村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出现了改变,陷入了形式主义和商业化的怪圈。

2.3 乡土文学传承乡土文学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情感和价值观念。

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乡土文学正面临着边缘化和忽视的困境。

3. 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的方向与建议3.1 教育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老一辈的人传给后一辈,更要加强教育传承。

建议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加入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培养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责任心。

3.2 活化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议政府和相关组织加大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推动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3 创新与融合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形式上,应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与融合。

建议在传统节日庆祝中注入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与参与。

【总结】乡村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面临严峻的保护和传承挑战。

在保护乡土文化遗产的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传承,活化利用传统文化,并推动创新与融合。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查报告一、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家乡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小时候捉迷藏的巷子,还有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的老茶馆。

说到文化遗产,那可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智慧和辛勤付出。

可最近几年,我却发现,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似乎正悄悄消失。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老街上的手工艺品摊子,越来越少了。

而那些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也大多被现代化的楼房给取代了。

原本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砖老墙,居然被冷冰冰的玻璃和钢筋替代,心里真有些难过。

很多年轻人不再了解我们传统的手工艺,像是剪纸、刺绣这些,都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

大多数人只会在节日里吃几口家乡特有的小吃,觉得文化就这几样就完事了。

可真要说,家乡的文化可不仅仅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呀。

要我说,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更多的是背后那一份浓浓的情感和记忆。

比方说,我奶奶教我做的那盆酸菜,这可是家乡特有的味道,每次吃上一口,仿佛奶奶还在我身边唠叨着:“酸菜要泡三天,不然就不好吃。

”这些小细节,才是文化的一部分呀。

可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连酸菜的泡法都没学过。

看着家乡的传统文化一点点被遗忘,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幸好,近年来,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重视家乡文化的保护。

尤其是在一些文艺活动和节庆日,大家都会去唱歌跳舞,参与传统的民间艺术,渐渐地,一些消失已久的习俗又悄悄复苏了。

尽管这种情况还比较少见,但总算是个好兆头。

二、家乡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提到文化遗产保护,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眼下的困境。

俗话说:“新鲜事物来得快,老东西总是被遗忘。

”现在的家乡年轻人,早已不再为爷爷奶奶讲述的那些故事而驻足,反而是低头玩手机,眼睛都不抬一下。

看看家乡的老庙,庙会的香火已经越来越弱了,几乎没有人再为庙里的神明许愿。

要是没个庙会活动,根本没几个人会记得庙里曾经的辉煌。

更别提那些老艺人了。

像是我家附近的那位老裁缝,手艺可是一绝,修补破衣服的技术堪称“神仙”级别。

但现在年轻人都去网购了,哪里有人愿意穿戴自己量体裁衣的衣服呢?很多家乡的传统手艺,早就陷入了“无人接班”的窘境,哪怕想找个继承人,真是“找不到人也没办法”。

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报告摘要: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深刻的文化遗产,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家乡的文化遗产是一个社区的独特标志,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对于维护社区的独特性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需要了解。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观察家乡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方面。

对于古建筑来说,可以了解是否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工作,以及保护工作是否得到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支持。

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来说,可以了解传统手工艺品是否面临着失传的局面,以及有哪些机构或组织在进行传承和推广工作。

对于传统节日来说,可以了解节日是否还保持着原有的庆祝方式,以及有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保护和传承项目。

其次,家乡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承需要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同和重视,否则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承。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形式,了解当地是否有相应的传承人和传承机构。

传承人是指那些具有传统技能和知识的人,他们承载着文化遗产的精髓和传统智慧。

传承机构是指那些致力于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的组织,他们为传承人提供支持和平台。

通过对传承人和传承机构进行访谈和观察,可以了解他们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于传承工作的期望和需求。

最后,调查还需要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家乡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社区居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认同和参与对于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调查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家乡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愿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工作的支持程度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保护和传承计划,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调查有助于了解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传承计划提供参考。

家乡文化调查情况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情况报告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现状,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我们开展了本次家乡文化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家乡文化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分析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为家乡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意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四、调查内容1. 文化资源调查调查发现,家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1)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森林等;(2)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间舞蹈、戏曲等。

2.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调查显示,家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完整;(2)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3)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有限。

3. 文化设施建设调查调查发现,家乡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匮乏;(2)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设施闲置浪费;(3)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调查结果分析1. 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和传承力度不足家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不足。

部分文化遗产面临失传风险,传统工艺传承人匮乏,民间艺术后继无人。

2.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不足家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较弱。

3.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家乡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文化服务的普及和提升。

六、建议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3. 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服务水平;4.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800字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800字

文章大纲:一、导言1. 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性的理解2.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二、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1. 调查范围和方法2. 调查结果分析3. 具体案例介绍三、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挑战1. 人为因素2. 环境因素3. 社会因素四、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策1. 政府角色2. 社会组织参与3. 个人责任五、总结和展望1. 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总结2. 未来发展展望文章内容:导言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指对家乡特有的传统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等进行保护和传承,以确保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文化传统。

家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为了了解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收集的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乡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遗失、毁坏和无法传承的危机。

某某古村落的传统建筑正在逐渐受到现代化建设的侵蚀,某某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些现象凸显出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挑战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缺乏保护意识、商业开发破坏、传承人才匮乏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建筑老化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市场竞争激烈等。

这些挑战给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策为了有效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立法、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等;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保护家乡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神。

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必备)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必备)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必备)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家乡的各个年龄段、职业、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对当地的民俗活动、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家乡民俗文化概述1. 传统节日: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各自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如春节期间会进行扫尘、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端午节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 传统建筑:家乡的传统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房屋多为二层或三层的小楼,屋顶上有翘起的飞檐和精致的雕刻。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家乡的历史文化,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3. 民间艺术: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剪纸、泥塑、刺绣、木雕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装饰家居、制作礼品等。

此外,家乡的戏曲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方戏、花鼓戏等。

四、调查结果1. 民俗活动:家乡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庙会、舞龙舞狮、打醮等。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农历日期举行,参与者包括当地居民、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

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民俗文化,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

2. 传承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家乡的民俗文化传承情况良好。

许多传统技艺和习俗仍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艺术形式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3. 影响因素:影响家乡民俗文化传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

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传统村落的消失,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则使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了解不足。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民俗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共3篇)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共3篇)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共3篇)第1篇: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班级:10旅游管理1班姓名:廖颂畅学号:2021121813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一、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时间:1月28日-2月18日调查地点:梅州市梅县松口镇调查对象:当地居民调查方法:面对面访谈、实地调查调查人:廖颂畅二、调查报告(一)前言梅州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梅州的文化在不等程度上被削弱,而人们对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这份调查报告目的在于对梅州历史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梅州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程度,探究梅州文化的去从。

(二)关键词: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三)我们眼中的客家传统文化现状调查中,89%的当地居民都听说过或参加过客家人的传统节日。

对于梅州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这些称号,同学们都普遍认可。

另外,有87%的同学认为客家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客家山歌和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

(1)客家山歌:虽然它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近30%的同学认为它——腐朽老旧,难以理解。

认为它缺乏时代感的稍次。

据调查统计,80%的家庭中,有参加与客家山歌有关类活动,但这80%的家庭中参加的主体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客家人的传统戏剧——客家山歌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去。

(2)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对于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大部分同学认为这只是个人品质,还没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

但是在分性别统计中发现,女生有相当部分认为:客家妇女的勤劳与朴实,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要得到很好的保存、流传,必须要更加注意性别间的接受差异。

(3)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中心的一支方言。

它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全省约有二十多个县市属客家方言区。

家乡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

家乡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

家乡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家乡传统文化的现状和保护情况,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内容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我家乡的居民,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

2. 调研内容(1) 了解居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2) 调查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态度和行动。

(3) 考察家乡传统文化的实际保护情况。

(4) 了解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期望。

四、调研结果1. 居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较低。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较低。

许多人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只是听说过,但对具体内容和意义并不清楚。

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媒体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下降。

2. 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态度积极。

尽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但大部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持积极态度。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家乡的瑰宝,应该加强保护和传承。

许多人表示愿意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并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3. 家乡传统文化的实际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实地考察显示,家乡传统文化的实际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许多传统文化遗址和建筑物面临破坏和消失的风险,传统手艺和技术也在逐渐失传。

另外,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日益突出,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已经变得商业化和表面化。

4. 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期望较高。

调研显示,大部分居民对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认知。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活动。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现代文化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对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需求,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当地居民、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士。

调查包括家乡文化遗产的种类、现状评估、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家乡文化遗产的种类及现状评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乡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建筑、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

其中,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如古代庙宇、传统民居等;传统工艺则以制陶、木雕等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涵盖了传统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

在现状评估方面,调查发现家乡文化遗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遗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建筑在城市更新中遭到拆除;制陶、木雕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也受到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受到了丧失传承的威胁。

三、家乡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为了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落实。

通过提高居民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增强文物保护法规的实施力度。

2. 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社会层面的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和宣传,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重视传承与教育。

加强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保护人才。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上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保护经验与技术手段。

结论:家乡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只有加强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

通过本次调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保护环境。

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基石,是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为了探究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现状,本次调查报告旨在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二、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现状分析1. 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家乡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建筑、民俗、艺术等,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许多珍贵文化遗产面临失修、被遗忘的困境。

2. 文化传承教育不足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靠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然而许多家庭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较为匮乏,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三、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效果评估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参与。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

2. 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增加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份量,将传统文化融入各科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鼓励家庭通过亲子活动等形式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给予孩子更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四、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1. 传播形式落后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和一些传统媒体,无法与现代化媒体相比,面临传播渠道有限、传播范围狭窄的问题。

2.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意识,高度依赖过于保守的方式,无法与时代潮流接轨,很容易被年轻一代忽略。

五、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播措施与效果评估1.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创新传播形式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

2. 增加传统文化的可感性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展览等方式,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并系统地总结其内容、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对当地民众的影响和作用,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当地老年人、居民和学生,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

三、调查时间和方式调查时间为XX年X月至XX年X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和参观等方式进行。

四、调查结果1.传统节日调查发现,家乡共有XX个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体验,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的重要方式。

2.传统习俗家乡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婚俗、丧葬习俗、过大年的习俗等等。

在这些习俗中,人们通过特定的仪式、礼节和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加强了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

3.传统手工艺家乡传统手工艺丰富多样,包括陶瓷、刺绣、剪纸等等,这些手工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了许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冲击,部分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振兴。

4.传统舞蹈和音乐家乡传统舞蹈和音乐独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通过舞蹈和音乐,人们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5.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家乡传统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和青瓦为主要特点。

传统建筑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有利于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

传统生活方式强调节约和自然,注重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亲密关系。

六、调查结论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而宝贵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智慧。

传统文化对于当地民众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部分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淡化和失传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
一、概述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南部,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家乡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

在这次调查中,我将以家乡的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口头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探究家乡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二、家乡文化的形成
家乡的文化形成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乡位于河流沿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这为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历史上,家乡曾经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商贾艺人。

这些人在家乡的生活和工作中,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融入家乡,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家乡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家乡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在家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家乡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搜集、整理和出版等手段,使得一些珍贵的家乡文化遗产得以留存和传承。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展示、民间音乐舞蹈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文化创新
家乡的文化创新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文化企业和艺术家积极探索家乡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作品。

这些创新的文化形式不仅弘扬了家乡的文化传统,也展现出家乡文化的时代价值。

3.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需求的提高,家乡文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导言:暑期之际,作为一名大学生,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是很合理的,但是要过一个能锻炼自己的暑假更是很必要的。

这次的暑期实践,正是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去学会走进社会,结合社会去学习新知识。

这次我选的课题是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的调查。

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我想这是受到今年两会提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

而我想,不管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弘扬什么样的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首先铭记和发扬的。

何为传统文化,那便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的精华,闪耀着与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作为一个山西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愿意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正文:我的家乡,是吕梁山上的一个小明珠,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自打小起,我就是在柳林文化的熏陶之下长大的。

趁此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我可以对家乡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年来的变迁做一个全面的考察与小结。

这次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走了家乡的各个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做采访,同时通过网络资源,查看家乡历史政治文化动态,以及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及与长辈的交流,对家乡文化保护做了的调查报告。

首先,对我们家乡先做一介绍。

柳林县,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的南北通道上,是沟通陕北与山西的东西桥梁;同时,柳林还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上,是连接晋、陕、宁、蒙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为区域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经济发展,特别是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旅游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柳林县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导言:暑期之际,作为一名大学生,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是很合理的,但是要过一个能锻炼自己的暑假更是很必要的。

这次的暑期实践,正是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去学会走进社会,结合社会去学习新知识。

这次我选的课题是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的调查。

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我想这是受到今年两会提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

而我想,不管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弘扬什么样的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首先铭记和发扬的。

何为传统文化,那便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的精华,闪耀着与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作为一个山西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愿意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正文:我的家乡,是吕梁山上的一个小明珠,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自打小起,我就是在柳林文化的熏陶之下长大的。

趁此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我可以对家乡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年来的变迁做一个全面的考察与小结。

这次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走了家乡的各个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做采访,同时通过网络资源,查看家乡历史政治文化动态,以及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及与长辈的交流,对家乡文化保护做了的调查报告。

首先,对我们家乡先做一介绍。

柳林县,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的南北通道上,是沟通陕北与山西的东西桥梁;同时,柳林还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上,是连接晋、陕、宁、蒙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为区域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经济发展,特别是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旅游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柳林县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

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西南部三交黄河滩海拔607米,为全县最低点。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三川河、屈产河,均属黄河流域。

三川河俗称“清水河”,上游有上青龙、寨东村群泉注入,泉水温度18-20。

C之间,每当隆冬季节,河面上热气蒸腾且流域长度达40华里,所以又称“四十里抖气河”。

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

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

但近几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柳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以第二产业煤炭资源产业的增长为主,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在三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发展几乎为空白。

柳林自古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自汉代起,这里就是封建帝王们封候置县的地方。

汉武帝元朔3年,代共王九子并封候国,本县今所辖孟门镇和穆村镇附近各有一国,分别称“蔺”和“隰城”;晋西重镇柳林镇唐初建香严寺;贞观元年,德宗帝李适敕赐“香严”匾额,至今高悬寺门,香严寺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林三镇(即:贺昌村、青龙村、锄沟村)在明清时代就已是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赢得“小北京”之誉,至今仍保存着古色古香的明清街和唐窑。

柳林人民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以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交相晖映融合的独特的柳林文化。

较有代表性的:其一是“盘子文化”可称为“华夏一绝”,集建筑、雕刻、绘画、宗教于一体,被称为是“浓缩了的庙宇,扩大的神龛”,构思奇巧,雕工精细,同时围绕“盘子”还举行一系列的各种活动,如旺火、赏灯、扭蹈场秧歌、转九曲等,是一种地域色彩鲜明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二是红枣文化,柳林县红枣资源丰富,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称谓,三交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其三是秧歌文化,秧歌是春节期间众多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种,寓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为一体的艺术节庆活动,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由于不同的区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延承了不同的秧歌形式,主要有蹈场秧歌、伞头秧歌、鼓子秧歌、艄公秧歌等类型。

唢呐吹奏、三弦鼓书、剪纸版画等都显示出柳林传统文化的多元并存。

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每次在元宵佳节,不管是在大村小镇,还是在县城,都极具一番热闹的场景。

在我们这儿,不是赏灯会,还是赏盘子文化,闹秧歌,绕九曲,看戏,等等。

2000年以来,柳林Array县凭借其盛产煤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吕梁山上一颗闪耀的明星,经济虽然是在过热的增长,与人民素质的增长不是很合比例,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还是只能打工务农,但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盘子文化依旧到处可见,秧歌的喜庆依旧不减。

可能是大家都习惯了家乡的淳朴的文化氛围。

走出大山的我们可能会看到,在其它地方的人,在春节时候可能去这去那旅游,虽然柳林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富裕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没有多少人喜欢拿着钱往外跑的。

此外,不止是群众们喜欢这种文化气息,政府在这种文化上也逐年加大对这种文化的保护与投资。

比如在2009年祖国50周年国庆之后,2010年的正月十五,柳林县人民政府学着国庆一样,组织各个柳林县下的各个乡镇村,让他们有着象征自家文化的花车,宣传各地的文化以及近些年的经济成果,以及秧歌队的比赛,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相结合全面带动各地区的发展。

而且,我了解到,每年个乡村的盘子文化等,都有只政府部门的支持与组织,自上而下,带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

由此可见,柳林文化的在经济的大潮中还能蓬勃发展,不只是因为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真正热爱,还有政府对这种文化的保护更是使得其永葆青春。

除了盘子文化,家乡的非物质文化还有柳林剪纸,弹唱艺术,编织,清河艺术,面塑,黄河旋鼓等,但是这些文化却没有像盘子秧歌艺术那样大众化,通过走访乡村,县城,我了解到,现在这些文化却慢慢的衰败减少。

因为以前是因为人们不是很富裕,人们自己有掌握一两门手艺,现在大家都开始富裕了,从小辈开始,这些东西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人们已经不把这种手机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有钱的有经商等其他的赚钱手段,没钱的开始走出去打工赚钱等,大人们对小孩的教育更是说要好好学习,走出去才能赚大钱,所以这些东西只是掌握早很少数人手里,而且是偏年龄比较稍大一点的老人手里。

可能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手段去保护这方面的非物质文化,只是在家乡的文化宣传方面做的比较好。

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保护,作为一个柳林人,我很为我们的家乡值得骄傲。

在经济物质文化迅速崛起的今天,柳林文化没有衰败,反而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精神文化的一份子,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

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柳林传统文化甚至开始转变成一种旅游资源开始对外开放,政府开始慢慢包装这种资源,每年在这些文化的投资上逐年增加。

比如柳林县香严寺,俗称鸽子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已经年代已久,加上家乡是一个煤矿资源丰富,酸雨的腐蚀,政府子在2007年以来对香严寺整体环境与附属设施进行了大的修缮,共计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上山道路,局部东挡墙,西挡墙,硬化了全部院面,新建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目前已具备向游人开放的条件。

在柳林县,还有好多的文化也同样被这样重视与保护着,吴城遗址、杨家坪新石器文化遗址、八亩垣仰韶文化遗址、隰城遗址、大禹治水遗迹、杨家将火塘寨遗址、锄沟唐窑等文物古迹,香严寺和南山寺等古寺,刘志丹烈士殉难处,红军东征渡口,三交镇周恩来、毛泽民旧居,贺昌烈士故居等革命遗址,等等。

这些文化资源,凡是以前有的,政府都会做积极地维修保护,凡是以前没有新发现的,我们都会把它上报,进行鉴定与保护。

可见,文化保护意识已经开始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本能的潜意识。

通过了解,家乡对于文化的保护手段有: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如收集体现地方特色的诗歌文词、戏剧曲艺、风味饮食、土特产品、传统工艺、风俗民情等,它们有的延存至今,有的已湮没无闻,要以保护和挖掘,建设一些供市民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

(2)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以前早期木构建筑及其附属壁画、塑像,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物建筑,革命遗址,要做为重点,进行修缮保护。

完善香严寺修缮的扫尾工程,与配套的山顶公园相呼应,尽快向游人开放。

文物古迹的修复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结构、材料和工艺,展现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如明清一条街、南山古寺等。

防止把真古懂修成假古懂,造成保护性破坏。

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建立文物保护单位日常保护、养护工作制度,保护、养护经费由县财政资助解决(3)划定文物保护区,确定单体重点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在保护区的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区要坚决迁出,防止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染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保护单位划定范围内不得进行违反规定的建设,已有的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逐步予以拆除、迁移或改造,被不合理占用的,应限制退出。

单体重点保护对象包括香严寺、南山寺、明清一条街等。

要加强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整体保护,特别是配合县政府城市环境整治工程,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4)健全法制,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规,对于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惩罚。

在文物古迹周围不能搞破坏性建设,避免现代化建设对文物古迹和环境风貌的人为破坏。

(5)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这些政策决策都和好的贯彻落实了党中央以及人民的意愿,就从家乡文化的保护现状来看,这些措施都得到的较好的落实与实践。

通过调查采访了解,67%的人群对政府的文化保护表示相当满意的态度,23%的人保持中立或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态度,剩下的10%还是对政府的工作持有一定的意见。

总之,从整体效果来看,从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来看,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家乡对于大众文化的保护比较好,群众也比较注重,因此家乡文化一直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在未来很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也不会衰败。

但是在手艺技术方面的非物质文化方面,这些尽管政府也很重视,但是力度不够,也没有具体好的手段。

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很常见,比如戏剧文化的保护等等,当人们不把他们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这种文化也将开始低落。

在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政府对于这方面采取比较好的措施,通过与修缮以及开展文化活动的手段,使得这些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且政府也通过建立旅游区进行保护,包装各种旅游产品,让家乡的文化资源走出去。

结语:通过这次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加强我们与社会的联系,加深我们对社会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