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知识点一、鸦片战争的爆发。
1. 背景。
- 国际: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国内: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但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在英国很受欢迎,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 鸦片走私及危害。
-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 鸦片走私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 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 林则徐虎门销烟。
- 1839年6月3日 - 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 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1. 战争爆发。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 战争路线。
-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道光帝惊慌失措,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谈判。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 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英军溯江而上,攻占镇江。
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1. 签订背景。
- 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ppt课件

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 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1.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 英国通过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
答案:C
考点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久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就把矛 国。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又实行 策,英国只能用武力来打开中国的大门。因此,即便没有虎门 也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
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库亏空,军备废弛, 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缺乏准备;在战争中 权的统治集团软弱无能,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虽然有爱国 众的奋力抵抗,但并不能挽回败局,最后只得屈辱求和。
(2)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的 19世纪上半期已经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是必然的。
(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的资本主义。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
总之,《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的 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 到了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例1 (广西玉林、崇左)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 摧残身体; 倾家荡产; 政治腐败; 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3.《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5.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
(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4.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
(2)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林则徐禁烟:
(1)措施:在广州,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6
自主预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背景:_鸦__片____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过程:__1_8_3__9__年6月,在_林__则__徐___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 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3.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反抗__外__来__侵__略___的坚强意志。
波、犯吴淞,占镇江,达__南__京____。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直趋天津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攻陷浙江定海
封锁珠江口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新界
九龙半岛 香港岛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爆发: 1840年6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自主预习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 爆发:__1__8_4_0__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2. 进程: 1840年封锁珠江口,攻陷_浙__江__定___海_,直趋天津。 1841-1842年:占香港岛,攻_虎__门___,占厦门、定海、宁
道光下诏对英作战
视频:清朝宣战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爆发: 1840年6月
逼近南京 进吴淞,占镇江 厦门、定海 宁波失守
查办林则徐,与英议和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道光下诏对英作战
清战败,1842年8月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精华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精华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精华版)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一、引言
-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 本节课的重点:思维导图的使用和历史知识的整理
二、什么是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 思维导图的历史背景
- 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优势
三、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 思维导图的基本构造
- 思维导图的规则和原则
- 思维导图的步骤
四、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 提高学习效率
- 帮助整理知识结构
- 开启创造性思维
五、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概述- 课程目标和重点
- 教材内容和章节划分
六、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 历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 历史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
七、历史研究的方法
- 口述历史
- 文献资料和史料的研究
- 考古学和实物研究
八、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分期- 年代和公元的概念
- 中国历史的分期
- 世界历史的分期
九、历史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传统观点与新观点的对立- 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争议
十、历史思维的培养
- 分析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十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的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 思维导图的展示和分享
结论:
-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理解历史知识。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的思维导图可作为学习和备考的重要参考工具。
- 历史的研究和思考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课件

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请回答:
三、你能把《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城市填上吗?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
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虎门销烟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中国近代史
0 1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主题:求民主,反侵略 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英国 (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走私鸦片
挑起战争
虎门销烟
战败求和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达标测试
D
C
C
4、我们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常常会想 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候非我意,但愿少海波平 D.为天下人谋永福 5、近代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 ) A.将尼布楚让与俄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库页岛给俄国 D.割台湾给日本 6、今年是香港回归19周年,香港曾被哪个国家割 占?(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7、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课件

动脑筋 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 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 字简练。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清政府规定 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的官员因腐败而 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 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但是: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中国输英总值
英国输华总值
2、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35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4000 5000 0 1799年
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 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 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 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 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 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 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 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 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 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 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 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 挨打——这是鸦片战争失败 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 训。
动脑筋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英军入 1840 侵路线 及年代 1841-1842 抗争 妥协
点 击 画 面 呈 现 战 争 进 程
抗英遗址--虎门炮台
关天培 虎门激战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 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 惩治林则徐。不久,英军撤退。道光帝 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一课一、鸦片战争的爆发背景。
1. 国际形势。
-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的棉纺织品等大量工业产品堆积如山,需要寻找新的倾销地。
- 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在亚洲,印度已经成为它的殖民地,而中国这个庞大的封建国家,人口众多,在英国看来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2. 国内形势(清朝)- 政治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官场腐败现象严重,各级官员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
- 经济上,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 军事上,清朝军队装备陈旧,武器大多是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戟,战船也是老式的木船,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 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但也使中国与世隔绝,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无法及时了解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英国鸦片走私及危害。
1. 鸦片走私情况。
- 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而英国的呢绒、布匹等工业产品在中国却滞销。
为了改变这种贸易逆差的局面,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19世纪初,鸦片输入量每年约4000箱,到1839年猛增到40000箱。
鸦片走私主要通过武装走私船,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的一些偏僻港湾偷偷上岸。
2. 鸦片的危害。
- 对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吸食鸦片的人身体消瘦、精神萎靡,被称为“东亚病夫”。
许多人倾家荡产,为了购买鸦片,卖儿鬻女,家庭破裂。
- 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
1820 - 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
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三个部分:古代社会的形成、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古代社会对中国的影响。
一、古代社会的形成古代社会的形成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形态,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并没有私人财产和阶级分化。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出现。
奴隶社会的产生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奴隶被视为财产出现,并由奴隶主掌握。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向之后的一个阶段,特点是建立了以封建地主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并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
二、古代社会的演变古代社会的演变是指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这个过程受到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奴隶制逐渐被封建制取代。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存在,直到20世纪初终结。
2.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列强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商品经济的引进,大量农民成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取代了封建社会。
三、古代社会对中国的影响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结构:古代社会的演变导致了社会结构的不同变化。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梳理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梳理说到八年级的历史第一课,嘿,很多人可能会一脸懵,心想:“又是那些枯燥的历史事件?”不过啊,别急,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历史的开端,关于远古社会的那些事儿,听起来可能不那么高大上,但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从最基本的东西聊起。
你知道咱们现在的社会,生活都这么方便,啥都能用手机解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从哪儿来的?从人类最最最早的时候开始,说白了,最早的我们就像个“小白”一样,啥也不懂,只会用石头、树枝、骨头凑合着活。
最早的古人类就这么一群没文化的家伙,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就是靠吃野果、打猎为生,哪像我们现在有车有房,随时能点外卖,他们啥都没有,连个固定的住处都没有。
就这么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过着最原始的生活。
而且啊,咱们现在常常说“狼狈为奸”,你知道吗?其实这话最早的背景,可能就跟那个时候的“抢食”有关系——啥意思呢?就是你和别人拼命争食物,谁跑得快,谁就活得好。
看看,古人们的生活多有戏剧性呀!能活下来的,都是有“运气”的。
你可能会问:“那他们是怎么从这种‘随便过’的日子变成后来能建立文明的呢?”嘿,这就得说到他们的智慧了。
别看那时候的人条件差,脑袋里可不傻。
虽然他们没什么高科技,不能用高压锅煮饭,可他们会动脑子,懂得利用周围的资源。
最早的时候,人类的食物来源就靠着狩猎和采集,能打猎的就成了部落中的英雄,能找出草药治疗病痛的,简直是部落的“万能医生”。
人类最早的工具也是他们的大创意,最开始的石器用起来那叫一个“原始”,但是你想,能用石头做工具,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发明了手机,谁不佩服?这可是大智慧!再说了,那时候的“群体合作精神”可不得了。
你想啊,一群人聚在一起,不仅能保命,还能把日常生活搞得更有序。
那可是活生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别看现在说起集体主义,大伙儿的眼睛就往天上瞄,但早在人类的“原始部落”里,这种合作就已经显现了。
比如一起打猎,一起采集,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就算遇到天灾人祸,能活下来的,也基本上都是合作得好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全文

广州
*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鸦片战争
3、影响
政治:社会性质变化。 鸦片战 争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 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
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割让香港岛,破坏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
“半殖民地协半定封关税建,社破 会”?
坏关税主权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 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 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 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 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指形所式谓上半仍封是建封,建也统是治相和对自于然完经全济封占建主而协导言定地口的关通位。税商,,它实五是际 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 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 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 流 毒 于 天
奏 无,若下
折 可中犹,
节 选
以原泄则 充几泄为
阅读材料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 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 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 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 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 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 鸦片战争。你如何认识
2)路线
第一阶段
鸦
广东——厦门——浙江 定海——天津白河口— —和谈(道光、琦善)
片 战 争 形
势
第二阶段
示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一课 鸦片战争

第一课鸦片战争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1840 事件鸦片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 1919 事件五四运动,结束的时间 1949 事件新中国的
成立
2、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1840——1949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反帝反
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起止时间1840-1842 ,不平等条《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
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
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美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的反抗事件关天
培虎门抗英,广州三元里抗英。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2英国的产品在中国没有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英国特别畅销,英国不得不拿出大量白银来补贴贸易逆差,英国的白银流向英国;3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大量的白银流入英国;根本原因: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4.条约的危害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重,清政府财政吃紧,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的意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以及战争性质相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军北京发生了着名的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P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太平军抗击洋枪队P9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第三课收复新疆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哈尔,接着,占领了天山南路各城,后来,阿古柏擅自宣布建国,自立为汗,几年后又占领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把势力扩展到北疆,阿古柏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是美丽富饶的新疆变成人间地狱;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的贡献1.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收复新疆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扞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的完整,巩固了中国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1.左宗棠评定叛乱、抵制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2.左宗棠反侵略的态度坚决,同时战略得当;3.清朝爱国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也是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制定所谓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中国,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日本趁清朝出兵之际也出兵朝鲜;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以及体现的民族精神,1.主要事迹: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弹药将尽时,毅然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舰壮士壮烈牺牲;2.民族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马关条约括号中为该条的影响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以及危害: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给帝国主义侵略者增添了新的资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增辟通商口岸等;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被义和团围堵,狼狈逃回北京,与此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大开,慈溪太后派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8月中旬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以海关的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课洋务运动发起人:清朝统治阶层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国富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成员被称为“洋务派”;时间: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军械所1861、江南制造总局1865、福州船政局1872等新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0、湖北织布局1888等;筹建海军:从七十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在1862年创办了洋务派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随后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得到的启示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2内因:①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②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洋务运动只重视“练器制兵”,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启示:①独立和富强是相辅相成的,反对列强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必须同时进行;②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有制度和政权变得有力保证;③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事情成败的的重要因素;结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吸引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和国防的近代化,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由官府举办,为封建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上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与利用,经营管理腐败;注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七课戊戌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开始:公车上书开端: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又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内容: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最终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结局:清朝的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9月慈溪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在南海瀛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历史意义:①在政治上,有利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②在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③在文化上,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④在军事上,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力量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仅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它们的极力反对,而顽固派势力又过于强大;③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戊戌变法失败的启示:①维新派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但在变法的过程中,一些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做出牺牲,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八课辛亥革命发起人孙中山经过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组织,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歌名组织——中国同盟会;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立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的历史作用: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盟会的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被称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但是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过程: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结局: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1912年为民国元年计算公式为:公元年=1911+民国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①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口号,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③这次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受到知识阶层和青年学生的欢迎,而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从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世纪的曙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年底,李大钊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其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想准备;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局限性: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经过:1919年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它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第二天北京举行总罢课;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6月初,北京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 北洋政府逮捕学生八百多人,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最终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后来地址改为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十一课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国共合作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就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的原因:①国民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回击敌人的镇压;②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了一部分武装力量;③南昌敌军兵力相对薄弱;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革命军遭到失败;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再次失败;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第一,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不畏残暴、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第二,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中心城市,改向敌人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它在实践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它是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现结合的道路,;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原因及时间: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人的错误指挥,经过一年的英勇奋战,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立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胜利原因: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③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的奋斗精神;历史意义:①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③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了抗日义勇军,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2年日本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主要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后,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战;但是蒋介石不同意,反而攻击红军;1932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后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得到了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十五课“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奋起还击,、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最能反映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对南京大屠杀及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还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意义: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额重大胜利;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的战略总后方;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会上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在国际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1945年在国内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1895—194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共产党实行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十七课内战烽火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和平的阴谋;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转战陕北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地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攻击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恒受命发起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随后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统一指挥下,又发动了淮海战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聊聊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那些事儿哈。
先说鸦片战争,这可是个大事儿。
英国那家伙,为了赚钱,拼命往咱中国卖鸦片,把咱老百姓身体都搞坏了。
咱林则徐大人看不下去,虎门销烟,那叫一个霸气!可英国不干了,就找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咱打得可不容易,英国的武器比咱们先进太多啦。
结果呢,咱们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那叫一个憋屈。
赔款、割地、开通商口岸,这可都是欺负咱们呢。
不过通过这一课,咱们也能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呀!咱们得强大起来,不能再让别人随便欺负。
还有啊,鸦片战争让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变了,从封建社会开始慢慢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更苦啦。
但咱们也不能一直消沉,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向前,总有一天能让咱们国家变得超级强大!怎么样,小伙伴们,这第一课的知识点记住没?第二篇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
你看啊,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觉得自己可厉害了,闭关锁国,不跟外面交流。
结果呢,外面的世界变化可大啦,英国这些国家工业发展得超快。
英国想赚咱们的钱,就拼命卖鸦片。
这鸦片是个坏东西,吸了就上瘾,身体都垮了。
林则徐站出来虎门销烟,那是大英雄的举动。
可英国蛮不讲理,就开打鸦片战争。
咱们的武器不行,军队也没人家厉害,打不过呀。
然后就签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走了,还得赔好多钱,开放通商口岸,想想就来气。
这一弄,中国不再是原来那个独立的国家啦,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百姓的生活更难了,到处都是苦哈哈的。
但是咱们不能就这样认怂,得想想为啥会这样。
就是因为咱们封闭、落后,不学习新东西。
所以啊,咱们现在得努力学习,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再也不让别人欺负咱们。
好啦,小伙伴们,这些知识点是不是都在脑子里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源著 《海国图志》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制夷” 吗?
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制夷”吗?
评价:一分为二 积极: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为近代 化奠定思想基础 局限性:只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不改变落后 的封建制度是不能制夷的。
中英鸦片战争
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 位于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是 A.广州、上海 B.上海、广州 C.广州、宁波 D.厦门、上海
危害三:吏治败坏、军队丧失战斗力
据记载,鸦片战争以前,吸食 鸦片者已达200多万人,吸食者有 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 吸食地区从沿海扩展到十数省。
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鸦片输入损害了身心健康,造成了白银大 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朝政府的财政。清朝 的文武官吏和宫廷内部的许多人吸食鸦片, 吏治败坏,加剧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性和寄 生性。清朝军队将领和士兵吸食鸦片者也 大有人在,大大削弱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面对猖獗的鸦片走私,清朝有见识的大臣 纷纷主张抵制鸦片的输入。湖广总督林则 徐上书道光帝: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 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 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 无可充饷之银!”历数鸦片的危害,主张 严禁鸦片。他的建议得到道光帝的支持。 道光帝派他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林则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中英鸦片战争
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要求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6~1842.8)
1、鸦片战争的起因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损害英国在华利益, 保护鸦片贸易,借口中国禁烟。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 掠夺工业原料。。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的起因
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战败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 寻求革新救国之路 。
中英鸦片战争
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
(1)内容:P6 (2)主要思想(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单元(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 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鸦片含有大量的 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易吸食上瘾且不 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 靡,以至丧失性命。
吸 食 鸦 片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向 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PS:清政府禁烟的根本原因:鸦片 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巩固清 朝的统治。
3、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①缉拿烟贩,交出 囤积的鸦片;
②整顿海防;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3页,总结林则徐到广 州禁烟的主要措施。
③停止中英鸦片贸 易,派兵封锁商馆; 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 允许正当贸易 ④翻译外国书报, 了解国外情况《四 洲志》; ⑤虎门销烟
八年级历史课的要求
• 每次上新课前把新课预习一遍,划出重难点,新课读 2遍,完成导学填空。 • 课前花两分钟复习前一课,准备好上课的东西。上课 复习提问随机抽。 • 课堂上不打岔、不做作业。 • 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在笔记本上。一个 单元检查一次。 • 按时完成作业,严禁抄袭!不迟交、 不漏交、及时订正。每次在批改作业前 都会检查前面一课订正情况。 奖惩细则遵循班级常规和历史学科要求。
危害二:白银的大量外流
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12576箱 4000多箱
一 七 九 九 年
7889箱
一 八 二 ○ 年
一 八 二 四 年
一 八 二 五 年
一一 八八 二三 九○ 年年
一一 八八 三三 四五 年年
一一 八八 三三 八九 年年
1821年 -1840 年间, 中国白 银外流 至少在 1亿元 以上, 相当于 当时银 货流通 总额的 五分之 一
中英鸦片战争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6~1842.8)
1、鸦片战争的起因
中英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的经过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 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0年8月
1、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 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抵抗。 2、英军进攻厦门受阻。 (邓廷桢抵抗) 北上攻陷定海, 直达大 沽口。 3、琦善与英军谈判, 英军撤退。
中英鸦片战争
2.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 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 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 B.清政府被推翻后 C.《南京条约》签订后 D.新中国成立后
中英鸦片战争
3.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 的,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我们应该吸取 的主要教训是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就是力量
冷兵器时代,几无海军。
军事
火药武器盛行,海军强大
思想 积极进取,对外拓张 科技 科技蓬勃发展,全民
重视。
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 文字狱、八股文盛行, 热衷功名,鄙视科技。
具体表现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 方. 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该 国地方周围几许?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 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的火轮船,开始“疑其 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 直到亲眼见到“火轮机关”,才“叹而信之”。
饷 之 银 。 林 ”
则 徐 上 道 光 帝 奏 折 节 选
无 可 以 御 敌 之 兵 , 且 无 可 以 充
视 之 , 是 使 数 十 年 后 , 中 原 几
害 甚 巨 , 法 当 从 严 。 若 犹 泄 泄
“ ( 鸦 片 ) 流 毒 于 天 下 , 则 为
——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China
地大物 博,能为其 中国是自 提供丰富的 给自足的 封建小农 原料;人口 经济 众多,是潜 在的销售市 场
为了扭转 这种贸易不 利的局面, 英国商人采 取了卑劣的 手段,决定 向中国走私 鸦片,他们 的行为得到 了英国政府 的默许和支 持。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9C上半期,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国势强大。为了 发展资本主义,它积极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它把侵略矛 头指向了相对落后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但由于中国 经济的封闭,英国产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在中英正当贸 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
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 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 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 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 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 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1841年8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领镇江,到达南京, 中英签定《南京条约》。
南京
广州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6~1842.8)
1、鸦片战争的起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鸦片战争
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29日,清 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英舰“皋华 丽”号上,被迫接授英国代表璞鼎查提的条款,签 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性质)
中英鸦片战争
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 严重的后果是 A.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英鸦片战争
5.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 “长技”是指 A.西方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西方的对外政策
鸦 片 战 门之战 关天培殉国 ⑵定海之战 葛云飞牺牲 ⑶吴淞之战 陈化成捐躯
⑷镇江之战 海龄牺牲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 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治林则徐。不久,英军撤退。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 广东同英军谈判。
第二阶段 1841年1月---1841年5月 1841年1月,英军 侵占香港岛。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实力对比
英国 中国
封建社会,君主极端专 制。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 女织,工业基本为手工业, 效率低下。
政治 资本主义社会,民主
政治逐步推行。
经济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经过 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普 遍,成为世界工厂。
外交 对外殖民,建立起广
邈的殖民帝国。
闭关锁国,狂妄自大, 不思进取。
五口通商 赔 款 割 地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割地:香港岛
割地对中国有 什么危害?
赔款: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 广州、厦门、福建、 通商: 宁波、上海 关税: 关税:协定关税
赔款加重谁 的负担? 通商对中国经 济有什么影响?
协定关税真的 是协定吗?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6~1842.8)
名词解释
出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出口总 额大于进口总额。 入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入口总 额大于出口总额。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