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肝内胆管结石的详细治疗:

【治疗】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可分为以下诸型分别处置。

(一)隐匿型

由影像学检查发现,但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多为存在于较小肝内胆管的小结石,被其阻塞之小肝管渐渐自行闭锁,其远端之肝细胞也逐渐形成局灶性肝萎缩,由于其影响范围很小,结石也不活动故可没有症状。此型结石排石疗法无效(无通道),溶石疗法效果很小(因局部肝组织已萎缩),又无症状,故一般不需要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或试服溶石药物。

(二)气郁型

1.临床表现右胁隐痛,胀闷不适,嗳气纳少,恶心反酸,每因剧烈颠簸而加重或随情志之变化而增减。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结石,一般多为存于2级或更小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其余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病机分析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则胁络不畅,故隐痛胀闷;横逆犯胃则嗳气纳少,恶心反酸;剧烈颠簸每致气机逆乱而加重病情,情志与气机之条畅关系密切,故能影响病情。此型一

般仅有轻微梗阻而无感染。

4.治疗宜疏肝解郁,利胆溶石。

(1)中药汤剂:疏肝溶石汤加减。

方解: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用柴胡、白芍疏肝敛阴,柔肝以安脾;枳壳、香附行气解郁,开滞而调中;鸡内金、金钱草消食化积,利胆以溶石;木香、川芎、郁金行气活血,化瘀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利胆溶石之功。

加减:反酸加牡蛎助白芍平肝制酸;纳呆加山楂助鸡内金开胃消食。亦可选用消石汤i、消石汤ⅱ、金钱开郁散加减治疗。

(2)其他药物:①肝胆结石片,每次6片,每日3次。②胆乐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⑧丹栀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

(3)溶石药物。

(4)针灸:取足临泣、日月、三阴交以疏肝郁,利胸胁,调气血,通经络,健脾利胆,降逆和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5)耳穴贴压:取胰胆、肝、十二指肠,脾胃、三焦、耳迷根以疏肝利胆,行气解郁,健脾和胃,解痉止痛。先压一耳,每日按压3次,3天后换另一耳,10次为1疗程。

(6)推按运经仪:以平板电极进行程序治疗为主。取肩井、期门、肝俞,结石在右肝者取右侧穴位,结石在左肝者取左侧穴位,公共电极取胆囊穴(右)。诸穴合用有疏肝解郁,降逆和中,通经络,调气血,消炎利胆之作用。若结石存在于左、右肝管或2级肝管者,亦可用手柄电极进行推按排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要根据结石之部位,选择适当之体位。

(7)总攻排石疗法:总攻疗法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只适用于左、右肝管之结石或二级肝管中的小结石;更小肝管内之结石较难排出,总攻所形成的胆道内压增高,也增加对肝细胞的损害,因而要慎重选择适应证。

5.转归预后此型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结石多在小肝管中,难以排出,溶石药物起效较慢,必须坚持较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方能取效。

(三)蕴热型

1.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或叩击痛,咽干口苦,脘腹胀闷,恶心纳少,口渴欲饮,便干尿黄,可有低热,轻微目黄。舌红,苔薄黄,脉弦。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部分病人有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肝功能亦可有轻度异常。

(2)x线造影及ct检查:可发现存在于肝管之结石及结石远端肝管之轻度扩张,但不严重。

(3)b超检查:结石一般不太大,多在左右肝管或二级肝管内,结石远端之肝胆管可有扩张,但不严重。

3.病机分析气郁化热或嗜食辛辣、肥甘,热灼胁络故胁痛,胆热上熏而咽干口苦,口渴欲饮;肝气犯胃,则脘腹胀闷,恶心纳少;热蕴于内,则便干、尿黄,或有发热;胆气外溢者可有目黄。舌红苔黄为热,脉弦为肝胆之脉。此型有轻度感染及肝内胆管之炎症,胆汁排出不畅,但梗阻尚不严重。

4.治疗宜清热解郁,利胆排石。

(1)中药汤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常用疏肝排石汤加减。

方解:柴胡、青皮疏肝行气,山楂、鸡内金消积溶石,郁金、金钱草利胆退黄;王不留通血脉,行而不守,川牛膝通淋涩,性善下行,二者化瘀散结,并有通络滑窍之用;大黄荡涤污浊,特具泻热攻下之力,配合以上利胆溶石,通络滑窍之品,共奏消积泻热,利胆排石之功。

加减:黄疸明显者加栀子、茵陈、蒲公英以增加清热利胆退黄之力;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效。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亦可选用柴胡排石汤、排石汤6号、柴胡郁金排石汤等加减的治疗。

(2)其他药物:①新癀片,每次4片,每日3次。②利胆排石片,每次6片,每日3次。③复方胆通,每次2粒,每日3次。

④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⑤抗生素类。

(3)针灸:取阳陵泉、期门、支沟以疏肝利胆,泄热除湿,清三焦,利胸胁。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穴位注射:用复方大青叶注射液注射于左、右阳陵泉穴各2ml(上午),清开灵注射液,注射于左、右胆囊穴各2ml(下午),10天为1疗程。

(5)耳穴贴压:取胰胆、肝、十二指肠、耳迷根,交感、轮1等穴,合用有疏肝解郁,活络止痛,清热解毒,利胆排石之作用。先贴一耳,每日按压4次,3天后换另一耳,10次为1疗程。

(6)推按运经仪:①程序治疗:选胆俞、肝俞、期门穴、结石在右肝者取右侧之穴位,体位取左侧位,结石在左肝者取左侧之

穴位,体位取右侧位,公共电极置胆囊穴(右)。②推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用手柄电极,根据结石之部位和胆管之走行方向,选择适当体位和推按手法进行治疗。

5.转归预后此型之症状较气郁型为重,主要是合并感染所致。由于炎症,肝胆管管壁肿胀增厚,管腔狭窄,使原来由于结石已不太通畅之肝管发生梗阻,但本型之梗阻不严重,感染较轻,若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炎症可迅速控制,预后良好,能将结石排出或溶解者可以痊愈。若延误治疗,病情加重则可导致肝脓肿、感染性休克、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患。

(四)湿热型

1.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右胁灼痛、拒按,纳呆口苦,恶心呕吐,口渴欲饮,脘腹满闷,大便干燥、色淡,小便量少色赤,精神倦怠,可有目黄甚则身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转氨酶增高,尿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减少。

(2)b超检查:结石多在左、右肝管,若在2级肝管则常为多发,可见受阻之肝内胆管扩张。

(3)x线及ct:可发现结石及被阻胆管之扩张。

3.病机分析感受外邪而恶寒发热,内生湿热或外邪入里化热则但热不寒;胁络被灼而痛,湿热犯胃则恶心呕吐,口苦纳呆,口渴欲饮;湿热熏蒸,胆液不循常道则目黄、身黄、尿赤;湿性重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