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调查导言:
暑期之际,作为一名大学生,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是很合理的,但是要过一个能锻炼自己的暑假更是很必要的。这次的暑期实践,正是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去学会走进社会,结合社会去学习新知识。这次我选的课题是家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状况的调查。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我想这是受到今年两会提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而我想,不管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弘扬什么样的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首先铭记和发扬的。何为传统文化,那便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的精华,闪耀着与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作为一个山西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愿意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正文:
我的家乡,是吕梁山上的一个小明珠,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自打小起,我就是在柳林文化的熏陶之下长大的。趁此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我可以对家乡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年来的变迁做一个全面的考察与小结。这次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走了家乡的各个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做采访,同时通过网络资源,查看家乡历史政治文
化动态,以及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及与长辈的交流,对家乡文化保护做了的调查报告。
首先,对我们家乡先做一介绍。柳林县,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的南北通道上,是沟通陕北与山西
的东西桥梁;同时,柳林还处于承东
启西的战略位置上,是连接晋、陕、
宁、蒙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
显,为区域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经
济发展,特别是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旅游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柳林县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西南部三交黄河滩海拔607米,为全县最低点。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三川河、屈产河,均属黄河流域。三川河俗称“清水河”,上游有上青龙、寨东村群泉注入,泉水温度18-20。C之间,每当隆冬季节,河面上热气蒸腾且流域长度达40华里,所以又称“四十里抖气河”。
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但近几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柳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
分突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以第二产业煤炭资源产业的增长为主,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在三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发展几乎为空白。
柳林自古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自汉代起,这里就是封建帝王们封候置县的地方。汉武帝元朔3年,代共王九子并封候国,本县今所辖孟门镇和穆村镇附近各有一国,分别称“蔺”和“隰城”;晋西重镇柳林镇唐初建香严寺;贞观元年,德宗帝李适敕赐“香严”匾额,至今高悬寺门,香严寺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林三镇(即:贺昌村、青龙村、锄沟村)在明清时代就已是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赢得“小北京”之誉,至今仍保存着古色古香的明清街和唐窑。
柳林人民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以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交相晖映融合的独特的柳林文化。较有代表性的:其一是“盘子文化”可称为“华夏一绝”,集建筑、雕刻、绘画、宗教于一体,被称为是“浓缩了的庙宇,扩大的神龛”,构思奇巧,雕工精细,同时围绕“盘子”还举行一系列的各种活动,如旺火、赏灯、扭蹈场秧歌、转九曲等,是一种地域色彩鲜明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二是红枣文化,柳林县红枣资源丰富,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称谓,三交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其三是秧歌文化,秧歌是春节期间众多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种,寓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为一体的艺术节庆活动,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由于不同的区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延承了不同的秧歌形式,主要有蹈场秧歌、伞头秧歌、鼓
子秧歌、艄公秧歌等类型。唢呐吹奏、三弦鼓书、剪纸版画等都显示出柳林传统文化的多元并存。
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每
次在元宵佳节,不管是在大村小镇,
还是在县城,都极具一番热闹的场
景。在我们这儿,不是赏灯会,还
是赏盘子文化,闹秧歌,绕九曲,
看戏,等等。2000年以来,柳林Array
县凭借其盛产煤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吕梁山上一颗闪耀的明星,经济虽然是在过热的增长,与人民素质的增长不是很合比例,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还是只能打工务农,但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盘子文化依旧到处可见,秧歌的喜庆依旧不减。可能是大家都习惯了家乡的淳朴的文化氛围。走出大山的我们可能会看到,在其它地方的人,在春节时候可能去这去那旅游,虽然柳林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富裕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没有多少人喜欢拿着钱往外跑的。
此外,不止是群众们喜欢这种文化气息,政府在这种文化上也逐年加大对这种文化的保护与投资。比如在2009年祖国50周年国庆之后,2010年的正月十五,柳林县人民政府学着国庆一样,组织各个柳林县下的各个乡镇村,让他们有着象征自家文化的花车,宣传各地的文化以及近些年的经济成果,以及秧歌队的比赛,从政治,经济,
文化三方面相结合全面带动各地区的发展。而且,我了解到,每年个
乡村的盘子文化等,都有只政府部门的支持与组织,自上而下,带动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由此可见,柳林文化的在经济的大潮中还能蓬勃发展,不只是因为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真正热爱,还有政府对这种文化的保护更是使得其永葆青春。
除了盘子文化,家乡的非物质文化还有柳林剪纸,弹唱艺术,编织,清河艺术,面塑,黄河旋鼓等,但是这些文化却没有像盘子秧歌艺术那样大众化,通过走访乡村,县城,我了解到,现在这些文化却慢慢的衰败减少。因为以前是因为人们不是很富裕,人们自己有掌握一两门手艺,现在大家都开始富裕了,从小辈开始,这些东西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人们已经不把这种手机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有钱的有经商等其他的赚钱手段,没钱的开始走出去打工赚钱等,大人们对小孩的教育更是说要好好学习,走出去才能赚大钱,所以这些东西只是掌握早很少数人手里,而且是偏年龄比较稍大一点的老人手里。可能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手段去保护这方面的非物质文化,只是在家乡的文化宣传方面做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