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9d772a84868762cbaed582.png)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页脚内容1目录一、编制背景 (3)二、编制目的 (3)三、适用范围 (3)四、指标体系 (3)(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3)(二)指标分解描述 (6)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6)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0)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2)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17)五、说明 (18)页脚内容2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二、编制目的(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二)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据;(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未来学校新形态。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190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3.png)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校园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方向。
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对于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制定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对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的教学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化教学设备,推广在线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设数字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其次,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还需要重点关注学校管理的智能化建设。
学校可以引入智能化考勤系统、校园卡管理系统等,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精准分析,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另外,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校园安全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校园安全预警系统等手段,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此外,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还需要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智慧校园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信通过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为深圳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a1f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4.png)
深圳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校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为了推动深圳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制定并实施智慧校园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
深圳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数量众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亟需更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学校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是深圳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目标。
1. 提升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优化学校管理。
建立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 促进家校互动。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
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构建互动式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2. 构建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整合学校各项管理资源,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平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3. 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4. 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师资培训。
为教师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3. 完善制度政策。
建立健全的智慧校园建设相关政策和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五、预期效果。
1.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 学校管理效率提高。
2023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2023智慧校园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8032b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e.png)
2023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2023年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备设施:智慧校园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
心、多媒体教室、智能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以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
2.智能安防:智慧校园应建立完善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门禁系统等,以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
3.数字管理:智慧校园应建立数字管理系统,实现教学、学生、人事、财务等各
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4.人工智能教育:智慧校园应注重人工智能教育,包括开设相关课程、建立人工
智能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等,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5.环境融通:智慧校园应实现校园内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
信息共享程度。
6.数据驱动:智慧校园应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实现
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
7.教学变革:智慧校园应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8.素养提升:智慧校园应注重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
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9.体制保管:智慧校园应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包括信息化规划、建设、运维、
安全管理等方面,确保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
10.特色应用:智慧校园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应用系统或功能模块,
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总之,2023年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更加注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融合,旨在提高校园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深圳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标准
![深圳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b9ff87469eae009581becc2.png)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目录一、编制背景 (3)二、编制目的 (4)三、适用范围 (4)四、指标体系 (4)(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4)(二)指标分解描述 (7)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7)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3)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6)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22)五、说明 (23)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二、编制目的(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二)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据;(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未来学校新形态。
《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
![《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6af52b48b90d6c85ed3ac65b.png)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2016 年 4 月
前言
为适应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深圳市发展改革委、 深圳市教育局联合编制了《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
原《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于 2007 年颁布。颁布以来,对深 圳市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随着城 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校教学设施提出了新的 要求;同时,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也于近年进行了修订。为此,深 圳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深圳市教育局,委托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和深圳大 学土木工程学院组成编制组,对原标准指引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城市以及本市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大量 的实地调研,广泛听取了深圳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建设的需求和建议,并 将标准指引修订稿征求了各区及相关部门意见。经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反复修 订和完善,完成本标准指引,并通过专家鉴定会。
本标准指引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学校用地与校园规划、办学规模与校舍内 容、校舍用房面积指标、学校主要建筑标准。标准后附条文说明。
第二条 本标准指引是编制、审核和审批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 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确定学校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筑标准的 地方指导性标准。
第三条 本标准指引是深圳市政府投资新建普通中小学校规划、设计依据的 建设标准,改、扩建学校和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参照执行。
第四条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 强调教育水平的先进性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相结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更好地适 应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需求,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 的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创造更加适合青少年全 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保证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特制定《深 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5c2f115647d27284b735181.png)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464da4524de518964b7de7.png)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8ffdc4f705cc175527099c.png)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2
2.队伍建设(6分)
(1)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2
(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2
六、示范引领(4分)
1、示范引领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开展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
2
在区级(含区级)以上范围,组织优势学科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每个月开展至少1次以上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2
2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深发改[2016]494号)
![《深圳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深发改[2016]494号)](https://img.taocdn.com/s3/m/9a453e3b7fd5360cbb1adb2a.png)
第三章 办学规模与校舍内容
第十条 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应根据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划、办学需求和建 设条件合理确定。
一、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宜按如下设置: (一)小学:18 班、24 班、30 班、36 班,每班 45 人; (二)九年制学校:36 班、45 班、54 班、72 班,小学每班 45 人,初中每 班 50 人; (三)初级中学:18 班、24 班、36 班、48 班,每班 50 人; (四)高级中学:18 班、24 班、36 班、48 班,每班 50 人; (五)寄宿制高级中学: 36 班、48 班、60 班、72 班,每班 50 人。 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班额。 第十一条 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用房内容包括必配校舍用房和选配校舍用房。 一、必配校舍用房包括: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教室(普通教室、机动教室/选修课教室)、 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相应的辅助用房。 (二)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办公用房。 (三)生活服务用房:包括总务用房、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后勤辅助用房和 其他生活服务用房。其中,寄宿制高级中学增设学生宿舍(含卫生间、洗浴间)、 宿舍管理及教师值班用房等。 二、选配校舍用房包括: 微格教室、游泳池(馆)、架空层、风雨连廊、地下停车库、地下设备用房。
美术器材室
24 1 24 1 24 2 48 2 48
计算机(语言)教室 95 2 190 3 285 4 380 5 475
计算机(语言)教室 辅助用房
24
2
48
2
48
2
48
2
48
综合实践活动室
95 1 95 2 190 2 190 2 190
综合实践活动器材 室
24 1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697b20ce2f0066f4332266.png)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环境(二)智慧教室智慧环境建设空间安防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六)智能管理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
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2.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
(1) 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实现课时安排管理、教室 管理、社团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考场 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
(2) 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 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实现自动阅卷。
(3)教务分析智能化: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 析、教师授课情况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 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 提供数据支撑。
3.智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1) 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统计与审核;(2) 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
4. 智慧后勤管理: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1)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校产、场地、材料 等智能管理功能,包括(1)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统 计、分析;(2)学校教室、房屋、用地的信息管理;(3) 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2)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
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 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
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 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 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 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地融为一体。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测评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测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0471f1a0029bd64793e2c48.png)
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 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
1
功D1能9 。使用实名制管理者网络空间,提供教育运行状
态监控、工作任务审批、通知与信息发布接收、互 1
动交流、成果展示、个人收藏等功能。
D20 为教师提供电子备课、智能排课、教学资源传 送等的一体化支持环境。
、监管和评估的全周期管理。
D80 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文化,营造发展氛围,促
进学校内涵提升。在组织管理与机制保障方面的学 校独特做法与经验,取得良好效果。做法具有可操
1
作性、引领性、示范性。
150
与应用测评指标(2020)
考核要点及赋分标准 提供学校接入节点设备的网络测速软件检测结果截图 。 学校接入总带宽不低于300Mb/s,得4分; 200Mb/s-300Mb/s,得2分; 100Mb/s-200Mb/s,得1分; 提供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身份认证设备照片 和功能截图各一张(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需为硬 件,防病毒、身份认证可以为软件),防火墙功能截 图需体现网络攻击防护功能,入侵检测功能截图需体 现代码级漏洞防护功能,防病毒功能截图需体现计算 机病毒防护功能,身份认证功能截图需体现身份定义 提供文字材料、照片等。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提供文字材料、照片等。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C9 其他特色基础设施
C10 学生空间 B2 网 络 C11 教师空间 空 间
C12 管理者空间
C13 备授课系统
B3 信 息 C14 校务管理系统 化 应 用 系 C15 教务管理 统
C16 后勤管理
C17 统一门户和认证系统
C18 其他特色基础设施
C19 课程资源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7029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8.png)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校园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校园管理效率,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建设标准。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教学、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进度等,提高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改善。
学校应当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数字化教室,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智能化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另外,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重视校园安全。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安防系统,利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技术手段,保障校园的安全。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的安全。
此外,智慧校园建设还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特点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注重与社会的互动。
学校应当建立与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反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校园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4571e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4.png)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是指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为了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校园进行优化规划和智能化配置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管理系统、服务平台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首先,硬件设备是智慧校园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安防设备(如安全摄像头、门禁系统)、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满足一定的配置要求,能够支持各种教学和管理应用的运行。
比如,教学设备需要能够支持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功能;管理设备需要能够实现人员进出管理、货物物流管理等功能。
其次,基础设施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关键。
这包括电力、供水、供气、供暖、通风等基础设施。
智慧校园需要设计合理、可靠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学校的用电、用水、用气等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比如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等技术手段,为学校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学习环境。
第三,网络建设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之一、学校需要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网络建设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个方面。
有线网络需要铺设LAN(Local Area Network)和WAN(Wide Area Network),各种设备间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而无线网络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网络学习、查阅资料等。
另外,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对学校的教学、人事、财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管理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能够实现跨部门、跨校区等功能,方便学校的管理。
最后,服务平台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学校可以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学生选课、教师评价、校车预约、图书馆借阅等服务,方便师生的生活和学习。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5ef2f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5.png)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是指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对中小学校的建设、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中小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其建设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小学建设标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应包括校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校园基础设施包括校舍、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馆、食堂、宿舍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舒适、健康。
其次,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规范。
教学设备包括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这些设备和条件的规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中小学建设标准应包括教师的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规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最后,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
学校管理要规范、高效,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要科学、客观,促进学校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总之,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加强对中小学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真正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中小学建设标准,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c0ba9785a8102d276a22fbd.png)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描述3星级1.1移动物联校园网1.1.1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50M;1.1.2无线网络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1.1.3利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建设物联校园。
1.2.1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2.2多媒体设备和即时反馈系统的教室配备率达100%;1.2.3为教师配备移动教学智能终端,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端比例不低于1:1; 1.2.4提供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1.2.5为学生配备平板电脑或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学习终端;1.2.6 配备录播系统等教学行为记录与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行为实时记录和远程互动。
1.3.1对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各类教学功能场室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实现无线覆盖;1.3.2建成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1.1.1全面实现;1.1.2局部开展;1.1.3零星或未开展。
发展水平4星级5星级1.1.1全面实现;1.1.1、1.1.2全面实现;1.1.2大面积开展;1.1.3大面积开展。
1.1.3局部开展。
一、智慧学习环境1.2智慧教室1.2.1、1.2.2、1.2.3、1.2.41.2.1、1.2.2、1.2.3、1.2.1、1.2.2、1.2.3、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5实现自带设备1.2.5、1.2.6零星或1.2.5规模化开展;(BYOD)模式,大面积未开展。
1.2.6局部开展。
开展;1.2.6规模化开展。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b228a051e79b89680226f8.png)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26e3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0.png)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论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施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及评价指标:1.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带宽大小以及覆盖范围是评价指标之一。
稳定的网络保障了教学和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带宽的网络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广覆盖的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资源。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置和数量也是考虑的因素。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等。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机房、配电、安防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应用智慧校园的软件应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软件应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用户体验。
2.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及信息的安全性。
3. 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提供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及时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三、信息安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装、网络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的防护是评价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指引(试行)
深圳市教育局
2015年3月
1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目录
一、编制背景 (3)
二、编制目的 (3)
三、适用范围 (3)
四、指标体系 (4)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4)
(二)指标分解描述 (7)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7)
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1)
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3)
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17)
五、说明 (18)
2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一、编制背景
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二、编制目的
(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
(二)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据;
(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未来学校新形态。
三、适用范围
本标准指引的适用范围是我市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3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的中小学校。
四、指标体系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本标准指引根据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原则,兼顾可操作性和突出应用的特点,分为基础支撑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水平、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总分值150分(详见表1)。
表1 指标构成及权重
4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5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6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
表2 基础支撑环境指标分解描述
7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8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9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0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根据国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文件的精神,数字教育资源分为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三大类。
在本标准指引中,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表3 数字教育资源指标分解描述
11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2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应用能力水平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窗口,是体现学校建设与应用成效的重要标志,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以及信息化应用成果。
表4 应用能力水平指标分解描述
13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4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5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6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与保障。
本标准指引要求学校从组织机构、发展规划、信息化领导力、制度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表5 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指标分解描述
17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本标准指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根据试行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标准指引由深圳市电化教育馆负责解释。
18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